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实词用法

初中文言文实词用法 1、人不知而不愠(怨恨)《论语十则》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疑惑)(同上)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导)(同上)

4、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优点)(同上)

5、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渐渐地)《扁鹊见蔡桓公》

6、醒侯故使人问之(特意)(同上)

7、使人索扁鹊(寻找)(同上)

8、桓侯遂死(于是就)(同上)

9、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狼》

10、顾野有麦场(回头看,看见)《同上》

1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放松,这里指卸下)(同上)

12、蜀之鄙有二僧(边境)《为学》

13、吾欲之南海,何如(往,到)(同上)

14、富者曰:“子何持而往?”(凭借,依靠)(同上)

15、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得(还,尚且)(同上)

16、西蜀之去南海(距离)(同上)

17、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同上)

18、旦辞爷娘去(早晨)《木兰诗》

19、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水流的声音)(同上)

20、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桃花源记》

21、阡陌交通(交错相通)(同上)

2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同上)

23、后遂无问津者(探访)(同上)

24、芳草鲜美(鲜嫩美丽)(同上)

25、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同上)

26、会宾客大宴(适逢)《口技》

27、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同上)

28、妇抚儿乳(喂奶)(同上)

29、一时齐发(同一时候)(同上)

3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同上)

31、宾客意少舒(稍稍)(同上)

32、虽人有百手(即使)(同上)

33、方七百里(面积)(愚公移山)

34、年且九十(将近)(同上)

35、杂然相许(赞成)(同上)

36、寒暑易节(交换)(同上)

37、虽我之死(即使)(同上)

38、惧其不已也(停止)(同上)

39、斯是陋室(这)《短文两篇.陋室铭》

40、惟吾德馨(指品德高尚)

41、可爱者甚蕃(多)《短文篇.爱莲说》

42、亭亭净植(树立)(同上)

4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同上)

4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跑)《短文两篇.三峡》

45、良多趣味(真、实在)(同上)

46、林寒涧肃(寂静)(同上)

47、遂至承天寺(于是)《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48、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明察秋毫:形容视力好。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闲 情记趣》

49、夏蚊成雷,私拟作群舞空(自己把它比作)(同上)

50、果如鹤唳去端,怡然称快(愉悦)(同上)

51、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祸害)(更加厉害)《周处》

52、而年已蹉跎(过时)(同上)

53、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体会书上的意旨)《五柳先生传》

54、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就)(同上)

55、环指萧然,不蔽风日(冷清的样子)(同上)

56、简箪飘屡空,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同上)

5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忧愁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同上)

58、水尤清洌(清凉)《小潭石记》

59、怡然不动(愣往的样子)(同上)

60、叔尔远逝(忽然)(同上)

61、往来翕忽(轻快敏捷)(同上)

62、犬牙差互(互相交错)(同上)

63、悄怆幽遂(深)(同上)

64、不可久居(停留)(同上)

65、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当……时)《观潮》

66、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去、往)(同上)

67、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急隐忽现)(同上)

68、起于齐(出发,动身)《公输》

69、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明白事理) (同上)

70、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虽是这样)(同上)

7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入侵)(同上)

7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无不,都)《核舟记》

73、其两膝相比者(挨着)(同上)

74、神情与苏,黄不属(相类似)(同上)

75、细若蚊足,钩画了了(清清楚楚)(同上)

76、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道歉)《唐睢不辱使命》

77、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

(忙碌的样子)(有时)《短文两篇.山市》

78、又间令足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去,往)《陈涉世家》

79、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同上)

80、虽有千里之能(即使)《马说》

8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驱策,用马鞭子打)(依据,按照,顺着)

(规律,此处指马的习性、特征)

82、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曾)《始得西山宴游记》

83、攒蹙累积(重叠)(同上)

84、游于是乎始(从此)(同上)

8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醉翁亭记》

86、云归而岩穴暝(昏暗)(同上)

87、至于负者歌于途(背着东西)(同上)

88、杂然而前陈者(摆列)(同上)

89、若脱笼之鹄(天鹅)《满井游记》

90、麦田浅 寸许(曾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同上)

91、委而去之(放弃)(离开)《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92、或民不民封疆之界(界限,这里意思是限制)(同上)

9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被起用)(被举用)(同上)

9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验)(了解)(同上)

9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于是)(规模)《岳阳楼记》

9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同上)

97、是进亦忧,退亦忧

(在朝廷上做官)(不在朝廷上做官)(同上)

参考资料:

http://hi.baidu.com/19940507/blog/item/8b8a06553c4b93c7b645ae76.html

初中文言文实词用法 1、人不知而不愠(怨恨)《论语十则》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疑惑)(同上)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导)(同上)

4、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优点)(同上)

5、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渐渐地)《扁鹊见蔡桓公》

6、醒侯故使人问之(特意)(同上)

7、使人索扁鹊(寻找)(同上)

8、桓侯遂死(于是就)(同上)

9、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狼》

10、顾野有麦场(回头看,看见)《同上》

1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放松,这里指卸下)(同上)

12、蜀之鄙有二僧(边境)《为学》

13、吾欲之南海,何如(往,到)(同上)

14、富者曰:“子何持而往?”(凭借,依靠)(同上)

15、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得(还,尚且)(同上)

16、西蜀之去南海(距离)(同上)

17、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同上)

18、旦辞爷娘去(早晨)《木兰诗》

19、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水流的声音)(同上)

20、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桃花源记》

21、阡陌交通(交错相通)(同上)

2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同上)

23、后遂无问津者(探访)(同上)

24、芳草鲜美(鲜嫩美丽)(同上)

25、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同上)

26、会宾客大宴(适逢)《口技》

27、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同上)

28、妇抚儿乳(喂奶)(同上)

29、一时齐发(同一时候)(同上)

3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同上)

31、宾客意少舒(稍稍)(同上)

32、虽人有百手(即使)(同上)

33、方七百里(面积)(愚公移山)

34、年且九十(将近)(同上)

35、杂然相许(赞成)(同上)

36、寒暑易节(交换)(同上)

37、虽我之死(即使)(同上)

38、惧其不已也(停止)(同上)

39、斯是陋室(这)《短文两篇.陋室铭》

40、惟吾德馨(指品德高尚)

41、可爱者甚蕃(多)《短文篇.爱莲说》

42、亭亭净植(树立)(同上)

4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同上)

4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跑)《短文两篇.三峡》

45、良多趣味(真、实在)(同上)

46、林寒涧肃(寂静)(同上)

47、遂至承天寺(于是)《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48、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明察秋毫:形容视力好。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闲 情记趣》

49、夏蚊成雷,私拟作群舞空(自己把它比作)(同上)

50、果如鹤唳去端,怡然称快(愉悦)(同上)

51、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祸害)(更加厉害)《周处》

52、而年已蹉跎(过时)(同上)

53、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体会书上的意旨)《五柳先生传》

54、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就)(同上)

55、环指萧然,不蔽风日(冷清的样子)(同上)

56、简箪飘屡空,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同上)

5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忧愁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同上)

58、水尤清洌(清凉)《小潭石记》

59、怡然不动(愣往的样子)(同上)

60、叔尔远逝(忽然)(同上)

61、往来翕忽(轻快敏捷)(同上)

62、犬牙差互(互相交错)(同上)

63、悄怆幽遂(深)(同上)

64、不可久居(停留)(同上)

65、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当……时)《观潮》

66、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去、往)(同上)

67、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急隐忽现)(同上)

68、起于齐(出发,动身)《公输》

69、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明白事理) (同上)

70、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虽是这样)(同上)

7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入侵)(同上)

7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无不,都)《核舟记》

73、其两膝相比者(挨着)(同上)

74、神情与苏,黄不属(相类似)(同上)

75、细若蚊足,钩画了了(清清楚楚)(同上)

76、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道歉)《唐睢不辱使命》

77、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

(忙碌的样子)(有时)《短文两篇.山市》

78、又间令足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去,往)《陈涉世家》

79、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同上)

80、虽有千里之能(即使)《马说》

8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驱策,用马鞭子打)(依据,按照,顺着)

(规律,此处指马的习性、特征)

82、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曾)《始得西山宴游记》

83、攒蹙累积(重叠)(同上)

84、游于是乎始(从此)(同上)

8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醉翁亭记》

86、云归而岩穴暝(昏暗)(同上)

87、至于负者歌于途(背着东西)(同上)

88、杂然而前陈者(摆列)(同上)

89、若脱笼之鹄(天鹅)《满井游记》

90、麦田浅 寸许(曾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同上)

91、委而去之(放弃)(离开)《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92、或民不民封疆之界(界限,这里意思是限制)(同上)

9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被起用)(被举用)(同上)

9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验)(了解)(同上)

9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于是)(规模)《岳阳楼记》

9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同上)

97、是进亦忧,退亦忧

(在朝廷上做官)(不在朝廷上做官)(同上)

参考资料:

http://hi.baidu.com/19940507/blog/item/8b8a06553c4b93c7b645ae76.html


相关内容

  • 浅谈语法在初高中语文衔接学习中的重要性
  • 浅谈语法在初.高中语文学习衔接中的重要性 语法可以让人们从一种语言中由小的意义结合体组合成大的意义合体所依据的一套规则准确地进行思维表达活动.此处的语法是指现代汉语(狭义的现代汉语----普通话)语法,现代汉语语法有三大根本特点:分析型语言.重语用.重韵律.三者为 "一体二用"的 ...

  • 初中文言文之虚词的用法
  • 文言文之虚词的用法 教学要点: 1. 了解<考试说明>中列出的18个常见虚词及课本中系统介绍的其它虚词的用法. 2. 了解虚实多类的现象. 3. 了解虚词的一词多用现象. 4. 了解虚词的同类异词现象. 5. 区别句末虚词的用法. 6. 了解关联虚词的用法. 教学内容: 一. 文言词语的 ...

  •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问题及答题技巧
  •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 于 不同的 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 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 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 ...

  • (寒假初中语文知识大梳理)课内文言文阅读1
  • 0 推荐 例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 ...

  • 初中文言文实词
  •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汇编:10个文言虚词 作者: 加入日期:09-04-30 10个文言虚词 1.之 (一)代词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

  • 文言文的词类与句式2
  • 文言文的词类与句式 考点分析 实词 如果掌握了文言文的常用实词,就可以算是基本上读懂了文言文.在文言文中,文言实词是主要的语言材料,也是我们阅读时遇到的较大障碍,而学习实词的难度比起学习虚词来又小得多.所以,有目的.有重点.有系统地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对学习文言文时很有帮助的. 那么,如何积累和掌握 ...

  • 初中文言文实词含义的推断策略
  • 作者:付维明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版 2011年08期 在人教版九年制初中语文文言课文所包含的词汇中,文言虚词相对较少,意义较为单一.固定,词义较好把握.这样一来,理解实词词义就成了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主要障碍.这主要是因为词义的引申会产生一词多义的现象,另外,还有假借.转注等用字法的作用以及词义范围 ...

  • [劝学]说课稿
  • <劝学>说课稿 单位:****** 姓名:**** 2015年7月22日 <劝学>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荀子的经典散文<劝学>.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及教学设想.恳请批 ...

  • 关于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的思考
  • 一.问题:高一学生文言文学习存在较大的困难 近年来,随着高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大量中等成绩的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由于高中课程的难度加大,不少学生很不适应,学习很吃力.语文学科中的文言文学习就是其中的困难之一. 从课文本身看,初中文言文大多篇幅短小,以故事性.哲理性的散文居多,内容浅易:高中不少文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