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民主主义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影响

第21卷 第2期 2003年4月

     嘉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Vol.21 No.2

JOURNALOFJIAYING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Sciences)      Apr.2003

论新民主主义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影响

○廖志成,钟凯雄

(嘉应学院,广东梅州514015)

  [摘 要]本文从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基础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探讨受到新民主主义理论启迪的角度,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影响。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改造;建设;影响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42X(2003)02-0023-04

  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思想,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进行了系统论述,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为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作了理论上与政策上的准备。新民主主义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建立在新民主主义理论基础上

1.社会主义革命是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历史条件的。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的全部结果是:一方面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又一方面有

[1](P650)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新民主主义的政

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中国革命的前途不可能建立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并进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紧密衔接,决不容许也不可能两步之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阶段。

2.社会主义改造的经济政策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继承和发展。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从性质上来讲,新民主主义经济自然与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相适应,它不是资本主义的,也不能是社会主义的,而只能是新民主主义的。这种经济,一方面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建立起来的,这就必然会使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合作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这种经济又有存在的必要,因为在中国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条件下,在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下,除了国家自己的经济,劳动人民的个体经济和合作经济之外,“一定

治、经济、文化,由于其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缘故,就都是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并且不是普通的

[1](P704-705)因素,而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这些起

决定作用的社会主义因素的生长和发展,为中国的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主要的前提。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了基本的胜利,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

  *

 本文为广东省高校“两课”重点科研课题之一——“《毛泽东思想概论》若干教学内容与方法探究”课题论文之一(粤高教宣

[2000]1号)

[收稿日期]2003-01-03

[作者简介]廖志成(1970—),男,广东兴宁人,嘉应学院外语系,讲师。

要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才能有益于社会的向前

[2]

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要把新民主主义经发展。”

产阶级即大资产阶级,是把他们作为敌人,在政治上加以打倒,在经济上实行没收。对于民族资产阶级,是把他们作为朋友,在团结他们的同时,逐步改造他们。因为在社会主义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仍然具有两面性,他们既有剥削工人阶级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私人资本主义在生产经营上纳入国营经济和国家计划的轨道,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第二步是把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把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个人的改造结合在一起,一方面是把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另一方面是把资本家从剥削者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第一是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所有制;第二是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第三是不剥夺他们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而在这个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予恰当的政治安排。

二、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探索,受到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启迪

1956年,中国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中国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同样需要从中国实际出发,需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正确地、系统地结合起来。中国的特点是什么呢?毛泽东指出:第一,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第二,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第三,经济落后,文化落后,在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发展极不平衡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确实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的一个崭新的课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提出了许多具有独创性的见解,大大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推进了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探索,同样受到其新民主义理论的启迪。

1.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受到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影响和启迪。

毛泽东强调,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即从中国是个大农业国这一基本情况出发,不能照搬照抄外国的经验,在他的《论十大关系》中,已经明确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就是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他说:“我国的

济中的非社会主义成份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性质。

从经济结构上看,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指出:“在现阶段上,中国的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的报告中,毛泽东又进一步说明了,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五种经济成份。毛泽东认为,国营经济要尽可能地发展。私人经济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是占绝对优势的经济,对这种经济,只要不出于政府法律范围之外,不但不加阻止,而且还要加以提倡和奖励。至于合作经济,毛泽东认为,对经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政府应在各方面帮助合作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要把私人经济改造为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结构的经济。

(1)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互助合作化的途径,逐步地把个体农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在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按照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坚持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引导农民自愿联合起来;创造了经过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再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合作社,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形式。

“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是新民主主义时期一条正确的土地革命的路线。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党继承和发展了这一路线,贯彻自愿互利的原则,实行“依靠贫农(包括新中农),团结中农,限制并逐步改造富农”的农业合作化时期的阶级政策。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是经过合作社的途径,把个体手工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

(2)通过国家资本主义,逐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实质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延伸。党把中国资产阶级分成了两部分,对它们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对于官僚资

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但是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

[3](P796)

在他看来,发展重工业有两种方法:业。”

以吸引华侨投资,20年、100年不要没收。他甚至提出可以在一定的时候让外国人来中国办工厂,开矿山,向他们学技术。在分配方面,鉴于苏联的教训,提出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兼顾的原则。这时,陈云还就所有制、生产和流通方面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这就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国家市场的补充。这些重要思想是继承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理论。

3.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就提出:“把群众组织起来,把一切老百姓的力量,一切部队机关学校的力量、一切男女老少的全劳动力半老劳力,只要是可能的,就要毫无例外的动员起来,组

[2](P928)

从事于经济织起来,成为一支劳动大军,”

“一种是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一种是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他认为,从长远观点看,“后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而且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会使它发展的基础更加

[3](P722-723)

他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发展农稳固。”

业放在重要的位置,这是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的一大特色。他指出,农业关系国计民生,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农业关系到五亿农村人口的吃饭问题,也关系到城市和工矿人口的吃饭问题;农业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农村是轻工业和重工业的重要市场;农业是积累的重要来源,农业发展了就可以为发展工业提供更多的资金。其实在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中,毛泽东早在1934年就指出:“在目前条件下,农业生产

[4](P131)

是我们经济建设工作的第一位。”因为发展

农业生产不但能够解决最重要的粮食问题,而且还能够解决衣服、砂糖、纸张等项日常用品的原料,即棉、麻、竹等的供给问题。毛泽东同志一直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他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必然会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

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上,毛泽东指出:国防不可没有,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但是,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毛泽东指出,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抽出更多的资金多开些工厂、多造些机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正确地揭示了经济建设与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关系。这两种关系是一脉相承的。

2.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是继承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新民主主义经济,一方面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合作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另一方面,除了国家自己的经济,劳动人民的个体经济和合作经济之外,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范围内获得发展。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优势的前提下允许非社会主义经济成份存在的问题作了探讨,提出“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他认为“现有国营、合营企业不能满足社会主义需要,私人可以开工厂”。要允许处在非法状态的“地下工厂”、“地下商场”合法化,变成地上的,合法雇工,可以开夫妻店,也可以开私营大厂,订条约,10年、20年不没收。还可

建设。他还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关心人民的生活疾苦,激发广大群众从事经济工作的积极性。在工作中还要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要用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方法和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

[3](P720)

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他指出,过去为

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要实行这个方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毛泽东进一步阐明了,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并且通过管理体制的调整,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如适当调整中央同地方、国家同企业之间的关系,把一部分工业管理、商业管理、财政管理的权力下放给地方行政机关和工矿企业,以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毛泽东在1960年批示鞍钢的经验时,认为鞍钢创造了一套不同于苏联权威的企业管理经验,其中特别强调了鞍钢“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新的企业管理制度,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

制度,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中实行企业领导干部、技术员和工人的三结合。这表明了毛泽东十分重视工矿企业内部工人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

4.关于文化思想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及其他方面。

继承了新民主主义时期重视和尊重知识分子的思想。早在1939年12月1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写了《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他认为“对于知识分子的正确的政策,是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1](P31)认为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份,常常起着先锋和桥梁作用;同时,他十分强调知识分子要下决心为群众利益服务并与群众相结合。他多次告戒全党:“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文化不发达,所以对于知识分子觉得特别宝贵。”

中共中央于1956年1月专门召开了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制定了科学技术发展的长远规划。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向大会作了报告。周恩来强调指出:中国的知识分子中间的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密切合作,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兄弟联盟。

根据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毛泽东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地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强调要普遍提倡和善于运用“团结——批评——团结”的方式,在处理党内矛盾问

题上,重申了延安时期实行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提出了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科学文化上,提出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了民主应该更扩大,并且着手制定较完备的法律,健全中国的法制。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等。

三、关于新民主主义建设的思想,还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借鉴和启迪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理论基础上,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探索。这一探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形成的邓小平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材料。探索中所提出来的许多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思想;把全党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思想;社会主义社会可分为不发达的和比较发达的两个阶段的思想;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或者为邓小平理论所继承,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为邓小平理论所吸收,成为这一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

综上所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是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建设为历史条件,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和社会论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正面影响。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陈火祥

OntheInfluencestheTheoryoftheNewDemocracyHasonChineseSocialistic

RevolutionandConstruction

LIAOZhi-cheng,ZHONGKai-xiong(JiayingUniversity,Meizhou514015,China)

Abstract:DirectedbythebaseoftheTheoryoftheSocialistReformsandtheviewthattheinquiryintotheTheoryoftheSocial-istConstructionisinfluencedbytheTheoryoftheNewDemocracy,thisarticlediscussestheinfluencestheTheoryoftheNewDemocracyHasonChineseSocialisticRevolutionandConstruction.

Keywords:NewDemocracy;Socialist;reforms;construction;influence

第21卷 第2期 2003年4月

     嘉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Vol.21 No.2

JOURNALOFJIAYING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Sciences)      Apr.2003

论新民主主义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影响

○廖志成,钟凯雄

(嘉应学院,广东梅州514015)

  [摘 要]本文从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基础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探讨受到新民主主义理论启迪的角度,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影响。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改造;建设;影响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42X(2003)02-0023-04

  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思想,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进行了系统论述,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为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作了理论上与政策上的准备。新民主主义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建立在新民主主义理论基础上

1.社会主义革命是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历史条件的。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的全部结果是:一方面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又一方面有

[1](P650)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新民主主义的政

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中国革命的前途不可能建立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并进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紧密衔接,决不容许也不可能两步之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阶段。

2.社会主义改造的经济政策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继承和发展。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从性质上来讲,新民主主义经济自然与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相适应,它不是资本主义的,也不能是社会主义的,而只能是新民主主义的。这种经济,一方面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建立起来的,这就必然会使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合作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这种经济又有存在的必要,因为在中国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条件下,在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下,除了国家自己的经济,劳动人民的个体经济和合作经济之外,“一定

治、经济、文化,由于其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缘故,就都是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并且不是普通的

[1](P704-705)因素,而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这些起

决定作用的社会主义因素的生长和发展,为中国的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主要的前提。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了基本的胜利,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

  *

 本文为广东省高校“两课”重点科研课题之一——“《毛泽东思想概论》若干教学内容与方法探究”课题论文之一(粤高教宣

[2000]1号)

[收稿日期]2003-01-03

[作者简介]廖志成(1970—),男,广东兴宁人,嘉应学院外语系,讲师。

要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才能有益于社会的向前

[2]

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要把新民主主义经发展。”

产阶级即大资产阶级,是把他们作为敌人,在政治上加以打倒,在经济上实行没收。对于民族资产阶级,是把他们作为朋友,在团结他们的同时,逐步改造他们。因为在社会主义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仍然具有两面性,他们既有剥削工人阶级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私人资本主义在生产经营上纳入国营经济和国家计划的轨道,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第二步是把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把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个人的改造结合在一起,一方面是把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另一方面是把资本家从剥削者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第一是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所有制;第二是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第三是不剥夺他们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而在这个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予恰当的政治安排。

二、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探索,受到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启迪

1956年,中国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中国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同样需要从中国实际出发,需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正确地、系统地结合起来。中国的特点是什么呢?毛泽东指出:第一,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第二,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第三,经济落后,文化落后,在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发展极不平衡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确实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的一个崭新的课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提出了许多具有独创性的见解,大大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推进了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探索,同样受到其新民主义理论的启迪。

1.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受到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影响和启迪。

毛泽东强调,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即从中国是个大农业国这一基本情况出发,不能照搬照抄外国的经验,在他的《论十大关系》中,已经明确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就是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他说:“我国的

济中的非社会主义成份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性质。

从经济结构上看,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指出:“在现阶段上,中国的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的报告中,毛泽东又进一步说明了,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五种经济成份。毛泽东认为,国营经济要尽可能地发展。私人经济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是占绝对优势的经济,对这种经济,只要不出于政府法律范围之外,不但不加阻止,而且还要加以提倡和奖励。至于合作经济,毛泽东认为,对经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政府应在各方面帮助合作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要把私人经济改造为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结构的经济。

(1)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互助合作化的途径,逐步地把个体农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在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按照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坚持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引导农民自愿联合起来;创造了经过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再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合作社,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形式。

“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是新民主主义时期一条正确的土地革命的路线。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党继承和发展了这一路线,贯彻自愿互利的原则,实行“依靠贫农(包括新中农),团结中农,限制并逐步改造富农”的农业合作化时期的阶级政策。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是经过合作社的途径,把个体手工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

(2)通过国家资本主义,逐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实质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延伸。党把中国资产阶级分成了两部分,对它们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对于官僚资

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但是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

[3](P796)

在他看来,发展重工业有两种方法:业。”

以吸引华侨投资,20年、100年不要没收。他甚至提出可以在一定的时候让外国人来中国办工厂,开矿山,向他们学技术。在分配方面,鉴于苏联的教训,提出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兼顾的原则。这时,陈云还就所有制、生产和流通方面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这就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国家市场的补充。这些重要思想是继承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理论。

3.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就提出:“把群众组织起来,把一切老百姓的力量,一切部队机关学校的力量、一切男女老少的全劳动力半老劳力,只要是可能的,就要毫无例外的动员起来,组

[2](P928)

从事于经济织起来,成为一支劳动大军,”

“一种是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一种是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他认为,从长远观点看,“后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而且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会使它发展的基础更加

[3](P722-723)

他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发展农稳固。”

业放在重要的位置,这是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的一大特色。他指出,农业关系国计民生,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农业关系到五亿农村人口的吃饭问题,也关系到城市和工矿人口的吃饭问题;农业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农村是轻工业和重工业的重要市场;农业是积累的重要来源,农业发展了就可以为发展工业提供更多的资金。其实在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中,毛泽东早在1934年就指出:“在目前条件下,农业生产

[4](P131)

是我们经济建设工作的第一位。”因为发展

农业生产不但能够解决最重要的粮食问题,而且还能够解决衣服、砂糖、纸张等项日常用品的原料,即棉、麻、竹等的供给问题。毛泽东同志一直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他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必然会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

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上,毛泽东指出:国防不可没有,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但是,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毛泽东指出,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抽出更多的资金多开些工厂、多造些机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正确地揭示了经济建设与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关系。这两种关系是一脉相承的。

2.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是继承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新民主主义经济,一方面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合作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另一方面,除了国家自己的经济,劳动人民的个体经济和合作经济之外,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范围内获得发展。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优势的前提下允许非社会主义经济成份存在的问题作了探讨,提出“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他认为“现有国营、合营企业不能满足社会主义需要,私人可以开工厂”。要允许处在非法状态的“地下工厂”、“地下商场”合法化,变成地上的,合法雇工,可以开夫妻店,也可以开私营大厂,订条约,10年、20年不没收。还可

建设。他还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关心人民的生活疾苦,激发广大群众从事经济工作的积极性。在工作中还要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要用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方法和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

[3](P720)

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他指出,过去为

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要实行这个方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毛泽东进一步阐明了,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并且通过管理体制的调整,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如适当调整中央同地方、国家同企业之间的关系,把一部分工业管理、商业管理、财政管理的权力下放给地方行政机关和工矿企业,以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毛泽东在1960年批示鞍钢的经验时,认为鞍钢创造了一套不同于苏联权威的企业管理经验,其中特别强调了鞍钢“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新的企业管理制度,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

制度,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中实行企业领导干部、技术员和工人的三结合。这表明了毛泽东十分重视工矿企业内部工人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

4.关于文化思想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及其他方面。

继承了新民主主义时期重视和尊重知识分子的思想。早在1939年12月1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写了《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他认为“对于知识分子的正确的政策,是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1](P31)认为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份,常常起着先锋和桥梁作用;同时,他十分强调知识分子要下决心为群众利益服务并与群众相结合。他多次告戒全党:“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文化不发达,所以对于知识分子觉得特别宝贵。”

中共中央于1956年1月专门召开了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制定了科学技术发展的长远规划。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向大会作了报告。周恩来强调指出:中国的知识分子中间的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密切合作,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兄弟联盟。

根据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毛泽东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地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强调要普遍提倡和善于运用“团结——批评——团结”的方式,在处理党内矛盾问

题上,重申了延安时期实行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提出了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科学文化上,提出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了民主应该更扩大,并且着手制定较完备的法律,健全中国的法制。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等。

三、关于新民主主义建设的思想,还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借鉴和启迪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理论基础上,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探索。这一探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形成的邓小平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材料。探索中所提出来的许多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思想;把全党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思想;社会主义社会可分为不发达的和比较发达的两个阶段的思想;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或者为邓小平理论所继承,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为邓小平理论所吸收,成为这一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

综上所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是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建设为历史条件,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和社会论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正面影响。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陈火祥

OntheInfluencestheTheoryoftheNewDemocracyHasonChineseSocialistic

RevolutionandConstruction

LIAOZhi-cheng,ZHONGKai-xiong(JiayingUniversity,Meizhou514015,China)

Abstract:DirectedbythebaseoftheTheoryoftheSocialistReformsandtheviewthattheinquiryintotheTheoryoftheSocial-istConstructionisinfluencedbytheTheoryoftheNewDemocracy,thisarticlediscussestheinfluencestheTheoryoftheNewDemocracyHasonChineseSocialisticRevolutionandConstruction.

Keywords:NewDemocracy;Socialist;reforms;construction;influence


相关内容

  • 学案:20世纪引领中国前进的三大理论
  • 必修三 专题四 20世纪引领中国前进的三大理论 ▲总论 20世纪中国的100年,是为争取和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的其后又将其发展为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人是在思想指导下,中国社会实现了第 次历史性巨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世纪之交," " ...

  • 关于前苏联法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影响
  • 作者:蔡定剑 法学 1999年05期 当我们回顾反思新中国法制建设史,总结法制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的时候,我们切不可忽视前苏联法学和法制对中国法学和法制建设产生的巨大影响.中国与前苏联经历过从情同手足的兄弟到反目为仇的敌人的历史.今天的中国与前苏联的继承者在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上已分道扬镳.但是,苏联法 ...

  • 中国近现代的思想史
  • 中国近现代的思想史 谷传利 11.28 (一)思想解放的潮流 1.维新思想 (1)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2.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有什么样的影响? 3.马克 ...

  • 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理路
  • 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理路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当代启示 邓建华 ( 四川大学 政治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5 ) [摘 要]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的重要发源地,而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之作.透视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历程,我们能够领悟到 ...

  • 福州五佳教育高二历史必修三笔记.doc
  • 文章来源:福州五佳教育网www.wujiajiaoyu.com(中小学直线提分,就上福州五佳教育) 必修三笔记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考考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目录 上编综述:(2-4) 1.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3.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4-6)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近代 ...

  • 毛概第一章到第三章笔记总结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19世纪中叶(1843年)诞生 19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是俄国十月革命后,经五四运动后在青年中传播开来. 知识点: * 最先使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38年,党的六 ...

  • 浅析[新民主主义论]
  • 青 春 岁'月浅析<新民主主义论> 口王东(北京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48) [摘要]<新民主主义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形态,是毛泽东思想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之一.它揭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

  • 毛概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1)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