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穿刺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目的
①明确腹腔积液的性质,找出病原,协助诊断。②适量的抽出腹水,以减轻病人腹腔内的压力,缓解腹胀、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减少静脉回流阻力,改善血液循环。③向腹膜腔内注入药物④注入广定量的空气(人工气扳)以增加腹压,使膈肌上升,间接压迫两肺,减小肺活动帽废,促进肺空洞的愈合,在肺结核空洞大出血时,人工气腹可作为一项止血措施。⑤施行腹水浓缩回输术。⑥诊断性(如腹部创伤时)或治疗性(如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腹腔灌洗。
适应症:
明确腹腔积液的性质,协助诊断
适量的抽出腹水,以减轻病人腹腔内的压力,缓解腹胀、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压迫症状,减少静脉回流阻力,改善血液循环;
腹部闭合伤,疑有内出血,如脾破裂、异位妊娠等,以确定有无积血积脓;外伤后有难以解释的休克
腹腔内给药,如腹腔感染、腹膜结核者、肿瘤腹膜转移者腹腔内给药
注入定量的空气(人工气腹)以增加腹压,使膈肌上升,间接压迫两肺,促进肺空洞的愈合,在肺结核空洞大出血时,人工气腹可作为一项止血措施。
鉴别胃肠穿孔,胰腺炎、胆管炎、胆囊炎等所致弥漫性腹膜炎
腹水回输
禁忌症:
躁动、不能合作者
肝性脑病先兆
电解质严重紊乱,如低钾血症
结核性腹膜炎广泛粘连、包块
包虫病
巨大卵巢囊肿者
有明显出血倾向
妊娠中后期
肠麻痹、腹部胀气明显者
膀胱充盈,未行导尿者
腹腔穿刺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2.穿刺点应视病情及需要而定,急腹症时穿刺点最好选择在压痛点及肌紧张最明显的部位;穿刺点应避开炎症感染局部
3.勿在腹部手术瘢痕部位或肠袢明显处穿刺,妊娠时应在距子宫外缘1cm处穿刺;穿刺前应嘱患者排尿,以免刺破膀胱
4.少量腹水进行诊断性穿刺时,穿刺前宜令病人先侧卧于拟穿刺侧3~5分钟。对腹水量多者,进行腹腔穿刺时,腹水量大时,注意在穿刺时不要使从皮肤到腹壁层的针眼位于一条直线上,可在针尖到达皮肤后,稍向周围移动一下穿刺针头,尔后向腹腔刺入或应先将其腹壁皮肤向下向外牵拉,然后穿刺,拔针后可使皮肤针眼与腹肌针眼错开,以防腹水沿针眼外溢
5.大量放腹水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血浆蛋白大量丢失,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予放液。初次放液不宜超过3000ml(如有腹水回输设备则不在此限),时间限制在2小时以上;血性腹
水留取标本后应停止放液;大量放腹水时,注意固定针头,用输液夹调整放液速度。放液不宜过快,肝硬化者一次放液不超过3000ml以免诱发肝性脑病或电解质紊乱。
6.腹水流出不畅时。可稍移动穿刺针或稍变换体位;进针不宜太深,以免伤及肠管;术时嘱患者尽量不咳嗽,以免刺伤内脏。进入腹腔后应缓慢进针,以免刺破肠管,回抽时应缓慢抽吸,防止大负压抽吸致网膜或肠面堵塞;穿刺不应在有粘连的固定性浊音处进行。
7.腹带不宜过紧,以免造成呼吸困难
8.术后穿刺处如有腹水外溢,可用蝶形胶布或火棉胶涂抹,及时更换敷料,防止伤口感染
9.大量放液者,应卧床休息8~12小时,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0.有粘连型结核性腹膜炎、卵巢肿瘤、包囊虫病、动脉瘤者应慎行或禁忌腹腔穿刺
腹腔穿刺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目的
①明确腹腔积液的性质,找出病原,协助诊断。②适量的抽出腹水,以减轻病人腹腔内的压力,缓解腹胀、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减少静脉回流阻力,改善血液循环。③向腹膜腔内注入药物④注入广定量的空气(人工气扳)以增加腹压,使膈肌上升,间接压迫两肺,减小肺活动帽废,促进肺空洞的愈合,在肺结核空洞大出血时,人工气腹可作为一项止血措施。⑤施行腹水浓缩回输术。⑥诊断性(如腹部创伤时)或治疗性(如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腹腔灌洗。
适应症:
明确腹腔积液的性质,协助诊断
适量的抽出腹水,以减轻病人腹腔内的压力,缓解腹胀、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压迫症状,减少静脉回流阻力,改善血液循环;
腹部闭合伤,疑有内出血,如脾破裂、异位妊娠等,以确定有无积血积脓;外伤后有难以解释的休克
腹腔内给药,如腹腔感染、腹膜结核者、肿瘤腹膜转移者腹腔内给药
注入定量的空气(人工气腹)以增加腹压,使膈肌上升,间接压迫两肺,促进肺空洞的愈合,在肺结核空洞大出血时,人工气腹可作为一项止血措施。
鉴别胃肠穿孔,胰腺炎、胆管炎、胆囊炎等所致弥漫性腹膜炎
腹水回输
禁忌症:
躁动、不能合作者
肝性脑病先兆
电解质严重紊乱,如低钾血症
结核性腹膜炎广泛粘连、包块
包虫病
巨大卵巢囊肿者
有明显出血倾向
妊娠中后期
肠麻痹、腹部胀气明显者
膀胱充盈,未行导尿者
腹腔穿刺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2.穿刺点应视病情及需要而定,急腹症时穿刺点最好选择在压痛点及肌紧张最明显的部位;穿刺点应避开炎症感染局部
3.勿在腹部手术瘢痕部位或肠袢明显处穿刺,妊娠时应在距子宫外缘1cm处穿刺;穿刺前应嘱患者排尿,以免刺破膀胱
4.少量腹水进行诊断性穿刺时,穿刺前宜令病人先侧卧于拟穿刺侧3~5分钟。对腹水量多者,进行腹腔穿刺时,腹水量大时,注意在穿刺时不要使从皮肤到腹壁层的针眼位于一条直线上,可在针尖到达皮肤后,稍向周围移动一下穿刺针头,尔后向腹腔刺入或应先将其腹壁皮肤向下向外牵拉,然后穿刺,拔针后可使皮肤针眼与腹肌针眼错开,以防腹水沿针眼外溢
5.大量放腹水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血浆蛋白大量丢失,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予放液。初次放液不宜超过3000ml(如有腹水回输设备则不在此限),时间限制在2小时以上;血性腹
水留取标本后应停止放液;大量放腹水时,注意固定针头,用输液夹调整放液速度。放液不宜过快,肝硬化者一次放液不超过3000ml以免诱发肝性脑病或电解质紊乱。
6.腹水流出不畅时。可稍移动穿刺针或稍变换体位;进针不宜太深,以免伤及肠管;术时嘱患者尽量不咳嗽,以免刺伤内脏。进入腹腔后应缓慢进针,以免刺破肠管,回抽时应缓慢抽吸,防止大负压抽吸致网膜或肠面堵塞;穿刺不应在有粘连的固定性浊音处进行。
7.腹带不宜过紧,以免造成呼吸困难
8.术后穿刺处如有腹水外溢,可用蝶形胶布或火棉胶涂抹,及时更换敷料,防止伤口感染
9.大量放液者,应卧床休息8~12小时,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0.有粘连型结核性腹膜炎、卵巢肿瘤、包囊虫病、动脉瘤者应慎行或禁忌腹腔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