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乐课程游戏化是教师有目的地、有计划地用游戏的方法,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将音乐课程多方面的内容用游戏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使音乐与游戏融为一体,让幼儿在游戏中学,教师在游戏中教,进而培养和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从而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音乐 幼儿 课程 游戏 近半个世纪以来,无数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惊喜地发现,婴幼儿的天性中都保留着对音乐的兴趣和灵感,在我们后天教育中,通过利用天性中的灵感和兴趣,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提升幼儿的音乐能力,成为了我们幼儿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近阶段的幼儿音乐教学中,我大胆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将游戏教学与音乐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以下是我关于幼儿音乐课程游戏化的几点探索: (一)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音乐课程游戏化力促幼儿快乐学习。在幼儿阶段,开展音乐课程游戏化的教学,是立足于幼儿的内心发展需求的。实践证明,游戏化是培养幼儿音乐学习兴趣、促进幼儿音乐发展能力的最佳途径,从而促进幼儿快乐学习。 以“采蘑菇的小姑娘”为案例,引导幼儿在音乐活动过程中选择玩伴并选择角色。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寻找相关的“道具”,比如根据歌曲中出现的蘑菇,什么可以作为蘑菇呀?什么可以作为箩筐呀?幼儿们纷纷选择出适合的“道具”,比如将书包当成了“箩筐”,将铅笔、橡皮当成“蘑菇”,对于幼儿的这种自主选择行为,我加以认可和表扬,并且让幼儿想象“上山采蘑菇”的场景。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起的是辅助的作用,而角色扮演、角色配合、场景设置等等都由幼儿自主选择完成,所以教学效果也是出乎意料的好。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课程游戏化,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寓教于乐中开展快乐的探索。 (二)灵活开展,丰富内涵 开展灵活多样幼儿音乐课程。幼儿对于音乐学习都有着兴趣和感知能力。作为教师,在探索音乐课程的过程中,应该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一般来说,游戏的内容是比较丰富的,不仅包括唱、跳、演等形式,更包括类似故事配乐、戏剧表演、角色表演等多种综合的形式,这些丰富多样并具有创造性的音乐游戏活动,有助于幼儿在音乐课堂中享受音乐艺术,感受音乐艺术带来的魅力,培育和发展幼儿的审美素养。 比如开展音乐游戏活动“小蝌蚪找妈妈”。先播放“青蛙跳”“游水”的旋律,然后结合故事。故事中“青蛙妈妈找不到青蛙宝宝时,非常担忧,青蛙宝宝们为了找到自己的妈妈在水里不停游动,寻找妈妈”,此时我引导幼儿自己想象,模仿出小蝌蚪游泳的动作,模仿完小蝌蚪游泳后,再模仿出青蛙妈妈跳水的动作,并让幼儿们自己组合。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要对音乐节奏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获得掌声。在这个模仿“游泳”的过程中,幼儿对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做出正确性的选择,特别是对旋律有一定的敏感度,结合“小蝌蚪找妈妈”这样的音乐游戏活动,我还渗透了感恩妈妈、感谢妈妈这样的德育理念,可以说,在音乐游戏活动中,幼儿更乐于接受各种理念。 (三)放开心扉,激发情感 音乐课程游戏化有助于激发幼儿的音乐能力。音乐能力主要是指幼儿对于音乐要素的认知和情感反应方面的综合能力。音乐能力包含了幼儿对于音乐内容在音响、音节、旋律、时值等方面的各种综合能力的素养及识别能力。可以说,音乐能力的培养是幼儿音乐课程的核心要素,也是贯穿于整个音乐课程游戏化的教学过程之中的。音乐能力有助于幼儿在学习和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借助想象和联想来理解并感受音乐作品中的生动、具体的形象,进而引导幼儿传达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意境。 音乐游戏“小兔子乖乖”,在欣赏教学中,引导幼儿通过音乐欣赏,通过自身充分的情感体验,通过律动创编的方式,积极主动参与、大胆想象。在这个过程中,设立目标,模仿里面的角色特征展示形态、动作,引导幼儿结合情境,自主进行律动创编。当然,每一个幼儿在进行律动创编的过程中,差异性是较大的,我鼓励这种差异的存在,并且欣赏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化的创编。 在音乐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以游戏为载体,有助于促进幼儿放开心扉,情感审美双重激活。 (四)综合渗透,多方提升 音乐课程游戏化力促幼儿综合素养全面提升。音乐课程游戏化的实施,从表面上看是针对幼儿音乐学习的,其实从更实际的角度来说,音乐课程游戏化对于幼儿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是一种积极的促进作用。音乐课程游戏化有助于丰富幼儿的音乐之声,引导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可以通过采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去感知音乐,真正用心灵去感知音乐。比如一些角色游戏、表演游戏中,都可以融入音乐的元素,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有人问幼儿能理解什么是戏剧活动吗?能在假象的情节中,通过扮演角色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吗?结合音乐游戏,则使得这些假设都变成了可能。如小班戏剧《抱抱》的演出,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简单、可操作性强的道具,如:大象和小花猫的头饰、尾巴、大树等,增强戏剧表演的乐趣,音乐在戏剧中成为了贯穿的主线和灵魂,音乐游戏可以以虚代实,只要能给幼儿一点进入角色的启示即可,不必用装饰性过强或过实的道具。在音乐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幼儿平时故事能力、语言表达比较有限,特别是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语言表达有局限性,但是音乐游戏却成了他们表达的线索,并且为幼儿艺术审美的提升插上了隐形的翅膀。 幼儿的音乐教育应以游戏般的快乐心情开始,再以游戏般的快乐心情引导到正确的方向,让孩子们在音乐活动中健康愉快地成长。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地用更深入的视角反思,用不同的策略与方法,科学地将游戏精神融入音乐教育活动之中才能让孩子们终生受益。 (江苏省丰县机关第二幼儿园) 【参考文献】 [1]颜云娥,幼儿教师如何有些组织音乐游戏,[J],才智,2011年15期 [2]黄兰娟,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新校园(上旬刊),2014年5期 [3]沈晓骄,浅析国内外幼儿音乐游戏创编现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年1期 [4]王永忠,音乐游戏对幼儿社会化的作用,[J],体育学刊,2000年1期
摘要:音乐课程游戏化是教师有目的地、有计划地用游戏的方法,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将音乐课程多方面的内容用游戏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使音乐与游戏融为一体,让幼儿在游戏中学,教师在游戏中教,进而培养和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从而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音乐 幼儿 课程 游戏 近半个世纪以来,无数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惊喜地发现,婴幼儿的天性中都保留着对音乐的兴趣和灵感,在我们后天教育中,通过利用天性中的灵感和兴趣,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提升幼儿的音乐能力,成为了我们幼儿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近阶段的幼儿音乐教学中,我大胆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将游戏教学与音乐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以下是我关于幼儿音乐课程游戏化的几点探索: (一)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音乐课程游戏化力促幼儿快乐学习。在幼儿阶段,开展音乐课程游戏化的教学,是立足于幼儿的内心发展需求的。实践证明,游戏化是培养幼儿音乐学习兴趣、促进幼儿音乐发展能力的最佳途径,从而促进幼儿快乐学习。 以“采蘑菇的小姑娘”为案例,引导幼儿在音乐活动过程中选择玩伴并选择角色。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寻找相关的“道具”,比如根据歌曲中出现的蘑菇,什么可以作为蘑菇呀?什么可以作为箩筐呀?幼儿们纷纷选择出适合的“道具”,比如将书包当成了“箩筐”,将铅笔、橡皮当成“蘑菇”,对于幼儿的这种自主选择行为,我加以认可和表扬,并且让幼儿想象“上山采蘑菇”的场景。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起的是辅助的作用,而角色扮演、角色配合、场景设置等等都由幼儿自主选择完成,所以教学效果也是出乎意料的好。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课程游戏化,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寓教于乐中开展快乐的探索。 (二)灵活开展,丰富内涵 开展灵活多样幼儿音乐课程。幼儿对于音乐学习都有着兴趣和感知能力。作为教师,在探索音乐课程的过程中,应该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一般来说,游戏的内容是比较丰富的,不仅包括唱、跳、演等形式,更包括类似故事配乐、戏剧表演、角色表演等多种综合的形式,这些丰富多样并具有创造性的音乐游戏活动,有助于幼儿在音乐课堂中享受音乐艺术,感受音乐艺术带来的魅力,培育和发展幼儿的审美素养。 比如开展音乐游戏活动“小蝌蚪找妈妈”。先播放“青蛙跳”“游水”的旋律,然后结合故事。故事中“青蛙妈妈找不到青蛙宝宝时,非常担忧,青蛙宝宝们为了找到自己的妈妈在水里不停游动,寻找妈妈”,此时我引导幼儿自己想象,模仿出小蝌蚪游泳的动作,模仿完小蝌蚪游泳后,再模仿出青蛙妈妈跳水的动作,并让幼儿们自己组合。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要对音乐节奏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获得掌声。在这个模仿“游泳”的过程中,幼儿对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做出正确性的选择,特别是对旋律有一定的敏感度,结合“小蝌蚪找妈妈”这样的音乐游戏活动,我还渗透了感恩妈妈、感谢妈妈这样的德育理念,可以说,在音乐游戏活动中,幼儿更乐于接受各种理念。 (三)放开心扉,激发情感 音乐课程游戏化有助于激发幼儿的音乐能力。音乐能力主要是指幼儿对于音乐要素的认知和情感反应方面的综合能力。音乐能力包含了幼儿对于音乐内容在音响、音节、旋律、时值等方面的各种综合能力的素养及识别能力。可以说,音乐能力的培养是幼儿音乐课程的核心要素,也是贯穿于整个音乐课程游戏化的教学过程之中的。音乐能力有助于幼儿在学习和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借助想象和联想来理解并感受音乐作品中的生动、具体的形象,进而引导幼儿传达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意境。 音乐游戏“小兔子乖乖”,在欣赏教学中,引导幼儿通过音乐欣赏,通过自身充分的情感体验,通过律动创编的方式,积极主动参与、大胆想象。在这个过程中,设立目标,模仿里面的角色特征展示形态、动作,引导幼儿结合情境,自主进行律动创编。当然,每一个幼儿在进行律动创编的过程中,差异性是较大的,我鼓励这种差异的存在,并且欣赏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化的创编。 在音乐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以游戏为载体,有助于促进幼儿放开心扉,情感审美双重激活。 (四)综合渗透,多方提升 音乐课程游戏化力促幼儿综合素养全面提升。音乐课程游戏化的实施,从表面上看是针对幼儿音乐学习的,其实从更实际的角度来说,音乐课程游戏化对于幼儿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是一种积极的促进作用。音乐课程游戏化有助于丰富幼儿的音乐之声,引导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可以通过采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去感知音乐,真正用心灵去感知音乐。比如一些角色游戏、表演游戏中,都可以融入音乐的元素,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有人问幼儿能理解什么是戏剧活动吗?能在假象的情节中,通过扮演角色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吗?结合音乐游戏,则使得这些假设都变成了可能。如小班戏剧《抱抱》的演出,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简单、可操作性强的道具,如:大象和小花猫的头饰、尾巴、大树等,增强戏剧表演的乐趣,音乐在戏剧中成为了贯穿的主线和灵魂,音乐游戏可以以虚代实,只要能给幼儿一点进入角色的启示即可,不必用装饰性过强或过实的道具。在音乐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幼儿平时故事能力、语言表达比较有限,特别是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语言表达有局限性,但是音乐游戏却成了他们表达的线索,并且为幼儿艺术审美的提升插上了隐形的翅膀。 幼儿的音乐教育应以游戏般的快乐心情开始,再以游戏般的快乐心情引导到正确的方向,让孩子们在音乐活动中健康愉快地成长。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地用更深入的视角反思,用不同的策略与方法,科学地将游戏精神融入音乐教育活动之中才能让孩子们终生受益。 (江苏省丰县机关第二幼儿园) 【参考文献】 [1]颜云娥,幼儿教师如何有些组织音乐游戏,[J],才智,2011年15期 [2]黄兰娟,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新校园(上旬刊),2014年5期 [3]沈晓骄,浅析国内外幼儿音乐游戏创编现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年1期 [4]王永忠,音乐游戏对幼儿社会化的作用,[J],体育学刊,2000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