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案例

植树问题

授课教师:

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和前面几册教材一样,本册也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节课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植树问题分为:两端都栽、两端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本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会解决与植树问题相类似的问题,而且要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情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情况,我进行了前测。

前测题目:同学们在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4米栽一棵树,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请你写出思考过程。

结果与分析:

情况如下表:(全班共25人)

分析:

(1)从前测的结果看,大部分学生都是很直观的认为总长÷间隔就是植树棵树。

(2)部分学生有了画图的意识,能够通过画图得出正确结果。

(3)全班只有1个学生对此有所了解,但是却对总长÷间隔表示什么不清楚。

(4)全班所有学生都没有想到生活实际。

3、我的思考

基于对教材和学生状况的分析,我有以下的思考:

(1)在研究运用数学方法解答两端都栽的方案时,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围绕“20÷5=4,‘4’是棵树还是间隔数”的问题在辨中思辨,使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思维、认识不断地得到修正和深入,使学生对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有更深切的感悟,对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有更深入的体会。

(2)让学生明白三种情况是根据生活实际而产生的

植树问题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类问题,如果间隔数是n ,那么到底是n+1,还是n-1又或者是n 是由谁决定的?是由实际情况决定的。因此,本节课一开始,我就用一张图先明确了这三种情况,再分别对这三种情况进行研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掌握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并能利用这一关系解决简单的新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体验“化繁为简”、“一一对应”等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目标分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让学生从画直观图—〉画线段图—〉列式的过程中,逐步抽象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在分析、解决队列问题、锯木头问题等实际问题时,进一步巩固这一模型的同时,还进行了新的应用。

达成目标(2)的标志: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在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需要多少棵树苗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受:这要是画图也太麻烦了。从而引发学生思考:那怎么办?学生说出可以少画一点。

在学生用较小的数据得出结

论后,再把结论进行推广。

达成目标(3)的标志:在整节课中,所有的情景都来源于生活;在抽象出数学模型后,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教师也会出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从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体验“化繁为简”、“一一对应”的解题策略和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体验“化繁为简”、“一一对应”的解题策略和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师:观察这幅图片,他们在干什么?

生:植树。

师: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植树问题。

二、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1、创设问题情境

在一条直线上植树,会出现三种不同的情况

师:借助我们的经验,我们思考一下,在一条直线上植树,会出现哪几种情况呢?

师:你能指着图说说,那种是两端都要种的,哪种是一端要种的,哪种是两端都不种的?

小结:像这样,路的两端都没有障碍物的,是两端都要种的;像这样,路的一端有障碍物的,是一端要种的;像这样,路的两端都有障碍物的,是两端都不种的。

师:在这三种情况中,我们先来研究两端都要种的情况。

抛出问题

课件出示题目:同学们在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两端要载),每隔10米栽一棵树,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监控问题:

(1) 小路的一边植树什么意思?

(2) 两端要栽指的是什么?

(3) 每隔10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

师:每隔10米栽一棵什么意思?

(课件演示1)

师:在数学中,我们把这个距离就叫做——间隔。

(课件演示2)

2、提出研讨问题

学生猜想

师:那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呢?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说思路)

预设:学生列式

监控问题:

师:你能说说你这个算是表示什么意思吗?这100表示的是什么呀?

生:表示把1000米,每10米分一段,一共分了100段。

师:这个段,实际上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间隔)

师:那这100呢?(就是有这样100个间隔)

师:在数学中,我们把这个间隔的个数,也就是这个100就叫做——间隔数。 1000÷10+1=101

1000÷10-1=99

师:怎么还有在间隔数上+1或-1的呢?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那种情况,棵数都与间隔数之间存在的联系

师:看来,我们要想弄明白那个答案正确,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弄清楚棵数与间隔数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对吗?看来,我们要想准确的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先研究清楚棵数与间隔数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现在我们就以两头种的情况为例,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你想怎样研究呢?

生:画图

生出现质疑:这要画图也太麻烦了。

师:是啊,100个间隔呢,画起来也太麻烦了,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让学生思考,如果学生想不到,教师可以适当提示)

师:我们非得要画100个间隔才能找到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吗?少一点行不行?你有想法了吗?

3、学生操作,暴露资源,组织探究

师:现在,就请你把你的想法、研究的过程和结果都记录在这张研究记录单1000÷10=100

上。

展示学生资源

① 直观图

师:他是用画图的方法来研究的,你通过画图得到的结果是什么?

生:棵数=间隔数+1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棵数=间隔数+1吗?+1在哪呢?

生:结合图说一说。

在这里指的时候既可以从前往后指,也可以从后往前指。有可能是多头,也有可能是多尾。

② 线段图

如果有学生有线段图,就出示学生的线段图,如果没有,老师引入线段图。③列式

1000÷10=100(间隔)

100+1=101(棵)

师:这两个100所表示的含义一样吗?

生:100个间隔就对应着有100棵树。

推广结论,加以强化,渗透“极限”思想

师:5棵树有这样的规律,那6棵、7棵、甚至更多的树都有这样的规律吗?如果数据继续增大,这个规律还成立吗?

两头都种的前提下,10间隔,共有几个树? 1200个间隔?N 个?如果有500棵树呢?

4、迁移方法,自主探究其他情况中的规律,建立模型

迁移方法,进行验证

提问:刚才我们研究了两头都种的情况,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做的?

你能试着用这样的方法,结合结合刚才我们研究的经验,跟同桌一起研究一下,另外两种情况下,间隔数与棵树有着怎样的关系?把你们的想法表示出来,让别人一眼看明白。

暴露资源,汇报交流

监控:

你怎么知道棵树=间隔数?

为什么还要再“-1”?

小结:虽然大家举得例子各不相同,但是最后我们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 整体梳理

师:我们研究了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请你回忆我们是怎样研究的,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类似的现象,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监控:说清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点?把什么看作间段?

如果我记不住规律,该怎么办呢?(用手记)

三、解决问题,深化拓展

1.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2. 这列同学每相邻两个同学间的距离是1米,那图中第一位同学和最后一位同学间的距离是多少?

3.锯一次需要5分钟,现在要把这根木头锯成6段,需要多长时间?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请你回忆一下,在研究植树问题时,我们经历了怎样一个学习过程?对你有什么启示?

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单元是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单元,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外,更应该教会学生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教学中做了如下两个认为比较成功的变化:

1、增加了“20÷5求出来的是什么?”让学生明白20÷5求出来的是4个间隔,那“加1的1是指什么?”学生认为“1”是1棵树,这时学生心理就矛盾了,4个间隔加1棵树等于5棵树?学生的思维有了矛盾点、质疑点,这样,让学生在思、辩的过程中逐步理解20÷5求出来的就是几个间隔,但是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知道4个间隔就相当于4棵树。

2、在上课伊始,我首先让学生明白在一条路上植树的三种可能,并提问“有哪三种可能?他们分别是怎样的?”在学生思考后,用图的形式让学生看的更明白。在学生探索出规律后,让学生判断前测题中谁做的对?让学生在争辩中体会

由于没有前提,所以都可能对,都可能不对。让学生感受问题来源于生活,我们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来解决问题。

在本次教学中的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时间的分配上我有些前松后紧,在规律的寻找和简单应用中花费的时间有点长,以致后面的练习有些仓促。因担心上不完,当遇到学生“答非所问”的时候就表现的很急躁不能静下心来仔细地听完学生的发言。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会及时的总结经验,弥补不足,为了让每节课的遗憾能少一些,我会继续为之努力。

植树问题

授课教师:

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和前面几册教材一样,本册也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节课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植树问题分为:两端都栽、两端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本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会解决与植树问题相类似的问题,而且要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情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情况,我进行了前测。

前测题目:同学们在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4米栽一棵树,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请你写出思考过程。

结果与分析:

情况如下表:(全班共25人)

分析:

(1)从前测的结果看,大部分学生都是很直观的认为总长÷间隔就是植树棵树。

(2)部分学生有了画图的意识,能够通过画图得出正确结果。

(3)全班只有1个学生对此有所了解,但是却对总长÷间隔表示什么不清楚。

(4)全班所有学生都没有想到生活实际。

3、我的思考

基于对教材和学生状况的分析,我有以下的思考:

(1)在研究运用数学方法解答两端都栽的方案时,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围绕“20÷5=4,‘4’是棵树还是间隔数”的问题在辨中思辨,使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思维、认识不断地得到修正和深入,使学生对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有更深切的感悟,对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有更深入的体会。

(2)让学生明白三种情况是根据生活实际而产生的

植树问题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类问题,如果间隔数是n ,那么到底是n+1,还是n-1又或者是n 是由谁决定的?是由实际情况决定的。因此,本节课一开始,我就用一张图先明确了这三种情况,再分别对这三种情况进行研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掌握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并能利用这一关系解决简单的新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体验“化繁为简”、“一一对应”等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目标分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让学生从画直观图—〉画线段图—〉列式的过程中,逐步抽象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在分析、解决队列问题、锯木头问题等实际问题时,进一步巩固这一模型的同时,还进行了新的应用。

达成目标(2)的标志: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在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需要多少棵树苗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受:这要是画图也太麻烦了。从而引发学生思考:那怎么办?学生说出可以少画一点。

在学生用较小的数据得出结

论后,再把结论进行推广。

达成目标(3)的标志:在整节课中,所有的情景都来源于生活;在抽象出数学模型后,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教师也会出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从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体验“化繁为简”、“一一对应”的解题策略和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体验“化繁为简”、“一一对应”的解题策略和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师:观察这幅图片,他们在干什么?

生:植树。

师: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植树问题。

二、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1、创设问题情境

在一条直线上植树,会出现三种不同的情况

师:借助我们的经验,我们思考一下,在一条直线上植树,会出现哪几种情况呢?

师:你能指着图说说,那种是两端都要种的,哪种是一端要种的,哪种是两端都不种的?

小结:像这样,路的两端都没有障碍物的,是两端都要种的;像这样,路的一端有障碍物的,是一端要种的;像这样,路的两端都有障碍物的,是两端都不种的。

师:在这三种情况中,我们先来研究两端都要种的情况。

抛出问题

课件出示题目:同学们在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两端要载),每隔10米栽一棵树,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监控问题:

(1) 小路的一边植树什么意思?

(2) 两端要栽指的是什么?

(3) 每隔10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

师:每隔10米栽一棵什么意思?

(课件演示1)

师:在数学中,我们把这个距离就叫做——间隔。

(课件演示2)

2、提出研讨问题

学生猜想

师:那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呢?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说思路)

预设:学生列式

监控问题:

师:你能说说你这个算是表示什么意思吗?这100表示的是什么呀?

生:表示把1000米,每10米分一段,一共分了100段。

师:这个段,实际上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间隔)

师:那这100呢?(就是有这样100个间隔)

师:在数学中,我们把这个间隔的个数,也就是这个100就叫做——间隔数。 1000÷10+1=101

1000÷10-1=99

师:怎么还有在间隔数上+1或-1的呢?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那种情况,棵数都与间隔数之间存在的联系

师:看来,我们要想弄明白那个答案正确,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弄清楚棵数与间隔数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对吗?看来,我们要想准确的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先研究清楚棵数与间隔数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现在我们就以两头种的情况为例,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你想怎样研究呢?

生:画图

生出现质疑:这要画图也太麻烦了。

师:是啊,100个间隔呢,画起来也太麻烦了,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让学生思考,如果学生想不到,教师可以适当提示)

师:我们非得要画100个间隔才能找到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吗?少一点行不行?你有想法了吗?

3、学生操作,暴露资源,组织探究

师:现在,就请你把你的想法、研究的过程和结果都记录在这张研究记录单1000÷10=100

上。

展示学生资源

① 直观图

师:他是用画图的方法来研究的,你通过画图得到的结果是什么?

生:棵数=间隔数+1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棵数=间隔数+1吗?+1在哪呢?

生:结合图说一说。

在这里指的时候既可以从前往后指,也可以从后往前指。有可能是多头,也有可能是多尾。

② 线段图

如果有学生有线段图,就出示学生的线段图,如果没有,老师引入线段图。③列式

1000÷10=100(间隔)

100+1=101(棵)

师:这两个100所表示的含义一样吗?

生:100个间隔就对应着有100棵树。

推广结论,加以强化,渗透“极限”思想

师:5棵树有这样的规律,那6棵、7棵、甚至更多的树都有这样的规律吗?如果数据继续增大,这个规律还成立吗?

两头都种的前提下,10间隔,共有几个树? 1200个间隔?N 个?如果有500棵树呢?

4、迁移方法,自主探究其他情况中的规律,建立模型

迁移方法,进行验证

提问:刚才我们研究了两头都种的情况,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做的?

你能试着用这样的方法,结合结合刚才我们研究的经验,跟同桌一起研究一下,另外两种情况下,间隔数与棵树有着怎样的关系?把你们的想法表示出来,让别人一眼看明白。

暴露资源,汇报交流

监控:

你怎么知道棵树=间隔数?

为什么还要再“-1”?

小结:虽然大家举得例子各不相同,但是最后我们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 整体梳理

师:我们研究了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请你回忆我们是怎样研究的,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类似的现象,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监控:说清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点?把什么看作间段?

如果我记不住规律,该怎么办呢?(用手记)

三、解决问题,深化拓展

1.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2. 这列同学每相邻两个同学间的距离是1米,那图中第一位同学和最后一位同学间的距离是多少?

3.锯一次需要5分钟,现在要把这根木头锯成6段,需要多长时间?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请你回忆一下,在研究植树问题时,我们经历了怎样一个学习过程?对你有什么启示?

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单元是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单元,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外,更应该教会学生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教学中做了如下两个认为比较成功的变化:

1、增加了“20÷5求出来的是什么?”让学生明白20÷5求出来的是4个间隔,那“加1的1是指什么?”学生认为“1”是1棵树,这时学生心理就矛盾了,4个间隔加1棵树等于5棵树?学生的思维有了矛盾点、质疑点,这样,让学生在思、辩的过程中逐步理解20÷5求出来的就是几个间隔,但是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知道4个间隔就相当于4棵树。

2、在上课伊始,我首先让学生明白在一条路上植树的三种可能,并提问“有哪三种可能?他们分别是怎样的?”在学生思考后,用图的形式让学生看的更明白。在学生探索出规律后,让学生判断前测题中谁做的对?让学生在争辩中体会

由于没有前提,所以都可能对,都可能不对。让学生感受问题来源于生活,我们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来解决问题。

在本次教学中的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时间的分配上我有些前松后紧,在规律的寻找和简单应用中花费的时间有点长,以致后面的练习有些仓促。因担心上不完,当遇到学生“答非所问”的时候就表现的很急躁不能静下心来仔细地听完学生的发言。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会及时的总结经验,弥补不足,为了让每节课的遗憾能少一些,我会继续为之努力。


相关内容

  • [植树问题]案例分析
  • <植树问题>案例分析 一.谈话引入,明确课题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看一段录像.(播放自然灾害的录像资料.) [评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上课伊始,教师用自然灾害的录像引出植树问题,这其中渗透了环保教育,使学生初步感知植树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植树中还藏着有趣的数学问题,出示 ...

  • 少先队活动案例[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 少先队活动案例 <植树造林 绿化祖国> 一.活动主题: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二.活动目标:--"植树造林 绿满世界"主题队会 1.了解人类和植物的密切关系,懂得绿化的意义,培育未成年人的环境意识. 2.学习植树和养护小树的方法,参加植树活动,增强未成年人的实践能力. 三 ...

  • 草原生态治理的地方实践及其反思
  • 草原生态治理的地方实践及其反思 ---内蒙古C 旗的案例研究 [文章编号]1001-5558(2013)02-0124-07 ●王婧 摘要:近年来国家实施的一些草原生态治理政策,在基层社会落实时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本文基于对内蒙古C 旗生态治理过程的考察,分析了生态治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 ...

  • 美容院三八节促销活动方案
  • 作为女性的节日,三八妇女节对于美容院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促销节日,大大小小的美容院都会在这一期间推出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在如今美容院经营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美容院三八节促销方案该如何去设计呢?要想做好一次促销活动,必须做好促销计划。作为女性的“三八”妇女节,是美容院一年内必须要抓的四大节日促销活动( ...

  • 2011年美容院三八节促销活动方案
  • 作为女性的节日,三八妇女节对于美容院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促销节日,大大小小的美容院都会在这一期间推出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在如今美容院经营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美容院三八节促销方案该如何去设计呢?要想做好一次促销活动,必须做好促销计划。作为女性的“三八”妇女节,是美容院一年内必须要抓的四大节日促销活动( ...

  • 美容院三八妇女节的活动策划书
  • 作为女性的节日,三八妇女节对于美容院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促销节日,大大小小的美容院都会在这一期间推出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在如今美容院经营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美容院三八节促销方案该如何去设计呢?要想做好一次促销活动,必须做好促销计划.作为女性的"三八"妇女节,是美容院一年内必须要抓 ...

  • 四(二)少先队活动课案例
  • 一.队日课主题:四年级<我心目中的英雄> 二.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增强学生"服务他人.快乐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育目标: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认识到新时期里应该学习雷锋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精神,学会关注社会.关心身边的人. 三.活动前准备:新闻主持人的主持稿 ...

  • [森林面积]教学案例研讨
  • [教学过程] 1.讨论数据收集的方法及数据的实际意义 师:课前,老师请每个小朋友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中收集了一些数据,谁能来说一说你们收集的数据? (学生汇报收集的数据,教师把某些数据板书在黑板上,对某些问题作一些适当的追问.) (1)你能说一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吗? (2)这组数据是通过什么 ...

  • 民事权利知多少教案
  • 第七课第二框<民事权利知多少>教案 单位:盖州市榜式堡学校 年级:八年级 教龄:7年 学科:思想品德 姓名:刘天夫 一.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内容,以及其在本单元中的地位,我设定的教学三维目标如下: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未成年的合法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 (2)明白什么财产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