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文学中诗词的空间美

论中国古代论中国古代诗词的空间美古代诗词的空间美 诗词的空间美

内容摘要:中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诗词尤为突出。历来人们都是从文学的角度分析诗词描写景物之优美,本文选取了一些人们比较熟悉的诗词,尝试从艺术的角度——空间来分析古代诗词之美。

关键词:古代文学 诗词 空间美

Content abstract: Chinese literature in ancient times is broad and profound, poetry outstandingly. Always the people all exquisite from the literature angle analysis poetry description scenery, this article has selected some people quite familiar poetry, attempted analyzes America of the ancient times poetry from the artistic angle—space .

Key word: the literature in Ancient times, poetry ,the beauty of the space

文学空间是指空间概念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具体表现,涉及面极广、极多、极深,表现形式各异,各自具有独特的语言形式及表达方式,作品中的空间概念、空间关系层出不穷,但往往不易被人们去体味其意境所在,所以对空间概念的理解与阅读者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文学修养有关。文学艺术的诗意空间精神源于对自然的感知和精神体悟,它们的空间语言形式同自然界的形式一样,都存在有形有势、有声有色、有质有气,是极具情感的生命体。

文学艺术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文学艺术与空间意境的表达,更是一门值得研究的学术课题。从文学体系中的“局部”来分析其空间概念,可纵观文学艺术的“宏观世界”。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朝辞”是写在诗中的时间,“彩云间”三字既是呼应“朝辞”的时间,也表现出白帝城地势之高的空间尺度,隐喻地描绘出长江上下游之间存在空间尺度的差距之大。

第二句的“千里”表明路程的空间尺度,加之“一日还”体现出空间概念中还应有速度的存在,以空间尺度之远与时间之快作悬殊对比。

第三句“猿声”是声空间的一种表现形式,“啼不住”的声音在大空间“场”的范围内“浑然一片”,如同我们驱车聆听路边蝉鸣的声音。

以“浑然一片”的“猿声”,烘托出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速度,更进一步

表现出时间概念,瞬息之间的速度观在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表达出畅快的心情,通过时空概念的描写来感受精神的愉悦。

静 夜 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床前明月光”,月光照在床前表现出月光的澄澈,给人以立体的空间感受,“月光”与“床前”的距离感是一种极大的空间尺度表相。“疑是地上霜”,从客观现实的视觉层面叙述物相,而非摹形拟象状物之辞,既是错觉,又是在表现月光穿越宇宙空间。这是自然空间形态存在的形式,以类比的手法描绘出自然界的空灵。照射在床前刹那间错觉所产生的禅境的空间“场”,是超越精神的物状表现,描绘的空间景象呈现在大的自然环境之中。“举头望明月”,描写的是动作,而实质是表现“望”的空间尺度。“低头思故乡”,从“举头”到“低头”不仅仅揭示的是内心活动,而且存在着人在空间中的运动状态和时间概念。“思故乡”是一种极明确的心理空间的表现,体现在“思”字上,不难领会李白诗句的“自然”与“妙境”。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生紫烟”是因“日照”的原因,勾画出飘渺于青山之间红日照射下形成的一片紫色云霞,构成一个大的光色空间环境,浪漫的色彩空间为瀑布置立背景,拉开大自然的前后空间关系,更加衬托出将巨大瀑布白练挂于山川之间的空间美。

诗的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又极写瀑布的空间动态和空间尺度,“飞”字是物质在空间状态中存在和运动的过程。“三千尺”更明确“飞”的空间尺度是有限的空间形态,同时又体现出山的高,到底有多高?“疑是银河落九天”,云烟雾霭,瀑布有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是一种超越现实存在的禅意空间,壮哉,美哉!

鹿 柴

唐 ·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的首句正面点画出“山”体的六向体积“空”间感,以“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空间概念更为突出,并非现实感觉中空廓虚无,从而表现出存在空间的太古之境。“但闻人语响”,顿出“声”的空间场,以局部的“响”

反衬出山体的“空”,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返景入深林”,表深林的幽深,把听觉的声空间与视觉的物质存在空间,紧紧并连在山谷之中。“复照青苔上”给幽暗寂静的森林带来一线光亮、一丝暖意。从作品的表现效果上看,那一小片光影空间与大片无边的幽暗空间构成强烈的对比。“复照”点睛之笔体味空间的冷暖关系、大小关系。诗的前二句以声反衬“空山”的空间,那么三四句则是以光影空间和温空间的形式来体现山体六向体积空间的存在。在一首诗中,对空间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取决于读者对诗意的感悟和其涵义的理解。

白鹭立雪,愚人看鹭。

聪明见雪,智者观白。

这是台湾作家林清玄先生写的一首禅诗,原本是揭示有关对“爱”的认识,“白鹭立雪”首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一个大自然的宇宙空间,勾勒出三种人不同的视向及不同的观点和修养,分别对“白鹭立雪”这一空间有着不同的认识。这首诗以“鹭”、“雪”、“白”列序出三种不同的审美境界,极其透彻、精辟,道出“见仁见智”的世界观。只看“鹭”之人为愚,见雪之人为“聪”,惟见“白”之人为“智”,是智慧至高境界的体现。

唐诗《春江花月夜》是诗人张若虚的不朽之作,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作者通过对月光精微细致地描写,再现出月光下宇宙空间五光十色的美好景致。“月光”的照射,勾勒出自然界六向空间的体位关系。诗中“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空里流霜”和“飞”字都体现出自然界大的空间尺度,“飞”入其中是何等的“空”,是物质在空间中运动的存在形式。“汀上白沙”只是从字面上勾画出原生态的自然美景。但用“看不见”则创造了一个与自然同构的美妙空间,形成浑然一体的空间意境是空间概念一种更高的审美观。“江天一色”中的“孤月”笔墨的写意之情,由大到小、由远及近,使人仿佛置身于纯净的自然世界,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是由心去体悟由情而感知。春江月夜的幽美是月“光”空间场的极至体现,空的境界需要一个空的心灵。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 · 王勃 《腾王阁序》),描写雨过天睛美丽的自然空间,“落霞”是色的大空间,“孤鹜”的“飞”则表现出自然环境中立体的空间场。“秋水共长天一色”是自然空间态的极至表现,秋“水”与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宇宙空间天地相连,意境深远。诗的意境、禅的境界、空间之美!

“天地一沙鸥”(唐 杜甫《旅夜书怀》) ,堪称是空间描写的绝句。“天•地”二字道出大自然六向体积的空间美。“沙鸥”的翱翔更点明天地之间的空间感,如鱼游水中,怡然自得,表现出大自然的美、空间的美。

“少小离家老大回” (唐 贺知章 《回乡偶书》) ,此句揭示了穿越生命时空的历程,人、空间、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构成生命的时空画卷。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表现出时间、空间、速度,太阳和月亮象穿梭一样地来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说明物质空间里也存在着速度。

“归心似箭” ( 清· 陈忱《水浒后传》) ,道出想家的心情象射出的箭那样迫切,是一种心理空间存在的形式,说明精神空间、心理空间也有时间和速度的存在。

文学作品的空间表现很广、很细腻,有待于我们从各门类的艺术形式中去挖掘、去发现,换向思考去研究文学作品中的空间概念,体悟其中妙趣,好诗、好词、好句、好作品,举不胜举,研者必获益。

参考文献:

1、《建筑空间组合论》〔M〕彭一刚 著 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年

2、《唐代诗词精选》〔M〕秦南 编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4年

作者介绍:作者介绍:

姚桃(1980—),女,湖北荆洲人,湛江师范学院教师,设计艺术学硕士。 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及其理论研究。

联系地址: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寸金路29号艺术学院

邮编:524048

TEL:[1**********]

E—mail: [email protected]

论中国古代论中国古代诗词的空间美古代诗词的空间美 诗词的空间美

内容摘要:中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诗词尤为突出。历来人们都是从文学的角度分析诗词描写景物之优美,本文选取了一些人们比较熟悉的诗词,尝试从艺术的角度——空间来分析古代诗词之美。

关键词:古代文学 诗词 空间美

Content abstract: Chinese literature in ancient times is broad and profound, poetry outstandingly. Always the people all exquisite from the literature angle analysis poetry description scenery, this article has selected some people quite familiar poetry, attempted analyzes America of the ancient times poetry from the artistic angle—space .

Key word: the literature in Ancient times, poetry ,the beauty of the space

文学空间是指空间概念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具体表现,涉及面极广、极多、极深,表现形式各异,各自具有独特的语言形式及表达方式,作品中的空间概念、空间关系层出不穷,但往往不易被人们去体味其意境所在,所以对空间概念的理解与阅读者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文学修养有关。文学艺术的诗意空间精神源于对自然的感知和精神体悟,它们的空间语言形式同自然界的形式一样,都存在有形有势、有声有色、有质有气,是极具情感的生命体。

文学艺术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文学艺术与空间意境的表达,更是一门值得研究的学术课题。从文学体系中的“局部”来分析其空间概念,可纵观文学艺术的“宏观世界”。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朝辞”是写在诗中的时间,“彩云间”三字既是呼应“朝辞”的时间,也表现出白帝城地势之高的空间尺度,隐喻地描绘出长江上下游之间存在空间尺度的差距之大。

第二句的“千里”表明路程的空间尺度,加之“一日还”体现出空间概念中还应有速度的存在,以空间尺度之远与时间之快作悬殊对比。

第三句“猿声”是声空间的一种表现形式,“啼不住”的声音在大空间“场”的范围内“浑然一片”,如同我们驱车聆听路边蝉鸣的声音。

以“浑然一片”的“猿声”,烘托出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速度,更进一步

表现出时间概念,瞬息之间的速度观在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表达出畅快的心情,通过时空概念的描写来感受精神的愉悦。

静 夜 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床前明月光”,月光照在床前表现出月光的澄澈,给人以立体的空间感受,“月光”与“床前”的距离感是一种极大的空间尺度表相。“疑是地上霜”,从客观现实的视觉层面叙述物相,而非摹形拟象状物之辞,既是错觉,又是在表现月光穿越宇宙空间。这是自然空间形态存在的形式,以类比的手法描绘出自然界的空灵。照射在床前刹那间错觉所产生的禅境的空间“场”,是超越精神的物状表现,描绘的空间景象呈现在大的自然环境之中。“举头望明月”,描写的是动作,而实质是表现“望”的空间尺度。“低头思故乡”,从“举头”到“低头”不仅仅揭示的是内心活动,而且存在着人在空间中的运动状态和时间概念。“思故乡”是一种极明确的心理空间的表现,体现在“思”字上,不难领会李白诗句的“自然”与“妙境”。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生紫烟”是因“日照”的原因,勾画出飘渺于青山之间红日照射下形成的一片紫色云霞,构成一个大的光色空间环境,浪漫的色彩空间为瀑布置立背景,拉开大自然的前后空间关系,更加衬托出将巨大瀑布白练挂于山川之间的空间美。

诗的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又极写瀑布的空间动态和空间尺度,“飞”字是物质在空间状态中存在和运动的过程。“三千尺”更明确“飞”的空间尺度是有限的空间形态,同时又体现出山的高,到底有多高?“疑是银河落九天”,云烟雾霭,瀑布有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是一种超越现实存在的禅意空间,壮哉,美哉!

鹿 柴

唐 ·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的首句正面点画出“山”体的六向体积“空”间感,以“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空间概念更为突出,并非现实感觉中空廓虚无,从而表现出存在空间的太古之境。“但闻人语响”,顿出“声”的空间场,以局部的“响”

反衬出山体的“空”,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返景入深林”,表深林的幽深,把听觉的声空间与视觉的物质存在空间,紧紧并连在山谷之中。“复照青苔上”给幽暗寂静的森林带来一线光亮、一丝暖意。从作品的表现效果上看,那一小片光影空间与大片无边的幽暗空间构成强烈的对比。“复照”点睛之笔体味空间的冷暖关系、大小关系。诗的前二句以声反衬“空山”的空间,那么三四句则是以光影空间和温空间的形式来体现山体六向体积空间的存在。在一首诗中,对空间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取决于读者对诗意的感悟和其涵义的理解。

白鹭立雪,愚人看鹭。

聪明见雪,智者观白。

这是台湾作家林清玄先生写的一首禅诗,原本是揭示有关对“爱”的认识,“白鹭立雪”首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一个大自然的宇宙空间,勾勒出三种人不同的视向及不同的观点和修养,分别对“白鹭立雪”这一空间有着不同的认识。这首诗以“鹭”、“雪”、“白”列序出三种不同的审美境界,极其透彻、精辟,道出“见仁见智”的世界观。只看“鹭”之人为愚,见雪之人为“聪”,惟见“白”之人为“智”,是智慧至高境界的体现。

唐诗《春江花月夜》是诗人张若虚的不朽之作,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作者通过对月光精微细致地描写,再现出月光下宇宙空间五光十色的美好景致。“月光”的照射,勾勒出自然界六向空间的体位关系。诗中“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空里流霜”和“飞”字都体现出自然界大的空间尺度,“飞”入其中是何等的“空”,是物质在空间中运动的存在形式。“汀上白沙”只是从字面上勾画出原生态的自然美景。但用“看不见”则创造了一个与自然同构的美妙空间,形成浑然一体的空间意境是空间概念一种更高的审美观。“江天一色”中的“孤月”笔墨的写意之情,由大到小、由远及近,使人仿佛置身于纯净的自然世界,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是由心去体悟由情而感知。春江月夜的幽美是月“光”空间场的极至体现,空的境界需要一个空的心灵。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 · 王勃 《腾王阁序》),描写雨过天睛美丽的自然空间,“落霞”是色的大空间,“孤鹜”的“飞”则表现出自然环境中立体的空间场。“秋水共长天一色”是自然空间态的极至表现,秋“水”与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宇宙空间天地相连,意境深远。诗的意境、禅的境界、空间之美!

“天地一沙鸥”(唐 杜甫《旅夜书怀》) ,堪称是空间描写的绝句。“天•地”二字道出大自然六向体积的空间美。“沙鸥”的翱翔更点明天地之间的空间感,如鱼游水中,怡然自得,表现出大自然的美、空间的美。

“少小离家老大回” (唐 贺知章 《回乡偶书》) ,此句揭示了穿越生命时空的历程,人、空间、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构成生命的时空画卷。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表现出时间、空间、速度,太阳和月亮象穿梭一样地来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说明物质空间里也存在着速度。

“归心似箭” ( 清· 陈忱《水浒后传》) ,道出想家的心情象射出的箭那样迫切,是一种心理空间存在的形式,说明精神空间、心理空间也有时间和速度的存在。

文学作品的空间表现很广、很细腻,有待于我们从各门类的艺术形式中去挖掘、去发现,换向思考去研究文学作品中的空间概念,体悟其中妙趣,好诗、好词、好句、好作品,举不胜举,研者必获益。

参考文献:

1、《建筑空间组合论》〔M〕彭一刚 著 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年

2、《唐代诗词精选》〔M〕秦南 编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4年

作者介绍:作者介绍:

姚桃(1980—),女,湖北荆洲人,湛江师范学院教师,设计艺术学硕士。 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及其理论研究。

联系地址: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寸金路29号艺术学院

邮编:524048

TEL:[1**********]

E—mail: [email protected]


相关内容

  • 中国古代诗词_断桥_意象浅析
  • 文化研究・网络财富 Cultural Studies・Intemet fortune 中国古代诗词"断桥"意象浅析 余翠萍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佛山 528225) [摘要]"断桥"意象广泛见于唐以来的诗词中,具有鲜明特征和独特审美情趣."断桥&q ...

  • 诗歌中的叙事Microsoft Word 文档
  • 古典诗词研究的叙事视角 董乃斌 摘 要:从文学表现的内涵.特质和基本手段看,中国文学存在两大传统,即抒情传统和叙事传统.学界对前者研究得较多较细,而对后者似乎重视不够.尤其是在古典诗词(其实也包括曲赋) 的研究中,未能将两大传统充分贯通融合,往往强调了抒情面而忽略了叙事面.这不但局限了读解诗词的细致 ...

  • 古诗词传统的承传与现代转化_浅析方文山歌词的开拓价值_王姝一
  • 第25卷第1期2010年1月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LeshanTeachersCollege Vol.25,No.1Jan.2010 古诗词传统的承传与现代转化 ---浅析方文山歌词的开拓价值 王姝一 (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北碚400715) 摘要:中国当代词人方文山,其歌词在意象. ...

  • 古代诗词阅读的原理与方法
  • 专题讲座 古代诗词阅读的原理与方法 陈建森 华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 教授.文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形,则优劣见矣.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 ...

  • 叶嘉莹比较诗学
  • 试论叶嘉莹中西比较诗学 理论 朱巧云 内容提要 著名加拿大籍华人女学者叶嘉莹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教学和研究,著作丰硕,阐发问题精微深刻,见解新颖独到.但目前大陆学术界对叶先生的研究成果和方法的探讨并不多,从比较诗学角度探讨的就更少了.事实上,在中西比较诗学方面,叶先生不仅有大量的批评实践,也 ...

  • 初一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反思
  • 初一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反思 初一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反思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积淀着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生活的起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大而言之,古诗文是一个富有民族色彩的古典世界,是文学.艺术的中国特色:小而言之,古诗文是一个人精神的底子,是价值观.人生观 ...

  • 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学研究反思
  • 刘勇强: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学研究反思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摘要叙事学对于古代小说研究最重要的意义是改变了以往小说艺术分析的单一思路.20世纪统摄于思想内容之下的艺术分析是以人物为中心的,而叙事学之于小说研究则是以情节为中心的,它赋予了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新视野,表现出了它在中国古代小说 ...

  •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语言的最深层的功用有时并不是直接能够感知到的.虽然文言诗文不再是现代社会主要的交流工具,在生活交往中似乎已没有必不可少的用途,但它承载着从汉文字诞生之日起至近代开始前的中国历史,中国历代许多伟大思想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都使用这种语言,并且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今天我们 ...

  • 海南省旧体诗创作现状
  • 海南大学2009年暑期社会实践论文 题 目: 海南省旧体诗创作现状 作 者: 闫超凡.闵阳.李陵和 指导教师: 杨国良 学 院: 人文传播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二〇〇九 年九 月一 日 海南省旧体诗创作现状 [内容摘要] 新文化运动后现代诗虽逐步占据中国诗歌界的主流,但旧体诗的创作并没有就此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