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器乐作品中的“音乐语言”?
[1**********] 孙鉴辉
用语言来形容音乐是再恰当不过的比喻,音乐不能表达概念,但是能表达感情。诗人说,“有什么情感是不能被音乐嗅起或平息的”,足以证明音乐在表达情感中的巨大作用。古典作曲家门德尔松还说过:“音乐用胜过文字的千百种美好事物来充实我们的心灵。”这就可以看出音乐相较于语言,在表达中更为含蓄,也更为细腻深沉。 音乐语言包括很多要素: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其中最重要的无疑就是旋律、和声和节奏。器乐作品中,乐器的选用是曲作的很重要的一方面,乐器能否切合作品的旋律、和声和节奏是非常重要的。比方说:旋律分为很多种,抒情性的旋律注重旋律线条的流畅性,比较舒展、优美,因此在抒情性的音乐作品中,就要运用音域较广、声音柔美的乐器,钢琴、提琴等就比较受青睐;而在舞蹈性的旋律中,要塑造轻松活泼的感觉,比较注重动感,因此嘹亮、节奏感强的吉他、贝司等等就常被使用,而很少有人用小提琴等乐器。同样,节奏的宽长代表着庄重、深远、辽阔和歌颂,而短促的节奏则可能同欢快、活泼、紧张等情绪相连。不同节奏的乐曲当然使用乐器是不一样的,三拍子的圆舞曲节奏明确,带律动性,所用的乐器当然和舒缓的协奏曲不一样。 下面我以大提琴为例,看看器乐作品中的乐器是如何表达作品的音乐语言的。大提琴是一件非常有魅力的乐器,不但从演奏外观上看是如此的高雅和自然,而且从大提琴的音色气质上讲是最接近人声的。
因此深受古今作曲家的喜爱,留下了很多著名的作品。舒伯特、舒曼、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以及海顿都对大提琴作曲有独到理解,还吨的C 大调和D 大调两首大提琴协奏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曲。
为何大提琴被作曲大家们格外喜爱?因为它可以表达多样性的音乐语言。首先,大提琴的音域极广,可从大字组的C 到小字四组的E ,是唯一涵盖了几乎所有人声所能达到高度的乐器。大提琴的音量变化幅度又非常大,可以演奏出多种力度的音乐语言,从而增强了音乐戏剧性张力,从音色上说大提琴的四根琴弦就像是四部和声中的四个不同声部,低音区深沉、浑厚,中音区圆融、柔美,高音区宽广、明朗、激昂,既能表现那种阳光、宽广、刚劲的明朗风格,又充满了细腻、深沉、含蓄的忧郁气质。因此它对音乐语言的表达是多样的。
那么它又是如何在器乐作品中表达音乐语言的?刚刚提到,旋律是一种重要的音乐语言要素,对于那种需要细腻、深沉的歌唱性旋律,抒情性乐器中的佼佼者大提琴自然是合适的选择。其次,大提琴乐器本身具有十分包容和磁性的音色,与其他器乐的声音非常融合,因而成为和声声部不可或缺的色彩支持;再次,大提琴作为一种低音乐器,尤其在交响和室内乐中扮演了重要的低音角色,往往起到了引导节奏律动,变换音乐情绪的重要作用。这些都是大提琴音乐语言的重要特点。
德沃夏克的《b 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是器乐协奏曲中的杰作。作曲家立足于鲜明的捷克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融入了美国黑人音乐元素。选用大提琴作为独奏乐器,德沃夏克正是看重大提琴音色浑厚、
温婉柔和、表现力丰富的音乐语言特点,最终的效果让这首协奏曲很好的表达了一种爱国和浪漫的内容。这就是合理运用乐器音乐语言特点的典范。
其它器乐作品大多类似,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乐器的音乐语言特点是核心和关键,钢琴优雅、律动,音色清脆,音域宽广,因此舒曼的钢琴协奏曲总是给人以静谧、轻盈、优美的感觉,由此可见乐器的音乐语言特点对器乐作品的整体表达有着多么巨大的作用。
怎样理解器乐作品中的“音乐语言”?
[1**********] 孙鉴辉
用语言来形容音乐是再恰当不过的比喻,音乐不能表达概念,但是能表达感情。诗人说,“有什么情感是不能被音乐嗅起或平息的”,足以证明音乐在表达情感中的巨大作用。古典作曲家门德尔松还说过:“音乐用胜过文字的千百种美好事物来充实我们的心灵。”这就可以看出音乐相较于语言,在表达中更为含蓄,也更为细腻深沉。 音乐语言包括很多要素: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其中最重要的无疑就是旋律、和声和节奏。器乐作品中,乐器的选用是曲作的很重要的一方面,乐器能否切合作品的旋律、和声和节奏是非常重要的。比方说:旋律分为很多种,抒情性的旋律注重旋律线条的流畅性,比较舒展、优美,因此在抒情性的音乐作品中,就要运用音域较广、声音柔美的乐器,钢琴、提琴等就比较受青睐;而在舞蹈性的旋律中,要塑造轻松活泼的感觉,比较注重动感,因此嘹亮、节奏感强的吉他、贝司等等就常被使用,而很少有人用小提琴等乐器。同样,节奏的宽长代表着庄重、深远、辽阔和歌颂,而短促的节奏则可能同欢快、活泼、紧张等情绪相连。不同节奏的乐曲当然使用乐器是不一样的,三拍子的圆舞曲节奏明确,带律动性,所用的乐器当然和舒缓的协奏曲不一样。 下面我以大提琴为例,看看器乐作品中的乐器是如何表达作品的音乐语言的。大提琴是一件非常有魅力的乐器,不但从演奏外观上看是如此的高雅和自然,而且从大提琴的音色气质上讲是最接近人声的。
因此深受古今作曲家的喜爱,留下了很多著名的作品。舒伯特、舒曼、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以及海顿都对大提琴作曲有独到理解,还吨的C 大调和D 大调两首大提琴协奏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曲。
为何大提琴被作曲大家们格外喜爱?因为它可以表达多样性的音乐语言。首先,大提琴的音域极广,可从大字组的C 到小字四组的E ,是唯一涵盖了几乎所有人声所能达到高度的乐器。大提琴的音量变化幅度又非常大,可以演奏出多种力度的音乐语言,从而增强了音乐戏剧性张力,从音色上说大提琴的四根琴弦就像是四部和声中的四个不同声部,低音区深沉、浑厚,中音区圆融、柔美,高音区宽广、明朗、激昂,既能表现那种阳光、宽广、刚劲的明朗风格,又充满了细腻、深沉、含蓄的忧郁气质。因此它对音乐语言的表达是多样的。
那么它又是如何在器乐作品中表达音乐语言的?刚刚提到,旋律是一种重要的音乐语言要素,对于那种需要细腻、深沉的歌唱性旋律,抒情性乐器中的佼佼者大提琴自然是合适的选择。其次,大提琴乐器本身具有十分包容和磁性的音色,与其他器乐的声音非常融合,因而成为和声声部不可或缺的色彩支持;再次,大提琴作为一种低音乐器,尤其在交响和室内乐中扮演了重要的低音角色,往往起到了引导节奏律动,变换音乐情绪的重要作用。这些都是大提琴音乐语言的重要特点。
德沃夏克的《b 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是器乐协奏曲中的杰作。作曲家立足于鲜明的捷克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融入了美国黑人音乐元素。选用大提琴作为独奏乐器,德沃夏克正是看重大提琴音色浑厚、
温婉柔和、表现力丰富的音乐语言特点,最终的效果让这首协奏曲很好的表达了一种爱国和浪漫的内容。这就是合理运用乐器音乐语言特点的典范。
其它器乐作品大多类似,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乐器的音乐语言特点是核心和关键,钢琴优雅、律动,音色清脆,音域宽广,因此舒曼的钢琴协奏曲总是给人以静谧、轻盈、优美的感觉,由此可见乐器的音乐语言特点对器乐作品的整体表达有着多么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