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差异

南昌大学哲学081班

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差异

东方与西方是人们广泛使用的概念,它们不仅是区域上的划分和界定,更是生活习惯、政治和文化分界。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方,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目标是建立解放人类的社会主义。由于东西方国家在社会发展和文化传统上的巨大差异,导致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在东西方国家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现实状况、文化背景和实践需要使得东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者选择了马克思思想中的不同内容。

西方马克思主义不是一种统一的哲学理论,而是一种哲学运动。相对而言,东方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正当的称谓,它不是统一的哲学理论,也不是哲学运动,它更像是马克思主义与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实践与国情相结合的各种理论的总称。由于马克思主义在东方的发展始于俄罗斯,进而产生列宁主义、苏联哲学,同时这一模式被其他东方国家接受,知道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社会主义改革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东方马克思主义才得以摆脱苏联哲学的束缚有新的发展。

东方马克思主义主要就是苏联哲学。普列汉诺夫是俄国最早、影响最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是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真正创始人。当时的俄罗斯社会发展仍然十分落后,民粹主义思潮盛行,民粹主义者认为俄罗斯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由农民村社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普列汉诺夫和列宁在对待民粹主义的问题上态度一致,他们重视马科斯的唯物史观,认为有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规律。但对俄国的走向问题二人产生分歧,普列汉诺夫认为俄国应先发展资本主义,列宁从实践出发,认识到俄国各种深刻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主张先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再走向社会主义,不得不说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跳跃式发展。列宁的暴力夺权在当时来说确实成功了。

列宁主义代表东方马克思主义的开始,列宁的全部著作都是围绕着在落后的俄国能不能以及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一中心问题展开的,因此他强调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革命者的主观能动性。列宁之后的继承者斯大林以强力手段建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体系,形成苏联哲学,同时极力推行个人崇拜极权主义。苏联哲学是当时政治形势产物,强调社会生活的客观性、必然性和可知性,却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简单化了。

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1930年柯尔施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哲学》问题的现状——一个反批判》中,对它的理解众说纷纭。柯尔施认为“当代无产阶级运动中所有批判进步的理论趋向”就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绝大多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十分重视人、人的意识、主体、主观性等范畴的重要意义,这是他们批判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键。

20世纪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完善,无产阶级革命意识淡化,卢卡奇、柯尔施以及葛西兰强调人道主义精神,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自觉认识并摆脱人的异化。他们批评第二国际理论家把社会主义革命视为生产力水平等经济条件成熟后的自然结果和列宁主义强调社会的物质性和运动的客观必然性。葛兰西认为最重要的是夺取决定人的思想观念的文化霸权,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这一观点的提出不仅是解决人的异化的根本方法,更是与列宁暴力斗争的政治革命相对立的另一种社会主义道路,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最大成就。之后的法

兰克福学派发展卢卡奇和柯尔施的异化理论,对“支配理论”的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基本宗旨,他们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深化和发展其重要原理,但在社会主义实践上趋向倒退。所以在葛兰西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进步并不大,甚至有人提出真正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已经消失。

现在,马克思主义者面临着把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互补的难题。就目前而言,东方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完全实现成功,社会主义仍在不断探索中。西方马克思对教条化的东方马克思的批判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东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启发意义,为重建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发展注入新的血液。要实现东西方马克思主义互补,就必须把东方马克思主义静态化的重视客体性研究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动态化的重视主体性研究结合起来。对我们而言,接受西方马克思的现实批判,与我们的实际相结合,扬弃创新。

南昌大学哲学081班

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差异

东方与西方是人们广泛使用的概念,它们不仅是区域上的划分和界定,更是生活习惯、政治和文化分界。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方,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目标是建立解放人类的社会主义。由于东西方国家在社会发展和文化传统上的巨大差异,导致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在东西方国家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现实状况、文化背景和实践需要使得东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者选择了马克思思想中的不同内容。

西方马克思主义不是一种统一的哲学理论,而是一种哲学运动。相对而言,东方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正当的称谓,它不是统一的哲学理论,也不是哲学运动,它更像是马克思主义与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实践与国情相结合的各种理论的总称。由于马克思主义在东方的发展始于俄罗斯,进而产生列宁主义、苏联哲学,同时这一模式被其他东方国家接受,知道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社会主义改革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东方马克思主义才得以摆脱苏联哲学的束缚有新的发展。

东方马克思主义主要就是苏联哲学。普列汉诺夫是俄国最早、影响最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是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真正创始人。当时的俄罗斯社会发展仍然十分落后,民粹主义思潮盛行,民粹主义者认为俄罗斯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由农民村社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普列汉诺夫和列宁在对待民粹主义的问题上态度一致,他们重视马科斯的唯物史观,认为有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规律。但对俄国的走向问题二人产生分歧,普列汉诺夫认为俄国应先发展资本主义,列宁从实践出发,认识到俄国各种深刻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主张先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再走向社会主义,不得不说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跳跃式发展。列宁的暴力夺权在当时来说确实成功了。

列宁主义代表东方马克思主义的开始,列宁的全部著作都是围绕着在落后的俄国能不能以及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一中心问题展开的,因此他强调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革命者的主观能动性。列宁之后的继承者斯大林以强力手段建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体系,形成苏联哲学,同时极力推行个人崇拜极权主义。苏联哲学是当时政治形势产物,强调社会生活的客观性、必然性和可知性,却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简单化了。

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1930年柯尔施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哲学》问题的现状——一个反批判》中,对它的理解众说纷纭。柯尔施认为“当代无产阶级运动中所有批判进步的理论趋向”就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绝大多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十分重视人、人的意识、主体、主观性等范畴的重要意义,这是他们批判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键。

20世纪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完善,无产阶级革命意识淡化,卢卡奇、柯尔施以及葛西兰强调人道主义精神,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自觉认识并摆脱人的异化。他们批评第二国际理论家把社会主义革命视为生产力水平等经济条件成熟后的自然结果和列宁主义强调社会的物质性和运动的客观必然性。葛兰西认为最重要的是夺取决定人的思想观念的文化霸权,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这一观点的提出不仅是解决人的异化的根本方法,更是与列宁暴力斗争的政治革命相对立的另一种社会主义道路,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最大成就。之后的法

兰克福学派发展卢卡奇和柯尔施的异化理论,对“支配理论”的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基本宗旨,他们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深化和发展其重要原理,但在社会主义实践上趋向倒退。所以在葛兰西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进步并不大,甚至有人提出真正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已经消失。

现在,马克思主义者面临着把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互补的难题。就目前而言,东方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完全实现成功,社会主义仍在不断探索中。西方马克思对教条化的东方马克思的批判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东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启发意义,为重建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发展注入新的血液。要实现东西方马克思主义互补,就必须把东方马克思主义静态化的重视客体性研究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动态化的重视主体性研究结合起来。对我们而言,接受西方马克思的现实批判,与我们的实际相结合,扬弃创新。


相关内容

  • 中西方家庭差异对比研究2
  • 中西方家庭差异对比研究 据统计, 目前关于文化的定义有200多种.但无论文化的定义多么复杂, 不同民族的文化既有普遍性, 也有特殊性.这是因为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 他们的思维活动.情感标准.道德准则大致相同.人们的生活习惯.情感思维以及追求爱好, 也往往不相上下.中西方人格观念的差异造成中西方两种 ...

  • 海德格尔的_存在论差异_理论及其启示
  • 195 海德格尔的 存在论差异! 理论及其启示 俞吾金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上海200433) 摘要:人们通常把海德格尔提出的存在论差异理解为对存在与存在者之间的差异的肯定, 本文首次揭示了存在论差异的四重含义, 并进而探讨了这一理论对当前的存在论研究.形而上学史研究和马克思思想的阐释史研究的重大 ...

  • 东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 筷子文化与刀叉文化 1.筷子与刀叉的历史背景 现代人类社会,用餐的主要工具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以受中华文化影响,涵盖中国.韩国.日本.朝鲜等亚洲区域的"筷子餐具":一是以受希腊.古罗马文化影响的欧美区域的"刀叉餐具":还有一种便是以中东.印尼为主要辐射区域的& ...

  • 中西方文化礼仪差异
  • 中西方文化礼仪差异 摘要:本文将在大量的事例的基础上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差异的来源以便大家能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这些差异.以便更好的工作和学习. Abstract: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the Western etiquette culture sp ...

  •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文化差异分析
  • MANAGEMENT综合管理 143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文化差异分析 □何叶菊 摘 要:本文分析了中西方管理思想的文化特征,比较了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异,探究了中西方管理思想差异的文化根源,从不 管理思想 文化差异 同角度揭示了中西文化都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管理规律. 关键词:中国与西方 一.中西方管 ...

  • 从[春之声]看王蒙的意识流和西方意识流的差异
  • 摘要:20世纪20至40年代, 在西方文坛上出现了一个对世界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的现代流派――意识流小说.但作为一种单纯的技巧借鉴, 王蒙意识流更显著的特点却是它和西方意识流之间的根本性差异.现仅以王蒙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春之声>为例, 试加以分析. 关键词:意识流; 差异 20世纪20至4 ...

  • 公民道德法律意识-结业论文
  • 看中美公民意识 引言:读<象棋方程>一书后,突然发现中西方象棋的联系和差异,比如:国际象棋里多了"王后",一个左冲右突,英勇无比的棋子:与中国象棋中"官大无能"相反的勇士一般的"相":还有可以升变的"兵"棋. ...

  • #中西方写实绘画差异
  • 中西方绘画中的美学差异 要谈中西方绘画中美学的差异,必须要从它们的根源说起.中国绘画脱胎于工艺装饰艺术, 古代中国绘画三大体系中的院体画.文人画.民间画都不同程度地传承了装饰艺术的典型特质,即平面性与装饰性的审美趣味,画者将表现对象依照自己的理解进行美化加工,而非追求写实的准确性.而西方绘画则溯源于 ...

  •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跨文化交际>是英语翻译专业一门必修课,该课程就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介绍并作对比研究, 授课内容主要涉及语言, 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的话题.该课程有助于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有助于英语翻译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翻译实践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