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探索GUANLITANSUO
开放式校园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王绍让
朱成康张伟锋
[摘要]高校校园进一步的对外开放,实现了教育资源的社会共享,优化了教育资源的使用,但另一方面却给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和困难,本文在对开放式校园安全现状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解决的对策,促进校园的安全和稳定。
[关键词]开放式校园;管理;对策
[作者简介]王绍让(1981-),男,硕士,浙江工业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朱成康(1979-),男,硕士,浙江工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张伟锋(1982-),男,硕士,浙江工业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浙江杭州
一、开放式校园的内涵
开放式的校园是指面向社会全方位开放的学校。它应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功能要素,开放式校园具备社区服务功能,向社会提供运动锻炼、休闲娱乐等场所;二是区域要素,开放式校园允许校外人员自由进出,不受限制;三是理念要素,学校和广大师生员工具有开放性的理念,接受学校与社会共享教育资源、文化等功能。政府也要具有参与管理的理念,应将管理职能延伸至校园内,纳入其管理范围。
二、开放式校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开放式校园往往是“先开放,后管理”的模式,同时,校园开放后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如外来人员、车辆的大量增加与学校缺乏执法权而导致管理难的现象突出,校园开放后对师生安全防范意识的要求与当前实际情况矛盾突出,通过对开放式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现状的调研,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校园治安管理难度增大。一是校园内人流量持续增加,校园内达到饱和或过饱和。如对某开放式学校的统计,每天进出的校外人员达10000人次左右,占总数的58%。二是校园内人员构成复杂。有些人员利用进出校园的机会,在校内作案,这使校内的保卫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三是校园内大型活动大量增加。省、市、区各级各单位的大型活动纷纷在校园进入校园里举办,有些活动参与人数达10000多人,车辆达500多辆,极大地增加了校园安全管理的难度。四是校园内重点防范部位增多。学校开放后,需保密室、军工研究要重点防范的部位增多,如实验室、所、学生宿舍等,需要进一步加强巡查和管理。
2.师生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学校开放后,增加了不法分子进入校园的机会,加大了被盗案件发生的
310014)
机率,这就需要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通过调研发现师生安全防范意识仍未达到开放式校园的要求,如对学生宿舍的安全检查,发现外出不锁门等问题比较普遍,30%的学生在人离寝室或睡觉时“偶尔会忘记”或“不经常锁门”,容易造成“溜门”偷窃案件。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缺乏系统性。由于安全教育没有实行学分制,无法进行四年一贯制的系统教育,往往停留在新生入学时短暂的安全教育,许多学生在安全突发事件前手足无措,甚至采取错误的补救措施。二是师生安全知识缺乏。如消防的“三知”“四会”,仅19.88%的师生掌握,而且大部分都没实际操作的经验。
3.安防设施建设滞后。当前许多高校由于技防设施建设较早,陈旧老化严重,图像模糊不清,不利于案件的后期侦破。同时技防设施能够覆盖的位置不到三分之一,很多路口、实验室、学生宿舍进出口等重要部位都没有安装监控设施,并且许多高校的实验室、学生宿舍都没有门禁系统,这远远不能满足校园开放后的安全管理需求。
4.安保队伍建设不完备。校园开放前,学校重在门岗的管理,主要责任在于值好班、管好门,而开放后重点是校园巡查的密度和强度,这就要求有一支过硬的保卫队伍。但是目前部分高校还存在着年龄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业务素质不高等现象。一是保卫干部队伍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业培训欠缺等问题。二是校卫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不高。校卫队伍一年流动量往往都占到编制80%以上;学历高业务素质不平衡,中以下的学历占总数的70%以上;
工作的方式方法不灵活。三是学生安全组织效用不足。许多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学生安全组织,在安全管理工作方面发挥作用非常有限。
32
中国成人教育
CHINAADULTEDUCATION
GUANLITANSUO
5.综合治理联动机制不健全。校园开放后依靠单“打、防、控”来维护校园的安全稳一的保卫工作部门
定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需要多维的治安综合治理部门参与,协助负责分管部门的安全,教育提醒师生提高防范意识,同时能够引导全校师生的全员参与,不断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人人都是巡防员。
6.政府管理职能有待加强。校园开放后实现了社区的功能,却没有按照社区的安全管理模式引进政府的管理职能,这与学校管理权限的局限性矛盾突出,没有校园安全法保障,使一些安如学校没有执法权、
如在交通管理方全问题和隐患无法得到有效地解决。
面,对于乱停乱放和不服从交通管理的车辆没有有效的约束力,只能以劝告为主,尤其是大型活动时,维持秩序、规范管理难度很大;在治安管理方面,盗窃是各高校面临的主要治安问题,而且集中在偷自行车和手所以往往机上。这些案件往往够不上刑事处罚标准,罚款或拘留几天了事,有些窃贼又返回学校继续作案。如果有警务室进驻,将会大大增强治安的威慑力和提高案件的侦查处置效率。
三、开放式校园安全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校园开放后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认真细致地展开调查研究,针对上述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开“四化”建放式校园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三大”转变,设。
开放式校园安全管理需要从边界转到内部防范,从面上转到点上防范,从整体到局部防范的外松内紧模式,其管理模式的核心是不断增强师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在监控设施建设全面化的同时加强局部的门禁管理系统建设。
1.安全教育立体化。(1)实现安全教育学分制。将其作为一门必修课,设置一定的学分,贯穿教育的始末,确保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良好环境,目前已经有部分高校实行,教育效果较好。(2)拓宽教育渠道。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等平台,构建多媒体宣传教育载体。如采用博客、手机报、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喜欢学,不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教育。
2.技防建设全面化。(1)逐步实现门禁管理系统、学生宿舍等重点部位的监控系统等,实现安全管理“点”上的转变。门禁系统的建立可以大大减少盗窃分子“溜门”的机会,学生宿舍等重点部位监控系统的建设可以大大提高防控的实效性,确保学生生活、学习(2)提高监控设施的覆盖率。全面加强监的财产安全。
控设施建设,提高监控设施的覆盖率,尤其是对学生宿舍等重点部位的监控。(3)加大安防经费的投入。确
参考文献:
管理探索
保能够有足够的经费维护技防设施和消防设施。
3.人防体系矩阵化。(1)推进安保队伍专业化。加强安全保卫队伍教育和培训,促进保卫干部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的建设,实现专业化的管理和专业化的强化职指导。进一步加强校卫队员职业认同感教育,业思想的引导,提高队员的工作待遇,改善工作、生活条件,进一步稳定队伍。(2)综治管理制度化。进一步完善综治动态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学校各部门参与综合治理和防范的积极性,形成合(3)学生防范队伍矩阵力,维护校园的安全和稳定。化。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要充分挖掘学生力量的参与,如推行的学生督察员制度,以勤工俭学的形式参与到非机动车安全管理当中。笔者认为在宿舍安全管理上也可以通过这种形式建立学生防范队伍,实现由点到面的矩阵管理模式,如保卫干部-安联部-学院安联部—宿舍楼安全联络员;宿管员-楼长-层长-寝室长;形成多维多重交叉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有效地形成有效预警机制,同时也可拓宽宣传教育的途径。
4.政府管理职能化。政府职能延伸进校园是高校安全管理发展和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开放式校园有效管理的重要条件,通过警务室进驻校园的形式,可以解决学校缺乏执法权和没有校园安全法保障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校园内车辆违规和外来人员不服从管理等现象,缓解交通管理压力;对进入校园内作案的不法分子起到震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违“小警法犯罪行为,缓解治安压力。其建设可以围绕务、大服务”的工作理念,完善校园警务室“三保”“四建设机制,确保工作时间,确保工作内容,确保工有”
作职责;有警务装备,有辅警人员,有办公设备,有实际成效等;进一步明确校园警务室民警应以校园安全管理为主要职责内容,深入开放式校园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进一步维护校园的安全和稳定,促进和谐、平安校园建设。
[1]刘志强.开放式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策略[J].山西规划建筑,2006,(24).
[2]杨向荣,杨欣虎.试论开放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辽宁教育研究,2005,(10).
责任编辑:方钢山
中国成人教育
CHINAADULTEDUCATION
33
管理探索GUANLITANSUO
开放式校园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王绍让
朱成康张伟锋
[摘要]高校校园进一步的对外开放,实现了教育资源的社会共享,优化了教育资源的使用,但另一方面却给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和困难,本文在对开放式校园安全现状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解决的对策,促进校园的安全和稳定。
[关键词]开放式校园;管理;对策
[作者简介]王绍让(1981-),男,硕士,浙江工业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朱成康(1979-),男,硕士,浙江工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张伟锋(1982-),男,硕士,浙江工业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浙江杭州
一、开放式校园的内涵
开放式的校园是指面向社会全方位开放的学校。它应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功能要素,开放式校园具备社区服务功能,向社会提供运动锻炼、休闲娱乐等场所;二是区域要素,开放式校园允许校外人员自由进出,不受限制;三是理念要素,学校和广大师生员工具有开放性的理念,接受学校与社会共享教育资源、文化等功能。政府也要具有参与管理的理念,应将管理职能延伸至校园内,纳入其管理范围。
二、开放式校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开放式校园往往是“先开放,后管理”的模式,同时,校园开放后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如外来人员、车辆的大量增加与学校缺乏执法权而导致管理难的现象突出,校园开放后对师生安全防范意识的要求与当前实际情况矛盾突出,通过对开放式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现状的调研,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校园治安管理难度增大。一是校园内人流量持续增加,校园内达到饱和或过饱和。如对某开放式学校的统计,每天进出的校外人员达10000人次左右,占总数的58%。二是校园内人员构成复杂。有些人员利用进出校园的机会,在校内作案,这使校内的保卫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三是校园内大型活动大量增加。省、市、区各级各单位的大型活动纷纷在校园进入校园里举办,有些活动参与人数达10000多人,车辆达500多辆,极大地增加了校园安全管理的难度。四是校园内重点防范部位增多。学校开放后,需保密室、军工研究要重点防范的部位增多,如实验室、所、学生宿舍等,需要进一步加强巡查和管理。
2.师生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学校开放后,增加了不法分子进入校园的机会,加大了被盗案件发生的
310014)
机率,这就需要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通过调研发现师生安全防范意识仍未达到开放式校园的要求,如对学生宿舍的安全检查,发现外出不锁门等问题比较普遍,30%的学生在人离寝室或睡觉时“偶尔会忘记”或“不经常锁门”,容易造成“溜门”偷窃案件。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缺乏系统性。由于安全教育没有实行学分制,无法进行四年一贯制的系统教育,往往停留在新生入学时短暂的安全教育,许多学生在安全突发事件前手足无措,甚至采取错误的补救措施。二是师生安全知识缺乏。如消防的“三知”“四会”,仅19.88%的师生掌握,而且大部分都没实际操作的经验。
3.安防设施建设滞后。当前许多高校由于技防设施建设较早,陈旧老化严重,图像模糊不清,不利于案件的后期侦破。同时技防设施能够覆盖的位置不到三分之一,很多路口、实验室、学生宿舍进出口等重要部位都没有安装监控设施,并且许多高校的实验室、学生宿舍都没有门禁系统,这远远不能满足校园开放后的安全管理需求。
4.安保队伍建设不完备。校园开放前,学校重在门岗的管理,主要责任在于值好班、管好门,而开放后重点是校园巡查的密度和强度,这就要求有一支过硬的保卫队伍。但是目前部分高校还存在着年龄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业务素质不高等现象。一是保卫干部队伍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业培训欠缺等问题。二是校卫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不高。校卫队伍一年流动量往往都占到编制80%以上;学历高业务素质不平衡,中以下的学历占总数的70%以上;
工作的方式方法不灵活。三是学生安全组织效用不足。许多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学生安全组织,在安全管理工作方面发挥作用非常有限。
32
中国成人教育
CHINAADULTEDUCATION
GUANLITANSUO
5.综合治理联动机制不健全。校园开放后依靠单“打、防、控”来维护校园的安全稳一的保卫工作部门
定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需要多维的治安综合治理部门参与,协助负责分管部门的安全,教育提醒师生提高防范意识,同时能够引导全校师生的全员参与,不断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人人都是巡防员。
6.政府管理职能有待加强。校园开放后实现了社区的功能,却没有按照社区的安全管理模式引进政府的管理职能,这与学校管理权限的局限性矛盾突出,没有校园安全法保障,使一些安如学校没有执法权、
如在交通管理方全问题和隐患无法得到有效地解决。
面,对于乱停乱放和不服从交通管理的车辆没有有效的约束力,只能以劝告为主,尤其是大型活动时,维持秩序、规范管理难度很大;在治安管理方面,盗窃是各高校面临的主要治安问题,而且集中在偷自行车和手所以往往机上。这些案件往往够不上刑事处罚标准,罚款或拘留几天了事,有些窃贼又返回学校继续作案。如果有警务室进驻,将会大大增强治安的威慑力和提高案件的侦查处置效率。
三、开放式校园安全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校园开放后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认真细致地展开调查研究,针对上述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开“四化”建放式校园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三大”转变,设。
开放式校园安全管理需要从边界转到内部防范,从面上转到点上防范,从整体到局部防范的外松内紧模式,其管理模式的核心是不断增强师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在监控设施建设全面化的同时加强局部的门禁管理系统建设。
1.安全教育立体化。(1)实现安全教育学分制。将其作为一门必修课,设置一定的学分,贯穿教育的始末,确保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良好环境,目前已经有部分高校实行,教育效果较好。(2)拓宽教育渠道。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等平台,构建多媒体宣传教育载体。如采用博客、手机报、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喜欢学,不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教育。
2.技防建设全面化。(1)逐步实现门禁管理系统、学生宿舍等重点部位的监控系统等,实现安全管理“点”上的转变。门禁系统的建立可以大大减少盗窃分子“溜门”的机会,学生宿舍等重点部位监控系统的建设可以大大提高防控的实效性,确保学生生活、学习(2)提高监控设施的覆盖率。全面加强监的财产安全。
控设施建设,提高监控设施的覆盖率,尤其是对学生宿舍等重点部位的监控。(3)加大安防经费的投入。确
参考文献:
管理探索
保能够有足够的经费维护技防设施和消防设施。
3.人防体系矩阵化。(1)推进安保队伍专业化。加强安全保卫队伍教育和培训,促进保卫干部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的建设,实现专业化的管理和专业化的强化职指导。进一步加强校卫队员职业认同感教育,业思想的引导,提高队员的工作待遇,改善工作、生活条件,进一步稳定队伍。(2)综治管理制度化。进一步完善综治动态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学校各部门参与综合治理和防范的积极性,形成合(3)学生防范队伍矩阵力,维护校园的安全和稳定。化。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要充分挖掘学生力量的参与,如推行的学生督察员制度,以勤工俭学的形式参与到非机动车安全管理当中。笔者认为在宿舍安全管理上也可以通过这种形式建立学生防范队伍,实现由点到面的矩阵管理模式,如保卫干部-安联部-学院安联部—宿舍楼安全联络员;宿管员-楼长-层长-寝室长;形成多维多重交叉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有效地形成有效预警机制,同时也可拓宽宣传教育的途径。
4.政府管理职能化。政府职能延伸进校园是高校安全管理发展和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开放式校园有效管理的重要条件,通过警务室进驻校园的形式,可以解决学校缺乏执法权和没有校园安全法保障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校园内车辆违规和外来人员不服从管理等现象,缓解交通管理压力;对进入校园内作案的不法分子起到震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违“小警法犯罪行为,缓解治安压力。其建设可以围绕务、大服务”的工作理念,完善校园警务室“三保”“四建设机制,确保工作时间,确保工作内容,确保工有”
作职责;有警务装备,有辅警人员,有办公设备,有实际成效等;进一步明确校园警务室民警应以校园安全管理为主要职责内容,深入开放式校园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进一步维护校园的安全和稳定,促进和谐、平安校园建设。
[1]刘志强.开放式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策略[J].山西规划建筑,2006,(24).
[2]杨向荣,杨欣虎.试论开放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辽宁教育研究,2005,(10).
责任编辑:方钢山
中国成人教育
CHINAADULTEDUCATION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