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东人的结婚习俗1

家乡的结婚习俗

人文社科学院 10汉语言文学一班 张旅 学号:10205023

作为一名农村的孩子,对于农村人的习俗,从家到学校到机关,对农村风俗习惯和称呼不太懂。年纪渐大,亲身经历过婚丧盖房、回农村过年过节,对农村风俗习惯和称呼略懂一二。我想,从农村出来的人,懂一些农村风俗习惯和称呼也好,在此我说一下我们那里的结婚习俗:

一、恋爱成熟才托媒说亲

男女青年双方经过“逛号”情投意合后,男方就会托与女方父母相好或亲戚去跟女方父母讲,称为“托媒”。不托媒之前,某某与某某相好,已在村里传出,实际上是一种舆论准备,传出“信息”后,双方父母有异议,就会对各自的子女进行干涉“信息”发出,父母不干涉,说明是默许了,“托媒”只是例行手续。 男方“托媒

二、送槟榔

“托媒”说好了,就是两次送槟榔,俗称送“小娄”、送“大娄”。送“小娄”是说亲,请媒人用个藤篮带着槟榔到女方家说亲,记女方出生年、月、日、时。收到女方生肖后,男方就将两人生肖用红纸写好,去请算命先生“合命

三、定婚期

“红纸合命”后,就送“大娄”,比较隆重。大型的要十几个亲戚,挑着用红布系着的藤箩,一路浩浩荡荡的到女方家。送去的东西分别有礼金、槟榔、果品和写好婚期的红贴。礼金的多少,村里因时期不同,各有定例,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生活困难,少一些,目前一般都是五千元。

果品也因时期不同而不同,解放前是自己用糯米做的,解放后是糖果饼干,最近是高档的成箱饼干,有挑到一百多箱饼干的,礼金和果品常常有互相攀比的意思。对男方送“大娄”的人,女方还要设宴招待,并请本方亲戚作陪,有时要

多达到十多席酒。一般送“大葱

四、女方准备嫁妆

送“大娄”到举行婚礼这段时间是筹备期。双方都按章程做好充分准备。女方主要是筹备制作嫁妆。嫁妆也因时期不同而不同。解放前一般是旧式柜(是四脚柜)、饭桌、八仙桌、木椅、饭碗、盆碟、茶壶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高标准的“三转一响”,就是手表、单车、缝纫机、收音机,再加上一些家俱。目前,新坡村家庭条件好的女方嫁妆价值高达一万多元,一般都高于男方送来的礼金,目前较常见的是摩托车一部、电视机一部、收录机一部、煤气炉一套以及现代化家俱,个别还要抽水机一台等。乐东沿海地区,农村嫁女备嫁妆一般是赔钱的,因此本地人说:“女子用米糠喂也亏本。”

五、男方的筹备结婚

男方的筹备就更紧张。主要做以下工作:(1)布置新房。新坡村解放前的瓦房,是一厅两房两书房。大儿子结婚,一般住大房,就是客厅(本地称厅阶)的左面那间房,要粉刷一新,现在年轻人还要用塑料布吊顶。(2)买新床。以前是做百子床,现在是西式床,加床垫。(3)请厨师规划和筹备酒席。(4)雇请锣鼓八音队。(5)买槟榔、香烟,以备从正式结婚的前一天到第二天共三天内所用。(6)请接亲,一般是本家的大嫂。(7)订租餐具等。

六、搭棚吃夜晖

“搭棚写对联”。结婚的前一天,从早上开始,族内本家或亲戚就主动前来,将布棚搭起来,杀猪宰牛,写对联、贴对联,内外焕然一新。对联一般贴四联,新房一联,中门一联,棚脚一联,大门外一联。这此对联可以从书上选,也可以根据结婚人情况另选。这一天,午饭就要安排十席八席不等的酒席。晚餐叫“吃夜晖”,村里第二天请多少客人,“夜晖’’就安排多少桌,不过菜色简单一点。

七、安床

“安床”。婚前安床,特别受重视,一般要请“道公

八、迎亲拖彩礼

结婚的这一天早晨,迎接的时间一般都在凌晨5时到7时之间。男方雇请锣鼓队,带着兄弟仔(聘请同行的兄弟朋友)同行,本地称“伴郎”,近的走路,远

的坐车前往迎亲。迎亲睁队伍中还有“迎亲”两人,还有专门运彩礼的车。一路锣鼓齐鸣,浩浩荡荡地前往女方家迎亲。到了门口,鸣炮、响锣鼓,通知女方,女婿已到,做好接待工作。

九、新娘开面

开面。女方结婚的前天要请老妇人将脸上的毛用纱线绞干净,称为“开面”。晚上,备好槟榔、香烟和烟丝等候亲戚来祝贺。现在,新娘都到发廊化妆。女婿到来迎亲,女方称为“出屋”。按旧例,如果新娘有父或母逝世或本人是孤儿,在“出屋”前要哭,边哭边怨叹自己命薄,没有父或母来主持婚礼。

十、新娘出屋

出屋。女方“出屋”上车(以前是上轿)后,鸣炮,鸣锣鼓返回。陪同新娘的有两名“送亲”和一帮“同行”姐妹,本地称为“姨母”。“姨母”送的红包归新娘所有,由夫家招待。如果女子父母或一人已逝,则女子出屋前要哭怨命运,哭怨词有固定格式,由亲属中老妇人进行事先培训。

十一、举行婚礼,设宴待亲友。

接亲到夫家后,和其他地方一样,进行“四拜”:拜天地,拜祖宗,拜父母,夫妻对拜,然后新娘入新房。亲戚朋友来喝酒,新郎新娘要到每桌去送烟送槟榔致谢。亲友喝酒后,自动去收红包处交款记封。一般收红包可够结婚费用,赚了个媳妇。

十二、闹洞房

结婚的当天晚上,亦有闹洞房的习惯。这里闹洞房,不是闹新娘,而是闹“姨母”,伴郎逗姨母,有时也过分一点,这里摸摸,你推我拥的也有,一房热闹。这一晚,一般夫妻不同房,也没有机会,加上新娘也怕新娘妆搞乱了,不好回娘家。房里除“伴郎”、“姨母”外,还有从娘家带来的内弟、送亲等,没有夫妻接触的机会。

十三、递茶洗面

结婚的第二天早上,男方的长辈要来,由新娘将一块新毛巾从面盆的热水中扭起送给你擦脸,然后递一杯甜茶,长辈要给红包。红包多少,看亲戚的深疏或经济状况决定,一般是20元至l00 元不等。这些红包的钱归新娘所有。解放前新娘要给丈夫家长辈做鞋,相当辛苦。解放后改为买鞋,才给红包,现在免了。 十四、回路也称和门

结婚第二天的下午,新娘带着伴娘回娘家,女婿这边要送酒送肉送菜送米给新娘家,随行的还有“伴郎”和“姨母”。“回路”后伴郎和姨母各散东西,“回路”的当晚才是夫妻真正人洞房。

十五、拆棚、踏火屎

结婚的第三天早上,拆棚,前来拆棚的族里兄弟还吃一餐,称为踏火屎。 十六、招待新娘

“拆棚

家乡的结婚习俗

人文社科学院 10汉语言文学一班 张旅 学号:10205023

作为一名农村的孩子,对于农村人的习俗,从家到学校到机关,对农村风俗习惯和称呼不太懂。年纪渐大,亲身经历过婚丧盖房、回农村过年过节,对农村风俗习惯和称呼略懂一二。我想,从农村出来的人,懂一些农村风俗习惯和称呼也好,在此我说一下我们那里的结婚习俗:

一、恋爱成熟才托媒说亲

男女青年双方经过“逛号”情投意合后,男方就会托与女方父母相好或亲戚去跟女方父母讲,称为“托媒”。不托媒之前,某某与某某相好,已在村里传出,实际上是一种舆论准备,传出“信息”后,双方父母有异议,就会对各自的子女进行干涉“信息”发出,父母不干涉,说明是默许了,“托媒”只是例行手续。 男方“托媒

二、送槟榔

“托媒”说好了,就是两次送槟榔,俗称送“小娄”、送“大娄”。送“小娄”是说亲,请媒人用个藤篮带着槟榔到女方家说亲,记女方出生年、月、日、时。收到女方生肖后,男方就将两人生肖用红纸写好,去请算命先生“合命

三、定婚期

“红纸合命”后,就送“大娄”,比较隆重。大型的要十几个亲戚,挑着用红布系着的藤箩,一路浩浩荡荡的到女方家。送去的东西分别有礼金、槟榔、果品和写好婚期的红贴。礼金的多少,村里因时期不同,各有定例,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生活困难,少一些,目前一般都是五千元。

果品也因时期不同而不同,解放前是自己用糯米做的,解放后是糖果饼干,最近是高档的成箱饼干,有挑到一百多箱饼干的,礼金和果品常常有互相攀比的意思。对男方送“大娄”的人,女方还要设宴招待,并请本方亲戚作陪,有时要

多达到十多席酒。一般送“大葱

四、女方准备嫁妆

送“大娄”到举行婚礼这段时间是筹备期。双方都按章程做好充分准备。女方主要是筹备制作嫁妆。嫁妆也因时期不同而不同。解放前一般是旧式柜(是四脚柜)、饭桌、八仙桌、木椅、饭碗、盆碟、茶壶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高标准的“三转一响”,就是手表、单车、缝纫机、收音机,再加上一些家俱。目前,新坡村家庭条件好的女方嫁妆价值高达一万多元,一般都高于男方送来的礼金,目前较常见的是摩托车一部、电视机一部、收录机一部、煤气炉一套以及现代化家俱,个别还要抽水机一台等。乐东沿海地区,农村嫁女备嫁妆一般是赔钱的,因此本地人说:“女子用米糠喂也亏本。”

五、男方的筹备结婚

男方的筹备就更紧张。主要做以下工作:(1)布置新房。新坡村解放前的瓦房,是一厅两房两书房。大儿子结婚,一般住大房,就是客厅(本地称厅阶)的左面那间房,要粉刷一新,现在年轻人还要用塑料布吊顶。(2)买新床。以前是做百子床,现在是西式床,加床垫。(3)请厨师规划和筹备酒席。(4)雇请锣鼓八音队。(5)买槟榔、香烟,以备从正式结婚的前一天到第二天共三天内所用。(6)请接亲,一般是本家的大嫂。(7)订租餐具等。

六、搭棚吃夜晖

“搭棚写对联”。结婚的前一天,从早上开始,族内本家或亲戚就主动前来,将布棚搭起来,杀猪宰牛,写对联、贴对联,内外焕然一新。对联一般贴四联,新房一联,中门一联,棚脚一联,大门外一联。这此对联可以从书上选,也可以根据结婚人情况另选。这一天,午饭就要安排十席八席不等的酒席。晚餐叫“吃夜晖”,村里第二天请多少客人,“夜晖’’就安排多少桌,不过菜色简单一点。

七、安床

“安床”。婚前安床,特别受重视,一般要请“道公

八、迎亲拖彩礼

结婚的这一天早晨,迎接的时间一般都在凌晨5时到7时之间。男方雇请锣鼓队,带着兄弟仔(聘请同行的兄弟朋友)同行,本地称“伴郎”,近的走路,远

的坐车前往迎亲。迎亲睁队伍中还有“迎亲”两人,还有专门运彩礼的车。一路锣鼓齐鸣,浩浩荡荡地前往女方家迎亲。到了门口,鸣炮、响锣鼓,通知女方,女婿已到,做好接待工作。

九、新娘开面

开面。女方结婚的前天要请老妇人将脸上的毛用纱线绞干净,称为“开面”。晚上,备好槟榔、香烟和烟丝等候亲戚来祝贺。现在,新娘都到发廊化妆。女婿到来迎亲,女方称为“出屋”。按旧例,如果新娘有父或母逝世或本人是孤儿,在“出屋”前要哭,边哭边怨叹自己命薄,没有父或母来主持婚礼。

十、新娘出屋

出屋。女方“出屋”上车(以前是上轿)后,鸣炮,鸣锣鼓返回。陪同新娘的有两名“送亲”和一帮“同行”姐妹,本地称为“姨母”。“姨母”送的红包归新娘所有,由夫家招待。如果女子父母或一人已逝,则女子出屋前要哭怨命运,哭怨词有固定格式,由亲属中老妇人进行事先培训。

十一、举行婚礼,设宴待亲友。

接亲到夫家后,和其他地方一样,进行“四拜”:拜天地,拜祖宗,拜父母,夫妻对拜,然后新娘入新房。亲戚朋友来喝酒,新郎新娘要到每桌去送烟送槟榔致谢。亲友喝酒后,自动去收红包处交款记封。一般收红包可够结婚费用,赚了个媳妇。

十二、闹洞房

结婚的当天晚上,亦有闹洞房的习惯。这里闹洞房,不是闹新娘,而是闹“姨母”,伴郎逗姨母,有时也过分一点,这里摸摸,你推我拥的也有,一房热闹。这一晚,一般夫妻不同房,也没有机会,加上新娘也怕新娘妆搞乱了,不好回娘家。房里除“伴郎”、“姨母”外,还有从娘家带来的内弟、送亲等,没有夫妻接触的机会。

十三、递茶洗面

结婚的第二天早上,男方的长辈要来,由新娘将一块新毛巾从面盆的热水中扭起送给你擦脸,然后递一杯甜茶,长辈要给红包。红包多少,看亲戚的深疏或经济状况决定,一般是20元至l00 元不等。这些红包的钱归新娘所有。解放前新娘要给丈夫家长辈做鞋,相当辛苦。解放后改为买鞋,才给红包,现在免了。 十四、回路也称和门

结婚第二天的下午,新娘带着伴娘回娘家,女婿这边要送酒送肉送菜送米给新娘家,随行的还有“伴郎”和“姨母”。“回路”后伴郎和姨母各散东西,“回路”的当晚才是夫妻真正人洞房。

十五、拆棚、踏火屎

结婚的第三天早上,拆棚,前来拆棚的族里兄弟还吃一餐,称为踏火屎。 十六、招待新娘

“拆棚


相关内容

  • 海南黎族民俗旅游开发探析
  • 海口经济学院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题目: 海南黎族民俗旅游开发探析 姓 名: 蔡 岱 霖 学 号: [1**********]6 所在学院: 海口经济学院 专业班级: 旅游管理 指导教师: 王 明 严 年 月 日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独立进 ...

  • 乐东经验心得体会范文
  • 乐东经验心得体会范文(一) 听完乐东党员干部"讲课",他们所提到的"干部作风转变"."心系群众利益"等内容,吴伟雄印象深刻,他说:"目前,全省的小额信贷覆盖率是53%,我们希望尽快提高到70%,我们要将我们的农信社义工服务社的做法 ...

  • 全等三角形类型全解
  • 第11课 全等三角形类型全解 知识点1 边边边(SSS)公理 欣宏图教育数学精品分层小班课程(内部教材,请勿外传) 学习地址:宝安区西乡街道鸣乐东街青少年艺术文化中心二楼欣宏图教育 学习热线:0755-33550168 0755-33570998 1 N 例3:如图所示,AB=CD,BE=DF,AF ...

  • 近现代婚姻习俗的变迁
  • 近现代婚姻习俗的变迁 姓名:尹飞飞 班级:政史系0903 学号:[1**********] 指导教师:潘慧生 近现代婚姻习俗的变迁 婚姻是男女两性结合的社会形式,是为一定社会制度所确认的夫妻关系,是维系人类繁衍和社会延续的最基本的制度和社会现象,婚姻是社会的基础,在任何时代,婚姻形态的演变都是同社会 ...

  • 北京结婚习俗婚庆礼仪流程
  • 2011年是热闹的一年,很多年轻人选择在今年举行婚礼,所以一些婚庆公司婚纱摄影工作室的生意可谓应接不暇.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喜欢特色婚礼.主题婚礼.或者更具创意的的婚礼,那些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结婚习俗如今已有些被人淡忘.很多北京的婚庆公司在承办一场婚庆典礼时会建议新人入乡随俗,虽然老北京人的结婚习俗礼 ...

  • 法律对彩礼返还是怎样规定的
  • 法律对彩礼返还是怎样规定的 结婚送彩礼,这种习俗历经几千年,目前在中国农村地区依然盛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地方的婚嫁彩礼水涨船高,因为彩礼引发的纠纷也频频出现.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彩礼返还问题.如果给付彩礼后一方悔婚或双方离婚,作为彩礼的赠送方,是否有权要求返还彩礼?应该如何返还?对这个问 ...

  • 彩礼返还应具备的条件
  • 彩礼返还应具备的条件 裁判要旨 男方按当地习俗与女方缔结婚约.给付彩礼并举行结婚仪式,但未办理结婚登记.后女方与他人结婚,而男方因给付彩礼造成家庭生活绝对困难,女方应酌定返还部分彩礼. 案情 齐现金.韩英系同村村民,1998年经媒人介绍定下婚约,齐现金给韩英送见面礼400元,1999年送看家礼100 ...

  • 潮汕结婚的习俗
  • 潮汕地区结婚的习俗和程序 (素材来自空间和福星所掌握的部份习俗) 这些习俗和程序一直都在潮汕地区持续着,但因潮汕人出外发展的人较 多,也有很多结合现代程序走捷径,建议潮汕人把它作为非物资文化遗产保 留下来,毕竞它是老祖宗留下来的风俗习惯. 提亲: 提亲.也称求婚,即由男方委托介绍人(古称媒人)到女方 ...

  • 海南省种植结构
  • 海南省种植结构 海南全省播种面积1371万亩,水稻1000万亩,反季节蔬菜180万亩,分布在儋州,东方,三亚,陵水,琼海和文昌.水果150万亩,几种在万宁,琼海,陵水,三亚,乐东.全年用药8545吨,销售额0.8个亿,以杀虫剂,杀菌剂为主. 海南早稻238.65万亩,晚稻276万亩,玉米29.85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