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图 教学设计

统计图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教学过程采用学生阅读、观察、思考、小组交流的教学过程来进行,先从观察统计图表开始,从统计图表中尽可能多地提取数据的信息、数据的特征,发现规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自己设计统计表和统计图来表示数据资料,并对数据和统计图作出全面分析,得出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同时鼓励学生尽可能从报纸、电视、互联网收集各种统计图表.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意义和用途. 2.能从统计图中获得有用的信息,会画扇型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统计分析,培养统计观念,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对社会生产、生活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从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提取信息以及根据数据设计扇型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 难点:根据扇型统计图说明得出的结论以及理由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上节课我们学了数据整理,统计数据除了可以分类整理制成统计表外,还可以制成统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常用的统计图有扇形、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用投影器逐一显示)小学的时候,我们已初步认识了统计图,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

二、探求新知 (一)扇形统计图

中国人民银行资料显示,到2001年底,我国城乡居民银行存款额为8,7万亿人民币.你想了解居民存款的目的是什么吗?图12一4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资料制作的统计图,图中的百分比是受访者中选择不同存款目的(每人只选一项)人数的百分比.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1月20日) 一起探究

观察图12一4,研究下面问题:

1.选择哪种存款目的的人数最多?占多大百分比?

2.选择人数最多的前四类的存款目的各是什么?这四类人数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3.图中各个扇形代表什么?扇形面积的大小表示什么? 4.图中的各个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5.假如总共调查了1000人,你能知道选择不同存款目的的人数吗?请你把结果填写在下表中.

(学生讨论填表,教师从旁指导) 给出扇形统计图的定义

我们经常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即用圆表示总体,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面积的大小表示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sectorstatisticalchart).

讲解例题

例1:小明一周内总共花了24元钱,其中交通费6元,购买文具花费4元,午餐花费10元,娱乐消费4元.请设计统计表表示数据,画扇形统计图直观表示各项消费金额所占百分比,画条形统计图表示各项消费的金额.

解:小明一周内各项消费金额及其所占百分比如下表所示:

扇形统计图中表示各项消费金额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分别为:

(二)条形统计图

根据例1的数据做出条形统计图

给出条形统计图的定义

我们把像图12一6这样的图形叫做条形统计图(barStatisticalchart)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的数目及其差异的大小,形象直观,一目了然.

三、全课小结 意义:

扇形统计图是用扇形的圆心度数表示一定比例,根据比例来画出各种数据占总数据的大小.

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特点:从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四、随堂练习

下面是20名教师职称分类统计表.

(1)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各种不同职称的人数.

(2)借助计算器进行相关计算,画扇形统计图表示不同职称的结构比例.(圆心角度数精确到1°)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从统计图中获得有用的信息. 2.会画折线统计图直观表示数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统计分析,培养统计观念,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对社会生产、生活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折线统计图中数据变化的发展规趋势,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制作折线统计图. 难点:根据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发现规律.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我们知道扇形统计图能清楚表示部分与总体之间的关系、每个部分在总体的百分比;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的数目,以及它们的差异大小.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它的发展趋势,变化的规律等.

二、探求新知 (一)引入定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直呈递增趋势,1980年为4518亿元,1990年上升到18548亿元.自1990年后增长速度加快,1995年达到58769亿元,2001年上升到95930亿元.

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来表示这段文字信息,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

观察统计图和统计表发现,从1990年到1995年这一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得最快,在这一时期共计增长了40221亿元,平均每年增长8044.2亿元.从1980年到1990年增长得较为缓慢.

像图12一7这样的图形叫做折线统计图. 1、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师讲述:拆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折线统计图可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在变化过程中,是递增还是递减及增长得快慢情况一目了然.将不同部门同类性质的数据资料绘制在同一个图中,还可以比较它们的增长水平和增长速度.

2、与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比较异同.

教师提问:认真观察,折线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点? (二)观察与思考.

1993年和1999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年收人如下表所示: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摘要1999》)

根据表中的数据资料绘制的折线统计图如图12一8所示.

12一8

(三)引导学生看图分析. 观察图12一8,思考以下问题:

(1)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年收人整体变化趋势如何? (2)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年收人每年的增长幅度有什么趋势?

(3)比较城市和农村人均年收人的水平和增长情况,能得到什么结论? (4)根据统计表,如何计算人均年收人的逐年增长量及增长率? (四)例题讲解

例2:随着体育训练水平的提高,运动员的成绩也在逐步提高.下表是一些年份男子

400米赛跑的世界记录.

在下面的网格图中画折线统计图表示400米跑记录的变化情况.

解:取年份刻度的一格代表两年,成绩刻度的一格代表0.5秒.描点、连线,得图12一9所示的统计图.

12一9

成绩刻度一般应从0开始,但为了突出400米跑记录的变化情况,成绩刻度可采用截断方式,本例是从40秒开始.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知道了它与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谁能说说制作折线统计图关键要注意什么?(关键是注意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四、随堂练习

据新华社2002年3月12日电,1985年到2000年间,我国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单位:mZ )如图所示.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从_______年到_______年的五年间人均居住面积的增长量最大,这五年增长了2

____m.从_____-年到______年的五年间的增长率最大,这五年增长了___________%

.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从条形统计图、折线型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2.能说出不同种类统计图的特征,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清晰有效地展示数据;

3.能说出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并能够根据不同问题来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统计分析,培养统计观念,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对社会生产、生活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在数据的处理过程,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有目的的选择制作统计图是为了更清晰、更有效的展示数据,提供分析和决策依据.

难点:融于统计过程中,对统计图特点的理解及运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过程

(一)比较统计表和统计图

下面我们分别用文字语言、统计表、统计图来描述地球各大洲的陆地面积(资料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卷),请你比较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资料的优点. 我们居住的地球上有七个大洲,各大洲陆地面积之和约为15000万平方千米.其中亚洲陆地面积最大,为4400万平方千米,占七大洲陆地总面积的29.3%;非洲为3030万平方千米,占20.2%;北美洲为2410万平方千米,占16.1%;南美洲为1800万平方千米,占12.0%;南极洲为1400万平方千米,占9.3%;欧洲为1060万平方千米,占7.1%;大洋洲为900万平方千米,占6.0%.

(二)学生讨论

1.可以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各大洲陆地面积的百分比? 2.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资料各有什么优点? (三)小结

用文字语言描述数据资料,语句重复,篇幅较长,不便于数据的比较;而统计表可以按某种顺序系统条理地排列数据,便于阅读和检查,并且,用统计表组织数据资料科学合理,便于计算和分析.

用统计图表示数据资料,形象直观,鲜明醒目,见图知意.各部分数量的大小、各类的百分比结构、数量的变化规律及趋势一目了然.

(四)联系实际

1.我们把四类电视节目“新闻纪实”“文艺体育”“电视剧”教育”分别用A,B,C,D 表示.现仅就这四类电视节目,“科学根据对某年级120人进行“你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调查结果,绘制统计图如下:

请根据统计图所反映的信息填写下表.

120人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表

每种统计图都表现数据的某一方面的特征.请你在欣赏完这些漂亮的统计图后,思考每个统计图在表示数据资料时的特殊作用.(建议有条件的同学利用Mierosoftoffice 中的Excel 软件制作统计图.)

2.北京一年四季分明,而昆明则四季如春.下表给出了北京和昆明的月平均气温.

(1)在网格图中分别画折线统计图表示两市各月份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 (2)从总体上看,两个城市月平均气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 (3)北京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_月,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是_月. (4)昆明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_月,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是_月. (5)北京和昆明月平均气温差别最大的是_月. (6)北京和昆明月平均气温最接近的是_月.

四、练习 略 板书设计

统计图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教学过程采用学生阅读、观察、思考、小组交流的教学过程来进行,先从观察统计图表开始,从统计图表中尽可能多地提取数据的信息、数据的特征,发现规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自己设计统计表和统计图来表示数据资料,并对数据和统计图作出全面分析,得出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同时鼓励学生尽可能从报纸、电视、互联网收集各种统计图表.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意义和用途. 2.能从统计图中获得有用的信息,会画扇型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统计分析,培养统计观念,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对社会生产、生活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从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提取信息以及根据数据设计扇型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 难点:根据扇型统计图说明得出的结论以及理由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上节课我们学了数据整理,统计数据除了可以分类整理制成统计表外,还可以制成统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常用的统计图有扇形、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用投影器逐一显示)小学的时候,我们已初步认识了统计图,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

二、探求新知 (一)扇形统计图

中国人民银行资料显示,到2001年底,我国城乡居民银行存款额为8,7万亿人民币.你想了解居民存款的目的是什么吗?图12一4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资料制作的统计图,图中的百分比是受访者中选择不同存款目的(每人只选一项)人数的百分比.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1月20日) 一起探究

观察图12一4,研究下面问题:

1.选择哪种存款目的的人数最多?占多大百分比?

2.选择人数最多的前四类的存款目的各是什么?这四类人数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3.图中各个扇形代表什么?扇形面积的大小表示什么? 4.图中的各个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5.假如总共调查了1000人,你能知道选择不同存款目的的人数吗?请你把结果填写在下表中.

(学生讨论填表,教师从旁指导) 给出扇形统计图的定义

我们经常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即用圆表示总体,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面积的大小表示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sectorstatisticalchart).

讲解例题

例1:小明一周内总共花了24元钱,其中交通费6元,购买文具花费4元,午餐花费10元,娱乐消费4元.请设计统计表表示数据,画扇形统计图直观表示各项消费金额所占百分比,画条形统计图表示各项消费的金额.

解:小明一周内各项消费金额及其所占百分比如下表所示:

扇形统计图中表示各项消费金额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分别为:

(二)条形统计图

根据例1的数据做出条形统计图

给出条形统计图的定义

我们把像图12一6这样的图形叫做条形统计图(barStatisticalchart)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的数目及其差异的大小,形象直观,一目了然.

三、全课小结 意义:

扇形统计图是用扇形的圆心度数表示一定比例,根据比例来画出各种数据占总数据的大小.

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特点:从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四、随堂练习

下面是20名教师职称分类统计表.

(1)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各种不同职称的人数.

(2)借助计算器进行相关计算,画扇形统计图表示不同职称的结构比例.(圆心角度数精确到1°)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从统计图中获得有用的信息. 2.会画折线统计图直观表示数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统计分析,培养统计观念,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对社会生产、生活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折线统计图中数据变化的发展规趋势,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制作折线统计图. 难点:根据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发现规律.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我们知道扇形统计图能清楚表示部分与总体之间的关系、每个部分在总体的百分比;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的数目,以及它们的差异大小.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它的发展趋势,变化的规律等.

二、探求新知 (一)引入定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直呈递增趋势,1980年为4518亿元,1990年上升到18548亿元.自1990年后增长速度加快,1995年达到58769亿元,2001年上升到95930亿元.

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来表示这段文字信息,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

观察统计图和统计表发现,从1990年到1995年这一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得最快,在这一时期共计增长了40221亿元,平均每年增长8044.2亿元.从1980年到1990年增长得较为缓慢.

像图12一7这样的图形叫做折线统计图. 1、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师讲述:拆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折线统计图可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在变化过程中,是递增还是递减及增长得快慢情况一目了然.将不同部门同类性质的数据资料绘制在同一个图中,还可以比较它们的增长水平和增长速度.

2、与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比较异同.

教师提问:认真观察,折线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点? (二)观察与思考.

1993年和1999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年收人如下表所示: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摘要1999》)

根据表中的数据资料绘制的折线统计图如图12一8所示.

12一8

(三)引导学生看图分析. 观察图12一8,思考以下问题:

(1)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年收人整体变化趋势如何? (2)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年收人每年的增长幅度有什么趋势?

(3)比较城市和农村人均年收人的水平和增长情况,能得到什么结论? (4)根据统计表,如何计算人均年收人的逐年增长量及增长率? (四)例题讲解

例2:随着体育训练水平的提高,运动员的成绩也在逐步提高.下表是一些年份男子

400米赛跑的世界记录.

在下面的网格图中画折线统计图表示400米跑记录的变化情况.

解:取年份刻度的一格代表两年,成绩刻度的一格代表0.5秒.描点、连线,得图12一9所示的统计图.

12一9

成绩刻度一般应从0开始,但为了突出400米跑记录的变化情况,成绩刻度可采用截断方式,本例是从40秒开始.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知道了它与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谁能说说制作折线统计图关键要注意什么?(关键是注意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四、随堂练习

据新华社2002年3月12日电,1985年到2000年间,我国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单位:mZ )如图所示.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从_______年到_______年的五年间人均居住面积的增长量最大,这五年增长了2

____m.从_____-年到______年的五年间的增长率最大,这五年增长了___________%

.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从条形统计图、折线型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2.能说出不同种类统计图的特征,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清晰有效地展示数据;

3.能说出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并能够根据不同问题来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统计分析,培养统计观念,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对社会生产、生活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在数据的处理过程,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有目的的选择制作统计图是为了更清晰、更有效的展示数据,提供分析和决策依据.

难点:融于统计过程中,对统计图特点的理解及运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过程

(一)比较统计表和统计图

下面我们分别用文字语言、统计表、统计图来描述地球各大洲的陆地面积(资料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卷),请你比较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资料的优点. 我们居住的地球上有七个大洲,各大洲陆地面积之和约为15000万平方千米.其中亚洲陆地面积最大,为4400万平方千米,占七大洲陆地总面积的29.3%;非洲为3030万平方千米,占20.2%;北美洲为2410万平方千米,占16.1%;南美洲为1800万平方千米,占12.0%;南极洲为1400万平方千米,占9.3%;欧洲为1060万平方千米,占7.1%;大洋洲为900万平方千米,占6.0%.

(二)学生讨论

1.可以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各大洲陆地面积的百分比? 2.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资料各有什么优点? (三)小结

用文字语言描述数据资料,语句重复,篇幅较长,不便于数据的比较;而统计表可以按某种顺序系统条理地排列数据,便于阅读和检查,并且,用统计表组织数据资料科学合理,便于计算和分析.

用统计图表示数据资料,形象直观,鲜明醒目,见图知意.各部分数量的大小、各类的百分比结构、数量的变化规律及趋势一目了然.

(四)联系实际

1.我们把四类电视节目“新闻纪实”“文艺体育”“电视剧”教育”分别用A,B,C,D 表示.现仅就这四类电视节目,“科学根据对某年级120人进行“你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调查结果,绘制统计图如下:

请根据统计图所反映的信息填写下表.

120人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表

每种统计图都表现数据的某一方面的特征.请你在欣赏完这些漂亮的统计图后,思考每个统计图在表示数据资料时的特殊作用.(建议有条件的同学利用Mierosoftoffice 中的Excel 软件制作统计图.)

2.北京一年四季分明,而昆明则四季如春.下表给出了北京和昆明的月平均气温.

(1)在网格图中分别画折线统计图表示两市各月份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 (2)从总体上看,两个城市月平均气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 (3)北京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_月,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是_月. (4)昆明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_月,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是_月. (5)北京和昆明月平均气温差别最大的是_月. (6)北京和昆明月平均气温最接近的是_月.

四、练习 略 板书设计


相关内容

  •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
  • 第七单元 统计 第1课时 认识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学会用条形图表述各种数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折线统计图,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等统 ...

  • 五年级数学统计
  • 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七单元 统计 扇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能力目标: 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渗透健康饮食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扇形统计 ...

  • 扇形统计图单元教学设计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单元教案 <扇形统计图练习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更清楚地认识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提高从扇形统计图读出必要信息的能力. 2.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增强学 ...

  •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04.105页 授课时间:2015年4月21日 教材分析 <折线统计图(三)>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 ...

  • 教学大纲_企业经营统计学
  • <企业经营统计学>教学大纲 (The Statistics for Enterprise Management,02200500)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本课程全面介绍了现代企业经营统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详细介绍了企业统计调查与预测方法.企业投入产出统计指标和技术,企业采购.库存.销售 ...

  • 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 扇形统计图 教材学情分析: 在学习扇形统计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单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本节课是认识扇形统计图,让学生结合对百分数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对扇形统 ...

  • 复式统计表的教学设计
  • <复式统计表>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5-106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第1.2题. 教学前思: <复式统计表>是苏教版第九册第十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基础上 ...

  •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 <条形统计图> 苏玉斌 课时 1课时 基本信息 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所属教材目录 元的内容. 本课是在三年级初步认识了用1格表示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 上,重点教学1格表示多个单位,深化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根据统计数教材分析 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分析 ...

  •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主备教师:王明星 备课时间:10月7 单元主题: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材简析: 教师要精心进行二次备课,从教学风格.班情.学情入手,找准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 本单元主要教学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分段整理数据.难点,优化教学设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