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外国文学史知识点10-15章

第十章 20世纪文学(二)

简述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思想特征:

艺术特征:

一、多种文学流派的发展与主要特征:

(一)象征主义

1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它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象征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后期象征主义应运而生,本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高潮。

2 象征主义具有鲜明的特征:象征;象征、暗示、隐喻、联想手法;

3 代表作家:瓦莱里、里尔克、宠德、叶芝和艾略特。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法国诗人瓦莱里:《海滨墓园》;

奥地利里尔克:成名作《祈祷书》;最著名短诗《豹》

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叶芝:《驶向拜占庭》叶芝由于“表达了整个民族精神”而获得了192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的宠德:《地铁车站》(典型的意象诗)

意象派诗歌的特点:重在表现诗人的直观形象,但作者的直观感受并不直接表露,而是通过意象来暗示。

戏剧创作: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青鸟》

(二)表现主义

1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欧美文学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它首先从绘画开始,随后波及文学。

2 表现主义一词最早于当时巴黎举办的一个画展上的一组油画的总题名,用以表明同自然派、印象派作品的区别。

3 表现主义的特征:反对„„倡导„„。

4 表现主义的先驱是瑞典作家斯特林堡,其《鬼魂奏鸣曲》等剧作把鬼魂搬上舞台,让死尸、幻影、亡魂、活人同时登场。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奥地利的卡夫卡

戏剧的代表:美国的尤金. 奥尼尔的主要作品:《琼斯皇》:作者将表现主义艺术手法融于自己的创造,形成独具特色的“奥尼尔派”。表现主义剧作的典范作品。《毛猿》:副标题是“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八场喜剧”。主人公:扬克

还有捷克斯洛伐克的恰佩克:捷克,戏剧《万能机器人》;科幻小说《万能机器人》《白色病》《母亲》

(三)超现实主义

脱胎于达达主义。法国安德烈. 布勒东:是超现实注意的创始人,代表作《娜佳》 《娜佳》艺术特色:1. 采用第一人称自述的方法„„而是情感和思想的逻辑;

2. 小说不是以故事性、趣味性吸引读者„„以意蕴无穷富有力度的情感思想力量征服读者;

3. 小说采用“自动写作”法写作,集中体现出超现实主义的语言特色;

4. 小说思绪的随意跳跃„„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

阿拉贡:《巴黎的农民》

(四) 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兴起于意大利,创始人意大利的马里内蒂,作品《他们来了》

文学艺术的主题:未来主义调动一切艺术手段,集中表现运动中等物和人,通过动态来赞美运动感、力感和立体风格。艺术形式上:未来主义者主张彻底摒弃传统手法。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俄国:马雅可夫斯基的长诗:

法国:阿波里奈尔:首创“楼梯式”的诗歌形式,代表作《穿裤子的云》。此外还有《被杀的和平鸽》,诗集《酿酒集》

(五)意识流小说:

1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

2 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在本世纪20—30年代英、美、法等国形成一个颇为壮观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3 意识流小说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各有侧重,但艺术特征是共同的:“作家退出小说”;自由联想;内心独白;时序倒置;语言使用上的创新和变异。

4 代表作家是英国的乔伊斯和伍尔芙,法国的普鲁斯特和美国的福克钠。

乔伊斯:《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是他运用意识流手法创作的第一部小说,《尤利西斯》是其成名作。

代表作家及其作品:沃尔夫:《墙上的斑点》、《到灯塔去》。《海浪》是他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

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以“我”对往事的追忆为主线,展示了“我”出生于富裕家庭却精神空虚的庸俗生活。

福克纳:“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194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喧哗与骚动》:反映了南方望族康普生家的没落。小说创造了复合意识流方法,使运用意识流手法去发掘人物的内心生活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乔伊斯:《尤利西斯》

(六)存在主义

以存在主义哲学为基础,代表作家萨特、加缪和波伏娃

加缪:《局外人》《鼠疫》

(七)荒诞派戏剧:

(1)荒诞派戏剧是本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尔后迅速风靡于欧美其他国家的一个反传统戏剧流派。

(2)荒诞派于1962年由英国著名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林写的《荒诞派戏剧》而得名。

(3)荒诞派戏剧有以下特征:

1荒诞、抽象的主题。

2支离破碎的舞台形象。

3奇特怪异的道具功能。

(4)尤奈斯库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人。

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品特、阿尔比、贝克特。

(八)黑色幽默:

1“黑色幽默”是60年代风行美国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由美国作家弗里德曼编的一个《黑色幽默》的集子而得名。

2“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的文学方法。幽默加上了黑色,就成为了一种展现绝望的幽默。西方评论家把它称之为“绞刑架下的幽默”。

3黑色幽默的艺术特征: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反英雄”式的人物;“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具有寓意性。

4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约瑟夫. 海勒,被认为是“黑色幽默”的一面旗帜。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

其它作家:

冯尼格特:代表作《第五号屠场》

品钦:《万有引力之虹》

(九)魔幻现实主义:

1魔幻现实主义指的是20世纪中期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流派。

2魔幻现实主义是通过“魔法”所产生的幻景来表达生活现实的一种创作方法。魔幻是途径,表现生活现实是目的。首先在拉丁美洲使用“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术语的人是委内瑞拉作家:彼特里。

3真正成熟的标志是墨西哥作家鲁尔福的中篇小说《佩德罗·帕莫拉》。

4本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魔幻现实主义形成热潮,以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为标志。

代表作家有危地马拉的阿斯图里亚斯、古巴的卡彭铁尔、墨西哥的鲁尔弗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 马尔克斯及其《百年孤独》

(十)新小说派(名词解释)

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60年代蜚声西欧、美国、日本及东欧的文学流派。它既没有严密的组织,又没有统一的文学主张。其出现以罗伯-格里耶1953年发表的小说《橡皮》为标志,随后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新小说派作家认为,世界是荒诞的、虚无的和不真实的„„这个以反对传统小说创作倾向的流派又称反小说派或拒绝派。

代表作家及作品:

克洛德. 西蒙:新小说派之父,《弗兰德公路》;

阿兰. 罗布-格里耶《窥视者》

第二节 艾略特

简述《荒原》的艺术特征:

20世纪象征主义作家艾略特创作的《荒原》作为现代派诗歌的登峰造极之作,其艺术形式与表现特征有其独到之处。

1 象征手法的运用。作为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诗人,作者在继承前期象征手法的同时又有所创新发展。作品中的许多典故、意象本身就有象征意义。在《荒原》中不仅长诗的题目、各章的标题以及题词中的西比尔有一定的象征性,作品的神话学框架、中心意象“荒原”以及”水”与“火”的意象、雷霆的意象,都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同但丁的《神曲》一样,象征就是《荒原》的血脉和生命。

2 独特的意象系列 。作者极力倡导以“客观对应物”来表现诗人的内心感受和情感,在《荒原》中,作者以大量的鲜明、新颖、奇特的意象组成意象系列,来表达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主

观感受和思想情绪。题目“荒原”就是一个具有整合性与直喻性的意象,它把全诗博杂的内容整合为一个整体,直喻西方社会荒芜衰败的情态。在作品的五章内容中,作者采用大量的意象表现枯萎、死亡,对“荒原”意象加以展开。如用“破碎的偶像承受着太阳的鞭打”、“枯死的树不能给人遮阴”等写出这片荒原的枯萎荒芜。第二章和第三章用“水”和“火”的意象,表现“情欲”。最后,作者以雷霆作为主要意象来表现宗教“拯救”。通过这一完整的意象系统,作者把作品置于一个严密的理性框架之内。

3广征博引,大量用典。诗作共使用了7种不同的文字,并且至少引用了35个作家、56部古今作品的典故。作者大量借用他人作品中的诗行、诗句,或引用、套用前人作品中的人物、事件和故事,然后独出机杼、巧加剪裁,使作品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作者用典,将其植入新的语境中,使之与现代生活体验相叠加、融合,既不脱原意,又超乎原意,而生成一种富有新意的意象,即“典象”。以此与作品所描述的现实或相互对应或加以反衬,从而使读者在一个宏阔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对作品所描写的现代的人、物、事件的意义,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加以体味、咀嚼。比如,作品第一章对伦敦桥的描写,现代都市人们为物欲和个人利益所驱,行色匆匆、川流不息涌出=过伦敦桥,与但丁地狱篇中对鬼魂涌向地狱的景色相叠加,表现了现代人虽生犹死,如行尸走肉的现象。

4 意识流手法的运用。作品中具有一定戏剧性的人物“我”饿内心独白、自由联想以及时空错位的场景拼接在作品中随处可见,这些意识流手法的大量运用,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意识流特色。作品将诗作中“我”的思绪在现实、过去、未来之间流连、徜徉,在追忆、想象与联想之间不断转换。如在《火诫》开头第一诗节中“我的意识活动,由泰晤士河的今昔,到老鼠从草地爬过而追忆一个冬日傍晚“我”在河边钓鱼时的沉思,以及不时响起的汽车的喇叭、马达的声音和月光下的波特夫人。种种画面拼贴在一起,看似凌乱无章,实则有一定的规律所循。

5 语言上创新,大量采用悖论的修辞手法,以造成强烈而独特的艺术效果。如四月本是阳光明媚、春暖花开的季节,出现在诗作中的却是“四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水一方面给人们带来生命,一方面又可以导致人们死亡;还有用死尸发芽把死与生并置。

第三节 卡夫卡

卡夫卡(奥地利)

作品:1. 发表过的短篇小说《判决》《变形记》《司炉》(后改为《美国》第一章)《在流放营》《乡村医生》《饥饿艺术家》《骑桶者》

2. 生前未曾发表的短篇小说:《一场斗争的描述》《乡村教师》《地洞》

3. 未曾写完的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城堡》

卡夫卡式:

1 20世纪表现主义作家卡夫卡创造的艺术世界,人们称为“卡夫卡式”。“卡夫卡式”如同“莎士比亚化”、“席勒式”,涵盖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两个方面,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 2“卡夫卡式”的艺术特色具体表现有:具有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交融的特色。这主要体现为小说创作中现实与虚幻的有机结合、总体荒诞与细节真实的有机结合,采用漫画夸张式的手法写人状物,叙述故事。

3 卡夫卡的《城堡》被认为是最具“卡夫卡式”特色的一部小说。

简述《城堡》的寓意。

《城堡》是20世纪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卡夫卡创作的。

1《城堡》从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人在荒诞世界中的生存状态。主人公K 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小人物的象征,也现代人的命运的象征,同时也是卡夫卡的精神写照。

2“城堡”是权力的象征,是国家统治机构的缩影,是神秘的异己力量的象征。老百姓与国家之间,关系疏远而对立,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庞大的官僚机构与大小官吏的阻挠下,小人物的起码要求也无法满足。

第四节 萨特

1936年短篇小说《墙》,就是叙述西班牙内战,这是萨特得到好评的第一篇文学作品,但让萨特得到普遍认可的还是《恶心》。,这部作品让萨特成为“法国的卡夫卡”

小说《自由之路》三部曲《不惑之年》《缓期执行》《痛心疾首》

简析《禁闭》的主要思想内容。

20世纪存在主义代表作家萨特创作的“境遇剧”《禁闭》,是一出哲理意味很浓的名剧。它的主要思想内容有:

1该剧描写的是三个鬼魂生前都有一段不光彩的经历,作奸犯科。死后在地狱里继续为非作歹,不得安宁。他们争风吃醋,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彼此猜疑忌恨,相互妨碍牵制,谁也不能如愿。

2他们在一起时,每个人都能置对方于痛苦境地,每个人都成了对方的地狱。

3地狱实际上是作者所熟悉的资本主义社会,地狱中鬼魂与鬼魂的争斗和利害冲突,象征着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畸形关系。“他人就是地狱”成为西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句名言。

以《禁闭》为例简析“境遇剧”的特色。

1境遇剧的特点:萨特的存在主义戏剧区别于传统戏剧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境遇”二字。它给人物设置一个封闭式的环境,让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选择自己的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表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冲突往往在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是人物与外部环境的冲突,二是人物内心的冲突。作家往往把重心放在第二个层面上,突出人在困境中进行“自由选择”额主题,这种戏剧就是“境遇剧”,又名“自由剧”。

2 在《禁闭》中萨特让人置身地狱中,即面临生与死的考验,通过自己的行动找到自由所在。

第五节 贝克特

第一部作品:《墨菲》 小说三部曲 《莫洛伊》《马龙之死》《不可命名的》,剧本《自由》《等待戈多》

他的小说三部曲享有“反小说”之称;剧本尤其是“等待戈多”享有“反戏剧”之称。 《等待戈多》的艺术特色:

这部戏剧有很强的喜剧潜能。

1对比:弗拉迪米尔与艾斯特拉这一对主角虽然性格模糊破碎,却仍然表现出带有荒诞性对比的特点。„„(该段全部)在贝克特亲自指导的剧本里,更加突出了两个流浪汉的对比。瘦高与矮胖,抬头看与耷拉着脑袋往下看等的对比。

此外,还包括波卓与幸运儿这个组合里。波卓与幸运儿之间有更大的差别,他们是主人与奴仆的关系。(该段全部)

2 除了对比,戏剧成功运用了荒诞离奇、没有逻辑的语言。对白莫名其妙,表示人与人之间

的难以沟通。

第六节 加西亚. 马尔克斯

简析《百年孤独》的思想内容及作品的寓意。

20世纪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马尔克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主要表现的是“拉丁美洲的孤独”。

1作家力图通过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生活和经历以及马孔多由开拓、发展到毁灭,写出哥伦比亚及整个拉丁美洲愚昧落后、与世隔绝和被殖民入侵的屈辱历史,从而启发人们思考:造成马孔多百年孤独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彻底摆脱这种孤独?

2作品通过马孔多的变迁和布恩蒂亚家庭的经历,揭露和批判了哥伦比亚国内外反动独裁政权的残暴和美国侵略者对拉美民族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预示了拉美人民将告别愚昧、孤独,走向觉醒与文明。

简述《百年孤独》的艺术特色。

1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相结合。作家把现实与神话、传说、梦幻杂糅在奇异多变的情节发展之中,打破客观世界与主观人间与鬼蜮的界限。

2象征、暗示手法的大量运用。

如俏姑娘象征不可侵犯的美;带猪尾巴的孩子象征新老殖民主义和独裁者奴役下的畸形社会;大风暴象征不可战胜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生力量。

延伸

举例说明“卡夫卡式”的艺术特色。

1、荒诞下的细节真实。如《生死不明的人》卡尔的遭遇,揭示西方人生存状态;《诉讼》每个细节都显得比较荒诞和不可思义;《城堡》、《美国》、《诉讼》被称为“孤独三部曲”都贯穿着社会批判主题,正因为这一主题所以细节就比较真实。

2、怪诞:《变形记》中人变成了甲虫,引起别人的讨厌,最后产生了消灭自己的决心,虽然情节显得怪诞、奇怪,但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欲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表现了人的“异化”。

3、象征:《城堡》是权力的象征,国家统治机构的缩影、神秘、异化力量的象征。

4、自传色彩:卡夫卡从小在家受到压抑、胆小脆弱,又追求美好,但却常常失败,内心幻想浓重;《地洞》中表现小人物胆小心理,权威不可抗拒,障碍不可克服,孤独不可忍受,真理不可追求。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和《玩偶之家》中的娜拉的形象比较。

《安娜·卡列尼娜》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的作品,当时的俄国是个封建农奴专制的社会;《玩偶之家》是19世纪挪威作家易卜生创作的社会问题剧,当时的社会已受到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

相同处:1都是反抗社会的典型,但都局限于个人解放。2都要求妇女人格的独立,追求个性解放。

安娜:公开非婚姻的爱情,反对虚伪。娜拉:独立借款、还款,独立承认冒名签字的责任,

不愿作丈夫的玩偶。

不同处:

1反抗社会所达到的高度不一样。安娜:局限于道德、婚姻,和渥伦斯基的相遇后,付出了代价(如遭社会的谴责;失去了孩子。) 但体验了爱情的欢乐。安娜对社会的总结是“全是虚伪,全是谎话,全是欺骗,全是罪恶。”娜拉: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法律、道德、宗教全面的批判。(如娜拉说:“对于法律我要想想是不是正确,难道法律不允许女儿爱父亲,妻子救丈夫。”)

2两人所接受的思潮不同。安娜:接受的是爱情至上的思潮。所以渥伦斯基对她冷淡后,她表现出悲观绝望的情绪。娜拉:接受的是个人解放思想的影响。所以她要离开“玩偶之家”,娜拉的的出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3结局不同。安娜:最后死亡,原因是封建社会不能容忍安娜公开与丈夫决裂和不“体面”的行为。另一原因是因为安娜自身性格的矛盾,和渥伦斯基的相遇后她有一种负罪感,时时处于孤独、无助的境地,因此只能以死来结束生命。娜拉:出走,她不会走向死亡,在个性解放的呼吁越来越强烈的社会里,娜拉的结局受到更多人的同情。

《高老头》中的葛朗台和《死魂灵》中的泼留浠金的形象比较。

相同处:

1不同国度的吝啬鬼在剥削方法上一样。葛朗台:从农业资本家发展到工业资本家,葛朗台的发迹是建立在压迫农民的基础之上的。泼留浠金:是农奴主,不管农奴的收成如何都要农奴复一样的苦役。

2吝啬的程度是一样的。葛朗台:对亲情都是用金钱来衡量的。(如只懂用金钱来培养女儿对父亲的爱。) 泼留浠金:吝啬的惊人女儿来看他,他只给外孙一颗纽扣玩。他的吝啬还表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中,穿的像乞丐。

不同处:

1剥削的方式不同。葛朗台:资本剥削的方式,懂得在资本的流通中得到利润。

泼留浠金:原始、古老的农奴剥削方式,不懂得进一步发展生产;残酷的对待农奴,自己的房子充霉味,田地里长满荒草。

2剥削的程度不同。葛朗台: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泼留浠金:野蛮的剥削农奴,以致农奴惨死。农奴没有自由,对生产不感兴趣,自己也变成财富的奴隶。

3剥削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不同。葛朗台:发展了自己的财富,同时也对小镇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泼留浠金: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必将被扫去垃圾堆。

意义:1两个吝啬鬼的典型说明农奴剥削制度在俄国必将被推翻。2两人尽管有差异,作为人类历史进程中剥削者的不朽典型,对人类都有很高的认识和审美价值。

第一节古代文学概述

一、古埃及文学。

古埃及最著名的宗教哲理诗是《失望者和自己灵魂的谈话》。

古埃及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篇故事是《魔术师的故事》。

古埃及的《亡灵书》是人类最早的书面文学。

1. 《亡灵书》——《亡灵书》是古埃及一部庞大的宗教性诗文集。

⑴古埃及人十分重视尸体的保存和死后生活的指导,把死者的尸体制成木乃伊,并在古埃及所特有的纸草上,写下许多诗歌,置于石棺和陵墓中,指导死者对付地下王国的种种磨难。后人从金字塔和其他墓穴中,把这些指导死者生活的诗歌编辑成集,题名为《亡灵书》。 ⑵《亡灵书》汇入了大量的宗教性诗文,是古代埃及文学的汇编,有利于后人了解与研究古埃及人民的生活习俗、思想意识、世界观及宗教信仰。

2. 纸草卷文字——古代埃及最初的书面文字,始于公元前3300年,古代埃及人将文学作品书写在纸草制成的纸草卷上。

3. 古埃及劳动歌谣——古代埃及产生最早的世俗诗,盛行于公元前3000多年,大多民间创作,口头传唱,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奴隶们的生活、劳动和思想感情。如《庄稼人的歌谣》、《打谷人的歌谣》等。

二、古巴比伦文学。

古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完整的英雄史诗。

三、古印度文学。

印度奴隶制社会的显著特征就是种姓制度和宗教制度。种姓制度将人分成4等: 婆罗门(宗教)、刹帝利(武士)、吠舍(农民)、首陀罗(贱民)。

1. 《吠陀》——

⑴《吠陀》是印度最古老的文学遗产," 吠陀" 一词原为" 知识" 和" 学问" 的意思,后经婆罗门解释,逐渐被印度人视作宗教" 圣典" 。

⑵《吠陀》是印度最古的诗歌总集,大约形成于公元前1000年,包括《梨俱吠陀》、《阿闼婆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梨俱吠陀》主要是祭祀时用来朗读的颂神诗,尽管带有浓重的宗教或迷信色彩,但表现了劳动人民乐观向上的情绪,也收入一些劳动歌谣和民间情歌。

《阿闼婆吠陀》主要是巫术咒语诗。

继《吠陀》文学后,古印度又出现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摩诃婆罗多》的作者是广博仙人;题目的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

《罗摩衍那》的作者是蚁桎仙人。题目的意思是“罗摩漫游的故事”

2. 简述古代印度两大史诗的思想内容。

《摩诃婆罗多》堪称一部诗体的百科全书,它反映了古代印度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社会生活和思想风貌,其主旨在于强调政治斗争中的" 法" 。" 法" 与" 非法" 是评判是非善恶的标准。 《罗摩衍那》反映了奴隶社会初期的王权问题,谴责了在王位继承问题上争权夺利的行径,表明人民希望开明君主实行仁政的思想,歌颂了正义战争,宣扬一夫一妻制,具有进步倾向,但也流露出统治阶层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

3. 《小泥车》是首陀罗迦的一部描写现实的世态剧。

4. 文论:《舞论》《诗镜》《诗庄严论》

5. 故事文学:《本生经》《五卷书》。《五卷书》是一部大型的寓言故事集。

迦梨陀娑的创作把古代印度戏剧推向了高峰。(见专节)

《舞论》即“戏剧论”,是印度最早的文学理论著作。

四、古希伯莱文学。

第二节《旧约》

1. 《旧约》内容

——《旧约》是希伯莱人的经典。犹太教《圣经》代表着希伯莱文学的最高成就,基督教兴起后,犹太教《圣经》为基督教所接受,将其收入基督教的《圣经》之中,称之为《旧约》。 ⑴《旧约》(圣经)是希伯莱的犹太教4部经典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又是古代希伯莱文学的

总集。

⑵全书共39卷,按内容一般将其分为法律书、历史书、先知书和诗文杂著4部分。律法书包括《创世纪》、《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5卷,被称为“摩西五经”。5卷内容是关于耶和华神(亚卫)创造世界、伊甸园和诺亚方舟等神话,其中《创世记》是文学性最强的一部。历史书包括《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列王记》、《历代志》等。先知书15卷,包括《以赛亚书》、《耶得米书》、《以西结书》等。诗文杂著包括《诗篇》、《雅歌》、《路得记》、《以斯帖记》等。

⑶《旧约》以多种多样的文学形式反映了古代希伯莱人的历史变迁、社会生活、思想感情,表达了他们的理想和愿望,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取得了比较高的成就。

雅歌:《旧约》中的诗歌作品,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大胆直率,热情奔放。

《旧约》中最富有犹太民族特色的一首抒情长诗。

2. 理解《路得记》的和平主题,是希伯来文学中最早出现的独立成篇的小说作品。《以斯帖记》的爱国主题。(略)

3. 巴比伦之囚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焚毁圣城耶路撒冷,将犹太贵族、祭司、工匠、歌手等在内的5万余人掳往巴比伦。史称“巴比伦之囚”。从此希伯莱人的国家不复存在。

4. 旧约文学的主要特征

(1)题材广泛(2)文学体裁多样(3)想象丰富、人物众多、情感真挚(4)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第三节迦梨陀娑

1、创作

迦梨陀娑的《云使》是印度文学史上最早的抒情长诗,被列入印度“六大名诗”之一。 《沙恭达罗》取材于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莲花往世书》,是迦梨陀娑最杰出的戏剧代表作,是古代印度戏剧的最高峰。

2. 《沙恭达罗》的思想内容:

《沙恭达罗》通过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及其同破坏美好爱情的两种思想与力量之间的矛盾斗争,歌颂了青年男女纯朴、真挚的爱情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也反映出印度古代社会的若干不合理现象,诸如上层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下层穷苦大众的沉疴辛酸,尤其是妇女任人欺凌的悲惨处境。

3. 《沙恭达罗》的艺术特色。

《沙恭达罗》在艺术上取得很高成就,主要表现在:

(1)婉而多讽,含而不露

(2)结构上的独特性

(3)善于用不同的境界和手法来衬托刻画人物

(4)语言优美、生动,表现人物感情贴切,描写景物有浓郁的抒情性

4. 沙恭达罗的形象及其意义。

沙恭达罗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古代印度妇女的正面理想人物,她的性格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质朴自然的美。

沙恭达罗从小生活在远离凡尘、洁净安宁的净修林,性格天真纯朴。

纤丽妩媚的外表和纯洁质朴的气质完美地结合在她身上,处处显示出朴素无华的自然美。 ②纯真执著的爱。

沙恭达罗向往人生的幸福。她对豆扇陀的爱,是出于自然天性,没有任何功利的企图和虚假的意念。

③柔中有刚、刚柔相济。

沙恭达罗的性格以柔顺为主,但也有坚强的一面。这种坚强表现在冲破各种束缚、自主成姻的时候,也表现在宫中被拒后对豆扇陀的指责。

意义:沙恭达罗是一个质朴、纯洁、善良、多情、忠贞不渝又柔中有刚的古代东方女性的典型。通过这一形象,体现了作者所向往的爱情理想(干闼婆)、、生活理想(独立)和审美理想(仙界重圆)。

5. 国王豆扇陀形象(略)

好国王?又有种种劣迹败行。其复杂性是作者思想矛盾性的反映。

6. 迦梨陀娑戏剧与古希腊戏剧之比较。(平行研究)

相同点:

⑴戏剧结构上:情节单纯,单线发展,曲折、富有戏剧性。经过几次的急剧转折,波澜起伏。 如《沙恭达罗》中沙恭达罗与豆扇陀的爱情关系。与《俄狄浦斯王》的曲折经历相同。 ⑵手法上:

心理刻画相同。如《美狄亚》心理刻画同《沙恭达罗》;

写实手法也相同,如《美狄亚》与《沙恭达罗》的宫廷一幕。

浪漫主义手法上,《沙恭达罗》中的净修林、天上;阿里斯托芬的浪漫主义手法。 不同点:

⑴人物的类型化与个性化。

美狄亚--只表现了反抗,没有温柔一面。

沙恭达罗--既有温柔的一面(净修林、天界),又有反抗、坚强的一面(宫廷)。 ⑵打破悲喜剧界限。

《沙恭达罗》融悲喜剧于一体,比莎士比亚还高明;古希腊悲与喜分开。

⑶语言上的不同。

《沙恭达罗》的语言生动丰富,个性化,故称为印度的莎士比亚,妙语连珠,抒情浓郁,如" 盖着枯草的井" 。语言上超过了《美狄亚》。

席勒:“在古代希腊竟没有一部诗能在美妙的女性的温柔方面,或者美妙的爱情方面与《沙恭达罗》相比于万一。”

第十二章中古文学

第一节中古文学概述

中古四大文化圈:

一、中古阿拉伯文学。

1. 悬诗——

(1)阿拉伯早期诗歌的代表,代表了蒙昧时期创作中的最高成就,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古代阿拉伯人在麦加朝觐时举行赛诗活动,获胜者的作品用金汁书于麻布上,悬挂于克尔白神庙的墙上,供人观赏模仿,宛如一串明珠悬挂在脖子上,史称悬诗。

(3)悬诗的主要内容包括描写凭吊某些遗址及其相关的回忆和哀伤之情,或描写爱情转瞬即逝。最著名的悬诗诗人是乌鲁勒. 盖斯。

《一千零一夜》(见专节)

《斗篷颂》是最早的长篇宗教颂诗,赞颂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

《卡里来和笛木乃》源于印度的《五卷书》。

2. 《古兰经》——

阿拉伯文学史上第一部成文的散文巨著,是伊斯兰教的神圣经典。语言简洁生动,文辞流畅华美,是古代阿拉伯文化的集大成之作。

3. 艾布. 努瓦斯。代表作品有译著《一千零一夜》《卡里莱和笛木乃》《玛卡梅韵文故事》

二、中古日本文学。

1. 《古事记》是日本最早的历史和文学著作。它和《日本书纪》合称为“记纪”。《日本书纪》被认为是模仿中国《汉书》等写成的日本编年体史书。

2. 《万叶集》--

⑴《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和歌总集,全书共20卷,收入诗歌4500首。

⑵《万叶集》成书时,日本还没有自己的文字,全部诗歌都是借用汉字即" 万叶假名" 记录下来,故称《万叶集》。

⑶诗集的作者比较广泛。几乎包括了社会的各个阶层。

⑷《万叶集》广泛反映了日本奴隶社会末期以至封建社会初期的社会生活。内容充实,感情朴直,是日本诗歌的奠基石。其著名诗人包括柿本人麻吕、大伴旅人、大伴家持父子,最重要的是山上忆良。他的《贫穷问答歌》开创了反映下层民众生活的新领域。

3. 中古日本诗歌方面的代表是:松尾芭蕉——俳句,被称为“俳圣”。

4. 中古日本小说方面的代表是:井原西鹤——市井小说,统称为“浮世草子”。

紫式部——长篇小说《源氏物语》。(见专节)

5. 中古日本戏剧方面的代表是:近松门左卫门。

6. 俳句——

(1)俳句初时称俳谐,是日本民族创造的一种最短小的诗歌形体。

(2)它强调集中表现对事物的瞬间印象和感受,因此含蓄、凝炼,追求一种淡雅、静寂和隽秀的意境。

(3)松尾芭蕉被称为“俳圣”。

三、中古印度文学

印地语英雄史诗,长篇叙事诗《地王颂》。

中古印度影响最大的诗人是杜勒西达斯。长篇叙事诗《罗摩功行录》被当作宗教的经典、文学的典范、伦理道德的宝库、生活的百科全书。

四、中古波斯文学(伊朗文学)

鲁达基是被称为波斯文学史上的“诗歌之父”。

中古波斯三大诗人:萨迪、菲尔多西、哈菲兹。

萨迪,代表作《蔷薇园》、《果园》。(见专节)

菲尔多西——长诗《列王纪》,伊朗民族著名的英雄史诗,又名《王书》。

哈菲兹(笔名,意思是“能熟背《古兰经》的人”。)在文学史上被誉为加宰里大师。

1." 柔巴依" ——

⑴" 柔巴依" 意为四行诗,是一种波斯传统的诗体,第一、二、四行押韵。与中国四言绝句相似。

⑵内容主要严肃地探讨了自然、人生、社会、宗教等问题。抨击了社会上的腐败现象,谴责了权贵和上层宗教人士。

⑶代表诗人有海亚姆和内扎米。

五、中古朝鲜文学

1. 崔致远,其文集《桂苑笔耕》曾收入我国《四库全书》。

2. “高丽文坛双壁”:李奎报、李齐贤。

3. 许筠的《洪吉童传》是朝鲜文学中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4. 小说《春香传》把爱情故事与社会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在题材的选择、社会内容的反映、人物性格的塑造以及艺术形式的运用等方面,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六、中古越南文学

《徙都升龙诏》是迄今尚存的最早的越南文学作品。

《金云翘传》。为越南中古文学最高成就,阮攸所作。

七、东南亚文学

第二节紫式部

《源氏物语》是世界文学中最早的长篇小说。

1. 《源氏物语》的主要思想内容。

⑴紫式部的《源氏物语》通过对光源氏及其周围女性的生活的描写,反映了平安王朝宫廷生活的各个方面。

⑵作者透过高贵浮华的宫廷生活表面,看到了淫荡糜烂的生活方式给贵族自身带来的悲剧结局,深刻展示了贵族之间及宫廷内部的尖锐矛盾,独到地揭示了贵族阶级精神颓丧的过程。 ⑶客观地反映了在一夫多妻制度下广大日本妇女的悲惨命运,自然地奏响了日本平安时代大贵族专制统治必然衰亡的哀歌。

2. 《源氏物语》的艺术特色。

⑴精细刻画人物性格

⑵自然交融的浓郁的抒情性

⑶语言,优美典雅华丽。透露着一股缠绵的幽情。小说引用最多的白居易诗共100余处,引用和歌800余首。

⑷结构的缀连形式

3. 光源氏的形象。

光源氏是《源氏物语》中的主人公。

⑴他的渔色生活方式是追奇猎艳不分对象,上自高贵的皇妃下至低贱的贫民女子,这也正是当时贵族社会放纵、淫荡的两性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作者又希望他有始有终,能够真正关心妇女的命运。

⑵他的政治生活方式是在错综复杂,你死我活的宫廷斗争中,光源氏不重名位与权势,自动贬谪穷乡僻壤,表现出宽容忍让、与人为善的态度。一旦重新得势,光源氏又不计前嫌,并违背真正心愿,接受朱雀帝的请求,娶女三宫为妻。寄托了作者对理想贵族社会的向往。 ⑶作者通过光源氏的一生,既表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又揭示了贵族阶级从繁盛走向衰落以致精神崩溃的历史过程。

光源氏的关系女子:紫上、空蝉、夕颜、六条妃子、末摘花、藤壶、女三宫等。

4. 《源氏物语》对日本文学的意义。

《源氏物语》是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为日本散文文学的发展开拓了道路,对后代的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历代作家都把《源氏物语》奉为经典,日本文学所独有的柔美、抒情风格也正源于这部《源氏物语》。

第三节《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是一部规模庞大、内容丰富、流传甚广的中古阿拉伯民间故事集。高尔基誉之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取材于波斯、印度、伊拉克和埃及)

1. 《一千零一夜》的思想内容:

(1)生动、忠实地反映了劳动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揭露统治阶级贪婪丑恶的本性,赞颂人民在与邪恶势力斗争中表现的惊人智慧和才能。

(2)从男女主人公对幸福爱情的执著追求中,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

(3)反映商人生活和海外冒险的故事,赞颂了阿拉伯商人冒险经商的精神,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财富的普遍心理。

(4)真实地描绘了人民群众的现实处境与命运,诉说了他们的苦难与不幸。《一千零一夜》没有仅仅停留在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对现实的不满上,而且深刻地揭示了人民苦难的根源,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统治阶级,尤其是最高统治者哈里发。

2. 《一千零一夜》的艺术特色:

《一千零一夜》被称为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它不仅真实全面地再现了中古阿拉伯社会的现实,艺术上也具有鲜明独特的特点:

第一,浓郁的东方情调和大胆的浪漫幻想。

第二,框架式结构全书

第三,诗文并茂、散韵结合的表现手法。

3. “框架结构”——

(1)中古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创造的文学结构模式。

(2)即整部作品有一个总纲性的故事,里面还有大故事套中故事,中故事套小故事,故事还包孕着故事。故事之间有重迭、有平行,每个故事既相对独立,又上下衔接、前后呼应,形成连绵不断的整体。

(3)《一千零一夜》的“框架结构”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薄伽丘的《十日谈》、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等都直接受到它的影响。

4. 故事来源

主要来源于波斯、印度;另一部分来源于伊拉克阿拔斯王朝时期的故事;第三部分来源于埃及麦马立克王朝时期的故事。

65《一千零一夜》对世界文学的巨大影响:

《一千零一夜》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十字军东征时期,传到欧洲。薄伽丘、乔叟、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德等的创作,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它以影响。

第四节萨迪(哲理诗)

1. 代表作:诗体故事集《果园》和诗文集《蔷薇园》。

2. 《蔷薇园》的艺术特色。

⑴题材摄取的广泛性。

⑵散韵结合,诗文并茂,寓哲理于形象思维中的表达技巧。

第十四章东方近代文学

第一节近代文学概述

一、日本文学。

1. 日本近代文学的主要成就:

夏目漱石,日本近代文学的杰出代表。(见专节)

坪内逍遥的文学理论著作《小说神髓》和二叶亭四迷的长篇小说《浮云》是日本近代文学形成的标志。

二叶亭四迷的《浮云》是日本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主人公内海文三是一个“多余人”形象。

森鸥外的短篇小说《舞姬》被认为是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创之作。

北村透谷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者和理论倡导者。

日本近代文学流派先后有:唯美主义、白桦派、新思潮派、自然主义文学等。

2. 唯美主义——

(1)唯美主义文学以描写人的变态心理和变态情欲为目的,是一种表现在官能享乐中寻求精神满足的文学。

(2)代表作家: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

(3)

3. 白桦派:——

⑴白桦派是由近代日本作家创办的同人刊物《白桦》而得名。

⑵白桦派作家追求个性解放、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

⑶主要代表作家是志贺直哉、武者小路实笃。

3. 新思潮派——

(1)新思潮派是以芥川龙之介等人创办的《新思潮》杂志而得名。

(2)其特点是关注现实,注重对平凡人日常生活和复杂心理的描写。注重人性的思考和表现技巧的探索。

(4)芥川龙之介是该派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罗生门》。

4.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

(1)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是20世纪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个占有重要地位的文学流派。它的产生对日本近代文学有一定的影响。

(2)从1906年岛村抱月的理论著作《被囚禁的文艺》(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纲领)和岛崎藤村的长篇小说《破戒》问世之后,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便进入了高潮。

(3)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特点:

A 、理论上,主张" 破理显实" ,即主张作家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按照事物原样去描写" 真实" 。

B 、实践上,主张遵循绝对客观主义的创作方法,即要求作家冷静地、客观地、不带任何倾向性地去描写事物。

C 、方式上,要求作家自我忏悔和自我暴露。即作家不仅要写自己,而且要写自己作为动物的" 性本能" 和" 性冲动" ,要对个人丑恶的私生活进行忏悔。

(4)岛崎藤村的长篇小说《破戒》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5)田山花袋的长篇小说《棉被》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

二、印度文学

查特吉,印度文学史上仅次于泰戈尔的大作家。孟加拉语近代文学的创始人之一,代表作:《阿难陀寺院》、《毒树》。

泰戈尔,印度近代文学的光辉代表。(见专节)

东方近代文学的特征:

1、 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2、 在发展过程中受西方各种思潮的影响很大,一些国家社团林立流派众多,变幻不定。

3、 作家数量骤增,作品数量大,影响大,成果大。

4、 东方近代文学在亚洲民族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转折意义。

第二节夏目漱石

第一部长篇小说《我是猫》是夏目漱石的代表作。

“前三部曲”

包括《三四郎》、《其后》、《门》3部作品。

“后三部曲”包括《过了春分时节》、《行人》、《心》3部作品。

未完之作《明暗》被誉为日本近代心理小说的典范。

1. 《我是猫》中的主要人物:苦沙弥、迷亭、寒月、东风等一系列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2. 《我是猫》的艺术特色。

(1)作品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缺乏整体的结构、框架。通篇以猫的见闻和感受为主线,以苦沙弥及周围人物的活动为中心,表达比较灵活、自由。

(2)小说以猫为叙述者,就可以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随心所欲地表达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态度。猫是作品中有特别重要意义的独立形象,既有动物有特性,又被赋予了人的感情,是作者的代言人。这只猫也同人一样,在丑恶的现实社会中产生了苦恼和悲观情绪,最后因偷喝了主人的啤酒,昏迷中掉进了水缸淹死了

(3)小说中出色的幽默和讽刺艺术既继承了日本古典文学中讽刺传统,又吸收了英国18世纪文学中的幽默讽刺手法。如插科逗趣、猫态猫语。

(4)语言平白、通俗,有生活气息。

3. “苦沙弥”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苦沙弥是日本近代作家夏目漱石的长篇小说《我是猫》中的主人公。

⑴苦沙弥是日本近代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其貌不扬,平庸无奇,但为人正直、善良,蔑视权贵,甘居清贫,他厌恶资本家,敢于蔑视资本家的走狗。

⑵苦沙弥的弱点表现在为人心胸狭窄,目光短浅,消极混世,得过且过,精神十分空虚,夸夸其谈,不学无术,庸俗无聊,是日本近代社会的产物。

形成苦沙弥等一系列多余人形象的原因是:

①一方面,他们接受了比较新式的教育,思维开阔、活跃,另一方面,刚刚起步的近代教育还无力全面、健康地培养他们,他们在现实面前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只会漫无边际地夸夸其谈。

②他们既针砭时弊,不满现状,又缺乏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无力把握时代的潮流,同时丧失了人生目标,认识不到人生的意义,是一群无所适从的弱者。

4. 《我是猫》中猫的典型意义。

⑴小说以猫为叙述者,就可以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随心所欲地表达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态度。

⑵猫是作品中有特别重要意义的独立形象,既有动物有特性,又被赋予了人的感情,是作者的代言人。

⑶这只猫也同人一样,在丑恶的现实社会中产生了苦恼和悲观情绪,最后因偷喝了主人的啤酒,昏迷中掉进了水缸淹死了。

第三节泰戈尔

1. 泰戈尔

印度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

剧本:(略)

长篇小说:《戈拉》、《沉船》。

短篇小说:《喀布尔人》、《摩诃摩耶》等。

叙事长诗:《两亩地》

2. 《吉檀迦利》是印度语“奉献”的意思

3. 《戈拉》的艺术特色。

《戈拉》是泰戈尔最优秀的一部长篇小说,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色:

⑴人物对话富有论辩性。(父女之间,母子之间,姐妹之间,情人之间和朋友之间的种种争论。有助于揭示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的思想倾向及内心世界。

⑵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正面人物之间,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之间,均互为映衬,互为对比,

层层对比之中,勾勒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⑶小说具有优美的抒情格调,在写景、状物、叙事、摹人中,往往伴随着作者强烈的抒情,动人心弦。

(4)小说心理描写也很成功。

6. 戈拉的形象。

戈拉是泰戈尔长篇小说《戈拉》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印度青年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

⑴他身为印度爱国者协会主席、印度教教徒青年们的领袖,刚直不阿,一身民族正气,不去逢迎英国县长以求怜悯或饶恕。

⑵戈拉身上有着明显的宗教偏见。他严格遵守印度教一切清规戒律,甚至为种姓制度辩护,他行触脚礼,不喝异教徒拿过的水,反对与异教姑娘谈恋爱,一种高尚的爱国思想于是蒙上了狭隘的民族情感的色彩。

⑶现实与他的宗教思想发生了矛盾,他的宗教思想发生了改变。

A 、戈拉在农村旅行,看到教派纷争的危害,目睹了劳动者冲破宗教偏见一致反殖的事实,感到再也不能用自己的幻想来欺骗自己了。

B 、他曾经对梵教姑娘苏查丽达产生爱慕之情,由于教派有别,拼命压抑这种情感,但无济于事,内心矛盾十分激烈。

C 、最后,他从养父母口中得知自己是爱尔兰人的后裔,并非印度人,一下子感到卸掉了包袱,成为自由人,可为三万万印度人谋利益了。此时,他已完全战胜了自我,从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变成真正的爱国主义者。

第十五章东方现代文学

第一节现代文学概述

(一)日本文学

1. 特点:

日本文坛双峰并峙:反映现实为主旨的左翼文学;追求艺术美为主旨的新感觉派。

2. 无产阶级文学:

1921年,《播种人》创刊,标志着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形成。

1928年,“全日本无产者艺术联盟”(纳普)成立,并发行机关杂志《战旗》。

叶山嘉树的长篇小说《生活在海洋上的人们》被认为是日本无产阶级文学建立时期的纪念碑式的作品。

德永直,代表作品《没有太阳的街》。

小林多喜二,日本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品:《蟹工船》、《为党生活者》。

德永直的《没有太阳的街》和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并称为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双壁。

3. 资产阶级艺术派文学:

1924年,新感觉派的出现,标志着日本现代派的诞生。

4. 新感觉派——

(1)日本现代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是川端康成、横光利一等。

(2)特点:

A 、对传统文学表示怀疑甚至否定,力图在表现形式上标新立异;

B 、依靠直观、直觉去把握客观事物,在创作中大量使用感性的表达方式,新奇的文体和辞藻,来刺激人们的感觉。

C 、由于这一派别没有将文学扎根于本国的土壤,只是盲目模仿,没有太强的生命力,1924年兴起,1927年便烟消云散了。

5. 横光利一,短篇小说《头与腹》被认为是新感觉派诞生的象征。

6. 川端康成。(见专节)

(二)印度文学

普列姆昌德(印度的鲁迅)。(见专节)

(三)朝鲜文学

1. 新倾向派——

(1)朝鲜20世纪20年代初的无产阶级文学流派。

(2)代表作家是崔曙海、李相和、赵明熙等人。

(3)他们反对资产阶级文学追求的唯美情调,坚持把文学与人民的命运、祖国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

2. 李箕永,朝鲜无产阶级文学创始人。长篇小说《故乡》。

(四)阿拉伯文学

1. 旅美派——

(1)旅美派又称叙美派,是旅居美洲的阿拉伯作家所组成的文学流派。

(2)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是此派的重要作家,其代表作是散文诗集《先知》。

2. 埃及现代派——

(1)埃及现代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首先在埃及形成,以后扩大到叙利亚、黎巴嫩等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2)埃及作家侯赛因是埃及现代派的卓越代表,他的自传体小说《日子》被誉为阿拉伯地区现代文学的典范。

现代东方文学的特征

首先,反帝反封建倾向成为各国文学的共同主题。其次,无产阶级文学是现代东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一些主要国家产生了有组织的文学社团,开展有组织的文学运动。最后,在创作方法上,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为主。

第二节普列姆昌德

“印度的鲁迅”。

创作成就

“短篇小说之王”:《热爱祖国》、《进军》、《圣湖》、《半斤小麦》等。

“长篇小说之王”:《仁爱道院》、《战场》、《戈丹》等。

1. 《戈丹》的思想内容。

《戈丹》是20世纪印度作家普列姆昌德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何利的遭遇。何利是一个贫苦的农民,他一生最大的愿望是拥有一头奶牛,作品通过主人公何利的命运,使我们真切地体验到印度当时农村的悲惨世界。

⑴在不公正的社会制度下,官僚地主、高利贷者、婆罗门、祭司联起手来结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罗网,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冷酷无情、贪得无厌地盘剥、掠夺、欺凌、侮辱着农民。

⑵不合理的种姓制度,也始终折磨着低种姓的尤其是被认为不可接触的贱民。

⑶作者深刻指出,殖民主义者与农村封建势力的勾结是造成农民日益贫困的社会根源。 “戈丹”,印地语的中文音译,意译为“献牛”或“牺牲”。

2. 何利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何利是印度作家普列姆昌德长篇小说《戈丹》中的主人公,是20世纪30年代印度贫苦农民的典型。何利是一个贫苦的农民,他一生最大的愿望是拥有一头奶牛,作品通过何利三次买牛的经历,使我们真切地体验到印度当时农村的悲惨世界。

⑴何利身上有着许多农民的优秀品质,善良、勤劳、宽容。表现为:对妻子怀着真挚的感情,

收留可怜的媳妇裘妮亚,还要交出全年的收成。

⑵何利身上还有着种种农民所特有的懦弱、愚昧、不觉醒,还有贪小利、自私的想法。表现为:出于自私对有钱人大献殷勤,为了得到奶牛曾想欺骗牧人薄拉,对生活中的一切都能心平气和,逆来顺受,甘愿受罚。真是由于这种性格,使他承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一直到死。

3. 何利形象的典型意义:

(1)通过何利的形象否定了印度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反映出印度在第三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过后,整个社会特别是农村依然黑暗。

(3)对何利式的旧式农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启迪广大印度农民觉醒。

(4)作家也因此被称为是" 印度的鲁迅" 。

第三节纪伯伦

纪伯伦的艺术特色:

首先,

其次,

第三:

《先知》中主人公亚墨斯达法的形象分析

第十六章当代文学

第一节当代文学概述

(一)日本文学

“战后派”(略)尊重个性,艺术至上。提倡文学独立于政治之外

新感觉派

三岛由纪夫,极端民族主义作家。代表作《金阁寺》。

井上靖,《天平之甍》

大江健三郎,199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万延元年的足球队》。

主要作品:《性的人》、《个人的体验》、《核时代的想象》等。

(二)印度文学(略)

(三)埃及文学

马哈福兹,198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见专节)

(四)黑非洲文学

阿契贝,尼日利亚作家。“尼日利亚四部曲”:《瓦解》、《动荡》、《神箭》、《人民公仆》。 索因卡,尼日利亚作家。198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狮子与钻石》、《路》。

戈迪默(女,南非),199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已故的资产阶级世界》、《大自然的运动》。

第二节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雪国》、《古都》、《千只鹤》(这三部作品集中反映了川端康成创作的美学特征)

1. 《雪国》的艺术特色。

(1)

(2)

(3)

2. 岛村形象,驹子的形象。

岛村,游手好闲,思想感情充满虚无的色彩和感伤的情调。

驹子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雪国》中的主人公,一个具有一定进取心的艺妓形象。小说写了岛村三次从东京到雪国和艺妓驹子交往的故事,并通过岛村的经历从日常生活表现和对待爱情态度这两方面描写了驹子的性格。

⑴日常生活表现方面,驹子坚持写日记,喜欢读小说,刻苦练三弦。作为一个艺妓,驹子应该算是生活态度比较认真,意志比较顽强,且有进取心的,不同于那些随波逐流的人。因此,是值得加以肯定的。

⑵对待爱情方面,驹子虽然也到宴会上陪客人,但还不是一个正式的艺妓。她主动委身于岛村,觉得岛村虽然是个游客,却跟一般毫无教养、毫无感情、毫无良心的游客对自己的态度不同。岛村开始时也没有把她当成艺妓,不想跟她发生肉体关系,清清白白地交朋友。驹子想在岛村身上求得像是爱情的爱情,哪怕只有一点儿也好。然而这种爱情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合乎常态的,驹子明知不能长久,仍是不顾一切倾注了自己全部的感情,这种" 无偿的爱" 正是女性美的最高表现。驹子的爱情既有纯真的一面,又有畸形的、病态的一面。驹子作为一个艺妓,既不是积极反抗者的形象,也不是庸俗的堕落者的形象,而是有一定进取心的艺妓形象。

3. 《雪国》的艺术特色。

第三节马哈福兹

1. 马哈福兹,迄今为止惟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阿拉伯文学家。

马哈福兹被称作阿拉伯小说世界“金字塔”

马哈福兹小说创作三阶段:历史小说阶段,社会现实主义小说阶段,现代主义或新现实主义小说阶段。

《新开罗》描写了三个大学生不同的命运,是马哈福兹文学创作的一个转折点。

马哈福兹的《三部曲》包括:《宫间街》、《思宫街》、《甘露街》3部作品。

2. 马哈福兹《三部曲》的思想内容。

《宫间街》、《思宫街》、《甘露街》三部曲是阿拉伯作家马哈福兹的代表作,是埃及第一部广泛反映一个时代伟大风貌的现实主义作品。作品通过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三代人对理想的追求:

(1)反映了埃及从1917年到1944年各种社会力量的对比变化。

(2)反映了埃及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经历。

(3)反映了受新思想影响的新一代反对封建传统和保守势力,以及争取自由的斗争过程。

3. 马哈福兹《三部曲》的艺术特色。

⑴布局完整,结构独特精湛

⑵多角度塑造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在复杂的人性底蕴

(3)采用现代小说的心理描写方法。

第十章 20世纪文学(二)

简述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思想特征:

艺术特征:

一、多种文学流派的发展与主要特征:

(一)象征主义

1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它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象征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后期象征主义应运而生,本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高潮。

2 象征主义具有鲜明的特征:象征;象征、暗示、隐喻、联想手法;

3 代表作家:瓦莱里、里尔克、宠德、叶芝和艾略特。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法国诗人瓦莱里:《海滨墓园》;

奥地利里尔克:成名作《祈祷书》;最著名短诗《豹》

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叶芝:《驶向拜占庭》叶芝由于“表达了整个民族精神”而获得了192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的宠德:《地铁车站》(典型的意象诗)

意象派诗歌的特点:重在表现诗人的直观形象,但作者的直观感受并不直接表露,而是通过意象来暗示。

戏剧创作: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青鸟》

(二)表现主义

1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欧美文学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它首先从绘画开始,随后波及文学。

2 表现主义一词最早于当时巴黎举办的一个画展上的一组油画的总题名,用以表明同自然派、印象派作品的区别。

3 表现主义的特征:反对„„倡导„„。

4 表现主义的先驱是瑞典作家斯特林堡,其《鬼魂奏鸣曲》等剧作把鬼魂搬上舞台,让死尸、幻影、亡魂、活人同时登场。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奥地利的卡夫卡

戏剧的代表:美国的尤金. 奥尼尔的主要作品:《琼斯皇》:作者将表现主义艺术手法融于自己的创造,形成独具特色的“奥尼尔派”。表现主义剧作的典范作品。《毛猿》:副标题是“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八场喜剧”。主人公:扬克

还有捷克斯洛伐克的恰佩克:捷克,戏剧《万能机器人》;科幻小说《万能机器人》《白色病》《母亲》

(三)超现实主义

脱胎于达达主义。法国安德烈. 布勒东:是超现实注意的创始人,代表作《娜佳》 《娜佳》艺术特色:1. 采用第一人称自述的方法„„而是情感和思想的逻辑;

2. 小说不是以故事性、趣味性吸引读者„„以意蕴无穷富有力度的情感思想力量征服读者;

3. 小说采用“自动写作”法写作,集中体现出超现实主义的语言特色;

4. 小说思绪的随意跳跃„„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

阿拉贡:《巴黎的农民》

(四) 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兴起于意大利,创始人意大利的马里内蒂,作品《他们来了》

文学艺术的主题:未来主义调动一切艺术手段,集中表现运动中等物和人,通过动态来赞美运动感、力感和立体风格。艺术形式上:未来主义者主张彻底摒弃传统手法。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俄国:马雅可夫斯基的长诗:

法国:阿波里奈尔:首创“楼梯式”的诗歌形式,代表作《穿裤子的云》。此外还有《被杀的和平鸽》,诗集《酿酒集》

(五)意识流小说:

1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

2 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在本世纪20—30年代英、美、法等国形成一个颇为壮观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3 意识流小说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各有侧重,但艺术特征是共同的:“作家退出小说”;自由联想;内心独白;时序倒置;语言使用上的创新和变异。

4 代表作家是英国的乔伊斯和伍尔芙,法国的普鲁斯特和美国的福克钠。

乔伊斯:《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是他运用意识流手法创作的第一部小说,《尤利西斯》是其成名作。

代表作家及其作品:沃尔夫:《墙上的斑点》、《到灯塔去》。《海浪》是他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

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以“我”对往事的追忆为主线,展示了“我”出生于富裕家庭却精神空虚的庸俗生活。

福克纳:“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194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喧哗与骚动》:反映了南方望族康普生家的没落。小说创造了复合意识流方法,使运用意识流手法去发掘人物的内心生活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乔伊斯:《尤利西斯》

(六)存在主义

以存在主义哲学为基础,代表作家萨特、加缪和波伏娃

加缪:《局外人》《鼠疫》

(七)荒诞派戏剧:

(1)荒诞派戏剧是本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尔后迅速风靡于欧美其他国家的一个反传统戏剧流派。

(2)荒诞派于1962年由英国著名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林写的《荒诞派戏剧》而得名。

(3)荒诞派戏剧有以下特征:

1荒诞、抽象的主题。

2支离破碎的舞台形象。

3奇特怪异的道具功能。

(4)尤奈斯库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人。

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品特、阿尔比、贝克特。

(八)黑色幽默:

1“黑色幽默”是60年代风行美国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由美国作家弗里德曼编的一个《黑色幽默》的集子而得名。

2“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的文学方法。幽默加上了黑色,就成为了一种展现绝望的幽默。西方评论家把它称之为“绞刑架下的幽默”。

3黑色幽默的艺术特征: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反英雄”式的人物;“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具有寓意性。

4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约瑟夫. 海勒,被认为是“黑色幽默”的一面旗帜。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

其它作家:

冯尼格特:代表作《第五号屠场》

品钦:《万有引力之虹》

(九)魔幻现实主义:

1魔幻现实主义指的是20世纪中期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流派。

2魔幻现实主义是通过“魔法”所产生的幻景来表达生活现实的一种创作方法。魔幻是途径,表现生活现实是目的。首先在拉丁美洲使用“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术语的人是委内瑞拉作家:彼特里。

3真正成熟的标志是墨西哥作家鲁尔福的中篇小说《佩德罗·帕莫拉》。

4本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魔幻现实主义形成热潮,以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为标志。

代表作家有危地马拉的阿斯图里亚斯、古巴的卡彭铁尔、墨西哥的鲁尔弗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 马尔克斯及其《百年孤独》

(十)新小说派(名词解释)

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60年代蜚声西欧、美国、日本及东欧的文学流派。它既没有严密的组织,又没有统一的文学主张。其出现以罗伯-格里耶1953年发表的小说《橡皮》为标志,随后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新小说派作家认为,世界是荒诞的、虚无的和不真实的„„这个以反对传统小说创作倾向的流派又称反小说派或拒绝派。

代表作家及作品:

克洛德. 西蒙:新小说派之父,《弗兰德公路》;

阿兰. 罗布-格里耶《窥视者》

第二节 艾略特

简述《荒原》的艺术特征:

20世纪象征主义作家艾略特创作的《荒原》作为现代派诗歌的登峰造极之作,其艺术形式与表现特征有其独到之处。

1 象征手法的运用。作为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诗人,作者在继承前期象征手法的同时又有所创新发展。作品中的许多典故、意象本身就有象征意义。在《荒原》中不仅长诗的题目、各章的标题以及题词中的西比尔有一定的象征性,作品的神话学框架、中心意象“荒原”以及”水”与“火”的意象、雷霆的意象,都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同但丁的《神曲》一样,象征就是《荒原》的血脉和生命。

2 独特的意象系列 。作者极力倡导以“客观对应物”来表现诗人的内心感受和情感,在《荒原》中,作者以大量的鲜明、新颖、奇特的意象组成意象系列,来表达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主

观感受和思想情绪。题目“荒原”就是一个具有整合性与直喻性的意象,它把全诗博杂的内容整合为一个整体,直喻西方社会荒芜衰败的情态。在作品的五章内容中,作者采用大量的意象表现枯萎、死亡,对“荒原”意象加以展开。如用“破碎的偶像承受着太阳的鞭打”、“枯死的树不能给人遮阴”等写出这片荒原的枯萎荒芜。第二章和第三章用“水”和“火”的意象,表现“情欲”。最后,作者以雷霆作为主要意象来表现宗教“拯救”。通过这一完整的意象系统,作者把作品置于一个严密的理性框架之内。

3广征博引,大量用典。诗作共使用了7种不同的文字,并且至少引用了35个作家、56部古今作品的典故。作者大量借用他人作品中的诗行、诗句,或引用、套用前人作品中的人物、事件和故事,然后独出机杼、巧加剪裁,使作品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作者用典,将其植入新的语境中,使之与现代生活体验相叠加、融合,既不脱原意,又超乎原意,而生成一种富有新意的意象,即“典象”。以此与作品所描述的现实或相互对应或加以反衬,从而使读者在一个宏阔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对作品所描写的现代的人、物、事件的意义,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加以体味、咀嚼。比如,作品第一章对伦敦桥的描写,现代都市人们为物欲和个人利益所驱,行色匆匆、川流不息涌出=过伦敦桥,与但丁地狱篇中对鬼魂涌向地狱的景色相叠加,表现了现代人虽生犹死,如行尸走肉的现象。

4 意识流手法的运用。作品中具有一定戏剧性的人物“我”饿内心独白、自由联想以及时空错位的场景拼接在作品中随处可见,这些意识流手法的大量运用,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意识流特色。作品将诗作中“我”的思绪在现实、过去、未来之间流连、徜徉,在追忆、想象与联想之间不断转换。如在《火诫》开头第一诗节中“我的意识活动,由泰晤士河的今昔,到老鼠从草地爬过而追忆一个冬日傍晚“我”在河边钓鱼时的沉思,以及不时响起的汽车的喇叭、马达的声音和月光下的波特夫人。种种画面拼贴在一起,看似凌乱无章,实则有一定的规律所循。

5 语言上创新,大量采用悖论的修辞手法,以造成强烈而独特的艺术效果。如四月本是阳光明媚、春暖花开的季节,出现在诗作中的却是“四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水一方面给人们带来生命,一方面又可以导致人们死亡;还有用死尸发芽把死与生并置。

第三节 卡夫卡

卡夫卡(奥地利)

作品:1. 发表过的短篇小说《判决》《变形记》《司炉》(后改为《美国》第一章)《在流放营》《乡村医生》《饥饿艺术家》《骑桶者》

2. 生前未曾发表的短篇小说:《一场斗争的描述》《乡村教师》《地洞》

3. 未曾写完的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城堡》

卡夫卡式:

1 20世纪表现主义作家卡夫卡创造的艺术世界,人们称为“卡夫卡式”。“卡夫卡式”如同“莎士比亚化”、“席勒式”,涵盖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两个方面,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 2“卡夫卡式”的艺术特色具体表现有:具有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交融的特色。这主要体现为小说创作中现实与虚幻的有机结合、总体荒诞与细节真实的有机结合,采用漫画夸张式的手法写人状物,叙述故事。

3 卡夫卡的《城堡》被认为是最具“卡夫卡式”特色的一部小说。

简述《城堡》的寓意。

《城堡》是20世纪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卡夫卡创作的。

1《城堡》从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人在荒诞世界中的生存状态。主人公K 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小人物的象征,也现代人的命运的象征,同时也是卡夫卡的精神写照。

2“城堡”是权力的象征,是国家统治机构的缩影,是神秘的异己力量的象征。老百姓与国家之间,关系疏远而对立,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庞大的官僚机构与大小官吏的阻挠下,小人物的起码要求也无法满足。

第四节 萨特

1936年短篇小说《墙》,就是叙述西班牙内战,这是萨特得到好评的第一篇文学作品,但让萨特得到普遍认可的还是《恶心》。,这部作品让萨特成为“法国的卡夫卡”

小说《自由之路》三部曲《不惑之年》《缓期执行》《痛心疾首》

简析《禁闭》的主要思想内容。

20世纪存在主义代表作家萨特创作的“境遇剧”《禁闭》,是一出哲理意味很浓的名剧。它的主要思想内容有:

1该剧描写的是三个鬼魂生前都有一段不光彩的经历,作奸犯科。死后在地狱里继续为非作歹,不得安宁。他们争风吃醋,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彼此猜疑忌恨,相互妨碍牵制,谁也不能如愿。

2他们在一起时,每个人都能置对方于痛苦境地,每个人都成了对方的地狱。

3地狱实际上是作者所熟悉的资本主义社会,地狱中鬼魂与鬼魂的争斗和利害冲突,象征着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畸形关系。“他人就是地狱”成为西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句名言。

以《禁闭》为例简析“境遇剧”的特色。

1境遇剧的特点:萨特的存在主义戏剧区别于传统戏剧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境遇”二字。它给人物设置一个封闭式的环境,让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选择自己的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表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冲突往往在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是人物与外部环境的冲突,二是人物内心的冲突。作家往往把重心放在第二个层面上,突出人在困境中进行“自由选择”额主题,这种戏剧就是“境遇剧”,又名“自由剧”。

2 在《禁闭》中萨特让人置身地狱中,即面临生与死的考验,通过自己的行动找到自由所在。

第五节 贝克特

第一部作品:《墨菲》 小说三部曲 《莫洛伊》《马龙之死》《不可命名的》,剧本《自由》《等待戈多》

他的小说三部曲享有“反小说”之称;剧本尤其是“等待戈多”享有“反戏剧”之称。 《等待戈多》的艺术特色:

这部戏剧有很强的喜剧潜能。

1对比:弗拉迪米尔与艾斯特拉这一对主角虽然性格模糊破碎,却仍然表现出带有荒诞性对比的特点。„„(该段全部)在贝克特亲自指导的剧本里,更加突出了两个流浪汉的对比。瘦高与矮胖,抬头看与耷拉着脑袋往下看等的对比。

此外,还包括波卓与幸运儿这个组合里。波卓与幸运儿之间有更大的差别,他们是主人与奴仆的关系。(该段全部)

2 除了对比,戏剧成功运用了荒诞离奇、没有逻辑的语言。对白莫名其妙,表示人与人之间

的难以沟通。

第六节 加西亚. 马尔克斯

简析《百年孤独》的思想内容及作品的寓意。

20世纪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马尔克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主要表现的是“拉丁美洲的孤独”。

1作家力图通过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生活和经历以及马孔多由开拓、发展到毁灭,写出哥伦比亚及整个拉丁美洲愚昧落后、与世隔绝和被殖民入侵的屈辱历史,从而启发人们思考:造成马孔多百年孤独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彻底摆脱这种孤独?

2作品通过马孔多的变迁和布恩蒂亚家庭的经历,揭露和批判了哥伦比亚国内外反动独裁政权的残暴和美国侵略者对拉美民族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预示了拉美人民将告别愚昧、孤独,走向觉醒与文明。

简述《百年孤独》的艺术特色。

1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相结合。作家把现实与神话、传说、梦幻杂糅在奇异多变的情节发展之中,打破客观世界与主观人间与鬼蜮的界限。

2象征、暗示手法的大量运用。

如俏姑娘象征不可侵犯的美;带猪尾巴的孩子象征新老殖民主义和独裁者奴役下的畸形社会;大风暴象征不可战胜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生力量。

延伸

举例说明“卡夫卡式”的艺术特色。

1、荒诞下的细节真实。如《生死不明的人》卡尔的遭遇,揭示西方人生存状态;《诉讼》每个细节都显得比较荒诞和不可思义;《城堡》、《美国》、《诉讼》被称为“孤独三部曲”都贯穿着社会批判主题,正因为这一主题所以细节就比较真实。

2、怪诞:《变形记》中人变成了甲虫,引起别人的讨厌,最后产生了消灭自己的决心,虽然情节显得怪诞、奇怪,但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欲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表现了人的“异化”。

3、象征:《城堡》是权力的象征,国家统治机构的缩影、神秘、异化力量的象征。

4、自传色彩:卡夫卡从小在家受到压抑、胆小脆弱,又追求美好,但却常常失败,内心幻想浓重;《地洞》中表现小人物胆小心理,权威不可抗拒,障碍不可克服,孤独不可忍受,真理不可追求。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和《玩偶之家》中的娜拉的形象比较。

《安娜·卡列尼娜》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的作品,当时的俄国是个封建农奴专制的社会;《玩偶之家》是19世纪挪威作家易卜生创作的社会问题剧,当时的社会已受到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

相同处:1都是反抗社会的典型,但都局限于个人解放。2都要求妇女人格的独立,追求个性解放。

安娜:公开非婚姻的爱情,反对虚伪。娜拉:独立借款、还款,独立承认冒名签字的责任,

不愿作丈夫的玩偶。

不同处:

1反抗社会所达到的高度不一样。安娜:局限于道德、婚姻,和渥伦斯基的相遇后,付出了代价(如遭社会的谴责;失去了孩子。) 但体验了爱情的欢乐。安娜对社会的总结是“全是虚伪,全是谎话,全是欺骗,全是罪恶。”娜拉: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法律、道德、宗教全面的批判。(如娜拉说:“对于法律我要想想是不是正确,难道法律不允许女儿爱父亲,妻子救丈夫。”)

2两人所接受的思潮不同。安娜:接受的是爱情至上的思潮。所以渥伦斯基对她冷淡后,她表现出悲观绝望的情绪。娜拉:接受的是个人解放思想的影响。所以她要离开“玩偶之家”,娜拉的的出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3结局不同。安娜:最后死亡,原因是封建社会不能容忍安娜公开与丈夫决裂和不“体面”的行为。另一原因是因为安娜自身性格的矛盾,和渥伦斯基的相遇后她有一种负罪感,时时处于孤独、无助的境地,因此只能以死来结束生命。娜拉:出走,她不会走向死亡,在个性解放的呼吁越来越强烈的社会里,娜拉的结局受到更多人的同情。

《高老头》中的葛朗台和《死魂灵》中的泼留浠金的形象比较。

相同处:

1不同国度的吝啬鬼在剥削方法上一样。葛朗台:从农业资本家发展到工业资本家,葛朗台的发迹是建立在压迫农民的基础之上的。泼留浠金:是农奴主,不管农奴的收成如何都要农奴复一样的苦役。

2吝啬的程度是一样的。葛朗台:对亲情都是用金钱来衡量的。(如只懂用金钱来培养女儿对父亲的爱。) 泼留浠金:吝啬的惊人女儿来看他,他只给外孙一颗纽扣玩。他的吝啬还表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中,穿的像乞丐。

不同处:

1剥削的方式不同。葛朗台:资本剥削的方式,懂得在资本的流通中得到利润。

泼留浠金:原始、古老的农奴剥削方式,不懂得进一步发展生产;残酷的对待农奴,自己的房子充霉味,田地里长满荒草。

2剥削的程度不同。葛朗台: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泼留浠金:野蛮的剥削农奴,以致农奴惨死。农奴没有自由,对生产不感兴趣,自己也变成财富的奴隶。

3剥削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不同。葛朗台:发展了自己的财富,同时也对小镇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泼留浠金: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必将被扫去垃圾堆。

意义:1两个吝啬鬼的典型说明农奴剥削制度在俄国必将被推翻。2两人尽管有差异,作为人类历史进程中剥削者的不朽典型,对人类都有很高的认识和审美价值。

第一节古代文学概述

一、古埃及文学。

古埃及最著名的宗教哲理诗是《失望者和自己灵魂的谈话》。

古埃及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篇故事是《魔术师的故事》。

古埃及的《亡灵书》是人类最早的书面文学。

1. 《亡灵书》——《亡灵书》是古埃及一部庞大的宗教性诗文集。

⑴古埃及人十分重视尸体的保存和死后生活的指导,把死者的尸体制成木乃伊,并在古埃及所特有的纸草上,写下许多诗歌,置于石棺和陵墓中,指导死者对付地下王国的种种磨难。后人从金字塔和其他墓穴中,把这些指导死者生活的诗歌编辑成集,题名为《亡灵书》。 ⑵《亡灵书》汇入了大量的宗教性诗文,是古代埃及文学的汇编,有利于后人了解与研究古埃及人民的生活习俗、思想意识、世界观及宗教信仰。

2. 纸草卷文字——古代埃及最初的书面文字,始于公元前3300年,古代埃及人将文学作品书写在纸草制成的纸草卷上。

3. 古埃及劳动歌谣——古代埃及产生最早的世俗诗,盛行于公元前3000多年,大多民间创作,口头传唱,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奴隶们的生活、劳动和思想感情。如《庄稼人的歌谣》、《打谷人的歌谣》等。

二、古巴比伦文学。

古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完整的英雄史诗。

三、古印度文学。

印度奴隶制社会的显著特征就是种姓制度和宗教制度。种姓制度将人分成4等: 婆罗门(宗教)、刹帝利(武士)、吠舍(农民)、首陀罗(贱民)。

1. 《吠陀》——

⑴《吠陀》是印度最古老的文学遗产," 吠陀" 一词原为" 知识" 和" 学问" 的意思,后经婆罗门解释,逐渐被印度人视作宗教" 圣典" 。

⑵《吠陀》是印度最古的诗歌总集,大约形成于公元前1000年,包括《梨俱吠陀》、《阿闼婆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梨俱吠陀》主要是祭祀时用来朗读的颂神诗,尽管带有浓重的宗教或迷信色彩,但表现了劳动人民乐观向上的情绪,也收入一些劳动歌谣和民间情歌。

《阿闼婆吠陀》主要是巫术咒语诗。

继《吠陀》文学后,古印度又出现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摩诃婆罗多》的作者是广博仙人;题目的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

《罗摩衍那》的作者是蚁桎仙人。题目的意思是“罗摩漫游的故事”

2. 简述古代印度两大史诗的思想内容。

《摩诃婆罗多》堪称一部诗体的百科全书,它反映了古代印度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社会生活和思想风貌,其主旨在于强调政治斗争中的" 法" 。" 法" 与" 非法" 是评判是非善恶的标准。 《罗摩衍那》反映了奴隶社会初期的王权问题,谴责了在王位继承问题上争权夺利的行径,表明人民希望开明君主实行仁政的思想,歌颂了正义战争,宣扬一夫一妻制,具有进步倾向,但也流露出统治阶层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

3. 《小泥车》是首陀罗迦的一部描写现实的世态剧。

4. 文论:《舞论》《诗镜》《诗庄严论》

5. 故事文学:《本生经》《五卷书》。《五卷书》是一部大型的寓言故事集。

迦梨陀娑的创作把古代印度戏剧推向了高峰。(见专节)

《舞论》即“戏剧论”,是印度最早的文学理论著作。

四、古希伯莱文学。

第二节《旧约》

1. 《旧约》内容

——《旧约》是希伯莱人的经典。犹太教《圣经》代表着希伯莱文学的最高成就,基督教兴起后,犹太教《圣经》为基督教所接受,将其收入基督教的《圣经》之中,称之为《旧约》。 ⑴《旧约》(圣经)是希伯莱的犹太教4部经典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又是古代希伯莱文学的

总集。

⑵全书共39卷,按内容一般将其分为法律书、历史书、先知书和诗文杂著4部分。律法书包括《创世纪》、《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5卷,被称为“摩西五经”。5卷内容是关于耶和华神(亚卫)创造世界、伊甸园和诺亚方舟等神话,其中《创世记》是文学性最强的一部。历史书包括《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列王记》、《历代志》等。先知书15卷,包括《以赛亚书》、《耶得米书》、《以西结书》等。诗文杂著包括《诗篇》、《雅歌》、《路得记》、《以斯帖记》等。

⑶《旧约》以多种多样的文学形式反映了古代希伯莱人的历史变迁、社会生活、思想感情,表达了他们的理想和愿望,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取得了比较高的成就。

雅歌:《旧约》中的诗歌作品,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大胆直率,热情奔放。

《旧约》中最富有犹太民族特色的一首抒情长诗。

2. 理解《路得记》的和平主题,是希伯来文学中最早出现的独立成篇的小说作品。《以斯帖记》的爱国主题。(略)

3. 巴比伦之囚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焚毁圣城耶路撒冷,将犹太贵族、祭司、工匠、歌手等在内的5万余人掳往巴比伦。史称“巴比伦之囚”。从此希伯莱人的国家不复存在。

4. 旧约文学的主要特征

(1)题材广泛(2)文学体裁多样(3)想象丰富、人物众多、情感真挚(4)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第三节迦梨陀娑

1、创作

迦梨陀娑的《云使》是印度文学史上最早的抒情长诗,被列入印度“六大名诗”之一。 《沙恭达罗》取材于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莲花往世书》,是迦梨陀娑最杰出的戏剧代表作,是古代印度戏剧的最高峰。

2. 《沙恭达罗》的思想内容:

《沙恭达罗》通过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及其同破坏美好爱情的两种思想与力量之间的矛盾斗争,歌颂了青年男女纯朴、真挚的爱情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也反映出印度古代社会的若干不合理现象,诸如上层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下层穷苦大众的沉疴辛酸,尤其是妇女任人欺凌的悲惨处境。

3. 《沙恭达罗》的艺术特色。

《沙恭达罗》在艺术上取得很高成就,主要表现在:

(1)婉而多讽,含而不露

(2)结构上的独特性

(3)善于用不同的境界和手法来衬托刻画人物

(4)语言优美、生动,表现人物感情贴切,描写景物有浓郁的抒情性

4. 沙恭达罗的形象及其意义。

沙恭达罗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古代印度妇女的正面理想人物,她的性格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质朴自然的美。

沙恭达罗从小生活在远离凡尘、洁净安宁的净修林,性格天真纯朴。

纤丽妩媚的外表和纯洁质朴的气质完美地结合在她身上,处处显示出朴素无华的自然美。 ②纯真执著的爱。

沙恭达罗向往人生的幸福。她对豆扇陀的爱,是出于自然天性,没有任何功利的企图和虚假的意念。

③柔中有刚、刚柔相济。

沙恭达罗的性格以柔顺为主,但也有坚强的一面。这种坚强表现在冲破各种束缚、自主成姻的时候,也表现在宫中被拒后对豆扇陀的指责。

意义:沙恭达罗是一个质朴、纯洁、善良、多情、忠贞不渝又柔中有刚的古代东方女性的典型。通过这一形象,体现了作者所向往的爱情理想(干闼婆)、、生活理想(独立)和审美理想(仙界重圆)。

5. 国王豆扇陀形象(略)

好国王?又有种种劣迹败行。其复杂性是作者思想矛盾性的反映。

6. 迦梨陀娑戏剧与古希腊戏剧之比较。(平行研究)

相同点:

⑴戏剧结构上:情节单纯,单线发展,曲折、富有戏剧性。经过几次的急剧转折,波澜起伏。 如《沙恭达罗》中沙恭达罗与豆扇陀的爱情关系。与《俄狄浦斯王》的曲折经历相同。 ⑵手法上:

心理刻画相同。如《美狄亚》心理刻画同《沙恭达罗》;

写实手法也相同,如《美狄亚》与《沙恭达罗》的宫廷一幕。

浪漫主义手法上,《沙恭达罗》中的净修林、天上;阿里斯托芬的浪漫主义手法。 不同点:

⑴人物的类型化与个性化。

美狄亚--只表现了反抗,没有温柔一面。

沙恭达罗--既有温柔的一面(净修林、天界),又有反抗、坚强的一面(宫廷)。 ⑵打破悲喜剧界限。

《沙恭达罗》融悲喜剧于一体,比莎士比亚还高明;古希腊悲与喜分开。

⑶语言上的不同。

《沙恭达罗》的语言生动丰富,个性化,故称为印度的莎士比亚,妙语连珠,抒情浓郁,如" 盖着枯草的井" 。语言上超过了《美狄亚》。

席勒:“在古代希腊竟没有一部诗能在美妙的女性的温柔方面,或者美妙的爱情方面与《沙恭达罗》相比于万一。”

第十二章中古文学

第一节中古文学概述

中古四大文化圈:

一、中古阿拉伯文学。

1. 悬诗——

(1)阿拉伯早期诗歌的代表,代表了蒙昧时期创作中的最高成就,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古代阿拉伯人在麦加朝觐时举行赛诗活动,获胜者的作品用金汁书于麻布上,悬挂于克尔白神庙的墙上,供人观赏模仿,宛如一串明珠悬挂在脖子上,史称悬诗。

(3)悬诗的主要内容包括描写凭吊某些遗址及其相关的回忆和哀伤之情,或描写爱情转瞬即逝。最著名的悬诗诗人是乌鲁勒. 盖斯。

《一千零一夜》(见专节)

《斗篷颂》是最早的长篇宗教颂诗,赞颂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

《卡里来和笛木乃》源于印度的《五卷书》。

2. 《古兰经》——

阿拉伯文学史上第一部成文的散文巨著,是伊斯兰教的神圣经典。语言简洁生动,文辞流畅华美,是古代阿拉伯文化的集大成之作。

3. 艾布. 努瓦斯。代表作品有译著《一千零一夜》《卡里莱和笛木乃》《玛卡梅韵文故事》

二、中古日本文学。

1. 《古事记》是日本最早的历史和文学著作。它和《日本书纪》合称为“记纪”。《日本书纪》被认为是模仿中国《汉书》等写成的日本编年体史书。

2. 《万叶集》--

⑴《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和歌总集,全书共20卷,收入诗歌4500首。

⑵《万叶集》成书时,日本还没有自己的文字,全部诗歌都是借用汉字即" 万叶假名" 记录下来,故称《万叶集》。

⑶诗集的作者比较广泛。几乎包括了社会的各个阶层。

⑷《万叶集》广泛反映了日本奴隶社会末期以至封建社会初期的社会生活。内容充实,感情朴直,是日本诗歌的奠基石。其著名诗人包括柿本人麻吕、大伴旅人、大伴家持父子,最重要的是山上忆良。他的《贫穷问答歌》开创了反映下层民众生活的新领域。

3. 中古日本诗歌方面的代表是:松尾芭蕉——俳句,被称为“俳圣”。

4. 中古日本小说方面的代表是:井原西鹤——市井小说,统称为“浮世草子”。

紫式部——长篇小说《源氏物语》。(见专节)

5. 中古日本戏剧方面的代表是:近松门左卫门。

6. 俳句——

(1)俳句初时称俳谐,是日本民族创造的一种最短小的诗歌形体。

(2)它强调集中表现对事物的瞬间印象和感受,因此含蓄、凝炼,追求一种淡雅、静寂和隽秀的意境。

(3)松尾芭蕉被称为“俳圣”。

三、中古印度文学

印地语英雄史诗,长篇叙事诗《地王颂》。

中古印度影响最大的诗人是杜勒西达斯。长篇叙事诗《罗摩功行录》被当作宗教的经典、文学的典范、伦理道德的宝库、生活的百科全书。

四、中古波斯文学(伊朗文学)

鲁达基是被称为波斯文学史上的“诗歌之父”。

中古波斯三大诗人:萨迪、菲尔多西、哈菲兹。

萨迪,代表作《蔷薇园》、《果园》。(见专节)

菲尔多西——长诗《列王纪》,伊朗民族著名的英雄史诗,又名《王书》。

哈菲兹(笔名,意思是“能熟背《古兰经》的人”。)在文学史上被誉为加宰里大师。

1." 柔巴依" ——

⑴" 柔巴依" 意为四行诗,是一种波斯传统的诗体,第一、二、四行押韵。与中国四言绝句相似。

⑵内容主要严肃地探讨了自然、人生、社会、宗教等问题。抨击了社会上的腐败现象,谴责了权贵和上层宗教人士。

⑶代表诗人有海亚姆和内扎米。

五、中古朝鲜文学

1. 崔致远,其文集《桂苑笔耕》曾收入我国《四库全书》。

2. “高丽文坛双壁”:李奎报、李齐贤。

3. 许筠的《洪吉童传》是朝鲜文学中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4. 小说《春香传》把爱情故事与社会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在题材的选择、社会内容的反映、人物性格的塑造以及艺术形式的运用等方面,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六、中古越南文学

《徙都升龙诏》是迄今尚存的最早的越南文学作品。

《金云翘传》。为越南中古文学最高成就,阮攸所作。

七、东南亚文学

第二节紫式部

《源氏物语》是世界文学中最早的长篇小说。

1. 《源氏物语》的主要思想内容。

⑴紫式部的《源氏物语》通过对光源氏及其周围女性的生活的描写,反映了平安王朝宫廷生活的各个方面。

⑵作者透过高贵浮华的宫廷生活表面,看到了淫荡糜烂的生活方式给贵族自身带来的悲剧结局,深刻展示了贵族之间及宫廷内部的尖锐矛盾,独到地揭示了贵族阶级精神颓丧的过程。 ⑶客观地反映了在一夫多妻制度下广大日本妇女的悲惨命运,自然地奏响了日本平安时代大贵族专制统治必然衰亡的哀歌。

2. 《源氏物语》的艺术特色。

⑴精细刻画人物性格

⑵自然交融的浓郁的抒情性

⑶语言,优美典雅华丽。透露着一股缠绵的幽情。小说引用最多的白居易诗共100余处,引用和歌800余首。

⑷结构的缀连形式

3. 光源氏的形象。

光源氏是《源氏物语》中的主人公。

⑴他的渔色生活方式是追奇猎艳不分对象,上自高贵的皇妃下至低贱的贫民女子,这也正是当时贵族社会放纵、淫荡的两性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作者又希望他有始有终,能够真正关心妇女的命运。

⑵他的政治生活方式是在错综复杂,你死我活的宫廷斗争中,光源氏不重名位与权势,自动贬谪穷乡僻壤,表现出宽容忍让、与人为善的态度。一旦重新得势,光源氏又不计前嫌,并违背真正心愿,接受朱雀帝的请求,娶女三宫为妻。寄托了作者对理想贵族社会的向往。 ⑶作者通过光源氏的一生,既表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又揭示了贵族阶级从繁盛走向衰落以致精神崩溃的历史过程。

光源氏的关系女子:紫上、空蝉、夕颜、六条妃子、末摘花、藤壶、女三宫等。

4. 《源氏物语》对日本文学的意义。

《源氏物语》是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为日本散文文学的发展开拓了道路,对后代的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历代作家都把《源氏物语》奉为经典,日本文学所独有的柔美、抒情风格也正源于这部《源氏物语》。

第三节《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是一部规模庞大、内容丰富、流传甚广的中古阿拉伯民间故事集。高尔基誉之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取材于波斯、印度、伊拉克和埃及)

1. 《一千零一夜》的思想内容:

(1)生动、忠实地反映了劳动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揭露统治阶级贪婪丑恶的本性,赞颂人民在与邪恶势力斗争中表现的惊人智慧和才能。

(2)从男女主人公对幸福爱情的执著追求中,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

(3)反映商人生活和海外冒险的故事,赞颂了阿拉伯商人冒险经商的精神,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财富的普遍心理。

(4)真实地描绘了人民群众的现实处境与命运,诉说了他们的苦难与不幸。《一千零一夜》没有仅仅停留在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对现实的不满上,而且深刻地揭示了人民苦难的根源,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统治阶级,尤其是最高统治者哈里发。

2. 《一千零一夜》的艺术特色:

《一千零一夜》被称为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它不仅真实全面地再现了中古阿拉伯社会的现实,艺术上也具有鲜明独特的特点:

第一,浓郁的东方情调和大胆的浪漫幻想。

第二,框架式结构全书

第三,诗文并茂、散韵结合的表现手法。

3. “框架结构”——

(1)中古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创造的文学结构模式。

(2)即整部作品有一个总纲性的故事,里面还有大故事套中故事,中故事套小故事,故事还包孕着故事。故事之间有重迭、有平行,每个故事既相对独立,又上下衔接、前后呼应,形成连绵不断的整体。

(3)《一千零一夜》的“框架结构”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薄伽丘的《十日谈》、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等都直接受到它的影响。

4. 故事来源

主要来源于波斯、印度;另一部分来源于伊拉克阿拔斯王朝时期的故事;第三部分来源于埃及麦马立克王朝时期的故事。

65《一千零一夜》对世界文学的巨大影响:

《一千零一夜》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十字军东征时期,传到欧洲。薄伽丘、乔叟、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德等的创作,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它以影响。

第四节萨迪(哲理诗)

1. 代表作:诗体故事集《果园》和诗文集《蔷薇园》。

2. 《蔷薇园》的艺术特色。

⑴题材摄取的广泛性。

⑵散韵结合,诗文并茂,寓哲理于形象思维中的表达技巧。

第十四章东方近代文学

第一节近代文学概述

一、日本文学。

1. 日本近代文学的主要成就:

夏目漱石,日本近代文学的杰出代表。(见专节)

坪内逍遥的文学理论著作《小说神髓》和二叶亭四迷的长篇小说《浮云》是日本近代文学形成的标志。

二叶亭四迷的《浮云》是日本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主人公内海文三是一个“多余人”形象。

森鸥外的短篇小说《舞姬》被认为是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创之作。

北村透谷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者和理论倡导者。

日本近代文学流派先后有:唯美主义、白桦派、新思潮派、自然主义文学等。

2. 唯美主义——

(1)唯美主义文学以描写人的变态心理和变态情欲为目的,是一种表现在官能享乐中寻求精神满足的文学。

(2)代表作家: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

(3)

3. 白桦派:——

⑴白桦派是由近代日本作家创办的同人刊物《白桦》而得名。

⑵白桦派作家追求个性解放、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

⑶主要代表作家是志贺直哉、武者小路实笃。

3. 新思潮派——

(1)新思潮派是以芥川龙之介等人创办的《新思潮》杂志而得名。

(2)其特点是关注现实,注重对平凡人日常生活和复杂心理的描写。注重人性的思考和表现技巧的探索。

(4)芥川龙之介是该派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罗生门》。

4.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

(1)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是20世纪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个占有重要地位的文学流派。它的产生对日本近代文学有一定的影响。

(2)从1906年岛村抱月的理论著作《被囚禁的文艺》(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纲领)和岛崎藤村的长篇小说《破戒》问世之后,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便进入了高潮。

(3)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特点:

A 、理论上,主张" 破理显实" ,即主张作家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按照事物原样去描写" 真实" 。

B 、实践上,主张遵循绝对客观主义的创作方法,即要求作家冷静地、客观地、不带任何倾向性地去描写事物。

C 、方式上,要求作家自我忏悔和自我暴露。即作家不仅要写自己,而且要写自己作为动物的" 性本能" 和" 性冲动" ,要对个人丑恶的私生活进行忏悔。

(4)岛崎藤村的长篇小说《破戒》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5)田山花袋的长篇小说《棉被》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

二、印度文学

查特吉,印度文学史上仅次于泰戈尔的大作家。孟加拉语近代文学的创始人之一,代表作:《阿难陀寺院》、《毒树》。

泰戈尔,印度近代文学的光辉代表。(见专节)

东方近代文学的特征:

1、 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2、 在发展过程中受西方各种思潮的影响很大,一些国家社团林立流派众多,变幻不定。

3、 作家数量骤增,作品数量大,影响大,成果大。

4、 东方近代文学在亚洲民族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转折意义。

第二节夏目漱石

第一部长篇小说《我是猫》是夏目漱石的代表作。

“前三部曲”

包括《三四郎》、《其后》、《门》3部作品。

“后三部曲”包括《过了春分时节》、《行人》、《心》3部作品。

未完之作《明暗》被誉为日本近代心理小说的典范。

1. 《我是猫》中的主要人物:苦沙弥、迷亭、寒月、东风等一系列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2. 《我是猫》的艺术特色。

(1)作品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缺乏整体的结构、框架。通篇以猫的见闻和感受为主线,以苦沙弥及周围人物的活动为中心,表达比较灵活、自由。

(2)小说以猫为叙述者,就可以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随心所欲地表达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态度。猫是作品中有特别重要意义的独立形象,既有动物有特性,又被赋予了人的感情,是作者的代言人。这只猫也同人一样,在丑恶的现实社会中产生了苦恼和悲观情绪,最后因偷喝了主人的啤酒,昏迷中掉进了水缸淹死了

(3)小说中出色的幽默和讽刺艺术既继承了日本古典文学中讽刺传统,又吸收了英国18世纪文学中的幽默讽刺手法。如插科逗趣、猫态猫语。

(4)语言平白、通俗,有生活气息。

3. “苦沙弥”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苦沙弥是日本近代作家夏目漱石的长篇小说《我是猫》中的主人公。

⑴苦沙弥是日本近代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其貌不扬,平庸无奇,但为人正直、善良,蔑视权贵,甘居清贫,他厌恶资本家,敢于蔑视资本家的走狗。

⑵苦沙弥的弱点表现在为人心胸狭窄,目光短浅,消极混世,得过且过,精神十分空虚,夸夸其谈,不学无术,庸俗无聊,是日本近代社会的产物。

形成苦沙弥等一系列多余人形象的原因是:

①一方面,他们接受了比较新式的教育,思维开阔、活跃,另一方面,刚刚起步的近代教育还无力全面、健康地培养他们,他们在现实面前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只会漫无边际地夸夸其谈。

②他们既针砭时弊,不满现状,又缺乏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无力把握时代的潮流,同时丧失了人生目标,认识不到人生的意义,是一群无所适从的弱者。

4. 《我是猫》中猫的典型意义。

⑴小说以猫为叙述者,就可以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随心所欲地表达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态度。

⑵猫是作品中有特别重要意义的独立形象,既有动物有特性,又被赋予了人的感情,是作者的代言人。

⑶这只猫也同人一样,在丑恶的现实社会中产生了苦恼和悲观情绪,最后因偷喝了主人的啤酒,昏迷中掉进了水缸淹死了。

第三节泰戈尔

1. 泰戈尔

印度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

剧本:(略)

长篇小说:《戈拉》、《沉船》。

短篇小说:《喀布尔人》、《摩诃摩耶》等。

叙事长诗:《两亩地》

2. 《吉檀迦利》是印度语“奉献”的意思

3. 《戈拉》的艺术特色。

《戈拉》是泰戈尔最优秀的一部长篇小说,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色:

⑴人物对话富有论辩性。(父女之间,母子之间,姐妹之间,情人之间和朋友之间的种种争论。有助于揭示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的思想倾向及内心世界。

⑵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正面人物之间,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之间,均互为映衬,互为对比,

层层对比之中,勾勒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⑶小说具有优美的抒情格调,在写景、状物、叙事、摹人中,往往伴随着作者强烈的抒情,动人心弦。

(4)小说心理描写也很成功。

6. 戈拉的形象。

戈拉是泰戈尔长篇小说《戈拉》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印度青年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

⑴他身为印度爱国者协会主席、印度教教徒青年们的领袖,刚直不阿,一身民族正气,不去逢迎英国县长以求怜悯或饶恕。

⑵戈拉身上有着明显的宗教偏见。他严格遵守印度教一切清规戒律,甚至为种姓制度辩护,他行触脚礼,不喝异教徒拿过的水,反对与异教姑娘谈恋爱,一种高尚的爱国思想于是蒙上了狭隘的民族情感的色彩。

⑶现实与他的宗教思想发生了矛盾,他的宗教思想发生了改变。

A 、戈拉在农村旅行,看到教派纷争的危害,目睹了劳动者冲破宗教偏见一致反殖的事实,感到再也不能用自己的幻想来欺骗自己了。

B 、他曾经对梵教姑娘苏查丽达产生爱慕之情,由于教派有别,拼命压抑这种情感,但无济于事,内心矛盾十分激烈。

C 、最后,他从养父母口中得知自己是爱尔兰人的后裔,并非印度人,一下子感到卸掉了包袱,成为自由人,可为三万万印度人谋利益了。此时,他已完全战胜了自我,从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变成真正的爱国主义者。

第十五章东方现代文学

第一节现代文学概述

(一)日本文学

1. 特点:

日本文坛双峰并峙:反映现实为主旨的左翼文学;追求艺术美为主旨的新感觉派。

2. 无产阶级文学:

1921年,《播种人》创刊,标志着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形成。

1928年,“全日本无产者艺术联盟”(纳普)成立,并发行机关杂志《战旗》。

叶山嘉树的长篇小说《生活在海洋上的人们》被认为是日本无产阶级文学建立时期的纪念碑式的作品。

德永直,代表作品《没有太阳的街》。

小林多喜二,日本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品:《蟹工船》、《为党生活者》。

德永直的《没有太阳的街》和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并称为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双壁。

3. 资产阶级艺术派文学:

1924年,新感觉派的出现,标志着日本现代派的诞生。

4. 新感觉派——

(1)日本现代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是川端康成、横光利一等。

(2)特点:

A 、对传统文学表示怀疑甚至否定,力图在表现形式上标新立异;

B 、依靠直观、直觉去把握客观事物,在创作中大量使用感性的表达方式,新奇的文体和辞藻,来刺激人们的感觉。

C 、由于这一派别没有将文学扎根于本国的土壤,只是盲目模仿,没有太强的生命力,1924年兴起,1927年便烟消云散了。

5. 横光利一,短篇小说《头与腹》被认为是新感觉派诞生的象征。

6. 川端康成。(见专节)

(二)印度文学

普列姆昌德(印度的鲁迅)。(见专节)

(三)朝鲜文学

1. 新倾向派——

(1)朝鲜20世纪20年代初的无产阶级文学流派。

(2)代表作家是崔曙海、李相和、赵明熙等人。

(3)他们反对资产阶级文学追求的唯美情调,坚持把文学与人民的命运、祖国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

2. 李箕永,朝鲜无产阶级文学创始人。长篇小说《故乡》。

(四)阿拉伯文学

1. 旅美派——

(1)旅美派又称叙美派,是旅居美洲的阿拉伯作家所组成的文学流派。

(2)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是此派的重要作家,其代表作是散文诗集《先知》。

2. 埃及现代派——

(1)埃及现代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首先在埃及形成,以后扩大到叙利亚、黎巴嫩等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2)埃及作家侯赛因是埃及现代派的卓越代表,他的自传体小说《日子》被誉为阿拉伯地区现代文学的典范。

现代东方文学的特征

首先,反帝反封建倾向成为各国文学的共同主题。其次,无产阶级文学是现代东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一些主要国家产生了有组织的文学社团,开展有组织的文学运动。最后,在创作方法上,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为主。

第二节普列姆昌德

“印度的鲁迅”。

创作成就

“短篇小说之王”:《热爱祖国》、《进军》、《圣湖》、《半斤小麦》等。

“长篇小说之王”:《仁爱道院》、《战场》、《戈丹》等。

1. 《戈丹》的思想内容。

《戈丹》是20世纪印度作家普列姆昌德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何利的遭遇。何利是一个贫苦的农民,他一生最大的愿望是拥有一头奶牛,作品通过主人公何利的命运,使我们真切地体验到印度当时农村的悲惨世界。

⑴在不公正的社会制度下,官僚地主、高利贷者、婆罗门、祭司联起手来结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罗网,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冷酷无情、贪得无厌地盘剥、掠夺、欺凌、侮辱着农民。

⑵不合理的种姓制度,也始终折磨着低种姓的尤其是被认为不可接触的贱民。

⑶作者深刻指出,殖民主义者与农村封建势力的勾结是造成农民日益贫困的社会根源。 “戈丹”,印地语的中文音译,意译为“献牛”或“牺牲”。

2. 何利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何利是印度作家普列姆昌德长篇小说《戈丹》中的主人公,是20世纪30年代印度贫苦农民的典型。何利是一个贫苦的农民,他一生最大的愿望是拥有一头奶牛,作品通过何利三次买牛的经历,使我们真切地体验到印度当时农村的悲惨世界。

⑴何利身上有着许多农民的优秀品质,善良、勤劳、宽容。表现为:对妻子怀着真挚的感情,

收留可怜的媳妇裘妮亚,还要交出全年的收成。

⑵何利身上还有着种种农民所特有的懦弱、愚昧、不觉醒,还有贪小利、自私的想法。表现为:出于自私对有钱人大献殷勤,为了得到奶牛曾想欺骗牧人薄拉,对生活中的一切都能心平气和,逆来顺受,甘愿受罚。真是由于这种性格,使他承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一直到死。

3. 何利形象的典型意义:

(1)通过何利的形象否定了印度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反映出印度在第三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过后,整个社会特别是农村依然黑暗。

(3)对何利式的旧式农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启迪广大印度农民觉醒。

(4)作家也因此被称为是" 印度的鲁迅" 。

第三节纪伯伦

纪伯伦的艺术特色:

首先,

其次,

第三:

《先知》中主人公亚墨斯达法的形象分析

第十六章当代文学

第一节当代文学概述

(一)日本文学

“战后派”(略)尊重个性,艺术至上。提倡文学独立于政治之外

新感觉派

三岛由纪夫,极端民族主义作家。代表作《金阁寺》。

井上靖,《天平之甍》

大江健三郎,199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万延元年的足球队》。

主要作品:《性的人》、《个人的体验》、《核时代的想象》等。

(二)印度文学(略)

(三)埃及文学

马哈福兹,198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见专节)

(四)黑非洲文学

阿契贝,尼日利亚作家。“尼日利亚四部曲”:《瓦解》、《动荡》、《神箭》、《人民公仆》。 索因卡,尼日利亚作家。198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狮子与钻石》、《路》。

戈迪默(女,南非),199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已故的资产阶级世界》、《大自然的运动》。

第二节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雪国》、《古都》、《千只鹤》(这三部作品集中反映了川端康成创作的美学特征)

1. 《雪国》的艺术特色。

(1)

(2)

(3)

2. 岛村形象,驹子的形象。

岛村,游手好闲,思想感情充满虚无的色彩和感伤的情调。

驹子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雪国》中的主人公,一个具有一定进取心的艺妓形象。小说写了岛村三次从东京到雪国和艺妓驹子交往的故事,并通过岛村的经历从日常生活表现和对待爱情态度这两方面描写了驹子的性格。

⑴日常生活表现方面,驹子坚持写日记,喜欢读小说,刻苦练三弦。作为一个艺妓,驹子应该算是生活态度比较认真,意志比较顽强,且有进取心的,不同于那些随波逐流的人。因此,是值得加以肯定的。

⑵对待爱情方面,驹子虽然也到宴会上陪客人,但还不是一个正式的艺妓。她主动委身于岛村,觉得岛村虽然是个游客,却跟一般毫无教养、毫无感情、毫无良心的游客对自己的态度不同。岛村开始时也没有把她当成艺妓,不想跟她发生肉体关系,清清白白地交朋友。驹子想在岛村身上求得像是爱情的爱情,哪怕只有一点儿也好。然而这种爱情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合乎常态的,驹子明知不能长久,仍是不顾一切倾注了自己全部的感情,这种" 无偿的爱" 正是女性美的最高表现。驹子的爱情既有纯真的一面,又有畸形的、病态的一面。驹子作为一个艺妓,既不是积极反抗者的形象,也不是庸俗的堕落者的形象,而是有一定进取心的艺妓形象。

3. 《雪国》的艺术特色。

第三节马哈福兹

1. 马哈福兹,迄今为止惟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阿拉伯文学家。

马哈福兹被称作阿拉伯小说世界“金字塔”

马哈福兹小说创作三阶段:历史小说阶段,社会现实主义小说阶段,现代主义或新现实主义小说阶段。

《新开罗》描写了三个大学生不同的命运,是马哈福兹文学创作的一个转折点。

马哈福兹的《三部曲》包括:《宫间街》、《思宫街》、《甘露街》3部作品。

2. 马哈福兹《三部曲》的思想内容。

《宫间街》、《思宫街》、《甘露街》三部曲是阿拉伯作家马哈福兹的代表作,是埃及第一部广泛反映一个时代伟大风貌的现实主义作品。作品通过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三代人对理想的追求:

(1)反映了埃及从1917年到1944年各种社会力量的对比变化。

(2)反映了埃及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经历。

(3)反映了受新思想影响的新一代反对封建传统和保守势力,以及争取自由的斗争过程。

3. 马哈福兹《三部曲》的艺术特色。

⑴布局完整,结构独特精湛

⑵多角度塑造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在复杂的人性底蕴

(3)采用现代小说的心理描写方法。


相关内容

  • 2014年10月全国自考外国文学史试题答案
  • 2014年10月全国自考外国文学史考前密卷00540(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 左拉最著名的描写劳资矛盾的小说是[D] A. <金钱> ...

  • 自考中国近代文学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03年7月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近代文学史 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王国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成名句"之言,出自他的( C) A.<蕙风诗话> B.<艺概词典概>C.<人间词话> D.& ...

  • 外国文学史2013年1月自考真题
  •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外国文学史试题 课程代码:00540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

  • 鲁迅自考 名词解释
  • 名词解释 1.七月派小说 七月派是抗战时期在胡风影响下形成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小说方面的代表人物有东平.路翎等,其中以路翎成就最高. 2. 政治抒情诗 政治抒情诗是指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在既定的意识形态规限内,以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为题材,凸现政治内容,抒发政治激情,在社会上产生极大影响的一批抒情诗 ...

  • 2015年泉州自考外经贸经营与管理试题
  • 2015年泉州自考外经贸经营与管理试题 泉州自考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经过15年的谈判,中国于哪一年成为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 ) A.1 ...

  • 自考英语专业科目(2012年)
  • 英语语言文学(专科C050207) 本专业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主考,面向社会开考. 本专业为本科学历层次,分为相对独立又相互衔接的基础科段(专科段)和本科段.基础科段的各门课程均按本科要求设置. 基础科段(专科段)基本要求:通过自学学完本计划基础科段规定的全部课程,达到相当于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基础阶段的水 ...

  • 自考论文题目
  • 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一.自考生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一).美学 1.论自然美 2.生活丑与艺术美关系研究 3.论优美 4.论崇高 5.悲剧理论研究 6.市场经济与美学研究 7.文学作品美学风格研究 8.丑的美学意义研究 9.应用美学研究,如园林美学.书法美学.服饰美学.广告美学等 10 ...

  •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毕业论文参考选题集
  • 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本 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集 一.外国文学方向 1.不朽的艺术形象--堂吉诃德的悲剧性与喜剧性探微 2.论堂·吉诃德形象的多面性 3.<红与黑>的心理描写艺术探析 4.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谈英雄形象的塑造 5.论易卜生戏剧的现代性 6.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内心世界 ...

  • 自考外国文学史试题
  • 2001年10月份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希腊神话中,爱神与战神私通,被爱神的丈夫用一张大网捉住,众神哄堂大笑.在古希腊人看来,这些都是[ D] A.理性不能克制情欲的表现 B.缺乏道德意识的表现 C.婚姻状态尚不稳定的表现 D.神和人一样有七情六 ...

  • 09年自考国际经济法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1
  • 09年自考国际经济法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 1.<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对贸易术语分类的标准是( ) A 英文字母顺序 B 卖方承担义务大小 C 交货方式 D 交货地点 2.<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卖方承担义务最大的术语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