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践论]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意义

摘 要 《实践论》发表距今已有77年的历史。77年来,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都充分论证了《实践论》的正确性。本文以《实践论》中的三个基本观点, 来阐明它对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意义。今天,重温《实践论》的基本观点,不仅对于贯彻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7/view-6119711.htm

关键词 实践论 毛泽东 全面深化改革

一、前言

1937年7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作了题为《实践论》的演讲,这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理论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其主要有以下三个观点:其一,第一,《实践论》肯定了实践是 “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其二,《实践论》重新审视了人的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而且特别强调了“阶级斗争”形式,“给予人的认识和发展以深刻的影响”。第三,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肯定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有关认识的发展过程的论断,认为:“认识的能动作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之能动的飞跃”,以及“从理性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今天重新研读这篇文章,不仅对于贯彻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二、《实践论》的三条经验

1、“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在实践中人们所形成的认识,是否能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什么来做检验标准。这个哲学问题在马列经典作家那里早有定论,列宁曾说:“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毛泽东对实践的作用更为重视,他指出: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就是尊重唯物论,尊重辩证法。《实践论》中他反复强调实践在认识中的基础作用,也就是认识从实践中来,接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发展,为实践服务。他还明确指出:“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改革开放这一道路在选择上,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打破教条主义的思考方式,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的结果”。

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功,我们是以科学的方法论做支撑的。这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中深入党心、民心的一个观点,即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实践论》中毛泽东指出:“许多时候须反复失败过多次,才能纠正错误的认识,才能到达于和客观过程的规律性相符合,因而才能够变主观的东西为客观的东西。”他进而强调:“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的结果”。同时,毛泽东认为要在实践中获得预想的认识,要经过一个完整的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也就是经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浅入深的过程。《实践论》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认为实践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据;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动力,认识的目的以及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永远没有完结”。

在《实践论》中毛泽东认为:“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这个观点有两方面含义:一是社会实践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是无穷无尽的,因此人的认识发生、发展和消灭过程也是无穷无尽的。在《实践论》中毛泽东最后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来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二是社会实践的发生、发展和消灭是一个过程,因此理论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经过不断的实践检验,我们逐渐弥补认识上的不完全性,不断纠正错误的认识,逐渐形成新的认识,使认识和客观过程的规律性实现相符合。

三、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意义

重读《实践论》,我们不难发现,这篇著作没有拘泥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进行单纯地机械地复制,而是融入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的内容:首先,在文章形式上,《实践论》运用了大量的通俗的语言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例如“吃一堑,长一智”“这些知识在古人在外人是直接经验的东西……那么这些知识是可靠的”等等。其次,《实践论》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中的哲学文化,实现了中西文化的很好交融。再次,在结合中国当时的国情以及革命形势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观点。例如毛泽东认为:“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活动,科学和艺术的活动”等。我们今天重读《实践论》,无论是明确的批判观点,还是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都不失为毛泽东哲学的成功代表作之一。因此,对我们当前的全面深化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坚持《实践论》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在《实践论》中毛泽东说:“我们强调社会实践在热闹是过程中的意义,就在于只有社会实践才能使人的认识开始发生,开始从客观外界得到感觉经验。一个闭目塞听、同客观外界根本绝缘的人,是无所谓认识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社会实践,透过客观事物的表象,发现客观事物本来的面目并且去认识它,只有我们真正“认识”了事物,才能真正“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呈现出来的表象也是复杂多变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实践论》中所倡导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参与到社会实践过程中,看清实物的本质,针对出现的不同问题对症下药,从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第二,坚持《实践论》中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的观点,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认识从实践开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需再回到实践去”。学习领会这些理论财富的真谛,就要将所学到的一切,贯彻落实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去,坚持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的观点,认真落实好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精神,对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继续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进程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三,坚持《实践论》中与时俱进的观点,要求我们不断突破创新,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依社会运动来说,真正的革命的指导者,不但在于自己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有错误时须得善于改正,而且在于当某一客观过程已经从某一发展阶段向另一发展阶段推移转变,即是要使新的革命任务和新的工作方案的提出,适合于新的情况的变化”。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这就更要求领导干部勇于突破陈规,推陈出新,不断开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崭新的局面。

虽然发表已经77年了,《实践论》所蕴含的的实践智慧仍然能够透过层层历史迷雾,对于我们今天全面深化改革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可以从《实践论》中找到解决深化改革实践中各种实际问题的具体答案,正确解决主客观之间的矛盾, 实现主观指导与客观实际的高度一致,使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事业,以更加快速稳健的步伐前进。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也进一步证明,只有立足于历史的实践,着眼于新的实践,才能产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巨大理论勇气,才能创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287,283,288-284, 290, 291, 292, 294, 296.

(作者单位:中共铜川市委党校)

摘 要 《实践论》发表距今已有77年的历史。77年来,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都充分论证了《实践论》的正确性。本文以《实践论》中的三个基本观点, 来阐明它对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意义。今天,重温《实践论》的基本观点,不仅对于贯彻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7/view-6119711.htm

关键词 实践论 毛泽东 全面深化改革

一、前言

1937年7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作了题为《实践论》的演讲,这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理论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其主要有以下三个观点:其一,第一,《实践论》肯定了实践是 “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其二,《实践论》重新审视了人的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而且特别强调了“阶级斗争”形式,“给予人的认识和发展以深刻的影响”。第三,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肯定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有关认识的发展过程的论断,认为:“认识的能动作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之能动的飞跃”,以及“从理性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今天重新研读这篇文章,不仅对于贯彻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二、《实践论》的三条经验

1、“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在实践中人们所形成的认识,是否能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什么来做检验标准。这个哲学问题在马列经典作家那里早有定论,列宁曾说:“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毛泽东对实践的作用更为重视,他指出: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就是尊重唯物论,尊重辩证法。《实践论》中他反复强调实践在认识中的基础作用,也就是认识从实践中来,接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发展,为实践服务。他还明确指出:“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改革开放这一道路在选择上,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打破教条主义的思考方式,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的结果”。

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功,我们是以科学的方法论做支撑的。这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中深入党心、民心的一个观点,即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实践论》中毛泽东指出:“许多时候须反复失败过多次,才能纠正错误的认识,才能到达于和客观过程的规律性相符合,因而才能够变主观的东西为客观的东西。”他进而强调:“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的结果”。同时,毛泽东认为要在实践中获得预想的认识,要经过一个完整的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也就是经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浅入深的过程。《实践论》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认为实践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据;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动力,认识的目的以及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永远没有完结”。

在《实践论》中毛泽东认为:“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这个观点有两方面含义:一是社会实践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是无穷无尽的,因此人的认识发生、发展和消灭过程也是无穷无尽的。在《实践论》中毛泽东最后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来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二是社会实践的发生、发展和消灭是一个过程,因此理论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经过不断的实践检验,我们逐渐弥补认识上的不完全性,不断纠正错误的认识,逐渐形成新的认识,使认识和客观过程的规律性实现相符合。

三、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意义

重读《实践论》,我们不难发现,这篇著作没有拘泥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进行单纯地机械地复制,而是融入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的内容:首先,在文章形式上,《实践论》运用了大量的通俗的语言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例如“吃一堑,长一智”“这些知识在古人在外人是直接经验的东西……那么这些知识是可靠的”等等。其次,《实践论》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中的哲学文化,实现了中西文化的很好交融。再次,在结合中国当时的国情以及革命形势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观点。例如毛泽东认为:“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活动,科学和艺术的活动”等。我们今天重读《实践论》,无论是明确的批判观点,还是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都不失为毛泽东哲学的成功代表作之一。因此,对我们当前的全面深化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坚持《实践论》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在《实践论》中毛泽东说:“我们强调社会实践在热闹是过程中的意义,就在于只有社会实践才能使人的认识开始发生,开始从客观外界得到感觉经验。一个闭目塞听、同客观外界根本绝缘的人,是无所谓认识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社会实践,透过客观事物的表象,发现客观事物本来的面目并且去认识它,只有我们真正“认识”了事物,才能真正“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呈现出来的表象也是复杂多变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实践论》中所倡导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参与到社会实践过程中,看清实物的本质,针对出现的不同问题对症下药,从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第二,坚持《实践论》中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的观点,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认识从实践开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需再回到实践去”。学习领会这些理论财富的真谛,就要将所学到的一切,贯彻落实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去,坚持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的观点,认真落实好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精神,对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继续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进程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三,坚持《实践论》中与时俱进的观点,要求我们不断突破创新,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依社会运动来说,真正的革命的指导者,不但在于自己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有错误时须得善于改正,而且在于当某一客观过程已经从某一发展阶段向另一发展阶段推移转变,即是要使新的革命任务和新的工作方案的提出,适合于新的情况的变化”。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这就更要求领导干部勇于突破陈规,推陈出新,不断开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崭新的局面。

虽然发表已经77年了,《实践论》所蕴含的的实践智慧仍然能够透过层层历史迷雾,对于我们今天全面深化改革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可以从《实践论》中找到解决深化改革实践中各种实际问题的具体答案,正确解决主客观之间的矛盾, 实现主观指导与客观实际的高度一致,使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事业,以更加快速稳健的步伐前进。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也进一步证明,只有立足于历史的实践,着眼于新的实践,才能产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巨大理论勇气,才能创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287,283,288-284, 290, 291, 292, 294, 296.

(作者单位:中共铜川市委党校)


相关内容

  • "四个全面"是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部署和实践纲领
  • 作者:吴晓明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5年10期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273(2015)06-0000-00 习近平提出的"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重大战略决策和富有远见 ...

  • 论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意义
  • 论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意义 张伟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S16060572 摘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共16个部分.60条.300多项改革举措,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指出了全面深化改革 ...

  • 深刻认识和准确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
  • 深刻认识和准确理解"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 http://www.xjxnw.com 新疆兴农网 2015-03-30 13:29:56 浏览次数: 郑国光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深刻阐释了&q ...

  •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2015年修订版本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答:(1)科学内涵: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即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三是把马 ...

  • 全面深化改革与实现中国梦
  • 全面深化改革与实现中国梦 摘要: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

  • 2017年学习贯彻四个全面心得体会范文
  • 2017年学习贯彻四个全面心得体会范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面面"精彩,"面面"实在.在这"四个全面"的每一个面上,都能找到现实问题导向,或者说都能较好的解决和指导人们的 ...

  • 人民日报五论习总书记"四个全面"
  •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推出的"几经打磨.多次沟通后形成的重磅系列评论员文章"--五论"四个全面"刊载完毕.不用大曲说,"四个全面"必将是"两会"上的"主旋律"话题. "四个全 ...

  • 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
  • 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 --一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更光荣:再没有什么事业,比团结十几亿人民共圆梦想更崇高. 这是一个崭新的起点.2012年11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人民接续奋斗的基础上,继续 ...

  • 十八大亮点
  •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同志向大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会议期间,就如何把握十八大报告的精神实质,记者专访了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主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执行院长刘靖北教授.他告诉记者,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