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建筑师与建筑哲学的认识

10

安徽建筑2006年第4期

对中国建筑师与建筑哲学的认识

林晓兵1,冯四清2

(1.安徽理工大学,安徽

淮南232001;2.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09)

要:文章从建筑哲学在设计中的作用,提出建筑哲学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分析了中国的建筑师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哲学的思考,阐述了当

代中国建筑哲学建构的现状,并提出要提高建筑设计水平,不但要注重建筑的功能、外形,而且要关注从建筑实体中抽象出来的理念精神。

关键词:建筑哲学;建筑设计;建筑观中图分类号:TU-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59(2006)04-0010-03

UnderstandingaboutChineseArchitectsandArchitecturalPhilosophy

LinXiaobing1,FengSiqing2

(1.Anhu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Huainan

232001,China;2.HefeiUniversityofTechnology,Hefei230009,China)

Abstract:Fromtherolearchitecturalphilosophyplaysindesign,thepaperpointsouttheimportanceofarchitecturaldesigntodesign.ItalsoanalyzesChinesearchitects'thinkingtophilosophyduringdesigning,statesthecurrentsituationofChinesearchitecturalphilosophy,andputsforwardthatinordertoimprovethedesigninglevel,notonlythefunctionandappearancebutalsothespiritofarchitectureshouldbepaidattentionto.

Keywords:architecturalphilosophy;architecturaldesign;concepttoarchitecture

哲学是研究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的科学。那么,什么是建建筑哲学是作为筑哲学?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通向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桥梁,是从总体上对建筑科学体系、过程的概括和基本把握。建筑哲学是建筑的精神意境及关于空”“价值论和方法论三个间新思维的原则,它包括建筑的本体论、

部分。”“事实上,建筑哲学的研究永远也得不出什么是建筑的结论。但研究结果表明建筑具有诸多可能性,这就是建筑哲学的目的。”……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建筑哲学对于建筑设计的意义。那么建筑哲学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处于什么阶段或具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从右图中可以看出:建筑哲学是建筑设计的主轴,贯穿于建筑设计的整个过程,有意无意地指引着建筑创作的思考方向,因而被美国著名建筑师约翰・波特曼称做“建筑创作和设计中的‘航行之舵’”。所以建筑设计师们对建筑哲学的研究,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如何在建筑与哲学之间建立关系?哲学与建筑设计有什么关系?回答任何哲学和其与建筑设计关系的困难,就在于这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阶段。

哲学也许在建筑理论的建构和教授中起重要作用,但本质上哲学与建筑理论是不同的。建筑理论可理解为既从建筑实践中产生、又与其相关的理论议题。建筑师的角色和建筑团体的活动应该在实践中得到认识,一旦以这种方式理解建筑理论,它就没有设定永恒的价值和衡量建筑的外部的因素,并且只有当形式生成的问题被认为与实践及与产生形式的方式内在地重要的理论议题,就会在实践自相关时,如计算机的软件程序、

身中被提出。哲学在建筑设计理论发展中的角色是一个策略性

收稿日期:2006-02-17

作者简介:林晓兵(1976-),男,安徽六安人,2000年毕业于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学专业,学士,助教。

生活“土壤”

传统文化的“根”

建筑创作之“树”

外部“文化流”

表达层构思层立意层哲理层生活“土壤”

创作“质”图示

创作“量”图示

的问题,如果哲学与哲学史里有关形式生成的那些思想,可以在对理解在形式生成中和由此所引发的复杂议题起到重要作用的话,那哲学与建筑理论之间就起到了重要的联系。显而易见,哲学不能被机械的套用,而是应该作为处理设计问题的指导原则和灵魂。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建筑哲学基础不同。中国古典建筑体徽州民居中现了儒家哲学的“礼”,天人合一。如北京的四合院、的高墙聚财等。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是“道法自然”。古埃及的城区是按神圣与世俗分列尼罗河的两岸,金字塔表现了埃及人让时间在金字塔中终止,历史证明了这一点。古希腊的神庙所体现的神圣性和完美,表现了古希腊人的神话与哲学,如毕达哥拉斯的数字美和柏拉图的几何美以及人本主义。古罗马的建筑表明它继承古希腊哲学以及更加世俗化的哲学。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正处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进程之

中,迫切需要找到城镇规划与建设的比较科学的思路。老子的哲学思考中有两句可指导我们规划与建设实践的话:知人者智,自

2006No.411

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胜己者强。从事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同做知己、胜人、胜己。我们的有些工其他事情一样,不外乎要知人、

作水平之所以不高,或者有些失误,往往就是因为这4个环节上的某一方面出现了问题,新中国城市建设这一历史过程中出现科学规律的正确的这些问题,显然与我们缺乏对城市的性质、

认识有关。什么是新时期中国建筑应有的特征?香港建筑师李允鉌认为中国建筑精神(即‘华夏意匠’)表现在群体之中没有群体,中国建筑将失去光彩。审视目前我们的城镇规划与建设时,便会发现它们共同的一个特点是对城市发展的有关方面认识和思考的深度与广度严重不足,这不能归咎于某一个人,而是规划师的培养方式有关,由此直接与我们的建筑教育,建筑师、

人文、经济、生态造成他们专业知识的狭窄,特别是缺乏社会、

等方面的知识准备。因此,所完成的城市总体规划,从本质上讲,基本上是建筑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建筑形体、平面布局的规划,或者说基本上是摆房子,划分功能区,很难对城市发展建设有更大的指导作用,也难得形成内涵上的特色,至多在形式上做些文章,达不到规划与建设优化的目标。优化首先应当是内手段、方法上的优容、内涵、总体构成上的优化,其次才是形式、化以及相关指标上的优化。换句话说,首先要有思路上的优化,才能带动其他方面的优化,因为这是起点上的优化。城市发展规划要做好,必须把力量和重点放在研究寻找自己城市的生长点和发展动力上。

就建筑的价值观而言,整个建筑学观念的发展史,从有文字记载的6000年前到目前为止,约经历了5个阶段:①实用建筑学观念阶段;②艺术建筑学观念阶段;③机器建筑学观念阶段;④空间建筑学观念阶段;⑤环境建筑学观念阶段。

在当今的中国,大多数建筑师的创作设计只停留在建筑创作之“树”的立意层、构思层和表达层上,对建筑创作与设计缺乏深层次的哲理性思考;停留在建筑学价值观的前3种观念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上。自1954年中央提出的“

观”的说法,是这种建筑观念的典型表述。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不够深刻和严密的观实力的提高,继续用这样一个不够全面、

念来指导我们的城市规划、建设与建筑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在大力从事经济建设的同时,也急需加速我国建筑观念的更新。

建筑哲学可以分为宏观建筑哲学和微观建筑哲学2个基本部分。宏观建筑哲学研究社会群体或时代共性的部分,而微观建筑哲学则研究建筑家个体的建筑哲学,当然两者不是截然分开的。总而言之,建筑师个人的建筑哲学也脱离不开他所处的历史、社会条件所决定的宏观建筑哲学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以个体哲学多样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研究微观建筑哲学,有助于理解和贯彻宏观建筑哲学观念。表2列举了8位60岁以下的国内建筑师的哲学。这样做只是为了方便,限于手头的资料及表格表达,难免挂一漏万,不是做全面评介,只是举例。

从表中极少的文字便可以看出,中国当代建筑师,特别是中青年建筑师是有思想、有哲学的,而且在某些方面还有所创见和创造,值得向读者介绍。如陈世民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9年便指出,要做出一个好的设计,首先需要确立一个正确的创作指导思想。他认为“民族形式的提法值得商榷,‘民族形式’的提法形成了错误概念”,主张多方面的探索。他在思想上较早地明

陈世民张锦秋布正伟

建筑是以人类精神———理性与非理性的情感共同铸造且又变化莫测的生活容器

建筑是一个时代人们活动的场所和背景,城市文化孕育着建筑文化

国内的建筑哲学示例

建筑师

本体论

价值论

方法论

备注

(出生年)

张永和人的活动舞台

和背景

人是主体,建筑为

客体

恢复建筑和人活动及经验的密切

关系

指鹿为马的必要性

(1956)

提高建筑师社会

马国馨

人生画卷的

实用加形式

背景

地位,重视理论,植根本土,集体创作和个人并重

(1942)

王天锡用通俗语言表达建筑艺术深远意境

(1946)

王小东

(1939)

用文化拯救建筑

设计中追求个性、创造性、文化素养

群衍性

建筑是一棵有根有生命的

邢同和

树,建筑不是产品,而是建筑师创作的

作品

以环境为母,以人为本,以文化为根

构思、创意———灵

魂;实验、创造———前提;突破、创新———追求;经得起历史考验———目的

建筑创作的无止境,不满足成功与不惧

怕失败

(1939)

没有至高无上的风格,也没有万般灵验的流派,一切都归附于现实环境整体美的动人

创造

不“一边倒”,也不

从不同视角去关注建筑作品在各种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中所展示的品格、气质、表情、体态及

其整体景象

,在两极并“折衷”

置中明理重情,入境圆融,以达“自在生成”之目标

(1939)

不以流派论高低,而是要发扬民族

为人民而创作

文化,注重地方特色,强调时代精神

(1936)

良好的空间既创

建筑以人为主,为人创造生存环境空间

经济价值造社会价值又产生必要的

不断寻求建筑设计的关键点,前提是分析建筑环境

条件

目标:追求新的建筑

空间

(1935)

注:以上据曾昭奋、张在元主编《当代中国建筑师》及“建筑与文学”学术研讨会纪念册,顾孟潮、张在元主编《中国建筑评析与展望》所载各位发言及部分先生来信整理而成。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是构成确,环境是建筑创作的起点和归宿,“

建筑空间的首要因素”,并在1988年写下了他的建筑创作哲学信条:①前提因素———分析建筑的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地组合建筑的平面布局和内外的空间;②思想基础———以人为主,身临其境地构想建筑空间;③经济原则———有效地利用投资,注重成本核算,讲求经济效益;④努力目标———追求新的建筑空间,而不局限于某一种建筑形式或对材料技术的应用。“最高目的乃是争取能为人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空间。”随后,他又把此

(下转第40页)

40

安徽建筑2006年第4期

国传统符号的现代建筑———中国银行大楼等等。正是上述这些上海住宅和其他建筑的多样性,形成了上海海派建筑的特色。

文脉,保持城市的个性,挖掘和保护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及城市街道区域。因为历史是无法再生的,再精致的复制品也都是赝品。上海有许多诸如豫园、文庙、石库门、朱家角、名人故居等建筑形式,在城市大发展的今天,已经有太多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从城市中消失了,毁灭性的拆迁,磨灭了城市原本的肌理。所以,海派建筑要保持、维护、局部发展这些建筑文化的特殊内涵和外延。

其次是要发扬光大,这不是一味的照搬照抄,而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发扬海派文化的精神,坚持海派建筑的特点,注重建筑的人性化与适用性相结合。在城市改造和新区建设过程中,延续上海建筑的风格,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吸收当今世界新的建筑技术和设计理念。

3.2包容性

海派建筑特色的魅力,就在于其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大家风范。尤其在上海的石库门建筑中,我们很容易发现中西文化共存这一特点:石库门住宅的结构布局源自中国传统住宅院落的模式,但总体布局却采用了西方联排式的方式,这是出于对土地利用率的考虑,以符合当时的社会形势;有些石库门入口的门套上做有巴洛克装饰的山花,但黑漆大门上的门环又露出中式的痕迹,建筑很多地方都采用了西方建筑的装饰形式和图案,但住宅内部的空间却是一派典型的中国民居室内场景。可见,海派建筑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3.3创新性

上海的近代建筑史可以看作中国近现代建筑发展的一个缩影,因为它始终站在近现代建筑演变浪潮的前端。19世纪末

5结语

海派建筑风格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支撑其实际的理念是凸现地方建筑文化,有选择地汲取外来建筑文化。建筑师应寻找符合到两者文化最佳结合点,以世博为契机,设计出富有创意、新时代建筑潮流的“新海派建筑”,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

20世纪初,随着新思潮的引入,新材料的发展,上海的建筑师们

已很好地将西方住宅文化与本地居住理念融合在建筑设计中。又如,石库门的房型迎合上海人居住的习惯,使用适宜,注重生活空间的营造;在后期新式里弄的造型风格设计上,并不一味沿用传统和西方的风格,而是结合现代建筑的理念,创造出新的样式。

参考文献

[1][2][3][4][5][6]

郑时龄.上海近代建筑风格[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99.伍

江.上海百年建筑史1840 ̄1940[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

武.海外上海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4继承和发展海派建筑特色

在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的今天,上海这座城市仍然很好

社,2002.熊月之,周

地保持了“海派”特点。上海的近代文化充满活性,欣欣向上,乐于创新,敢于冒险,易于吸纳新事物,因此近代上海在经济、科技和文教诸方面都走在全国城市的前列。上海的近代建筑正是这种精神的集中表述。

因此,我们应当继承和发展海派建筑的特色,延续城市的

沈福煦,黄国新.建筑艺术风格鉴赏[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沈福煦.海派与上海近代建筑[J].地理知识,1997(9).

ShanghaiReflections.Architecture,Urbanism,andtheSearchforanAlternativeModernity.MarioGandelsonas,ed.PrincetonArchitecturalPress.1999.

!!!!!!!!!!!!!!!!!!!!!!!!!!!!!!!!!!!!!!!!!!!!!!!

(上接第11页)

深化为“辅助设计的关键点(keypoint),即环境、交通、空间和多变的造型,在此基础上形成综合性的设计大纲,以此展开思维,寻找需达到或可能达到的目标”。又如,表中所列最年轻的建筑师张永和,具有东、西方文化背景,作品频频获奖,对他的建筑哲学这里再注明几句。他的“变”的方法论表达很有特色。他说:“这不是一个烟斗”———指鹿为马的必要性;“一个男人是女人”———过程的重要性;与真理“逆”行———既不受现有知识之局限,亦有可循之方向感,为求“新”工作的展开创造了条件。他解释说,一旦人们对事物了解太多,便会失去正确清醒的判断能力,通过对现有条件的改“变”,亦可帮助人们建立对熟悉事物的新观察点。他的建筑哲学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下面的一段文字中

希望设计任务书,有助于恢复建筑和人活动及经验的密切关系。建筑因此获得诗意和使用。”再如,布正伟的自在生成论,追求建筑的品格和表情,王小东的群衍性思路等都是具有个人特色的建筑哲学和方法论。

综上所述,中国的建筑师的哲学修养虽然有一定的提高,但未来之路依然很漫长。

参考文献

[1][2][3][4][5][6][7][8]

许耕原.当代中国建筑哲学的贫困[J].福建建筑,1994(4).顾孟潮.建筑哲学概论(本体篇)[J].建筑学报,1997(1).顾孟潮.建筑哲学概论(例说篇)[J].新建筑,1997(2).汪正章.一个“创作图式”的表述[J].时代建筑,1990(1).刘延川.建筑学与哲学[J].世界建筑,1999(2).

陈世民.时代・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李

行.建筑哲学———建筑学基础理论之核心[J].新建筑,——

(1993年4月6日)“文学作为建筑设计的概念性计划任务书,

建筑是人活动的舞台和背景。建筑和人活动形成一个有机的经验整体,其中人活动为主体,建筑为客体。但传统的建筑任务书把人活动处理成抽象的脱离了生活、文化等的‘功能’,从而切断了建筑与生活、文化的联系,把建筑孤立成了没有主体的绝对客体。……建筑师自己的写作有可能成为建立具象生活场景的

1993(2).

王国梁.建筑理论与创作的哲学指导[J].建筑学报,2001(8).

10

安徽建筑2006年第4期

对中国建筑师与建筑哲学的认识

林晓兵1,冯四清2

(1.安徽理工大学,安徽

淮南232001;2.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09)

要:文章从建筑哲学在设计中的作用,提出建筑哲学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分析了中国的建筑师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哲学的思考,阐述了当

代中国建筑哲学建构的现状,并提出要提高建筑设计水平,不但要注重建筑的功能、外形,而且要关注从建筑实体中抽象出来的理念精神。

关键词:建筑哲学;建筑设计;建筑观中图分类号:TU-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59(2006)04-0010-03

UnderstandingaboutChineseArchitectsandArchitecturalPhilosophy

LinXiaobing1,FengSiqing2

(1.Anhu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Huainan

232001,China;2.HefeiUniversityofTechnology,Hefei230009,China)

Abstract:Fromtherolearchitecturalphilosophyplaysindesign,thepaperpointsouttheimportanceofarchitecturaldesigntodesign.ItalsoanalyzesChinesearchitects'thinkingtophilosophyduringdesigning,statesthecurrentsituationofChinesearchitecturalphilosophy,andputsforwardthatinordertoimprovethedesigninglevel,notonlythefunctionandappearancebutalsothespiritofarchitectureshouldbepaidattentionto.

Keywords:architecturalphilosophy;architecturaldesign;concepttoarchitecture

哲学是研究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的科学。那么,什么是建建筑哲学是作为筑哲学?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通向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桥梁,是从总体上对建筑科学体系、过程的概括和基本把握。建筑哲学是建筑的精神意境及关于空”“价值论和方法论三个间新思维的原则,它包括建筑的本体论、

部分。”“事实上,建筑哲学的研究永远也得不出什么是建筑的结论。但研究结果表明建筑具有诸多可能性,这就是建筑哲学的目的。”……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建筑哲学对于建筑设计的意义。那么建筑哲学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处于什么阶段或具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从右图中可以看出:建筑哲学是建筑设计的主轴,贯穿于建筑设计的整个过程,有意无意地指引着建筑创作的思考方向,因而被美国著名建筑师约翰・波特曼称做“建筑创作和设计中的‘航行之舵’”。所以建筑设计师们对建筑哲学的研究,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如何在建筑与哲学之间建立关系?哲学与建筑设计有什么关系?回答任何哲学和其与建筑设计关系的困难,就在于这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阶段。

哲学也许在建筑理论的建构和教授中起重要作用,但本质上哲学与建筑理论是不同的。建筑理论可理解为既从建筑实践中产生、又与其相关的理论议题。建筑师的角色和建筑团体的活动应该在实践中得到认识,一旦以这种方式理解建筑理论,它就没有设定永恒的价值和衡量建筑的外部的因素,并且只有当形式生成的问题被认为与实践及与产生形式的方式内在地重要的理论议题,就会在实践自相关时,如计算机的软件程序、

身中被提出。哲学在建筑设计理论发展中的角色是一个策略性

收稿日期:2006-02-17

作者简介:林晓兵(1976-),男,安徽六安人,2000年毕业于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学专业,学士,助教。

生活“土壤”

传统文化的“根”

建筑创作之“树”

外部“文化流”

表达层构思层立意层哲理层生活“土壤”

创作“质”图示

创作“量”图示

的问题,如果哲学与哲学史里有关形式生成的那些思想,可以在对理解在形式生成中和由此所引发的复杂议题起到重要作用的话,那哲学与建筑理论之间就起到了重要的联系。显而易见,哲学不能被机械的套用,而是应该作为处理设计问题的指导原则和灵魂。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建筑哲学基础不同。中国古典建筑体徽州民居中现了儒家哲学的“礼”,天人合一。如北京的四合院、的高墙聚财等。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是“道法自然”。古埃及的城区是按神圣与世俗分列尼罗河的两岸,金字塔表现了埃及人让时间在金字塔中终止,历史证明了这一点。古希腊的神庙所体现的神圣性和完美,表现了古希腊人的神话与哲学,如毕达哥拉斯的数字美和柏拉图的几何美以及人本主义。古罗马的建筑表明它继承古希腊哲学以及更加世俗化的哲学。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正处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进程之

中,迫切需要找到城镇规划与建设的比较科学的思路。老子的哲学思考中有两句可指导我们规划与建设实践的话:知人者智,自

2006No.411

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胜己者强。从事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同做知己、胜人、胜己。我们的有些工其他事情一样,不外乎要知人、

作水平之所以不高,或者有些失误,往往就是因为这4个环节上的某一方面出现了问题,新中国城市建设这一历史过程中出现科学规律的正确的这些问题,显然与我们缺乏对城市的性质、

认识有关。什么是新时期中国建筑应有的特征?香港建筑师李允鉌认为中国建筑精神(即‘华夏意匠’)表现在群体之中没有群体,中国建筑将失去光彩。审视目前我们的城镇规划与建设时,便会发现它们共同的一个特点是对城市发展的有关方面认识和思考的深度与广度严重不足,这不能归咎于某一个人,而是规划师的培养方式有关,由此直接与我们的建筑教育,建筑师、

人文、经济、生态造成他们专业知识的狭窄,特别是缺乏社会、

等方面的知识准备。因此,所完成的城市总体规划,从本质上讲,基本上是建筑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建筑形体、平面布局的规划,或者说基本上是摆房子,划分功能区,很难对城市发展建设有更大的指导作用,也难得形成内涵上的特色,至多在形式上做些文章,达不到规划与建设优化的目标。优化首先应当是内手段、方法上的优容、内涵、总体构成上的优化,其次才是形式、化以及相关指标上的优化。换句话说,首先要有思路上的优化,才能带动其他方面的优化,因为这是起点上的优化。城市发展规划要做好,必须把力量和重点放在研究寻找自己城市的生长点和发展动力上。

就建筑的价值观而言,整个建筑学观念的发展史,从有文字记载的6000年前到目前为止,约经历了5个阶段:①实用建筑学观念阶段;②艺术建筑学观念阶段;③机器建筑学观念阶段;④空间建筑学观念阶段;⑤环境建筑学观念阶段。

在当今的中国,大多数建筑师的创作设计只停留在建筑创作之“树”的立意层、构思层和表达层上,对建筑创作与设计缺乏深层次的哲理性思考;停留在建筑学价值观的前3种观念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上。自1954年中央提出的“

观”的说法,是这种建筑观念的典型表述。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不够深刻和严密的观实力的提高,继续用这样一个不够全面、

念来指导我们的城市规划、建设与建筑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在大力从事经济建设的同时,也急需加速我国建筑观念的更新。

建筑哲学可以分为宏观建筑哲学和微观建筑哲学2个基本部分。宏观建筑哲学研究社会群体或时代共性的部分,而微观建筑哲学则研究建筑家个体的建筑哲学,当然两者不是截然分开的。总而言之,建筑师个人的建筑哲学也脱离不开他所处的历史、社会条件所决定的宏观建筑哲学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以个体哲学多样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研究微观建筑哲学,有助于理解和贯彻宏观建筑哲学观念。表2列举了8位60岁以下的国内建筑师的哲学。这样做只是为了方便,限于手头的资料及表格表达,难免挂一漏万,不是做全面评介,只是举例。

从表中极少的文字便可以看出,中国当代建筑师,特别是中青年建筑师是有思想、有哲学的,而且在某些方面还有所创见和创造,值得向读者介绍。如陈世民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9年便指出,要做出一个好的设计,首先需要确立一个正确的创作指导思想。他认为“民族形式的提法值得商榷,‘民族形式’的提法形成了错误概念”,主张多方面的探索。他在思想上较早地明

陈世民张锦秋布正伟

建筑是以人类精神———理性与非理性的情感共同铸造且又变化莫测的生活容器

建筑是一个时代人们活动的场所和背景,城市文化孕育着建筑文化

国内的建筑哲学示例

建筑师

本体论

价值论

方法论

备注

(出生年)

张永和人的活动舞台

和背景

人是主体,建筑为

客体

恢复建筑和人活动及经验的密切

关系

指鹿为马的必要性

(1956)

提高建筑师社会

马国馨

人生画卷的

实用加形式

背景

地位,重视理论,植根本土,集体创作和个人并重

(1942)

王天锡用通俗语言表达建筑艺术深远意境

(1946)

王小东

(1939)

用文化拯救建筑

设计中追求个性、创造性、文化素养

群衍性

建筑是一棵有根有生命的

邢同和

树,建筑不是产品,而是建筑师创作的

作品

以环境为母,以人为本,以文化为根

构思、创意———灵

魂;实验、创造———前提;突破、创新———追求;经得起历史考验———目的

建筑创作的无止境,不满足成功与不惧

怕失败

(1939)

没有至高无上的风格,也没有万般灵验的流派,一切都归附于现实环境整体美的动人

创造

不“一边倒”,也不

从不同视角去关注建筑作品在各种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中所展示的品格、气质、表情、体态及

其整体景象

,在两极并“折衷”

置中明理重情,入境圆融,以达“自在生成”之目标

(1939)

不以流派论高低,而是要发扬民族

为人民而创作

文化,注重地方特色,强调时代精神

(1936)

良好的空间既创

建筑以人为主,为人创造生存环境空间

经济价值造社会价值又产生必要的

不断寻求建筑设计的关键点,前提是分析建筑环境

条件

目标:追求新的建筑

空间

(1935)

注:以上据曾昭奋、张在元主编《当代中国建筑师》及“建筑与文学”学术研讨会纪念册,顾孟潮、张在元主编《中国建筑评析与展望》所载各位发言及部分先生来信整理而成。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是构成确,环境是建筑创作的起点和归宿,“

建筑空间的首要因素”,并在1988年写下了他的建筑创作哲学信条:①前提因素———分析建筑的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地组合建筑的平面布局和内外的空间;②思想基础———以人为主,身临其境地构想建筑空间;③经济原则———有效地利用投资,注重成本核算,讲求经济效益;④努力目标———追求新的建筑空间,而不局限于某一种建筑形式或对材料技术的应用。“最高目的乃是争取能为人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空间。”随后,他又把此

(下转第40页)

40

安徽建筑2006年第4期

国传统符号的现代建筑———中国银行大楼等等。正是上述这些上海住宅和其他建筑的多样性,形成了上海海派建筑的特色。

文脉,保持城市的个性,挖掘和保护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及城市街道区域。因为历史是无法再生的,再精致的复制品也都是赝品。上海有许多诸如豫园、文庙、石库门、朱家角、名人故居等建筑形式,在城市大发展的今天,已经有太多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从城市中消失了,毁灭性的拆迁,磨灭了城市原本的肌理。所以,海派建筑要保持、维护、局部发展这些建筑文化的特殊内涵和外延。

其次是要发扬光大,这不是一味的照搬照抄,而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发扬海派文化的精神,坚持海派建筑的特点,注重建筑的人性化与适用性相结合。在城市改造和新区建设过程中,延续上海建筑的风格,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吸收当今世界新的建筑技术和设计理念。

3.2包容性

海派建筑特色的魅力,就在于其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大家风范。尤其在上海的石库门建筑中,我们很容易发现中西文化共存这一特点:石库门住宅的结构布局源自中国传统住宅院落的模式,但总体布局却采用了西方联排式的方式,这是出于对土地利用率的考虑,以符合当时的社会形势;有些石库门入口的门套上做有巴洛克装饰的山花,但黑漆大门上的门环又露出中式的痕迹,建筑很多地方都采用了西方建筑的装饰形式和图案,但住宅内部的空间却是一派典型的中国民居室内场景。可见,海派建筑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3.3创新性

上海的近代建筑史可以看作中国近现代建筑发展的一个缩影,因为它始终站在近现代建筑演变浪潮的前端。19世纪末

5结语

海派建筑风格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支撑其实际的理念是凸现地方建筑文化,有选择地汲取外来建筑文化。建筑师应寻找符合到两者文化最佳结合点,以世博为契机,设计出富有创意、新时代建筑潮流的“新海派建筑”,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

20世纪初,随着新思潮的引入,新材料的发展,上海的建筑师们

已很好地将西方住宅文化与本地居住理念融合在建筑设计中。又如,石库门的房型迎合上海人居住的习惯,使用适宜,注重生活空间的营造;在后期新式里弄的造型风格设计上,并不一味沿用传统和西方的风格,而是结合现代建筑的理念,创造出新的样式。

参考文献

[1][2][3][4][5][6]

郑时龄.上海近代建筑风格[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99.伍

江.上海百年建筑史1840 ̄1940[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

武.海外上海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4继承和发展海派建筑特色

在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的今天,上海这座城市仍然很好

社,2002.熊月之,周

地保持了“海派”特点。上海的近代文化充满活性,欣欣向上,乐于创新,敢于冒险,易于吸纳新事物,因此近代上海在经济、科技和文教诸方面都走在全国城市的前列。上海的近代建筑正是这种精神的集中表述。

因此,我们应当继承和发展海派建筑的特色,延续城市的

沈福煦,黄国新.建筑艺术风格鉴赏[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沈福煦.海派与上海近代建筑[J].地理知识,1997(9).

ShanghaiReflections.Architecture,Urbanism,andtheSearchforanAlternativeModernity.MarioGandelsonas,ed.PrincetonArchitecturalPress.1999.

!!!!!!!!!!!!!!!!!!!!!!!!!!!!!!!!!!!!!!!!!!!!!!!

(上接第11页)

深化为“辅助设计的关键点(keypoint),即环境、交通、空间和多变的造型,在此基础上形成综合性的设计大纲,以此展开思维,寻找需达到或可能达到的目标”。又如,表中所列最年轻的建筑师张永和,具有东、西方文化背景,作品频频获奖,对他的建筑哲学这里再注明几句。他的“变”的方法论表达很有特色。他说:“这不是一个烟斗”———指鹿为马的必要性;“一个男人是女人”———过程的重要性;与真理“逆”行———既不受现有知识之局限,亦有可循之方向感,为求“新”工作的展开创造了条件。他解释说,一旦人们对事物了解太多,便会失去正确清醒的判断能力,通过对现有条件的改“变”,亦可帮助人们建立对熟悉事物的新观察点。他的建筑哲学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下面的一段文字中

希望设计任务书,有助于恢复建筑和人活动及经验的密切关系。建筑因此获得诗意和使用。”再如,布正伟的自在生成论,追求建筑的品格和表情,王小东的群衍性思路等都是具有个人特色的建筑哲学和方法论。

综上所述,中国的建筑师的哲学修养虽然有一定的提高,但未来之路依然很漫长。

参考文献

[1][2][3][4][5][6][7][8]

许耕原.当代中国建筑哲学的贫困[J].福建建筑,1994(4).顾孟潮.建筑哲学概论(本体篇)[J].建筑学报,1997(1).顾孟潮.建筑哲学概论(例说篇)[J].新建筑,1997(2).汪正章.一个“创作图式”的表述[J].时代建筑,1990(1).刘延川.建筑学与哲学[J].世界建筑,1999(2).

陈世民.时代・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李

行.建筑哲学———建筑学基础理论之核心[J].新建筑,——

(1993年4月6日)“文学作为建筑设计的概念性计划任务书,

建筑是人活动的舞台和背景。建筑和人活动形成一个有机的经验整体,其中人活动为主体,建筑为客体。但传统的建筑任务书把人活动处理成抽象的脱离了生活、文化等的‘功能’,从而切断了建筑与生活、文化的联系,把建筑孤立成了没有主体的绝对客体。……建筑师自己的写作有可能成为建立具象生活场景的

1993(2).

王国梁.建筑理论与创作的哲学指导[J].建筑学报,2001(8).


相关内容

  • 中西方哲学思想在古典园林中的体现
  • 中西方哲学思想在古典园林中的体现 单 灵 10008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建学院,北京 摘 要:本文分析了中西方哲学思想及其在古典园 许多相关因子抽象概括为"道",道是万物之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中的"二"指代 ...

  • 中国传统文化考试总结
  • 名词解释: 1.仁(孔子):仁学思想是孔子哲学思想的实质和核心.仁,即只有恢复礼制,巩固礼所制订的政治秩序的行为才能叫仁,即"克己复礼为仁". 作为统治者,他们的行为必须具备五种品德才能达到仁的标准,孔子说:"恭.宽.信.敏.惠. 2.兼爱(墨子):是墨家的一个中心的理 ...

  • 解构主义与东西方文化
  • 解构主义与东西方文化 [作 者]罗汉军 [提 要] 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是现代解构思想的奠基者,解构建筑理论家埃森曼却认为:解构是个很东方的想法.理解现代解构的成就,走出解构的误区,迫切需要解构中的对话.现代语言理论.解构主义哲学与解构建筑的崛起,正在突破西方文化中心论的局限,开拓现代哲学.现代建筑与东 ...

  • 论中国哲学在建筑上的表现
  • 论中国传统哲学在建筑上的表现 中国古人认为世界是一个有序的.均衡的世界.伦理观念通过生活中的礼俗习惯建构起一套建筑的秩序模式.这套模式中包含有位置.大小.高低.色彩等诸多元素,从建筑的全方位表现了等级的严谨性. 建筑作为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产物,代表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思想.中国传统建筑 ...

  • 现代城市广场的设计理念及原则
  • 第17卷 第2期2004年4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 Vol.17 No.2April2004 现代城市广场的设计理念及原则 王发堂 (湖北工学院土木系,湖北武汉430068) 摘要:从/理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单元唯物论(选择题) 1.哲学的科学内涵.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理论性质) (2)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一切哲学) (3)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4)哲学属于上层建筑的意 ...

  •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 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皆有,普通人们的世界观通常是自发的,而哲学则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哲学是依靠理论论证和逻辑分析系统地回答关于世界的最一般的问题. 2.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 ...

  • 解读中国建筑中的哲学思想--工商系 姬春艳
  • 解读中国建筑中的哲学思想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系 姬春艳 [摘 要]建筑不仅具有供人类居住和使用的功能,而且担负着反映和记录人类历史的文明进程和时代精神的重任.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丰富的建筑理论,这些理论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建筑哲学.本文从中国传统建筑讲起,解读中国传统建筑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并 ...

  • 2013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复习资料
  • 2010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复习资料 1.(简)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作出诠释和回答: (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