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捐赠管理暂行办法

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捐赠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捐赠款物的管理,保护捐赠人、受赠人、使用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广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工作,各成员单位分工合作,负责本活动的执行实施。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办公室设在广东省民政厅,负责日常工作。

各地按照有关规定自行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

第三条受赠人是指省、市、县设置的慈善会、扶贫基金会、红十字会,或经县(市、区)以上政府授权的公益性社会团体等。

使用人是指捐赠款物使用计划的执行、实施人。

受益人是指捐赠款物的帮扶对象。

捐赠款物是指受赠人在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中接收的捐赠资金和捐赠物资。

第四条募捐应当坚持平等自愿原则,坚决杜绝强捐、索捐、变相摊派等行为。

第五条捐赠款物使用要充分尊重和体现捐赠人的意愿,专款专用。

第六条规范捐赠款物的审批使用程序,及时向社会公开使用情况,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安全。

第七条捐赠款物的帮扶对象和使用范围:

(一)用于帮扶我省城乡贫困人口和困难群众;

(二)用于我省贫困村的扶贫开发项目;

(三)用于捐赠人指定的与我省扶贫济困相关的项目;

(四)用于发展与我省扶贫济困相关的公益慈善事业。

第八条中直驻粤、省直、省内各地有关单位组织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募集的捐赠款物,应及时汇缴或移交受赠人。捐赠款物到账、交付或使用年度统计的起止时间为当年6月1日至次年5月31日。

第二章募捐和捐赠

第九条受赠人可举办义演、义赛、义卖等形式的募捐活动;非受赠人开展上述活动,应会同受赠人共同进行。

第十条受赠人在开展社会募捐活动时,应在举办活动7天前向社会公开包括下列内容的募捐方案:

(一)募捐的目的、时间、地域;

(二)募捐的方式;

(三)募捐款物的使用方向及计划;

(四)受益人或者资助项目名称及申请程序;

(五)其他应当公开的内容。

捐赠人可根据上述募捐方案制订募捐款物使用计划、指定使用人、受益人、资助项目等。

募捐活动方案公开前应交当地民政部门、扶贫开发办公室或政府指定的其他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受赠人应向社会公布其名称、地址、银行账户等。

受赠人应对捐赠款物进行验收,登记造册,并为捐赠人出具由财政部门监制的接收社会捐赠专用收据。

第十二条捐赠款物必须为捐赠人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支配其代收的捐赠款物。

捐赠人捐赠自产、自有物品或者外购商品,需要开具捐赠专用收据并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应当提供相关证明资料。

第十三条受赠人接受捐赠,可与捐赠人签订捐赠协议;捐赠人自愿认捐款物不能当场兑现的,应当签署捐赠协议。

捐赠协议可约定捐赠款物的名称、种类、规格、数额、质量、兑现时间及方式、违约责任等,可由捐赠人指定受益人、使用人及指定捐赠款物使用方向、区域、资助项目等,协议双方应当履约。

第十四条捐赠人不能按时履行捐赠协议或捐赠承诺的,应当及时向受赠人说明情况并协商签订履约补充协议;受赠人可依约依法向捐赠人追索捐赠款物,将相关情况向社会公告说明。

第十五条受赠人接受的外汇捐赠款按国家外汇管理规定办理。境外捐赠物资的检验、检疫、免税和入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章捐赠款物的使用和管理

第十六条受赠人应在银行开立单独账户,专项管理捐赠款。捐赠物资应分类登记、妥善保管,及时送达受益人。对不易储存、运输和超过募捐实际需要的捐赠物资,经捐赠人书面同意,可依法调剂或变卖,所得收入必须用于原捐赠用途。

第十七条受赠人和使用人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捐赠款物财务会计制度和使用管理办法,加强自我监督管理。

捐赠款物除用于受益人或扶贫济困项目外,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擅自截留或挪用。

第十八条广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可统一分配、调拨省统筹的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所筹募的捐赠款物,主要用于省安排的重点帮扶项目。

捐赠人可根据省安排的重点项目,定地点、定项目捐赠。受赠人或使用人应按照捐赠人意愿安排使用定向捐赠款物。在捐赠款物过于集中同一项目或地方的情况下,经捐赠人书面同意,可由广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调剂分配。

第十九条各地接收的捐赠款物(汇缴省统筹使用的款物除外),按本办法第六条规定自行制订审批使用办法。

第二十条扶贫济困项目可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向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由中标单位负责项目的执行;可采取服务价格包干方式,超出的费用与支出由中标单位自筹资金解决。

第二十一条受赠人承担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有关工作产生的必要成本支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解决,未经捐赠人同意的,不得从募捐款项中提取工作经费。

开展活动的必要工作成本支出包括:

(一)相关信息发布、宣传、表彰等费用;

(二)捐赠物资的清洗、消毒、仓储、搬运、运输等费用;信函的印制、邮寄等费用;

(三)工作人员在活动服务期间的工资、交通、通讯、接待、出差住宿等费用;

(四)义演、义赛、义卖、义拍的场地租赁等费用;

(五)其他合理费用。

第四章监督与信息公开

第二十二条财政、审计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对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捐赠工作切实加强指导和监管,重点要加强对受赠人善款接受和使用管理、日常运作开支、资金使用绩效等情况的监管。受赠人、使用人应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和社会的监督。各地民政部门、扶贫开发办公室应加强对受赠人、使用人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受赠人应当按有关规定统计捐赠款物的接收和使用管理情况,通过报刊、广播电视或网络等媒体,按规定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并及时公布年度募捐情况。每年筹集到的款项及使用情况,要向社会完全公开,账务应细化到“目”。使用人应提前向受赠人报告并及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捐赠款物使用情况。有关捐赠信息的公开,要尊重捐赠人意愿。

第二十四条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募捐过程中,不得下达个人、单位捐赠指标;不得从个人或单位账户中强制直接扣款;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办证和学生入学等,不得以捐款为条件,不得同时举办捐款活动;不得将捐赠情况作为干部职工晋级、提拔条件。对违反规定强行摊派的,有关部门应严肃处理。

第二十五条使用人应严格执行捐赠款物使用计划,并按规定定期向受赠人和民政部门、扶贫开发办公室报告执行情况。受赠人按规定定期向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办公室报告捐赠款物支出使用情况。

各地民政部门、扶贫开发办公室以及受赠人应当对使用人使用捐赠款物的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应责令使用人及时纠正;对拒不改正的使用人,应予以中止执行计划项目,并责令其退还捐赠款物给受赠人,指定其他使用人继续执行计划项目。

扶贫济困项目已完成或者因特殊情况无法完成时,使用人、受益人应当将剩余的捐赠款物退回受赠人。受赠人应按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范围使用剩余捐赠款物。

第二十六条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办公室应及时收集、汇总公布全省信息,定期向社会公布上年度捐赠款物接收使用信息和当年募捐情况。

县级以上民政部门、扶贫开发办公室或各地扶贫济困日活动办公室应及时向社会公布本地捐赠款物接收、使用信息。

第二十七条捐赠人有权向受赠人、使用人查询捐赠款物的使用、管理情况以及提出意见和建议。发现未按照捐赠目的使用捐赠款物的,可要求受赠人或使用人改正;对拒不改正的,可向民政、扶贫等部门反映,或向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举报。

第二十八条使用捐赠款物的扶贫济困项目可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评估费用可列入活动成本;政府有关部门可对项目进行抽查。项目效果评估信息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或网络等媒体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民政部门、扶贫开发办公室及各级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办公室要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及时公布有关捐赠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章激励措施

第三十条捐赠人的捐赠款物,凭具有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受赠人开具的由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广东省接收社会捐赠专用收据,可按税法规定享受相关税前扣除政策。

境外向受赠人捐赠的物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减征或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的增值税。

第三十一条鼓励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参与捐赠,对有突出贡献的予以通报表扬。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设立广东扶贫济困红棉杯,每年授予一次。

捐赠人捐赠的扶贫济困项目可以留名纪念;捐赠人单独捐赠的项目或者主要由捐赠人出资的项目,可由捐赠人提出项目的冠名名称,报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民政等有关部门予以警告和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撤销对受赠人的授权;相关责任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法律、法规及规定管理、使用捐赠款物的;

(二)对应当公布的事项不公布或公布不真实、不及时、不全面的;

(三)在募捐时摊派或者变相摊派的;

(四)截留、侵占、挪用或者贪污捐赠款物的;

(五)不按规定办理审批或备案的;

(六)其他违反法律、法规或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对有第(四)项行为的,应责令退还有关款物,将有关款物按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范围安排使用。

第三十三条使用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民政等有关部门予以警告和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要求使用人退还所使用的捐赠款物给受赠人,并另行指定使用人执行使用计划;相关责任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法律、法规及本办法规定使用捐赠款物及接受监督管理的;

(二)截留、侵占、挪用或者贪污捐赠款物的;

(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或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行为的,由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纪检监察机关进行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本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推荐热门相关文章

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捐赠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捐赠款物的管理,保护捐赠人、受赠人、使用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广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工作,各成员单位分工合作,负责本活动的执行实施。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办公室设在广东省民政厅,负责日常工作。

各地按照有关规定自行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

第三条受赠人是指省、市、县设置的慈善会、扶贫基金会、红十字会,或经县(市、区)以上政府授权的公益性社会团体等。

使用人是指捐赠款物使用计划的执行、实施人。

受益人是指捐赠款物的帮扶对象。

捐赠款物是指受赠人在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中接收的捐赠资金和捐赠物资。

第四条募捐应当坚持平等自愿原则,坚决杜绝强捐、索捐、变相摊派等行为。

第五条捐赠款物使用要充分尊重和体现捐赠人的意愿,专款专用。

第六条规范捐赠款物的审批使用程序,及时向社会公开使用情况,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安全。

第七条捐赠款物的帮扶对象和使用范围:

(一)用于帮扶我省城乡贫困人口和困难群众;

(二)用于我省贫困村的扶贫开发项目;

(三)用于捐赠人指定的与我省扶贫济困相关的项目;

(四)用于发展与我省扶贫济困相关的公益慈善事业。

第八条中直驻粤、省直、省内各地有关单位组织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募集的捐赠款物,应及时汇缴或移交受赠人。捐赠款物到账、交付或使用年度统计的起止时间为当年6月1日至次年5月31日。

第二章募捐和捐赠

第九条受赠人可举办义演、义赛、义卖等形式的募捐活动;非受赠人开展上述活动,应会同受赠人共同进行。

第十条受赠人在开展社会募捐活动时,应在举办活动7天前向社会公开包括下列内容的募捐方案:

(一)募捐的目的、时间、地域;

(二)募捐的方式;

(三)募捐款物的使用方向及计划;

(四)受益人或者资助项目名称及申请程序;

(五)其他应当公开的内容。

捐赠人可根据上述募捐方案制订募捐款物使用计划、指定使用人、受益人、资助项目等。

募捐活动方案公开前应交当地民政部门、扶贫开发办公室或政府指定的其他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受赠人应向社会公布其名称、地址、银行账户等。

受赠人应对捐赠款物进行验收,登记造册,并为捐赠人出具由财政部门监制的接收社会捐赠专用收据。

第十二条捐赠款物必须为捐赠人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支配其代收的捐赠款物。

捐赠人捐赠自产、自有物品或者外购商品,需要开具捐赠专用收据并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应当提供相关证明资料。

第十三条受赠人接受捐赠,可与捐赠人签订捐赠协议;捐赠人自愿认捐款物不能当场兑现的,应当签署捐赠协议。

捐赠协议可约定捐赠款物的名称、种类、规格、数额、质量、兑现时间及方式、违约责任等,可由捐赠人指定受益人、使用人及指定捐赠款物使用方向、区域、资助项目等,协议双方应当履约。

第十四条捐赠人不能按时履行捐赠协议或捐赠承诺的,应当及时向受赠人说明情况并协商签订履约补充协议;受赠人可依约依法向捐赠人追索捐赠款物,将相关情况向社会公告说明。

第十五条受赠人接受的外汇捐赠款按国家外汇管理规定办理。境外捐赠物资的检验、检疫、免税和入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章捐赠款物的使用和管理

第十六条受赠人应在银行开立单独账户,专项管理捐赠款。捐赠物资应分类登记、妥善保管,及时送达受益人。对不易储存、运输和超过募捐实际需要的捐赠物资,经捐赠人书面同意,可依法调剂或变卖,所得收入必须用于原捐赠用途。

第十七条受赠人和使用人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捐赠款物财务会计制度和使用管理办法,加强自我监督管理。

捐赠款物除用于受益人或扶贫济困项目外,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擅自截留或挪用。

第十八条广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可统一分配、调拨省统筹的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所筹募的捐赠款物,主要用于省安排的重点帮扶项目。

捐赠人可根据省安排的重点项目,定地点、定项目捐赠。受赠人或使用人应按照捐赠人意愿安排使用定向捐赠款物。在捐赠款物过于集中同一项目或地方的情况下,经捐赠人书面同意,可由广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调剂分配。

第十九条各地接收的捐赠款物(汇缴省统筹使用的款物除外),按本办法第六条规定自行制订审批使用办法。

第二十条扶贫济困项目可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向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由中标单位负责项目的执行;可采取服务价格包干方式,超出的费用与支出由中标单位自筹资金解决。

第二十一条受赠人承担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有关工作产生的必要成本支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解决,未经捐赠人同意的,不得从募捐款项中提取工作经费。

开展活动的必要工作成本支出包括:

(一)相关信息发布、宣传、表彰等费用;

(二)捐赠物资的清洗、消毒、仓储、搬运、运输等费用;信函的印制、邮寄等费用;

(三)工作人员在活动服务期间的工资、交通、通讯、接待、出差住宿等费用;

(四)义演、义赛、义卖、义拍的场地租赁等费用;

(五)其他合理费用。

第四章监督与信息公开

第二十二条财政、审计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对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捐赠工作切实加强指导和监管,重点要加强对受赠人善款接受和使用管理、日常运作开支、资金使用绩效等情况的监管。受赠人、使用人应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和社会的监督。各地民政部门、扶贫开发办公室应加强对受赠人、使用人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受赠人应当按有关规定统计捐赠款物的接收和使用管理情况,通过报刊、广播电视或网络等媒体,按规定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并及时公布年度募捐情况。每年筹集到的款项及使用情况,要向社会完全公开,账务应细化到“目”。使用人应提前向受赠人报告并及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捐赠款物使用情况。有关捐赠信息的公开,要尊重捐赠人意愿。

第二十四条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募捐过程中,不得下达个人、单位捐赠指标;不得从个人或单位账户中强制直接扣款;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办证和学生入学等,不得以捐款为条件,不得同时举办捐款活动;不得将捐赠情况作为干部职工晋级、提拔条件。对违反规定强行摊派的,有关部门应严肃处理。

第二十五条使用人应严格执行捐赠款物使用计划,并按规定定期向受赠人和民政部门、扶贫开发办公室报告执行情况。受赠人按规定定期向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办公室报告捐赠款物支出使用情况。

各地民政部门、扶贫开发办公室以及受赠人应当对使用人使用捐赠款物的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应责令使用人及时纠正;对拒不改正的使用人,应予以中止执行计划项目,并责令其退还捐赠款物给受赠人,指定其他使用人继续执行计划项目。

扶贫济困项目已完成或者因特殊情况无法完成时,使用人、受益人应当将剩余的捐赠款物退回受赠人。受赠人应按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范围使用剩余捐赠款物。

第二十六条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办公室应及时收集、汇总公布全省信息,定期向社会公布上年度捐赠款物接收使用信息和当年募捐情况。

县级以上民政部门、扶贫开发办公室或各地扶贫济困日活动办公室应及时向社会公布本地捐赠款物接收、使用信息。

第二十七条捐赠人有权向受赠人、使用人查询捐赠款物的使用、管理情况以及提出意见和建议。发现未按照捐赠目的使用捐赠款物的,可要求受赠人或使用人改正;对拒不改正的,可向民政、扶贫等部门反映,或向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举报。

第二十八条使用捐赠款物的扶贫济困项目可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评估费用可列入活动成本;政府有关部门可对项目进行抽查。项目效果评估信息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或网络等媒体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民政部门、扶贫开发办公室及各级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办公室要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及时公布有关捐赠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章激励措施

第三十条捐赠人的捐赠款物,凭具有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受赠人开具的由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广东省接收社会捐赠专用收据,可按税法规定享受相关税前扣除政策。

境外向受赠人捐赠的物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减征或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的增值税。

第三十一条鼓励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参与捐赠,对有突出贡献的予以通报表扬。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设立广东扶贫济困红棉杯,每年授予一次。

捐赠人捐赠的扶贫济困项目可以留名纪念;捐赠人单独捐赠的项目或者主要由捐赠人出资的项目,可由捐赠人提出项目的冠名名称,报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民政等有关部门予以警告和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撤销对受赠人的授权;相关责任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法律、法规及规定管理、使用捐赠款物的;

(二)对应当公布的事项不公布或公布不真实、不及时、不全面的;

(三)在募捐时摊派或者变相摊派的;

(四)截留、侵占、挪用或者贪污捐赠款物的;

(五)不按规定办理审批或备案的;

(六)其他违反法律、法规或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对有第(四)项行为的,应责令退还有关款物,将有关款物按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范围安排使用。

第三十三条使用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民政等有关部门予以警告和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要求使用人退还所使用的捐赠款物给受赠人,并另行指定使用人执行使用计划;相关责任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法律、法规及本办法规定使用捐赠款物及接受监督管理的;

(二)截留、侵占、挪用或者贪污捐赠款物的;

(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或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行为的,由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纪检监察机关进行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本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推荐热门相关文章


相关内容

  • 领导扶贫慰问活动讲话稿2篇
  • 领导扶贫慰问活动讲话稿2篇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个动员会议,目的是总结六 年来始兴县"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情况,部署今年扶贫济困日活动各项工作. 自 20**年起, 经国务院批准, 我省 将每年6月30日定为"广东扶贫济困日" ,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扶贫济困 ...

  • 中国NGO(非营利组织)登记注册攻略
  • [公益资讯]中国NGO(非营利组织)登记注册攻略 登记注册一直是困扰我国非营利组织(NPO)的难题.在法律意义上,只有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才是被官方承认的非营利组织(社会组织),目前约有44万个.但有人估算,我国至少有300万个NPO甚至更多.其原因在于,受双重管理体 ...

  • 扶贫日活动方案三篇
  • 扶贫日活动方案三篇 扶贫日活动方案一 根据<安徽省2015年全国 一.开展 2015年10月17日是第一个 二.开展 三.主要活动安排 (一)召开裕安区 国务院将召开全国社会扶贫工作暨 此项工作由区扶贫办承办. (二)开展专题宣传. 以 1.在<今日裕安>组织专版进行宣传. 内容: ...

  • 对外捐赠赞助管理办法(暂行)
  • 对外捐赠.赞助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成都普天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 对外捐赠.赞助行为,加强公司对捐赠.赞助事项的管理,更好地履行公司的社会责任和公民义务,全面.有效地提升和宣传公司品牌及企业形象,维护公司股东.债权人及员工利益,根据& ...

  • 各街道办事处
  • 各街道办事处.区直各单位: 根据市<关于开展2014年"慈善一日捐"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慈善一日捐"活动,以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发展我国慈善事业的重要指示为指导,以"依靠人民办慈善,办好慈善为人民&qu ...

  • 社会工作的春天
  • 社会工作的春天 2013-12-30 戳右边关注我=> 公益慈善周刊 2014年民政工作要点 2014年,民政工作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实施"十二五"规划为引领,以深化民政改革为动力,以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创新相关社会治理体制为重点,以落实完善 ...

  • 2006中国慈善排行榜专题
  • 2006中国慈善排行榜黄如论蝉联冠军 2006中国慈善排行榜出炉,世纪金源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如论.索尼(中国)有限公司.中国联通公司,分别以1.61亿.5215万.890万元的年度捐赠额,分别成为本年度最慷慨的慈善家.最慷慨的跨国公司和最慷慨的上市公司. 黄如论.刘沧龙.邹锡昌,袁熙坤,古润金.李春平 ...

  • 2016胡润全球华人慈善富豪排行榜[完整版]
  • 近日,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16胡润全球华人慈善榜,马化腾以139亿首次成为首善,马化腾承诺将捐出一亿股腾讯股票注入正在筹建中的个人公益慈善基金,价值139亿元,腾讯联合创始人陈一丹以40亿排名第二,以个人名义捐赠20亿建设武汉学院,何巧女(29亿)排名第三.吕志和(16亿)排名第四位.郭台铭(14亿 ...

  • 关于组织开展2012年广东扶贫济困日募捐活动的通知
  • 关于组织开展2012年广东扶贫济困日募捐活动的 通 知 各村(居)委会.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 为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按照县委办.县府办<关于印发2012年陆河县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陆委办发电„2012‟15号)要求,为做好今年扶贫济困日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