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华罗庚刻苦学习的故事

少年华罗庚刻苦学习的故事

被誉为“中国数学之神”, “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人民数学家”华罗庚,由于家庭贫困,初中毕业就辍学了。可是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却成为一个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为中国数学乃至世界数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究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奇人生?今天,就为大家讲一个关于华罗庚的小故事,相信大家会找到答案。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华瑞栋,开一间小杂货铺,母亲是一位贤惠的家庭妇女。 华罗庚出生时,父亲已经40岁。40岁得子,夫妻俩把儿子看成掌上明珠,为了给儿子祝福,一生下来就用两个箩筐扣住了他,华罗庚因此得名。 他12岁进入金坛县立初级中学学习,初一之后,便深深爱上了数学。一天,老师出了道“物不知其数”的算题。老师说,这是《孙子算经》中一道有名的算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23!”老师的话音刚落,华罗庚的答案就脱口而出。当时的华罗庚并未学过《孙子算经》,他是用如下妙法思考的:“三三数之剩二,七七数之剩二,余数都是二,此数可能是3×7+2=23,用5除之恰余3,所以23就是所求之数。” 华罗庚不承认自己是天才。 1925年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为的是能谋个会计之类的职业养家糊口。不到一年,由于生活费用昂贵,被迫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他开始自学数学。

有一次,有个妇女去买棉花,华罗庚正在算一个数学题,那个妇女说要包棉花多少钱?然而勤学的华罗庚却没有听见,就把算的答案答了一遍,那个妇女尖叫起来:“怎么这么贵?”,这时的华罗庚才知道有人来买棉花,就说了价格,那妇女便买了一包棉花走了。华罗庚正想坐下来继续算时,才发现:刚才算题目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 这下可急坏了华罗庚,于是不顾一切地去追,一个黄包师傅看见,便让他坐车(因为他们认识),终于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那妇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华罗庚急坏了,于是他说:“要不这样吧!我花钱把它买下来”。正在华罗庚伸手掏钱之时,那妇女好像是被这孩子感动了吧!不仅没要钱还把草纸还给了华罗庚。 这时的华罗庚才微微舒了中气,回家后,又计算起来……

一天,爸爸让他去内屋打扫,打扫完毕,回到柜台一看,哭了:“我的算术草稿纸呢?”爸爸左找右找,忽然,他指着远处一个人的背影说:“我把棉花包卖给他了”。华罗庚追上他,敬了个礼,掏出笔,把题抄道手背上。过路人说:“这真是个怪孩子。”有时顾客来买东西,人家问东他答西,耽误了生意。晚上,店关门了,他就自学到深夜。父亲眼见他不把心思化在买卖上,一气之下夺过他手中的书,要仍进火炉,幸亏母亲抢了下来,才没把书烧掉……冬天 ,被冻得全身僵硬,鼻涕直流,也不忘在纸上演算-------少年华罗庚就是在这样的逆境中刻苦学习。

爱迪生曾说过“天才就是99%的汗水+1%的灵感”,天才之所以成功,决非偶然,而是他们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埋头苦干是第一,发白才

知智叟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爷爷的这首诗真正道出他传奇人生的奥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少年华罗庚刻苦学习的故事

被誉为“中国数学之神”, “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人民数学家”华罗庚,由于家庭贫困,初中毕业就辍学了。可是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却成为一个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为中国数学乃至世界数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究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奇人生?今天,就为大家讲一个关于华罗庚的小故事,相信大家会找到答案。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华瑞栋,开一间小杂货铺,母亲是一位贤惠的家庭妇女。 华罗庚出生时,父亲已经40岁。40岁得子,夫妻俩把儿子看成掌上明珠,为了给儿子祝福,一生下来就用两个箩筐扣住了他,华罗庚因此得名。 他12岁进入金坛县立初级中学学习,初一之后,便深深爱上了数学。一天,老师出了道“物不知其数”的算题。老师说,这是《孙子算经》中一道有名的算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23!”老师的话音刚落,华罗庚的答案就脱口而出。当时的华罗庚并未学过《孙子算经》,他是用如下妙法思考的:“三三数之剩二,七七数之剩二,余数都是二,此数可能是3×7+2=23,用5除之恰余3,所以23就是所求之数。” 华罗庚不承认自己是天才。 1925年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为的是能谋个会计之类的职业养家糊口。不到一年,由于生活费用昂贵,被迫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他开始自学数学。

有一次,有个妇女去买棉花,华罗庚正在算一个数学题,那个妇女说要包棉花多少钱?然而勤学的华罗庚却没有听见,就把算的答案答了一遍,那个妇女尖叫起来:“怎么这么贵?”,这时的华罗庚才知道有人来买棉花,就说了价格,那妇女便买了一包棉花走了。华罗庚正想坐下来继续算时,才发现:刚才算题目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 这下可急坏了华罗庚,于是不顾一切地去追,一个黄包师傅看见,便让他坐车(因为他们认识),终于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那妇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华罗庚急坏了,于是他说:“要不这样吧!我花钱把它买下来”。正在华罗庚伸手掏钱之时,那妇女好像是被这孩子感动了吧!不仅没要钱还把草纸还给了华罗庚。 这时的华罗庚才微微舒了中气,回家后,又计算起来……

一天,爸爸让他去内屋打扫,打扫完毕,回到柜台一看,哭了:“我的算术草稿纸呢?”爸爸左找右找,忽然,他指着远处一个人的背影说:“我把棉花包卖给他了”。华罗庚追上他,敬了个礼,掏出笔,把题抄道手背上。过路人说:“这真是个怪孩子。”有时顾客来买东西,人家问东他答西,耽误了生意。晚上,店关门了,他就自学到深夜。父亲眼见他不把心思化在买卖上,一气之下夺过他手中的书,要仍进火炉,幸亏母亲抢了下来,才没把书烧掉……冬天 ,被冻得全身僵硬,鼻涕直流,也不忘在纸上演算-------少年华罗庚就是在这样的逆境中刻苦学习。

爱迪生曾说过“天才就是99%的汗水+1%的灵感”,天才之所以成功,决非偶然,而是他们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埋头苦干是第一,发白才

知智叟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爷爷的这首诗真正道出他传奇人生的奥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相关内容

  • 古代名人刻苦勤学的故事
  • 古代名人刻苦勤学的故事 凿壁偷光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 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 ...

  • 主题班会讲稿--几则古人勤学故事
  • 静以修身 一.首先我们先来听一个"找手表的故事" 有一天,一个工人在仓库搬运货物,一不小心把手表弄丢了,到处找不到.后来同伴也加入了寻找的行列,大伙儿翻箱倒柜,仍然一无所获,无奈只好沮丧地回去吃午饭.这时候,有个小男孩偷偷溜进仓库里,没费多少力气和时间,很快就把手表找到了.人们诧 ...

  • 振兴中华,我们的责任
  •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教案 第三单元 不能忘记的历史 振兴中华,我们的责任 活动目标: 1.缅怀革命先烈,继承他们振兴中华的遗志: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爱国情感落实在具体行动中,明确自己的责任. 活动准备: 将人民英雄纪念碑图文制成课件. 活动过程: 一. 读名言 忧劳可以兴 ...

  • [一定要争气]教学设计之一
  • 山东省曲阜市实验小学 孔为峰 教授题目: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一定要争气>{精读课文} 教材简析:<一定要争气>是六年制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叙述了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青少年时期立志为自己.为祖国争气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两件事,表现了自尊.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 ...

  • 一等奖手抄报
  • 一等奖:0707崔梦莹 中学生读书节手抄报图片 作者:查字典编辑 我要投稿 ◎王亚南苦读成才 王亚南睡三脚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 ...

  • 奋斗广播稿
  • 关于拼搏的广播稿 关于拼搏的广播稿一:拼搏青春 年少的时候,谁都可以疯狂的歇斯底里. 如果可以飞,千万别放弃. 不要在某一天,突然回首,后悔却摇曳生姿. 青春是用来浪费的, 可以骄傲,可以倔强,可以轻狂,可以有梦想: 当梦想的曙光降临,沐浴与此,你是何等的骄傲与自豪. 为了年少的不后悔,拼搏! 关于 ...

  • "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班会教案
  • "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班会教案 "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懂得学习要靠勤奋,不能投机取巧,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找到适合自己学习方法,努力学习,取得优异成绩.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劳动,人类就无法生存,社会就不能发展 ...

  • 劳动演讲稿
  • 篇一:劳动最光荣演讲稿 "劳动最光荣"国旗下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劳动最光荣>. 同学们,我们每天生活在美丽的团中校园,沐浴着阳光雨露,享受着优质的教育,不可谓不幸福.可是,你们可曾想过:是谁曾经顶着烈日,用一砖一瓦盖起了 ...

  • 初中国旗下的讲话稿2篇
  • 老师们.同学们: 战国时洛阳有一个叫苏秦的人, 虽然出生于贫穷人家, 却胸怀远大志向. 他跟着当时著名的鬼谷子先生学习多年,眼看着自己的师兄庞涓.孙膑 等都相继获取功名.于是苏秦也告别了师父下山,游历了很多国家,想 说服这些国家的国王重用自己.但由于他才疏学浅,没有一个国家留下 他,最后只好穷困潦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