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巧用资源 寓“情”于“理”
作者:陈素珠
来源:《中国教师》2014年第24期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一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教学内容涉及思想品德、社会常识、历史、地理等诸多学科。其中,地理知识本身的学习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为话题,逐步向学生打开成人生活的大门,让学生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 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学生培养为具有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所以,地理题材的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在强调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应突显情感性和思想性,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建构。也就是说,品德课堂中的地理必须是人文的地理、生活的地理,且具有浓浓的品德味。
一、理清课程标准脉络,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我们的家在哪里”是一篇典型的地理题材课文。这一课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们都有一个家”中的第三个主题活动。本单元分别通过“好大的一个家”“好壮丽的一个家”和“我们的家在哪里”三个主题活动,以中国这个“大家庭”为中心,让学生在原有知识上拓宽视野,在初步了解中国人文、自然、地理等方面知识的同时,发展国际意识。要使这些地理教学内容成为助力学生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催化剂,任课教师须转化观念,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帮助学生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而不是把学生都培养成地理学家。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课件展示学生熟悉的“家”——厦门,步步深入,在不断扩大视野的地图中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更大意义上的“家”——中国。通过在地图上的一步步搜寻,学生不仅形象感知了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还在师生的和谐沟通中,对中国地形图展开大胆想象,尽情表达对“家”的热爱之情。
二、巧用多方课程资源,丰富充实教学内容
1.融入地方资源,实现教学内容的拓展
品德与生活(社会)将部分地理题材的内容吸纳其中,改变了以往把地理看作独立学科的做法。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人类的生存环境,并在利用环境和改造环境的同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如“怎样使地图更简单”这一活动,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为避免把地理教学变成“空对空”,教师应认真挖掘学生的生活空间和经验,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通过课前的小调查,笔者了解到学生对学校周边环境最感兴趣的是南湖公园,便将其作为切入点,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为南湖公园绘制布局图,把教学内容自然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巧用资源 寓“情”于“理”
作者:陈素珠
来源:《中国教师》2014年第24期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一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教学内容涉及思想品德、社会常识、历史、地理等诸多学科。其中,地理知识本身的学习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为话题,逐步向学生打开成人生活的大门,让学生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 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学生培养为具有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所以,地理题材的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在强调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应突显情感性和思想性,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建构。也就是说,品德课堂中的地理必须是人文的地理、生活的地理,且具有浓浓的品德味。
一、理清课程标准脉络,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我们的家在哪里”是一篇典型的地理题材课文。这一课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们都有一个家”中的第三个主题活动。本单元分别通过“好大的一个家”“好壮丽的一个家”和“我们的家在哪里”三个主题活动,以中国这个“大家庭”为中心,让学生在原有知识上拓宽视野,在初步了解中国人文、自然、地理等方面知识的同时,发展国际意识。要使这些地理教学内容成为助力学生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催化剂,任课教师须转化观念,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帮助学生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而不是把学生都培养成地理学家。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课件展示学生熟悉的“家”——厦门,步步深入,在不断扩大视野的地图中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更大意义上的“家”——中国。通过在地图上的一步步搜寻,学生不仅形象感知了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还在师生的和谐沟通中,对中国地形图展开大胆想象,尽情表达对“家”的热爱之情。
二、巧用多方课程资源,丰富充实教学内容
1.融入地方资源,实现教学内容的拓展
品德与生活(社会)将部分地理题材的内容吸纳其中,改变了以往把地理看作独立学科的做法。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人类的生存环境,并在利用环境和改造环境的同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如“怎样使地图更简单”这一活动,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为避免把地理教学变成“空对空”,教师应认真挖掘学生的生活空间和经验,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通过课前的小调查,笔者了解到学生对学校周边环境最感兴趣的是南湖公园,便将其作为切入点,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为南湖公园绘制布局图,把教学内容自然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