国考常识考点大梳理-------------历史常识
一、夏(约公元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2.禹死后,其子启继承了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二、商(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
1.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建都在亳。后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
2.后期制造的司母戊鼎,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3.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三、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
1.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击败商军,商亡。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
2.西周实行分封制和井田制。
3. 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
四、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
1.公元前771年,王都迁到洛邑,史称东周。
2.“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越王勾践。
3.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4、秦国商鞅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申不害在韩国变法。
五、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统一币制、度量衡、文字;“焚书坑儒”;修筑长城。
3.秦末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杆起义,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表现了人民老人的革命首创精神。
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领导的起义军大败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典故:破釜沉舟
六、西汉(公元前202年至公元9年)
1.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2.文景之治
3. 丝绸之路: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七、东汉(公元25年~220年)
1.刘秀“光武中兴”,定都洛阳。
2.200年,官渡之战,曹操VS袁绍,曹操大胜,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3.208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VS曹操。孙刘联军获胜,三国鼎立之势形成。
八、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220年-589年)
1.三国鼎立---魏蜀吴
2.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帝,建立西晋
3.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即位,东晋开始。
4.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东晋取得暂时稳定,
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草木皆兵)
5.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6.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全面汉化。
一、隋朝(公元581- 618年)
1.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
2.科举制:隋朝创立了科举制。
3.大运河:隋炀帝。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
4.赵州桥:隋朝工匠李春,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二、唐朝(公元618-907年)
1.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 “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
3.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
4.黄巢起义——唐末,王仙芝、黄巢
三、五代十国(公元907--960年)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相继统治黄河流域,合称五代。同一时期,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先后出现了10个割据政权,总称十国。
四、北宋(公元960-1127年)
1.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开封。
2.“杯酒释兵权”: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
3.澶渊之盟:北宋与辽。
4.庆历新政:范仲淹主持。
5.王安石变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又称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并推行保甲法和将兵法以强兵。
6.“交子”:出现于四川地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程朱理学,朱熹是集大成者,著有《四书集注》。
8.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五、南宋(公元1127-1279年)
1. “靖康之变”;赵构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
2.岳飞抗金;1141年,宋金绍兴和议,形成南北对峙。
六、元朝(公元1206-1368年)
1.1206年,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的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元朝。
2.行省制度:开省级行政制度先河
3.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地区,是我国在台湾附近岛屿设专门机构的开始;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管辖西藏
4.马可波罗: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游记》。
七、明朝(公元1368-1644年)
1.1368年,朱元璋定都南京;明成祖迁都北京。
洪武之治——靖难之役——永乐盛世——郑和下西洋
——土木堡之变——张居正变法
——戚继光抗倭
2.郑和七下西洋
3.徐光启:《农政全书》,一部农业百科全书。
4.宋应星:《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5.徐霞客:《徐霞客游记》最早揭示了中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各种特征。
八、清朝(1616-1911年)
1.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占领北京。
2.康乾盛世:
台湾:1662年,郑成功率领军队驱逐占据台湾的荷兰军队,收复了台湾;1684年,清朝廷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平定三藩;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
西藏:1724年,清朝廷确立了西藏宗教和政治领袖达赖和班禅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1727年,清朝廷开始在西藏设驻藏大臣,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3.《四库全书》:清朝乾隆皇帝组织大批学者编写,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
近代抗争史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1. 满清统治后期最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有衣同穿有饭同食的大同社会
2.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中国第一套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意愿的政治纲领)
二、洋务运动(1861-1894)
1. “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
2. ①兴办近代企业 (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 ②建立新式海陆军 (19世纪90年代建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北洋水师(主力)(李鸿章)); ③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三、戊戌变法(1898)
1.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2. 公车上书,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目的: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使国家富强。
四、辛亥革命(1911)
1. 目的: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2. 结果:A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D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五、五四运动(1919) 1919年5月4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再加上欧洲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二十一条”的签订。中国人一忍再忍,终于爆发了。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一场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
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国考常识考点大梳理-------------文学常识
一、汉朝科技文化
1、张衡:
(1)对月食做出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2)地动仪:遥测地震方向。
2、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
3、华佗:麻沸散。
4、《史记》:司马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
1、南朝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数值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
2、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一部农书。
3、范缜《神灭论》。
4、王羲之:“书圣”,代表作《兰亭集序》
5、三大佛教艺术,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
三、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
1、印刷术:隋唐时期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现存最早,唐868年的《金刚经》。
2、火药:唐朝中期有了火药配方,唐末用于军事。
3、唐朝接触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制订《大衍历》。测定了本初子午线的长度。
4、孙思邈《千金方》,“药王”。
5、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6、敦煌莫高窟:世界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
7、赵州桥:李春,石拱桥。
四、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
1、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
2、北宋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成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3、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4、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风俗画的杰作,描写的是北宋都城开封(在河南,汴梁、东京)的繁荣景象
5、元初,郭守敬主持编定了《授时历》
6、元曲:关汉卿《窦娥冤》
五、明朝时期的科技文化
1、民主思想萌芽
(1)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并成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2、徐光启,介绍西方科学成就的先驱者,著作《农政全书》,与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测量法义》
3、宋应星《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李时珍,《本草纲目》
5、四大奇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
六、清朝时期的科技文化
1、清乾隆年间组织编写了《四库全书》,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类,共收录典籍3000多种。
2、清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是“扬州八怪”,其中郑板桥的兰竹图尤为有名。
3、乾隆年间产生的《聊斋志异》和《红楼梦》﹐分别把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的创作推向顶峰。
中国的世界遗产梳理
一、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自然遗产包括自然面貌、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天然名胜和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建筑群、遗址等,其区别于自然遗产的特征是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1.中国丹霞——2010年成为世界自然遗产
(1)丹霞是形成于西太平洋活性大陆边缘断陷盆地极厚沉积物上的地貌景观,主要由红色砂岩和砾岩组成
(2)代表景区: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贵州赤水、浙江江郎山
(3)世界上已知丹霞地貌中分布最密集、造型最精美的地貌形态
2.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山东泰山、安徽黄山、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福建武夷山
3.我国的世界遗产数量居世界第三,仅次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其中北京有6项,是世界上拥有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和文化空间。
1.皮影戏——2011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一边操
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
(2)较多使用牛皮、羊皮、驴皮、猪皮等,其中牛皮使用最广泛。
(3)宋代已极为盛行,18世纪中叶开始传到欧洲。
2.杭州西湖——2011年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1)我国的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内有“湖心亭”为我国四大名亭之一
(2)又称“钱塘湖”、“西子湖”,第五套人民币壹圆纸币背面使用了西湖“三潭印月”的图案
3.中医针灸——2010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1)针:将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
(2)最早见于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现存的最早且完整的中医文献)
(3)拔罐法:应用各种方法排除罐筒内空气以形成负压,使其吸附体表以治疗疾病
三、记忆遗产
设立记忆遗产的目的是对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毁损、消失的文献记录,通过国际合作与使用最佳技术手段进行抢救,从而使人类的记忆更加完整。我国有七项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分别是: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清朝内阁秘本档、清代大金榜、纳西东巴古籍文献、“样式雷”建筑图档、《黄帝内经》、《本草纲目》
1.《黄帝内经》——2011年入选
(1)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开创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2)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2.《本草纲目》——2011年入选 明朝李时珍撰写,药学著作,“东方药物巨典”
四、文化景观遗产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文化景观,是全人类工人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和人类的共同作品”。
1.庐山
(1)位于江西九江附近,“匡庐奇秀甲天下”,与鸡公山、北戴河、莫干山并称四大避暑胜地
(2)我国第一处世界文化景观,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2.五台山
(1)位于山西省,与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2)200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粤绣〖广东〗
【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十二生肖】
〖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
〖法国〗摩羯、宝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
〖印度〗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罗神的猪
【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
(1)等级:
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 ,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一日,禁火三日(介子推)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国考常识考点大梳理-------------历史常识
一、夏(约公元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2.禹死后,其子启继承了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二、商(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
1.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建都在亳。后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
2.后期制造的司母戊鼎,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3.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三、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
1.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击败商军,商亡。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
2.西周实行分封制和井田制。
3. 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
四、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
1.公元前771年,王都迁到洛邑,史称东周。
2.“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越王勾践。
3.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4、秦国商鞅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申不害在韩国变法。
五、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统一币制、度量衡、文字;“焚书坑儒”;修筑长城。
3.秦末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杆起义,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表现了人民老人的革命首创精神。
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领导的起义军大败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典故:破釜沉舟
六、西汉(公元前202年至公元9年)
1.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2.文景之治
3. 丝绸之路: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七、东汉(公元25年~220年)
1.刘秀“光武中兴”,定都洛阳。
2.200年,官渡之战,曹操VS袁绍,曹操大胜,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3.208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VS曹操。孙刘联军获胜,三国鼎立之势形成。
八、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220年-589年)
1.三国鼎立---魏蜀吴
2.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帝,建立西晋
3.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即位,东晋开始。
4.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东晋取得暂时稳定,
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草木皆兵)
5.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6.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全面汉化。
一、隋朝(公元581- 618年)
1.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
2.科举制:隋朝创立了科举制。
3.大运河:隋炀帝。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
4.赵州桥:隋朝工匠李春,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二、唐朝(公元618-907年)
1.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 “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
3.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
4.黄巢起义——唐末,王仙芝、黄巢
三、五代十国(公元907--960年)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相继统治黄河流域,合称五代。同一时期,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先后出现了10个割据政权,总称十国。
四、北宋(公元960-1127年)
1.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开封。
2.“杯酒释兵权”: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
3.澶渊之盟:北宋与辽。
4.庆历新政:范仲淹主持。
5.王安石变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又称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并推行保甲法和将兵法以强兵。
6.“交子”:出现于四川地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程朱理学,朱熹是集大成者,著有《四书集注》。
8.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五、南宋(公元1127-1279年)
1. “靖康之变”;赵构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
2.岳飞抗金;1141年,宋金绍兴和议,形成南北对峙。
六、元朝(公元1206-1368年)
1.1206年,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的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元朝。
2.行省制度:开省级行政制度先河
3.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地区,是我国在台湾附近岛屿设专门机构的开始;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管辖西藏
4.马可波罗: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游记》。
七、明朝(公元1368-1644年)
1.1368年,朱元璋定都南京;明成祖迁都北京。
洪武之治——靖难之役——永乐盛世——郑和下西洋
——土木堡之变——张居正变法
——戚继光抗倭
2.郑和七下西洋
3.徐光启:《农政全书》,一部农业百科全书。
4.宋应星:《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5.徐霞客:《徐霞客游记》最早揭示了中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各种特征。
八、清朝(1616-1911年)
1.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占领北京。
2.康乾盛世:
台湾:1662年,郑成功率领军队驱逐占据台湾的荷兰军队,收复了台湾;1684年,清朝廷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平定三藩;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
西藏:1724年,清朝廷确立了西藏宗教和政治领袖达赖和班禅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1727年,清朝廷开始在西藏设驻藏大臣,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3.《四库全书》:清朝乾隆皇帝组织大批学者编写,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
近代抗争史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1. 满清统治后期最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有衣同穿有饭同食的大同社会
2.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中国第一套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意愿的政治纲领)
二、洋务运动(1861-1894)
1. “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
2. ①兴办近代企业 (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 ②建立新式海陆军 (19世纪90年代建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北洋水师(主力)(李鸿章)); ③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三、戊戌变法(1898)
1.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2. 公车上书,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目的: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使国家富强。
四、辛亥革命(1911)
1. 目的: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2. 结果:A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D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五、五四运动(1919) 1919年5月4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再加上欧洲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二十一条”的签订。中国人一忍再忍,终于爆发了。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一场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
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国考常识考点大梳理-------------文学常识
一、汉朝科技文化
1、张衡:
(1)对月食做出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2)地动仪:遥测地震方向。
2、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
3、华佗:麻沸散。
4、《史记》:司马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
1、南朝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数值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
2、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一部农书。
3、范缜《神灭论》。
4、王羲之:“书圣”,代表作《兰亭集序》
5、三大佛教艺术,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
三、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
1、印刷术:隋唐时期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现存最早,唐868年的《金刚经》。
2、火药:唐朝中期有了火药配方,唐末用于军事。
3、唐朝接触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制订《大衍历》。测定了本初子午线的长度。
4、孙思邈《千金方》,“药王”。
5、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6、敦煌莫高窟:世界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
7、赵州桥:李春,石拱桥。
四、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
1、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
2、北宋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成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3、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4、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风俗画的杰作,描写的是北宋都城开封(在河南,汴梁、东京)的繁荣景象
5、元初,郭守敬主持编定了《授时历》
6、元曲:关汉卿《窦娥冤》
五、明朝时期的科技文化
1、民主思想萌芽
(1)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并成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2、徐光启,介绍西方科学成就的先驱者,著作《农政全书》,与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测量法义》
3、宋应星《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李时珍,《本草纲目》
5、四大奇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
六、清朝时期的科技文化
1、清乾隆年间组织编写了《四库全书》,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类,共收录典籍3000多种。
2、清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是“扬州八怪”,其中郑板桥的兰竹图尤为有名。
3、乾隆年间产生的《聊斋志异》和《红楼梦》﹐分别把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的创作推向顶峰。
中国的世界遗产梳理
一、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自然遗产包括自然面貌、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天然名胜和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建筑群、遗址等,其区别于自然遗产的特征是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1.中国丹霞——2010年成为世界自然遗产
(1)丹霞是形成于西太平洋活性大陆边缘断陷盆地极厚沉积物上的地貌景观,主要由红色砂岩和砾岩组成
(2)代表景区: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贵州赤水、浙江江郎山
(3)世界上已知丹霞地貌中分布最密集、造型最精美的地貌形态
2.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山东泰山、安徽黄山、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福建武夷山
3.我国的世界遗产数量居世界第三,仅次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其中北京有6项,是世界上拥有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和文化空间。
1.皮影戏——2011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一边操
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
(2)较多使用牛皮、羊皮、驴皮、猪皮等,其中牛皮使用最广泛。
(3)宋代已极为盛行,18世纪中叶开始传到欧洲。
2.杭州西湖——2011年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1)我国的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内有“湖心亭”为我国四大名亭之一
(2)又称“钱塘湖”、“西子湖”,第五套人民币壹圆纸币背面使用了西湖“三潭印月”的图案
3.中医针灸——2010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1)针:将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
(2)最早见于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现存的最早且完整的中医文献)
(3)拔罐法:应用各种方法排除罐筒内空气以形成负压,使其吸附体表以治疗疾病
三、记忆遗产
设立记忆遗产的目的是对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毁损、消失的文献记录,通过国际合作与使用最佳技术手段进行抢救,从而使人类的记忆更加完整。我国有七项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分别是: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清朝内阁秘本档、清代大金榜、纳西东巴古籍文献、“样式雷”建筑图档、《黄帝内经》、《本草纲目》
1.《黄帝内经》——2011年入选
(1)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开创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2)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2.《本草纲目》——2011年入选 明朝李时珍撰写,药学著作,“东方药物巨典”
四、文化景观遗产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文化景观,是全人类工人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和人类的共同作品”。
1.庐山
(1)位于江西九江附近,“匡庐奇秀甲天下”,与鸡公山、北戴河、莫干山并称四大避暑胜地
(2)我国第一处世界文化景观,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2.五台山
(1)位于山西省,与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2)200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粤绣〖广东〗
【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十二生肖】
〖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
〖法国〗摩羯、宝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
〖印度〗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罗神的猪
【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
(1)等级:
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 ,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一日,禁火三日(介子推)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