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12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的成长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

科学家研究认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积极的暗示,会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良好的影响,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发挥人的超常水平,使人进取,催人奋进。远离消极的人吧!否则,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你的梦想,使你渐渐颓废,变得平庸。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态度决定一切。有什么态度,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性格决定命运。有怎样的性格,就有怎样的人生。有人说,人生有三大幸运:上学时遇到一位好老师,工作时遇到一位好师傅,成家时遇到一个好伴侣。

有时他们一个甜美的笑容,一句温馨的问候,就能使你的人生与众不同,光彩照人。 生活中最不幸的是:由于你身边缺乏积极进取的人,缺少远见卓识的人,使你的人生变得平平庸庸,黯然失色。

有句话说得好,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古有“孟母三迁”,足以说明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雄鹰在鸡窝里长大,就会失去飞翔的本领,怎能搏击长空,翱翔蓝天?野狼在羊群里成长,也会“ 爱上羊”而丧失狼性,怎能叱咤风云,驰骋大地?

原本你很优秀,由于周围那些消极的人影响了你,使你缺乏向上的压力,丧失前进的动力而变得俗不可耐,如此平庸。不是有这样的观念吗?“大多数人带着未演奏的乐曲走进了坟墓

如果你想像雄鹰一样翱翔天空,那你就要和群鹰一起飞翔,而不要与燕雀为伍;如果你想像野狼一样驰骋大地,那你就要和狼群一起奔跑,而不能与鹿羊同行。

正所谓“画眉麻雀不同嗓,金鸡乌鸦不同窝。”这也许就是潜移默化的力量和耳濡目染的作用。如果你想聪明,那你就要和聪明的人在一起,你才会更加睿智;如果你想优秀,那你就要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才会出类拔萃。

读好书,交高人,乃人生两大幸事。一个人身份的高低,是由他周围的朋友决定的。朋友越多,意味着你的价值越高,对你的事业帮助越大。朋友是你一生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因为朋友的相助和激励,你才会战无不胜,一往无前。人生的奥妙之处就在于与人相处,携手同行。生活的美好之处则在于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人生就是这样。想和聪明的人在一起,你就得聪明;想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就得优秀。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把它转化为自己的长处,你就会成为聪明人;善于把握人生

一样充满热情。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借人之智,成就自己,此乃成功之道。 和不一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给心灵储蓄,让石头唱歌

他从小就是一个内向的乖孩子,安静、听话、不爱玩,喜欢一个人坐着,翻看连环画,一坐就是老半天。5岁时,父亲问他想要什么生日礼物,他把爸爸拉进了新华书店。只有80厘米高的他,在高高的书架前欢快跳跃,像一只轻盈的蜻蜓。《上下五千年》,突然这么一套历史书的名字跃入他的眼帘。一共是3本,他慢慢地取下来,递给爸爸。爸爸见他感兴趣,就买了下来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他。从此,这3本书,就成了他走进历史大门的启蒙教材。这套书他读了足足9遍。

他把平时的零花钱放在一个储钱罐里,积少成多,然后换成自己喜欢的历史书。《二十四史》、《资治通鉴》、《明实录》、《清实录》、《明史纪事本末》、《明通鉴》、《明汇典》、《纲目三编》,他一一收入囊中。竖式的排版,繁体字,这些在别人看来枯燥无趣、乏善可陈的历史书,却被他视做至宝,作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上高中后,当身边的人都忙着报考各类补习班、疲劳地应付各类竞赛考试的时候,他却躲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驾一叶扁舟,领略波涛,见识壮阔。他优哉游哉,乐在其中!高考前两个多月的一天,课堂上,他捧着一本《中国古代思想史》,沉浸其中,老师当场没收了书并大声斥责他:“高考快来了,想不到你还有时间看这种闲书!”父母也把他的那些宝贝史书锁了起来。高考硝烟散尽,他走进一所大学,学习法律专业,这是当年的热门专业,却不是他内心的声音。

在莫可名状的苦闷和单调中,他发现了一个更大的储蓄历史的地方———图书馆。当其他同学在球场上激情奔跑,于花前月下爱恋缠绵的时候,他都能安静地捧起一本本历史书,素淡若纯水,恬静若处子。冬日夜晚,一个人从图书馆往宿舍走,迎着寒风,四周俱静,他听见了自己呼气的声音、吱吱的踩雪声和怦怦的心跳。黑暗中,他觉得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与自己同行,给他鼓舞,消融了冬日的寒冷和独行的寂寞。那一刻,静谧的深夜,他会心地笑了,喜悦如莲,一颗黑夜绽放、幽香四溢的莲子。

大学毕业,他进入海关工作,成为一名朝九晚五的国家公务员。但下班以后,他依然会一个人徜徉在历史的长卷中,整整6年,2000多个夜晚,孤灯寒月,他在进行人生的一场静悄悄的储蓄。2006年3月10日,对于27岁的他来说,应该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这一天,他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手里正翻着一本《明实录》,看着看着,他突然心里异常烦躁起来,看了几十年的历史书,怎么还是如此枯燥乏味?他听到发自内心惊雷般的声音:其实,你可以把历史写得很精彩、很好看!

回到家,打开电脑,他喝醉酒一般,兴奋地在天涯论坛 “煮酒论史”版块敲出了生平第一

的机遇,并把它转化成自己的机遇,你就会成为优秀者。对他人的成功像对待自己的成功个长篇故事的开头:“我写文章有个习惯,由于早年读了太多学究书,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

教师寄语——往前走,决不能把命运的纤绳,拴在青春的幻想上。 一

的文章,其实历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得很好看,我希望自己也能做到。”他知道,到了从攒了22年的“储钱罐”里取出“钱”来的时候了。这些“钱”,关乎历史、关乎人性、关乎灵魂。“当年明月”,这是他ID的名字,源自他最喜欢的古诗句“当年明月在,照得彩云归”。

自此,这部名叫《明朝那些事儿》的历史小说开始在网络上连载,并迅速受到众多“明矾”的追捧。每天晚上4到6个小时的写作中,他选择了一种极为痛苦枯燥的方式,甚至要用洗澡来缓解压力,却呈现给读者最轻松诙谐、发人深思的精神“粮食”。他的文字冷静、幽默,写法悬疑多变、通俗易懂、独具一格,几个月过去,他的帖子点击率竟然高达300万次。《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卷》首次出版,马上销售一空,加印20万册后,又被读者一抢而光。此后,其发行量一直不断上涨,几乎每星期都要加印一次。《明朝那些事儿———贰》、《明朝那些事儿———叁》„„一直到第七本,卖了600多万册。

他的名字叫石悦。旷野上,当年明月踽踽独行;现实间,石悦平静淡如。“我是这本书的影子。要受到尊重,必须有灵魂。我现在每天仍读历史、写历史,提醒自己人生是一场静悄悄的储蓄。”接受采访,石悦一脸正色。

是啊!人生是一场静悄悄的储蓄,厚积薄发,天道酬勤。只要用心,只要愿意给心灵储蓄,沉默的石头也会唱响悦耳的歌。

【美文美段】 总有一种期待

处在黑暗处的人们总期待黎明带来的温暖,在严冬中沉睡的万物总期待春暖花开带来的明媚,在茧中苦苦挣扎的蛹总期待破茧成蝶带来的美丽„„在我生命的旅途中,总期待着梦想的实现,能够让我的人生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就一个美丽的黄昏。

总有人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知道,我只是茫茫大海中普通渺小的一滴,大海中的暗礁与水草会阻挡住我寻梦的步伐。但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梦想的大门永远为那些自强不息,永不言弃的人敞开着。我努力地避开那些荆棘,擦干我的眼泪,执著地寻找着,找寻梦想带给我的曙光。我坚信,生命中多一点坚持,人生就会多一份希望。期待着总有一天,我会与其他的兄弟姐妹汇聚成澄静的小溪,欢快地汇人梦寐以求的大海,伴随着最初的梦想。

我明白,我是漆黑的夜空中只能微弱地照亮那一方天空的启明星,无隋的黑暗会使我变得暗淡。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小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时刻。在天空中什么都没有的夜晚,我可以告诫自己不要害怕、不要悲伤。我可以画上星星,也可以画上月亮,将黑暗中的你我照亮。那么我仍然可以舞动我梦想的翅膀,扫去阴霾,撑起人生的一方晴空。我便丝毫没有理由绝望。勇往直前,微笑自信,是梦想得以启航的动力。人生中,总没有一劳永逸的开始,也没有无法拯救的结束。我期待着,过程即使再黑暗、再坎坷,梦想也会幻化成遥远天空中那颗最亮的启明星,指引着我为了美好的明天而义无反顾地前行。

我了解,万花丛中百花争奇斗艳,而我只是在夜间才可独放的夜来香。白天,蝴蝶、蜜蜂

围绕着那妖艳的花瓣翩翩起舞,已累倦的他们又怎肯在夜间悄无声息的陪我一起成长?但生命的奖赏远在旅途终点,而非起点附近。我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我改变不了事实,但可以改变态度;我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梦想的实现往往青睐于有准备的人。没有他人的鼎力相助,我仍能吸取着自信的光芒,努力的雨滴,为梦想之花的开放而蓄积力量。我期待着梦想之花的开放可以让我笑看人生。

总有一种期待:扬起生命之帆,让涛声为伴奏,扯缆绳作琴弦,掬劲风当号角,奏一曲穿越时空的乐声。礁石间,狂浪里,我微笑着注视着它驶向梦想的彼岸,采撷那朵神圣的花,让花香四溢,弥漫那片天地。我,期待着„..

总有一个舞台等待你的才华

闫妮18岁考上了一所财经学院。大学毕业后,和许多同班同学一样,按照家人的要求,她专业对口地找了份会计工作。可是,她对枯燥的数字根本提不起兴趣,整天迷迷糊糊,朝着外面的天空发呆,就想着辞掉这份工作。母亲劝她:“女孩子,做个会计挺好的,不脏,不累,不重。”她对着母亲淡淡地一笑,毅然辞掉了这份来之不易的会计工作。

辞职后,呆在家里的闫妮发现自己迷上了表演,常常为电影中演员的出色表演如痴如醉,拍手叫绝。她发现模仿表演的时候,自己再也不迷糊。她知道,这是自己真正要走的路。经过刻苦训练,她考上了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然后到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表演,毕业后分到空政话剧团,成为专一名专业演员。天道酬勤。12年后,她凭借在《武林外传》中成功饰演风情万种的佟香玉而一举成功。2009年一部火爆大江南北的《北风那个吹》,一个唯一被载入中国电视剧历史年鉴的女性角色――牛鲜花,它让闫妮横扫了两年之内六大电视剧盛典最高奖项,问鼎了中国电视剧含金量最高的飞天奖和金鹰奖,实现了“视后”大满贯。2011年贺岁档闫妮主演的电影《武林外传》《最强喜事》均取得了过亿的票房佳绩。

现实中的闫妮和剧中精明算计的佟湘玉相差甚远。和她合作过的一个明星直言不讳:“人家丢三落四,闫妮是丢五落八。”闫妮微笑着说,母亲现在还会给她打电话念叨,“幸好你没干会计,要是让你管钱,人家肯定得把你法办了。”

还有一个女孩,与闫妮的人生一样。她是柴静,17岁那年考上长沙铁道学院会计专业。为什么要学这个专业呢?母亲说祖上开过票号,再说山西人天生会算账。但她自己觉得自己并不适合做会计,无法成为那种中规中矩的会计。别的女孩子的课本永远是干净整洁,重要的知识点下永远有用尺子打着的红线,可是她的课本,永远是卷着边的。是班里最沉默、最灰色、最普通的孩子,不爱张扬,学习成绩在班里从来没有进过前十名。

大学毕业后,柴静的工作单位已经分配好了,一份稳定的会计工作。然而当时的她,并不想选择这条路。平时听话的她不顾妈妈的劝阻,听从内心的声音,去了湖南文艺广播电台,做一档名叫《夜色温柔》的晚间谈话节目。“关键不是别人给我做什么,而是我要做什么,然后就是寻找一个空间去做。”从她瘦弱的身上,我们能感受到一种拼搏之美。三年后,她北上,寻找

更大的舞台,到了央视《新闻调查》节目做记者。跋山涉水,她却乐此不疲,辛苦并快乐着。“我应该是历史上最糟糕的会计之一。”,已经成为央视知名主持人的柴静给自己这样一个评价。 2010年11月5日,主持访谈节目《面对面》的柴静当选央视年度“十佳主持人”。当热烈包围世界,柴静以冷静的姿态飞渡。内心有海量,她亦是一片海。心怀有梦,俯身为蓝,总向着最蓝的那片海域飞翔。

闫妮,也许不是一名好会计,却成为一名优秀的影视演员;柴静,也许做会计真的会糟糕,却成为一名眼神犀利的新闻女侠。

人生都是在不停变换着,有许多人终其一生在一条道路上奔走,但他们没有想过,这条道路适合不适合他们。而有些人,能够把握自己的优势,让自己走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那么,该如何选择自己的道路呢?木桶理论说:一只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根木板。没错,但我们毕竟不是死板的木桶,而是变通的有思想的抉择者。陈景润教不好中学数学,却能证明出哥德巴赫猜想;沈从文在西南联大课堂上说得结结巴巴,却写得风生水起,成为文坛大家。对闫妮,会计是短板,表演是长板;对柴静,会计是短板,新闻是长板。

成功者大多都不是“略懂”的平均主义者,而是独树一帜、独当一面的“精深”专家。一个人能登多高、能走多远,最终还是决定于自己最擅长、最精通的专业能力。人生就是这样,总有适合你的一份工作,总有展现你才华的舞台。关键是你要学会变换,敢于变换,才能活出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4月20日8时02分发生7.0级地震后,各部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奔赴救灾第一线,不少企业也已行动起来参与灾害紧急救助。

各方都在“挺进,挺进”,有的进来后却无事可做

一位媒体负责人更是在微博上说:“熟悉四川的朋友说,雅安道路情况应优于汶川地震波及的多数地区,按说救援效率应更高。但官方民间各种救援盲目涌往灾区方向,道路成了稀缺资源,伤者出不来,救援进不去。雅安地震伤亡基本限于一市,可不比‘5·12’地震波及面广,人海战术不仅不灵,反成滞碍包袱。”

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有序做好支援四川芦山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各地区、各单位和社会团体,未经批准近期原则上暂不自行安排工作组和工作人员前往灾区。”

“现在我们不能光说要干好事,更重要的是如何把事干好。”已经组织了5年专业志愿者培训工作的穆光耀感慨道。他说,很多人凭着一腔热情进入灾区,却对灾情并不了解,“甚至有人把这次地震的惨烈状况想象成汶川大地震”。

在马路边,时常能看见躺在地上看报纸或者睡觉的志愿者,他们大多乘摩的甚至徒步赶来。事实上,受灾群众大多已经搬入军队安置的帐篷,并领取了食物和水。壹基金的救援队成员于亮告诉记者,有一次,他们刚刚给受灾群众发放了救援物资,就又有家大企业的卡车插着飘扬的旗帜驶了过来,“又发了一次”。

“现在的问题就是,真正需要的专业救援人员进不来,里面的情况又比较混乱。”穆光耀说。

甘孜军分区参谋长肖达喜曾经参与过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的救援工作,他明显感觉到“外面进不来,大家都在抢”。

一名战士这样告诉记者,县城里的各个系统相互独立,并不知道对方的救灾安排,唯一的相同点就是都要“挺进,挺进”。

“无序以后大家都来,又根本发挥不了作用,无事可做。”他说,县城里有很多挖掘机停在路边却派不上用场。

“其实这是汶川地震时的模式,汶川楼房倒塌多,挖掘机很有用。但是芦山县城的情况是,大部分是危楼,彻底倒塌的并不多,需要这么多挖掘机吗?不需要的。”肖达喜说。 鞠玉鹏是三一重工公司的一名代理商,他清楚地记得总公司的指示是全力救灾,“体现三一精神”。他告诉记者,包括起重机、挖掘机在内,公司前后派出了大约40多辆工程机械车辆,其中的大部分已经堵在路上超过12个小时,“确实信息不对称,也不知道这里面到底是什么情况。到了以后才发现,灾情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大,其他车辆进不来,往回走也走不了。”

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专家陈建英始终在关注雅安地震的状况,他认为,由于“汶川带来的创伤”,这次地震中从政府到社会的反应都非常快。

救援人海战术不灵了

本报记者 林衍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4月22日 03 版)

芦山县城在一夜之间被塞满了。

年轻的交警不断用嘶哑的嗓音喊着“那边堵死了”,在他挥舞手臂的方向,是一连串装载救援物资的大卡车,它们发出刺耳的鸣笛声,几个司机不时探出头,焦躁地吐着脏字。 在另一个路口,两台黄色的挖掘机横亘在几辆轿车中间,只有摩的才能从铲斗前钻过。 一家小卖部里的货品已经大半被震落在地,但这并不妨碍50多岁的店主重新做生意,乘坐摩的或徒步前来的志愿者,来自各个系统的救援人员,都是他的新顾客。

事实上,还有更多的人迫不及待地涌入这座小县城。从雅安到芦山的道路在中午时发生了严重拥堵,车队排到了7公里外,以至于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不得不选择徒步走完约60公里的路程。由于拥堵,涌往芦山的社会车辆已经被禁止通行,中国国际救援队甚至在微博上发出“守望就是力量”的呼吁。

教师寄语——往前走,决不能把命运的纤绳,拴在青春的幻想上。 三

“但科学点讲,其实用不了这么大动作,‘哗’一下全上。应对汶川地震这样的灾害,需要举国机制,但这一次却是一个教训。”陈建英认为,从一开始,社会各界对于灾害程度的判断就依托微博传播,“靠个人感觉判断”。

“在新媒体环境下,出现重大自然灾害的时候,政府应该建立一个权威的信息发布平台,对灾情进行科学地评估并及时发布。”陈建英说。

在他看来,理顺救灾工作的当务之急是要确立统一的协调者,“当地政府的现场指挥部应该成为协调者,无论你是司长也好,中校也好,都应该接受统一调配,而这种调配,必须要科学,不能凭感觉。”

适当的节制和静默有时更有力量

曹林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4月22日 03 版)

大灾面前,人们守望相助。现实和网络前所未有地同心同力,共同关注着记者从前方传回的灾情报道和政府最新发布的数字。人们的“姿势”虽不一样,有的在通过各种途径奔向灾区一线,有的坐在电视前看直播,有的守着电脑刷新着微博,有的如平常那样工作生活,不时拿出手机看一下最新的灾情报道,目光都投向雅安,心中都牵系着雅安,想着自己做些什么能帮到那些受难的同胞。

这两天网上网下都非常热闹,媒体及时地往前方派记者,志愿者热情地奔向一线,各种力量都如潮水般涌向雅安。这造成了通往灾区的“生命通道”的严重拥堵,许多救援队伍被奔向灾区的车流堵在途中,严重影响到救援的速度,耽搁了救命的黄金时间。面对越来越多的伤重者,雅安医院已不堪重负,只能向外地转移,而“生命通道”的拥堵也延误了伤者的救治。 积极参与救灾的热情值得赞赏,但这种热情要服务于救灾,以“最有利于救援”为中心,而不能以自己的热情为中心。民间救援不能只凭热情,不是比拼激情,而需要专业、理性、有序组织和对救灾大局的关怀。特别是在大灾发生的初期,全民沉浸于那种“都想出把力”的昂扬激情中,适度节制一下这种热情,审慎地衡量各种后果,可能更有力量。

发生拥堵的不仅是通向灾区的救援“生命通道”,还有网络的声音。这一次微博在救灾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形成另一条救援的“生命线”,但我还是觉得救灾的舆论场显得过于喧哗和嘈杂。微博太“热闹”了,什么声音都有,都争着对前方的救灾品头论足,或者提供各种信息。其实,这种话语上的“热闹”跟残酷的灾难现场有多大关系呢?有时会在围观中形成一个秀场,会形成一种救灾的幻觉。

适当的节制和静默也许更有力量:希望看到一线记者的静默,说灾情别说自己;希望看到媒体人的自觉,不要抢镜头争当救灾主角,主角永远是受灾者和救援者;希望看到媒体的低调,不要机巧地借机营销。

一个网友的话说得很好,点击一下“转发”就自以为经历了一场浩劫,发一个“滚”字就自以为督促了一家慈善机构,写几句祈福就自以为参与了一天的悼念。做点什么,不代表

非要挤入这场虚拟的盛宴,沉默并好好生活,不代表你什么都没做,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只是你生命中的一天。

综观各方消息,此次雅安震灾的损害程度远低于5年前的汶川大地震,舆论可能有点儿过度反应了。以对汶川的预判去应对雅安,产生了很多误判,导致了不小的拥堵和过剩。信息不对称,举国挺进,过度反应,源源不断的人涌向雅安,真正的专业救援倒进不去。很多人到那边后没事干,干熬,也是巨大浪费。

特别想对媒体同行说一句,不要都争着抢着往灾区一线派记者,在信息如此发达和开放的语境中,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已在那里的媒体,传播的灾情已经让人有信息爆炸之感。多几家媒体,多几个记者,所写的报道和所登的新闻,可能只是往关于灾情的信息海洋中注入无足轻重的一滴水,多写一篇报道,多拍一张图片,可能对救灾并无助益,只是满足自身在灾难报道中的存在感。不能为了这种虚荣和功利的存在感,去给灾区增加拥堵。

批评更需要节制和慎重,特别想对那些充满讨伐激情的网友说一句:这个时候抹黑壹基金,是很不好的;这个时候痛批红十字会,是极不合时宜的;这时候去逼问企业捐多少,也是极不合适的。放下成见和偏见,丢掉平时那种“找一个敌人去讨伐”的习惯性对抗思维。灾难之下每个人都非常渺小,灾害是人类共同的敌人,不要做伤害救灾凝聚力的事情。

没有距离感的时代,如何克制冲动

曹林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2月04日 02 版)新媒体的发展给公众带来的一大好处是,终于可以不必像过去那样过度依赖传统媒体,而可以在微博上直接接收信息。

过去,公众与很多新闻事件和新闻当事人之间是有距离的,远离新闻现场,与新闻当事人隔着很远的距离,无法从第一现场得到消息,而只能依赖媒体记者的报道——通过报纸或广播电视这些“媒介”了解到事实和真相。而新媒体的崛起则打破了这种传统的信息传播格局,很多事件上,公众无须依赖“媒体”这个“中介”而可以直接接收各种信息,公众与新闻事件间越来越没有了距离感。

很多事件,都是源于微博的策动,话题和线索从微博发起,起于微博,兴于微博,以微博为主战场,新闻当事人和主角都通过微博发布信息,网民也通过微博围观了解事件的进程。这样的自媒体传播格局,似乎使传统媒体的存在变得多余。微博就是第一现场,公众在围观中可以直接看到当事人的诉说和事件的进程,而无须多此一举地再借助传统媒体的报道。典型如近来微博的一系列反腐事件,传统媒体的报道多跟着微博走,人们在微博上可以看到比传统媒体直接和丰富得多的信息。

公众与新闻现场和当事人没有了距离感,是新媒体赋予公众的一大福利,但对公众的媒介素养也是很大的考验。起码考验着公众在无距离地面对一个让自己义愤填膺的信息时,如何克制激情和冲动而作出理性的判断。

哲人说,距离产生美。网友调侃说,距离产生第三者。我想说的是,距离还产生作为旁观者应有的客观和理性。在很多事情上,我们都期待着近距离的接触,以为距离越近,甚至零距离接触,身临其境近在眼前,才能看到更多和更真实的信息。可有些时候,距离越近,反而越妨碍着我们看到事件的全貌;听新闻当事人在自己眼前诉说,反而影响着我们作出客观的判断。没有了距离,就没有了理性判断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容易被情绪和激情所感染而远离了真相。

当一个新闻当事人在微博上诉说着自己某种受迫害经历时,比如在拆迁中受到了不公平待遇,遭到了当地官员的打压,被逼得家破人亡。因为这样的诉说非常符合我们的想象,也击中了我们的同情心和对强权的痛恨,我们轻易就会被这样的诉说牵着鼻子走,而忘记了去审慎地判断他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当一个网友,利用人们对某种现象的痛恨,制造了一些故意找骂找抽的信息吸引人气时,网众也非常容易就急吼吼地跳进炒作者设置的话题陷阱中,而失去了理性的判断力。新媒体上充斥着类似信息,它总能在某个“点”上刺激你的道德神经,或让你义愤填膺,或让你暴跳如雷,或让你目瞪口呆,或让你瞠目结舌。

因为我们与这些信息间没有任何距离感,没有防火墙,没有过滤器,没有传统媒体这个“媒介”,我们很容易就被这些信息操纵者所植入的情绪所感染。浮躁的语境形成一种判断压力,逼迫你冲动地作出非理性的判断。

过去依赖传统媒体报道的时候,因为有传统媒体这个把关人,我们与新闻信息间隔着较远的距离。我们从报纸上看到的信息,已经远离了新闻现场,我们与新闻当事人之间也隔着记者。记者把在现场看到的写出来告诉我们,记者将新闻当事人说的话传给我们。这个过程中,有着媒介素养的记者和传播责任的媒体是一道信息的防火墙,记者会核实当事人有没有说谎,会通过信息的交叉判断信源的真假,会通过采访多方新闻当事人以客观地还原事实全貌。记者的报道还须经过多层把关,最大程度地去除“情绪化”和“想当然”,最终才会出现在新闻纸上。中间隔了这层距离,读者从报纸上看到记者对事实的描述后,就会理性很多。

这样说,并非想开时代的倒车,怀念传统媒体主宰舆论场的时代,而是提醒公众:在这个没有距离感的新媒体舆论场中,应该意识到“距离感”的重要。与信息没有了距离感,对公众的媒介素养是极大的考验,必须明白:其一,有图未必有真相,图片具有欺骗性;其二,不要站队,不要轻易相信当事一方的说法,每个人只会选择性地向别人描述对自己最有利的信息,一定要兼听各方的声音;其三,要警惕符合自己想象和期待的信息,很多假消息正是根据你所期待的而编造的;其四,要克制自己的冲动,当一件事让你义愤填膺愤怒异常的时候,不要急于去转发和吐槽,而要有意识地与这件事保持一个“距离”:换个角度看一看,过半个小时再作评论,或者远离微博一会儿,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一下,冷静下来,才会有理智的判断。 没有了距离感,我们要在时间和空间上创造“距离”,以使自己保持一双慧眼。

芮成钢,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经济频道全新资讯节目《全球资讯榜》节目主持人。曾任中央电视台英语国际频道《财经中国》栏目主播,主持过《中国投资指南》(CCTV News),《环球了望》 (World Wide Watch),《财经新闻》 (Financial Report)等栏目。曾对数百名国际商业界、经济学术界及政界的领袖人物进行过专访,包括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及总裁比尔盖茨、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主席司徒慕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科勒、韩国经济部长李宪宰、诺贝尔经济学得主福格尔、美国联合技术有限公司主席乔治大卫等。

他是中央二 的风暴主持,另外,他还是我的偶像。

他让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心甘情愿花20万美元让他以公派的方式留学耶鲁一年,并因此成为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耶鲁世界学者”。

他在全球著名的达沃斯论坛上为一个患白血病的朋友向顶级制药公司高管寻求帮助,并因此成为诺华全球总裁来中国一定要见的人。

他24岁前已经采访了200位世界政治、经济、学界的顶级人士,成为“采访外国政商领袖最多的中国记者”,并因采访与许多人成为忘年交,比如刚刚托女儿去他新书发布会捧场的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就是他“出来一起喝喝酒”的朋友之一。

他英语好到让人嫉妒得想学日本武士切腹,但他却只用汉语拼音Rui chenggang做英文名。他开一辆中华车,因为曾用博客把星巴克请出故宫而名噪一时。他刚刚31岁。

他是芮成钢

而这些,都不是他追求的,他只是希望自己自由,并且更有意思——这是他采访了上百个

制造成功故事的名人之后,最坚持的原则。

你们需要的不是职业规划和成功,而是选择的权利和冒险的动机

跨国500强企业的高管,金融巨擎的中国首席代表,包括一位美国极富传奇色彩的资本运作高手,曾三次请芮成钢吃饭,希望他成为自己在中国的业务负责人,芮成钢谢绝了。“我不喜欢那种生活。让我拿一个比现在高出好几倍的薪水在国贸19层以一个职业经理人的身份进进出出。对我来说没有任何的吸引力。”这个长句子他说得异常流利,显然已经经过反复思考,成为个人信条。

本以为芮成钢是一个对自己的未来考虑得非常现实又周详的人。他接触的每个人都有能力给他一个塑造截然不同的职业生涯的机会。但是在采访中却发现。他似乎没有什么明确的人生规划,只要求“有趣和自由”,而所谓自由,就是拥有选择的权利,随时可以抛下一切去做自己

想做的事情,包括他现在的工作。这也是为什么芮成钢现在都坚持租房子住的原因。他希望人

教师寄语——往前走,决不能把命运的纤绳,拴在青春的幻想上。 五

生不要这么快固定下来,仍旧充满冒险的可能。

芮成钢的座右铭是美国小说家菲兹杰拉德所说的:“The test of a first rate of intelligence is to have two opposed ideas al the same time and still retain the ability to function,”(最高的智慧莫过于在自相矛盾的情况下仍能够发挥作用)这似乎能解释为什么我觉得他是一个追求“严谨与进步”和“自由与散漫”的共生矛盾体了。

一方面,我们看到的是他终日与全球知名人士打交道,论起朋友动辄就是某国政要、某金融巨头、某诺贝尔奖获得者;而另一方面,他恰是因为与这些人靠得近,所以更能看清真实。“看得越多,越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在芮成钢的眼中。镜头里宽敞的白宫总统椭圆形办公室不过是用广角制造出效果的小房间,“只有我们演播室一半大,”他比画了一下三十多平方米的演播室,“白宫西翼的门尤其矮,一米九的人进去都要低着头。”而金融大鳄索罗斯在他的想象中是一个多么野心勃勃的人物,结果一见面,却发现是个面慈心软的和善老人,对挣钱已经亳无兴趣,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做慈善。这些人和事都更让芮成钢想清楚,他需要的是什么。

他说,“我有时会在晚上开车去香山,站到山顶上往下看,会发现你所焦灼的、在意的或者犹豫不决的事情,那些职场上的狂喜和刺痛,人生的喜怒哀乐都被北京二环三环四环五环的万家灯火所包围着。一旦你跳出了那个圈。它们就不重要了。”

芮成钢有个朋友是宇航员。发现号航天飞机的机长,搭载航天飞机无数次升空。芮成钢问过他一个问题:从太空看地球什么感觉。那个朋友回答:地球这么一个小东西,在太空里很脆弱。那么多行星随便碰一下就没了,我们还在星球上打仗,彼此跟彼此过不去——“其实他和我站在香山顶上看北京的感觉很像,很多平常你特别在意的事其实没那么重要。人生嘛,和那个用手握住沙的故事一个道理,太用力把握反而容易失去,所以有很好,没有也没关系。”

我就像一个10年都坚持车零件的车工,不管天生资质如何,肯定有自己的积累

“开始之前。结束之后。”如何面对这两个时段,足以考验一个主持人的天分。而芮成钢的天分恰在于他不把自己定位为主持人——他介绍自己工作经历的习惯说法是:过去的10年我一直在做财经记者。工种没有变。

他说:“打个比方,我一直在做一个车工,10年来一直在练习如何去车一个零件,我没有去做钳工、水暖工或者焊工。不管天生资质如何。就一个10年车工工人来说,对如何才能更好地去车一个零件,肯定有自己的积累。”这就是他的天分。

“在我们小时候,一个主持人可以又做财经节目,又做文艺节目,甚至我记得有个北京台的主持人星期一做新闻,星期二做财经,星期三做文艺。星期四做体育,一个人什么都做,我觉得那个时代正在逐渐离开我们。现在每个人都可以是专业记者,假设我是一个球迷,有非常好的关于体育的观点,我就能够通过很多渠道像专业的媒体从业者那样,成为大众获得信息的平

台。”芮成钢说。

以前我们没有那么多娱乐产品与手段,大家最大的消遣可能就是看电视,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因此有可能成为大家都喜欢和关注的对象,今天已不可能。众多先决条件需要你必须深谙你所播报的话题,能针对问题有自己的分析和观点,能够适宜地向专家抛出专业的问题,并且要可以找到你所关注领域的专业人士做智囊团去共同探讨问题的本领。

“做这行一定要有一种专业精神,专注于一个领域。别想着什么出名主持什么,什么火播报什么,„想被更多的人看到。被更多的人喜欢‟本身没有错,但今天不再是一个„广泛受欢迎时代‟,媒体从业人员要做到„了解‟一个专业领域所需要的知识储备也越来越高,我不可能成为一个各方面都很强的人,只能把一件事做好。”

趁年轻的时候,要让自己高高兴兴地做一些最有意思的事

芮成钢很赞同美国前总统里根的一句话。“我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交流者。但是我交流最伟大的内容。”他用学英语举例子,很多人只是片面地注意英语的发音是否标准、说得是否流利。“其实关键是内容,是语言背后的思考、观点和内在的逻辑。语法错误没关系,发音不对没关系,中国口音没关系,关键在于是不是值得听的内容。”他说。

此外,通过这些年的采访,芮成钢发现他接触的高端之中,人们形容另一个人棒的最高评价不是他的身家背景,不是因为他是首富或者某某公司的高层,而是说“这个人很有意思”。“后来在耶鲁读书,我也注意到,这是一个在美国知识阶层很多人认同的标准说法。反过来,当说一个人boring,那就是批评他最狠的话了。所谓有意思,应该是代表有某种思想、判断和激情的人,他可以是任何职业。但是同这样的人一起交谈,你能得到一些新的想法和角度。”芮成钢说。

他觉得耶鲁法学院遇到的那几个一毕业放下几十万美元的高薪、准备来中国两年四处游历一下的法学博士是有趣的,他们能说出“钱,以后有的是机会挣,趁年轻的时候,要让自己高高兴兴地做一些最有意思的事”;而那些“考不考大学,考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毕业找什么工作,让家人、学校甚至社会替我们选择,搞得自己最后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对什么真的感兴趣”的学生是无趣的;那些“大学一毕业就攒钱、找父母要钱、借钱买房子。把自己变成一个不敢冒险、小心谨慎,天天想着供房供车,失去了年轻人该有的朝气、勇气和随之而来的各种机会和可能性”的学生是无趣的;那些评价人只会把兴奋点集中在财富和地位上,很少去真正感觉一个人的精彩之处的人、媒体和社会是无趣的。

所以,他致力于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趣的交流伟大内容的沟通者,他说自己做这份工作最快乐的事在于能把中国的事用英文讲给外国人听,把世界的事情用中文讲给中国人听;在于可以和全世界有趣、有影响力的人士进行沟通,不管是政要还是财团CEO,不管是赢家、输家,还是金融风暴的晴雨表,都可以去分享他们的观点,从360度的角度去解读。

芮成钢的英语说得比汉语要好得多,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带出几句英语谚语。却在用汉语回答问题时准备很久,还说得不贴切。他的朋友中相当一部分是外国人,清一色的英语交流,甚至是那些对汉语感兴趣的外国朋友说汉语,他也依旧说英语。 芮成钢说自己第一次与诱惑对视是大学毕业。那时,他的未来出现了四个岔路,一是去中国银行做行长的外事秘书。二是去外交部当外交官。三是出国留学。芮成钢手里已经握着英美两国名牌大学的全额奖学金。还有最后一条路是去中央电视台正在筹建的英语频道做记者。四个方向都是一种难以抵制的诱惑。当送别的音乐在校园响起,芮成钢默默地走进了中央电视台正在筹建的英语频道,带着一份选择后的洒脱和轻松,但他无法忘记过去一年面对诱惑的痛苦挣扎。他认为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会这样,重要的是他终于看清了。芮成钢的目光坚定而冷静,只有这样的目光才会抵得住诱惑。芮成钢的爱好不少,养狗算一个,他养过一只大丹,一只长毛狗。工作忙,经常不回家的芮成钢经常感到对不起它们。芮成钢也是DVD收藏迷,淘碟与赏碟的喜悦让他乐在其中,他说他是从高中开始收藏的,开始是录像带、后来到VCD、DVD,这些影视的东西给了他许多做电视节目的感受。大把的时间工作,少之又少的时间去享受生活,芮成钢并不觉得遗憾,他说:“第一工作本身就是快乐的,第二个我想这种情况不会永远这样。”

他是这个国家最富代表性的年轻精英,形象好,气质佳,自由游走在中英文之间,博客和微博上最多的就是和世界名流的交谈与合影——他从不吝于展示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密切关系。他与比尔•盖茨共进早餐,参加克林顿的私人聚会,和澳大利亚前首相陆克文的良好关系更是尽人皆知。而那些接受过他采访的VIP们对他也多有褒奖,意大利总理马利奥•蒙蒂说:“被芮成钢这样的重量级记者专访,是一件相当愉悦的事。”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说:“芮成钢是一位活力四射的新时代中国的标杆式青年。”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则说:“我为亚洲能有他这样优秀的媒体人感到自豪和骄傲。”这些评价都被出版社印在他新书的封底。

2007年,我曾和芮成钢有过一次交谈,当时他因为写了篇《请星巴克从故宫里出去》的博文而第一次被媒体包围。那次专访令人印象深刻,他重复着“把心打开,把根留下”8个字,试图概括自己对西方和对传统的看法,“这一段的小标题你可以用‘把心打开’,那一段的小标题你可以用‘把根留下’。”他好心地给我建议,“然后你的大标题可以这么写:„„”

星巴克事件后,他在西方记者眼里变成了一个象征,用《纽约时报》的话,“中国式资本主义的媒体面孔:年轻、聪明,令一些人不快的是,还民族主义色彩浓重。”芮成钢大概不会同意最后一条,毕竟早在2006年,他就写过一篇《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看的关于日本的文章》,反对抵制日货,提醒国人不必过于敏感,在外国人面前要不卑不亢。即使在星巴克事件里,他也一面批评星巴克开在故宫“侵蚀中国文化”,一面讲述自己与星巴克CEO的故事和电邮往来,好像对方是自己的朋友。

多年来,我一直留意着芮成钢的公共言论,试图看清他的价值观,却始终看不真切。作为央视主播,他的言论屡次引发争议,但他始终未受波及。相形之下,央视不止一位主播因为发了有争议的微博而遭遇“离职门”,而在去年的动车事故里,因为节目批评铁道部,一位制片人更是遭到了撤职。

“比较善于推销自己”

1999年,芮成钢从外交学院毕业,尽管当年外交部裁员49%,招人名额极为有限,但他仍然获得了4个选择机会:外交官、中国银行行长外事秘书、出国留学(英美大学全额奖学金)、正在筹建的央视英语频道。

他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初一即和家庭教师学习原版教材,据其自述,中学时就在课堂上偷偷阅读原版《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芮成钢的父母都从事文艺工作,父亲给他买过很多世界名著的简读本,等他长大些,就开始阅读英文简读本,接着是英文原版。芮成钢在自己的书里写道,莎士比亚、培根、罗素的文章,很多他都可以大段背诵。比如,莎士比亚曾说过,世界是个大舞台,我们都是演员(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在面向外国做即兴演讲时,常常可以作为装模作样若有所思的结尾。”高考时,父母希望他报考北京电影学院,被他一口拒绝——在一个报道版本里,他是这么说的: “生活已经

制造芮成钢

国际化的中国新青年

芮成钢回到家乡合肥,尽管胖了一些,但仍是令人疯狂的超级明星。5月26日中午,安徽图书城,面对汹涌的人潮,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手挽手,在签售区外又隔出一道“防波堤”,他们个个红光满面,脸上一半写着自豪,一半写着终于看到大场面的兴奋。现场全是举着手机拍照的手臂,和少女们的尖叫,“拍到了?”“正面的?”“啊!好高兴啊!!!”

图书城隔壁是芮成钢的母校合肥八中,有女生举着书想加塞,央求保安:我还要上课啊。保安指着望不到头的人龙跟她解释,“有人早上7点就来排队了。”芮在两个小时里签售了2000本新书,这情形把随他前来的BBC记者尼尔看呆了。“这要是在英国,绝对不可能,”尼尔正与芮成钢合作拍摄一部讲述中国经济的纪录片,“他可是财经新闻主播,财经多枯燥啊!”

尼尔或许不知道,在我们这里,一位成功人士,一位年轻的、帅气的、国际化的成功人士没理由不受到追捧。“您看看,采访的全都是总统、首相!”热心的店员翻着书里的照片,向一位好奇的老大爷解释。

事实上,“国际化”一整天都在嗡嗡作响。12点的媒体见面会,一家本地网站的记者向芮成钢提问:在合肥这样的城市,你是怎么提高自己外语水平的?另一位记者则激动地问:请问你这本小说想告诉我们什么?芮成钢反应很快:“这是一本小书,不是一本小说。”下午在安徽大学的交流及签售,主题便是“如何做一个国际化的年轻人”,面对4500名学生,芮成钢说的第一条经验是,现在就业环境不太好,大家一定要把英文学好,“这个世界80%以上最鲜活准确的讯息是英文的„„”

很虚伪了,让我再虚构故事欺骗观众?不去!我要做外交官。”

教师寄语——往前走,决不能把命运的纤绳,拴在青春的幻想上。 七

但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央视。大学时,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加利曾应邀到外交学院做一场演讲,芮成钢向他提问:“如果联合国安理会将设立第6个常任理事国,您认为谁最有资格当选?”加利的回答出人意料:“恐怕是CNN。”芮成钢说,加利的回答使他真正认识到传媒的力量。

他的早期经历是中国外宣媒体从业者典型的成长路径:毕业于外语专业,从业之初“下乡”一年,认识自己的国家(有关部门的本意是“放眼世界,胸怀祖国”),然后回到单位工作,新闻理念的熏陶和训练来自单位(而非大学)。

他参与创办了当时英语频道惟一一档财经节目:财经报道(Financial Report)。后来,财经报道加入了人物访谈,更名为财经中国(Biz China),这是芮成钢采访国际政商领袖的起步点。“节目在海外播出,让我比一些同龄人更容易出现在一些国际化的‘人才探寻雷达’上,获得一些所谓的‘荣誉’,原因不外乎此。”

“他的语言非常突出,脑子也转得比较快,”芮成钢在英语频道的一位前同事说,“他对自己的要求不一样,一直说要做东西之间沟通的桥梁啊什么的。”

2001年,芮成钢被世界经济论坛授予“全球明日精英”称号,次年又被评为“美中杰出青年”(US China Young Leaders)和“中欧杰出青年”(China Europe Young Leaders)。“中美、中欧之间有很多信息的差距,就是‘乱评’的嘛„„”同样身为“美中杰出青年”和“中欧杰出青年”、但几乎没跟人提过的作家许知远说。许出生于1976年,比芮成钢大一岁,“这个年纪能数得上就那几个人,后来我厌倦了这些活动,全是姿态,没有实质性内容。”

“他比较善于推销自己。”芮成钢的前同事说,有一次他们一起去某部委采访,芮成钢还特别带上自己的书送给部长,又问,“您看过我的书和报道吗?”对方给予了肯定的回答。芮的前同事觉得这也很正常,“不论是送书,还是合影,作为专业主持人,要对自己的未来有所安排,这也是合理的。”

2003年,央视经济频道改版,芮成钢被当时二套的制片人王利芬相中,借调来主持新栏目《全球资讯榜》,“看中的是他的国际视野,”一位央视员工回忆,“一开始状态不是很自如,但他有自信,也有很多想法。”另一位当时在二套工作的央视记者则说,芮成钢真的有一些同龄主持人身上没有的东西,“主持人这一行里,很多人都是甘心做架子的,很少有人表现出我不愿意的姿态。但他特别努力、上进,他有时候挑稿子挑得厉害,不按稿子来,有人会觉得他不听话,但他对自己是有要求的。”2008年,芮成钢正式离开英语频道,加盟财经频道。

芮成钢说:“如果中国人不主动发出自己的声音,就会有其他对你不利的声音和观点冒出,左右别人对你的看法,严重影响你在世界上的声誉。”他曾回忆几年前在达沃斯与石原慎太郎的交锋,石原声称日本的各种传染病毒主要是中国非法移民带进去的,他反驳说,在中国东北,老百姓的健康依然受到二战时期日本遗留的化学武器的威胁。“我们彼此瞪了一眼,各自散去。”

在央视财经频道《环球财经连线》的制片人钱曦看来,芮成钢的价值观是“以己之力,去向世界表达一个完整清晰的中国”,事实上,“我们一个财经频道的人都有这样的使命感:发出中国的声音。”

莫让狮身人面像哭泣 黄培昭

闹得沸沸扬扬的埃及古迹出租传闻终于尘埃落定,埃及文物部门日前强调,无论何时,政府都不会拿文化遗产菁华做交易,不会用文物置换经济利益。这一决定让许多埃及文物热爱者安了心。然而,有关能否以出租文物古迹等方式拯救经济的话题,却引发社会热议。 埃及局势动荡后,经济陷入低迷。为此,有人心生怪招,提出通过出租狮身人面像、金字塔、卢克索神庙等古迹,赚取高额外汇,以偿还国债,提振经济。但这一提议立即遭到多数人反对,认为这是对人类文明莫大的亵渎和侮辱。他们还说,根据埃及现行文物法,狮身人面像、金字塔等文化古迹属国家公共财产,任何人都无权出租或出售。

不过,支持者也似乎振振有词:现在是特殊时期,到了文化为经济服务的时候了,所以出租狮身人面像、金字塔不值得大惊小怪。有人还算了一笔账,以5年租期计,埃及将吸金2000亿美元,足以使政府摆脱经济窘境。

其实,不光埃及,此前在希腊和意大利等国,也曾酝酿过以出租或出售文物、景点等抵偿债务、拉动经济发展的计划,并引起过极大争议。意大利一度想出售卡普莱拉岛和巴勒摩宫殿,希腊则曾要出租雅典卫城等古迹。由于反对声浪巨大,这些计划不了了之。

对文化古迹进行适度、有序、合理的开发,本来无可厚非。如果运作得当,不只有利于古迹保护,甚至还可以带来商业利润;但若运作失当,则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在埃及,出租狮身人面像、金字塔等古迹的点子,之所以为人诟病,主要是因为人们担心,这些世界顶级文化古迹一旦出租,就难免沦为商业道具,被利益集团所裹挟,“千年古迹沾上了铜臭”;而出售古迹则性质更加恶劣,因为伴随着它的易主,其文化属性被生生撕裂,不但对古迹本身,而且对所属国尊严的伤害都是不可估量的。

开罗大学埃及古迹学教授赛义德义愤填膺地撰文:“亲爱的狮身人面像在饮泣,有人想把你租出去,或许以后还会把你砍成碎片,然后卖掉!这是莫大的侮辱!”埃及不少媒体刊文称,政府应出台可靠的政策来挽救经济,而不是靠出租文物这种“剑走偏锋”的歪招,甚至认为出租狮身人面像、金字塔,与“出卖历史和文化的灵魂别无二致”!

这些观点代表了埃及的主流民意。事实上,出租古迹带来2000亿美元进项,固然可以为埃及一蹶不振的经济注入强心针,但其所得终究是有限的,而巍然屹立、永恒不朽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凝聚着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以无价换有价,吃亏的还是埃及。现在,埃及主管部门显然是算清了这笔账,避免了一场人类文明之殇。

狮身人面像是埃及古老文明的象征,它和金字塔、卢克索神庙等众多古迹一道,构成埃及独有的文化名片。这些名片的浓郁文化色彩和历史厚重感,奠定了埃及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大

国的地位,赋予了这个国家令人不容忽视的软实力,也承载了埃及人民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一次性吃掉老本的短视行为,将使文明沦为商业的羔羊,让经济绑架历史文化,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难以抚平的心灵创伤。没有了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埃及还剩下什么呢?因此,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要让狮身人面像在无奈和无助中悲泣!

教师寄语——往前走,决不能把命运的纤绳,拴在青春的幻想上。 九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的成长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

科学家研究认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积极的暗示,会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良好的影响,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发挥人的超常水平,使人进取,催人奋进。远离消极的人吧!否则,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你的梦想,使你渐渐颓废,变得平庸。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态度决定一切。有什么态度,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性格决定命运。有怎样的性格,就有怎样的人生。有人说,人生有三大幸运:上学时遇到一位好老师,工作时遇到一位好师傅,成家时遇到一个好伴侣。

有时他们一个甜美的笑容,一句温馨的问候,就能使你的人生与众不同,光彩照人。 生活中最不幸的是:由于你身边缺乏积极进取的人,缺少远见卓识的人,使你的人生变得平平庸庸,黯然失色。

有句话说得好,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古有“孟母三迁”,足以说明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雄鹰在鸡窝里长大,就会失去飞翔的本领,怎能搏击长空,翱翔蓝天?野狼在羊群里成长,也会“ 爱上羊”而丧失狼性,怎能叱咤风云,驰骋大地?

原本你很优秀,由于周围那些消极的人影响了你,使你缺乏向上的压力,丧失前进的动力而变得俗不可耐,如此平庸。不是有这样的观念吗?“大多数人带着未演奏的乐曲走进了坟墓

如果你想像雄鹰一样翱翔天空,那你就要和群鹰一起飞翔,而不要与燕雀为伍;如果你想像野狼一样驰骋大地,那你就要和狼群一起奔跑,而不能与鹿羊同行。

正所谓“画眉麻雀不同嗓,金鸡乌鸦不同窝。”这也许就是潜移默化的力量和耳濡目染的作用。如果你想聪明,那你就要和聪明的人在一起,你才会更加睿智;如果你想优秀,那你就要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才会出类拔萃。

读好书,交高人,乃人生两大幸事。一个人身份的高低,是由他周围的朋友决定的。朋友越多,意味着你的价值越高,对你的事业帮助越大。朋友是你一生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因为朋友的相助和激励,你才会战无不胜,一往无前。人生的奥妙之处就在于与人相处,携手同行。生活的美好之处则在于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人生就是这样。想和聪明的人在一起,你就得聪明;想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就得优秀。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把它转化为自己的长处,你就会成为聪明人;善于把握人生

一样充满热情。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借人之智,成就自己,此乃成功之道。 和不一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给心灵储蓄,让石头唱歌

他从小就是一个内向的乖孩子,安静、听话、不爱玩,喜欢一个人坐着,翻看连环画,一坐就是老半天。5岁时,父亲问他想要什么生日礼物,他把爸爸拉进了新华书店。只有80厘米高的他,在高高的书架前欢快跳跃,像一只轻盈的蜻蜓。《上下五千年》,突然这么一套历史书的名字跃入他的眼帘。一共是3本,他慢慢地取下来,递给爸爸。爸爸见他感兴趣,就买了下来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他。从此,这3本书,就成了他走进历史大门的启蒙教材。这套书他读了足足9遍。

他把平时的零花钱放在一个储钱罐里,积少成多,然后换成自己喜欢的历史书。《二十四史》、《资治通鉴》、《明实录》、《清实录》、《明史纪事本末》、《明通鉴》、《明汇典》、《纲目三编》,他一一收入囊中。竖式的排版,繁体字,这些在别人看来枯燥无趣、乏善可陈的历史书,却被他视做至宝,作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上高中后,当身边的人都忙着报考各类补习班、疲劳地应付各类竞赛考试的时候,他却躲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驾一叶扁舟,领略波涛,见识壮阔。他优哉游哉,乐在其中!高考前两个多月的一天,课堂上,他捧着一本《中国古代思想史》,沉浸其中,老师当场没收了书并大声斥责他:“高考快来了,想不到你还有时间看这种闲书!”父母也把他的那些宝贝史书锁了起来。高考硝烟散尽,他走进一所大学,学习法律专业,这是当年的热门专业,却不是他内心的声音。

在莫可名状的苦闷和单调中,他发现了一个更大的储蓄历史的地方———图书馆。当其他同学在球场上激情奔跑,于花前月下爱恋缠绵的时候,他都能安静地捧起一本本历史书,素淡若纯水,恬静若处子。冬日夜晚,一个人从图书馆往宿舍走,迎着寒风,四周俱静,他听见了自己呼气的声音、吱吱的踩雪声和怦怦的心跳。黑暗中,他觉得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与自己同行,给他鼓舞,消融了冬日的寒冷和独行的寂寞。那一刻,静谧的深夜,他会心地笑了,喜悦如莲,一颗黑夜绽放、幽香四溢的莲子。

大学毕业,他进入海关工作,成为一名朝九晚五的国家公务员。但下班以后,他依然会一个人徜徉在历史的长卷中,整整6年,2000多个夜晚,孤灯寒月,他在进行人生的一场静悄悄的储蓄。2006年3月10日,对于27岁的他来说,应该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这一天,他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手里正翻着一本《明实录》,看着看着,他突然心里异常烦躁起来,看了几十年的历史书,怎么还是如此枯燥乏味?他听到发自内心惊雷般的声音:其实,你可以把历史写得很精彩、很好看!

回到家,打开电脑,他喝醉酒一般,兴奋地在天涯论坛 “煮酒论史”版块敲出了生平第一

的机遇,并把它转化成自己的机遇,你就会成为优秀者。对他人的成功像对待自己的成功个长篇故事的开头:“我写文章有个习惯,由于早年读了太多学究书,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

教师寄语——往前走,决不能把命运的纤绳,拴在青春的幻想上。 一

的文章,其实历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得很好看,我希望自己也能做到。”他知道,到了从攒了22年的“储钱罐”里取出“钱”来的时候了。这些“钱”,关乎历史、关乎人性、关乎灵魂。“当年明月”,这是他ID的名字,源自他最喜欢的古诗句“当年明月在,照得彩云归”。

自此,这部名叫《明朝那些事儿》的历史小说开始在网络上连载,并迅速受到众多“明矾”的追捧。每天晚上4到6个小时的写作中,他选择了一种极为痛苦枯燥的方式,甚至要用洗澡来缓解压力,却呈现给读者最轻松诙谐、发人深思的精神“粮食”。他的文字冷静、幽默,写法悬疑多变、通俗易懂、独具一格,几个月过去,他的帖子点击率竟然高达300万次。《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卷》首次出版,马上销售一空,加印20万册后,又被读者一抢而光。此后,其发行量一直不断上涨,几乎每星期都要加印一次。《明朝那些事儿———贰》、《明朝那些事儿———叁》„„一直到第七本,卖了600多万册。

他的名字叫石悦。旷野上,当年明月踽踽独行;现实间,石悦平静淡如。“我是这本书的影子。要受到尊重,必须有灵魂。我现在每天仍读历史、写历史,提醒自己人生是一场静悄悄的储蓄。”接受采访,石悦一脸正色。

是啊!人生是一场静悄悄的储蓄,厚积薄发,天道酬勤。只要用心,只要愿意给心灵储蓄,沉默的石头也会唱响悦耳的歌。

【美文美段】 总有一种期待

处在黑暗处的人们总期待黎明带来的温暖,在严冬中沉睡的万物总期待春暖花开带来的明媚,在茧中苦苦挣扎的蛹总期待破茧成蝶带来的美丽„„在我生命的旅途中,总期待着梦想的实现,能够让我的人生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就一个美丽的黄昏。

总有人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知道,我只是茫茫大海中普通渺小的一滴,大海中的暗礁与水草会阻挡住我寻梦的步伐。但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梦想的大门永远为那些自强不息,永不言弃的人敞开着。我努力地避开那些荆棘,擦干我的眼泪,执著地寻找着,找寻梦想带给我的曙光。我坚信,生命中多一点坚持,人生就会多一份希望。期待着总有一天,我会与其他的兄弟姐妹汇聚成澄静的小溪,欢快地汇人梦寐以求的大海,伴随着最初的梦想。

我明白,我是漆黑的夜空中只能微弱地照亮那一方天空的启明星,无隋的黑暗会使我变得暗淡。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小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时刻。在天空中什么都没有的夜晚,我可以告诫自己不要害怕、不要悲伤。我可以画上星星,也可以画上月亮,将黑暗中的你我照亮。那么我仍然可以舞动我梦想的翅膀,扫去阴霾,撑起人生的一方晴空。我便丝毫没有理由绝望。勇往直前,微笑自信,是梦想得以启航的动力。人生中,总没有一劳永逸的开始,也没有无法拯救的结束。我期待着,过程即使再黑暗、再坎坷,梦想也会幻化成遥远天空中那颗最亮的启明星,指引着我为了美好的明天而义无反顾地前行。

我了解,万花丛中百花争奇斗艳,而我只是在夜间才可独放的夜来香。白天,蝴蝶、蜜蜂

围绕着那妖艳的花瓣翩翩起舞,已累倦的他们又怎肯在夜间悄无声息的陪我一起成长?但生命的奖赏远在旅途终点,而非起点附近。我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我改变不了事实,但可以改变态度;我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梦想的实现往往青睐于有准备的人。没有他人的鼎力相助,我仍能吸取着自信的光芒,努力的雨滴,为梦想之花的开放而蓄积力量。我期待着梦想之花的开放可以让我笑看人生。

总有一种期待:扬起生命之帆,让涛声为伴奏,扯缆绳作琴弦,掬劲风当号角,奏一曲穿越时空的乐声。礁石间,狂浪里,我微笑着注视着它驶向梦想的彼岸,采撷那朵神圣的花,让花香四溢,弥漫那片天地。我,期待着„..

总有一个舞台等待你的才华

闫妮18岁考上了一所财经学院。大学毕业后,和许多同班同学一样,按照家人的要求,她专业对口地找了份会计工作。可是,她对枯燥的数字根本提不起兴趣,整天迷迷糊糊,朝着外面的天空发呆,就想着辞掉这份工作。母亲劝她:“女孩子,做个会计挺好的,不脏,不累,不重。”她对着母亲淡淡地一笑,毅然辞掉了这份来之不易的会计工作。

辞职后,呆在家里的闫妮发现自己迷上了表演,常常为电影中演员的出色表演如痴如醉,拍手叫绝。她发现模仿表演的时候,自己再也不迷糊。她知道,这是自己真正要走的路。经过刻苦训练,她考上了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然后到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表演,毕业后分到空政话剧团,成为专一名专业演员。天道酬勤。12年后,她凭借在《武林外传》中成功饰演风情万种的佟香玉而一举成功。2009年一部火爆大江南北的《北风那个吹》,一个唯一被载入中国电视剧历史年鉴的女性角色――牛鲜花,它让闫妮横扫了两年之内六大电视剧盛典最高奖项,问鼎了中国电视剧含金量最高的飞天奖和金鹰奖,实现了“视后”大满贯。2011年贺岁档闫妮主演的电影《武林外传》《最强喜事》均取得了过亿的票房佳绩。

现实中的闫妮和剧中精明算计的佟湘玉相差甚远。和她合作过的一个明星直言不讳:“人家丢三落四,闫妮是丢五落八。”闫妮微笑着说,母亲现在还会给她打电话念叨,“幸好你没干会计,要是让你管钱,人家肯定得把你法办了。”

还有一个女孩,与闫妮的人生一样。她是柴静,17岁那年考上长沙铁道学院会计专业。为什么要学这个专业呢?母亲说祖上开过票号,再说山西人天生会算账。但她自己觉得自己并不适合做会计,无法成为那种中规中矩的会计。别的女孩子的课本永远是干净整洁,重要的知识点下永远有用尺子打着的红线,可是她的课本,永远是卷着边的。是班里最沉默、最灰色、最普通的孩子,不爱张扬,学习成绩在班里从来没有进过前十名。

大学毕业后,柴静的工作单位已经分配好了,一份稳定的会计工作。然而当时的她,并不想选择这条路。平时听话的她不顾妈妈的劝阻,听从内心的声音,去了湖南文艺广播电台,做一档名叫《夜色温柔》的晚间谈话节目。“关键不是别人给我做什么,而是我要做什么,然后就是寻找一个空间去做。”从她瘦弱的身上,我们能感受到一种拼搏之美。三年后,她北上,寻找

更大的舞台,到了央视《新闻调查》节目做记者。跋山涉水,她却乐此不疲,辛苦并快乐着。“我应该是历史上最糟糕的会计之一。”,已经成为央视知名主持人的柴静给自己这样一个评价。 2010年11月5日,主持访谈节目《面对面》的柴静当选央视年度“十佳主持人”。当热烈包围世界,柴静以冷静的姿态飞渡。内心有海量,她亦是一片海。心怀有梦,俯身为蓝,总向着最蓝的那片海域飞翔。

闫妮,也许不是一名好会计,却成为一名优秀的影视演员;柴静,也许做会计真的会糟糕,却成为一名眼神犀利的新闻女侠。

人生都是在不停变换着,有许多人终其一生在一条道路上奔走,但他们没有想过,这条道路适合不适合他们。而有些人,能够把握自己的优势,让自己走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那么,该如何选择自己的道路呢?木桶理论说:一只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根木板。没错,但我们毕竟不是死板的木桶,而是变通的有思想的抉择者。陈景润教不好中学数学,却能证明出哥德巴赫猜想;沈从文在西南联大课堂上说得结结巴巴,却写得风生水起,成为文坛大家。对闫妮,会计是短板,表演是长板;对柴静,会计是短板,新闻是长板。

成功者大多都不是“略懂”的平均主义者,而是独树一帜、独当一面的“精深”专家。一个人能登多高、能走多远,最终还是决定于自己最擅长、最精通的专业能力。人生就是这样,总有适合你的一份工作,总有展现你才华的舞台。关键是你要学会变换,敢于变换,才能活出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4月20日8时02分发生7.0级地震后,各部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奔赴救灾第一线,不少企业也已行动起来参与灾害紧急救助。

各方都在“挺进,挺进”,有的进来后却无事可做

一位媒体负责人更是在微博上说:“熟悉四川的朋友说,雅安道路情况应优于汶川地震波及的多数地区,按说救援效率应更高。但官方民间各种救援盲目涌往灾区方向,道路成了稀缺资源,伤者出不来,救援进不去。雅安地震伤亡基本限于一市,可不比‘5·12’地震波及面广,人海战术不仅不灵,反成滞碍包袱。”

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有序做好支援四川芦山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各地区、各单位和社会团体,未经批准近期原则上暂不自行安排工作组和工作人员前往灾区。”

“现在我们不能光说要干好事,更重要的是如何把事干好。”已经组织了5年专业志愿者培训工作的穆光耀感慨道。他说,很多人凭着一腔热情进入灾区,却对灾情并不了解,“甚至有人把这次地震的惨烈状况想象成汶川大地震”。

在马路边,时常能看见躺在地上看报纸或者睡觉的志愿者,他们大多乘摩的甚至徒步赶来。事实上,受灾群众大多已经搬入军队安置的帐篷,并领取了食物和水。壹基金的救援队成员于亮告诉记者,有一次,他们刚刚给受灾群众发放了救援物资,就又有家大企业的卡车插着飘扬的旗帜驶了过来,“又发了一次”。

“现在的问题就是,真正需要的专业救援人员进不来,里面的情况又比较混乱。”穆光耀说。

甘孜军分区参谋长肖达喜曾经参与过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的救援工作,他明显感觉到“外面进不来,大家都在抢”。

一名战士这样告诉记者,县城里的各个系统相互独立,并不知道对方的救灾安排,唯一的相同点就是都要“挺进,挺进”。

“无序以后大家都来,又根本发挥不了作用,无事可做。”他说,县城里有很多挖掘机停在路边却派不上用场。

“其实这是汶川地震时的模式,汶川楼房倒塌多,挖掘机很有用。但是芦山县城的情况是,大部分是危楼,彻底倒塌的并不多,需要这么多挖掘机吗?不需要的。”肖达喜说。 鞠玉鹏是三一重工公司的一名代理商,他清楚地记得总公司的指示是全力救灾,“体现三一精神”。他告诉记者,包括起重机、挖掘机在内,公司前后派出了大约40多辆工程机械车辆,其中的大部分已经堵在路上超过12个小时,“确实信息不对称,也不知道这里面到底是什么情况。到了以后才发现,灾情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大,其他车辆进不来,往回走也走不了。”

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专家陈建英始终在关注雅安地震的状况,他认为,由于“汶川带来的创伤”,这次地震中从政府到社会的反应都非常快。

救援人海战术不灵了

本报记者 林衍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4月22日 03 版)

芦山县城在一夜之间被塞满了。

年轻的交警不断用嘶哑的嗓音喊着“那边堵死了”,在他挥舞手臂的方向,是一连串装载救援物资的大卡车,它们发出刺耳的鸣笛声,几个司机不时探出头,焦躁地吐着脏字。 在另一个路口,两台黄色的挖掘机横亘在几辆轿车中间,只有摩的才能从铲斗前钻过。 一家小卖部里的货品已经大半被震落在地,但这并不妨碍50多岁的店主重新做生意,乘坐摩的或徒步前来的志愿者,来自各个系统的救援人员,都是他的新顾客。

事实上,还有更多的人迫不及待地涌入这座小县城。从雅安到芦山的道路在中午时发生了严重拥堵,车队排到了7公里外,以至于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不得不选择徒步走完约60公里的路程。由于拥堵,涌往芦山的社会车辆已经被禁止通行,中国国际救援队甚至在微博上发出“守望就是力量”的呼吁。

教师寄语——往前走,决不能把命运的纤绳,拴在青春的幻想上。 三

“但科学点讲,其实用不了这么大动作,‘哗’一下全上。应对汶川地震这样的灾害,需要举国机制,但这一次却是一个教训。”陈建英认为,从一开始,社会各界对于灾害程度的判断就依托微博传播,“靠个人感觉判断”。

“在新媒体环境下,出现重大自然灾害的时候,政府应该建立一个权威的信息发布平台,对灾情进行科学地评估并及时发布。”陈建英说。

在他看来,理顺救灾工作的当务之急是要确立统一的协调者,“当地政府的现场指挥部应该成为协调者,无论你是司长也好,中校也好,都应该接受统一调配,而这种调配,必须要科学,不能凭感觉。”

适当的节制和静默有时更有力量

曹林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4月22日 03 版)

大灾面前,人们守望相助。现实和网络前所未有地同心同力,共同关注着记者从前方传回的灾情报道和政府最新发布的数字。人们的“姿势”虽不一样,有的在通过各种途径奔向灾区一线,有的坐在电视前看直播,有的守着电脑刷新着微博,有的如平常那样工作生活,不时拿出手机看一下最新的灾情报道,目光都投向雅安,心中都牵系着雅安,想着自己做些什么能帮到那些受难的同胞。

这两天网上网下都非常热闹,媒体及时地往前方派记者,志愿者热情地奔向一线,各种力量都如潮水般涌向雅安。这造成了通往灾区的“生命通道”的严重拥堵,许多救援队伍被奔向灾区的车流堵在途中,严重影响到救援的速度,耽搁了救命的黄金时间。面对越来越多的伤重者,雅安医院已不堪重负,只能向外地转移,而“生命通道”的拥堵也延误了伤者的救治。 积极参与救灾的热情值得赞赏,但这种热情要服务于救灾,以“最有利于救援”为中心,而不能以自己的热情为中心。民间救援不能只凭热情,不是比拼激情,而需要专业、理性、有序组织和对救灾大局的关怀。特别是在大灾发生的初期,全民沉浸于那种“都想出把力”的昂扬激情中,适度节制一下这种热情,审慎地衡量各种后果,可能更有力量。

发生拥堵的不仅是通向灾区的救援“生命通道”,还有网络的声音。这一次微博在救灾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形成另一条救援的“生命线”,但我还是觉得救灾的舆论场显得过于喧哗和嘈杂。微博太“热闹”了,什么声音都有,都争着对前方的救灾品头论足,或者提供各种信息。其实,这种话语上的“热闹”跟残酷的灾难现场有多大关系呢?有时会在围观中形成一个秀场,会形成一种救灾的幻觉。

适当的节制和静默也许更有力量:希望看到一线记者的静默,说灾情别说自己;希望看到媒体人的自觉,不要抢镜头争当救灾主角,主角永远是受灾者和救援者;希望看到媒体的低调,不要机巧地借机营销。

一个网友的话说得很好,点击一下“转发”就自以为经历了一场浩劫,发一个“滚”字就自以为督促了一家慈善机构,写几句祈福就自以为参与了一天的悼念。做点什么,不代表

非要挤入这场虚拟的盛宴,沉默并好好生活,不代表你什么都没做,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只是你生命中的一天。

综观各方消息,此次雅安震灾的损害程度远低于5年前的汶川大地震,舆论可能有点儿过度反应了。以对汶川的预判去应对雅安,产生了很多误判,导致了不小的拥堵和过剩。信息不对称,举国挺进,过度反应,源源不断的人涌向雅安,真正的专业救援倒进不去。很多人到那边后没事干,干熬,也是巨大浪费。

特别想对媒体同行说一句,不要都争着抢着往灾区一线派记者,在信息如此发达和开放的语境中,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已在那里的媒体,传播的灾情已经让人有信息爆炸之感。多几家媒体,多几个记者,所写的报道和所登的新闻,可能只是往关于灾情的信息海洋中注入无足轻重的一滴水,多写一篇报道,多拍一张图片,可能对救灾并无助益,只是满足自身在灾难报道中的存在感。不能为了这种虚荣和功利的存在感,去给灾区增加拥堵。

批评更需要节制和慎重,特别想对那些充满讨伐激情的网友说一句:这个时候抹黑壹基金,是很不好的;这个时候痛批红十字会,是极不合时宜的;这时候去逼问企业捐多少,也是极不合适的。放下成见和偏见,丢掉平时那种“找一个敌人去讨伐”的习惯性对抗思维。灾难之下每个人都非常渺小,灾害是人类共同的敌人,不要做伤害救灾凝聚力的事情。

没有距离感的时代,如何克制冲动

曹林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2月04日 02 版)新媒体的发展给公众带来的一大好处是,终于可以不必像过去那样过度依赖传统媒体,而可以在微博上直接接收信息。

过去,公众与很多新闻事件和新闻当事人之间是有距离的,远离新闻现场,与新闻当事人隔着很远的距离,无法从第一现场得到消息,而只能依赖媒体记者的报道——通过报纸或广播电视这些“媒介”了解到事实和真相。而新媒体的崛起则打破了这种传统的信息传播格局,很多事件上,公众无须依赖“媒体”这个“中介”而可以直接接收各种信息,公众与新闻事件间越来越没有了距离感。

很多事件,都是源于微博的策动,话题和线索从微博发起,起于微博,兴于微博,以微博为主战场,新闻当事人和主角都通过微博发布信息,网民也通过微博围观了解事件的进程。这样的自媒体传播格局,似乎使传统媒体的存在变得多余。微博就是第一现场,公众在围观中可以直接看到当事人的诉说和事件的进程,而无须多此一举地再借助传统媒体的报道。典型如近来微博的一系列反腐事件,传统媒体的报道多跟着微博走,人们在微博上可以看到比传统媒体直接和丰富得多的信息。

公众与新闻现场和当事人没有了距离感,是新媒体赋予公众的一大福利,但对公众的媒介素养也是很大的考验。起码考验着公众在无距离地面对一个让自己义愤填膺的信息时,如何克制激情和冲动而作出理性的判断。

哲人说,距离产生美。网友调侃说,距离产生第三者。我想说的是,距离还产生作为旁观者应有的客观和理性。在很多事情上,我们都期待着近距离的接触,以为距离越近,甚至零距离接触,身临其境近在眼前,才能看到更多和更真实的信息。可有些时候,距离越近,反而越妨碍着我们看到事件的全貌;听新闻当事人在自己眼前诉说,反而影响着我们作出客观的判断。没有了距离,就没有了理性判断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容易被情绪和激情所感染而远离了真相。

当一个新闻当事人在微博上诉说着自己某种受迫害经历时,比如在拆迁中受到了不公平待遇,遭到了当地官员的打压,被逼得家破人亡。因为这样的诉说非常符合我们的想象,也击中了我们的同情心和对强权的痛恨,我们轻易就会被这样的诉说牵着鼻子走,而忘记了去审慎地判断他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当一个网友,利用人们对某种现象的痛恨,制造了一些故意找骂找抽的信息吸引人气时,网众也非常容易就急吼吼地跳进炒作者设置的话题陷阱中,而失去了理性的判断力。新媒体上充斥着类似信息,它总能在某个“点”上刺激你的道德神经,或让你义愤填膺,或让你暴跳如雷,或让你目瞪口呆,或让你瞠目结舌。

因为我们与这些信息间没有任何距离感,没有防火墙,没有过滤器,没有传统媒体这个“媒介”,我们很容易就被这些信息操纵者所植入的情绪所感染。浮躁的语境形成一种判断压力,逼迫你冲动地作出非理性的判断。

过去依赖传统媒体报道的时候,因为有传统媒体这个把关人,我们与新闻信息间隔着较远的距离。我们从报纸上看到的信息,已经远离了新闻现场,我们与新闻当事人之间也隔着记者。记者把在现场看到的写出来告诉我们,记者将新闻当事人说的话传给我们。这个过程中,有着媒介素养的记者和传播责任的媒体是一道信息的防火墙,记者会核实当事人有没有说谎,会通过信息的交叉判断信源的真假,会通过采访多方新闻当事人以客观地还原事实全貌。记者的报道还须经过多层把关,最大程度地去除“情绪化”和“想当然”,最终才会出现在新闻纸上。中间隔了这层距离,读者从报纸上看到记者对事实的描述后,就会理性很多。

这样说,并非想开时代的倒车,怀念传统媒体主宰舆论场的时代,而是提醒公众:在这个没有距离感的新媒体舆论场中,应该意识到“距离感”的重要。与信息没有了距离感,对公众的媒介素养是极大的考验,必须明白:其一,有图未必有真相,图片具有欺骗性;其二,不要站队,不要轻易相信当事一方的说法,每个人只会选择性地向别人描述对自己最有利的信息,一定要兼听各方的声音;其三,要警惕符合自己想象和期待的信息,很多假消息正是根据你所期待的而编造的;其四,要克制自己的冲动,当一件事让你义愤填膺愤怒异常的时候,不要急于去转发和吐槽,而要有意识地与这件事保持一个“距离”:换个角度看一看,过半个小时再作评论,或者远离微博一会儿,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一下,冷静下来,才会有理智的判断。 没有了距离感,我们要在时间和空间上创造“距离”,以使自己保持一双慧眼。

芮成钢,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经济频道全新资讯节目《全球资讯榜》节目主持人。曾任中央电视台英语国际频道《财经中国》栏目主播,主持过《中国投资指南》(CCTV News),《环球了望》 (World Wide Watch),《财经新闻》 (Financial Report)等栏目。曾对数百名国际商业界、经济学术界及政界的领袖人物进行过专访,包括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及总裁比尔盖茨、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主席司徒慕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科勒、韩国经济部长李宪宰、诺贝尔经济学得主福格尔、美国联合技术有限公司主席乔治大卫等。

他是中央二 的风暴主持,另外,他还是我的偶像。

他让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心甘情愿花20万美元让他以公派的方式留学耶鲁一年,并因此成为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耶鲁世界学者”。

他在全球著名的达沃斯论坛上为一个患白血病的朋友向顶级制药公司高管寻求帮助,并因此成为诺华全球总裁来中国一定要见的人。

他24岁前已经采访了200位世界政治、经济、学界的顶级人士,成为“采访外国政商领袖最多的中国记者”,并因采访与许多人成为忘年交,比如刚刚托女儿去他新书发布会捧场的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就是他“出来一起喝喝酒”的朋友之一。

他英语好到让人嫉妒得想学日本武士切腹,但他却只用汉语拼音Rui chenggang做英文名。他开一辆中华车,因为曾用博客把星巴克请出故宫而名噪一时。他刚刚31岁。

他是芮成钢

而这些,都不是他追求的,他只是希望自己自由,并且更有意思——这是他采访了上百个

制造成功故事的名人之后,最坚持的原则。

你们需要的不是职业规划和成功,而是选择的权利和冒险的动机

跨国500强企业的高管,金融巨擎的中国首席代表,包括一位美国极富传奇色彩的资本运作高手,曾三次请芮成钢吃饭,希望他成为自己在中国的业务负责人,芮成钢谢绝了。“我不喜欢那种生活。让我拿一个比现在高出好几倍的薪水在国贸19层以一个职业经理人的身份进进出出。对我来说没有任何的吸引力。”这个长句子他说得异常流利,显然已经经过反复思考,成为个人信条。

本以为芮成钢是一个对自己的未来考虑得非常现实又周详的人。他接触的每个人都有能力给他一个塑造截然不同的职业生涯的机会。但是在采访中却发现。他似乎没有什么明确的人生规划,只要求“有趣和自由”,而所谓自由,就是拥有选择的权利,随时可以抛下一切去做自己

想做的事情,包括他现在的工作。这也是为什么芮成钢现在都坚持租房子住的原因。他希望人

教师寄语——往前走,决不能把命运的纤绳,拴在青春的幻想上。 五

生不要这么快固定下来,仍旧充满冒险的可能。

芮成钢的座右铭是美国小说家菲兹杰拉德所说的:“The test of a first rate of intelligence is to have two opposed ideas al the same time and still retain the ability to function,”(最高的智慧莫过于在自相矛盾的情况下仍能够发挥作用)这似乎能解释为什么我觉得他是一个追求“严谨与进步”和“自由与散漫”的共生矛盾体了。

一方面,我们看到的是他终日与全球知名人士打交道,论起朋友动辄就是某国政要、某金融巨头、某诺贝尔奖获得者;而另一方面,他恰是因为与这些人靠得近,所以更能看清真实。“看得越多,越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在芮成钢的眼中。镜头里宽敞的白宫总统椭圆形办公室不过是用广角制造出效果的小房间,“只有我们演播室一半大,”他比画了一下三十多平方米的演播室,“白宫西翼的门尤其矮,一米九的人进去都要低着头。”而金融大鳄索罗斯在他的想象中是一个多么野心勃勃的人物,结果一见面,却发现是个面慈心软的和善老人,对挣钱已经亳无兴趣,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做慈善。这些人和事都更让芮成钢想清楚,他需要的是什么。

他说,“我有时会在晚上开车去香山,站到山顶上往下看,会发现你所焦灼的、在意的或者犹豫不决的事情,那些职场上的狂喜和刺痛,人生的喜怒哀乐都被北京二环三环四环五环的万家灯火所包围着。一旦你跳出了那个圈。它们就不重要了。”

芮成钢有个朋友是宇航员。发现号航天飞机的机长,搭载航天飞机无数次升空。芮成钢问过他一个问题:从太空看地球什么感觉。那个朋友回答:地球这么一个小东西,在太空里很脆弱。那么多行星随便碰一下就没了,我们还在星球上打仗,彼此跟彼此过不去——“其实他和我站在香山顶上看北京的感觉很像,很多平常你特别在意的事其实没那么重要。人生嘛,和那个用手握住沙的故事一个道理,太用力把握反而容易失去,所以有很好,没有也没关系。”

我就像一个10年都坚持车零件的车工,不管天生资质如何,肯定有自己的积累

“开始之前。结束之后。”如何面对这两个时段,足以考验一个主持人的天分。而芮成钢的天分恰在于他不把自己定位为主持人——他介绍自己工作经历的习惯说法是:过去的10年我一直在做财经记者。工种没有变。

他说:“打个比方,我一直在做一个车工,10年来一直在练习如何去车一个零件,我没有去做钳工、水暖工或者焊工。不管天生资质如何。就一个10年车工工人来说,对如何才能更好地去车一个零件,肯定有自己的积累。”这就是他的天分。

“在我们小时候,一个主持人可以又做财经节目,又做文艺节目,甚至我记得有个北京台的主持人星期一做新闻,星期二做财经,星期三做文艺。星期四做体育,一个人什么都做,我觉得那个时代正在逐渐离开我们。现在每个人都可以是专业记者,假设我是一个球迷,有非常好的关于体育的观点,我就能够通过很多渠道像专业的媒体从业者那样,成为大众获得信息的平

台。”芮成钢说。

以前我们没有那么多娱乐产品与手段,大家最大的消遣可能就是看电视,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因此有可能成为大家都喜欢和关注的对象,今天已不可能。众多先决条件需要你必须深谙你所播报的话题,能针对问题有自己的分析和观点,能够适宜地向专家抛出专业的问题,并且要可以找到你所关注领域的专业人士做智囊团去共同探讨问题的本领。

“做这行一定要有一种专业精神,专注于一个领域。别想着什么出名主持什么,什么火播报什么,„想被更多的人看到。被更多的人喜欢‟本身没有错,但今天不再是一个„广泛受欢迎时代‟,媒体从业人员要做到„了解‟一个专业领域所需要的知识储备也越来越高,我不可能成为一个各方面都很强的人,只能把一件事做好。”

趁年轻的时候,要让自己高高兴兴地做一些最有意思的事

芮成钢很赞同美国前总统里根的一句话。“我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交流者。但是我交流最伟大的内容。”他用学英语举例子,很多人只是片面地注意英语的发音是否标准、说得是否流利。“其实关键是内容,是语言背后的思考、观点和内在的逻辑。语法错误没关系,发音不对没关系,中国口音没关系,关键在于是不是值得听的内容。”他说。

此外,通过这些年的采访,芮成钢发现他接触的高端之中,人们形容另一个人棒的最高评价不是他的身家背景,不是因为他是首富或者某某公司的高层,而是说“这个人很有意思”。“后来在耶鲁读书,我也注意到,这是一个在美国知识阶层很多人认同的标准说法。反过来,当说一个人boring,那就是批评他最狠的话了。所谓有意思,应该是代表有某种思想、判断和激情的人,他可以是任何职业。但是同这样的人一起交谈,你能得到一些新的想法和角度。”芮成钢说。

他觉得耶鲁法学院遇到的那几个一毕业放下几十万美元的高薪、准备来中国两年四处游历一下的法学博士是有趣的,他们能说出“钱,以后有的是机会挣,趁年轻的时候,要让自己高高兴兴地做一些最有意思的事”;而那些“考不考大学,考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毕业找什么工作,让家人、学校甚至社会替我们选择,搞得自己最后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对什么真的感兴趣”的学生是无趣的;那些“大学一毕业就攒钱、找父母要钱、借钱买房子。把自己变成一个不敢冒险、小心谨慎,天天想着供房供车,失去了年轻人该有的朝气、勇气和随之而来的各种机会和可能性”的学生是无趣的;那些评价人只会把兴奋点集中在财富和地位上,很少去真正感觉一个人的精彩之处的人、媒体和社会是无趣的。

所以,他致力于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趣的交流伟大内容的沟通者,他说自己做这份工作最快乐的事在于能把中国的事用英文讲给外国人听,把世界的事情用中文讲给中国人听;在于可以和全世界有趣、有影响力的人士进行沟通,不管是政要还是财团CEO,不管是赢家、输家,还是金融风暴的晴雨表,都可以去分享他们的观点,从360度的角度去解读。

芮成钢的英语说得比汉语要好得多,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带出几句英语谚语。却在用汉语回答问题时准备很久,还说得不贴切。他的朋友中相当一部分是外国人,清一色的英语交流,甚至是那些对汉语感兴趣的外国朋友说汉语,他也依旧说英语。 芮成钢说自己第一次与诱惑对视是大学毕业。那时,他的未来出现了四个岔路,一是去中国银行做行长的外事秘书。二是去外交部当外交官。三是出国留学。芮成钢手里已经握着英美两国名牌大学的全额奖学金。还有最后一条路是去中央电视台正在筹建的英语频道做记者。四个方向都是一种难以抵制的诱惑。当送别的音乐在校园响起,芮成钢默默地走进了中央电视台正在筹建的英语频道,带着一份选择后的洒脱和轻松,但他无法忘记过去一年面对诱惑的痛苦挣扎。他认为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会这样,重要的是他终于看清了。芮成钢的目光坚定而冷静,只有这样的目光才会抵得住诱惑。芮成钢的爱好不少,养狗算一个,他养过一只大丹,一只长毛狗。工作忙,经常不回家的芮成钢经常感到对不起它们。芮成钢也是DVD收藏迷,淘碟与赏碟的喜悦让他乐在其中,他说他是从高中开始收藏的,开始是录像带、后来到VCD、DVD,这些影视的东西给了他许多做电视节目的感受。大把的时间工作,少之又少的时间去享受生活,芮成钢并不觉得遗憾,他说:“第一工作本身就是快乐的,第二个我想这种情况不会永远这样。”

他是这个国家最富代表性的年轻精英,形象好,气质佳,自由游走在中英文之间,博客和微博上最多的就是和世界名流的交谈与合影——他从不吝于展示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密切关系。他与比尔•盖茨共进早餐,参加克林顿的私人聚会,和澳大利亚前首相陆克文的良好关系更是尽人皆知。而那些接受过他采访的VIP们对他也多有褒奖,意大利总理马利奥•蒙蒂说:“被芮成钢这样的重量级记者专访,是一件相当愉悦的事。”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说:“芮成钢是一位活力四射的新时代中国的标杆式青年。”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则说:“我为亚洲能有他这样优秀的媒体人感到自豪和骄傲。”这些评价都被出版社印在他新书的封底。

2007年,我曾和芮成钢有过一次交谈,当时他因为写了篇《请星巴克从故宫里出去》的博文而第一次被媒体包围。那次专访令人印象深刻,他重复着“把心打开,把根留下”8个字,试图概括自己对西方和对传统的看法,“这一段的小标题你可以用‘把心打开’,那一段的小标题你可以用‘把根留下’。”他好心地给我建议,“然后你的大标题可以这么写:„„”

星巴克事件后,他在西方记者眼里变成了一个象征,用《纽约时报》的话,“中国式资本主义的媒体面孔:年轻、聪明,令一些人不快的是,还民族主义色彩浓重。”芮成钢大概不会同意最后一条,毕竟早在2006年,他就写过一篇《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看的关于日本的文章》,反对抵制日货,提醒国人不必过于敏感,在外国人面前要不卑不亢。即使在星巴克事件里,他也一面批评星巴克开在故宫“侵蚀中国文化”,一面讲述自己与星巴克CEO的故事和电邮往来,好像对方是自己的朋友。

多年来,我一直留意着芮成钢的公共言论,试图看清他的价值观,却始终看不真切。作为央视主播,他的言论屡次引发争议,但他始终未受波及。相形之下,央视不止一位主播因为发了有争议的微博而遭遇“离职门”,而在去年的动车事故里,因为节目批评铁道部,一位制片人更是遭到了撤职。

“比较善于推销自己”

1999年,芮成钢从外交学院毕业,尽管当年外交部裁员49%,招人名额极为有限,但他仍然获得了4个选择机会:外交官、中国银行行长外事秘书、出国留学(英美大学全额奖学金)、正在筹建的央视英语频道。

他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初一即和家庭教师学习原版教材,据其自述,中学时就在课堂上偷偷阅读原版《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芮成钢的父母都从事文艺工作,父亲给他买过很多世界名著的简读本,等他长大些,就开始阅读英文简读本,接着是英文原版。芮成钢在自己的书里写道,莎士比亚、培根、罗素的文章,很多他都可以大段背诵。比如,莎士比亚曾说过,世界是个大舞台,我们都是演员(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在面向外国做即兴演讲时,常常可以作为装模作样若有所思的结尾。”高考时,父母希望他报考北京电影学院,被他一口拒绝——在一个报道版本里,他是这么说的: “生活已经

制造芮成钢

国际化的中国新青年

芮成钢回到家乡合肥,尽管胖了一些,但仍是令人疯狂的超级明星。5月26日中午,安徽图书城,面对汹涌的人潮,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手挽手,在签售区外又隔出一道“防波堤”,他们个个红光满面,脸上一半写着自豪,一半写着终于看到大场面的兴奋。现场全是举着手机拍照的手臂,和少女们的尖叫,“拍到了?”“正面的?”“啊!好高兴啊!!!”

图书城隔壁是芮成钢的母校合肥八中,有女生举着书想加塞,央求保安:我还要上课啊。保安指着望不到头的人龙跟她解释,“有人早上7点就来排队了。”芮在两个小时里签售了2000本新书,这情形把随他前来的BBC记者尼尔看呆了。“这要是在英国,绝对不可能,”尼尔正与芮成钢合作拍摄一部讲述中国经济的纪录片,“他可是财经新闻主播,财经多枯燥啊!”

尼尔或许不知道,在我们这里,一位成功人士,一位年轻的、帅气的、国际化的成功人士没理由不受到追捧。“您看看,采访的全都是总统、首相!”热心的店员翻着书里的照片,向一位好奇的老大爷解释。

事实上,“国际化”一整天都在嗡嗡作响。12点的媒体见面会,一家本地网站的记者向芮成钢提问:在合肥这样的城市,你是怎么提高自己外语水平的?另一位记者则激动地问:请问你这本小说想告诉我们什么?芮成钢反应很快:“这是一本小书,不是一本小说。”下午在安徽大学的交流及签售,主题便是“如何做一个国际化的年轻人”,面对4500名学生,芮成钢说的第一条经验是,现在就业环境不太好,大家一定要把英文学好,“这个世界80%以上最鲜活准确的讯息是英文的„„”

很虚伪了,让我再虚构故事欺骗观众?不去!我要做外交官。”

教师寄语——往前走,决不能把命运的纤绳,拴在青春的幻想上。 七

但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央视。大学时,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加利曾应邀到外交学院做一场演讲,芮成钢向他提问:“如果联合国安理会将设立第6个常任理事国,您认为谁最有资格当选?”加利的回答出人意料:“恐怕是CNN。”芮成钢说,加利的回答使他真正认识到传媒的力量。

他的早期经历是中国外宣媒体从业者典型的成长路径:毕业于外语专业,从业之初“下乡”一年,认识自己的国家(有关部门的本意是“放眼世界,胸怀祖国”),然后回到单位工作,新闻理念的熏陶和训练来自单位(而非大学)。

他参与创办了当时英语频道惟一一档财经节目:财经报道(Financial Report)。后来,财经报道加入了人物访谈,更名为财经中国(Biz China),这是芮成钢采访国际政商领袖的起步点。“节目在海外播出,让我比一些同龄人更容易出现在一些国际化的‘人才探寻雷达’上,获得一些所谓的‘荣誉’,原因不外乎此。”

“他的语言非常突出,脑子也转得比较快,”芮成钢在英语频道的一位前同事说,“他对自己的要求不一样,一直说要做东西之间沟通的桥梁啊什么的。”

2001年,芮成钢被世界经济论坛授予“全球明日精英”称号,次年又被评为“美中杰出青年”(US China Young Leaders)和“中欧杰出青年”(China Europe Young Leaders)。“中美、中欧之间有很多信息的差距,就是‘乱评’的嘛„„”同样身为“美中杰出青年”和“中欧杰出青年”、但几乎没跟人提过的作家许知远说。许出生于1976年,比芮成钢大一岁,“这个年纪能数得上就那几个人,后来我厌倦了这些活动,全是姿态,没有实质性内容。”

“他比较善于推销自己。”芮成钢的前同事说,有一次他们一起去某部委采访,芮成钢还特别带上自己的书送给部长,又问,“您看过我的书和报道吗?”对方给予了肯定的回答。芮的前同事觉得这也很正常,“不论是送书,还是合影,作为专业主持人,要对自己的未来有所安排,这也是合理的。”

2003年,央视经济频道改版,芮成钢被当时二套的制片人王利芬相中,借调来主持新栏目《全球资讯榜》,“看中的是他的国际视野,”一位央视员工回忆,“一开始状态不是很自如,但他有自信,也有很多想法。”另一位当时在二套工作的央视记者则说,芮成钢真的有一些同龄主持人身上没有的东西,“主持人这一行里,很多人都是甘心做架子的,很少有人表现出我不愿意的姿态。但他特别努力、上进,他有时候挑稿子挑得厉害,不按稿子来,有人会觉得他不听话,但他对自己是有要求的。”2008年,芮成钢正式离开英语频道,加盟财经频道。

芮成钢说:“如果中国人不主动发出自己的声音,就会有其他对你不利的声音和观点冒出,左右别人对你的看法,严重影响你在世界上的声誉。”他曾回忆几年前在达沃斯与石原慎太郎的交锋,石原声称日本的各种传染病毒主要是中国非法移民带进去的,他反驳说,在中国东北,老百姓的健康依然受到二战时期日本遗留的化学武器的威胁。“我们彼此瞪了一眼,各自散去。”

在央视财经频道《环球财经连线》的制片人钱曦看来,芮成钢的价值观是“以己之力,去向世界表达一个完整清晰的中国”,事实上,“我们一个财经频道的人都有这样的使命感:发出中国的声音。”

莫让狮身人面像哭泣 黄培昭

闹得沸沸扬扬的埃及古迹出租传闻终于尘埃落定,埃及文物部门日前强调,无论何时,政府都不会拿文化遗产菁华做交易,不会用文物置换经济利益。这一决定让许多埃及文物热爱者安了心。然而,有关能否以出租文物古迹等方式拯救经济的话题,却引发社会热议。 埃及局势动荡后,经济陷入低迷。为此,有人心生怪招,提出通过出租狮身人面像、金字塔、卢克索神庙等古迹,赚取高额外汇,以偿还国债,提振经济。但这一提议立即遭到多数人反对,认为这是对人类文明莫大的亵渎和侮辱。他们还说,根据埃及现行文物法,狮身人面像、金字塔等文化古迹属国家公共财产,任何人都无权出租或出售。

不过,支持者也似乎振振有词:现在是特殊时期,到了文化为经济服务的时候了,所以出租狮身人面像、金字塔不值得大惊小怪。有人还算了一笔账,以5年租期计,埃及将吸金2000亿美元,足以使政府摆脱经济窘境。

其实,不光埃及,此前在希腊和意大利等国,也曾酝酿过以出租或出售文物、景点等抵偿债务、拉动经济发展的计划,并引起过极大争议。意大利一度想出售卡普莱拉岛和巴勒摩宫殿,希腊则曾要出租雅典卫城等古迹。由于反对声浪巨大,这些计划不了了之。

对文化古迹进行适度、有序、合理的开发,本来无可厚非。如果运作得当,不只有利于古迹保护,甚至还可以带来商业利润;但若运作失当,则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在埃及,出租狮身人面像、金字塔等古迹的点子,之所以为人诟病,主要是因为人们担心,这些世界顶级文化古迹一旦出租,就难免沦为商业道具,被利益集团所裹挟,“千年古迹沾上了铜臭”;而出售古迹则性质更加恶劣,因为伴随着它的易主,其文化属性被生生撕裂,不但对古迹本身,而且对所属国尊严的伤害都是不可估量的。

开罗大学埃及古迹学教授赛义德义愤填膺地撰文:“亲爱的狮身人面像在饮泣,有人想把你租出去,或许以后还会把你砍成碎片,然后卖掉!这是莫大的侮辱!”埃及不少媒体刊文称,政府应出台可靠的政策来挽救经济,而不是靠出租文物这种“剑走偏锋”的歪招,甚至认为出租狮身人面像、金字塔,与“出卖历史和文化的灵魂别无二致”!

这些观点代表了埃及的主流民意。事实上,出租古迹带来2000亿美元进项,固然可以为埃及一蹶不振的经济注入强心针,但其所得终究是有限的,而巍然屹立、永恒不朽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凝聚着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以无价换有价,吃亏的还是埃及。现在,埃及主管部门显然是算清了这笔账,避免了一场人类文明之殇。

狮身人面像是埃及古老文明的象征,它和金字塔、卢克索神庙等众多古迹一道,构成埃及独有的文化名片。这些名片的浓郁文化色彩和历史厚重感,奠定了埃及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大

国的地位,赋予了这个国家令人不容忽视的软实力,也承载了埃及人民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一次性吃掉老本的短视行为,将使文明沦为商业的羔羊,让经济绑架历史文化,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难以抚平的心灵创伤。没有了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埃及还剩下什么呢?因此,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要让狮身人面像在无奈和无助中悲泣!

教师寄语——往前走,决不能把命运的纤绳,拴在青春的幻想上。 九


相关内容

  • 申论阅读技巧
  • 申论的所有答案都是在材料当中,材料当中没有的那种情况是很少的,所以我们如何从材料当中寻找到答案,而且把答案做得很好,那么就看我们如何阅读。 我们说“第一步就阅读的程序方面,我们要先再读卷头,再读申论要求,再读申论材料。”大概明白了一个阅读程序问题,明白了怎样来节省时间并且有效率的阅读。 第二个阅读时 ...

  • 幼儿园绘本阅读中常见问题及对策论文
  • 浅谈幼儿园绘本阅读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摘要:幼儿绘本读物以其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幼儿所喜爱,成为幼儿早期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教材.基于幼儿的思维特性,利用绘本促进幼儿与绘本材料的互动.师幼互动.幼儿之间的互动.家长与幼儿的互动,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和幼儿间的团 ...

  • 小学英语阅读也可以从字母开始
  • 摘 要:很多老师对于阅读材料的分析主要是对阅读材料的语言内涵的分析,分析语法.词汇,分析语言技能,甚至分析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学习策略等,而唯独忽略对语言运用的分析.不能准确分析阅读材料的语用内涵,就不可能设计阅读材料学习活动的运用目标. 关键词:定义 形式 方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

  •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初探
  • [摘要]英语阅读教学是十分重要的.阅读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现行英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体裁多样,作为英语教师,如何充分利用教材,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对此作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技巧的掌握 阅读能力 1现状分析 初中英语教材所使用的阅读材料一般是关于名 ...

  • 对高中生学习数学教材"阅读材料"的调查研究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高中生学习数学教材"阅读材料"的调查研究 作者:赵东东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5年第14期 摘 要:"阅读材料"是数学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相应分 ...

  •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 序 中国记忆力训练网(海马教育记忆培训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型.最权威.最受欢迎的记忆力,思维导图,速读,早教及脑潜力研究网站,是国内首屈一指的记忆技术专业研究和学术交流平台,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免费下载,致力于帮助所有的爱好者提高记忆力.思维方式,速读及激发脑潜能. 中国记忆力训练网(www.jiyi ...

  • 群文阅读:阅读教学的理性突围
  • [摘要]为改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少慢差费"的状态,可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群文阅读具有多元性.自主性.开放性的特点,其基本环节包括主题引导.交流分享.话题探讨.视野拓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

  •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活动设计资料
  • 阅读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在阅读中能有多少收获一方面取决于阅读材料的质量,同时也取决于阅读过程处理的合理性.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活动的设计往往决定学生能从阅读材料中得到什么,得到多少.因此,活动设计是阅读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下是各阶段活动设计的目的和可能的形式.这个清单并未穷尽各种可能,你还可以添加 ...

  •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1讲)
  •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 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 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读材料 所谓"读材料",就是要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读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在浏览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后,应记住文章的要点,重要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 ...

  • 浅谈农村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现状和指导策略
  • 浅谈农村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现状和指导策略 [1**********]2 王宁 指导教师李涛 [摘要]研究表明,阅读能力非常重要,它能影响人的学习能力和未来发展.早期阅读能够促进幼儿大脑的发展和智力的开发.随着社会进步和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视,早期阅读正逐渐成为幼儿教育的重点.但对于广大农村地区而言,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