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历史

2014-2015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卷(重点班)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 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满分120分,答题时间100分钟,仅限于文科重点班使用。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40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这是关于达·伽马航行的佚名笔记,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图2

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①A—B点人口增长主要因为国内相对和平与“一五”计划推动②C点高峰的出现是由于国民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③国家动乱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导致D点城镇人口大幅减少 ④E—F点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方针政策的调整 A.①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②③ 6.据媒体报道,2010年5月开始,我国CPI指数屡创新高,老百姓对通货膨胀的感受真真切切。改革开放之后,在此次通胀之前,中国发生过三次通货膨胀,第三次通货膨胀出现在1992—1994年,其物价上涨率一度高达21.7%。与第三次通货膨胀相关度最高的历史事件是 A.两极格局的瓦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B.美国“新经济”的影响

①船队由葡萄牙国王委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②此行是在西班牙航海家麦哲伦远航好望角基础上完成的 ③船队司令回答王公的言论具有一定的欺骗性④目的在于寻找黄金白银、香料产地以及通往产地的航线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 16~18世纪,世界各地的经济贸易日益密切。图1中的箭头表示人员和物品流动的方向,①、②、③、④、⑤、⑥表示人员或物品。其中,③所代表的主要物品是

C.过去发放票证、限额供应的商品可以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由定价 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而采取了贸易自由化的政策

7. “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的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这段话的作者认为 A.世界各国的孤立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B.大工业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C.世界市场的形成阻碍了历史的进步D.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 8. 人类文明发展变化经历过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个时代,二者比较正确的是

①文明发展的支柱:前者工商业,后者农业 ②主要生产力:前者人力为主,后者开始以蒸汽机的使用为标志 ③政治制度:前者一般是专制统治,后者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④意识形态:前者人类精神开始觉醒,宗教迷信是主导,后者科学理性日益主宰人类意识形态思维方式

图1

A.金银、玉米、烟草等 B.枪支、玻璃等 C.黄金、黑奴等 D.茶叶、丝绸、瓷器等

3.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直接原因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B.实施该政策后与外国完全断绝往来 C.其根源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D.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

4.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城市在宋代已经背离了传统的格局而进入了真正的“城市革命”时期。下列记载中最能体现这一演变趋势的是 A.有买及买(卖)也,各婴其贾(价) 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C.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D.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 5.阅读下图《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图

2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 德国思想家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16世纪宗教改革以后“资本主义精神,是指个人把努力增加自己的资本并以此为目的活动视为一种尽责尽职的行动,把赚钱本身当作一种目的,当作一种职业责任,被看作是一种美德和能力的表现。”其中与“资本主义精神”史实不相符的是 A.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对黄金的渴望 B.殖民扩展和世界市场的拓展 C.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D.持续400余年的黑奴贸易

10.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把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作为工业化建设,也是重工业建设的中心和重点。出现这一决策的主要原因是

A.美苏争霸的影响 B.新中国经济恢复的需要

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政策D. 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开展的需要

11.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12.1909 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

A. 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B. 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 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D. 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13.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其中明显受罗斯福新政影响的是 ①采纳凯恩斯主义的理论 ②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③“新经济”出现 ④福利国家制度逐步完善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4. 下列内容体现了罗斯福新政重新树立政府的社会信誉、争取社会承认思想的是 ①制定公平经营章程②实行美元贬值③兴办公共工程④奖励农民压缩产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说:“你们的战备,远非一种牺牲,而是提高个人消费和生活水平的刺激,这种刺激既不是新政的胜利,也不是新政的失败。”凯恩斯的言论意在证明

A.罗斯福新政推行社会福利政策改善民众生活 B.美国在战争中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C.罗斯福建立军事经济体制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D.罗斯福新政没有起到彻底缓解经济危机的作用

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表为日本不同所有者的股票分布状况(%)图3

A.经济大危机对整个世界都打击很大

B.五年计划实施使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 C.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D.新经济政策促使苏联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17. 北师大黄安年教授认为:“本世纪(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罗斯福和邓小平改革的不同之处 A. 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 消除经济发展的严重困难 C.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 保障了原有的社会制度

18. 下图是苏俄经济发展柱状图,对图表理解正确的是( )

20. 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 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21.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 )

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的角度看问题 ②没有看到政策调整并未涉及国家的根 本政治制度 ③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④没有从发展的、辩证的角度看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 D.①④

22. 普京在回答“你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原因是

图4

A.1913年至1921年粮食产量下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 B.1921年粮食产量增长的原因是国家行政手段的推动 C.1925年粮食产量超过了一战前的产量

D.1923年新经济政策的颁布是粮食增长的主要原因 19. 比较分析下图,从中能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图5

苏联 A.片面发展重工业 B.忽视民主与法制

C.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 D.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造成经济困难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23.历史老师把区域性合作组织三种模式的特点归纳成右面的表格。下列组织最能体现模式

3 29.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

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闻。这说明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30.图6为波兰开放边境线时的情景,它反映的是 A.冷战结束 B.华约解体

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24. 美国学者杰里·本特里在《新全球史》说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瘸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这表明

A.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B.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 C.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 D.世界市场的完全形成加速疾病传播

25 “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对当时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态度并没有根本性变化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 C. 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应 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是权宜之计

26. 2003年11月,世贸组织总干事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正从世界第五大贸易国转变为第四位,很可能会上升到第三位。我刚刚得知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已居世界第三位,仅在美国、德国之后。”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A.加入世贸组织,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B.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迅速上升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受益远远高于美、德

D.加入世贸在经济全球化中,组织给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27.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这种感觉直接源于 A.各国之间经济上的密切合作 B.交通和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 C.各国的生产和销售都连成一体D.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影响

28.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7

C.北约东扩 D.欧盟扩大

31. 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32. 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3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然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34. 图7是某国两个城市的人口总数变化示意图。这两个城市最可能是(

)

A.北京、上海 B.东京、大阪 C.利物浦、曼彻斯特 D.莫斯科、圣彼得堡

35.下表是国民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的一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

该表反映了当时农村( )

A.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 B.生产结构的调整 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D.土地兼并的趋势

36. 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 956斤(18 47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 )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 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37. 有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图9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 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

图10

第二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41题24分,42题24分,43,44选做题12分,共60分)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193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

这时全国再也没人搞货币兑换了。纽约州一位州参议员到首府开会,自带一周吃的东西……在麦迪逊广场花园举办“金手套”锦标赛半决赛,门票除五分钱娱乐税必须付现金外,其余可以用任何实施偿付,其中有香肠、床垫、帽子、鞋子、大衣、女睡衣、照相机、玩具、高尔夫球裤,机工工具,涂脚药膏、《圣经(新约)》等。 ――摘编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 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黄金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水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 ――摘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三 新政挽救资本主义结构的计划,还有两方面值得注意。首先是1933年6月建立的房主贷款公司。在

9

这个机构存在的三年之中,它向100万以上的房主共贷款30多亿美元。其次,为刺激近于停工的房屋建筑业,国会于1934年6月建立联邦住房管理局,发放建筑新房和修理房屋的抵押贷款。运用长期低怎贷款,联邦住房管理局对恢复私营住房建筑业起了巨大作用。在1934年至1940年之间,它发放修理住房贷款合计9.45亿美元,发放建筑新房贷款合计23亿美元。

――摘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四 美国“次货危机”是从革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级抵押贷款是美国部分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方式之一。在借款人无力偿贷而不得不将名下财产抵押的情况下,贷款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又把抵押品上市转成基金。鉴于住房市场降温,银行利率上升,很多借款人无力履约的局面引发了美国“次贷危机”,造成贷款机构遭受重创,导致大量买入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基金陷入困境,引发金融形势激烈变化,殃及国际市场。 ――摘编自《光明日报》,2007年8月17日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当时美国出现了用实物进行交换的反常现象。 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金融措施的角度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房主贷款公司和联邦住房管理局在缓解危机中所发挥的作用。 ⑷比较材料三、四,指出房贷为什么在新政时期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而在当前却引发了次贷危机。

A.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B.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38. 《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39. 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40. 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读图10,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 )

42. 阅读下列材料:(24分)

材料一 从1953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1953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1953年12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1954年9月15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粮食、油料、棉花、棉布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无疑是一种重大的措施,它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说是很必要的。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9月23日) 材料二 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例如粮食,还有各种副食品,收购价格长期定得很低,这些年提高了几次,还是比较低,而城市销售价格又不能高了,购销价格倒挂,由国家补贴。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达几百亿元。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

——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年5月19日) 材料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到1982年,全国农副产品中油料产量超过1 100万吨,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超过 1 300万吨,比1978年增加494.5万吨;农村集市从无到有,发展到41 184个。1983年,国家正式取消实行了20多年的布票,肉票、油票也陆续取消。1985年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 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 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 的历史作用。 从43,44两题中任选一道作答,多答按第一题计分

43. (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初,陕西转运使李参,以部内粮储不足,令民自隐度粟麦之赢,先贷以钱,俟谷熟还官,号“青苗钱”;行之数年,廪有馀粮。至是条例司言:“……仍以见钱依陕西青苗钱倒,

愿预借者给之,令随税输纳斗斛,半为夏料,半为秋料。内有愿请本色,或纳时价贵,愿纳钱者,皆从其便。如遇灾伤,许展至次料丰熟日纳。非惟足以待凶荒之患,民既受贷,则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陈不接以邀信息。” ——毕沅《续资治通鉴》

材料二 海防吃紧,需饷浩繁……伏查近年以来,帑藏偶有不敷.往往息借洋款,多论镑价(借款以英镑作单位,折算成银两数,在还款时仍以英磅数为准),所耗实多。因思中华之大,富商巨贾,岂无急公慕义之人,若以息借洋款之法,施诸中国商人,但使诚信克孚,自亦乐于从事。……饬谕各省督抚,遍谕官绅商民人等,如有凑集资本,情愿借给官用者,准赴藩司关道衙门呈明,照臣衙门办法,议定行息,填给印票。其票以一百两为一张,钤用藩司关道印信,填明归还本利限期,准予地丁关税项下照数按期归还,不得丝毫挂欠。 ——《户部酌拟息借商款章程折》(光绪二十年甲午八月初九)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青苗钱”与“息借商款”措施不同的社会背景分别是什么?(7分)(2)依据材料一、二,概括“青苗钱”与“息借商款”本质上的相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其历史作用。(5分)

44. (12分)【20世纪战争与和平】和平意味着通过谈判和协定来和平地、有序地改变条件。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大战结束后的几年中,法国外交的目标就是为国家安全建立一个可靠.持久的基础。从理论上说,国际联盟以其《盟约》第十条提供了普遍的安全。困难在于国联缺乏实施这一条款所必需的力量。法国转向了较小的欧洲国家,它于1920-1924年分别与比利时.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协商建立了正式的军事联盟。这一联盟基本上是反德的。不过,大约在1925年前后法德两国的外长即白里安和斯特莱斯曼断定,各自国家的安全可以通过直接谈判和达成协议来加强,结果产生了被称为《洛迦诺公约》的一系列协定。之后,美国国务卿按照白里安的建议,提出各国保证摈弃战争.不把战争当做“推行国策的一种工具”。这一建议在1928年8月得到了实施。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出席会议的各大国同意如下: ……

(四)注意到“霸王战役”应于1944年5月发动,同法国南部的战役相配合。根据这一声明,苏联军队将在差不多同一时间发动攻势,以便阻止德国军队从东战场调到西战场。 斯大林 罗斯福 丘吉尔 ——摘自1943年某国际会议协定内容

材料三 联合国自1945年成立以来,有80多个曾受殖民统治的国家作为独立主权国家加入了联合国。其它许多领土通过同别的独立国家发生政治联系或通过同他国合并而实现自决。联合国在这一历史性的转变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摘自《全球通史》.人教版《20世纪战争与和平》教师教学用书 ⑴依据材料一分析《洛迦诺公约》签订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洛迦诺公约》的签订对当时的欧洲产生的作用。(6分)⑵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以上国际会议的名称。材料二所指的决议指的是什么事件?并简要概括该事件胜利的意义。(4分)

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联合国建立的历史意义。(2分)

2014-2015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卷(重点班)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 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满分120分,答题时间100分钟,仅限于文科重点班使用。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40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这是关于达·伽马航行的佚名笔记,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图2

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①A—B点人口增长主要因为国内相对和平与“一五”计划推动②C点高峰的出现是由于国民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③国家动乱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导致D点城镇人口大幅减少 ④E—F点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方针政策的调整 A.①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②③ 6.据媒体报道,2010年5月开始,我国CPI指数屡创新高,老百姓对通货膨胀的感受真真切切。改革开放之后,在此次通胀之前,中国发生过三次通货膨胀,第三次通货膨胀出现在1992—1994年,其物价上涨率一度高达21.7%。与第三次通货膨胀相关度最高的历史事件是 A.两极格局的瓦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B.美国“新经济”的影响

①船队由葡萄牙国王委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②此行是在西班牙航海家麦哲伦远航好望角基础上完成的 ③船队司令回答王公的言论具有一定的欺骗性④目的在于寻找黄金白银、香料产地以及通往产地的航线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 16~18世纪,世界各地的经济贸易日益密切。图1中的箭头表示人员和物品流动的方向,①、②、③、④、⑤、⑥表示人员或物品。其中,③所代表的主要物品是

C.过去发放票证、限额供应的商品可以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由定价 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而采取了贸易自由化的政策

7. “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的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这段话的作者认为 A.世界各国的孤立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B.大工业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C.世界市场的形成阻碍了历史的进步D.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 8. 人类文明发展变化经历过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个时代,二者比较正确的是

①文明发展的支柱:前者工商业,后者农业 ②主要生产力:前者人力为主,后者开始以蒸汽机的使用为标志 ③政治制度:前者一般是专制统治,后者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④意识形态:前者人类精神开始觉醒,宗教迷信是主导,后者科学理性日益主宰人类意识形态思维方式

图1

A.金银、玉米、烟草等 B.枪支、玻璃等 C.黄金、黑奴等 D.茶叶、丝绸、瓷器等

3.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直接原因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B.实施该政策后与外国完全断绝往来 C.其根源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D.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

4.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城市在宋代已经背离了传统的格局而进入了真正的“城市革命”时期。下列记载中最能体现这一演变趋势的是 A.有买及买(卖)也,各婴其贾(价) 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C.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D.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 5.阅读下图《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图

2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 德国思想家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16世纪宗教改革以后“资本主义精神,是指个人把努力增加自己的资本并以此为目的活动视为一种尽责尽职的行动,把赚钱本身当作一种目的,当作一种职业责任,被看作是一种美德和能力的表现。”其中与“资本主义精神”史实不相符的是 A.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对黄金的渴望 B.殖民扩展和世界市场的拓展 C.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D.持续400余年的黑奴贸易

10.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把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作为工业化建设,也是重工业建设的中心和重点。出现这一决策的主要原因是

A.美苏争霸的影响 B.新中国经济恢复的需要

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政策D. 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开展的需要

11.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12.1909 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

A. 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B. 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 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D. 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13.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其中明显受罗斯福新政影响的是 ①采纳凯恩斯主义的理论 ②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③“新经济”出现 ④福利国家制度逐步完善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4. 下列内容体现了罗斯福新政重新树立政府的社会信誉、争取社会承认思想的是 ①制定公平经营章程②实行美元贬值③兴办公共工程④奖励农民压缩产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说:“你们的战备,远非一种牺牲,而是提高个人消费和生活水平的刺激,这种刺激既不是新政的胜利,也不是新政的失败。”凯恩斯的言论意在证明

A.罗斯福新政推行社会福利政策改善民众生活 B.美国在战争中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C.罗斯福建立军事经济体制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D.罗斯福新政没有起到彻底缓解经济危机的作用

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表为日本不同所有者的股票分布状况(%)图3

A.经济大危机对整个世界都打击很大

B.五年计划实施使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 C.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D.新经济政策促使苏联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17. 北师大黄安年教授认为:“本世纪(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罗斯福和邓小平改革的不同之处 A. 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 消除经济发展的严重困难 C.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 保障了原有的社会制度

18. 下图是苏俄经济发展柱状图,对图表理解正确的是( )

20. 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 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21.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 )

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的角度看问题 ②没有看到政策调整并未涉及国家的根 本政治制度 ③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④没有从发展的、辩证的角度看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 D.①④

22. 普京在回答“你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原因是

图4

A.1913年至1921年粮食产量下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 B.1921年粮食产量增长的原因是国家行政手段的推动 C.1925年粮食产量超过了一战前的产量

D.1923年新经济政策的颁布是粮食增长的主要原因 19. 比较分析下图,从中能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图5

苏联 A.片面发展重工业 B.忽视民主与法制

C.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 D.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造成经济困难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23.历史老师把区域性合作组织三种模式的特点归纳成右面的表格。下列组织最能体现模式

3 29.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

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闻。这说明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30.图6为波兰开放边境线时的情景,它反映的是 A.冷战结束 B.华约解体

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24. 美国学者杰里·本特里在《新全球史》说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瘸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这表明

A.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B.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 C.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 D.世界市场的完全形成加速疾病传播

25 “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对当时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态度并没有根本性变化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 C. 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应 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是权宜之计

26. 2003年11月,世贸组织总干事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正从世界第五大贸易国转变为第四位,很可能会上升到第三位。我刚刚得知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已居世界第三位,仅在美国、德国之后。”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A.加入世贸组织,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B.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迅速上升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受益远远高于美、德

D.加入世贸在经济全球化中,组织给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27.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这种感觉直接源于 A.各国之间经济上的密切合作 B.交通和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 C.各国的生产和销售都连成一体D.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影响

28.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7

C.北约东扩 D.欧盟扩大

31. 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32. 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3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然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34. 图7是某国两个城市的人口总数变化示意图。这两个城市最可能是(

)

A.北京、上海 B.东京、大阪 C.利物浦、曼彻斯特 D.莫斯科、圣彼得堡

35.下表是国民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的一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

该表反映了当时农村( )

A.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 B.生产结构的调整 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D.土地兼并的趋势

36. 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 956斤(18 47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 )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 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37. 有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图9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 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

图10

第二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41题24分,42题24分,43,44选做题12分,共60分)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193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

这时全国再也没人搞货币兑换了。纽约州一位州参议员到首府开会,自带一周吃的东西……在麦迪逊广场花园举办“金手套”锦标赛半决赛,门票除五分钱娱乐税必须付现金外,其余可以用任何实施偿付,其中有香肠、床垫、帽子、鞋子、大衣、女睡衣、照相机、玩具、高尔夫球裤,机工工具,涂脚药膏、《圣经(新约)》等。 ――摘编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 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黄金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水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 ――摘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三 新政挽救资本主义结构的计划,还有两方面值得注意。首先是1933年6月建立的房主贷款公司。在

9

这个机构存在的三年之中,它向100万以上的房主共贷款30多亿美元。其次,为刺激近于停工的房屋建筑业,国会于1934年6月建立联邦住房管理局,发放建筑新房和修理房屋的抵押贷款。运用长期低怎贷款,联邦住房管理局对恢复私营住房建筑业起了巨大作用。在1934年至1940年之间,它发放修理住房贷款合计9.45亿美元,发放建筑新房贷款合计23亿美元。

――摘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四 美国“次货危机”是从革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级抵押贷款是美国部分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方式之一。在借款人无力偿贷而不得不将名下财产抵押的情况下,贷款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又把抵押品上市转成基金。鉴于住房市场降温,银行利率上升,很多借款人无力履约的局面引发了美国“次贷危机”,造成贷款机构遭受重创,导致大量买入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基金陷入困境,引发金融形势激烈变化,殃及国际市场。 ――摘编自《光明日报》,2007年8月17日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当时美国出现了用实物进行交换的反常现象。 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金融措施的角度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房主贷款公司和联邦住房管理局在缓解危机中所发挥的作用。 ⑷比较材料三、四,指出房贷为什么在新政时期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而在当前却引发了次贷危机。

A.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B.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38. 《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39. 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40. 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读图10,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 )

42. 阅读下列材料:(24分)

材料一 从1953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1953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1953年12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1954年9月15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粮食、油料、棉花、棉布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无疑是一种重大的措施,它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说是很必要的。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9月23日) 材料二 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例如粮食,还有各种副食品,收购价格长期定得很低,这些年提高了几次,还是比较低,而城市销售价格又不能高了,购销价格倒挂,由国家补贴。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达几百亿元。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

——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年5月19日) 材料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到1982年,全国农副产品中油料产量超过1 100万吨,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超过 1 300万吨,比1978年增加494.5万吨;农村集市从无到有,发展到41 184个。1983年,国家正式取消实行了20多年的布票,肉票、油票也陆续取消。1985年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 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 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 的历史作用。 从43,44两题中任选一道作答,多答按第一题计分

43. (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初,陕西转运使李参,以部内粮储不足,令民自隐度粟麦之赢,先贷以钱,俟谷熟还官,号“青苗钱”;行之数年,廪有馀粮。至是条例司言:“……仍以见钱依陕西青苗钱倒,

愿预借者给之,令随税输纳斗斛,半为夏料,半为秋料。内有愿请本色,或纳时价贵,愿纳钱者,皆从其便。如遇灾伤,许展至次料丰熟日纳。非惟足以待凶荒之患,民既受贷,则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陈不接以邀信息。” ——毕沅《续资治通鉴》

材料二 海防吃紧,需饷浩繁……伏查近年以来,帑藏偶有不敷.往往息借洋款,多论镑价(借款以英镑作单位,折算成银两数,在还款时仍以英磅数为准),所耗实多。因思中华之大,富商巨贾,岂无急公慕义之人,若以息借洋款之法,施诸中国商人,但使诚信克孚,自亦乐于从事。……饬谕各省督抚,遍谕官绅商民人等,如有凑集资本,情愿借给官用者,准赴藩司关道衙门呈明,照臣衙门办法,议定行息,填给印票。其票以一百两为一张,钤用藩司关道印信,填明归还本利限期,准予地丁关税项下照数按期归还,不得丝毫挂欠。 ——《户部酌拟息借商款章程折》(光绪二十年甲午八月初九)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青苗钱”与“息借商款”措施不同的社会背景分别是什么?(7分)(2)依据材料一、二,概括“青苗钱”与“息借商款”本质上的相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其历史作用。(5分)

44. (12分)【20世纪战争与和平】和平意味着通过谈判和协定来和平地、有序地改变条件。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大战结束后的几年中,法国外交的目标就是为国家安全建立一个可靠.持久的基础。从理论上说,国际联盟以其《盟约》第十条提供了普遍的安全。困难在于国联缺乏实施这一条款所必需的力量。法国转向了较小的欧洲国家,它于1920-1924年分别与比利时.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协商建立了正式的军事联盟。这一联盟基本上是反德的。不过,大约在1925年前后法德两国的外长即白里安和斯特莱斯曼断定,各自国家的安全可以通过直接谈判和达成协议来加强,结果产生了被称为《洛迦诺公约》的一系列协定。之后,美国国务卿按照白里安的建议,提出各国保证摈弃战争.不把战争当做“推行国策的一种工具”。这一建议在1928年8月得到了实施。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出席会议的各大国同意如下: ……

(四)注意到“霸王战役”应于1944年5月发动,同法国南部的战役相配合。根据这一声明,苏联军队将在差不多同一时间发动攻势,以便阻止德国军队从东战场调到西战场。 斯大林 罗斯福 丘吉尔 ——摘自1943年某国际会议协定内容

材料三 联合国自1945年成立以来,有80多个曾受殖民统治的国家作为独立主权国家加入了联合国。其它许多领土通过同别的独立国家发生政治联系或通过同他国合并而实现自决。联合国在这一历史性的转变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摘自《全球通史》.人教版《20世纪战争与和平》教师教学用书 ⑴依据材料一分析《洛迦诺公约》签订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洛迦诺公约》的签订对当时的欧洲产生的作用。(6分)⑵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以上国际会议的名称。材料二所指的决议指的是什么事件?并简要概括该事件胜利的意义。(4分)

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联合国建立的历史意义。(2分)


相关内容

  • 高中课本目录
  • 高中课本目录 科目 书 名 适用年级 版本 思想政治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 高一 人教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 高一 人教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 高一 人教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 高一 人教 高中思想政治(选修2)经济学常识 高二(文科) 高中思想政治(选修3 ...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全册)
  • 沭阳县怀明中学导学案--2011-4-8 高中历史必修二 主备:殷晓波 审校:徐 永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标学习解读] 课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我们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来唤得你的良心.信心和自尊心! 班级: 姓名: 等第: 第2课 ...

  •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专业师范类
  • 附件1: 本 科 课 程 计 划 东北师范大学本科课程计划 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学师范专业课程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拥有健康体魄和完美人格.具备良好专业素质的历史学专门人才.本专业将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 的培养模式来培养本专业的学生,帮 ...

  • 部分省区部分省区高考改革实施方案
  • . . . . . . . 部分省区高考改革实施方案 率先于2004年进行高中课程改革的广东.山东.海南及宁夏将于2007年迎来第一次课改后的高考.目前几个省区的2007年新高考方案的修改稿或定稿已纷纷出炉.分文理,考综合能力,成为已有方案的省区的共同选择. 2007年海南 会考成绩进总分综合评价作 ...

  • 权威发布||河南2015级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方案敲定,范围.时间都在这儿
  • 11月3日,省教育厅公布了河南省2015级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方案,10个学科的考试将分两期进行.一起来了解具体内容! 按照规定 我省凡具有普通高中学籍的2015级在校学生 必须参加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个学科考试安排在2017年1月6日~8日: ...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教学论文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的研究与教学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使我国教育更加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特色.高中历史教材的改革,更加的突出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一种完美的契合,突破以往的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传统教育模式,更注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本 ...

  •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 不同的省份考试的科目与内容有所不同.总体来看,以高中必修模块为主,成绩呈现方式倾向于等级制赋分 从各省份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内容来看,不同的省份考试的科目与内容有所不同. 第一类是全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代表性的省市有安徽.天津.山东.黑龙江等. 如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设语文.数学. ...

  • 从"差异"谈初高中历史衔接
  • 从"差异"谈初高中历史衔接 摘 要:高一新生如何尽快进入高中生角色,顺利实现初高中历 史学习的衔接,文章从"差异"入手,通过分析初高中历史体例. 课标.考题的差异,从而引导学生注重高中历史的通史意识.探究 意识和材料意识. 关键词:差异:历史:衔接 初中历史和 ...

  • 学好党史是党员干部终身必修课
  • 学好党史是党员干部终身必修课 特约评论员江宇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经党中央批准,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正式出版发行,向党的生日献上一份礼物.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史,可知古今:懂史,能明大义:用史,方续荣光.95年风雨历程,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 ...

  • 中高考政策
  • 二○一一年苏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方案 2010年我市中考将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09]7号),落实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的通知>(苏办发[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