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民居建筑考察报告

专 业:环境艺术设计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实习地点: 四川川西

报告日期: 2011.10.24——11.6

此报告格式适用于学院所有外出课程。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考察报告评分标准

结构为20分。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四川川西考察成绩评定书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四川川西 考察任务书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四川川西 考察日记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四川川西 考察日记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四川川西

考察日记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四川川西 考察日记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四川川西 考察报告书 (A4版面,标题用四号黑体,正文内容小四号宋体,单倍行距)

一、考察主题

川西古镇和川西藏寨

二、概述

(一)调查目的。

通过对川西古镇和川西藏寨的考察,重点了解川西古镇和川西藏寨的规划、建筑的空间结构布局、建筑材料、建筑细节、建筑装饰等等,并通过实地的考察与生活体验,充分了解建筑与当地自然条件、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方式的关系,比较川西民居和川西藏寨与中原民居的差异化并总结其特点。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包括调查时间、地点、对象、范围、调查要点及所要解答的问题。

10月24日 从武汉出发

10月25日到成都

10月26日至黄龙溪古镇、安仁古镇考察

10月27-28日至上里古镇考察

10月29-30日至新都桥,考察塔公寺、塔公草原等

10月31-11月1、2日至甲居藏寨、梭坡碉楼考察

11月3、4、5日到成都考察宽窄巷子、博物馆等

(三)调查研究的方法。

采用实地生活体验的方式,用相机记录整个体验过程,并采集川西民居和川西藏寨的素材,考察完成后进行归纳、总结。

三、正文(文字不少于3000)

川西民居及川西藏寨考察报告

考察地点:四川川西地区

考察内容:川西民居和藏寨建筑风格及特点

考察时间:2011.10.24—2011.11.6

浅谈藏式建筑

这次考察主要是对川西的甘孜藏族自治区建筑进行考察和研究。川西的康区都是使用厚墙小窗平屋顶的藏式建筑,七中东部与内汉地,回族相接的地区,长期

与其它民族交往。在建筑做法,装饰方面,吸收了当地的一些特点,但仍旧保持了一些当地的特点,但是仍保留民族的基本特点比如:住宅中以厨房为中心的布局方式;牲畜在楼下人在楼上;门窗用藏式;大多数为平屋顶,并利用屋顶平台。 藏式建筑十分的重视装饰。窗框和墙身都绘有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花纹,远远望去漫山遍野都是碉楼。就如丹巴的古碉,古碉以泥土和石块建造而成,外形美观,墙体坚实。古碉大多与民居碉楼相依相连,也有单独立于平地,山谷之中的。古碉的外形,一般为高状方柱体:有四角,五角到八角的,少数达十三角。高度一般不低于十米,多在三十米左右。丹巴的古碉大概可以分为四种:要隘碉,火碉,寨碉,家碉,尤以家碉寨碉居多。修建在屋后的高碉与居住的楼房紧紧相连,属于家用碉。家碉较为矮小,一般用作贮藏室,御坊匪盗,遇有战事,亦可防御;寨碉则是保护村寨部落的战争工具。火碉则是用来传递战争信息,也同时具有作战功能,类似于我们长城的烽火台。

藏族文化的核心是宗教文化。川西藏族地区没有一样建筑绘画,雕塑以及雕刻是非宗教意义的一般的民居中都有布置有专门供奉神佛的经堂。是藏族人家的中心所在,藏族民居室内讲究工整华丽,亮堂,上至天花板下至地板相接的墙角都采用雕刻,彩绘等艺术手段加以装点。尤其是横梁,柱头和大门等木结构空间是充分展示装饰才能的地方。百姓居室内的墙壁上用绘制花卉,彩条来取得装饰效果,柱头的装饰,室外屋顶的装饰和内墙壁的装饰是藏式传统建筑装饰的精华部分。

我们汉族的建筑是以内向为主,以院落为主,庭院内周围是廊,厅堂等,不同的活动空间,所以重空间轻实形,着眼点在空间环境气氛的营造。而藏族建筑,则重体量,形状色彩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像,以表达建筑的风格,美在实体,当然它创造了广阔高耸的空间,只能用壮美来形容。

藏族建筑从总体的组合方式至单体建筑及构建的尺度都有一个传统的规定,单体建筑及构建的造型,色彩做法也遵循自己的传统,对藏族建筑的形容是:大建筑,小房间,厚墙小窗的平顶建筑。我们去的甲居藏寨的建筑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藏族最重视白、红两色。这与藏族的宗教信昂和生活环境有直接联系。在涂料的使用上,红色只能用在护法神殿和灵塔殿的外墙上,这是古时候杀生,用热血泼“赞卡尔”的做法演变而来的。生活、居住性的建筑外墙,只能用白色,以体现它的吉祥、温和、善良的本性。具体分析是:建筑体量大,但是一般的民用房面积却不大,厚墙有明显的收分,有种稳重的感觉。外表刷:红黑白三种颜色其余的就是留土石的原色。还有就是藏族的开窗一般都是小窗,顶层开窗最大越往下层越小,有的底层甚至不开窗。

甘孜区的居民一般都要养殖一些牲畜,这个甚至是重要的副业,因为要从牲畜上取毛皮来用来交易或者是做衣服,取牛羊奶来作为每天所喝的奶茶,牛羊肉出售来增加家庭收入或自用。牛羊粪晒干后用来做燃料。这种家庭经济就决定了牲畜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所以藏族的建筑民居大部分都是由两部分组成,一般是三层或者四层建筑,最底层是牲畜住的地方,上层住人,这样的布局特点还有另一个好处,那就是在冬天的时候底层的牲畜的体温可以保持上层居所的温度,至于卫生问题,这个就更不用担心了,底层一般是住牦牛的,在里面铺上稻草,牦牛的粪便干了,然后把他们清理出来,用来烧火。

藏族的另一大特点是房高与柱距大致相等,在楼梯口需设置一个过道,所以梯高大于梯深。即梯与地面的夹角大于四十五度。还有另一种独木梯,即在远圆木上刻若干凹蹬当踏步,要上梯要靠一定的冲力,手扶脚蹬才能上去,藏族屋顶是

平屋顶,屋顶是人活动或者晾晒作物的场所,即使是平房也有从院里上至屋顶的梯。

藏族建筑另一大特点是平屋顶,这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直接的关系。甘孜藏族自治区处于海拔较高的地方,全年降雨量不多,且都集中在夏季。这种气候条件赋予平顶存在的客观条件。甲居藏寨的民居将平台作为户外活动的场所,或者可以用来晾晒粮食,这对于处于山地的地面有很大的实用性,充分的利用了这样的资源和气候特点。

藏族文化有很神秘的色彩,通过建筑来分析一下他的神奇之处。藏族的典型建筑是处于地势起伏,处处高山峡谷,河谷平地较少,如何在不平的地势上建房是藏族建筑的首要处理和解决的问题。要征服自然无外乎是顺应和改造两种办法,藏族先民是用沿坡层层建房和包山建房两种方法。甲居藏寨就是典型的沿坡建房的,它的特点是:现在坡地上开辟出一些高度等于一层建筑进深是一个或者大于一个的柱距台地。从最下面开始建房,低层建筑的进深是仅为台地的进深,进深小可以作为牲畜圈房或者贮藏;第二层建筑的进深是底层建筑和第二台地进深之和,若需进深更大可以挑出一段距离;第三层也是同样的方法。他们的台地都是深入地下的岩石层的,这就保证了它的牢固性。藏族建筑要做基础,在山顶山坡的的建筑多不开凿基槽,仅在基础部位清除浮土知道坚实的山石。凿平基地即可砌石一般基槽的宽度略大于墙体,深度视土质情况而定,但是最浅也有三五石块。挖好基槽后,先夯实基地,铺一层较大的石块,用碎石和泥浆夯实,再砌上石块,基础出地面两层石块以后即为室内地坪,以上可砌墙身。藏式传统建筑使用柱网结构扩大了建筑空间,增强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墙体的砌筑采用了三种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建筑的稳定性。一是收分墙体。墙体下面宽、上面窄,墙体收分角度一般在5º左右,建筑物重心下移,保证了建筑物的稳定性。二是加厚墙体。由于历史上砌筑材料主要以生土和毛石为主,为增加建筑高度,采用了加厚墙体的做法,如楚布寺主殿的墙厚有3公分,桑耶寺乌孜大殿的墙厚有4公分,使得建筑物十分坚固。三是做边玛墙。即在墙的上部用一种当地生长的边玛草做一段墙,既减轻了墙体荷载,又有很好的装饰效果。这些都对藏式传统建筑起到了很好的坚固和稳定的作用,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性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抗震性很高,512地震的时候处在甘孜藏族自治县区建筑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

一个自成体系的建筑,必须有成熟完备的建筑技术作为支撑,首先藏族建筑是石头与木结构共同承重,四周封闭,墙体外部有明显的收分。内部由木梁柱组成纵向排架排架上施密肋柱,上面再铺圆木,木板作为屋顶面,或者承重层,上面铺泥土为屋面或者露面,所以藏族建筑为平屋顶,石墙的砌筑方法是一层大石块,一层小石片的分层砌筑,将小石片塞砸挤紧在大石块之间,再铺上一层小石块找平,上面再砌大石块,如是层层砌筑。

藏族建筑的空间近似于一个正方体。一栋建筑无论是高耸的佛殿还是宏大的聚会殿,其形体均由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不同高深宽的大立方体,室内空间也是如此,一幢藏式平顶建筑,土石墙外有明显的收分,特别是建在山底的石墙收分更大,建筑成了向上收分的棱锥体或墩台建筑,从表面及材质上看,极为稳定,且有稳重感,这种稳定结构的庞然大物,仿佛是大地突起的一部分,若建在山头则更认为是山顶的延续。就如布达拉宫,就如从从山头上长出的,是山体的一部分给人一种力量和永恒的印象。大的尺度及体量,有宏伟壮观的感觉能使人产生敬畏的感觉,给人一种震撼的艺术效果。

藏族文化的总体性及全面性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其中宗教文化方面也

很突出。其建筑已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可称之为藏式建筑。一个民族的建筑体系,行程与发展,必然植根于该民族成熟的文化基础之上。藏式建筑的基本特点,首先是持续稳定在整个藏族地区的发展,其次是有多种建筑类型,以适应藏族社会不同的需要,第三是有完备的建筑技术第四是有独特的建筑风格。

四、结论与建议

结论:藏族建筑无论是在建造外形还是房屋的牢固性上都想比现在的建筑有过之而不不及,这不仅仅是单纯的建筑,这是融汇了藏族人民的智慧精华的典范,透过这个窗口发现藏族文化的精华就是朴实但是又有华丽的感觉,坚固但是同时又不失温婉。

建议:现在的建筑可以多融合一下古代建筑的精华。

专 业:环境艺术设计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实习地点: 四川川西

报告日期: 2011.10.24——11.6

此报告格式适用于学院所有外出课程。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考察报告评分标准

结构为20分。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四川川西考察成绩评定书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四川川西 考察任务书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四川川西 考察日记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四川川西 考察日记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四川川西

考察日记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四川川西 考察日记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四川川西 考察报告书 (A4版面,标题用四号黑体,正文内容小四号宋体,单倍行距)

一、考察主题

川西古镇和川西藏寨

二、概述

(一)调查目的。

通过对川西古镇和川西藏寨的考察,重点了解川西古镇和川西藏寨的规划、建筑的空间结构布局、建筑材料、建筑细节、建筑装饰等等,并通过实地的考察与生活体验,充分了解建筑与当地自然条件、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方式的关系,比较川西民居和川西藏寨与中原民居的差异化并总结其特点。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包括调查时间、地点、对象、范围、调查要点及所要解答的问题。

10月24日 从武汉出发

10月25日到成都

10月26日至黄龙溪古镇、安仁古镇考察

10月27-28日至上里古镇考察

10月29-30日至新都桥,考察塔公寺、塔公草原等

10月31-11月1、2日至甲居藏寨、梭坡碉楼考察

11月3、4、5日到成都考察宽窄巷子、博物馆等

(三)调查研究的方法。

采用实地生活体验的方式,用相机记录整个体验过程,并采集川西民居和川西藏寨的素材,考察完成后进行归纳、总结。

三、正文(文字不少于3000)

川西民居及川西藏寨考察报告

考察地点:四川川西地区

考察内容:川西民居和藏寨建筑风格及特点

考察时间:2011.10.24—2011.11.6

浅谈藏式建筑

这次考察主要是对川西的甘孜藏族自治区建筑进行考察和研究。川西的康区都是使用厚墙小窗平屋顶的藏式建筑,七中东部与内汉地,回族相接的地区,长期

与其它民族交往。在建筑做法,装饰方面,吸收了当地的一些特点,但仍旧保持了一些当地的特点,但是仍保留民族的基本特点比如:住宅中以厨房为中心的布局方式;牲畜在楼下人在楼上;门窗用藏式;大多数为平屋顶,并利用屋顶平台。 藏式建筑十分的重视装饰。窗框和墙身都绘有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花纹,远远望去漫山遍野都是碉楼。就如丹巴的古碉,古碉以泥土和石块建造而成,外形美观,墙体坚实。古碉大多与民居碉楼相依相连,也有单独立于平地,山谷之中的。古碉的外形,一般为高状方柱体:有四角,五角到八角的,少数达十三角。高度一般不低于十米,多在三十米左右。丹巴的古碉大概可以分为四种:要隘碉,火碉,寨碉,家碉,尤以家碉寨碉居多。修建在屋后的高碉与居住的楼房紧紧相连,属于家用碉。家碉较为矮小,一般用作贮藏室,御坊匪盗,遇有战事,亦可防御;寨碉则是保护村寨部落的战争工具。火碉则是用来传递战争信息,也同时具有作战功能,类似于我们长城的烽火台。

藏族文化的核心是宗教文化。川西藏族地区没有一样建筑绘画,雕塑以及雕刻是非宗教意义的一般的民居中都有布置有专门供奉神佛的经堂。是藏族人家的中心所在,藏族民居室内讲究工整华丽,亮堂,上至天花板下至地板相接的墙角都采用雕刻,彩绘等艺术手段加以装点。尤其是横梁,柱头和大门等木结构空间是充分展示装饰才能的地方。百姓居室内的墙壁上用绘制花卉,彩条来取得装饰效果,柱头的装饰,室外屋顶的装饰和内墙壁的装饰是藏式传统建筑装饰的精华部分。

我们汉族的建筑是以内向为主,以院落为主,庭院内周围是廊,厅堂等,不同的活动空间,所以重空间轻实形,着眼点在空间环境气氛的营造。而藏族建筑,则重体量,形状色彩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像,以表达建筑的风格,美在实体,当然它创造了广阔高耸的空间,只能用壮美来形容。

藏族建筑从总体的组合方式至单体建筑及构建的尺度都有一个传统的规定,单体建筑及构建的造型,色彩做法也遵循自己的传统,对藏族建筑的形容是:大建筑,小房间,厚墙小窗的平顶建筑。我们去的甲居藏寨的建筑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藏族最重视白、红两色。这与藏族的宗教信昂和生活环境有直接联系。在涂料的使用上,红色只能用在护法神殿和灵塔殿的外墙上,这是古时候杀生,用热血泼“赞卡尔”的做法演变而来的。生活、居住性的建筑外墙,只能用白色,以体现它的吉祥、温和、善良的本性。具体分析是:建筑体量大,但是一般的民用房面积却不大,厚墙有明显的收分,有种稳重的感觉。外表刷:红黑白三种颜色其余的就是留土石的原色。还有就是藏族的开窗一般都是小窗,顶层开窗最大越往下层越小,有的底层甚至不开窗。

甘孜区的居民一般都要养殖一些牲畜,这个甚至是重要的副业,因为要从牲畜上取毛皮来用来交易或者是做衣服,取牛羊奶来作为每天所喝的奶茶,牛羊肉出售来增加家庭收入或自用。牛羊粪晒干后用来做燃料。这种家庭经济就决定了牲畜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所以藏族的建筑民居大部分都是由两部分组成,一般是三层或者四层建筑,最底层是牲畜住的地方,上层住人,这样的布局特点还有另一个好处,那就是在冬天的时候底层的牲畜的体温可以保持上层居所的温度,至于卫生问题,这个就更不用担心了,底层一般是住牦牛的,在里面铺上稻草,牦牛的粪便干了,然后把他们清理出来,用来烧火。

藏族的另一大特点是房高与柱距大致相等,在楼梯口需设置一个过道,所以梯高大于梯深。即梯与地面的夹角大于四十五度。还有另一种独木梯,即在远圆木上刻若干凹蹬当踏步,要上梯要靠一定的冲力,手扶脚蹬才能上去,藏族屋顶是

平屋顶,屋顶是人活动或者晾晒作物的场所,即使是平房也有从院里上至屋顶的梯。

藏族建筑另一大特点是平屋顶,这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直接的关系。甘孜藏族自治区处于海拔较高的地方,全年降雨量不多,且都集中在夏季。这种气候条件赋予平顶存在的客观条件。甲居藏寨的民居将平台作为户外活动的场所,或者可以用来晾晒粮食,这对于处于山地的地面有很大的实用性,充分的利用了这样的资源和气候特点。

藏族文化有很神秘的色彩,通过建筑来分析一下他的神奇之处。藏族的典型建筑是处于地势起伏,处处高山峡谷,河谷平地较少,如何在不平的地势上建房是藏族建筑的首要处理和解决的问题。要征服自然无外乎是顺应和改造两种办法,藏族先民是用沿坡层层建房和包山建房两种方法。甲居藏寨就是典型的沿坡建房的,它的特点是:现在坡地上开辟出一些高度等于一层建筑进深是一个或者大于一个的柱距台地。从最下面开始建房,低层建筑的进深是仅为台地的进深,进深小可以作为牲畜圈房或者贮藏;第二层建筑的进深是底层建筑和第二台地进深之和,若需进深更大可以挑出一段距离;第三层也是同样的方法。他们的台地都是深入地下的岩石层的,这就保证了它的牢固性。藏族建筑要做基础,在山顶山坡的的建筑多不开凿基槽,仅在基础部位清除浮土知道坚实的山石。凿平基地即可砌石一般基槽的宽度略大于墙体,深度视土质情况而定,但是最浅也有三五石块。挖好基槽后,先夯实基地,铺一层较大的石块,用碎石和泥浆夯实,再砌上石块,基础出地面两层石块以后即为室内地坪,以上可砌墙身。藏式传统建筑使用柱网结构扩大了建筑空间,增强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墙体的砌筑采用了三种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建筑的稳定性。一是收分墙体。墙体下面宽、上面窄,墙体收分角度一般在5º左右,建筑物重心下移,保证了建筑物的稳定性。二是加厚墙体。由于历史上砌筑材料主要以生土和毛石为主,为增加建筑高度,采用了加厚墙体的做法,如楚布寺主殿的墙厚有3公分,桑耶寺乌孜大殿的墙厚有4公分,使得建筑物十分坚固。三是做边玛墙。即在墙的上部用一种当地生长的边玛草做一段墙,既减轻了墙体荷载,又有很好的装饰效果。这些都对藏式传统建筑起到了很好的坚固和稳定的作用,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性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抗震性很高,512地震的时候处在甘孜藏族自治县区建筑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

一个自成体系的建筑,必须有成熟完备的建筑技术作为支撑,首先藏族建筑是石头与木结构共同承重,四周封闭,墙体外部有明显的收分。内部由木梁柱组成纵向排架排架上施密肋柱,上面再铺圆木,木板作为屋顶面,或者承重层,上面铺泥土为屋面或者露面,所以藏族建筑为平屋顶,石墙的砌筑方法是一层大石块,一层小石片的分层砌筑,将小石片塞砸挤紧在大石块之间,再铺上一层小石块找平,上面再砌大石块,如是层层砌筑。

藏族建筑的空间近似于一个正方体。一栋建筑无论是高耸的佛殿还是宏大的聚会殿,其形体均由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不同高深宽的大立方体,室内空间也是如此,一幢藏式平顶建筑,土石墙外有明显的收分,特别是建在山底的石墙收分更大,建筑成了向上收分的棱锥体或墩台建筑,从表面及材质上看,极为稳定,且有稳重感,这种稳定结构的庞然大物,仿佛是大地突起的一部分,若建在山头则更认为是山顶的延续。就如布达拉宫,就如从从山头上长出的,是山体的一部分给人一种力量和永恒的印象。大的尺度及体量,有宏伟壮观的感觉能使人产生敬畏的感觉,给人一种震撼的艺术效果。

藏族文化的总体性及全面性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其中宗教文化方面也

很突出。其建筑已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可称之为藏式建筑。一个民族的建筑体系,行程与发展,必然植根于该民族成熟的文化基础之上。藏式建筑的基本特点,首先是持续稳定在整个藏族地区的发展,其次是有多种建筑类型,以适应藏族社会不同的需要,第三是有完备的建筑技术第四是有独特的建筑风格。

四、结论与建议

结论:藏族建筑无论是在建造外形还是房屋的牢固性上都想比现在的建筑有过之而不不及,这不仅仅是单纯的建筑,这是融汇了藏族人民的智慧精华的典范,透过这个窗口发现藏族文化的精华就是朴实但是又有华丽的感觉,坚固但是同时又不失温婉。

建议:现在的建筑可以多融合一下古代建筑的精华。


相关内容

  • 锦里调研报告
  • 锦里调研报告 概况 锦里由武侯祠博物馆恢复修建,现为成都市著名步行商业街,为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仿古建筑. 功能分区 锦里布局严谨有序,酒吧娱乐区.四川餐饮名小吃区.府第客栈区.特色旅游工艺品展销区错落有致. 建筑特色 从地形和地域来看,山区.丘陵.江边.平地,以至川东.川南.川西.川北都各具特色:从 ...

  •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课程实习报告
  •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课程实习报告 目录: 引言----------------------------------------------------------------3 1.研究区概况-------------------------------------------------------- ...

  • 川西民居的四大特点
  • [川西民居的四大特点] 一.独特的地域风格. 它不同于北京之贵.西北之硬.岭南之富.江南之秀,自有其朴实飘逸的风格. 首先,它体现在住宅布局中的开敞自由.民居建筑特征是以庭院式为主要形式,基本组合单位是"院",即由一正两厢一下房组成的"四合头"房,立面和平面布 ...

  • 古建图纸资料大全
  • <> <古建图纸资料大全>由实力古建设计公司内部专员数月精心整理,经典古建设计施工图纸,PSD 效果图,单体模型.场景模型等一网打尽!拥有本套资料,你即能成为全能的景观设计师,设计中无需再为找资料.素材而烦恼!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1. 古建CAD 施工图纸:6000余套完整 ...

  • 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六大门派
  • 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六大门派 有一种尊贵,只有中国人才懂,那就是中国古建筑.千百年来,由于不同地区 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中华大地上留下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建筑.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六大派别: 皖派.闽派.京派`苏派.晋派.川派 不同流派的建筑以其独有的历史与文化积淀书写着各自的故事.它们或精致,或恬静,或 ...

  •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
  •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以成都宽窄巷子为例 作者: 学号: 年级: 调查与分析 调研思路 调研报告的分析方法采用调查访谈与理论分析紧密结合的方法.调研过程有文献收集,确定调研方向,实地勘探.获取现状资料 .整理归纳资料 .分析结果. 调查主要采用下列方式.方法:现场勘踏.拍照.观测记录.数据统计分析. ...

  • 成都周边游史上最全攻略
  • 中国年成都味 成都周边游史上最全攻略 成都,被称为"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同时,作为全国知名的休闲城市,成都3000家以上的餐馆.咖啡馆等休闲场所,比北京.上海.广州多出一倍还要多.正因为成都人爱耍,喜欢耍,耍也要耍出一个名堂来.所以,成都人选择周末外出去周边度假和休闲逐渐成 ...

  • 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宏观环境分析
  • 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宏观环境分析 产业竞争现状分析(温江其他镇产业和和盛镇的相互影响) 和盛镇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和盛镇的发展战略定位(国际科教艺术城,花卉苗种植基地,商贸小镇,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盛镇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及做法 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宏观环境分析 1.和盛镇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和盛镇区域内有四 ...

  • 上里古镇规划文本说明书
  • 前 言 1982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提出:历史文化名城(镇)应是"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在1986年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审批中,又对历史文化名城规定了核定原则:目前是否还保存有较丰富完好的文物古迹和具有重大的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