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9月月考试卷

仁寿县虞丞乡九年制学校八年级第一学月检测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计20分)

一、积累运用(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寒噤.(jìn) 阻遏.(â) 蜿.(wān)蜒 鞠.(jū)躬 锐不可当.(dāng) B. 制裁.(cái) 瓦砾.(lì) 溃.(kuì)退 荒谬. (miào) 迫.(pái)击炮 C. 地窖.(jiào) 瞥.(piē) 见 仄.(zâ)歪 纳粹.(cuì) 蹿.(cuàn)起 D. 箱箧.(qiâ) 提.(tí)防 拂.(fú)晓 绥.(suí)靖 颤.(chàn)巍巍 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阴惨 耗废 瓦砾 月明风清 B. 竹蒿 栏杆 暗淡 张皇失措 C. 陪伴 想象 霹雳 莫可明状 D. 荒谬 杀戮 赃物 响彻云霄 3.加点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你说话干脆一点好不好,别转弯抹角....的,让人憋屈。 B.这个月明风清....

的夜晚,湖里的景物显得更美了。 C.一场春雨过后,那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绽放出富丽堂皇....的美丽。 D.革命的豪情和气魄,使他的史剧气势恢宏,高屋建...瓴.,雄浑奔放。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华全国总工会紧急拨款100万元,用于对在黑龙江鹤岗新兴煤矿爆炸事故中遇难矿工家属的慰问。

B.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C.这个垃圾处理厂原设计日处理垃圾1000吨,现在,平均日处理垃圾达到了2300吨,

早就处于超负荷运转了。

D.在宣泰的战斗中,我军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团,生俘团长一名,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武器物资。

5. 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 ,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 ,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①③②④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②①③④ 6.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的是( ) ①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 的搜查。

②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唯一 的东西,她的结婚花烛还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③弯弯下垂的月亮, 在水一样的天上。

A.严谨 珍爱 浮 B.严峻 可爱 挂 C.严密 珍爱 浮 D.严厉 可爱 挂 二、古文阅读 (8分)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7.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B.悉如外人(熟悉) ..

C.便要还家(邀请) 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9.下面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B C D 10.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误入桃花源的渔人惊异地看到,这里土地肥美,生活和乐,没有压迫,没有纷争,老幼幸福愉快,人人融洽友好,这完全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逃脱了外界的纷争与祸乱。

C.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了它的似有似无,寻觅而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D.这篇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

非选择题

三.古诗文阅读积累 (14分)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 古诗文名句默写(共6分)

(1)少壮不努力, 。 (2)树树皆秋色, 。 (3)晴川历历汉阳树, 。 (4) ,平海夕漫漫 。 (5)《陋室铭》中描写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 , (6)人们常用《爱莲说》中的名句“ , 。”来比喻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13.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4分)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2分) ②.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壮志?(2分) 四.现代文阅读(23分)

(一)(11分)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的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的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有只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 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的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那里去

试卷第2页,总3页

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的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的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者头子张惶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的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的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A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的敲打,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4、选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一句话概括)(2分)

15、划线句子A中,加点的“找” 字好在哪里?(3分) 16、划线句子B是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7、二菱亲眼目睹了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请结合原文的内容补写出来。(3分)(不超过50字)

(二)你遗失了感动吗 (12分)

⑴我问学生:“感动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感动的本质和内核是善„„你们曾经感动过别人吗?”

⑵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

⑶“那么,你们曾经被感动过吗?比如读到一篇文章,认识一个人,或者听一首歌。”我继续启发孩子们。他们零零星星地再次回答:“没有,老师!”这个答案,让我的心情沉重起来。看着孩子们无邪的笑脸,我难以置信。真的没有什么让他们感动吗?

⑷“你们的父母为你们付出那么多,也不曾让你们感动吗?”

⑸“天天读书,周末补课,晚上自习,哪有时间被感动啊。”有嘴快的孩子回答。 ⑹我的心,被什么敲打着。倘若,青春的回忆只剩下书本和试卷,那将多么乏味!而对值得感动的事件毫无记忆,又是多么遗憾。

⑺清晰记得,多年前的那个正月十五,我提着行囊走出家门,对母亲的絮叨保持抵制的沉默。外面正是鹅毛大雪,很冷。我坐上车,催促母亲赶紧回家,她却忽然记起了什么,让我等等,立刻转身走回家。不一会,她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塞给我一只热乎乎的热水袋:“刚灌的,焐着就不冷了。”车子发动了,我一直没有回头,抱着热水袋,泪水流了一脸。 ⑻那次,我第一次懂得感动,懂得了风雪中的母亲。

⑼20岁时,我曾经待业,想读书,又没钱交电大的学费。一位好友来看我,不厌其烦地劝我振作,陪我一个下午。临走时,她将一张50元(那时可不是小钱)搁到桌子上,

看见我的惊愕,她微笑着说:“不要拒绝我,去买书吧,快乐地生活。”

⑽感动就这样悄悄延伸。

⑾刚参加工作,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我紧张慌乱,嗓子也莫名其妙地哑了。后面听课的是一位优秀教师,却一直微笑着,给我鼓励的目光。下了课她走到我身旁,真诚地说:“比我当年强多了! ”

⑿即使一面之交,感动也会不期而至。

⒀不久前,又在“感动中国”的晚会上看到徐本禹,一位放弃读研、到贫困山区支教的大学生。他说:“有一次我给学生们布置作文,其中一位同学这样写道,2008年,如果能到北京去看一看,住一住北京的平房,他就是最幸福的人„„看到这里我流泪了。很多次面对着孩子们我都流下了眼泪,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⒁然而,我知道他的眼泪为何而流。 。

⒂如果没有感动,我们的心灵将盛放些什么?我们的幸福如何延伸?肖复兴曾在文章中写道:“我们还能不能够被哪怕一丝微小的事物而感动得流泪,是检验我们心灵品质的一张PH试纸。”感动,其实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检测。如果你的心灵刀枪不入,坚强无比,那就是一块什么都不长的盐碱地了。

⒃生活里难免存在欺骗、背叛、诽谤和冷漠,但是,请让自己依旧被感动,为某个人、某个故事、某个瞬间流泪,而且被这力量催促着去做点什么„„只有懂得感动,才会相信这个世界有干净的奉献,有纯粹的温暖;才会懂得世界万象,何为表里。 18、文中记叙了4件让“我”感动的事,请用简明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4分) ①

20、第⑹段中画线句子“倘若,青春的回忆只剩下书本和试卷,那将多么乏味”的含义如何理解?(2分)

21、请在第⒁段的横线上补写一句议论性的文字,来揭示徐本禹被感动进而又感动他人的内在精神品质。(2分)

22、文章用“你遗失了感动吗”为题,好在哪里?(3分) 五.作文 ( 题目 二选一)(40分)

23. ①成长路上,有许多东西会沉潜在我们的内心。那里,也许有骄傲有尴尬,有快乐有痛苦,有感悟有沉思。那也许是一个表情,也许是一种声音,也许是一件物品,也许是一幕场景„„

请以“那 ,我永远的记忆”为题,写一篇文章。 请注意:

(1)横线上可填“目光、枫叶、小路、伤痕、风铃声”等。(2)要有真情实感,字数600以上。(3)不得抄袭上面这段话和这份试卷中的其他内容。 ②、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600字的文章。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

② 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卷第4页,总3页

③ ④ 19、第⑺段中“外面正是鹅毛大雪,很冷。”这一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第Ⅱ卷

六.课外古文阅读(10分)

曾子拒邑

曾子衣敝衣①

耕,鲁君使人往至邑②

焉,曰:“情以此脩衣③

。”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④

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之

,予人者骄人⑥;纵子有赐,不我骄也⑦

,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子

之言足以全其节⑧

也。” 【注释】

①敝衣:破旧衣服。②邑:这里指封邑。③脩衣:添置衣服。④奚:何,疑问词。⑤受人者畏之:接受了人家的东西就会畏惧那个人。⑥予人者骄人:给了人家好处就对人家骄傲起来。⑦不我骄也:不会看不起我。⑧全其节:保全他的气节。 2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曾子衣.敝衣以耕( ) (2)曾子不受.( ) (3)鲁君使.人往致邑焉( ) (4)我能勿畏.乎( ) 25.下列句子。(4分)

(1)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2)子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26.从哪两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接受别人礼物的潜在危险?(2分) 七.语言运用与著阅读(12分)

27.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

据新华社沈阳9月18日电 今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爆发84忘国耻、振兴中华。 9时16组成的撞钟手,一起推动钟槌击响警世钟鸣敲击在人们的心中。9时18分,四面八方响起,震撼着沈阳全城。博物馆广场上1000规定的道路上所有车辆停止行驶鸣笛示意。此时此刻,东北三省所有城市也一同拉响警报。

试卷第6页,总3页

仁寿县虞丞乡九年制学校八年级第一学月检测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计20分)

一、积累运用(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寒噤.(jìn) 阻遏.(â) 蜿.(wān)蜒 鞠.(jū)躬 锐不可当.(dāng) B. 制裁.(cái) 瓦砾.(lì) 溃.(kuì)退 荒谬. (miào) 迫.(pái)击炮 C. 地窖.(jiào) 瞥.(piē) 见 仄.(zâ)歪 纳粹.(cuì) 蹿.(cuàn)起 D. 箱箧.(qiâ) 提.(tí)防 拂.(fú)晓 绥.(suí)靖 颤.(chàn)巍巍 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阴惨 耗废 瓦砾 月明风清 B. 竹蒿 栏杆 暗淡 张皇失措 C. 陪伴 想象 霹雳 莫可明状 D. 荒谬 杀戮 赃物 响彻云霄 3.加点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你说话干脆一点好不好,别转弯抹角....的,让人憋屈。 B.这个月明风清....

的夜晚,湖里的景物显得更美了。 C.一场春雨过后,那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绽放出富丽堂皇....的美丽。 D.革命的豪情和气魄,使他的史剧气势恢宏,高屋建...瓴.,雄浑奔放。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华全国总工会紧急拨款100万元,用于对在黑龙江鹤岗新兴煤矿爆炸事故中遇难矿工家属的慰问。

B.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C.这个垃圾处理厂原设计日处理垃圾1000吨,现在,平均日处理垃圾达到了2300吨,

早就处于超负荷运转了。

D.在宣泰的战斗中,我军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团,生俘团长一名,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武器物资。

5. 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 ,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 ,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①③②④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②①③④ 6.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的是( ) ①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 的搜查。

②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唯一 的东西,她的结婚花烛还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③弯弯下垂的月亮, 在水一样的天上。

A.严谨 珍爱 浮 B.严峻 可爱 挂 C.严密 珍爱 浮 D.严厉 可爱 挂 二、古文阅读 (8分)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7.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B.悉如外人(熟悉) ..

C.便要还家(邀请) 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9.下面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B C D 10.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误入桃花源的渔人惊异地看到,这里土地肥美,生活和乐,没有压迫,没有纷争,老幼幸福愉快,人人融洽友好,这完全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逃脱了外界的纷争与祸乱。

C.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了它的似有似无,寻觅而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D.这篇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

非选择题

三.古诗文阅读积累 (14分)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 古诗文名句默写(共6分)

(1)少壮不努力, 。 (2)树树皆秋色, 。 (3)晴川历历汉阳树, 。 (4) ,平海夕漫漫 。 (5)《陋室铭》中描写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 , (6)人们常用《爱莲说》中的名句“ , 。”来比喻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13.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4分)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2分) ②.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壮志?(2分) 四.现代文阅读(23分)

(一)(11分)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的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的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有只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 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的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那里去

试卷第2页,总3页

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的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的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者头子张惶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的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的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A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的敲打,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4、选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一句话概括)(2分)

15、划线句子A中,加点的“找” 字好在哪里?(3分) 16、划线句子B是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7、二菱亲眼目睹了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请结合原文的内容补写出来。(3分)(不超过50字)

(二)你遗失了感动吗 (12分)

⑴我问学生:“感动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感动的本质和内核是善„„你们曾经感动过别人吗?”

⑵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

⑶“那么,你们曾经被感动过吗?比如读到一篇文章,认识一个人,或者听一首歌。”我继续启发孩子们。他们零零星星地再次回答:“没有,老师!”这个答案,让我的心情沉重起来。看着孩子们无邪的笑脸,我难以置信。真的没有什么让他们感动吗?

⑷“你们的父母为你们付出那么多,也不曾让你们感动吗?”

⑸“天天读书,周末补课,晚上自习,哪有时间被感动啊。”有嘴快的孩子回答。 ⑹我的心,被什么敲打着。倘若,青春的回忆只剩下书本和试卷,那将多么乏味!而对值得感动的事件毫无记忆,又是多么遗憾。

⑺清晰记得,多年前的那个正月十五,我提着行囊走出家门,对母亲的絮叨保持抵制的沉默。外面正是鹅毛大雪,很冷。我坐上车,催促母亲赶紧回家,她却忽然记起了什么,让我等等,立刻转身走回家。不一会,她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塞给我一只热乎乎的热水袋:“刚灌的,焐着就不冷了。”车子发动了,我一直没有回头,抱着热水袋,泪水流了一脸。 ⑻那次,我第一次懂得感动,懂得了风雪中的母亲。

⑼20岁时,我曾经待业,想读书,又没钱交电大的学费。一位好友来看我,不厌其烦地劝我振作,陪我一个下午。临走时,她将一张50元(那时可不是小钱)搁到桌子上,

看见我的惊愕,她微笑着说:“不要拒绝我,去买书吧,快乐地生活。”

⑽感动就这样悄悄延伸。

⑾刚参加工作,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我紧张慌乱,嗓子也莫名其妙地哑了。后面听课的是一位优秀教师,却一直微笑着,给我鼓励的目光。下了课她走到我身旁,真诚地说:“比我当年强多了! ”

⑿即使一面之交,感动也会不期而至。

⒀不久前,又在“感动中国”的晚会上看到徐本禹,一位放弃读研、到贫困山区支教的大学生。他说:“有一次我给学生们布置作文,其中一位同学这样写道,2008年,如果能到北京去看一看,住一住北京的平房,他就是最幸福的人„„看到这里我流泪了。很多次面对着孩子们我都流下了眼泪,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⒁然而,我知道他的眼泪为何而流。 。

⒂如果没有感动,我们的心灵将盛放些什么?我们的幸福如何延伸?肖复兴曾在文章中写道:“我们还能不能够被哪怕一丝微小的事物而感动得流泪,是检验我们心灵品质的一张PH试纸。”感动,其实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检测。如果你的心灵刀枪不入,坚强无比,那就是一块什么都不长的盐碱地了。

⒃生活里难免存在欺骗、背叛、诽谤和冷漠,但是,请让自己依旧被感动,为某个人、某个故事、某个瞬间流泪,而且被这力量催促着去做点什么„„只有懂得感动,才会相信这个世界有干净的奉献,有纯粹的温暖;才会懂得世界万象,何为表里。 18、文中记叙了4件让“我”感动的事,请用简明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4分) ①

20、第⑹段中画线句子“倘若,青春的回忆只剩下书本和试卷,那将多么乏味”的含义如何理解?(2分)

21、请在第⒁段的横线上补写一句议论性的文字,来揭示徐本禹被感动进而又感动他人的内在精神品质。(2分)

22、文章用“你遗失了感动吗”为题,好在哪里?(3分) 五.作文 ( 题目 二选一)(40分)

23. ①成长路上,有许多东西会沉潜在我们的内心。那里,也许有骄傲有尴尬,有快乐有痛苦,有感悟有沉思。那也许是一个表情,也许是一种声音,也许是一件物品,也许是一幕场景„„

请以“那 ,我永远的记忆”为题,写一篇文章。 请注意:

(1)横线上可填“目光、枫叶、小路、伤痕、风铃声”等。(2)要有真情实感,字数600以上。(3)不得抄袭上面这段话和这份试卷中的其他内容。 ②、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600字的文章。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

② 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卷第4页,总3页

③ ④ 19、第⑺段中“外面正是鹅毛大雪,很冷。”这一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第Ⅱ卷

六.课外古文阅读(10分)

曾子拒邑

曾子衣敝衣①

耕,鲁君使人往至邑②

焉,曰:“情以此脩衣③

。”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④

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之

,予人者骄人⑥;纵子有赐,不我骄也⑦

,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子

之言足以全其节⑧

也。” 【注释】

①敝衣:破旧衣服。②邑:这里指封邑。③脩衣:添置衣服。④奚:何,疑问词。⑤受人者畏之:接受了人家的东西就会畏惧那个人。⑥予人者骄人:给了人家好处就对人家骄傲起来。⑦不我骄也:不会看不起我。⑧全其节:保全他的气节。 2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曾子衣.敝衣以耕( ) (2)曾子不受.( ) (3)鲁君使.人往致邑焉( ) (4)我能勿畏.乎( ) 25.下列句子。(4分)

(1)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2)子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26.从哪两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接受别人礼物的潜在危险?(2分) 七.语言运用与著阅读(12分)

27.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

据新华社沈阳9月18日电 今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爆发84忘国耻、振兴中华。 9时16组成的撞钟手,一起推动钟槌击响警世钟鸣敲击在人们的心中。9时18分,四面八方响起,震撼着沈阳全城。博物馆广场上1000规定的道路上所有车辆停止行驶鸣笛示意。此时此刻,东北三省所有城市也一同拉响警报。

试卷第6页,总3页


相关内容

  • 六年级语文3月月考试卷质量分析
  • 六年级语文3月月考试卷质量分析 一.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测试参考37人,人平79.3分,及格率 95.7%,良好率82.6%,优秀率47.8%,高分率10.8%.总分3723分. 本次试卷的题型和内容整体较简单. 二.存在的问题 1.字词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字词已不再是重点,但是整个小学阶段对字词的把 ...

  • 二年级语文上册11月月考试题
  • 2015----2016学年( 11 )月51共同体定时作业( 二 年级语文) 2015.10.30 三. 照样子写一写.(12分) 1.反-板(木板) 主---( )( ) 土---( )( ) 2.折-斤(市斤) 值---( )( ) 期---( )( ) 一. 我会写.(12分) 二. 给带点 ...

  •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个月月考试卷
  •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次月考试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līn tǒnɡ zhī zhū ɡē bo jì xù cǎi hïnɡ ( ) ( ) ( ) ( ) ( ) pî suì jiāo ào pī pínɡ xìn fēnɡ huànɡdɑnɡ ( ) ( ) ( ) ( ) ( ) ...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个月月考试卷及答案
  • 六年级下册第一月月考试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我能写得又准确又漂亮.(4分) nuî yí kū wěi xìng ér duàn liàn ( ) ( ) ( ) ( ) yīng jùn yïu sī zhēng rïng chā yāng ( ) ( ) ( ) ( ) 二.先补充词语,再归 ...

  • 2015高三12月月考 语文试卷
  • 开滦二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12月月考 语文试卷 命题人:惠国兴 说明:1本试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单项选择题全部用铅笔按题号填涂在机读卡上.双选题写在答题纸上. 第1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不可复制的魏晋 ...

  • 二年级语文3月月考试题
  • 大莫古镇2016-2017学年下学期3月质量跟踪检测试题 五.用"√"画出括号中正确的汉字.(共5分) 二 年 级 语 文 1.春天来了, 我们脱下(棉 绵) 袄, 冲出家门, 奔(向 象) 田野. 2.小鹿在门前栽了一(丛 从) 玫瑰. 3.(令 今) 天是星期天. 4.雷公公 ...

  • 八年级语文3月月考试题
  • 乐陵市实验中学八年级3月份月考 语 文 试 题 一.积累运用.(43分) 1. 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订正 d ìng 解剖责 jíe 杳无消息y áo ..p ōu 诘.. B 轻薄 文绉绉 zh ōu 鬈发quán 颔首低眉 hàn .b ó... C 甲胄u 稽首 ...

  • 六年级语文4月月考试题
  • 纳雍县小学2011年四月月考试卷 六年级 语文 (时间:1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听老师读一遍<指鹿为马>这个成语故事,并回答下列问题.(5分) 1.<指鹿为马>这个故事发生在 朝,故事中"指鹿为马"的人 是 .他是一个 的人. 2.通过这个故事, ...

  • 九年级语文3月月考试题
  • 九年级语文3月月考试卷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 18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追溯(shuî) 冗长(rǒnɡ) 栖息(qī) 锲而不舍(qiè) ....B.虐待(nüè) 谩骂(màn) 奢侈(chǐ) 猝不及防(cù) ....C.伫立(zhǔ ...

  •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
  • 兰州一中2015-2016-1高三年级 9月月考试题语文 一.古代诗文阅读(共47分) (一)文言文阅读(2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