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添加剂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食品添加剂概述

食品添加剂是指少量添加在食品中的一类非营养物质,用于改善食品风味、外观贮存性以及组织结构。目前,中国食品添加剂已多达 2000 余种,可分为23大类,主要包括膨松剂、抗结剂、增味剂、防腐剂、消泡剂、香料等。

食品添加剂存在的安全性问题

添加非食用物质

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种类均作了明确的规定,严禁在食品生产中应用化工原料作为食品添加剂。但是,2008 年的“三鹿奶粉”事件中非法将三聚氰胺作为食品添加剂加入乳制品中。“毒豆芽”与“苏丹红”也是典型的食品安全案例。此外,添加剂分为食品级与工业级两种。不少生产厂家为了私利而将工业级添加剂作为食品级添加剂使用,比如,用工业柠檬酸代替食用柠檬酸使用。

超限量与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中明确规定了我国允许使用的相关食品添加剂种类、使用范围以及最大使用量与残留量。只有标准中允许的使用物质才可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但实际情况是超范围、超标准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非常普遍。

比如,在一些果汁饮料、乳饮料中添加大量的苯甲酸(防腐剂)与糖精钠、甜蜜素(甜味剂)等,在面粉中过度添加过氧化苯甲酰让面粉变得更白。又如,规定膨化食品内禁止添加糖精钠与甜蜜素等甜味剂,但在质检抽查中发现很多膨化食品都违规加入了上述物质。

使用劣质、过期的食品添加剂合格的食品添加剂在保质期内是具有相应功效的。按规定适当添加到食品当中能改善食品的某一功能,也不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但是劣质的食品添加剂存在很多有毒有害物质,如铅、汞、砷。过期的食品添加剂由于长时间保存致使成分发生变化,而失去食品添加剂的作用,甚至还可能形成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若将这些食品添加剂加入食品中将极大影响食品的质量与安全性。

重复使用现象较为普遍

有时一种食品中添加了过多种类的食品添加剂,而这些添加剂之间可能发生反应,进而形成有毒有害物质。

另外,不少食品添加剂的配方都是对外保密的,这也可能造成同一种食品添加剂重复添加的问题。

提高食品添加剂使用安全性的对策

建立健全食品添加剂的法律法规

我国现行的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还较为滞后,国际上已禁止的一些品种,在国内仍允许使用。

另外,不少食品添加剂还缺少残留量标准与具体的检测方法。

第一,建议政府部门参照国际通行标准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标准体系,明确规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品种、名称、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与最大残留量。当前,我国正致力于修订《食品添加卫生标准》,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第二,出台食品添加剂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明确质监、卫生、安全等职能部门的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第三,重点研究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检测技术、生产规范与使用规范,建立食品添加剂的定期评估机制。

实行备案监管制,齐抓共管产、销、用

食品添加剂的违规滥用问题多数是由于食品生产企业老板为了牟取更多利益而做出的人为活动。对此,笔者建议社会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可出台强制性生产、销售、使用备案制度。具体来讲就是要让生产、销售单位建立食品添加剂台账,记录食品添加剂的具体流向与数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单位必须将进货、使用情况做好记录。

同时,重视日常监督检查,若有必要可通过追溯至生产部门了解食品添加剂使用是否合规。通过对产、销、用三方的链条式监管,从而确保食品添加剂的来源、流向与使用均有账可查,这能有效减少食品添加剂的违规滥用问题。

注重技术创新,积极寻求绿色、安全的新型食品添加剂

天然营养、绿色安全、多功能是将来食品添加剂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应加强与科研部门合作,通过技术创新,研发绿色、新型的食品添加剂,这也是保证食品安全的有效策略。比如,用米制糖浆系列甜味剂来代替糖精钠,从海藻、紫菜、山楂中提取天然色素来代替人工合成色素,这有助于消除一些传统食品添加剂的毒性与危害性。

当然,这些新型食品添加剂的推广使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依赖于广大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才能够实现。

加强宣传培训,引导公众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

加强对食品安全知识的科普,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是解决食品终端市场监管难问题的关键所在。对此,政府部门应组织食品安全行业相关专家、学者,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途径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行业标准。

同时,在各大超市、农贸市场中开设讲座、发放资料,宣传食品安全知识与食品添加剂知识,向人们宣传关于食品安全与卫生的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公众客观全面地认识食品添加剂,消除对食品添加剂的恐惧心理。与此同时,也要引导公众增强防范意识,在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比较分析,学会鉴别劣质食品。

总之,食品安全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大众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正确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是确保食品安全的有效措施。因此,政府职能部门、生产企业、消费者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能,逐步构建起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监管体系,确保食品添加剂健康、良好发展,这样才能促进我国食品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于期刊,内容仅供参考!

聚人脉、交朋友,促发展,请进食品工程师联盟;

实时互动交流,探索食品技术,请进食品技术交流群;

系统学习知识,快速提升自己,请移步食品课堂;

食品添加剂概述

食品添加剂是指少量添加在食品中的一类非营养物质,用于改善食品风味、外观贮存性以及组织结构。目前,中国食品添加剂已多达 2000 余种,可分为23大类,主要包括膨松剂、抗结剂、增味剂、防腐剂、消泡剂、香料等。

食品添加剂存在的安全性问题

添加非食用物质

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种类均作了明确的规定,严禁在食品生产中应用化工原料作为食品添加剂。但是,2008 年的“三鹿奶粉”事件中非法将三聚氰胺作为食品添加剂加入乳制品中。“毒豆芽”与“苏丹红”也是典型的食品安全案例。此外,添加剂分为食品级与工业级两种。不少生产厂家为了私利而将工业级添加剂作为食品级添加剂使用,比如,用工业柠檬酸代替食用柠檬酸使用。

超限量与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中明确规定了我国允许使用的相关食品添加剂种类、使用范围以及最大使用量与残留量。只有标准中允许的使用物质才可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但实际情况是超范围、超标准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非常普遍。

比如,在一些果汁饮料、乳饮料中添加大量的苯甲酸(防腐剂)与糖精钠、甜蜜素(甜味剂)等,在面粉中过度添加过氧化苯甲酰让面粉变得更白。又如,规定膨化食品内禁止添加糖精钠与甜蜜素等甜味剂,但在质检抽查中发现很多膨化食品都违规加入了上述物质。

使用劣质、过期的食品添加剂合格的食品添加剂在保质期内是具有相应功效的。按规定适当添加到食品当中能改善食品的某一功能,也不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但是劣质的食品添加剂存在很多有毒有害物质,如铅、汞、砷。过期的食品添加剂由于长时间保存致使成分发生变化,而失去食品添加剂的作用,甚至还可能形成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若将这些食品添加剂加入食品中将极大影响食品的质量与安全性。

重复使用现象较为普遍

有时一种食品中添加了过多种类的食品添加剂,而这些添加剂之间可能发生反应,进而形成有毒有害物质。

另外,不少食品添加剂的配方都是对外保密的,这也可能造成同一种食品添加剂重复添加的问题。

提高食品添加剂使用安全性的对策

建立健全食品添加剂的法律法规

我国现行的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还较为滞后,国际上已禁止的一些品种,在国内仍允许使用。

另外,不少食品添加剂还缺少残留量标准与具体的检测方法。

第一,建议政府部门参照国际通行标准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标准体系,明确规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品种、名称、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与最大残留量。当前,我国正致力于修订《食品添加卫生标准》,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第二,出台食品添加剂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明确质监、卫生、安全等职能部门的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第三,重点研究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检测技术、生产规范与使用规范,建立食品添加剂的定期评估机制。

实行备案监管制,齐抓共管产、销、用

食品添加剂的违规滥用问题多数是由于食品生产企业老板为了牟取更多利益而做出的人为活动。对此,笔者建议社会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可出台强制性生产、销售、使用备案制度。具体来讲就是要让生产、销售单位建立食品添加剂台账,记录食品添加剂的具体流向与数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单位必须将进货、使用情况做好记录。

同时,重视日常监督检查,若有必要可通过追溯至生产部门了解食品添加剂使用是否合规。通过对产、销、用三方的链条式监管,从而确保食品添加剂的来源、流向与使用均有账可查,这能有效减少食品添加剂的违规滥用问题。

注重技术创新,积极寻求绿色、安全的新型食品添加剂

天然营养、绿色安全、多功能是将来食品添加剂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应加强与科研部门合作,通过技术创新,研发绿色、新型的食品添加剂,这也是保证食品安全的有效策略。比如,用米制糖浆系列甜味剂来代替糖精钠,从海藻、紫菜、山楂中提取天然色素来代替人工合成色素,这有助于消除一些传统食品添加剂的毒性与危害性。

当然,这些新型食品添加剂的推广使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依赖于广大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才能够实现。

加强宣传培训,引导公众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

加强对食品安全知识的科普,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是解决食品终端市场监管难问题的关键所在。对此,政府部门应组织食品安全行业相关专家、学者,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途径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行业标准。

同时,在各大超市、农贸市场中开设讲座、发放资料,宣传食品安全知识与食品添加剂知识,向人们宣传关于食品安全与卫生的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公众客观全面地认识食品添加剂,消除对食品添加剂的恐惧心理。与此同时,也要引导公众增强防范意识,在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比较分析,学会鉴别劣质食品。

总之,食品安全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大众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正确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是确保食品安全的有效措施。因此,政府职能部门、生产企业、消费者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能,逐步构建起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监管体系,确保食品添加剂健康、良好发展,这样才能促进我国食品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于期刊,内容仅供参考!

聚人脉、交朋友,促发展,请进食品工程师联盟;

实时互动交流,探索食品技术,请进食品技术交流群;

系统学习知识,快速提升自己,请移步食品课堂;


相关内容

  • 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发展现状与思考
  • 摘 要:该文阐述了我国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发展历程.现状及其发展的现实意义,并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能够推动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加快发展. 关键词: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发展历程;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3-114-02 当 ...

  •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 汤云等: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7 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食品安全决议>,制定了全球食品安全战略,其中食品安全被列为公共卫生的优先领域.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国家和政府的形象,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我国,特别是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 ...

  • 浅析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
  • 浅析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 唐杰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合肥231100) <粮食加工>2009.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健康长寿的追求,食品生产安全越发显得重要和紧迫.我国 ...

  •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原因及对策研究
  • 2013年1月第33卷第1期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TianshuiNormalUniversity Jan.,2013Vol.33No.1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原因及对策研究 曹应梅 (陇东学院政法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及 ...

  • 食品添加剂及食品安全(大专毕业论文)
  •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 马铃薯工程系毕业论文 题目:简述食品添加剂及食品安全措施 专 业:食品加工技术 毕 业 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摘 要 食品加工制造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仅改善了食品品质,使之达到色.香.味. 形和组织结构俱佳,还能增强食品营养成分,延长食品保质期,便于食品加工. 改进生产工艺和 ...

  • 食品安全毕业论文题目(542个)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三月二十 日 毕业 食品安全毕业论文题目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专科本科论文300起,具体信息联系 ...

  • 我国肉类食品安全的现状研究
  • 浙 江 农 林 大 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 (2015-2016学年一学期) 论文题目: 我国肉类食品安全的现状研究 课程名称: 农业发展动态 任课教师: 姬亚岚 班 级: 经管研152班 学 号: 姓 名: 谢细妹 我国肉类食品安全的现状研究 摘要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 ...

  • 当代大学生角色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谢小东
  • 理论探讨 网络财富 Theory Studies Intemet fortune 当代大学生角色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谢小东 (长江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摘要]角色社会化是大学生社会化内容中的重要一项,在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均应有相应的角色行为表现.思维决定形态,只 ...

  • 浅谈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对策
  • 浅谈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和对策 摘要:自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显著提升,人们对食品的消费需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各地不安全食品危害事件频繁发生,食品安全管理日益成为全球性的焦点问题.而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当前食品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