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明国语课本]儿童生活化内容探析

  2005年1月,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一套尘封73年之久的老课本――《开明国语课本》。这套课本在发行6年后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出版社重印、书店和网店卖断货、家长和学生热捧、媒体和学者热议《开明国语课本》得到的高度认同,是我们现今各种版本教材翘首指望却又遥不可及的目标。当下教材的教条化、泛政治化倾向等种种“病毒”侵害着教材的使用者,致使学校教师处于不得不用的无奈,学生处于不得不学的痛苦。恰逢老课本的出版,回顾之,确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特别是由叶圣陶亲自编写、丰子恺书写并绘编插图的《开明国语课本》上、下两册的出版发行,不仅表达了对民国时期的怀旧情愫,而且它独有的文本内容和语言表达,着实为我们语文教科书的编者和读者送来了一丝春风拂面的清新之感。      一、《开明国语课本》概述      掀开《开明国语课本》的面纱,我们由衷地佩服作者在内容编排、取材和语言等方面的创意。每篇课文的上部不仅配有一幅精美的图画,而且字体有从大到小的变化。丰子恺先生根据儿童阅读材料的不同,精心设计了行楷体、手写体和印刷体等多种字体交替使用,第1课到第154课以手写体为主,第155课开始以印刷体为主。启迪思考的插图和与插图配套的简体字相得益彰,文字叙述的内容从儿童的视角出发、紧系儿童生活,从儿童自己到身边人再到社会,最后逐渐拓展到自然。细细咀嚼,我们还会发现此套课本是用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儿童化语言向孩子们传达着简单而重要的价值观,如文中第3课《先生早》,就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刚跨入学校的学生向先生鞠躬并问候,先生也微笑着欢迎这些可爱的学生,一幅师生之间互尊互爱的画面丰满而传神地跃于纸上,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潜移默化地植入了学生的内心之中。概言之,《开明国语课本》从独具匠心的编排到全面丰富的内容再到规范有趣的表达都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二、《开明国语课本》儿童生活化内容分析      所谓儿童生活化,是指儿童处于某种身份时为满足生活发展需要而逐渐发生变化的社会状态。笔者按照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充当不同的身份为划分标准:儿童、学生、典型人物和自然人。这四种身份是一个个体成长中必须要充当的基本身份。儿童和学生作为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要融入社会和自然。显然,这样的划分既全面包含了儿童生活的不同场景,又准确体现了儿童身份转换时与身边人的联系及参与的社会生活等活动。   本套课本是由264篇课文组成,其中不包含现今教材中课文后边的教辅部分,而恰恰是因为这点相异之处,使得编者有更多的精力倾注于选文本身,叶圣陶先生编写的课文几乎全部是原创作或者是再创作。   由表一分析可知:以儿童身份出场的课文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主要叙述作为一个独立个体观察身边人在生活中的基本活动和与周围人发生的联系。第l课《早上起来》、第84课《做了一个梦》、第89课《糖说的话》、第90课《盐说的话》、第105课《小时表》等等,这些均是与儿童生活起居息息相关的课文。在儿童的生活中,每天都要与人交往,课文中出现了儿童的父母、兄弟姐妹、伙伴和亲戚朋友等。这些都是在儿童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人物,既熟悉又亲切。其中5篇是以农业生活为特色的,这也是符合我国以传统农业为本的基本国情的,因此农业生产的基本常识必须要让儿童从小熟知。其他的是与身边人交往活动的篇目,内容详尽且数量较多,儿童学习后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体现了生活化的内涵,即实用化和大众化。   儿童除了作为一个独立成长的个人,第二个身份就是学生。学校是每个适龄儿童必须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课本中的第3课《先生早》,首先图文并茂地表述了儿童上学校的内容:“先生,早。”“小朋友,早。”接下来是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看书,与同学学习、游戏,学校环境都一一作了表述。儿童在家庭和学校的培养下,最后要走入社会,课文中社会人身份的篇目在上册中是3篇,下册是23篇,在数量上增了7倍。篇目安排上以明显的时间为标志,自上古时代开始,后经历商代、秦、三国等王朝。国内外的历史著名人物也多有提及。选文中有3篇是关于孙中山先生的传记和革命的史实,借此进行公民道德和民族意识教育。这种方式是潜移默化的,并非像我们现行某些教材中的部分篇目“明目张胆”地政治化宣传,用牵着学生走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   一言以蔽之,《开明国语课本》264篇课文的内容主体为儿童自身、学生、身边人、典型人物,再到自然人的变化轨迹,体现了儿童是与各种主体发生联系而处于成长中的人,通篇内容都在引导儿童的生活走向成长,不断地向更高领域前进。      三、《开明国语课本》儿童生活化内容的意义      (一) 儿童每天的生活就是在充当学生、社会人、自然人等不同社会角色中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无时无刻离不开思考,离不开听、说、读、写、议的大语文生活活动。我们深深得知课本的生活化内容对语文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的个性表达能力。叶圣陶先生也曾明确指出:须认定国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国文教授之探源的办法是务必使他们情绪丰富、思想绵密。顺次而训练学童的语言,使其恰当所思、明显有序。《开明国语课本》恰时给儿童语言的表达提供了一个合适的蓝本。首先,人的所有外部言语都是由在脑中储存的基本材料组成,没有材料的积累,何以谈得上语言的输出?《开明国语课本》的课文内容就为我们提供了语言表达的基础,每个儿童对此内容学习后,经思维的调整和融合,把语言内容存储在自己的言语系统中。其实,口语表达是我们国人从牙牙学语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只有当我们接受了正规的学校教育之后,才开始逐渐理解和学习如何准确表达基本话语,并适用在不同的场合、场景和不同的对象身上。武汉的“五道杠少年”黄艺博仅是一个特例,而我们大多数学生生长在自己熟悉的环境,是适龄成长的孩子,他们每天都要和这个圈子里的人和物打交道。生活中的场景、接触到的人和物以及基本活动在课本中几乎都有所呈现。这样的课文有益于学生找到交流的“场合感”和“对象感”,对这两感的宏观把握,难道还会发愁于不会表达和难以启齿的尴尬境地吗?      (二) 每个表达主体都拥有独立人格,非千篇一律的相同面孔,在语言表达上有自己的思维发展模式。这一点在课文中词的运用、句式的转换都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在篇章中最值得学习的就是“乌言兽语”中的语调和语气。“乌言兽语”是语文史上一场激烈的语言叙述方式之争。笔者不是倡导我们说话也要像儿童这样的口气,而是我们要学会同类转化。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他们认为周围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并和他们是同一类别的,他们用自己的语调、语气对话人和物。推之便知,等儿童成年后,他们就随之转变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和成年人对话的语调沉稳、语气平和,如果想表达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语调会自然地升高,再加入带有喜感的表情,事情的表达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结语]      正如陆俭明教授所言:“我觉得重要的是要他们知道并懂得在什么场合、什么情景、在什么人物身上表达什么信息时,需要什么样的词,什么样的句式,什么样的语调、语气。”而就重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言,《开明国语课本》的264篇课文,从民国时期推崇的“儿童本位”教育理念到渗透于教材中到儿童生活化内容完整而全面的呈现,着实给学生吹来一缕馨香,丰富的语言材料+场合感+对象感+灵动感=独立个体的完美表达。   笔者希望这种编写特色可以为当代中小学教材内容生活化提供有益的借鉴,只有当学生理解生活化内容并能体会到其语言表达,才会极大地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水平,“使学生有自由发表思想的能力”,从而迈向敢于表达、乐于表达的语文新生活。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321004)

  2005年1月,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一套尘封73年之久的老课本――《开明国语课本》。这套课本在发行6年后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出版社重印、书店和网店卖断货、家长和学生热捧、媒体和学者热议《开明国语课本》得到的高度认同,是我们现今各种版本教材翘首指望却又遥不可及的目标。当下教材的教条化、泛政治化倾向等种种“病毒”侵害着教材的使用者,致使学校教师处于不得不用的无奈,学生处于不得不学的痛苦。恰逢老课本的出版,回顾之,确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特别是由叶圣陶亲自编写、丰子恺书写并绘编插图的《开明国语课本》上、下两册的出版发行,不仅表达了对民国时期的怀旧情愫,而且它独有的文本内容和语言表达,着实为我们语文教科书的编者和读者送来了一丝春风拂面的清新之感。      一、《开明国语课本》概述      掀开《开明国语课本》的面纱,我们由衷地佩服作者在内容编排、取材和语言等方面的创意。每篇课文的上部不仅配有一幅精美的图画,而且字体有从大到小的变化。丰子恺先生根据儿童阅读材料的不同,精心设计了行楷体、手写体和印刷体等多种字体交替使用,第1课到第154课以手写体为主,第155课开始以印刷体为主。启迪思考的插图和与插图配套的简体字相得益彰,文字叙述的内容从儿童的视角出发、紧系儿童生活,从儿童自己到身边人再到社会,最后逐渐拓展到自然。细细咀嚼,我们还会发现此套课本是用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儿童化语言向孩子们传达着简单而重要的价值观,如文中第3课《先生早》,就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刚跨入学校的学生向先生鞠躬并问候,先生也微笑着欢迎这些可爱的学生,一幅师生之间互尊互爱的画面丰满而传神地跃于纸上,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潜移默化地植入了学生的内心之中。概言之,《开明国语课本》从独具匠心的编排到全面丰富的内容再到规范有趣的表达都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二、《开明国语课本》儿童生活化内容分析      所谓儿童生活化,是指儿童处于某种身份时为满足生活发展需要而逐渐发生变化的社会状态。笔者按照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充当不同的身份为划分标准:儿童、学生、典型人物和自然人。这四种身份是一个个体成长中必须要充当的基本身份。儿童和学生作为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要融入社会和自然。显然,这样的划分既全面包含了儿童生活的不同场景,又准确体现了儿童身份转换时与身边人的联系及参与的社会生活等活动。   本套课本是由264篇课文组成,其中不包含现今教材中课文后边的教辅部分,而恰恰是因为这点相异之处,使得编者有更多的精力倾注于选文本身,叶圣陶先生编写的课文几乎全部是原创作或者是再创作。   由表一分析可知:以儿童身份出场的课文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主要叙述作为一个独立个体观察身边人在生活中的基本活动和与周围人发生的联系。第l课《早上起来》、第84课《做了一个梦》、第89课《糖说的话》、第90课《盐说的话》、第105课《小时表》等等,这些均是与儿童生活起居息息相关的课文。在儿童的生活中,每天都要与人交往,课文中出现了儿童的父母、兄弟姐妹、伙伴和亲戚朋友等。这些都是在儿童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人物,既熟悉又亲切。其中5篇是以农业生活为特色的,这也是符合我国以传统农业为本的基本国情的,因此农业生产的基本常识必须要让儿童从小熟知。其他的是与身边人交往活动的篇目,内容详尽且数量较多,儿童学习后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体现了生活化的内涵,即实用化和大众化。   儿童除了作为一个独立成长的个人,第二个身份就是学生。学校是每个适龄儿童必须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课本中的第3课《先生早》,首先图文并茂地表述了儿童上学校的内容:“先生,早。”“小朋友,早。”接下来是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看书,与同学学习、游戏,学校环境都一一作了表述。儿童在家庭和学校的培养下,最后要走入社会,课文中社会人身份的篇目在上册中是3篇,下册是23篇,在数量上增了7倍。篇目安排上以明显的时间为标志,自上古时代开始,后经历商代、秦、三国等王朝。国内外的历史著名人物也多有提及。选文中有3篇是关于孙中山先生的传记和革命的史实,借此进行公民道德和民族意识教育。这种方式是潜移默化的,并非像我们现行某些教材中的部分篇目“明目张胆”地政治化宣传,用牵着学生走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   一言以蔽之,《开明国语课本》264篇课文的内容主体为儿童自身、学生、身边人、典型人物,再到自然人的变化轨迹,体现了儿童是与各种主体发生联系而处于成长中的人,通篇内容都在引导儿童的生活走向成长,不断地向更高领域前进。      三、《开明国语课本》儿童生活化内容的意义      (一) 儿童每天的生活就是在充当学生、社会人、自然人等不同社会角色中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无时无刻离不开思考,离不开听、说、读、写、议的大语文生活活动。我们深深得知课本的生活化内容对语文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的个性表达能力。叶圣陶先生也曾明确指出:须认定国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国文教授之探源的办法是务必使他们情绪丰富、思想绵密。顺次而训练学童的语言,使其恰当所思、明显有序。《开明国语课本》恰时给儿童语言的表达提供了一个合适的蓝本。首先,人的所有外部言语都是由在脑中储存的基本材料组成,没有材料的积累,何以谈得上语言的输出?《开明国语课本》的课文内容就为我们提供了语言表达的基础,每个儿童对此内容学习后,经思维的调整和融合,把语言内容存储在自己的言语系统中。其实,口语表达是我们国人从牙牙学语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只有当我们接受了正规的学校教育之后,才开始逐渐理解和学习如何准确表达基本话语,并适用在不同的场合、场景和不同的对象身上。武汉的“五道杠少年”黄艺博仅是一个特例,而我们大多数学生生长在自己熟悉的环境,是适龄成长的孩子,他们每天都要和这个圈子里的人和物打交道。生活中的场景、接触到的人和物以及基本活动在课本中几乎都有所呈现。这样的课文有益于学生找到交流的“场合感”和“对象感”,对这两感的宏观把握,难道还会发愁于不会表达和难以启齿的尴尬境地吗?      (二) 每个表达主体都拥有独立人格,非千篇一律的相同面孔,在语言表达上有自己的思维发展模式。这一点在课文中词的运用、句式的转换都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在篇章中最值得学习的就是“乌言兽语”中的语调和语气。“乌言兽语”是语文史上一场激烈的语言叙述方式之争。笔者不是倡导我们说话也要像儿童这样的口气,而是我们要学会同类转化。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他们认为周围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并和他们是同一类别的,他们用自己的语调、语气对话人和物。推之便知,等儿童成年后,他们就随之转变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和成年人对话的语调沉稳、语气平和,如果想表达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语调会自然地升高,再加入带有喜感的表情,事情的表达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结语]      正如陆俭明教授所言:“我觉得重要的是要他们知道并懂得在什么场合、什么情景、在什么人物身上表达什么信息时,需要什么样的词,什么样的句式,什么样的语调、语气。”而就重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言,《开明国语课本》的264篇课文,从民国时期推崇的“儿童本位”教育理念到渗透于教材中到儿童生活化内容完整而全面的呈现,着实给学生吹来一缕馨香,丰富的语言材料+场合感+对象感+灵动感=独立个体的完美表达。   笔者希望这种编写特色可以为当代中小学教材内容生活化提供有益的借鉴,只有当学生理解生活化内容并能体会到其语言表达,才会极大地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水平,“使学生有自由发表思想的能力”,从而迈向敢于表达、乐于表达的语文新生活。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321004)


相关内容

  • 开明少年国语读本第1册
  • 开明少年国语读本第1册 (0人评分) 分    类: 教材教辅 作    者: 叶圣陶 字    数:1.8万 点    击:1155 授权方: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授权作品,不得转载 标    签: 开明少年国语读本 , 第1册 , 叶圣陶 立即阅读 放入书架 在手机上阅读 分享 内容简介 **内容 ...

  • [辛亥印记]第二十二讲:老课本 新阅读
  • <辛亥印记>第二十二讲: 老课本 新阅读 2011年10月06日 来源:中广网 中广网北京10月6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辛亥革命不仅建立了新兴的政权,也为国人带来了新式的教育.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用白话文编写的新式教材对唤醒民众.推动文化.提高教育产生了重要作 ...

  • 小学语文教学论期末考试
  •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班级 特别提示: 诚信是一个学生的良好品德,本次考试保证不以任何形式作弊,你如确认, 请在下面内□打"√". □同意 □不同意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 ...

  • 叶圣陶:教育为人生
  • 叶圣陶:教育为人生 ‚我与从前书房里的老先生其实是大有分别的:他们只须教学生把书读通,能够去应考试,取功名,此外没有他们的事儿:而我呢,却要使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 有一种弊病,就是学生在校里,只知道读书--换一句说,便是偏重读书,忘了人生. 教育要为全社会而设计:教育决不能为挑选少数 ...

  • [开明国语课本]:到底有多"开明"?
  • 会对中小社教学引起材泛关广,这注是一件事好.倘在十年前有这样的局若面,中那教国迎接育"的新世曙纪"光一会定更加亮.明可一晃又惜过去十年了我,们抓在济.经抓建.抓设DG之余,P于有一终丝暇来闲读读""教材.了材教这是样一产种-品-消费者身本难对它很发出问疑,给他 ...

  • 乡土教育的温度
  • 与乡土温暖相遇 "谁知道我们盖北的葡萄有哪些品种?"在上虞市盖北镇小的乡土课<家乡的葡萄>课堂上,吕坚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 台下的小手齐刷刷举起了一大片."巨峰.美人指.奥古斯特.藤稔.野藤--"一个男孩一口气报出了10多种. 不用诧异,几乎所有在 ...

  • 一个识字量极小的孩子,如何为一年级的语文做准备?
  • 今年,童书妈妈的办公室有四位一年级家长.我也是其中一个. 我们四家的孩子分别就读北京西城.海淀.朝阳和顺义的小学.孩子刚入学的头一个月,我们也牵肠挂肚了一个月. 学校每天发生的任何小事,在我们眼里都变成了大事.每次凑在一起,我们就会聊起孩子刚上一年级的那些事. 我们的孩子都在堪称"优越&q ...

  • 2015唐山三模语文试卷(图片版)及答案
  • 唐山市2014-2015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A卷 参考答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 1.B (所论述的是"信".) 2.B (依据原文"'廉'更多地与政治行为联系在一起",可知并非"转到""转化" ...

  • 简述小学语文课程发展史
  • 综合论坛启迪· 简述小学语文课程发展史 浙江省义乌市保联小学 张 斌斌 语"科,并通令全国各国民学校将小学一二年级的"国文"改为语体历史是一面镜子.了解过去可以更好地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即白话文).不久,又通令全国,从1992年起,凡国民小学各科教翻开历史的长卷,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