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介质的声速测量

++++声速测量数据处理范例

1. 数据记录

共振频率

f37585Hz,mf5Hz

表一 驻波法测接收器的位置

次序 1 2 3 4 5 6

mX0.02mm

Ximm

0.00 4.51 9.32 14.08 18.47 23.26

次序 7 8 9 10 11 12

Ximm

27.67 32.34 36.97 41.40 46.18 50.59

Xi6Ximm

27.67 27.83 27.65 27.32 27.71 27.33

表二 相位法测接收器的位置

次序 1 2 3 4

5 6

mX0.02mm

Ximm

52.32 47.54 43.12 38.29 33.61 29.06

次序 7 8 9 10 11 12

Ximm

24.39 19.84 15.28 10.52 5.91 1.24

XiXi6mm

27.93 27.70

27.84 27.77 27.70 27.82

2. 数据处理

f:f37585Hz,

uf

2.9Hz

Ef0.000077

1)驻波法:

X:

根据肖维涅准则检查,无坏值。(若有坏值应剔除)

X

Xi

6Xi27.58mm

SX0.086mm

uXAtvpS1.110.086

0.095mm

uXBm0.016mmC

uX0.096mm

0.096

0.0034

27.58X

X27.58103

vff37585345.5msv:33

E

X

EV0.0034

uX

uvvEv345.50.00341.2ms

所以用驻波法测得空气中的声速为:

vvuv3462msP0.683

Ev0.34%

2)相位法:

X:

根据肖维涅准则检查,无坏值。

XXiXi627.79mm

SX0.036mm

uXAtvpSX1.110.036

0.040mm

uXBm

0.016mmC

uX0.043mm

0.043

0.001527.79X

X27.79103

vff37585

348.2msv:33

EX

EV0.0015

所以用驻波法测得空气中的声速为:

uX

uvvEv348.20.00150.52s

vvuv348.20.6msP0.683

Ev0.15%

讨论:

1、声速测量中共振干涉法、相位法有何异同

从波源上说,干涉法、相位法用的是连续波,时差法用的是脉冲波。从测量仪器上说,干涉法、相位法要用示波器、刻尺和频率计,时差法用的是计时仪器和刻尺。从原理上说,干涉法、相位法原理相同,均是发射波和返回波形成驻波(在力学里对应的称共振),测量波腹到波腹之间的距离或驻波相位差为2Pi(两个波腹到波腹之间的距离)距离来计算波速(波腹到波腹之间的距离为声波长的1/2,用波长乘以频率既得声速),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通过示波器观测波形直观,又可以讲解驻波和李萨如图形,涉及知识点较多,一般学校都会选择这两种方法做测量,缺点是波腹和相位差所对应的示波器波形判断人为因素太大,测量出来的数据偏差较大;时差法所用为脉冲波,可人为改变接收器到发射器的距离,测量脉冲发射到接收的时间差,用距离改变量除以时间改变量即可,优点是人为因素少,测量精度高,缺点(对于实验教学来说)涉及的内容少,操作太简单。

2、为什么发射换能器的发射面与接收换能器的接收面要保持互相平行?

发射换能器发送的能量是垂直发射面传播的,接受换能器接受的能量是垂直接受面接受的。如果不让两面的中心垂线对正,你的传送的能量就有损失。

3、为什么声速测量仪上的距离调节鼓轮要向一个方向转动?

为避免齿轮的空程差,移动过程中鼓轮要始终沿同一方向摇动、、、、、回程差,因为螺丝变向时,它会白走一点距离,螺母的丝与螺杆的丝之间是有空隙的。、、、、、指的是读数显微镜或类似的仪器?

因为移动标尺是通过刻有螺旋槽的转杆与鼓轮相连,转动鼓轮,螺旋纹旋转推动移动标尺。螺旋槽有宽度,反向旋转鼓轮会造成一个螺距的误差。 4、为什么要在谐振频率条件下进行声速测量?

因为在谐振频率下可形成驻波,根据驻波的情况可测量声波的波长,再用波长乘以谐振频率

就可以获得声速的大小!

5、如何调节和判断测量系统是否处于谐振状态?

一般系统的谐振状态都有一个固定的频率值。可以用频率计进行测量然后进行比较即可。谐振状态时应当是振荡最大的状态,向左向右调振荡都会减少的状态。

++++声速测量数据处理范例

1. 数据记录

共振频率

f37585Hz,mf5Hz

表一 驻波法测接收器的位置

次序 1 2 3 4 5 6

mX0.02mm

Ximm

0.00 4.51 9.32 14.08 18.47 23.26

次序 7 8 9 10 11 12

Ximm

27.67 32.34 36.97 41.40 46.18 50.59

Xi6Ximm

27.67 27.83 27.65 27.32 27.71 27.33

表二 相位法测接收器的位置

次序 1 2 3 4

5 6

mX0.02mm

Ximm

52.32 47.54 43.12 38.29 33.61 29.06

次序 7 8 9 10 11 12

Ximm

24.39 19.84 15.28 10.52 5.91 1.24

XiXi6mm

27.93 27.70

27.84 27.77 27.70 27.82

2. 数据处理

f:f37585Hz,

uf

2.9Hz

Ef0.000077

1)驻波法:

X:

根据肖维涅准则检查,无坏值。(若有坏值应剔除)

X

Xi

6Xi27.58mm

SX0.086mm

uXAtvpS1.110.086

0.095mm

uXBm0.016mmC

uX0.096mm

0.096

0.0034

27.58X

X27.58103

vff37585345.5msv:33

E

X

EV0.0034

uX

uvvEv345.50.00341.2ms

所以用驻波法测得空气中的声速为:

vvuv3462msP0.683

Ev0.34%

2)相位法:

X:

根据肖维涅准则检查,无坏值。

XXiXi627.79mm

SX0.036mm

uXAtvpSX1.110.036

0.040mm

uXBm

0.016mmC

uX0.043mm

0.043

0.001527.79X

X27.79103

vff37585

348.2msv:33

EX

EV0.0015

所以用驻波法测得空气中的声速为:

uX

uvvEv348.20.00150.52s

vvuv348.20.6msP0.683

Ev0.15%

讨论:

1、声速测量中共振干涉法、相位法有何异同

从波源上说,干涉法、相位法用的是连续波,时差法用的是脉冲波。从测量仪器上说,干涉法、相位法要用示波器、刻尺和频率计,时差法用的是计时仪器和刻尺。从原理上说,干涉法、相位法原理相同,均是发射波和返回波形成驻波(在力学里对应的称共振),测量波腹到波腹之间的距离或驻波相位差为2Pi(两个波腹到波腹之间的距离)距离来计算波速(波腹到波腹之间的距离为声波长的1/2,用波长乘以频率既得声速),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通过示波器观测波形直观,又可以讲解驻波和李萨如图形,涉及知识点较多,一般学校都会选择这两种方法做测量,缺点是波腹和相位差所对应的示波器波形判断人为因素太大,测量出来的数据偏差较大;时差法所用为脉冲波,可人为改变接收器到发射器的距离,测量脉冲发射到接收的时间差,用距离改变量除以时间改变量即可,优点是人为因素少,测量精度高,缺点(对于实验教学来说)涉及的内容少,操作太简单。

2、为什么发射换能器的发射面与接收换能器的接收面要保持互相平行?

发射换能器发送的能量是垂直发射面传播的,接受换能器接受的能量是垂直接受面接受的。如果不让两面的中心垂线对正,你的传送的能量就有损失。

3、为什么声速测量仪上的距离调节鼓轮要向一个方向转动?

为避免齿轮的空程差,移动过程中鼓轮要始终沿同一方向摇动、、、、、回程差,因为螺丝变向时,它会白走一点距离,螺母的丝与螺杆的丝之间是有空隙的。、、、、、指的是读数显微镜或类似的仪器?

因为移动标尺是通过刻有螺旋槽的转杆与鼓轮相连,转动鼓轮,螺旋纹旋转推动移动标尺。螺旋槽有宽度,反向旋转鼓轮会造成一个螺距的误差。 4、为什么要在谐振频率条件下进行声速测量?

因为在谐振频率下可形成驻波,根据驻波的情况可测量声波的波长,再用波长乘以谐振频率

就可以获得声速的大小!

5、如何调节和判断测量系统是否处于谐振状态?

一般系统的谐振状态都有一个固定的频率值。可以用频率计进行测量然后进行比较即可。谐振状态时应当是振荡最大的状态,向左向右调振荡都会减少的状态。


相关内容

  • 声速的测定
  • 实验3-3声速的测定 [引言] 声波是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一种机械波.纵波.频率小于20 Hz的声波为次声波,频率在20 Hz-20 kHz的为可闻声波,大于20 kHz为超声波.声波在媒质中的传播速度与媒质的特性及状态等因素有关. 通过媒质中声速的测量, 可以了解被测媒质的特性或状态变化,因而声速测 ...

  • 设计性实验报告
  • 相位差法测超声波方案 相位差法测超声波 要求: n≤1% 序 言 声波是在弹性介质中传播的一种机械波.振动频率在20 --20000Hz的声波为可闻声波,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对于声波特性(如频率.波长.波速.相位等)的测量是声学技术的重要内容.声速的测量在声波定位.探伤.测距中有 ...

  • 共鸣管测声速
  • 实验二十六 声速的测定(用共鸣管) 实验概述 [实验目的及要求] 1.测定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验证声速与声源的频率无关. [实验器材] 1. 共鸣管(附蓄水筒.连通管)(西安教学仪器厂,编号20063500) 2. 不同频率的音叉两支(频率分别为512HZ 和440HZ ) 3. 橡皮锤, ...

  • 一种新型超声液位测量方法的研究
  • 2∞7年第4期声学与电子工程总第88期 一种新型超声液位测量方法的研究 ' 刘艳艳莫德举 (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29) 摘要介绍了一种新型超声波液位测量方法,利用固定挡板反射回波获得超声波参考声速,并用C51 单片机双计数器对挡板反射回波和液面反射回波进行精确计时,从而实现 ...

  • 超声波液位计的误差分析与校正
  • 鼋a叶技2011年第24卷第4期 ElectronicSci.&Tech./Apr.15.2011 超声波液位计的误差分析与校正 马 伟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15研究所第3研究室,浙江杭州310012) 摘要介绍了超声波液位计工作原理,讨论了超声波液位计在液位测量中,影响测量精度的各种 ...

  • 空气动力学原理
  • 空气动力学原理 空气动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物体在同气体作相对运动情况下的受力特性.气体流动规律和伴随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它是在流体力学的基础上,随着航空工业和喷气推进技术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个学科. 最早对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人类对鸟或弹丸在飞行时的受力和力的作用方式的种种猜测. ...

  • 实验报告--声速的测量
  • 物理实验报告 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实验日期: 实验教室: 指导教师: 一. [实验名称] 超声波声速的测量 二. [实验目的] 1.了解声速的测量原理 2.学习示波器的原理与使用 3.学习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三. [仪器用具]1.SV-DH-3型声速测定仪段 (资产编号) 2.双踪示波器 ...

  • 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答案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班 级: 姓名: [课标转述] (1)通过实验探究, 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 (4)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如超声波.次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简单应用等. [学习目标] 1.通过预习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通 ...

  • 超声波探伤测厚
  • 超声波探伤与测厚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超声波探伤的基本原理,并掌握超声波探伤仪的使用及基本探伤方法. 2.探测不同样块的厚度及不同材料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 [实验仪器] CTS-22A 超声探伤仪 游标卡尺或螺旋测微器(测试块中的声速用) TT300超声波测厚仪 [实验仪器介绍] C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