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一单元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题

1. 在对人体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前, 甲同学根据生物学知识提出:“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可能比空气中的多”。那么, 这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一环节( )

A. 猜想或假设 B. 提出问题 C. 制订计划 D. 得出结论 2. 在擦玻璃时, 人们时常会向玻璃上“哈气”之后再擦, 这样擦过的玻璃会更干净, 这说明与空气相比, 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A. 二氧化碳 B. 氮气 C. 水蒸气 D. 氧气

3. 观察蜡烛燃烧时,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 火焰分为三层 B. 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 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 D. 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4. 区分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和一瓶空气, 最简便的方法是( )

A. 闻气味 B. 观察颜色

C. 将点燃的木条放在瓶口 D. 把点燃的木条伸入瓶中

5. 有关蜡烛燃烧时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B. 蜡烛燃烧放出热量、发出黄色火焰 C. 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白烟

D. 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6. 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 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①火焰的温度最高是外焰②蜡烛燃烧能生成CO 2③燃烧能发光发热④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A. 只有①②③ B. 只有②③④ C. 只有④ D. ①②③④ 7.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 如图所示。据此实验, 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 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较高

C. 要使该实验成功, 导管不宜过长

D. 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8. 在对蜡烛燃烧的实验探究中, 根据烧杯内壁有水以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两个现象, 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

A. 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 蜡烛中含有水

C. 蜡烛中含有二氧化碳 D. 蜡烛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

9. 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的方法是( )

A. 从水中直接拿出集气瓶, 正放桌上

B. 从水中直接拿出集气瓶, 盖上玻璃片, 正放在桌上

C. 在水中盖上玻璃片, 拿出水面后正放在桌上

D. 在水中盖上玻璃片, 拿出水面后倒立在桌上

10. 某同学将蜡烛置于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发现瓶壁有水雾产生, 接触瓶壁的手感到发烫。由此, 他得出了以下结论, 你认为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蜡烛燃烧放出热量 B. 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C. 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D. 蜡烛在氧气中能燃烧

11. 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C. 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 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 而氮气不被人体吸收 12. 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相比较,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氧气的含量:空气>人体呼出的气体

第1页共6页

②二氧化碳的含量:空气

③水蒸气的含量:空气>人体呼出的气体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③

13. 小亮在复印社复印材料时, 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 他通过查资料得知这种气味就是臭氧(O3) 的气味, 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可能转化为臭氧, 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B. 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C. 臭氧与氧气是同一种物质 D. 氧气能转化为臭氧是氧气的物理性质 14. 2013年6月我国发射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 发射“神舟”十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 运载火箭在升空时将会发生下列变化, 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火箭点火 B. 导流槽内的水受热汽化

C. 隔热材料脱落 D. 整流罩脱落

15.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 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不同, 该变化是( )

A. 食物腐败变质 B. 水遇冷结冰

C. 夏季柏油路面“变软” D. 冬季钢轨之间缝隙加大

16.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的性质是( )

A. 可燃性 B. 挥发性 C. 不稳定性 D. 还原性

17. 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氧气无色无味 B. 铝呈银白色

C. 蔗糖易溶于水 D. 碳酸易分解

18.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蜡烛融化矿石粉碎 B .食物腐烂光合作用

C .酒精挥发镁带燃烧 D .汽油燃烧干冰升华

19.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B .久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产生一层白膜

C .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D .夏天车胎爆胎

20.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 .有颜色的变化 B .有新物质生成C .一定有气体生成 D .有发光放热的现象

2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石墨棒作干电池电极 B .天然气用作燃料C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 .铜用于制造导线

22.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酸碱性 B .密度 C .温度 D .硬度

10.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应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干冰在舞台制雾时作致冷剂B .小苏打在做馒头时作发酵剂

C .还原铁粉在月饼盒内作除氧剂D .生石灰在某些食品袋内作干燥剂

23.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水通电分解

C .手机电池充电

A .冰块制成冰雕

C .泥土烧成瓷器 B .物体热胀冷缩 D .植物光合作用 B .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 D .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24.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25.诗词、名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或名著事件的描述中既隐含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 )

A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 .白玉为床,金作马 B .陆虞后火烧草料场 D .伐薪烧炭南山中

第2页共6页

26.下列发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 )

A .酸雨侵蚀

C .钢丝球刷碗

A .蒸馏 B .酵母粉发酵 D .洁厕精除垢 B .升华 C .爆炸 D .燃烧 27.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28关于“绿色化学”特点概述错误的是( )

A .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有利环保、人体健康、安全的产品。

B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C .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原料的原子都成为产品。

D .充分利用绿色原料进行化工生产,产出绿颜色产品。

29. 阅读短文,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硫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属 ),把硫块研碎,取少量放入燃烧匙加热,硫融化成黄色液体(属 ),硫在空气中燃烧(属 ),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体(属 ),说明硫具有可燃性(属 ).

30. 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吸入空气中的氧气, 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但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 还是人体代谢产生的呢? 为了证实这个问题, 有人采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Ⅰ Ⅱ

(1)人吸气时, 应打开 , 关闭 。

(2)人呼气时, 应打开, 关闭此时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

是 。

(3)Ⅰ瓶内所装试剂的作用是Ⅱ瓶内所装试剂的作用

是 。

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 能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于空气, 而是人体代谢的产物。

31. 为了比较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 某同学向盛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滴人数滴澄清的石灰水, 振荡(如图A 所示), 他接下来所做的对比实验应选图 (填“B”或“C”)装置,

你的理由是 。

A.在盛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 振荡

B.在盛满空气的集气瓶内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 敞口放置

C.在盛满空气的集气瓶内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 振荡

第3页共6页

32. 如图, 按照下列步骤练习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 并回答有关问题:

(1)使集气瓶充满水而不留气泡,具体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集气瓶连同玻璃片倒放在水槽内, 移走玻璃片, 如图中②所示。

(3)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内并向其中吹气, 当观察到, 表明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4)用玻璃片在水下盖住集气瓶口, 移出水面, 正放在实验台上。

33. 小明通过学习“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对蜡烛燃烧、酒精灯燃烧、家庭使用的天然气燃烧等产生了兴趣, 于是开始了一系列实验。如图:

(1)首先他发现三种物质的状态不同, 蜡烛是酒精是天然气是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2)点燃天然气, 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填序号) 。

①发出蓝色火焰②燃烧后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③发光、放热④产生浓烟 ⑤火焰分层

(3)为了探究天然气燃烧后生成的产物, 他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天然气火焰的上方,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 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石灰水, 振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天然气燃烧的生成物中一定有 和 。

34. 几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 请你完成其中的一些步骤。

(1)点燃蜡烛, 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人火焰中, 约1 s后取出, 现象如图A 所示。这证明焰心 。

(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短玻璃管, 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B), 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 上口产生火焰, 这说明焰心物质的性质是 、 。

第4页共6页

1. 【答案】A 【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开始,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做出假设,本题属于猜想或假设环节。

2. 【答案】C 【解析】擦玻璃时的哈气就是在玻璃表面形成一层水膜,起到湿润作用,相比较而言呼出的气体含水量变高;氮气含量基本不变;氧气含量变低;二氧化碳含量变高,但是和题干不相干;故选C 。

3. 【答案】D 【解析】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我们根据检验结果得出的结论,并不是直接观测到的现象,故选D 。

4. 【答案】D 【解析】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二者最大的区别就是氧气含量变低,二氧化碳含量变高;点燃的木条在空气中能正常燃烧,而在呼出的气体中会很快熄灭,故选D 。

5. 【答案】B 【解析】 蜡烛燃烧时的实验现象为:放出热量、产生黄色火焰, 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故B 正确。

6.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你对 蜡烛燃烧 的理解。①外焰与空气接触多,充分燃烧,温度最高,所以①正确;②蜡烛含有碳元素,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②正确;③蜡烛燃烧有火焰,发光、放热,所以③正确;④蜡烛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是化学变化,所以④正确。

7. 【答案】C 【解析】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石蜡蒸气, 如果导管太长, 石蜡蒸气冷凝, 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

8. 【答案】A 【解析】蜡烛中不含有水也不含有二氧化碳,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生成物中有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故选A 。

9. 【答案】C 【解析】防止收集到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

10. 【答案】B 【解析】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需用澄清石灰水鉴别。

11. 【答案】B 【解析】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中出现白色浑浊多说明二氧化碳多,A 正确;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木条燃烧旺盛, 说明氧气多,B 错误; 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C 正确; 人吸入的空气中含有氮气, 氮气不与人体内的物质反应, 被呼出来, 所以可推断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氮气,D 项正确。

12. 【答案】A 【解析】①人的呼吸作用利用氧气,所以正确;②人的华西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所以正确;③空气中水蒸气含量低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错误;故选A 。

13. 【答案】B 【解析】氧气转化为臭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 。

14. 【答案】D 【解析】二氧化硫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使石蕊变红,形成酸雨均是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具有刺激性气味,是物质的气味,属于物理性质,D 正确。

15. 【答案】A 【解析】A 项点火过程中燃料和助燃剂发生化学反应, 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B 项水汽化、C 项隔热材料脱落、D 项整流罩脱落三个过程中均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

第5页共6页

16. 【答案】A 【解析】食物腐败变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其他三项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 。

17. 【答案】B 【解析】A 项,可燃性是物质在燃烧中表现出来的性质;B 项,挥发性是液体变为气体表现出来的性质,为物理变化;C 项,不稳定性是物质的分解反应;D 项,还原性是物质在还原反应中表现出的性质。

18.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断。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通常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故A 、B 、C 都是物理性质,都错;碳酸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化学性质,D 对。

21. 【答案】C 振荡可以使物质充分接触,现象更明显,而且滴入石灰水后集气瓶不能敞口放置,否则影响实验结论

22. 【答案】将一个集气瓶盛满水后盖好玻璃片,带到教室内将水倒掉,用干布擦干集气瓶,再盖好玻璃片,即可得到一瓶教室内的空气样品(方法简单、合理即可)

23.

(1) 【答案】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一小部分,然后水平推动玻璃片,盖住瓶口

(2) (3) 【答案】集气瓶口边缘有较大气泡冒出

(4) 【解析】根据排水收集气体的的方法回答,要注意操作的细节。

24.

(1) 【答案】固体 液体 气体

(2) 【答案】①③⑤

(3) 【答案】是 外焰 外焰

(4) 【答案】水 二氧化

【解析】(1)蜡烛通常是固体, 燃烧时熔化;酒精是液体;天然气在高压的钢瓶中是液体, 释放出来是气体。(2)酒精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 火焰分层, 发光, 放热。(3)根据实验现象, 说明天然气外焰温度最高, 平时用水壶在天然气灶上烧水应用天然气的外焰加热。(4)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二氧化碳。说明天然气燃烧的生成物中一定含水和二氧化碳。

25.

(1) 【答案】温度最低

(2) 【答案】气体 具有可燃性

(3) 【答案】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无明显现象 没有火焰,不能点燃 玻璃管内壁出现白色固体

【解析】(1)火焰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所以两端炭化程度高发黑,中间未变色。(2)玻璃管将焰心产生的可燃气体导出,在管口点燃。(3)根据二氧化碳的特征反应: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及石蜡蒸汽遇冷易凝华完成猜想和验证。

第6页共6页

单元测试题

1. 在对人体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前, 甲同学根据生物学知识提出:“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可能比空气中的多”。那么, 这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一环节( )

A. 猜想或假设 B. 提出问题 C. 制订计划 D. 得出结论 2. 在擦玻璃时, 人们时常会向玻璃上“哈气”之后再擦, 这样擦过的玻璃会更干净, 这说明与空气相比, 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A. 二氧化碳 B. 氮气 C. 水蒸气 D. 氧气

3. 观察蜡烛燃烧时,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 火焰分为三层 B. 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 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 D. 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4. 区分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和一瓶空气, 最简便的方法是( )

A. 闻气味 B. 观察颜色

C. 将点燃的木条放在瓶口 D. 把点燃的木条伸入瓶中

5. 有关蜡烛燃烧时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B. 蜡烛燃烧放出热量、发出黄色火焰 C. 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白烟

D. 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6. 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 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①火焰的温度最高是外焰②蜡烛燃烧能生成CO 2③燃烧能发光发热④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A. 只有①②③ B. 只有②③④ C. 只有④ D. ①②③④ 7.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 如图所示。据此实验, 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 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较高

C. 要使该实验成功, 导管不宜过长

D. 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8. 在对蜡烛燃烧的实验探究中, 根据烧杯内壁有水以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两个现象, 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

A. 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 蜡烛中含有水

C. 蜡烛中含有二氧化碳 D. 蜡烛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

9. 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的方法是( )

A. 从水中直接拿出集气瓶, 正放桌上

B. 从水中直接拿出集气瓶, 盖上玻璃片, 正放在桌上

C. 在水中盖上玻璃片, 拿出水面后正放在桌上

D. 在水中盖上玻璃片, 拿出水面后倒立在桌上

10. 某同学将蜡烛置于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发现瓶壁有水雾产生, 接触瓶壁的手感到发烫。由此, 他得出了以下结论, 你认为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蜡烛燃烧放出热量 B. 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C. 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D. 蜡烛在氧气中能燃烧

11. 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C. 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 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 而氮气不被人体吸收 12. 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相比较,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氧气的含量:空气>人体呼出的气体

第1页共6页

②二氧化碳的含量:空气

③水蒸气的含量:空气>人体呼出的气体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③

13. 小亮在复印社复印材料时, 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 他通过查资料得知这种气味就是臭氧(O3) 的气味, 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可能转化为臭氧, 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B. 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C. 臭氧与氧气是同一种物质 D. 氧气能转化为臭氧是氧气的物理性质 14. 2013年6月我国发射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 发射“神舟”十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 运载火箭在升空时将会发生下列变化, 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火箭点火 B. 导流槽内的水受热汽化

C. 隔热材料脱落 D. 整流罩脱落

15.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 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不同, 该变化是( )

A. 食物腐败变质 B. 水遇冷结冰

C. 夏季柏油路面“变软” D. 冬季钢轨之间缝隙加大

16.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的性质是( )

A. 可燃性 B. 挥发性 C. 不稳定性 D. 还原性

17. 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氧气无色无味 B. 铝呈银白色

C. 蔗糖易溶于水 D. 碳酸易分解

18.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蜡烛融化矿石粉碎 B .食物腐烂光合作用

C .酒精挥发镁带燃烧 D .汽油燃烧干冰升华

19.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B .久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产生一层白膜

C .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D .夏天车胎爆胎

20.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 .有颜色的变化 B .有新物质生成C .一定有气体生成 D .有发光放热的现象

2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石墨棒作干电池电极 B .天然气用作燃料C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 .铜用于制造导线

22.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酸碱性 B .密度 C .温度 D .硬度

10.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应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干冰在舞台制雾时作致冷剂B .小苏打在做馒头时作发酵剂

C .还原铁粉在月饼盒内作除氧剂D .生石灰在某些食品袋内作干燥剂

23.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水通电分解

C .手机电池充电

A .冰块制成冰雕

C .泥土烧成瓷器 B .物体热胀冷缩 D .植物光合作用 B .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 D .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24.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25.诗词、名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或名著事件的描述中既隐含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 )

A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 .白玉为床,金作马 B .陆虞后火烧草料场 D .伐薪烧炭南山中

第2页共6页

26.下列发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 )

A .酸雨侵蚀

C .钢丝球刷碗

A .蒸馏 B .酵母粉发酵 D .洁厕精除垢 B .升华 C .爆炸 D .燃烧 27.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28关于“绿色化学”特点概述错误的是( )

A .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有利环保、人体健康、安全的产品。

B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C .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原料的原子都成为产品。

D .充分利用绿色原料进行化工生产,产出绿颜色产品。

29. 阅读短文,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硫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属 ),把硫块研碎,取少量放入燃烧匙加热,硫融化成黄色液体(属 ),硫在空气中燃烧(属 ),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体(属 ),说明硫具有可燃性(属 ).

30. 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吸入空气中的氧气, 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但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 还是人体代谢产生的呢? 为了证实这个问题, 有人采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Ⅰ Ⅱ

(1)人吸气时, 应打开 , 关闭 。

(2)人呼气时, 应打开, 关闭此时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

是 。

(3)Ⅰ瓶内所装试剂的作用是Ⅱ瓶内所装试剂的作用

是 。

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 能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于空气, 而是人体代谢的产物。

31. 为了比较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 某同学向盛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滴人数滴澄清的石灰水, 振荡(如图A 所示), 他接下来所做的对比实验应选图 (填“B”或“C”)装置,

你的理由是 。

A.在盛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 振荡

B.在盛满空气的集气瓶内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 敞口放置

C.在盛满空气的集气瓶内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 振荡

第3页共6页

32. 如图, 按照下列步骤练习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 并回答有关问题:

(1)使集气瓶充满水而不留气泡,具体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集气瓶连同玻璃片倒放在水槽内, 移走玻璃片, 如图中②所示。

(3)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内并向其中吹气, 当观察到, 表明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4)用玻璃片在水下盖住集气瓶口, 移出水面, 正放在实验台上。

33. 小明通过学习“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对蜡烛燃烧、酒精灯燃烧、家庭使用的天然气燃烧等产生了兴趣, 于是开始了一系列实验。如图:

(1)首先他发现三种物质的状态不同, 蜡烛是酒精是天然气是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2)点燃天然气, 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填序号) 。

①发出蓝色火焰②燃烧后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③发光、放热④产生浓烟 ⑤火焰分层

(3)为了探究天然气燃烧后生成的产物, 他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天然气火焰的上方,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 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石灰水, 振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天然气燃烧的生成物中一定有 和 。

34. 几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 请你完成其中的一些步骤。

(1)点燃蜡烛, 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人火焰中, 约1 s后取出, 现象如图A 所示。这证明焰心 。

(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短玻璃管, 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B), 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 上口产生火焰, 这说明焰心物质的性质是 、 。

第4页共6页

1. 【答案】A 【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开始,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做出假设,本题属于猜想或假设环节。

2. 【答案】C 【解析】擦玻璃时的哈气就是在玻璃表面形成一层水膜,起到湿润作用,相比较而言呼出的气体含水量变高;氮气含量基本不变;氧气含量变低;二氧化碳含量变高,但是和题干不相干;故选C 。

3. 【答案】D 【解析】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我们根据检验结果得出的结论,并不是直接观测到的现象,故选D 。

4. 【答案】D 【解析】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空气二者最大的区别就是氧气含量变低,二氧化碳含量变高;点燃的木条在空气中能正常燃烧,而在呼出的气体中会很快熄灭,故选D 。

5. 【答案】B 【解析】 蜡烛燃烧时的实验现象为:放出热量、产生黄色火焰, 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故B 正确。

6.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你对 蜡烛燃烧 的理解。①外焰与空气接触多,充分燃烧,温度最高,所以①正确;②蜡烛含有碳元素,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②正确;③蜡烛燃烧有火焰,发光、放热,所以③正确;④蜡烛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是化学变化,所以④正确。

7. 【答案】C 【解析】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石蜡蒸气, 如果导管太长, 石蜡蒸气冷凝, 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

8. 【答案】A 【解析】蜡烛中不含有水也不含有二氧化碳,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生成物中有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故选A 。

9. 【答案】C 【解析】防止收集到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

10. 【答案】B 【解析】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需用澄清石灰水鉴别。

11. 【答案】B 【解析】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中出现白色浑浊多说明二氧化碳多,A 正确;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木条燃烧旺盛, 说明氧气多,B 错误; 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C 正确; 人吸入的空气中含有氮气, 氮气不与人体内的物质反应, 被呼出来, 所以可推断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氮气,D 项正确。

12. 【答案】A 【解析】①人的呼吸作用利用氧气,所以正确;②人的华西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所以正确;③空气中水蒸气含量低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错误;故选A 。

13. 【答案】B 【解析】氧气转化为臭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 。

14. 【答案】D 【解析】二氧化硫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使石蕊变红,形成酸雨均是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具有刺激性气味,是物质的气味,属于物理性质,D 正确。

15. 【答案】A 【解析】A 项点火过程中燃料和助燃剂发生化学反应, 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B 项水汽化、C 项隔热材料脱落、D 项整流罩脱落三个过程中均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

第5页共6页

16. 【答案】A 【解析】食物腐败变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其他三项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 。

17. 【答案】B 【解析】A 项,可燃性是物质在燃烧中表现出来的性质;B 项,挥发性是液体变为气体表现出来的性质,为物理变化;C 项,不稳定性是物质的分解反应;D 项,还原性是物质在还原反应中表现出的性质。

18.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断。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通常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故A 、B 、C 都是物理性质,都错;碳酸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化学性质,D 对。

21. 【答案】C 振荡可以使物质充分接触,现象更明显,而且滴入石灰水后集气瓶不能敞口放置,否则影响实验结论

22. 【答案】将一个集气瓶盛满水后盖好玻璃片,带到教室内将水倒掉,用干布擦干集气瓶,再盖好玻璃片,即可得到一瓶教室内的空气样品(方法简单、合理即可)

23.

(1) 【答案】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一小部分,然后水平推动玻璃片,盖住瓶口

(2) (3) 【答案】集气瓶口边缘有较大气泡冒出

(4) 【解析】根据排水收集气体的的方法回答,要注意操作的细节。

24.

(1) 【答案】固体 液体 气体

(2) 【答案】①③⑤

(3) 【答案】是 外焰 外焰

(4) 【答案】水 二氧化

【解析】(1)蜡烛通常是固体, 燃烧时熔化;酒精是液体;天然气在高压的钢瓶中是液体, 释放出来是气体。(2)酒精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 火焰分层, 发光, 放热。(3)根据实验现象, 说明天然气外焰温度最高, 平时用水壶在天然气灶上烧水应用天然气的外焰加热。(4)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二氧化碳。说明天然气燃烧的生成物中一定含水和二氧化碳。

25.

(1) 【答案】温度最低

(2) 【答案】气体 具有可燃性

(3) 【答案】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无明显现象 没有火焰,不能点燃 玻璃管内壁出现白色固体

【解析】(1)火焰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所以两端炭化程度高发黑,中间未变色。(2)玻璃管将焰心产生的可燃气体导出,在管口点燃。(3)根据二氧化碳的特征反应: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及石蜡蒸汽遇冷易凝华完成猜想和验证。

第6页共6页


相关内容

  • 初三化学教学计划上
  • 初三化学教学计划 章少文 一.学生分析: 本人所教学学科只有一个班,为初三(4)班,这些学生来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优等生比例偏小,学习发展 ...

  • 初三化学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题
  • 初三化学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 . 蜡烛燃烧 B . 铁锅生锈 C . 滴水成冰 D . 食物腐败 2.下列生活中的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 食品袋内防腐的氮气 B. 铅笔芯 C. 碳酸饮料 D. 不锈钢锅 3.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

  • 初三化学单元测试题1
  • 初三化学第三四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本题共50分) 1.某婴儿配方奶粉部分营养成分的含量如下表所示,表中的"钙.磷.铁. 锌"应理解为 ( ) A 2.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Ο"分别表 ...

  • 初三化学2014第九单元_溶液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 第九单元 溶液 检测题 (45分钟内完成)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C 12 Ca 40 S 32 Cl 35.5 Fe 56 Zn 65 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 1.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 A .糖 B .食 ...

  • 初三化学备课组小结2篇
  • 一学期以来,初三化学集备的三位老师能尽心尽力做好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下面就本学期化学备课组所开展工作进行如下总结: 本学期一开始化学每周就排了四节课,而暑假期间也没有进行补课,而明年的中考又提前,故和以往相比在教学课时安排上就显得相当紧张。如何解决教学任务与课时之间的矛盾?我们备课组统一认识 ...

  • 初三化学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及答案
  • 化学与生活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以保护环境和垃圾资源化为目的,将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下列垃圾属于同类物质的 ( ) A. 废电池.易拉罐 B. 废铜烂铁.塑料袋 C. 废旧报纸.硬纸板 D. 包装塑料.空啤酒瓶 ( ) 2.碘是合成下列哪种激素的主要原料之一 A. 胰岛素 B. ...

  •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选项中,你认为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B.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C .物体的运动状态 D.物质的用途与制取 2.小猫可站在 ...

  • 初三化学用语
  • 初三化学用语(第1-5单元)测试题 班别 姓名 学号 成绩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K-39 Fe-56 Cu-6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符号所表示的粒子中,不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 .H 2 ...

  • 教育实习日记9月篇
  • 9.17 初到亚太实验学校感觉不错,校园挺大就是有些偏僻,120多亩的校园就像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穿着方面个人被寝室同学评论换风格了,也是将来要当老师了嘛,自然教育实习要有教师范儿。衬衣、休闲裤,不在是以前的一身运动装,而我的班主任指导老师穿着却显得十分年轻,不过教育经验确实不少,和他聊起来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