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江苏高考散文 考前指导(超好)

搬经中学语文考前指导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一、答题基本要领:

阅读理解并不难,把握文脉是关键;叙述介绍一带过,议论抒情主旨现;读罢原文审

题干,回归原文定区间;重点词句需整合,文从字顺得满分。

1.阅读:整体阅读,抓三个方面:文体特征意识;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关键词、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答题重点、答题角度(答案要点)以及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3.答题:三个原则:⑴答案源自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整合);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跟据分值分点分条作答(阅卷采点给分)

二、常用写作手法(技巧)

第一类: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1、记叙

①记叙详略。记叙应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进行,它往往突出细节,注意渲染烘托,多用描写手法;略写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为了在详略中突出一点。

②记叙人称。不同人称的使用有不同的表达效果。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有对话效果,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可以造成拟人效果。第三人称:不受限制,灵活自由,可以全面地反映生活。

③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的好处是眉目清晰。倒叙的好处是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插叙的好处是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三种叙述方法很可能成为高考新考点。

2、描写

景物(场面)描写: a、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方面的描绘;b、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描绘;c、动静结合;d、正侧描写;e、虚实结合;f、细节描写。整体与局部、点面结合、视角的变换、选取典型画面(材料、场景)也要留意。

人物的描写: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细节等描写。

3、议论 它是在记叙过程中自然融入自己的倾向和评价,故形成了夹叙夹议、叙议水乳

交融、抒情议论相结合等考试中也会涉及。

4、抒情

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往往是借景、物抒情,显得很含蓄,这是常考

点。议论、抒情在散文中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抓住了它们,就抓住了材料的精神,把握住了作者的思想倾向和写作意图。

第二类: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联想想象,象征,类比,虚实结合等。

第三类: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波澜,特定线索、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

第四类:修辞: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

三、基本题型及解答思路 题型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A.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比喻意、象征意;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B.作用题:要回答该句子在文章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作用。

1.文首句:⑴照应标题(开篇点题);⑵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⑶埋下伏笔;⑷设置悬念;⑸为下文(中心)作铺垫;照应下文某处描写⑹总领下文。

2.文中句:⑴前后照应,⑵承上启下(过渡);⑶总结上文;开启下文;⑷为下文作铺垫;

3.文末句:⑴照应前文(开头)或标题,结构紧密;⑵卒章显志,揭示中心;⑶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典型题例:

1.揣摩加点词语好处

①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2分)

答案:[“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②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2分)

答案: [“镶嵌在门框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3. 理解文章第⑤段中“毁弃一个人的同时,也成就了一个人”一句的含意。《拜谒三苏园》 答案:“毁弃一个人”是指苏轼屡遭贬谪,仕途坎坷(2分);“成就了一个人”是指他在文学、书法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成为后世敬仰的对象(2分)。

2.作用题

(1)第九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打猴儿》

答案:①结构上:承上启下(1分),对上文写童年打猴儿经历的收束,引出下文对不能打猴儿的感悟(1分)。②内容上:表现了长大后的无奈(2分)。

(2)文章第⑴小节在全文中有哪些作用。(4分)《苦楝花开》

答案:描写公园里苦楝花开的美丽景象,引发作者思绪,为下文写儿时生活记忆作铺垫,(2分)同时照应题目(1分),并与文章结尾呼应。(1分)

(3)文章第⒁小节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析。(5分)《平常的沈从文》

答案:侧面描写(1分);突出沈从文外表温和,但不盲从、有底线,丰富了人物形象(2分);照应前文有关沈从文“不平常”的叙写,引出下文推断(2分)。

给自己提个醒

题型2:文章内容要点的筛选概括题:

典型题例:

1. 文章一直到第17段才开始提及铃兰花,之前一直写“我”对“地狱”的恐惧,为什么作者却以“铃兰花”为题?(5分)

答案:本文的中心事件是采铃兰花(1分),铃兰花是“我”战胜恐惧的关键,是“我”完成由“恐惧”到“勇敢”的飞跃的重要因素(2分);同时铃兰花象征着父母和孩子之间无私的爱,正因为人间有爱,才有了温暖,才有了“我”战胜自我、最终超越自我的力量(2分)。

2.文章第⑺小节我为什么嚷着不让母亲砍掉“不祥之物”的苦楝树?结合上下文内容,简 要概括。(4分)《苦楝花开》

答案:①我认为苦楝树象征着父亲、母亲、妹妹和我四个人,是亲情的见证;②苦楝树青涩的果子和我当时苦涩的心情很相似;③少不更事的我不认为苦楝树是“不祥之物”;④苦楝树与我们一起走过那段艰难时光,是我家的苦涩岁月的见证者。(一点1分)

给自己提个醒

题型3:分析手法及作用

(一)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

2.拟人:化物为人,使描写对象生动活泼。

3.借代:以局部代整体,以特征代整体,形象突出,特点鲜明。

4.夸张:能更鲜明地突出描写对象的某一特征。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7.反复: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二)环境描写具有以下作用:

作用一: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作用二:暗示时代背景及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作用三: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作用四: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作用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三)叙事手法及作用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典型题例:

1. 文章第三段描写了家庭生活温馨的一幕,请简说其表达特色。《在风中长大》

答案: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场景(1分),采用拟人、比喻等修辞(1分),运用细节(1分),从视觉、味觉等多方面描写(1分),使人如临其境。

2. 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6分)《打猴儿》

答案:从视觉(1分)、触觉(1分)、听觉(1分)和内心感受方面(1分),多角度描写。运用比喻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手拿鞭子时的攻击欲(1分)。

3. 请赏析文章第⑨段中画线语句的表现特色及其在文中的作用。(4分)《拜谒三苏园》

答案: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个角度,运用比喻手法描写了三苏园空廓静寂之景(2分),既与上文“三苏园好大好空旷”相照应(1分),又为下文的议论(“‘三苏’该是在这里安

享歇息的”)作铺垫(1分)。

4.指出下面这句话所体现的人物语言特色,分析它的表达效果。(5分)《平常的沈从文》 那书法太不像话了,在我的背上贴这么蹩脚的书法,真难为情!他原来应该好好练一练的! 答案特色:幽默风趣、意味深长。(1分)

效果:(1)这句意味深长的话既委婉地吐露了心中的不平之气,显示了自己的人格尊严(2分);又含蓄地讽刺了侮辱他的人,表达了对他们的轻蔑态度(2分)。

给自己提个醒 题型4: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归纳主旨

解题思路:⑴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⑵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⑶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⑷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典型题例:

1. 文本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请予以探究。《在风中长大》

答案:①对朴素、简单的生活方式的留恋;②对温馨的童年生活的怀念;③对非自然的城市生活的排斥;④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⑤对人类改造自然不自量力的批评;⑥对人类摆脱愚昧思维、认识上获得进步的欣慰。

2.结合全文,探究作者由“秋”引发的人生感慨。《秋》

答案:①人生在得意之时,应以淡泊心态面对名利;②人生是一个甘苦悲欢、荣枯盛衰周而复始的过程; ③人生欢乐和悲苦并存,欢乐越多,悲苦越多; ④人生应直面死亡,在平常的生活中安度一生。

给自己提个醒 题型5:探究类(含评价)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所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2)探究作者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从作者的经历、所处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的影响进行分析)(3)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

典型题例:

1. 结尾说苦楝花是“一种散发着淡淡苦涩味的花”,请探究这份“苦涩味”的丰富意蕴。《苦楝花开》

答案:①苦楝树的花和果子有略带苦涩的味道;②父亲遭人陷害失去工作,不得不离家外出闯荡经历的苦涩;③母亲独自支撑家庭、含辛茹苦抚养子女的辛苦;④我年纪轻轻就要承担生活压力的艰辛苦楚。

2.请探究“打猴儿”的深刻寓意。(6分)

答案:①人的命运像猴儿一样身不由己(2分); ②人在压迫下疲于奔命,结局悲惨(2分); ③人一旦拥有权柄,就有操控别人的欲望(2分)。

3.文章以“吃杯茶,吃杯茶吧——”作结,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6分)《拜谒三苏园》

答案:①“茶”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最后写茶使文章前后联系紧密,结构更为严谨;②“茶道”既是苏轼从家乡到中原应举入仕、从京城到地方贬官赴难的行经之路,又暗示了苏轼坎坷崎岖的人生道路;③“茶道”是苏轼在特定时期的研究对象,也是苏轼淡泊、超然内心世界的外在体现,④用拟人手法借鸟叫提醒当今浮躁社会中的人应保持内心的一份宁静。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给自己提个醒

搬经中学语文考前指导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一、答题基本要领:

阅读理解并不难,把握文脉是关键;叙述介绍一带过,议论抒情主旨现;读罢原文审

题干,回归原文定区间;重点词句需整合,文从字顺得满分。

1.阅读:整体阅读,抓三个方面:文体特征意识;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关键词、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答题重点、答题角度(答案要点)以及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3.答题:三个原则:⑴答案源自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整合);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跟据分值分点分条作答(阅卷采点给分)

二、常用写作手法(技巧)

第一类: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1、记叙

①记叙详略。记叙应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进行,它往往突出细节,注意渲染烘托,多用描写手法;略写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为了在详略中突出一点。

②记叙人称。不同人称的使用有不同的表达效果。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有对话效果,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可以造成拟人效果。第三人称:不受限制,灵活自由,可以全面地反映生活。

③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的好处是眉目清晰。倒叙的好处是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插叙的好处是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三种叙述方法很可能成为高考新考点。

2、描写

景物(场面)描写: a、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方面的描绘;b、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描绘;c、动静结合;d、正侧描写;e、虚实结合;f、细节描写。整体与局部、点面结合、视角的变换、选取典型画面(材料、场景)也要留意。

人物的描写: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细节等描写。

3、议论 它是在记叙过程中自然融入自己的倾向和评价,故形成了夹叙夹议、叙议水乳

交融、抒情议论相结合等考试中也会涉及。

4、抒情

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往往是借景、物抒情,显得很含蓄,这是常考

点。议论、抒情在散文中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抓住了它们,就抓住了材料的精神,把握住了作者的思想倾向和写作意图。

第二类: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联想想象,象征,类比,虚实结合等。

第三类: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波澜,特定线索、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

第四类:修辞: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

三、基本题型及解答思路 题型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A.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比喻意、象征意;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B.作用题:要回答该句子在文章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作用。

1.文首句:⑴照应标题(开篇点题);⑵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⑶埋下伏笔;⑷设置悬念;⑸为下文(中心)作铺垫;照应下文某处描写⑹总领下文。

2.文中句:⑴前后照应,⑵承上启下(过渡);⑶总结上文;开启下文;⑷为下文作铺垫;

3.文末句:⑴照应前文(开头)或标题,结构紧密;⑵卒章显志,揭示中心;⑶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典型题例:

1.揣摩加点词语好处

①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2分)

答案:[“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透露自己见到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②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2分)

答案: [“镶嵌在门框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3. 理解文章第⑤段中“毁弃一个人的同时,也成就了一个人”一句的含意。《拜谒三苏园》 答案:“毁弃一个人”是指苏轼屡遭贬谪,仕途坎坷(2分);“成就了一个人”是指他在文学、书法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成为后世敬仰的对象(2分)。

2.作用题

(1)第九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打猴儿》

答案:①结构上:承上启下(1分),对上文写童年打猴儿经历的收束,引出下文对不能打猴儿的感悟(1分)。②内容上:表现了长大后的无奈(2分)。

(2)文章第⑴小节在全文中有哪些作用。(4分)《苦楝花开》

答案:描写公园里苦楝花开的美丽景象,引发作者思绪,为下文写儿时生活记忆作铺垫,(2分)同时照应题目(1分),并与文章结尾呼应。(1分)

(3)文章第⒁小节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析。(5分)《平常的沈从文》

答案:侧面描写(1分);突出沈从文外表温和,但不盲从、有底线,丰富了人物形象(2分);照应前文有关沈从文“不平常”的叙写,引出下文推断(2分)。

给自己提个醒

题型2:文章内容要点的筛选概括题:

典型题例:

1. 文章一直到第17段才开始提及铃兰花,之前一直写“我”对“地狱”的恐惧,为什么作者却以“铃兰花”为题?(5分)

答案:本文的中心事件是采铃兰花(1分),铃兰花是“我”战胜恐惧的关键,是“我”完成由“恐惧”到“勇敢”的飞跃的重要因素(2分);同时铃兰花象征着父母和孩子之间无私的爱,正因为人间有爱,才有了温暖,才有了“我”战胜自我、最终超越自我的力量(2分)。

2.文章第⑺小节我为什么嚷着不让母亲砍掉“不祥之物”的苦楝树?结合上下文内容,简 要概括。(4分)《苦楝花开》

答案:①我认为苦楝树象征着父亲、母亲、妹妹和我四个人,是亲情的见证;②苦楝树青涩的果子和我当时苦涩的心情很相似;③少不更事的我不认为苦楝树是“不祥之物”;④苦楝树与我们一起走过那段艰难时光,是我家的苦涩岁月的见证者。(一点1分)

给自己提个醒

题型3:分析手法及作用

(一)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

2.拟人:化物为人,使描写对象生动活泼。

3.借代:以局部代整体,以特征代整体,形象突出,特点鲜明。

4.夸张:能更鲜明地突出描写对象的某一特征。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7.反复: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二)环境描写具有以下作用:

作用一: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作用二:暗示时代背景及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作用三: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作用四: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作用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三)叙事手法及作用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典型题例:

1. 文章第三段描写了家庭生活温馨的一幕,请简说其表达特色。《在风中长大》

答案: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场景(1分),采用拟人、比喻等修辞(1分),运用细节(1分),从视觉、味觉等多方面描写(1分),使人如临其境。

2. 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6分)《打猴儿》

答案:从视觉(1分)、触觉(1分)、听觉(1分)和内心感受方面(1分),多角度描写。运用比喻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手拿鞭子时的攻击欲(1分)。

3. 请赏析文章第⑨段中画线语句的表现特色及其在文中的作用。(4分)《拜谒三苏园》

答案: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个角度,运用比喻手法描写了三苏园空廓静寂之景(2分),既与上文“三苏园好大好空旷”相照应(1分),又为下文的议论(“‘三苏’该是在这里安

享歇息的”)作铺垫(1分)。

4.指出下面这句话所体现的人物语言特色,分析它的表达效果。(5分)《平常的沈从文》 那书法太不像话了,在我的背上贴这么蹩脚的书法,真难为情!他原来应该好好练一练的! 答案特色:幽默风趣、意味深长。(1分)

效果:(1)这句意味深长的话既委婉地吐露了心中的不平之气,显示了自己的人格尊严(2分);又含蓄地讽刺了侮辱他的人,表达了对他们的轻蔑态度(2分)。

给自己提个醒 题型4: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归纳主旨

解题思路:⑴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⑵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⑶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⑷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典型题例:

1. 文本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请予以探究。《在风中长大》

答案:①对朴素、简单的生活方式的留恋;②对温馨的童年生活的怀念;③对非自然的城市生活的排斥;④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⑤对人类改造自然不自量力的批评;⑥对人类摆脱愚昧思维、认识上获得进步的欣慰。

2.结合全文,探究作者由“秋”引发的人生感慨。《秋》

答案:①人生在得意之时,应以淡泊心态面对名利;②人生是一个甘苦悲欢、荣枯盛衰周而复始的过程; ③人生欢乐和悲苦并存,欢乐越多,悲苦越多; ④人生应直面死亡,在平常的生活中安度一生。

给自己提个醒 题型5:探究类(含评价)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所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2)探究作者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从作者的经历、所处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的影响进行分析)(3)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

典型题例:

1. 结尾说苦楝花是“一种散发着淡淡苦涩味的花”,请探究这份“苦涩味”的丰富意蕴。《苦楝花开》

答案:①苦楝树的花和果子有略带苦涩的味道;②父亲遭人陷害失去工作,不得不离家外出闯荡经历的苦涩;③母亲独自支撑家庭、含辛茹苦抚养子女的辛苦;④我年纪轻轻就要承担生活压力的艰辛苦楚。

2.请探究“打猴儿”的深刻寓意。(6分)

答案:①人的命运像猴儿一样身不由己(2分); ②人在压迫下疲于奔命,结局悲惨(2分); ③人一旦拥有权柄,就有操控别人的欲望(2分)。

3.文章以“吃杯茶,吃杯茶吧——”作结,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6分)《拜谒三苏园》

答案:①“茶”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最后写茶使文章前后联系紧密,结构更为严谨;②“茶道”既是苏轼从家乡到中原应举入仕、从京城到地方贬官赴难的行经之路,又暗示了苏轼坎坷崎岖的人生道路;③“茶道”是苏轼在特定时期的研究对象,也是苏轼淡泊、超然内心世界的外在体现,④用拟人手法借鸟叫提醒当今浮躁社会中的人应保持内心的一份宁静。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给自己提个醒


相关内容

  • 生物考前指导
  • 亲爱的你: 当老师为你写这个考前叮嘱时,心里充满了信心和信任.不论你之前是什么样的水平,此刻,你不需要再患得患失,而是放下负担,平静心情,踏实的做一些实际.有用的事:然后,在周六下午,带着期待和激动走进考场,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 ★考前,那些可以做的事: 1. 书和知识点要在手边时时翻阅,不清楚的 ...

  • [高考语文]最新高三语文复习经验交流材料
  • 2015年高三语文复习情况交流材料 针对我校学生的基础比较差的现实情况,我们把高考的复习分成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知识点或专题复习阶段(第一轮复习)上学期基本结束 本阶段主要是专题复习,总目标是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增强学生的得分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具体目标是狠抓几个基础知识点如多音字. ...

  • 2015年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各学科解读
  • 2015年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各学科解读 2015年安徽省高考语文学科解读 戴俊和 由于安徽省2016年可能参加全国统考,与2014年安徽高考<考试说明>相比,2015年<考试说明>总体稳定,其部分变化,体现了由安徽卷向全国新课标卷过渡的特点. 考试说明具体变化如下: 一.&q ...

  • 多年评卷组长,考前一个月寄言作文备考的核心
  • 多年评卷组长,考前一个月寄言作文备考核心 --2016年高考作文高分核心:中心突出策略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陈妙云 (作者曾多年担任广东高考评卷作文组长) 2016年广东等20多个省市高考选用全国命题卷,各地各校各科早已闻风而动,积极研究应对策略.作为高考语文科的作文题,该如何应对呢? 窃以为,根 ...

  • 初中语文教学课件大全
  • [名师风采]高考语文评价目标的形成与展望06-06 [中考作文]中考考前必读范文:不错过那股味道(附点评)06-06 [中考作文]中考考前必读范文: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附点评)06-06 [中考作文]中考考前必读范文:只是因为那本书(附点评)06-06 [中考作文]中考考前必读范文:美丽的插曲(附 ...

  • 2015江苏高考语文命题人信息及备考建议
  • 命题组长: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王华宝, 成员: 徐师大秘书, 苏大杨旭辉(应该是负责诗歌鉴赏的,唐诗的可能性很大), 苏州中学 黄厚江, 南京工业大学文学院院长, 连云港新海中学一老师 宿迁中学蔡光磊 2015高考备考 关注南通卷,基本明确两点:1.延续2014卷的风格与特点,注意创新:2 ...

  • 2015艺考题目
  • 2015年南京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艺考考题 初试: 一.文艺常识 下面题目任选一个,不低于500字. 1:评析<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形象. 2. <牡丹亭>与<西厢记>爱情的异同. 3:评析<雷雨>繁漪的人物形象. 4. 推荐自己喜欢的一个小说改编成 ...

  • 甘肃普通高校招生今年分5个批次录取
  • 甘肃普通高校招生今年分5个批次录取 2015年05月20日08:45 来源:甘肃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原标题:[高考2015]甘肃普通高校招生今年分5个批次录取 记者今天从省招办获悉,今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按照5个批次14个段编制招生计划,录取时也将分段进行录取. 今年的高 ...

  • 各学院报考要求
  • 中央美术学院报考要求 (一)造型艺术.中国画.书法学.艺术设计.建筑学.实验艺术.影像设计.信息设计.产品设计.空间设计.家居产品设计专业 报考要求: 1.报名方式:所有考生一律网上报名并缴纳报考费(确认现场不接受报名及现金缴费),网报后考生必须本人进行现场确认并拍照,同时领取准考证; 2.网上报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