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流逝中的诗意感悟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个命题可不仅仅是哲学的专利,它也是诗歌的诱因和最恒久的题材。周南、周越的这本诗集,就是对时光流逝和生命存在的诗意探索。诗人忠实于自己个人生命体验,以一颗敏感的诗心对生命流逝中的万象予以审美的观照。情感体验的温暖和意义寻觅的苦涩交织在这些诗中,使这些诗在回忆生命之旅的逼真细节中,带给人诗意的愉悦和智性的感悟。

生命之旅从故乡开始。在这部诗集中,诗人对故乡浓墨重彩的描绘和一唱三叹的歌吟,展现了生命源头的诗性光辉。在故乡的山川草木中,诗人反复吟唱的“黑水河”,生动地成为故乡怀抱的诗歌象征。在《黑水河》一诗中,诗人写道:“黑水河,我多次说到你,写到你/你像我的妻子,犯了错也不忍责备/只想,你出天空,我出云彩/你出干旱,我出雨水,不是交换/而是就这样滋润着,默默地相互爱着/不打破这平衡,默契,哪怕在梦里。”在这里,诗人以满含童真的想象,使人和故乡融为一体的情感表现得生动感人。

在生命的源头,和故乡相联系的是父亲和母亲,这也是所有诗人笔下不舍的眷恋。在这部诗集中,诗人对母亲肖像的刻画是别具一格的。在《雪花》一诗中,母亲的形象是与雪花融在一起的。“那年的第一场雪/落下/母亲,你正在屋外/打扫院坝,扫除尘埃。”“母亲,雪花落在你的头上再不融化/就是你的衰老/就是你一生勤劳换回的报酬。”在这幅画面中,诗人的爱意和心痛跃然纸上。这种深厚的情感在《父亲》一诗中同样浓厚。

这部诗集的另一个特点,是建立在诗人的想象力基础上的极富弹性的语言。在《清晨的秘密》一诗中,诗人写看见一岁的女儿穿着红裙子在八楼阳台上出现,这时,“阳光如金缕衣,穿在大地身上/简单的幸福像司空见惯的春风/吹过去又跑过来。”一般来说,说“春风吹拂”是正常语言,但说春风“吹过去又跑过来”就是诗人的感受了。非此不能表现那种被幸福包围的浓烈感受。

想象是一切艺术之母,更是诗歌根基。从这部诗集中可以看出由诗人丰富的想象力,营造出的动人诗意。在诗中,这种想象力有时与感悟结合在一起,就有意味深长之感。如《车过武汉长江大桥》一诗,诗人在尾段写道,“江面上的渡轮/有顺流而下的,有逆流而上的/有在原地不动的/像人对待命运的态度。在这里,想象转为理趣,给人以意外所待之感。”除了想象,象征、隐喻等艺术手法在这部诗集中被诗人熟练运用。如《人生的某个地址》一诗,诗人在诗中将自我分裂为两个人,通过略带离奇的描述,将对爱的寻觅之情表现得让人心痛。

这是一部在时光流逝中探寻生命意义的诗集。正如诗人在《生活》一诗中对母亲写道的那样:“生活在一步步退却,失守/母亲,至多/我只是周家门楣上,傍晚/擦过的那一道亮光……”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个命题可不仅仅是哲学的专利,它也是诗歌的诱因和最恒久的题材。周南、周越的这本诗集,就是对时光流逝和生命存在的诗意探索。诗人忠实于自己个人生命体验,以一颗敏感的诗心对生命流逝中的万象予以审美的观照。情感体验的温暖和意义寻觅的苦涩交织在这些诗中,使这些诗在回忆生命之旅的逼真细节中,带给人诗意的愉悦和智性的感悟。

生命之旅从故乡开始。在这部诗集中,诗人对故乡浓墨重彩的描绘和一唱三叹的歌吟,展现了生命源头的诗性光辉。在故乡的山川草木中,诗人反复吟唱的“黑水河”,生动地成为故乡怀抱的诗歌象征。在《黑水河》一诗中,诗人写道:“黑水河,我多次说到你,写到你/你像我的妻子,犯了错也不忍责备/只想,你出天空,我出云彩/你出干旱,我出雨水,不是交换/而是就这样滋润着,默默地相互爱着/不打破这平衡,默契,哪怕在梦里。”在这里,诗人以满含童真的想象,使人和故乡融为一体的情感表现得生动感人。

在生命的源头,和故乡相联系的是父亲和母亲,这也是所有诗人笔下不舍的眷恋。在这部诗集中,诗人对母亲肖像的刻画是别具一格的。在《雪花》一诗中,母亲的形象是与雪花融在一起的。“那年的第一场雪/落下/母亲,你正在屋外/打扫院坝,扫除尘埃。”“母亲,雪花落在你的头上再不融化/就是你的衰老/就是你一生勤劳换回的报酬。”在这幅画面中,诗人的爱意和心痛跃然纸上。这种深厚的情感在《父亲》一诗中同样浓厚。

这部诗集的另一个特点,是建立在诗人的想象力基础上的极富弹性的语言。在《清晨的秘密》一诗中,诗人写看见一岁的女儿穿着红裙子在八楼阳台上出现,这时,“阳光如金缕衣,穿在大地身上/简单的幸福像司空见惯的春风/吹过去又跑过来。”一般来说,说“春风吹拂”是正常语言,但说春风“吹过去又跑过来”就是诗人的感受了。非此不能表现那种被幸福包围的浓烈感受。

想象是一切艺术之母,更是诗歌根基。从这部诗集中可以看出由诗人丰富的想象力,营造出的动人诗意。在诗中,这种想象力有时与感悟结合在一起,就有意味深长之感。如《车过武汉长江大桥》一诗,诗人在尾段写道,“江面上的渡轮/有顺流而下的,有逆流而上的/有在原地不动的/像人对待命运的态度。在这里,想象转为理趣,给人以意外所待之感。”除了想象,象征、隐喻等艺术手法在这部诗集中被诗人熟练运用。如《人生的某个地址》一诗,诗人在诗中将自我分裂为两个人,通过略带离奇的描述,将对爱的寻觅之情表现得让人心痛。

这是一部在时光流逝中探寻生命意义的诗集。正如诗人在《生活》一诗中对母亲写道的那样:“生活在一步步退却,失守/母亲,至多/我只是周家门楣上,傍晚/擦过的那一道亮光……”


相关内容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课匆匆
  • 教材解读:<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这篇文章很注意修辞,文中第一自然段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 ...

  • 匆匆教学设计及反思
  • <匆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学情分析 六年级 ...

  • 本真自由的诗意咏叹
  • 摘要:胡健散文集<美丽的濡湿>既是他洞明世事.人情练达的阅历呈现,也是其个性风格的生动写照.胡健的散文无论是对自然风情的诗性描绘,还是对历史遗迹的理性点击,或是对风云人物的褒贬抑扬,都蕴含着深厚浓烈的人文情怀. 关键词:胡健散文 文化 引言 茂密的林木在若隐若现的云层笼罩下倒映在碧绿的水 ...

  • 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教学设计5
  •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的几张老照片,大家有兴趣看看吗? 2.教师随课件介绍: 这是我儿时的照片,天真无邪的笑容中透着几分顽皮. 这是我青年时的照片,青春正如花般绽放着. 慢慢地我步入了中年,这是我与学生在毕业典礼后的合影.看着学生长大了,我开心地笑了,不过此时已有几丝鱼尾纹悄悄地爬上了我的眼角. ...

  • "接地性":蒲松龄诗歌的生态意蕴
  • 摘要:蒲松龄亦儒亦农的身份.自然与农村环境决定了他诗歌"接地性"的视角,生命际遇.现实环境与内心世界的碰撞赋予作品丰富的生命意象.定位在"草根"阶层的蒲松龄,把富有农家特色的意象砸碎揉捏加以重构,在无我.有我的虚实之境中,为我们书写了一个仕途失意人建构在土地之 ...

  • 席慕蓉诗歌中的性灵美探析
  • 席慕蓉诗歌中的性灵美探析 内容摘要:台湾著名女诗人席慕蓉的诗歌以温柔唯美见长.席慕蓉以画家的眼光 和丰富的内心使她在平凡的自然景物中发现奇妙的诗意.她常借助于那些"灵动 着民族文化情蕴的象征意象"抒发自己对青春.爱情.理想.生命的向往与追求, 她将古典诗词的诗情画意融于诗歌中,以 ...

  • [时文选粹]读后感
  • 经老师推荐,父母为我买下了一套名为<时文选粹>的丛书. <时文选粹>中的选文博尔精, <时文选粹>中,每一篇文章都说的是人生真谛和万物旺盛的生命力,以及生活的丰富多彩.打开书往下念,人生的一个个真谛就像一本经一样,给你现了又现."读书就是跟许多高尚的人说 ...

  • [目送]读书感悟李美
  • 陪伴与别离 --读<目送>心得体会 初三 李美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是台湾作家龙应台写在<目送>扉页上的话,虽然只是只言片语,但却触动了我的内心深处.仔细想想,每个人的生命中有多少个渐 ...

  • 浮生一卷漫西风,人间几许清明[散文欣赏]
  • 浮生幽幽,一卷世事漫西风,几多秋凉几多悲喜,我用指拈起几页,欲诉说,人间几许清明? --题记(文:冷梅清竹) 我沉思往事于残阳处,多少人生风雨后,有暗香盈袖,淡淡的喜悦,淡淡的思念,淡淡的愁,拼出了一个隽永而沧桑多变的人生. 我徐徐打开卷轴,似清明上河图一般,映出了百变人生,跌宕起伏处,或急流险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