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

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初一数学教学案例

4.3 余角和补角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一年级 2、学科:数学

3、课时: 1 4、班额:35人

5、教师课前准备:利用百度搜索的课件等, 实物投影仪。 6、学生课前准备:自制学具、三角尺、直尺等工具。

二、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第四章的第三节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余角和补角是在学习了角的度量及角的比较与运算的基础上,对角的数量关系做进一步的讨论,而且补角和余角的性质也是以后学习对顶角相等的重要依据,还是证明角相等的重要途径,使学生掌握推理论证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教学任务

三、教法分析

根据现代教学理论,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特点和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以探索学习方法为主,辅之以其它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动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适应学生的认识思维发展水平,有序的引导学生观察、猜想、 验证、交流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并根据学习情况设疑引导,展开学生思维。

重视几何语言的教学。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四、学法分析

基于学生认知水平,结合本节课特点, 将教法与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探究、归纳、交流,总结等活动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程序分析

教 学 流 程 安 排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板书设计

4.3 余角和补角

1 余角: 3 余角性质: 2 补角: 4 补角性质:

六、评价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见

在体验中感悟数学知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而只有真正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才能对知识的创新。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组织大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结合学生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扩大视野,动手动脑,增长才干,发挥志趣和特长,丰富精神生活,增进身心健康。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象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特别直观、形象,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语言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

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 数学课堂是常被人认为比较枯燥、乏味和缺乏激情的,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走近数学,感悟数学,才会有主动学习数学,努力去探究未知世界。也只有教师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改变不适应社会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气魄,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感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

七、 教师个人介绍

姓名:王晓羽 邮箱:[email protected] 省份:辽宁省 学校:辽宁省大连市106中学

[1**********]

电话: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

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初一数学教学案例

4.3 余角和补角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一年级 2、学科:数学

3、课时: 1 4、班额:35人

5、教师课前准备:利用百度搜索的课件等, 实物投影仪。 6、学生课前准备:自制学具、三角尺、直尺等工具。

二、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第四章的第三节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余角和补角是在学习了角的度量及角的比较与运算的基础上,对角的数量关系做进一步的讨论,而且补角和余角的性质也是以后学习对顶角相等的重要依据,还是证明角相等的重要途径,使学生掌握推理论证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教学任务

三、教法分析

根据现代教学理论,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特点和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以探索学习方法为主,辅之以其它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动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适应学生的认识思维发展水平,有序的引导学生观察、猜想、 验证、交流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并根据学习情况设疑引导,展开学生思维。

重视几何语言的教学。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四、学法分析

基于学生认知水平,结合本节课特点, 将教法与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探究、归纳、交流,总结等活动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程序分析

教 学 流 程 安 排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板书设计

4.3 余角和补角

1 余角: 3 余角性质: 2 补角: 4 补角性质:

六、评价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见

在体验中感悟数学知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而只有真正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才能对知识的创新。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组织大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结合学生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扩大视野,动手动脑,增长才干,发挥志趣和特长,丰富精神生活,增进身心健康。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象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特别直观、形象,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语言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

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 数学课堂是常被人认为比较枯燥、乏味和缺乏激情的,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走近数学,感悟数学,才会有主动学习数学,努力去探究未知世界。也只有教师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改变不适应社会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气魄,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感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

七、 教师个人介绍

姓名:王晓羽 邮箱:[email protected] 省份:辽宁省 学校:辽宁省大连市106中学

[1**********]

电话:


相关内容

  • 第四章教学案
  •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课题 4.1.1认识几何图形(1)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经历把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 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3.能识别一些简单几何体,正确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重点难点]:识别简单的几何体是重点:从具 ...

  • 微格教学教案模板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微格教学教案 课题 授课人 使用教材 教学重点 帅华丽 余角和补角 数学与计算机系 2009 级 专业 数学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七年级上册 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概念及余角.补角的性质 教学难点 余角与补角的熟练运用 教 材 分 析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余角与补角,懂得等角 ...

  • 余角和补角教案
  • 4.3.3 余角和补角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并掌握它们的性质: 2.经历观察.操作.探究.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角的互余 ...

  • 08.余角和补角
  • 第八节 余角和补角 [知识要点] 1. 定义: 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注: 互为余角和补角强调的是两个角的数量关系,与其位置没有关系; 2. 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

  • 根据一个角与它的余角或补角的关系求角的度数(直接使用)
  • 根据一个角与它的余角或补角关系求角的度数 1..如果一个角比它的余角大25°,那么这个角的余角的补角是___ ___度. 2.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1 2 少40°,求这个角的度数. 3.若一个角的余角与它的补角的和为210°,求这个角的度数? 4.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求这个角. ...

  •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导学案
  •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余角.补角的性质和方位角的意义. 2. 能运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掌握方位角的判别与应用. 学习重点:余角.补角的性质,方位角的判别与应用. 学习难点:余角.补角的性质,方位角的判别与应用. 学 ...

  • 第三节角(4)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 第三节 角(4)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1.余角 如图,一般的,如果 ,就说这两个角 :用式子表示 .其中一个角是 另一个角的 . ∵∠3+∠ ∴∠3与∠4互为反之 ∵∠3与∠4互为 ∴∠3+∠4= 2.补角 如图,一般的,如果, ,就说这两个角 :用式子表示 .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 . ∵∠1+∠2= ...

  • 七年级数学余角和补角同步练习题
  • 7.6 余角和补角 [基础训练]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B.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C.两个锐角的余角相等 D.两个直角的补角相等 2.如果两个锐角的和是 ,则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 ,则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3.若∠α=50º,则它的余角是 ,它的补角是 ...

  • SX-7-074.4.4余角和补角(2)导学案附教学反思
  • 编号: SH-7-074 (合 作或 4.4 余角和补角(2)导 题 目 学 校 设计 来源 学习 目标 重 点 难 点 学习 方法 4.4 余角和补角(2) 星火 一中 教 者 刘占国 年 学 案 设 课时 计 1 数学 北方向" .所以,我们也可以称点 B 在点 O 的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