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一、两者的不同点

1.历史背景不同:

①面临国内外环境不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1918-20年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即当时国内外反革命势力向革命政权发动战争的情况下采取的。

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内战争已基本结束,社会有可能步入一个较长的和平发展时期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为了解决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而采取的措施。

②国家与党的工作重心和面临主要任务不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战争这一非常时期采取的,这时国家与党的工作重心是军事斗争,面临主要任务是要集中一切全国人力物力以战胜国内外敌人,经济政策就要为这一中心工作服务。

新经济政策实施时,国内战争已基本结束,国家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和平的经济建设上来,面临主要任务就是要解放发展生产力,恢复、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以巩固工农联盟,并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

2.指导思想不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仅仅是为应付战争需要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列宁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对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为指导思想,在对俄国国情认识和社会主义建设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的情况下,否认商品和市场关系,力图实现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因此,其指导思想带有教条主义特点。

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力图直接过渡失败的情况下,是列宁基于对苏俄国情的正确认识基础上,认识到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长期性、艰巨性,不能照搬马克思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一般原则,不能“直接过渡”,而要向社会主义“渐进过渡”。因此,其指导思想是实事求是。

3.主要内容不同:

①农业:前者实行余粮收集制,即几乎是无代价地征收农民余粮;后者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税额少于收集额,纳税后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

②工业:前者大中小工业收归国有;后者大企业仍归国有,中小企业允许私营,部分地恢复私人小企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

③商品流通:前者取消一切商品贸易;后者开放市场、允许自由贸易。

④分配制度:前者强制劳动,实行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后者实行按劳分配。

4.手段、实质不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用军事、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经济,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实质是试图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则用经济手段为主,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实质是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5.经济体制不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要建立单一的公有制体制。新经济政策是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发展。

6.意义不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虽然在当时情况下发挥了积极作用,集中了一切人力、物力,巩固了新生的政权;从长远来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影响经济发展,引起工农群众不满,引起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事实证明,在当时的条件下企图借此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是行不通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俄经济走出了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初步好转,工农联盟得到巩固。实践证明,在落后的小农占优势的俄国,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二、两者的相同点

1、两者实施的基本国情相同:十月革命后的苏俄,经济落后,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业生产能力非常有限。同时,由于十月革命前沙俄的资本主义也没得到充分发展,现代工业基础非常薄弱。

2、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应会当时严峻的形势而采取的巩固政权的措施。

3、内容和侧重点相同:都涉及农业、工业、商品流通、分配等方面问题,农业问题都是其侧重点。

4、前提、性质相同:都是在无产阶级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前提下实施;都是无产阶级政权实施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措施,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性质;

5、结果相同:在当时都起过巩固苏维埃政权的积极作用。

三、历史启示

苏俄两种政策的实施和调整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启示是:

1、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社会主义模式不可能固定不变,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4、要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5、政策正确与否的依据要看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长远的根本的利益;

6、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一、两者的不同点

1.历史背景不同:

①面临国内外环境不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1918-20年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即当时国内外反革命势力向革命政权发动战争的情况下采取的。

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内战争已基本结束,社会有可能步入一个较长的和平发展时期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为了解决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而采取的措施。

②国家与党的工作重心和面临主要任务不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战争这一非常时期采取的,这时国家与党的工作重心是军事斗争,面临主要任务是要集中一切全国人力物力以战胜国内外敌人,经济政策就要为这一中心工作服务。

新经济政策实施时,国内战争已基本结束,国家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和平的经济建设上来,面临主要任务就是要解放发展生产力,恢复、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以巩固工农联盟,并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

2.指导思想不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仅仅是为应付战争需要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列宁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对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为指导思想,在对俄国国情认识和社会主义建设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的情况下,否认商品和市场关系,力图实现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因此,其指导思想带有教条主义特点。

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力图直接过渡失败的情况下,是列宁基于对苏俄国情的正确认识基础上,认识到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长期性、艰巨性,不能照搬马克思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一般原则,不能“直接过渡”,而要向社会主义“渐进过渡”。因此,其指导思想是实事求是。

3.主要内容不同:

①农业:前者实行余粮收集制,即几乎是无代价地征收农民余粮;后者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税额少于收集额,纳税后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

②工业:前者大中小工业收归国有;后者大企业仍归国有,中小企业允许私营,部分地恢复私人小企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

③商品流通:前者取消一切商品贸易;后者开放市场、允许自由贸易。

④分配制度:前者强制劳动,实行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后者实行按劳分配。

4.手段、实质不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用军事、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经济,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实质是试图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则用经济手段为主,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实质是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5.经济体制不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要建立单一的公有制体制。新经济政策是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发展。

6.意义不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虽然在当时情况下发挥了积极作用,集中了一切人力、物力,巩固了新生的政权;从长远来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影响经济发展,引起工农群众不满,引起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事实证明,在当时的条件下企图借此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是行不通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俄经济走出了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初步好转,工农联盟得到巩固。实践证明,在落后的小农占优势的俄国,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二、两者的相同点

1、两者实施的基本国情相同:十月革命后的苏俄,经济落后,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业生产能力非常有限。同时,由于十月革命前沙俄的资本主义也没得到充分发展,现代工业基础非常薄弱。

2、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应会当时严峻的形势而采取的巩固政权的措施。

3、内容和侧重点相同:都涉及农业、工业、商品流通、分配等方面问题,农业问题都是其侧重点。

4、前提、性质相同:都是在无产阶级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前提下实施;都是无产阶级政权实施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措施,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性质;

5、结果相同:在当时都起过巩固苏维埃政权的积极作用。

三、历史启示

苏俄两种政策的实施和调整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启示是:

1、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社会主义模式不可能固定不变,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4、要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5、政策正确与否的依据要看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长远的根本的利益;

6、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关内容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说课稿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中必修二第七单元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我将从以下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课标要求: ...

  • 高考历史比较专题综述
  • 高考历史比较专题综述 宋景田 一.理论阐述 比较是鉴别事物异同关系的一种思维方法.学生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运用比较方法对各种不同的历史事件或现象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对照,归纳其异同,分析其成因,概括其发展规律,揭示其本质,就是比较思维能力.波兰著名史学家托波尔斯基认为:"一.研究历史要 ...

  •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 专题七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课标要求] 22.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3.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24.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 ...

  • [西游记]与[堂吉诃德]人物形象异同比较
  • 高等教育成人考试 函授教育毕业论文 <西游记>与<堂吉诃德> 人物形象异同比较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班 级 2010级中文(3)班 姓 名 秦泰帮 学 号 [1**********] 指导老师 联系电话 [1**********] 完稿时间 2010年7月10日 2010 级 ...

  •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上课
  • 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 1.背景: 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②斯大林逝世 ③赫鲁晓夫上台 2.内容: ①平反冤假错案 ②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 ①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②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 大集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分析
  • 1 让更多的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 必修一 政治文明史 第二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核心考点: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自汉至元皇权的日益加强.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本讲内容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 ...

  • 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教学案
  • <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教学案 重庆市垫江县实验中学 黄勇 ○教学韬略 ※课堂结构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苏联成立的时间和全称:苏联五年计划的实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严重弊端. 2.能力培养目标:一是通过引导学生 ...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古代史(包括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 政治:西周分封制.宗法制 商鞅变法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郡县制.三公九卿) 汉朝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加强(郡国并行.汉武帝的中外朝制度.推恩令.察举制.东汉纸的发明)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孝文帝改革) 隋唐(科举制. ...

  •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教案
  •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讲述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概括.归纳出社会危机的表现,从中得出改革的原因.以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知识和分析复杂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