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鲜皮栽培技术

白鲜皮栽培技术

日期:2011-05-18 来源:新农业 作者:山源中药材 浏览次数:795

核心提示:通过个人实践总结白鲜皮的栽培技术。

1、生物学特征:野生白鲜多生长在向阳的山坡、林缘及低矮灌丛间含沙石土壤。适应性较强,喜温暖湿润,喜光照,耐严寒,耐干旱,不耐水涝。种子呈圆球形,亮黑色,千粒重20--21克,适宜发芽温度16--20°C。条件适宜,播种后15--18天出苗,当年生株高10--15厘米,冬季能自然越冬;两年生株高20厘米以上,主根长15--20厘米;3年生苗开始开花结实。栽培的白鲜生长期150天左右,4月下旬返青出土,9月下旬地上部分开始枯萎。

2、选地与整地:白鲜主要用种子繁殖,先集中育苗,生长1--2年再进行分栽。育苗地应选择阳光充足、土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平地或缓坡地,低洼易涝、盐碱地或重黏土地不适宜,最好应有排灌条件。深翻地25--30厘米,同时根据肥力情况每亩施充分腐熟农家肥1500--2000公斤。打碎土块后做床,床宽1--1.2米,高15--20厘米。移栽地应选缓坡地,要注意排水良好,山区可以利用阳光充足的山坡荒地、果园及人工幼林的行间栽培,也可以利用承包的柞蚕坊、榛子园的低矮灌丛空间栽培。

3、播种移栽:种子采收后晾晒5--7天,放在阴凉通风处贮存,10月上旬至11月初,进行秋季播种,如果不能秋播,将种子放在室外进行低温冷冻,翌(yi

)春4月中旬至5月上旬播种。秋季播种出苗早、苗齐。播种时搂平床面,按行距12--15厘米开沟,沟深4--5厘米,踩好底格,将种子同细沙一起播到沟内,盖土3--4厘米,每平方米播种量10--15克。盖土后床面稍加镇压,有条件的床面盖一层稻草保湿,有利出苗。幼苗生长1--2年,在秋季地上部枯萎后或翌春返青前移栽。将苗床内幼苗全部挖出,按大小分类,分别栽植,行距25--30厘米,株距20--25厘米,根据幼苗根系长短开沟或挖穴,顶芽朝上放在沟穴内,使苗根舒展开。盖土要过顶芽4--5厘米,盖后踩实,干旱时栽后要浇透水。

4、田间管理:育苗田出苗时应逐次将床面的覆盖物除去。生长期内要经常除草松土,雨季应做好田间排水。2年生苗在生长盛期适当追施氮磷肥,也可用0.3%--0.5%磷酸二氢钾液进行叶面喷肥。秋季地上部分枯萎之后,除去残存茎叶,向床面盖土2--3厘米,以利幼苗越冬。移栽田经常松土除草,每次除草后要向茎基部培土,防止幼根露出地表。7--8月份高温多雨季节做好排水,防止田间积水造成烂根。同时增施磷钾肥。不采种子的植株在孕蕾初期剪去花蕾,以利根部生长。秋季枯萎后,及时割去茎叶,床面盖土或盖一层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俗称施“盖头粪”,利于根部越冬和翌年植株生长。白鲜病虫害较少,6--8月份偶有少量黄凤蝶幼虫咬食茎叶,可人工捕捉或在幼虫幼龄期喷90%敌百虫800倍液,5--7天喷一次,连喷1--2次。

5、采收及留种:移栽后生长2--3年,在秋季植株地上部分枯萎后或翌春返青前采收药用根部,以秋季采收好。先割去地上茎叶,从苗床一端开始将根全部挖出,去掉泥土及残茎,放阳光下晾晒。晒至半干时除去须根,将根抽去中间硬芯(木质部),再晒至全干后入库备用。2.8--3.3公斤鲜根可晒干品1公斤,亩产干品300--350公斤。留种田应选生长4年以上的健壮植株,平时应加强管理,花期增施磷钾肥,雨季注意排水。种子在7月中旬开始成熟,要随熟随采,防止果瓣自然开裂,使种子落地。果实绿色开始变为黄色、果瓣即将开裂时即可采取。每天上午10点前趁潮湿时将果子剪下,放阳光下晾晒,上面盖一透明塑料布,以防止种子弹到他处。果实全部晒干开裂后再用木棒拍打,除去果皮及杂质,将种子贮存或秋季播种。

(“清原山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 梁君 [1**********] QQ:335342538)

白鲜皮栽培技术

日期:2011-05-18 来源:新农业 作者:山源中药材 浏览次数:795

核心提示:通过个人实践总结白鲜皮的栽培技术。

1、生物学特征:野生白鲜多生长在向阳的山坡、林缘及低矮灌丛间含沙石土壤。适应性较强,喜温暖湿润,喜光照,耐严寒,耐干旱,不耐水涝。种子呈圆球形,亮黑色,千粒重20--21克,适宜发芽温度16--20°C。条件适宜,播种后15--18天出苗,当年生株高10--15厘米,冬季能自然越冬;两年生株高20厘米以上,主根长15--20厘米;3年生苗开始开花结实。栽培的白鲜生长期150天左右,4月下旬返青出土,9月下旬地上部分开始枯萎。

2、选地与整地:白鲜主要用种子繁殖,先集中育苗,生长1--2年再进行分栽。育苗地应选择阳光充足、土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平地或缓坡地,低洼易涝、盐碱地或重黏土地不适宜,最好应有排灌条件。深翻地25--30厘米,同时根据肥力情况每亩施充分腐熟农家肥1500--2000公斤。打碎土块后做床,床宽1--1.2米,高15--20厘米。移栽地应选缓坡地,要注意排水良好,山区可以利用阳光充足的山坡荒地、果园及人工幼林的行间栽培,也可以利用承包的柞蚕坊、榛子园的低矮灌丛空间栽培。

3、播种移栽:种子采收后晾晒5--7天,放在阴凉通风处贮存,10月上旬至11月初,进行秋季播种,如果不能秋播,将种子放在室外进行低温冷冻,翌(yi

)春4月中旬至5月上旬播种。秋季播种出苗早、苗齐。播种时搂平床面,按行距12--15厘米开沟,沟深4--5厘米,踩好底格,将种子同细沙一起播到沟内,盖土3--4厘米,每平方米播种量10--15克。盖土后床面稍加镇压,有条件的床面盖一层稻草保湿,有利出苗。幼苗生长1--2年,在秋季地上部枯萎后或翌春返青前移栽。将苗床内幼苗全部挖出,按大小分类,分别栽植,行距25--30厘米,株距20--25厘米,根据幼苗根系长短开沟或挖穴,顶芽朝上放在沟穴内,使苗根舒展开。盖土要过顶芽4--5厘米,盖后踩实,干旱时栽后要浇透水。

4、田间管理:育苗田出苗时应逐次将床面的覆盖物除去。生长期内要经常除草松土,雨季应做好田间排水。2年生苗在生长盛期适当追施氮磷肥,也可用0.3%--0.5%磷酸二氢钾液进行叶面喷肥。秋季地上部分枯萎之后,除去残存茎叶,向床面盖土2--3厘米,以利幼苗越冬。移栽田经常松土除草,每次除草后要向茎基部培土,防止幼根露出地表。7--8月份高温多雨季节做好排水,防止田间积水造成烂根。同时增施磷钾肥。不采种子的植株在孕蕾初期剪去花蕾,以利根部生长。秋季枯萎后,及时割去茎叶,床面盖土或盖一层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俗称施“盖头粪”,利于根部越冬和翌年植株生长。白鲜病虫害较少,6--8月份偶有少量黄凤蝶幼虫咬食茎叶,可人工捕捉或在幼虫幼龄期喷90%敌百虫800倍液,5--7天喷一次,连喷1--2次。

5、采收及留种:移栽后生长2--3年,在秋季植株地上部分枯萎后或翌春返青前采收药用根部,以秋季采收好。先割去地上茎叶,从苗床一端开始将根全部挖出,去掉泥土及残茎,放阳光下晾晒。晒至半干时除去须根,将根抽去中间硬芯(木质部),再晒至全干后入库备用。2.8--3.3公斤鲜根可晒干品1公斤,亩产干品300--350公斤。留种田应选生长4年以上的健壮植株,平时应加强管理,花期增施磷钾肥,雨季注意排水。种子在7月中旬开始成熟,要随熟随采,防止果瓣自然开裂,使种子落地。果实绿色开始变为黄色、果瓣即将开裂时即可采取。每天上午10点前趁潮湿时将果子剪下,放阳光下晾晒,上面盖一透明塑料布,以防止种子弹到他处。果实全部晒干开裂后再用木棒拍打,除去果皮及杂质,将种子贮存或秋季播种。

(“清原山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 梁君 [1**********] QQ:335342538)


相关内容

  • 中药白鲜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 安徽农业科学!'()*+,-(./+0)1/2*134513! 中药白鲜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王锋,徐宁宁 (徐州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江苏徐州) 摘要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手段从中药白鲜皮(0 ;%-)56(X),YU);TCY0*7U+3OTU43HZ+YUUHU[.TU04CT400*T4C\X) ...

  • 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
  • 导读: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白鲜皮可祛风,燥湿,清热,解毒. 白鲜皮功效与作用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 白鲜皮可祛风,燥湿,清热,解毒. 白鲜皮治风热疮毒,疥癣,皮肤痒疹,风湿痹痛, ...

  • 寻常型银屑病_白疕_中医药循证临床实践指南_2013版_
  • DOI:10.13288/j.11-2166/r.2014.01.021 标准与规范 寻常型银屑病(白疕)中医药循证临床实践 指南(2013版) 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北京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D[1********* ...

  • 肤洁洗剂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
  • 处方中的硫酸锌和樟脑对硫的测定影响很大.因为硫酸 锌不但能与氢氧化钾发生反应, 生成氢氧化锌白色沉淀; 而且还能与硫化物(K 2S) 反应, 生成硫化锌白色沉淀, 从而使硫的含量降低.反应方程式如下: ZnSO 4+2KOH y Zn (OH ) 2|+K 2SO 4ZnSO 4+K 2S y Zn ...

  • 中医适宜技术十五项
  • 中医适宜技术十五项 一.偏头痛 1.毫针刺太阳.风池.率谷.头维.外关. 2.单验方:当归30g.川芎30g.细辛5g.蔓荆子10g.辛夷10g,水煎服,每日1剂. 二.冠心病 3.耳穴压豆:取心.神门.小肠.肝穴.每日按压穴位3次,每周更换两次. 4.单验方:丹参30g,草决明30g,绿茶一小撮泡 ...

  • 中药结合针灸治疗荨麻疹80例的体会
  • [关键词] 方药: 灸法: 荨麻疹 [中图分类号] R2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150-01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其特征为瘙痒性风团,部位不定,骤然发生,瘙痒剧烈,消退迅速,退后不留痕迹.笔者自2009年至今,中药配合针灸并用,治疗荨 ...

  •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120
  • 中药质量标准发展概述 LP 屠鹏飞 (北京大学药学院,北京100083) A 目录 前言 一.国家药品标准的发展历程 的指导思想 LP 四.中药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二.<中国药典>中药部分(一部)编制 三.中药质量检验方法研究进展 五.中药有效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A 前 言 随着人类 ...

  • 皮肤病常用中草药介绍
  • 大飞扬草介绍-内外用 [药用部位] 飞扬草的全草或带根全草. [性味归经] 辛酸,寒.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酸,性烈.‛入肺.肝二经.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通乳,渗湿,止痒.治急性肠炎,菌痢,淋病,尿血,肺痈,乳痈,疗疮,肿毒,湿疹,脚癣,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

  • 地肤子的功效
  • [性味归经]辛.苦,寒.入膀胱经. [功效]清湿热,利小便,除湿止痒. [功效作用] 1.清湿热,利小便:①用于湿热小便不利,常与瞿麦.猪苓.滑石.甘草等同用.②用于湿热带下,带下白黄交杂稀沫.阴部潮湿,与芡实.金樱子.苦参.炮姜.车前子同用. 2.除湿止痒:用于阴部潮湿瘙痒.带下黄稠如脓或呈泡沫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