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非洲印象

当代大学生的非洲印象

一、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认识这个世界的途径越来越多,对于世界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文化的交流传播让我们看到了其他地区的不同面。对于非洲,以前人们总是认为那时片广袤神秘的大陆,对它的了解却非常少,甚至对非洲产生一些刻板印象,但是现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的交流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非洲,在众多群体中,我选择了当代大学生这个群体来分析社会文化视角下的非洲。

二、关键词:经济文化地理制度社会生活

三、正文:

首先是经济方面的印象,很多人对于非洲的第一印象是贫穷、落后,这些印象来自于平时所看的新闻书报中,还有在学习中接触到的一些非洲印象,比如在讲到世界饥饿问题的时候,老师的ppt 上总是会有几张非洲的配图,所以给我们留下了非洲贫穷的印象。还有一些人只是感觉非洲一直都是贫穷落后的,但是至于这个印象从何而来也想不起来了,只要提起非洲,脑子中就立刻想到了穷,这可能是在社会文化的潜移默化下形成的印象。还有一些人对非洲的经济印象来自于另一个方面,就是可以去非洲发家致富,很多东南沿海的大学生都提及了这个印象,产生这个印象的原因有三,第一东南沿海经济比较发达,受商业氛围的影响,对于一个地方总是会首先关注到那里的物产资源,所以对于非洲,这些学生也很自然地联系到当地的石油、矿产资源等。第二是家里有亲戚去了那边并且富了起来,这说明中国与非洲的经济交流越来越紧密,很多中国人在非洲这片土地上致富,这种经济交流也影响着中非的下一代,第三是在一些影视剧中看到的,比如有位同学提到了《温州两家人》这部剧,里面可能有相关去非洲找油田的剧情,由此也可以看出影视作品对非洲的宣传越来越正面,让更多人正确地去认识非洲,通过访问来看,中国当代大学生也受到了这种正面的引导。

其次是文化艺术方面的印象,一些同学提到了非洲的音乐和舞蹈,节奏感强,这种印象来自于他们平时在学校里与一些非洲学生的接触,一起合作表演,感受

到了非洲同学身上那种像是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还有一些同学并不是与非洲同学接触而产生的印象,是他们喜欢音乐,比如在R&B中有很多黑人音乐的元素,当代大学生在非洲的音乐和舞蹈中认识了一个热情奔放、充满活力的非洲。

自然地理方面,一些同学对非洲的印象是神秘、广阔、动物多,这些印象可能来自于央视的一个节目《动物世界》,里面展示了非洲野生动物和它们栖息的原始森林与草原,让人们从非洲的动物世界中感受到非洲的野性、狂野。同时有些同学说起非洲,首先想到了纪录片,说明关于非洲的纪录片还是很多的,也会引起很多人的兴趣,人们在纪录片里又获得一些非洲神秘广阔的印象。在气候等方面,很多人对于非洲的印象是炎热,形成这种印象的原因是一些学生对非洲的地理位置并不熟悉,用一种以偏概全的方法来想象非洲的气候,一般说炎热的人都是联想到了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地区。

还有制度方面,一些学生提到了非洲酋长。与非洲的贫穷落后的印象相反,酋长给人感觉特别富有、地位高,并且神秘莫测,脑海中的酋长形象是身上带着羽毛,面上抹着油彩的人,这也体现出当代大学对非洲的政治制度并不十分了解,对于非洲国家的权力机构的认识还是片面的。现在,在许多非洲国家里,实际上存在着两套权力机构:一套是现代国家的管理机关,从中央到地方分别由总统、省长、县长、乡长等官员实施管理;另一套则是传统权力系统,主要在存在酋长领地的广阔的农村,实行酋长制度,这就是“非洲特色”。

最后使社会生活,关于这个方面,很多人对非洲的印象都是不好的印象,比如混乱、危险,一些人说到原因时,都说没去过,但是凭自己感觉,就觉得对那里的印象很差,这些印象可能来自战争,给人一种不安全的感觉。还有一些人是通过和一些非洲人接触后产生的印象,可能因为一些非洲人做了坏事,就定义了整个非洲群体都是不友善、危险的存在,这种印象的产生来自于偏见,虽然当代大学生大部分会以一种理智的态度来看待问题,但是仍存在一些人坚持着自己的偏见和刻板印象,不愿意去深入了解。除了混乱、危险外,还有的人认为非洲是个男女关系混乱的地方,由此也会联想到一些疾病,比如艾滋病等。许多学生都由非洲联想到了艾滋病,网上可以搜索到很多有关黑人和艾滋病的新闻,非洲艾滋病感染者占全球感染者八成以上。也正是因为这些疾病、宣传,当代大学生对于非洲存在一种恐惧心理,对于非洲的社会生活方面的印象也并不好。

四、总结:

对于当代大学生的非洲印象,我从五个方面来分析大学生的印象以及产生印象的原因,在采访了很多大学生之后发现,现在大学生对于非洲的印象更加客观,不再只是集中在不好的方面,非洲很多的优点正在被我们发现,除此之外,很多关于非洲的刻板印象正在改变。当代大学生的非洲印象能影响到当代大学生对非洲的态度,而当代大学生对非洲的态度会影响未来中非两国的交流,所以从当代大学生的非洲印象来看,中非未来的交流向一个很好的方向发展。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也要撇除偏见,用一种理性的态度,客观的眼光来对待和看待非洲。

当代大学生的非洲印象

一、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认识这个世界的途径越来越多,对于世界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文化的交流传播让我们看到了其他地区的不同面。对于非洲,以前人们总是认为那时片广袤神秘的大陆,对它的了解却非常少,甚至对非洲产生一些刻板印象,但是现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的交流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非洲,在众多群体中,我选择了当代大学生这个群体来分析社会文化视角下的非洲。

二、关键词:经济文化地理制度社会生活

三、正文:

首先是经济方面的印象,很多人对于非洲的第一印象是贫穷、落后,这些印象来自于平时所看的新闻书报中,还有在学习中接触到的一些非洲印象,比如在讲到世界饥饿问题的时候,老师的ppt 上总是会有几张非洲的配图,所以给我们留下了非洲贫穷的印象。还有一些人只是感觉非洲一直都是贫穷落后的,但是至于这个印象从何而来也想不起来了,只要提起非洲,脑子中就立刻想到了穷,这可能是在社会文化的潜移默化下形成的印象。还有一些人对非洲的经济印象来自于另一个方面,就是可以去非洲发家致富,很多东南沿海的大学生都提及了这个印象,产生这个印象的原因有三,第一东南沿海经济比较发达,受商业氛围的影响,对于一个地方总是会首先关注到那里的物产资源,所以对于非洲,这些学生也很自然地联系到当地的石油、矿产资源等。第二是家里有亲戚去了那边并且富了起来,这说明中国与非洲的经济交流越来越紧密,很多中国人在非洲这片土地上致富,这种经济交流也影响着中非的下一代,第三是在一些影视剧中看到的,比如有位同学提到了《温州两家人》这部剧,里面可能有相关去非洲找油田的剧情,由此也可以看出影视作品对非洲的宣传越来越正面,让更多人正确地去认识非洲,通过访问来看,中国当代大学生也受到了这种正面的引导。

其次是文化艺术方面的印象,一些同学提到了非洲的音乐和舞蹈,节奏感强,这种印象来自于他们平时在学校里与一些非洲学生的接触,一起合作表演,感受

到了非洲同学身上那种像是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还有一些同学并不是与非洲同学接触而产生的印象,是他们喜欢音乐,比如在R&B中有很多黑人音乐的元素,当代大学生在非洲的音乐和舞蹈中认识了一个热情奔放、充满活力的非洲。

自然地理方面,一些同学对非洲的印象是神秘、广阔、动物多,这些印象可能来自于央视的一个节目《动物世界》,里面展示了非洲野生动物和它们栖息的原始森林与草原,让人们从非洲的动物世界中感受到非洲的野性、狂野。同时有些同学说起非洲,首先想到了纪录片,说明关于非洲的纪录片还是很多的,也会引起很多人的兴趣,人们在纪录片里又获得一些非洲神秘广阔的印象。在气候等方面,很多人对于非洲的印象是炎热,形成这种印象的原因是一些学生对非洲的地理位置并不熟悉,用一种以偏概全的方法来想象非洲的气候,一般说炎热的人都是联想到了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地区。

还有制度方面,一些学生提到了非洲酋长。与非洲的贫穷落后的印象相反,酋长给人感觉特别富有、地位高,并且神秘莫测,脑海中的酋长形象是身上带着羽毛,面上抹着油彩的人,这也体现出当代大学对非洲的政治制度并不十分了解,对于非洲国家的权力机构的认识还是片面的。现在,在许多非洲国家里,实际上存在着两套权力机构:一套是现代国家的管理机关,从中央到地方分别由总统、省长、县长、乡长等官员实施管理;另一套则是传统权力系统,主要在存在酋长领地的广阔的农村,实行酋长制度,这就是“非洲特色”。

最后使社会生活,关于这个方面,很多人对非洲的印象都是不好的印象,比如混乱、危险,一些人说到原因时,都说没去过,但是凭自己感觉,就觉得对那里的印象很差,这些印象可能来自战争,给人一种不安全的感觉。还有一些人是通过和一些非洲人接触后产生的印象,可能因为一些非洲人做了坏事,就定义了整个非洲群体都是不友善、危险的存在,这种印象的产生来自于偏见,虽然当代大学生大部分会以一种理智的态度来看待问题,但是仍存在一些人坚持着自己的偏见和刻板印象,不愿意去深入了解。除了混乱、危险外,还有的人认为非洲是个男女关系混乱的地方,由此也会联想到一些疾病,比如艾滋病等。许多学生都由非洲联想到了艾滋病,网上可以搜索到很多有关黑人和艾滋病的新闻,非洲艾滋病感染者占全球感染者八成以上。也正是因为这些疾病、宣传,当代大学生对于非洲存在一种恐惧心理,对于非洲的社会生活方面的印象也并不好。

四、总结:

对于当代大学生的非洲印象,我从五个方面来分析大学生的印象以及产生印象的原因,在采访了很多大学生之后发现,现在大学生对于非洲的印象更加客观,不再只是集中在不好的方面,非洲很多的优点正在被我们发现,除此之外,很多关于非洲的刻板印象正在改变。当代大学生的非洲印象能影响到当代大学生对非洲的态度,而当代大学生对非洲的态度会影响未来中非两国的交流,所以从当代大学生的非洲印象来看,中非未来的交流向一个很好的方向发展。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也要撇除偏见,用一种理性的态度,客观的眼光来对待和看待非洲。


相关内容

  • 后殖民理论与后殖民艺术
  • 一.后殖民释义 后殖民(post-colonial)有两种含义:一是时间上的完结:从前的殖民控制已经结束:另一个含义是意义的取代,即殖民主义已经被取代,不再存在.但是第二个含义是有争议的.如果说殖民主义是维持不平等的政治和经济权利的话,那么我们所处的时代仍然没有超越殖民主义.[1] 按照阿里夫·德里 ...

  • 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2
  • 第一单元 第四课 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第二课时 课程标准 1-4 从历史和地域两方面,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1-5 认识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在国际比较中感受我们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教学要求 1.运用史实,说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

  • 人音版高中音乐教材分析
  •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音乐与人生>选自人印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的第一节.本单元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一下三个问题.即: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以及艺术作用:怎样鉴赏音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这三个问题不仅对学生学习音乐鉴赏具有基础性.指导性的意义,而且对学生形 ...

  • 中国近代文学艺术
  •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概念阐述] "浪漫主义"这个词来自法文字romans,原是拉丁语派生出来的通俗白话语言.进入18世纪以后,"浪漫主义"被用来描写自然景观时,大都指景色美丽宜人."浪漫"与大自然美的这种相关含义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 ...

  • 毕加索和他的格尔尼卡
  • 课程序号: 外国美术作品欣赏课程考试论文 论文题目:毕加索和他的格尔尼卡 学 院: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班 级: 国际经济与贸易091班 任课教师: 钟朝芳 姓 名: 陈理清 学 号: 09836101 短 号: 660709 成 绩: 目录 摘要 ------------------------ ...

  • 浅析中国国际形象在非洲的转变.原因及建议
  •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快速提高,如何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对提升中国软实力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选取非洲大陆作为切入点,根据笔者在非洲工作的亲身经历和感受,通过对比毛泽东时代和21世纪中国在非洲国际形象的变化,浅析其原因并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中国 国际形象 非洲 转变分析 中图分类 ...

  • 大道之行--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解说词(第一集)
  • -------------------- 大道之行 --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解说词(第一集) < 人民日报 >( 2017年08月29日   08 版) [字幕]2012年11月15日 中国北京 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同中外记者见面 [解说词] 历史将铭记这一天:20 ...

  • 从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看当代艺术投资基金
  • 问题的缘起:艺术投资基金的现状 近年来,艺术投资基金开始悄然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评论家一致认为,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重要投资基金,艺术投资基金的前景值得人们期待.这是因为,从理论上讲,一方面,艺术投资基金可以把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并且通过艺术品投资组合,尽可能地控制风险, ...

  • 历史研究的新方法
  • 历史研究的新方法.新领域  一.比较史学  二.口述史学  三.心态史学  四.社会史学 一.比较史学 (一)比较史学概说  1.定义  比较史学是现代史学中一个主要从事历史比较研究的派别.所谓历史比较研究,就是历史学家在研究中使用比较的方法,即通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历史现象的比较,来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