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鲧禹治水教案

一、 课型

新授课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一片汪洋”等词语。

(2)读懂故事,了解鲧禹父子治理洪水的原因与办法,以及他们的精神品质。

(3)抓住文章中关键词句进行品析,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练习讲述故事。

2.能力目标

(1)通过认读、辨析、组词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历解释词义。

(2)边读边想、读议结合,以读促悟、理解课文内容。

(3)删繁就简,抓住重点词句深入品析,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鲧禹父子为民造福、勇于奉献的精神。

(2)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从中受到熏陶与教育。

三、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理解内容,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

2、难点:抓住关键词句,品析、赏读,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

四、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掌握“一片

汪洋、息壤、大发雷霆、滚烫、汗流浃背”等词语,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4.学习课文第一、二部分,了解鲧治理洪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理清课文脉络。

2.了解鲧治理洪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

三、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教师播放或出示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视频或图片,学生认真观看。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教师小结导人:是啊,这可怕的洪水灾害一直以来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传说远在上古时代,人们就深受洪水灾害,在与洪灾抗衡的过程中,上演了鲧禹治水的故事。

4.教师板书课题:鲧禹治水。

5.齐读课题,理解课题,认识人物。

⑴鲧:是传说中的一位善良的天神。

⑵禹:即大禹,是鲧死了三年后,肚子裂开而钻出的一个孩子,也就是鲧的儿子,后来成了一位治理天下的君王。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记记,并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加以理解。可同桌或小组共同完成。

3.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并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交流解疑。

4.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了解故事发生的原因。

①闹大水灾,大地汪洋一片,庄稼、房屋都被淹没了,人们只好逃到山上或树上去。因为缺吃少穿,饿死、冻死的人很多。

②人们苦苦哀求天帝,祈求他斥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

2.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思考鲧治水的方法与结果。

3.指名反馈,集体交流。

4 .教师小结、过渡:鲧怀着一颗同情心,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借助神力赶退了洪水,但最终的结果又是如何呢?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再次体会天帝的冷酷无情。

4.回读课文,记忆积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面对人们身陷洪灾的悲惨遭遇,天神鲧毅然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想借助神力驱赶洪水,但最终惨遭杀害,但他的善良正义、为民造福、勇于献身的精神却为世人所敬仰,他的形象也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 抄写课后词语。

6.板书设计

1.鲧禹治水

起因:一片汪洋,人们苦苦哀求.

鲧治理洪水: 偷天帝的宝物

第二课时

四、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及结果。

2.品析关键词语,体会大禹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爱护人类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们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3.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讲述故事。

五、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大禹父子分别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教学难点:体会这个故事揭示的意义——表现了我国远古先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崇高精神,歌颂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六、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说说天神鲧用了什么办法帮助人们治理洪水的?最终的结果如何?

2.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评议、补充。

3.教师小结:善良的鲧冒险偷取天帝的宝物——息壤,想借助神力,用息壤驱赶洪水,这是一个充满危险但十分快捷的方法。但很快就被天帝发现惨遭杀害,无情的天帝夺回了息壤,使人们再次身陷洪灾。为拯救人类而献身的鲧死后,又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情?

4.指名反馈,介绍鲧死后的表现。

5.教师描述导人:这大禹同父亲一样,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治理洪水,完成拯救人类的事业。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大禹又是如何治理洪水的。

2. 继续学文,了解禹治水

1.认真自由读课文第三部分内容,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说说大禹是用什么方法治理洪水的,最后结果如何。

2.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3.教师导言:治服洪水谈何容易,十三年的苦战中,大禹付出多少的努力啊。请同学们认真默读第三部分内容,画出令自己最感动的语句,在一旁写上自己的理解或感受。

4.学生独立阅读,品析语句。

5.四人一小组,交流各自的阅读理解与感受。

6.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教师针对重、难点处引导深人品折,从中了解大禹所作的努力,体会其精神品质。

⑴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决定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⑵大禹亲自拿着镐头,率领成千上万的人挖渠开山,疏通河道。

⑶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夏天,烈日当空,山石被晒得滚烫,大禹汗流浃背,仍然不停地干着;到了晚上,还要对付毒虫猛兽的袭击。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大禹一镐一镐地挖着冻得坚硬的土地,手都磨出了血泡,可他毫不在乎,稍稍休息—下,又干了起来。为了治水,大禹还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

①展开想象,理解“汗流浃背”“磨出了血泡”“毒虫猛兽的袭击”“冻得坚硬的土地”,体会环境的恶劣,以及大禹为开凿龙门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 ②理解“仍然不停地干着”“毫不在乎”“三过家门而不人”,体会大禹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③有感情地朗读以上句子。

④体会作者选取典型事例围绕一个中心句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

⑷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

①理解“由南到北,由西到东”,体会大禹带领人们所疏通的河道之长,治理水灾的地域之广。

②理解“十三年”,体会治理水灾的时间长。

③理解“苦战”,体会治洪工程犹如一场艰苦的战役,体会治理洪水之艰辛。 ④理解“终于”,体会疏通河道、治服洪水是多么不易,多么艰辛。 ⑤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7.教师小结: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奋战,凶猛肆虐的洪水终于被治服了,顺着河道乖乖地流人大海,天下太平了,一心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大禹也被推举为治理天下的君王。

8.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4.回读课文,记忆积累

自由感情朗读课文

5.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 引导学生,抓住像“鲧的出现”“神龟和神鸟帮助鲧偷取息壤”“息壤的神奇”“大禹的出世”“神龟运送土石”“应龙在地上划出深沟”等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特点:丰富的想象和离奇的故事情节。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寄寓了他们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2.在这篇神话传说中,人们通过天帝的冷酷表现了自然灾害的无情。但灾难无情人却有情,善良的天神鲧偷取宝物拯救人类充满了神奇色彩,表达了人们在灾难面前的美好愿望;而大禹率领百姓挖渠丌山,疏通河道,治服洪水却有着现实的意义。从中也告诉我们,虽然灾难可怕,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运用智慧,通过努力是可以战胜灾难的。

3.交流课外搜集的有关大禹的资料,进一步认识人物。

6.板书设计

1.鲧禹治水

起因:一片汪洋,人们苦苦哀求.

鲧治理洪水: 偷天帝的宝物

经过

禹治理洪水:用引导洪水,制服了洪水

结果 推为君王

一、 课型

新授课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一片汪洋”等词语。

(2)读懂故事,了解鲧禹父子治理洪水的原因与办法,以及他们的精神品质。

(3)抓住文章中关键词句进行品析,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练习讲述故事。

2.能力目标

(1)通过认读、辨析、组词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历解释词义。

(2)边读边想、读议结合,以读促悟、理解课文内容。

(3)删繁就简,抓住重点词句深入品析,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鲧禹父子为民造福、勇于奉献的精神。

(2)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从中受到熏陶与教育。

三、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理解内容,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

2、难点:抓住关键词句,品析、赏读,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

四、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掌握“一片

汪洋、息壤、大发雷霆、滚烫、汗流浃背”等词语,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4.学习课文第一、二部分,了解鲧治理洪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理清课文脉络。

2.了解鲧治理洪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

三、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教师播放或出示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视频或图片,学生认真观看。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教师小结导人:是啊,这可怕的洪水灾害一直以来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传说远在上古时代,人们就深受洪水灾害,在与洪灾抗衡的过程中,上演了鲧禹治水的故事。

4.教师板书课题:鲧禹治水。

5.齐读课题,理解课题,认识人物。

⑴鲧:是传说中的一位善良的天神。

⑵禹:即大禹,是鲧死了三年后,肚子裂开而钻出的一个孩子,也就是鲧的儿子,后来成了一位治理天下的君王。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记记,并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加以理解。可同桌或小组共同完成。

3.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并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交流解疑。

4.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了解故事发生的原因。

①闹大水灾,大地汪洋一片,庄稼、房屋都被淹没了,人们只好逃到山上或树上去。因为缺吃少穿,饿死、冻死的人很多。

②人们苦苦哀求天帝,祈求他斥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

2.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思考鲧治水的方法与结果。

3.指名反馈,集体交流。

4 .教师小结、过渡:鲧怀着一颗同情心,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借助神力赶退了洪水,但最终的结果又是如何呢?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再次体会天帝的冷酷无情。

4.回读课文,记忆积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面对人们身陷洪灾的悲惨遭遇,天神鲧毅然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想借助神力驱赶洪水,但最终惨遭杀害,但他的善良正义、为民造福、勇于献身的精神却为世人所敬仰,他的形象也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 抄写课后词语。

6.板书设计

1.鲧禹治水

起因:一片汪洋,人们苦苦哀求.

鲧治理洪水: 偷天帝的宝物

第二课时

四、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及结果。

2.品析关键词语,体会大禹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爱护人类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们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3.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讲述故事。

五、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大禹父子分别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教学难点:体会这个故事揭示的意义——表现了我国远古先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崇高精神,歌颂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六、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说说天神鲧用了什么办法帮助人们治理洪水的?最终的结果如何?

2.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评议、补充。

3.教师小结:善良的鲧冒险偷取天帝的宝物——息壤,想借助神力,用息壤驱赶洪水,这是一个充满危险但十分快捷的方法。但很快就被天帝发现惨遭杀害,无情的天帝夺回了息壤,使人们再次身陷洪灾。为拯救人类而献身的鲧死后,又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情?

4.指名反馈,介绍鲧死后的表现。

5.教师描述导人:这大禹同父亲一样,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治理洪水,完成拯救人类的事业。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大禹又是如何治理洪水的。

2. 继续学文,了解禹治水

1.认真自由读课文第三部分内容,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说说大禹是用什么方法治理洪水的,最后结果如何。

2.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3.教师导言:治服洪水谈何容易,十三年的苦战中,大禹付出多少的努力啊。请同学们认真默读第三部分内容,画出令自己最感动的语句,在一旁写上自己的理解或感受。

4.学生独立阅读,品析语句。

5.四人一小组,交流各自的阅读理解与感受。

6.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教师针对重、难点处引导深人品折,从中了解大禹所作的努力,体会其精神品质。

⑴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决定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⑵大禹亲自拿着镐头,率领成千上万的人挖渠开山,疏通河道。

⑶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夏天,烈日当空,山石被晒得滚烫,大禹汗流浃背,仍然不停地干着;到了晚上,还要对付毒虫猛兽的袭击。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大禹一镐一镐地挖着冻得坚硬的土地,手都磨出了血泡,可他毫不在乎,稍稍休息—下,又干了起来。为了治水,大禹还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

①展开想象,理解“汗流浃背”“磨出了血泡”“毒虫猛兽的袭击”“冻得坚硬的土地”,体会环境的恶劣,以及大禹为开凿龙门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 ②理解“仍然不停地干着”“毫不在乎”“三过家门而不人”,体会大禹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③有感情地朗读以上句子。

④体会作者选取典型事例围绕一个中心句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

⑷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

①理解“由南到北,由西到东”,体会大禹带领人们所疏通的河道之长,治理水灾的地域之广。

②理解“十三年”,体会治理水灾的时间长。

③理解“苦战”,体会治洪工程犹如一场艰苦的战役,体会治理洪水之艰辛。 ④理解“终于”,体会疏通河道、治服洪水是多么不易,多么艰辛。 ⑤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7.教师小结: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奋战,凶猛肆虐的洪水终于被治服了,顺着河道乖乖地流人大海,天下太平了,一心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大禹也被推举为治理天下的君王。

8.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4.回读课文,记忆积累

自由感情朗读课文

5.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 引导学生,抓住像“鲧的出现”“神龟和神鸟帮助鲧偷取息壤”“息壤的神奇”“大禹的出世”“神龟运送土石”“应龙在地上划出深沟”等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特点:丰富的想象和离奇的故事情节。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寄寓了他们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2.在这篇神话传说中,人们通过天帝的冷酷表现了自然灾害的无情。但灾难无情人却有情,善良的天神鲧偷取宝物拯救人类充满了神奇色彩,表达了人们在灾难面前的美好愿望;而大禹率领百姓挖渠丌山,疏通河道,治服洪水却有着现实的意义。从中也告诉我们,虽然灾难可怕,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运用智慧,通过努力是可以战胜灾难的。

3.交流课外搜集的有关大禹的资料,进一步认识人物。

6.板书设计

1.鲧禹治水

起因:一片汪洋,人们苦苦哀求.

鲧治理洪水: 偷天帝的宝物

经过

禹治理洪水:用引导洪水,制服了洪水

结果 推为君王


相关内容

  • [大禹治水]教案
  • [<大禹治水>教案] 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 贵阳市环西小学 罗勤 [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1. 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大禹治水>教案. 2. 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如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 ...

  • 二 上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
  •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精品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单元目标 识字1 more>> ·识字1-精彩教案好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实验教材分析 ·<识字1>课文内容 识字2 more>> ·识字2-经典教案教学设计 ·识字2-课文内容精彩推荐 识字3 ...

  • [大禹治水]教案设计
  •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教学<大禹治水>一文,就是要引领学生自主走进语言文字,品味语言的秘妙,感受文本形象,体会文本内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语文学习能 ...

  • 治水必躬亲教案
  • 治水必躬亲·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了解文学常识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3).培养学生的文言诵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学习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写法. 3.情感. ...

  • 1.[鲧禹治水]教案
  • 1.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讲这个故事.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3.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4.认识"壤"字,会写" ...

  • 2017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大禹治水]教案.doc
  •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大禹治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5课,文章主要写了大禹治水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品质.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段写:洪水的危害.第二段写:大禹怎样治水的.第三段写: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

  •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川教版七年级上)(1)
  •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教案(川教版七年级上) [课标要求]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二.能力 ...

  • 大禹治水教案(1)
  •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书写"被.制"及偏旁 "衤". 2.能借助插画,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 ...

  • [夏本纪]教案
  •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史记>中本纪的形式. 2. 了解篇章的内容及相关的文化内容. 3. 积累学习文言的相关知识,熟悉并掌握词类活用的方法. 二. 教学重点: 1. 了解本纪的形式. 2. 了解夏禹的事迹及品质. 三. 教学时间:2课时. 四. 教学内容与步骤: 1.解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