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学年遗传育种学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据相同位置的两个形式不同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1分
在群体中占据某同源染色体同一座位的一组等位基因,数目在两个以上,作用相互类似,1分 都影响同一器官的形状和性质,在遗传学上叫做复等位基因,如ABO 血型
表型模拟环境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与由某基因引起的表型变化相似的现象,或称表型模写
母性影响:由于母体中核基因的某些产物积累在卵细胞的细胞质中,使子代表型不由自身的基因所决定而与母本表型相同的遗传现象
细胞质遗传也称核外遗传染色体外遗传、非染色体遗传,是指由核外(细胞质)的遗传物
质所控制的遗传,由于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在细胞质内而不在细胞核内,其遗传行为不符合孟德尔式遗传
具有顺反位置效应的功能单位(或将不同突变之间没有互补的功能区)称为顺反子
表示两个基因之间在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
1%的重组值,去掉其百分号的数值定义为1个图距单位(map unit, mu)。 组率 ,又称厘摩(centimorgan, cM) 。 1cM = 1%的重组值去掉%的数值
利用倒位的交换抑制效应,为了同时保存两个致死基因而设计建立的品系。带有致死基因的
品系只能以杂合状态保存。
颠换:DNA 分子中的嘌呤被嘧啶取代或嘧啶被嘌呤取代所引起的突变。
转换:DNA 分子中的嘌呤为另一种嘌呤或嘧啶为另一种嘧啶所取代而引起的突变
遗传学上的“群体”:在个体间有相互交配的可能性,并随着世代进行基因交流的有性繁殖的个体群,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以各种不同方式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又称孟德尔式群体
从广义上讲:孟德尔式群体包括同一物种中所有的个体
品系:来源于一对亲本(或共同祖先)形成的群体,具有突出特点和性状、相对稳定遗传性和一定数量的个体群。
家系:有共同亲本繁衍下来的若干世代。
简称选育,或选种,又称系统育种,是依据品种纯度的相对性和利用原始材料或品种群体
1
2分
1分
1分
2分 1分
1分 2分 1分 1分
2分
1分 1分
2分
中的遗传变异,对一个原始材料或品种群体实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反复选择淘汰,分离出几个有差异的系统,进而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二、填空 (每空0.5分)
11等位基因的分离 12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13 缺失 14 倒位 15 易位 16 重复
17 9:3:3:1 18 9:3:4 19 12:3:1 20 15:1 21 XY型 22 ZW型 23 XO型 24 蜜蜂型 25自发突变 26人工诱变
27增值杂交育种 28 回交育种 29 . 复合杂交育种 30. 经济杂交
三、简答题
年Temin 等人发现了反转录酶(1970年才得到承认),以及随后的RNA
复制酶的发现,实验室中DNA 的翻译,Crick 将中心法则修改为
a. 突变的稀有性,b. 随机性,c. 独立性, d. 突变的多方向性,e. 突变的可逆性,f. 平行性,
g. 重演性,h. 突变的有害与有利性
每答对2个得1分
数量性状是由多对基因控制的。 1分 每对基因的作用是微小的,数量性状是由这些微效的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分 微效基因大多情况下表现为相等而且累加效应,但有时也表现为增效或减效效应。 1分 微效基因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即数量性状是由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分
a. 物理方法:静水压,温度休克(低温和高温休克) 1分
b. 化学诱导:采用化学试剂,如细胞松驰素B ,二甲氨基嘌呤(6-DMAP),咖啡因等
1分 c. 生物学方法:1. 远缘杂交
2. 核移植和细胞融合
3. 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 2分
驯化:以改造生物的野生性为目的(目标),超越驯化对象所能直接忍受的适应范围去从事的育种工作(生物适应性),驯化成功的生物必须改变现有的某一或某些适应性和遗传性,形
2
成变种或品种(遗传性) 2分
引种:以增加某区域的自然资源为目的,往往是在生物的适应性范围内进行的移植工作,利用生物现有的适应性区扩大养殖范围和分布区域。 2分
四、问答题:
基因的概念是1909年丹麦学者约翰逊提出来的,用于取代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但在这一阶段基因仍是一个形象的概念,并不知道它的物质基础是什么,而只能通过基因的遗传学效应来感知它。到了30年代摩尔根等人首次将基因与染色体联系起来,认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 按照经典遗传学对基因的概念,基因具有下列共性: 4分
1) 基因可自我复制并具有相对稳定性,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中有规律地进行分配——这是染色体的主要特征之一。
2) 基因在染色体上占有一定的位置(位点),并且是交换的最小单位,即在重组时不能再分割的单位(即基因是一个重组单位)。
3) 基因是一个突变单位,是以整体进行突变的。
4) 基因是一个功能单位,它控制着有机体生长和发育中的一个或某些性状,如红花、白花等。 按照现代遗传学的概念, 基因的突变、重组,功能这三个单位应分别是: 3分
•突变子(muton ):性状突变时,产生突变的最小单位。一个突变子可以小到只有一对核苷酸。
•重组子(recon ):在发生性状重组时,可交换的最小单位,一个交换子至少包含两对核苷酸。 •顺反子(作用子)(cistron ):这是基因的功能单位,即起作用的单位。基本上符合通常所指的基因。
分子遗传学关于基因的概念 3分 基因是DNA (RNA )分子上一段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它具有突变、重组、转录并产生基因产物(RNA 或蛋白质)的遗传学功能单位。
2分
2.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的控制区包括调节基因,启动基因(其CRP 结合位点位于RNA 聚合酶结合位点上游)和操纵基因;其信息区由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 ),通透酶基因(lacY )和乙酰化酶基因(lacA )串联在一起构成。 2分 3.当周围环境中没有乳糖存在时,调节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合成阻抑物蛋白质, 它的构象能够识别操纵基因,并与操纵基因紧密结合。当阻抑物与操纵基因结合时,就阻碍了RNA 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没有了RNA 聚合酶的参与,结构基因就不能进行转录和翻译,因而也就不能合成乳糖代谢所需要的酶 3分 4. 乳糖存在时,就会与阻抑物结合,引起阻抑物的构象变化,使阻抑物失去与操纵基因结合的能力。RNA 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 结构基因的转录得以正常进行,使细胞内合成半乳糖苷酶等3种酶,使乳糖分解。乳糖被分解的过程,也就是乳糖在大肠杆菌内被消化吸收的过程。当乳糖分解完毕后,阻抑物的构象又恢复原状。阻抑物重新与操纵基因结合,从而阻止RNA 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使结构基因的转录停止。 3分
3
1.负控制:酶的合成受阻遏物影响,阻遏物存在酶不合成; 阻遏物不存在或失活时,酶可合成。
1.死亡原因: 4分
长期密集养殖导致养殖环境的老化或恶化及栉孔扇贝抗病力的下降;而在夏季高温期,海区饵料明显不足,扇贝本身消耗增大、养殖水体自身污染加剧及病原体大量繁生则是引起扇贝大规模死亡更为直接的原因。
遗传角度而言:种质发生了不利的遗传变异,如生活力低下,繁殖力下降等,而且这些不利的变异会传给后代。来自于近亲繁殖;不良养殖条件下的负选择;亲本质量差;没有正确掌握人工繁殖技术
2.目前存在的问题 3分 A . 对种质选育,提纯复壮和保种等工作重视不够; B . 管理机构不够健全,科技投入不足
3 对策: 8A . 改良种质,增强栉孔扇贝的抗逆能力 B . 科学地开展多品种、多元化的综合养殖 C . 建立浅海持续生态养殖示范区 D . 加强扇贝自然种群的保护(原种)
E . 建立扇贝良种培育基地
五 计算题
a. 3个基因在X 染色体上 b .杂合子雌性基因型为x y+ z / x + y z+(可以不考虑连锁顺序)c .X ——5.8(或6)——Z ——7.2(或7)——Y a. B b .S c. (1/2)4
4
分
2分 2分 6分 1分 1分 3分
2008学年遗传育种学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据相同位置的两个形式不同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1分
在群体中占据某同源染色体同一座位的一组等位基因,数目在两个以上,作用相互类似,1分 都影响同一器官的形状和性质,在遗传学上叫做复等位基因,如ABO 血型
表型模拟环境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与由某基因引起的表型变化相似的现象,或称表型模写
母性影响:由于母体中核基因的某些产物积累在卵细胞的细胞质中,使子代表型不由自身的基因所决定而与母本表型相同的遗传现象
细胞质遗传也称核外遗传染色体外遗传、非染色体遗传,是指由核外(细胞质)的遗传物
质所控制的遗传,由于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在细胞质内而不在细胞核内,其遗传行为不符合孟德尔式遗传
具有顺反位置效应的功能单位(或将不同突变之间没有互补的功能区)称为顺反子
表示两个基因之间在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
1%的重组值,去掉其百分号的数值定义为1个图距单位(map unit, mu)。 组率 ,又称厘摩(centimorgan, cM) 。 1cM = 1%的重组值去掉%的数值
利用倒位的交换抑制效应,为了同时保存两个致死基因而设计建立的品系。带有致死基因的
品系只能以杂合状态保存。
颠换:DNA 分子中的嘌呤被嘧啶取代或嘧啶被嘌呤取代所引起的突变。
转换:DNA 分子中的嘌呤为另一种嘌呤或嘧啶为另一种嘧啶所取代而引起的突变
遗传学上的“群体”:在个体间有相互交配的可能性,并随着世代进行基因交流的有性繁殖的个体群,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以各种不同方式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又称孟德尔式群体
从广义上讲:孟德尔式群体包括同一物种中所有的个体
品系:来源于一对亲本(或共同祖先)形成的群体,具有突出特点和性状、相对稳定遗传性和一定数量的个体群。
家系:有共同亲本繁衍下来的若干世代。
简称选育,或选种,又称系统育种,是依据品种纯度的相对性和利用原始材料或品种群体
1
2分
1分
1分
2分 1分
1分 2分 1分 1分
2分
1分 1分
2分
中的遗传变异,对一个原始材料或品种群体实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反复选择淘汰,分离出几个有差异的系统,进而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二、填空 (每空0.5分)
11等位基因的分离 12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13 缺失 14 倒位 15 易位 16 重复
17 9:3:3:1 18 9:3:4 19 12:3:1 20 15:1 21 XY型 22 ZW型 23 XO型 24 蜜蜂型 25自发突变 26人工诱变
27增值杂交育种 28 回交育种 29 . 复合杂交育种 30. 经济杂交
三、简答题
年Temin 等人发现了反转录酶(1970年才得到承认),以及随后的RNA
复制酶的发现,实验室中DNA 的翻译,Crick 将中心法则修改为
a. 突变的稀有性,b. 随机性,c. 独立性, d. 突变的多方向性,e. 突变的可逆性,f. 平行性,
g. 重演性,h. 突变的有害与有利性
每答对2个得1分
数量性状是由多对基因控制的。 1分 每对基因的作用是微小的,数量性状是由这些微效的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分 微效基因大多情况下表现为相等而且累加效应,但有时也表现为增效或减效效应。 1分 微效基因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即数量性状是由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分
a. 物理方法:静水压,温度休克(低温和高温休克) 1分
b. 化学诱导:采用化学试剂,如细胞松驰素B ,二甲氨基嘌呤(6-DMAP),咖啡因等
1分 c. 生物学方法:1. 远缘杂交
2. 核移植和细胞融合
3. 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 2分
驯化:以改造生物的野生性为目的(目标),超越驯化对象所能直接忍受的适应范围去从事的育种工作(生物适应性),驯化成功的生物必须改变现有的某一或某些适应性和遗传性,形
2
成变种或品种(遗传性) 2分
引种:以增加某区域的自然资源为目的,往往是在生物的适应性范围内进行的移植工作,利用生物现有的适应性区扩大养殖范围和分布区域。 2分
四、问答题:
基因的概念是1909年丹麦学者约翰逊提出来的,用于取代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但在这一阶段基因仍是一个形象的概念,并不知道它的物质基础是什么,而只能通过基因的遗传学效应来感知它。到了30年代摩尔根等人首次将基因与染色体联系起来,认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 按照经典遗传学对基因的概念,基因具有下列共性: 4分
1) 基因可自我复制并具有相对稳定性,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中有规律地进行分配——这是染色体的主要特征之一。
2) 基因在染色体上占有一定的位置(位点),并且是交换的最小单位,即在重组时不能再分割的单位(即基因是一个重组单位)。
3) 基因是一个突变单位,是以整体进行突变的。
4) 基因是一个功能单位,它控制着有机体生长和发育中的一个或某些性状,如红花、白花等。 按照现代遗传学的概念, 基因的突变、重组,功能这三个单位应分别是: 3分
•突变子(muton ):性状突变时,产生突变的最小单位。一个突变子可以小到只有一对核苷酸。
•重组子(recon ):在发生性状重组时,可交换的最小单位,一个交换子至少包含两对核苷酸。 •顺反子(作用子)(cistron ):这是基因的功能单位,即起作用的单位。基本上符合通常所指的基因。
分子遗传学关于基因的概念 3分 基因是DNA (RNA )分子上一段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它具有突变、重组、转录并产生基因产物(RNA 或蛋白质)的遗传学功能单位。
2分
2.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的控制区包括调节基因,启动基因(其CRP 结合位点位于RNA 聚合酶结合位点上游)和操纵基因;其信息区由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 ),通透酶基因(lacY )和乙酰化酶基因(lacA )串联在一起构成。 2分 3.当周围环境中没有乳糖存在时,调节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合成阻抑物蛋白质, 它的构象能够识别操纵基因,并与操纵基因紧密结合。当阻抑物与操纵基因结合时,就阻碍了RNA 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没有了RNA 聚合酶的参与,结构基因就不能进行转录和翻译,因而也就不能合成乳糖代谢所需要的酶 3分 4. 乳糖存在时,就会与阻抑物结合,引起阻抑物的构象变化,使阻抑物失去与操纵基因结合的能力。RNA 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 结构基因的转录得以正常进行,使细胞内合成半乳糖苷酶等3种酶,使乳糖分解。乳糖被分解的过程,也就是乳糖在大肠杆菌内被消化吸收的过程。当乳糖分解完毕后,阻抑物的构象又恢复原状。阻抑物重新与操纵基因结合,从而阻止RNA 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使结构基因的转录停止。 3分
3
1.负控制:酶的合成受阻遏物影响,阻遏物存在酶不合成; 阻遏物不存在或失活时,酶可合成。
1.死亡原因: 4分
长期密集养殖导致养殖环境的老化或恶化及栉孔扇贝抗病力的下降;而在夏季高温期,海区饵料明显不足,扇贝本身消耗增大、养殖水体自身污染加剧及病原体大量繁生则是引起扇贝大规模死亡更为直接的原因。
遗传角度而言:种质发生了不利的遗传变异,如生活力低下,繁殖力下降等,而且这些不利的变异会传给后代。来自于近亲繁殖;不良养殖条件下的负选择;亲本质量差;没有正确掌握人工繁殖技术
2.目前存在的问题 3分 A . 对种质选育,提纯复壮和保种等工作重视不够; B . 管理机构不够健全,科技投入不足
3 对策: 8A . 改良种质,增强栉孔扇贝的抗逆能力 B . 科学地开展多品种、多元化的综合养殖 C . 建立浅海持续生态养殖示范区 D . 加强扇贝自然种群的保护(原种)
E . 建立扇贝良种培育基地
五 计算题
a. 3个基因在X 染色体上 b .杂合子雌性基因型为x y+ z / x + y z+(可以不考虑连锁顺序)c .X ——5.8(或6)——Z ——7.2(或7)——Y a. B b .S c. (1/2)4
4
分
2分 2分 6分 1分 1分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