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9期考试周刊
浅析李清照词的婉约之美
赵
辉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人事处。河北秦皇岛066004)
摘
要:李清照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
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她以女性特有的笔触,抒写离情别绪,感时伤怀。寂寞与思念
二、婚姻生活的浓情之美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人
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她的夫婿赵明诚是一
成为主调。本文通过对清照代表词作的分析.在赏析其清婉余味的同时,察其悲,担英忧。解析其中体现出的女性意识及女
性美。
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
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
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
美
究。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
关键词:李清照词婉约
李清照为我们留下了爱情的另一端——爱的甜美。经李清照
李清照(约1084一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河、散文皆
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她是宋代町以和第一流作家抗衡的女词人,作品散失很多,今传《漱玉词》一
妙笔的深情润色,成r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如《减字
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
卷。李清照创作的抒情讧J,以女性特有的笔触,抒写离情别绪,感时伤怀。她不依傍占人,自出机杼,以情制胜。词作晕飘溢着淡淡的幽香,含悲的絮语巾允分体现出女性意识及女性美。清
照是婉约派的代表,素有“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肖行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这首i司妙趣横生地描写了一个青年女子天真美好的心
本色”之说。李清照正是以对真情实感的抒写和清新自然的语言特色,使她最终成为宋代间坛的杰出作家之一。以1127年的
大变化划界,李清照前后期作品有显著的区别。前期作品的反映面比较狭隘,多同f阑情一类。到了后期.凄凉的身世之感深刻地影响了她的创作思想,风格突变。词之为本,委眇宦修。
愿。花衬人,人扶花,少女与春花的形象交相增辉。整个下片四句中,无一句是直接描绘少女的容貌。但通过问接描写,却出神人化地表现了她那羞花闭月的美貌和娇憨纯真的情态。统
观全篇。笔法虚实相映,直接写花处即间接写人处,商接写人
处即『HJ接写花处;春花即是少女,少女即是春花,两个艺术形
象融成了一体。
另一首送别之作《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本以妍媚声姿,贵阴柔之美。李清照为女子,尤其能得其天性之所述。
一、早期创作的青涩之美
婉约词颇多描绘女性生活的作品,李清照词作的问世.以
女性敏锐的洞察力,特有的笔触,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基础,
开始J,对女性内心世界细致入微的描绘。李清照少女时代是在文学艺术氛围十分浓厚和思想较为活跃的r官组织家度过
的。这样的家庭环境有利丁她的才能的发挥与身心的发展。因
此篇乃作于女词人与其夫赵明诚远离后默默的思念之情。“花自飘零水自流”承上启下。不仪展现了花落水流之景,同时也兼比兴,喻青春易逝、光阴难驻,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
去”之感。由此自然过渡到后面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自。“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抒相思之苦、闲愁之深,并由己及人,足见两心之相通、相印。铭心刻骨的相思之情.爱之愈深.思之愈
而,她具有较强、较积极的女性意识。这种思想存她的笔端自然流露,展现成少女在青春期对爱情与婚姻的热情与渴望.描
写豆蔻年华生活的作品便浑然天成,隐隐透露出少女的青涩
切,一种浓情蜜意i}=人不禁细细地咀嚼。这是何等的幸福.何
等的欢乐,怎一个“甜”字了得。这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
三、孤独相思的凄清之美
余味。这在她早期的词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纤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绮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表现了一位少女真正的个性,以极其精湛的笔墨
描绘出少女怕见义想见、想见又不敢放胆去见的微妙而义细致的心理。分别将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多情的
好景不长.夫妻口夜厮守是不现实的。蜜月般的甜美生活很短暂,赵明诚由于忙j:太学公务在官署,与妻聚少离多。因此李清照抒写独守空房的寂寞与对夫婿的思念成为婚后作品
的主调。词作《如梦令》道出“浓睡不消残洒”的愁绪。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给我们留下了一位天真活泼
的少女形象。
李清照的一首《如梦令》是写她和姐弟们在家乡济南游大
明湖晚归的情景: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谅起一滩鸥鹭。”一语“绿肥红瘦”清奇绝伦,色泽艳丽,形象逼真,堪称千古绝唱。词中景语、人语伴花语,共同交织成一片绚烂的浓情画意。其中问得多情,答得淡漠,无限凄婉,又妙在含蓄,流露了女词人惜春而不伤春的情愫,更加体现了她纯净的心灵和
高雅情趣。
这酋词全篇无一处正面描绘少女的音容笑貌,但读罢掩卷,其天真活泼的神情和清纯巾略带野味的形象却宛然在日。
封建时代,个人存在的价值是被否定的.尤其是妇女更缺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
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成功地描绘出一个多愁善感的少
少人格的独立和个性的自由,被束缚于封建礼教的桎梏。李清
照的这两首小词.都与的是少女离歼深闰的室外活动,表现出其天真活泼、热爱自由的个性。一改传统的闰愁春怨之类情
妇形象。写于北术最后年,当时赵明诚离乡在外任知州,清照
独守空房。重阳节思念明诚而写下这首词。其中的“莫道不销魂,帘卷两风,人比黄花瘦”词人为情所伤,F{渐憔悴,故以人
调,给宋代词坛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淡淡的轻浮,淡淡的留恋,绚丽的画面。绵长的余味。少女时代的李清照,万紫丁.红的
色彩,乖巧可人的心态,尽管赋予丫词中绚丽的画面,但给人的感受是青涩清婉的,是冲淡的.是直率的。
比黄花。秋风卷帘。相思的人儿倚门翘盼,其形容之娇弱、其神韵之妩媚,令人遐想。撩人情思。许宝善赞此词“幽细凄清,声
情双绝”。
考试周刊2009-@-99-,9]
浅析《白鹿原》中女性的悲剧命运
林
潇
(六安市金安区青少年宫,安徽六安237000)
摘要:《白鹿原》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通过对三位试图逃离悲剧命运却以悲剧告终的女性的描绘.彰显了封建宗法社会窒息人性的残酷面.控诉了封建传统礼教和宗法制度对女性的侮辱与损害。从而引发人们对女性生存状况的
思考与关注。
关键词:《白鹿原》女性悲剧命运
一、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
陈忠实在《白鹿原》叶1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概括了女性的牛命形态。在众多女性形象中尤以三位女性异常引人关注.她们是被公公残忍杀害的田小娥、被父亲毒哑致死鹿冷氏和
在肃反运动中被活埋的白灵。
(一)封建礼教的反叛者形象——田小娥
出生于秀才之家的她,模样娇好.“那黑油油的头发从肩头拢到胸前.像一条闪光的黑缎……宽宽的衣袖就倒捋到肩胛骨,露出粉白雪亮的胳膊”。然而,如此年轻漂亮的田小娥却被其父亲下嫁给一个70多岁的老举人当妾。“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封建传统礼教迫使小娥不得不维持这种屈辱的婚姻。
与其同样年轻的黑娃使她心中燃起了对幸福牛活的渴求。俩人私情败露后小娥声名狼藉,被老举人休回了娘家。她
的父亲对女儿伤风败俗的行为深恶痛绝。以至于后来面对黑
包办的婚姻,新婚之后,就坚决地远离家门.鹿冷氏从此再也没有见着自己的丈夫。
鹿冷氏完全接受了传统观念:女人正派就要从一而终。所以她只能任由这种名存实亡的婚姻继续下去而不敢有所反抗。但她毕竟是个青春年盛的女子.在欲望得不到满足后,公公的非礼在她的心【fl掀起了巨大的波澜.长久被压抑的欲望战胜了理智。她鼓起勇气向公公暗爪表白,却被虚伪的公公羞辱。“她不知不觉从石墩上溜跌下来……意识到自己永远也站立不起来了。”
最终在她遭到羞辱i、四个月后,有一天突然蹿到大街上。大声张扬自己编造的疯话:“俺爸跟我好……我跟俺爸好……”她疯了,得了令整个白鹿原都羞于启齿的淫疯病。她的公公将其囚禁,她的父亲竞下药将其毒哑了。在她被毒哑后,日见消瘦,最后死在'『炕上。义一条鲜活的生命
..
消失了。
‘
她从~个循规蹈矩的良家女子到一个无法见人的淫疯子.再一次揭露“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礼教的虚伪与残酷。男人可以随意掌握女人的命运.而女人永远是附庸。
(三)坚强不屈。独立自主的现代女性形象——白灵
自灵是白家的幺女。自由的本性再加上亲人的宠爱使她大胆对抗旧习俗、旧礼教:不缠小脚;同男孩子一样卜学;她在读完私塾,进一步迸城渎书的要求受到父亲咯决拒绝后,以失踪的方式表达她的意志。当父亲逼她完婚时,她毫不妥协地逃出来。纵使父亲以断绝父女关系相威胁。也决不
屈服。
娃求亲,其父“不仅不要彩礼,反倒贴给他两摞子银元.只有一条戒律再不许女儿卜门”。
小娥与黑娃历经千辛万苦走到了一起。在当时人们的眼中,小娥被看作堕落的代称。他们不允许进祠堂拜祖宗.更被赶出家『J,以致容身破窑洞。但小娥并不嫌弃.说:“只要有你
……我吃糠咽菜都情愿。”
农协运动失败,黑娃避难}n逃,打散了这个幸福的小家。后为给黑娃求情被鹿子霖占有,再到被鹿子霖指使勾引白孝文报复白嘉轩,命运迫使小娥一步步走向“堕落”并最终导致她被忠厚老实的公公残酷杀害。悲惨地结束了生命。这是小娥的个人悲哀,也是旧中国愚昧与无情社会的悲哀。
(二:)凄惨之极的传统女性形象——鹿冷氏’
鹿冷氏连自己的正式名字都没有。在虚伪的乡情面纱掩盖下.冷鹿两家的当家人冷先生与鹿子霖实现了他们,t7巾门当户对的联姻。可没料到受过新式教育的鹿兆鹏却拒不接受四、凄惨幽绝的意境之美
南渡后,词人经历了家圉的变化,情感比以前更深沉痛切,所抒出的愁怀已不是往日的闺情可比。《菩萨蛮》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如,(gO字采桑子》之“伤心枕t:三更雨。点滴受损离人.不惯起来听。”充分表现出孤独、凄清、悲苦的心情。《声声慢》(冷冷清清)写出了她在黄昏时分,对着风急天寒,黄花满地。梧桐滴雨,雁过长空的凄瑟景象,独自守着窗儿,很难熬到天黑。这酋词意境凄绝,有着不同凡响的艺术魅力。语言的新奇和清丽已让人匪夷所思,情感的凄凉悲惨亦到极点,然而在表现技巧上词人更是匠,t7独运,达到臻于完美的艺术境界。全词无一字提到国家的沦亡,但i司人的不幸皆由亡国而引起。全词也没有提丧大的伤感,然而字里行间溢出的孤独绝望,正是词人丧夫后无依无靠无处诉说的“寻觅”之态。全
词更没有写一滴眼泪,却让人感到无比酸楚,悲到极点.皆是
白灵认为爱情是平等、自由的。所以她理直气壮地和鹿兆海私订终身,当发现鹿兆海与自己的信仰相左时,毅然分手,并大胆和鹿兆鹏结为夫妻。
在政治I二,她自觉加入共产党,并在革命斗争中明确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以一个大无畏的共产主义女斗士的姿态在狂风恶浪中出生入死。
白灵对斗争形势有着充分的认识。她怀揣对革命理想的崇高之情,历尽艰险到达革命根据地.但最终却被犯了错误路线的毕政委以清除“叛徒”的名义活埋了!
白灵的悲剧在于现代文明唤醒了她社会责任意识,使她不甘于做传统女性贤妻良母的角色。但在巾国现代政治斗争中讲究的足审时度势、对权势者的服从,越是清醒独立的品略;所以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李清照的身心在历史的油锅里忍受着痛苦的煎熬。
又如晚年创作《永遇乐》(落日熔金)流露出去国怀乡、思念亡人的寂寞心情。此词在艺术上已经炉火纯青,通过今昔的对比,既是对个人遭遇的感伤。也是对国家盛衰的慨叹,有人乐我悲、老无所归的心境,更有词人经过人生的悲欢离合之后渐趋丁平静无奈的意境。凄清幽绝之感,一层层细腻地展现出来。出语清淡。用情极苦。
参考文献:
[1]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ru].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
不写之写。正如梁启超所说:“那种孑独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
[2]郑振释.中国丈学史[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7.[3]逸文清.宋词三百首[M].昆明:晨光出版社,2005.
[4]周鹤飞.宋词三百首注析[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4.
浅析李清照词的婉约之美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赵辉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人事处,河北,秦皇岛,066004考试周刊
KAOSHI ZHOUKAN2009,(9)0次
参考文献(4条)1.李清照集校注 20002.中国丈学史 20073.宋词三百首 2005
4.宋词三百首注析 1994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刘尊明.LIU Zun-ming 历代词人追和李清照词的定量分析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4)
对李清照词的追和与模仿开始出现于南宋时期,至明清时代形成一个创作的高潮.从南宋至清代康熙朝,历代词人共有53人追和李清照词达120首之多.通过对这些和韵词作的检索及有关数据的定量分析,可以从一个侧面获知李清照词的名篇佳作在历代的传播接受情况,也进一步印证和强化了李清照在词史上的深远影响及其重要地位.
2.期刊论文 黄敏.Huang Min 李清照与朱淑真词接受差异论析 -贵州社会科学2006(1)
李清照和朱淑真是宋代两位最著名的女词人,她们以卓越的创作成就深远地影响了后世文学,为历代读者广泛接受.综观李清照和朱淑真的被接受历史,她们所表现出来的接受差异主要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接受历程的不同;二是情感认同的差异;三是接受模式的区别.通过考察和分析李清照和朱淑真词的接受差异,能更加深刻地洞悉李清照和朱淑真词的美学特征、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3.期刊论文 万洪莲 浅析李清照词与其女性意识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9(4)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学识渊博,才华出众,把婉约词发展到最高峰.在李清照的咏花词和酒词中,她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感受社会人生以及女性绚丽多彩的生活和内心世界,流露和表现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女性意识.正是这种独特的女性视角使李清照的词
4.期刊论文 池睿 词别是一家——浅谈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对于诗、词、文,李清照有独特的见解,她的诗文多是表现激昂的爱国热情,而对于词,只是能表现个人的情感,所以她主观上把词与诗文分开.关于李清照词的创作,大体可以分为南渡前和南渡后两个时期,前期词描写她在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流露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喜爱.南渡后遭到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过着长期的流亡生活,写出了更为动人的词篇.
5.期刊论文 罗斯宁 李清照与宋代女性词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0(1)
文章主要从女性文学的角度观照李清照词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宋代女性词具有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自尊、自强的要求、自恋、自怜的情结等思想感情特色,在艺术上多委婉情深、率真自然、浅白通俗。李清照词集宋代女性词之大成,成为宋代女性词的杰出代表。显然,李清照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过人的抱负,使其词也有一种超乎一般女性词的“丈夫气”,从而兼有女性词和士大夫词之长,成为千古流芳的“易安词”。
6.学位论文 付美华 论李清照的“小歌词” 2007
本文从
引言部分分析了关于李清照词和词论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整体上阐述了李清照关于词
李清照词
李清照的
词体本身在形体上和声音上都别具有一种摇曳多姿的美感,词的这种体性审美特征必然影响到词的内在结构和情感表达.如音乐带给词的除了声律的抑扬抗坠、音韵的缓促流转的性质之外,词的篇章结构也蕴含了这种音乐流动性.词有着长短不齐的句式和错落有致的节奏,适合于抒发那种缥缈不定、欲说还休的感情,即感情的曲折表达.李清照的
李清照站在正统立场,提出
7.期刊论文 王可喜 殊途同归--论苏轼、李清照提高词的地位的途径 -咸宁学院学报2003,23(5)
在推尊词体,提高词的文学地位的努力中,苏轼在
8.期刊论文 曾辉龙 论李清照的前期词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4)
李清照前期词以其真实的情感,表达了女性生活中的种种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她的词不论是写少女的天真话泼,还是写少妇的相思、幽怨,无不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情趣、韵味,令人回味无穷.李清照被誉为婉约词之宗.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 ,在灿若繁星的中国古代作家中,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这样多才多艺的女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少有的,而且在世界文学长廊中也是罕见的.特别是作为一位文化女性,李清照具有与一般女性不同的淑女情怀.李清照是诗、词、散文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的还是词,李清照在宋代词坛上是一个词文婉约秀丽的词人.
9.期刊论文 黄利平 词·酒·人生——以李清照的酒词观其南渡前后的生活状态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8,23(1)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南渡前后的生活状态也如她的词一样截然不同.本文从李清照的酒词入手,以她在不同时期的饮酒作词初探其南渡前后的生活状态.
10.期刊论文 熊钟丽 李清照早期少女词赏析 -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2008(3)
李清照,在我国古代灿若群星的词人中,可说是独具异彩.她深于情,专于情,端庄富丽、柔婉情致而又才华横溢、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kszk200909027.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16日
2009年第9期考试周刊
浅析李清照词的婉约之美
赵
辉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人事处。河北秦皇岛066004)
摘
要:李清照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
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她以女性特有的笔触,抒写离情别绪,感时伤怀。寂寞与思念
二、婚姻生活的浓情之美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人
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她的夫婿赵明诚是一
成为主调。本文通过对清照代表词作的分析.在赏析其清婉余味的同时,察其悲,担英忧。解析其中体现出的女性意识及女
性美。
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
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
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
美
究。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
关键词:李清照词婉约
李清照为我们留下了爱情的另一端——爱的甜美。经李清照
李清照(约1084一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河、散文皆
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她是宋代町以和第一流作家抗衡的女词人,作品散失很多,今传《漱玉词》一
妙笔的深情润色,成r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如《减字
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
卷。李清照创作的抒情讧J,以女性特有的笔触,抒写离情别绪,感时伤怀。她不依傍占人,自出机杼,以情制胜。词作晕飘溢着淡淡的幽香,含悲的絮语巾允分体现出女性意识及女性美。清
照是婉约派的代表,素有“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肖行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这首i司妙趣横生地描写了一个青年女子天真美好的心
本色”之说。李清照正是以对真情实感的抒写和清新自然的语言特色,使她最终成为宋代间坛的杰出作家之一。以1127年的
大变化划界,李清照前后期作品有显著的区别。前期作品的反映面比较狭隘,多同f阑情一类。到了后期.凄凉的身世之感深刻地影响了她的创作思想,风格突变。词之为本,委眇宦修。
愿。花衬人,人扶花,少女与春花的形象交相增辉。整个下片四句中,无一句是直接描绘少女的容貌。但通过问接描写,却出神人化地表现了她那羞花闭月的美貌和娇憨纯真的情态。统
观全篇。笔法虚实相映,直接写花处即间接写人处,商接写人
处即『HJ接写花处;春花即是少女,少女即是春花,两个艺术形
象融成了一体。
另一首送别之作《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本以妍媚声姿,贵阴柔之美。李清照为女子,尤其能得其天性之所述。
一、早期创作的青涩之美
婉约词颇多描绘女性生活的作品,李清照词作的问世.以
女性敏锐的洞察力,特有的笔触,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基础,
开始J,对女性内心世界细致入微的描绘。李清照少女时代是在文学艺术氛围十分浓厚和思想较为活跃的r官组织家度过
的。这样的家庭环境有利丁她的才能的发挥与身心的发展。因
此篇乃作于女词人与其夫赵明诚远离后默默的思念之情。“花自飘零水自流”承上启下。不仪展现了花落水流之景,同时也兼比兴,喻青春易逝、光阴难驻,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
去”之感。由此自然过渡到后面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自。“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抒相思之苦、闲愁之深,并由己及人,足见两心之相通、相印。铭心刻骨的相思之情.爱之愈深.思之愈
而,她具有较强、较积极的女性意识。这种思想存她的笔端自然流露,展现成少女在青春期对爱情与婚姻的热情与渴望.描
写豆蔻年华生活的作品便浑然天成,隐隐透露出少女的青涩
切,一种浓情蜜意i}=人不禁细细地咀嚼。这是何等的幸福.何
等的欢乐,怎一个“甜”字了得。这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
三、孤独相思的凄清之美
余味。这在她早期的词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纤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绮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表现了一位少女真正的个性,以极其精湛的笔墨
描绘出少女怕见义想见、想见又不敢放胆去见的微妙而义细致的心理。分别将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多情的
好景不长.夫妻口夜厮守是不现实的。蜜月般的甜美生活很短暂,赵明诚由于忙j:太学公务在官署,与妻聚少离多。因此李清照抒写独守空房的寂寞与对夫婿的思念成为婚后作品
的主调。词作《如梦令》道出“浓睡不消残洒”的愁绪。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给我们留下了一位天真活泼
的少女形象。
李清照的一首《如梦令》是写她和姐弟们在家乡济南游大
明湖晚归的情景: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谅起一滩鸥鹭。”一语“绿肥红瘦”清奇绝伦,色泽艳丽,形象逼真,堪称千古绝唱。词中景语、人语伴花语,共同交织成一片绚烂的浓情画意。其中问得多情,答得淡漠,无限凄婉,又妙在含蓄,流露了女词人惜春而不伤春的情愫,更加体现了她纯净的心灵和
高雅情趣。
这酋词全篇无一处正面描绘少女的音容笑貌,但读罢掩卷,其天真活泼的神情和清纯巾略带野味的形象却宛然在日。
封建时代,个人存在的价值是被否定的.尤其是妇女更缺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
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成功地描绘出一个多愁善感的少
少人格的独立和个性的自由,被束缚于封建礼教的桎梏。李清
照的这两首小词.都与的是少女离歼深闰的室外活动,表现出其天真活泼、热爱自由的个性。一改传统的闰愁春怨之类情
妇形象。写于北术最后年,当时赵明诚离乡在外任知州,清照
独守空房。重阳节思念明诚而写下这首词。其中的“莫道不销魂,帘卷两风,人比黄花瘦”词人为情所伤,F{渐憔悴,故以人
调,给宋代词坛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淡淡的轻浮,淡淡的留恋,绚丽的画面。绵长的余味。少女时代的李清照,万紫丁.红的
色彩,乖巧可人的心态,尽管赋予丫词中绚丽的画面,但给人的感受是青涩清婉的,是冲淡的.是直率的。
比黄花。秋风卷帘。相思的人儿倚门翘盼,其形容之娇弱、其神韵之妩媚,令人遐想。撩人情思。许宝善赞此词“幽细凄清,声
情双绝”。
考试周刊2009-@-99-,9]
浅析《白鹿原》中女性的悲剧命运
林
潇
(六安市金安区青少年宫,安徽六安237000)
摘要:《白鹿原》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通过对三位试图逃离悲剧命运却以悲剧告终的女性的描绘.彰显了封建宗法社会窒息人性的残酷面.控诉了封建传统礼教和宗法制度对女性的侮辱与损害。从而引发人们对女性生存状况的
思考与关注。
关键词:《白鹿原》女性悲剧命运
一、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
陈忠实在《白鹿原》叶1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概括了女性的牛命形态。在众多女性形象中尤以三位女性异常引人关注.她们是被公公残忍杀害的田小娥、被父亲毒哑致死鹿冷氏和
在肃反运动中被活埋的白灵。
(一)封建礼教的反叛者形象——田小娥
出生于秀才之家的她,模样娇好.“那黑油油的头发从肩头拢到胸前.像一条闪光的黑缎……宽宽的衣袖就倒捋到肩胛骨,露出粉白雪亮的胳膊”。然而,如此年轻漂亮的田小娥却被其父亲下嫁给一个70多岁的老举人当妾。“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封建传统礼教迫使小娥不得不维持这种屈辱的婚姻。
与其同样年轻的黑娃使她心中燃起了对幸福牛活的渴求。俩人私情败露后小娥声名狼藉,被老举人休回了娘家。她
的父亲对女儿伤风败俗的行为深恶痛绝。以至于后来面对黑
包办的婚姻,新婚之后,就坚决地远离家门.鹿冷氏从此再也没有见着自己的丈夫。
鹿冷氏完全接受了传统观念:女人正派就要从一而终。所以她只能任由这种名存实亡的婚姻继续下去而不敢有所反抗。但她毕竟是个青春年盛的女子.在欲望得不到满足后,公公的非礼在她的心【fl掀起了巨大的波澜.长久被压抑的欲望战胜了理智。她鼓起勇气向公公暗爪表白,却被虚伪的公公羞辱。“她不知不觉从石墩上溜跌下来……意识到自己永远也站立不起来了。”
最终在她遭到羞辱i、四个月后,有一天突然蹿到大街上。大声张扬自己编造的疯话:“俺爸跟我好……我跟俺爸好……”她疯了,得了令整个白鹿原都羞于启齿的淫疯病。她的公公将其囚禁,她的父亲竞下药将其毒哑了。在她被毒哑后,日见消瘦,最后死在'『炕上。义一条鲜活的生命
..
消失了。
‘
她从~个循规蹈矩的良家女子到一个无法见人的淫疯子.再一次揭露“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礼教的虚伪与残酷。男人可以随意掌握女人的命运.而女人永远是附庸。
(三)坚强不屈。独立自主的现代女性形象——白灵
自灵是白家的幺女。自由的本性再加上亲人的宠爱使她大胆对抗旧习俗、旧礼教:不缠小脚;同男孩子一样卜学;她在读完私塾,进一步迸城渎书的要求受到父亲咯决拒绝后,以失踪的方式表达她的意志。当父亲逼她完婚时,她毫不妥协地逃出来。纵使父亲以断绝父女关系相威胁。也决不
屈服。
娃求亲,其父“不仅不要彩礼,反倒贴给他两摞子银元.只有一条戒律再不许女儿卜门”。
小娥与黑娃历经千辛万苦走到了一起。在当时人们的眼中,小娥被看作堕落的代称。他们不允许进祠堂拜祖宗.更被赶出家『J,以致容身破窑洞。但小娥并不嫌弃.说:“只要有你
……我吃糠咽菜都情愿。”
农协运动失败,黑娃避难}n逃,打散了这个幸福的小家。后为给黑娃求情被鹿子霖占有,再到被鹿子霖指使勾引白孝文报复白嘉轩,命运迫使小娥一步步走向“堕落”并最终导致她被忠厚老实的公公残酷杀害。悲惨地结束了生命。这是小娥的个人悲哀,也是旧中国愚昧与无情社会的悲哀。
(二:)凄惨之极的传统女性形象——鹿冷氏’
鹿冷氏连自己的正式名字都没有。在虚伪的乡情面纱掩盖下.冷鹿两家的当家人冷先生与鹿子霖实现了他们,t7巾门当户对的联姻。可没料到受过新式教育的鹿兆鹏却拒不接受四、凄惨幽绝的意境之美
南渡后,词人经历了家圉的变化,情感比以前更深沉痛切,所抒出的愁怀已不是往日的闺情可比。《菩萨蛮》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如,(gO字采桑子》之“伤心枕t:三更雨。点滴受损离人.不惯起来听。”充分表现出孤独、凄清、悲苦的心情。《声声慢》(冷冷清清)写出了她在黄昏时分,对着风急天寒,黄花满地。梧桐滴雨,雁过长空的凄瑟景象,独自守着窗儿,很难熬到天黑。这酋词意境凄绝,有着不同凡响的艺术魅力。语言的新奇和清丽已让人匪夷所思,情感的凄凉悲惨亦到极点,然而在表现技巧上词人更是匠,t7独运,达到臻于完美的艺术境界。全词无一字提到国家的沦亡,但i司人的不幸皆由亡国而引起。全词也没有提丧大的伤感,然而字里行间溢出的孤独绝望,正是词人丧夫后无依无靠无处诉说的“寻觅”之态。全
词更没有写一滴眼泪,却让人感到无比酸楚,悲到极点.皆是
白灵认为爱情是平等、自由的。所以她理直气壮地和鹿兆海私订终身,当发现鹿兆海与自己的信仰相左时,毅然分手,并大胆和鹿兆鹏结为夫妻。
在政治I二,她自觉加入共产党,并在革命斗争中明确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以一个大无畏的共产主义女斗士的姿态在狂风恶浪中出生入死。
白灵对斗争形势有着充分的认识。她怀揣对革命理想的崇高之情,历尽艰险到达革命根据地.但最终却被犯了错误路线的毕政委以清除“叛徒”的名义活埋了!
白灵的悲剧在于现代文明唤醒了她社会责任意识,使她不甘于做传统女性贤妻良母的角色。但在巾国现代政治斗争中讲究的足审时度势、对权势者的服从,越是清醒独立的品略;所以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李清照的身心在历史的油锅里忍受着痛苦的煎熬。
又如晚年创作《永遇乐》(落日熔金)流露出去国怀乡、思念亡人的寂寞心情。此词在艺术上已经炉火纯青,通过今昔的对比,既是对个人遭遇的感伤。也是对国家盛衰的慨叹,有人乐我悲、老无所归的心境,更有词人经过人生的悲欢离合之后渐趋丁平静无奈的意境。凄清幽绝之感,一层层细腻地展现出来。出语清淡。用情极苦。
参考文献:
[1]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ru].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
不写之写。正如梁启超所说:“那种孑独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
[2]郑振释.中国丈学史[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7.[3]逸文清.宋词三百首[M].昆明:晨光出版社,2005.
[4]周鹤飞.宋词三百首注析[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4.
浅析李清照词的婉约之美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赵辉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人事处,河北,秦皇岛,066004考试周刊
KAOSHI ZHOUKAN2009,(9)0次
参考文献(4条)1.李清照集校注 20002.中国丈学史 20073.宋词三百首 2005
4.宋词三百首注析 1994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刘尊明.LIU Zun-ming 历代词人追和李清照词的定量分析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4)
对李清照词的追和与模仿开始出现于南宋时期,至明清时代形成一个创作的高潮.从南宋至清代康熙朝,历代词人共有53人追和李清照词达120首之多.通过对这些和韵词作的检索及有关数据的定量分析,可以从一个侧面获知李清照词的名篇佳作在历代的传播接受情况,也进一步印证和强化了李清照在词史上的深远影响及其重要地位.
2.期刊论文 黄敏.Huang Min 李清照与朱淑真词接受差异论析 -贵州社会科学2006(1)
李清照和朱淑真是宋代两位最著名的女词人,她们以卓越的创作成就深远地影响了后世文学,为历代读者广泛接受.综观李清照和朱淑真的被接受历史,她们所表现出来的接受差异主要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接受历程的不同;二是情感认同的差异;三是接受模式的区别.通过考察和分析李清照和朱淑真词的接受差异,能更加深刻地洞悉李清照和朱淑真词的美学特征、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3.期刊论文 万洪莲 浅析李清照词与其女性意识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9(4)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学识渊博,才华出众,把婉约词发展到最高峰.在李清照的咏花词和酒词中,她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感受社会人生以及女性绚丽多彩的生活和内心世界,流露和表现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女性意识.正是这种独特的女性视角使李清照的词
4.期刊论文 池睿 词别是一家——浅谈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对于诗、词、文,李清照有独特的见解,她的诗文多是表现激昂的爱国热情,而对于词,只是能表现个人的情感,所以她主观上把词与诗文分开.关于李清照词的创作,大体可以分为南渡前和南渡后两个时期,前期词描写她在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流露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喜爱.南渡后遭到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过着长期的流亡生活,写出了更为动人的词篇.
5.期刊论文 罗斯宁 李清照与宋代女性词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0(1)
文章主要从女性文学的角度观照李清照词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宋代女性词具有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自尊、自强的要求、自恋、自怜的情结等思想感情特色,在艺术上多委婉情深、率真自然、浅白通俗。李清照词集宋代女性词之大成,成为宋代女性词的杰出代表。显然,李清照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过人的抱负,使其词也有一种超乎一般女性词的“丈夫气”,从而兼有女性词和士大夫词之长,成为千古流芳的“易安词”。
6.学位论文 付美华 论李清照的“小歌词” 2007
本文从
引言部分分析了关于李清照词和词论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整体上阐述了李清照关于词
李清照词
李清照的
词体本身在形体上和声音上都别具有一种摇曳多姿的美感,词的这种体性审美特征必然影响到词的内在结构和情感表达.如音乐带给词的除了声律的抑扬抗坠、音韵的缓促流转的性质之外,词的篇章结构也蕴含了这种音乐流动性.词有着长短不齐的句式和错落有致的节奏,适合于抒发那种缥缈不定、欲说还休的感情,即感情的曲折表达.李清照的
李清照站在正统立场,提出
7.期刊论文 王可喜 殊途同归--论苏轼、李清照提高词的地位的途径 -咸宁学院学报2003,23(5)
在推尊词体,提高词的文学地位的努力中,苏轼在
8.期刊论文 曾辉龙 论李清照的前期词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4)
李清照前期词以其真实的情感,表达了女性生活中的种种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她的词不论是写少女的天真话泼,还是写少妇的相思、幽怨,无不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情趣、韵味,令人回味无穷.李清照被誉为婉约词之宗.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 ,在灿若繁星的中国古代作家中,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这样多才多艺的女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少有的,而且在世界文学长廊中也是罕见的.特别是作为一位文化女性,李清照具有与一般女性不同的淑女情怀.李清照是诗、词、散文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的还是词,李清照在宋代词坛上是一个词文婉约秀丽的词人.
9.期刊论文 黄利平 词·酒·人生——以李清照的酒词观其南渡前后的生活状态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8,23(1)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南渡前后的生活状态也如她的词一样截然不同.本文从李清照的酒词入手,以她在不同时期的饮酒作词初探其南渡前后的生活状态.
10.期刊论文 熊钟丽 李清照早期少女词赏析 -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2008(3)
李清照,在我国古代灿若群星的词人中,可说是独具异彩.她深于情,专于情,端庄富丽、柔婉情致而又才华横溢、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kszk200909027.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