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教师节感谢学生
一
又来一拨年轻人,又有几束漂亮的花:粉红的、嫩黄的、雪白的,还有浅蓝的。
教师节快到了,学校里和毕业了的学生都说来看我。我尽力抵挡,但总有一些挡不住。不准他们送礼物,他们就送花。每年一到这时候,家里到处都是花。其实买花也不便宜,我得想个办法制止他们。
更要命的是,花再漂亮,也会凋谢。每次把旧花扔掉,太太总有点伤心。
跟年轻人在一起挺高兴,又听到很多有趣的故事和想法。时间差不多,他们互相使个眼色,就告辞了。已经毕业的同学会一起吃顿饭,借这个机会聊一聊。丽珊让同学先走,约定在饭店跟他们会合。
她从背囊掏出一个包裹,说是小瑶寄来的。
小瑶不是我直接指导的研究生。在她念硕士第一年的下学期,我给他们班上过课。以后我给什么专业的硕士生讲课,她都来听。
那姑娘个子小巧,不大说话,总是带点害羞的表情。
有时我会逗她,在课堂上说:“小瑶,你来听课,也得出点血。讲讲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吧。”
她过分白皙的脸会一下子变得很红,特别好玩。
不过她的文字跟她的外表完全不同,发给我的邮件很直率,有时甚至挺鲁莽。一次争论,她在邮件上说:“我是愚昧的,您也是愚昧的!”
我看了笑起来:那小东西怎么会说这样的话。
二
一个新学期开学,我去上课,小瑶又坐在最后一排。她穿着浅蓝色的连衣裙,很容易看到。
下课了,两三个学生留下问问题。小瑶在边上听着。我解释完,她跟我一起走出教室。
“你胖了,”我笑着说,“脸都圆了。”
她一撅嘴,回答道:“这能怨我吗?妈妈开刀,要喝肉汤,里面的肉全归我吃。”
她有点委屈,但马上又说:“不要紧,我能减。我记住老师的话:不运动很土。”
好多中国人不注意锻炼。妇女漂亮的时间很短:十多岁开始打扮,生了孩子就发胖,挺可惜。我要求学生找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每个星期运动四次以上。
拿了自行车,我问:“你到哪里吃午饭?”
“中区食堂。”
“干嘛跑中区去?”
“东区食堂的汤不好喝。”
小瑶突然没头没脑地说:“老师,您还是用背囊吧。”
我贪方便,原来一直带个背囊,上课用的书、杯子和水瓶都往里头塞。后来学院的院长说:“你怎么老背儿子的包?”我觉得自己一把年纪了,用双肩背的大包不合国情,就假装老成,换了个正儿八经的提包。
我把棕黄色的皮包往上一提,告诉小瑶:“这是名牌!”
那小姑娘完全不为所动,蛮不讲理地说:“我喜欢您用背囊。”
“好,好,好,下次就带背囊。”我转过头问:“暑假上哪撒野了?”
“没有啦,不是上医院陪妈妈,就是呆在家。”
“玩网络游戏打爆机?”
她不满地看了我一眼:“现在喜欢看书,不喜欢上网。网上的东西多数写得太随便。假期看了诺齐克的书。他真是个鬼才,聪明绝顶。那些古古怪怪的观点只有他才想得出来。”
那小女孩有点兴奋:“我还看了汪曾祺和张洁的散文。《拣麦穗》太棒了!我真后悔以前爱热闹,在网上随便浪费时间。现在风气很糟,读好的文学书,就像做梦,觉得人可以很善良。”
她讲完,又补上一句:“老师,我是不是太天真了?”
我看着小瑶望过来的大眼睛,那眸子很亮,眼白清纯,带着淡淡的蓝色。
“天真一点没什么不好,”我真心地说。
到了中区的花坛,小瑶上食堂,我拐进花园侧面的小路,骑车回家。
她旁听了我给硕士生上的所有课。看到她在后排不停地做笔记,在讲她已经听过的课时,我会花心思换些讲授内容,变一下讨论角度,指定不同的阅读材料,希望她多少得到一点新东西。
每次下课,她都陪我走一段,不管是晴天,还是下雨。这成了习惯。
三
毕业前,小瑶报考我的博士生。
不久,她打来电话,头一句是:“老师,我的英语挂了。”
评卷的时候,导师看不到考生的名字。考生有密码,年年都比我们更早从网上查到自己的分数。到学校发来成绩单,我才知道小瑶的考试情况。
她去了外省工作,我讲完课一个人骑车回家。
小瑶第二年又来考试,给我一个邮件,希望借这个机会见一面。我也很想看看她长大一点没有。但是,除非给学校里的学生上课,或者指导论文,没法避开,我是不见考生的。万一有人带了礼物,就只有逼他带走,这很伤和气,所以一刀切,通通不见。我回复小瑶的邮件,讲了不见考生的规矩。她说,她原来就知道不可能破例,只是忍不住。
成绩出来了,小瑶的英语还是没有过。她给我的邮件说:“我在哪里爬起来,又在哪里倒下了。”
我觉得不能再心软。连准备带考试,搞一次要花好多时间和精力。对于不合适的考生,可能得先把话讲清楚,挡一挡。现在去讲,已经晚了,但总比不讲要好。我给她发了个邮件,说自己每年一般只有一个录取名额,她两次考试成绩离第一名都很远,我不忍心看她再吃这个苦。
小瑶没有回复,这不像她的性格。几个月没有她的音讯。有时下课回家,会想起她陪我一起走的日子。
四
丽珊告诉我,小瑶知道教师节她会来看我,在电话上说:“我没有面子再见袁老师。” 真是个傻丫头!我得给她发个邮件。
我过去讲“不能超过我的学生不是好学生”,那是错的。
社会在进步,毕业后当学者的学生应该超过我。但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当学者,也不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当学者。爱因斯坦连自己家的地址都记不清。要是人人都是爱因斯坦,世界不知会乱成什么样。
学校是传播知识的地方,也是社会流动的阶梯。如果念过大学,继续做研究,成为大学问家,那很好。要是大学毕业,找份好一点的工作,有高一点的社会地位,那也不错。一个国家是容不下多少教授的。满街都是霍金,大伙都得饿肚子。
人生是条很长的路,一个人走太孤独,所以大家都希望有好伴侣。教师是学生的旅伴,学生也是教师的旅伴,相互关系可能好,也可能坏。我希望成为学生的朋友,也希望学生成为我的朋友。
多数学生毕业了都会离开。事实上,几乎所有夫妻中都有一个人要先走。人生路上每一程,我们会有不同的旅伴。好多小学同学的名字已经想不起来了,但没有他们当年的陪伴,就没有现在的我们。
在我小时候,父亲就说:“你们出生的时候,最辛苦的是妈妈”,所以我们兄弟的生日,都是感谢母亲的日子。讲课写文章是老师的正常工作,而听课考试是人生的特殊时期。在学校里,学生比老师辛苦得多。我感激小瑶和我走过一段愉快的旅程,也感激现在陪在我身边的学生。
我跟丽珊说:“我不能收小瑶的东西,这个邮包你退回去。”
丽珊回答:“您老说讲话要实在,我们都知道这不可能。”
学生老跟我抬杠,有时觉得无可奈何。我把快递公司的袋子剪开,里面是一盒红枣,应该是小瑶认真挑的。
盒子上印着三个大字:“好想你”。
寄语教师节感谢学生
一
又来一拨年轻人,又有几束漂亮的花:粉红的、嫩黄的、雪白的,还有浅蓝的。
教师节快到了,学校里和毕业了的学生都说来看我。我尽力抵挡,但总有一些挡不住。不准他们送礼物,他们就送花。每年一到这时候,家里到处都是花。其实买花也不便宜,我得想个办法制止他们。
更要命的是,花再漂亮,也会凋谢。每次把旧花扔掉,太太总有点伤心。
跟年轻人在一起挺高兴,又听到很多有趣的故事和想法。时间差不多,他们互相使个眼色,就告辞了。已经毕业的同学会一起吃顿饭,借这个机会聊一聊。丽珊让同学先走,约定在饭店跟他们会合。
她从背囊掏出一个包裹,说是小瑶寄来的。
小瑶不是我直接指导的研究生。在她念硕士第一年的下学期,我给他们班上过课。以后我给什么专业的硕士生讲课,她都来听。
那姑娘个子小巧,不大说话,总是带点害羞的表情。
有时我会逗她,在课堂上说:“小瑶,你来听课,也得出点血。讲讲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吧。”
她过分白皙的脸会一下子变得很红,特别好玩。
不过她的文字跟她的外表完全不同,发给我的邮件很直率,有时甚至挺鲁莽。一次争论,她在邮件上说:“我是愚昧的,您也是愚昧的!”
我看了笑起来:那小东西怎么会说这样的话。
二
一个新学期开学,我去上课,小瑶又坐在最后一排。她穿着浅蓝色的连衣裙,很容易看到。
下课了,两三个学生留下问问题。小瑶在边上听着。我解释完,她跟我一起走出教室。
“你胖了,”我笑着说,“脸都圆了。”
她一撅嘴,回答道:“这能怨我吗?妈妈开刀,要喝肉汤,里面的肉全归我吃。”
她有点委屈,但马上又说:“不要紧,我能减。我记住老师的话:不运动很土。”
好多中国人不注意锻炼。妇女漂亮的时间很短:十多岁开始打扮,生了孩子就发胖,挺可惜。我要求学生找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每个星期运动四次以上。
拿了自行车,我问:“你到哪里吃午饭?”
“中区食堂。”
“干嘛跑中区去?”
“东区食堂的汤不好喝。”
小瑶突然没头没脑地说:“老师,您还是用背囊吧。”
我贪方便,原来一直带个背囊,上课用的书、杯子和水瓶都往里头塞。后来学院的院长说:“你怎么老背儿子的包?”我觉得自己一把年纪了,用双肩背的大包不合国情,就假装老成,换了个正儿八经的提包。
我把棕黄色的皮包往上一提,告诉小瑶:“这是名牌!”
那小姑娘完全不为所动,蛮不讲理地说:“我喜欢您用背囊。”
“好,好,好,下次就带背囊。”我转过头问:“暑假上哪撒野了?”
“没有啦,不是上医院陪妈妈,就是呆在家。”
“玩网络游戏打爆机?”
她不满地看了我一眼:“现在喜欢看书,不喜欢上网。网上的东西多数写得太随便。假期看了诺齐克的书。他真是个鬼才,聪明绝顶。那些古古怪怪的观点只有他才想得出来。”
那小女孩有点兴奋:“我还看了汪曾祺和张洁的散文。《拣麦穗》太棒了!我真后悔以前爱热闹,在网上随便浪费时间。现在风气很糟,读好的文学书,就像做梦,觉得人可以很善良。”
她讲完,又补上一句:“老师,我是不是太天真了?”
我看着小瑶望过来的大眼睛,那眸子很亮,眼白清纯,带着淡淡的蓝色。
“天真一点没什么不好,”我真心地说。
到了中区的花坛,小瑶上食堂,我拐进花园侧面的小路,骑车回家。
她旁听了我给硕士生上的所有课。看到她在后排不停地做笔记,在讲她已经听过的课时,我会花心思换些讲授内容,变一下讨论角度,指定不同的阅读材料,希望她多少得到一点新东西。
每次下课,她都陪我走一段,不管是晴天,还是下雨。这成了习惯。
三
毕业前,小瑶报考我的博士生。
不久,她打来电话,头一句是:“老师,我的英语挂了。”
评卷的时候,导师看不到考生的名字。考生有密码,年年都比我们更早从网上查到自己的分数。到学校发来成绩单,我才知道小瑶的考试情况。
她去了外省工作,我讲完课一个人骑车回家。
小瑶第二年又来考试,给我一个邮件,希望借这个机会见一面。我也很想看看她长大一点没有。但是,除非给学校里的学生上课,或者指导论文,没法避开,我是不见考生的。万一有人带了礼物,就只有逼他带走,这很伤和气,所以一刀切,通通不见。我回复小瑶的邮件,讲了不见考生的规矩。她说,她原来就知道不可能破例,只是忍不住。
成绩出来了,小瑶的英语还是没有过。她给我的邮件说:“我在哪里爬起来,又在哪里倒下了。”
我觉得不能再心软。连准备带考试,搞一次要花好多时间和精力。对于不合适的考生,可能得先把话讲清楚,挡一挡。现在去讲,已经晚了,但总比不讲要好。我给她发了个邮件,说自己每年一般只有一个录取名额,她两次考试成绩离第一名都很远,我不忍心看她再吃这个苦。
小瑶没有回复,这不像她的性格。几个月没有她的音讯。有时下课回家,会想起她陪我一起走的日子。
四
丽珊告诉我,小瑶知道教师节她会来看我,在电话上说:“我没有面子再见袁老师。” 真是个傻丫头!我得给她发个邮件。
我过去讲“不能超过我的学生不是好学生”,那是错的。
社会在进步,毕业后当学者的学生应该超过我。但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当学者,也不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当学者。爱因斯坦连自己家的地址都记不清。要是人人都是爱因斯坦,世界不知会乱成什么样。
学校是传播知识的地方,也是社会流动的阶梯。如果念过大学,继续做研究,成为大学问家,那很好。要是大学毕业,找份好一点的工作,有高一点的社会地位,那也不错。一个国家是容不下多少教授的。满街都是霍金,大伙都得饿肚子。
人生是条很长的路,一个人走太孤独,所以大家都希望有好伴侣。教师是学生的旅伴,学生也是教师的旅伴,相互关系可能好,也可能坏。我希望成为学生的朋友,也希望学生成为我的朋友。
多数学生毕业了都会离开。事实上,几乎所有夫妻中都有一个人要先走。人生路上每一程,我们会有不同的旅伴。好多小学同学的名字已经想不起来了,但没有他们当年的陪伴,就没有现在的我们。
在我小时候,父亲就说:“你们出生的时候,最辛苦的是妈妈”,所以我们兄弟的生日,都是感谢母亲的日子。讲课写文章是老师的正常工作,而听课考试是人生的特殊时期。在学校里,学生比老师辛苦得多。我感激小瑶和我走过一段愉快的旅程,也感激现在陪在我身边的学生。
我跟丽珊说:“我不能收小瑶的东西,这个邮包你退回去。”
丽珊回答:“您老说讲话要实在,我们都知道这不可能。”
学生老跟我抬杠,有时觉得无可奈何。我把快递公司的袋子剪开,里面是一盒红枣,应该是小瑶认真挑的。
盒子上印着三个大字:“好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