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仿佛看到了稻草人的心

  《文心》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前期,夏丏尊、叶圣陶两位先生合撰的一本指导国文教学的书,很多老师都曾被这本书打动过,并用它指导教学。直到现在,这本书还未淡出人们的视野。可见,这是一本很好的国文教学指导书。   这本书好在哪里呢?   这本书首要的好处在于,它不但教会我们知识,还寓教于乐,使我们读起来轻松惬意。它通过老师王仰之,学生周乐华、张大文等人串起32堂课,描绘出来的一幕幕场景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其次,它不仅读来饶有趣味,文辞也很优美。作者很注意词句的锤炼。例如,文中有一处写道:“平远的原野的尽头,明蓝的天幕一丝不皱地直垂下去。”“平远”“明蓝”“一丝不皱”“直垂”用词新颖,把一片辽阔明净的蓝天鲜明地描绘出来了。又比如当写到乐华将家里仅存的一点积蓄拿去交学费时:“乐华接钱在手,这钱仿佛有千斤的重,连胸口也像被压得透不转气来。他跑到学校里,偏过了脸把钱授给会计先生,待换到了一张收据的时候,心头突然一空,好像凭高的人偶然失足,身子掉在半空中。”作者把这段心理活动写得太贴切了!   这本书的好处更在于,它有实用的教学指导功能,能给师生许多启发。它涵括了修辞、语法、词汇、诗词等诸多与作文相关的语文知识,通读之下,没有一处读者读不懂的语句,也没有一处无益于教学的议论。它所讨论的都是实际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观点也切中肯綮,不偏不倚。全书发人深省的议论俯拾皆是,例如:   “作文是生活中间的一个项目,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一定要先有内容,后有题目。”(第三章论题目与内容)   “诗的所以为诗,全在有浓厚紧张的情感,次之是谐协的韵律,并不在乎辞藻的修饰。”(第八章论诗)   “勿只把文字当文字读,勿只从文字上去学文字。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第十三章论触发)   ……   正因为提出了这么多独到的见解,也正因为这些问题至今犹存,多年后的今天,回头重看,这本书依然不失现实意义,依然还是我们“极新鲜的、极卫生的吃食”。   另外,这本书不仅给我们读与写的指导,还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状况,还教会我们如何做人。书中的王仰之、周枚叔等知识分子实乃两位作者的自我写照,在那个战火不断的年代,他们处境堪忧,不仅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还使得子女辍学。他们就像叶圣陶先生童话里的稻草人一样不为人了解,然而,他们还是以一颗稻草人般善良的心,为了大家而抗争,并把奉献视作自己的幸福。那种甘于寂寞的品性,那股清刚浩然的正气,让人感叹,令人肃然起敬!   读着读着,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昏黄的灯光下,夏老和叶老促膝长谈着。淡青色的月光普照庭院,有好几种秋虫在那里鸣叫。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过着读书种田的清贫日子,共同感受着读书和教研的乐趣。   这本书为著名语言学家杨伯峻先生所著,它注重字音词义、文法规律及名物制度的考证,论证周详、表述准确,不但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更是普通读者了解《论语》的一本入门参考书。透过文字,我们仿佛和智者正面相对,聆听孔圣人的教诲。北大考古学家李零所著的《丧家狗——我读论语》写得颇有新意,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思想,可以一观。   蔡元培先生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这部随笔集充分体现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所谓“新”者,一则蔡先生在当时可算是开风气之先河,所倡导者多有“先锋”之意;更为重要的,时过境迁,先哲的思想虽“历久”(此去已有八九十年)而“弥新”(今天读来尤觉感动与真切,启迪智慧)。   陈寅恪先生一生坎坷,中年目盲,晚年足折。然而他从未放弃学术创作,学术硕果累累,被文史界誉为一代宗师,素为海内外学人所景仰。本书收集了陈寅恪自青年至暮年五十余年间所写的诗作,这些诗作,或记事,或有感,表明了他做人处事的原则,表达了他的思想情感,反映了他的人格情操。   (责编 秦越霞)

  《文心》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前期,夏丏尊、叶圣陶两位先生合撰的一本指导国文教学的书,很多老师都曾被这本书打动过,并用它指导教学。直到现在,这本书还未淡出人们的视野。可见,这是一本很好的国文教学指导书。   这本书好在哪里呢?   这本书首要的好处在于,它不但教会我们知识,还寓教于乐,使我们读起来轻松惬意。它通过老师王仰之,学生周乐华、张大文等人串起32堂课,描绘出来的一幕幕场景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其次,它不仅读来饶有趣味,文辞也很优美。作者很注意词句的锤炼。例如,文中有一处写道:“平远的原野的尽头,明蓝的天幕一丝不皱地直垂下去。”“平远”“明蓝”“一丝不皱”“直垂”用词新颖,把一片辽阔明净的蓝天鲜明地描绘出来了。又比如当写到乐华将家里仅存的一点积蓄拿去交学费时:“乐华接钱在手,这钱仿佛有千斤的重,连胸口也像被压得透不转气来。他跑到学校里,偏过了脸把钱授给会计先生,待换到了一张收据的时候,心头突然一空,好像凭高的人偶然失足,身子掉在半空中。”作者把这段心理活动写得太贴切了!   这本书的好处更在于,它有实用的教学指导功能,能给师生许多启发。它涵括了修辞、语法、词汇、诗词等诸多与作文相关的语文知识,通读之下,没有一处读者读不懂的语句,也没有一处无益于教学的议论。它所讨论的都是实际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观点也切中肯綮,不偏不倚。全书发人深省的议论俯拾皆是,例如:   “作文是生活中间的一个项目,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一定要先有内容,后有题目。”(第三章论题目与内容)   “诗的所以为诗,全在有浓厚紧张的情感,次之是谐协的韵律,并不在乎辞藻的修饰。”(第八章论诗)   “勿只把文字当文字读,勿只从文字上去学文字。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第十三章论触发)   ……   正因为提出了这么多独到的见解,也正因为这些问题至今犹存,多年后的今天,回头重看,这本书依然不失现实意义,依然还是我们“极新鲜的、极卫生的吃食”。   另外,这本书不仅给我们读与写的指导,还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状况,还教会我们如何做人。书中的王仰之、周枚叔等知识分子实乃两位作者的自我写照,在那个战火不断的年代,他们处境堪忧,不仅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还使得子女辍学。他们就像叶圣陶先生童话里的稻草人一样不为人了解,然而,他们还是以一颗稻草人般善良的心,为了大家而抗争,并把奉献视作自己的幸福。那种甘于寂寞的品性,那股清刚浩然的正气,让人感叹,令人肃然起敬!   读着读着,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昏黄的灯光下,夏老和叶老促膝长谈着。淡青色的月光普照庭院,有好几种秋虫在那里鸣叫。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过着读书种田的清贫日子,共同感受着读书和教研的乐趣。   这本书为著名语言学家杨伯峻先生所著,它注重字音词义、文法规律及名物制度的考证,论证周详、表述准确,不但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更是普通读者了解《论语》的一本入门参考书。透过文字,我们仿佛和智者正面相对,聆听孔圣人的教诲。北大考古学家李零所著的《丧家狗——我读论语》写得颇有新意,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思想,可以一观。   蔡元培先生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这部随笔集充分体现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所谓“新”者,一则蔡先生在当时可算是开风气之先河,所倡导者多有“先锋”之意;更为重要的,时过境迁,先哲的思想虽“历久”(此去已有八九十年)而“弥新”(今天读来尤觉感动与真切,启迪智慧)。   陈寅恪先生一生坎坷,中年目盲,晚年足折。然而他从未放弃学术创作,学术硕果累累,被文史界誉为一代宗师,素为海内外学人所景仰。本书收集了陈寅恪自青年至暮年五十余年间所写的诗作,这些诗作,或记事,或有感,表明了他做人处事的原则,表达了他的思想情感,反映了他的人格情操。   (责编 秦越霞)


相关内容

  • [稻草人]续写作文
  • <稻草人>续写作文(1) 稻草人的哭声传到了过路青蛙的耳朵里.青蛙闻声赶来,见稻草人在哭,便问他:"稻草人兄弟,你为什么哭啊?"稻草人呜咽着回答:"我是为我主人哭的,我的主人是一位孤独的老奶奶,他已经八九年没笑了.八年前,她丈夫死了,她和她儿子用了三年才把她 ...

  • 现代文阅读赏析题教案
  • 现代文阅读赏析题教案 江苏省宝应县范水高级中学 林峰 教案背景: 现代文阅读中尤其是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中,赏析题是一种常考题型,也是一种热点题型,但在具体考试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面对问题却无从下手,或不知从哪些方面去分析作答.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该类型题,区分该种题型的各种变式和注意事项,是每位教师必 ...

  • 续写稻草人
  • 续写稻草人(一) 稻草人的主人已经辛苦了两年都没有得到好的收成.今年的稻子长得很旺盛,丰收的希望就要来到了,可是蛾子却在稻叶上产了子.眼看着这子就要变成幼虫,想着这一大片绿绿的稻子将要被蛾子的幼虫给吃掉,稻草人是心如刀绞,难受极了-- 田地里,稻草人依然立着,可是却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他在为他的主人 ...

  • 器物里的光阴
  • 竹 椅 有些年头了,那两把竹椅,在老家堂前一小片斜照里泛着油红的光,静默安然,看起来就像是一对在尘世里过了半生的夫妻--不,是母女. 是的,那是一对母女椅,在我六岁的时候,它们经由一个扳匠的手进入人间,来到我和母亲的生活.我的母亲是一个乡村教师.皖南多山,大大小小的村子散落在山的褶缝和凹处,仿佛丛林 ...

  • 衣服的真正用途应该是展示我们的性格
  • 我们买衣服,常在意别人的看法,或是追求时髦,而不去考虑衣服的真正用途. 让那些有工作的人想想穿衣服的目的,首先是为了保持机体的温度,其次是为了在社会中遮掩起赤裸的身体. 评判一下吧,如果不在衣柜中添置新衣服,可以完成多少必须的工作.我们的衣服,因为整天与我们融为一体,从而具备了我们的性格,直到对它依 ...

  • 作文欣赏 秋 韵
  • 秋 韵 秋天又到了.我静静地伫立在窗前.那如火的枫叶,那飞翔的候鸟,那浓浓的秋韵,将我的思绪,又带回了那个金色的秋天„„ 那个秋天,金色的秋天.外公外婆那绿波荡漾的小院也改穿了一身落叶黄.我终于能来了,来到湖南,跟我的伙伴们在一起. "来了!XX 来了!!!"在小伙伴们的欢呼中, ...

  •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 面对一大笔未还清的债款,面对女友的毅然离去,男子想到投河自尽,然而命运却对他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他自杀未遂却漂流到了一座无人的孤岛. 从一开始的不断求救,到坦然面对事实,到最后拒绝人们的帮助,希望长久的住在岛上,是男子心理的巨大演变. 而住在孤岛对岸的宅女,隐居自闭,不停地上网购物,自雇工作,已经 ...

  • 犁耙是农耕的一种符号
  • 犁耙是农耕的一种符号 孙本召 (1)住在乡下,和植物走得最近.因而,勤劳的庄户人变戏法似的用木料制作了许多精致的农具,以此来丰饶自己的凡间生活. (2)偏僻的墙角里,独具内涵.这里没有什么风景,但足可以浏览到历史的影像,这是一种尘封起来的某种香醇的记忆,老酒一般.细数每家的院落,悬挂的弯镰,突兀的铁 ...

  • 麦田稻草人肩上的乌鸦[散文欣赏]
  • 在<萌芽>的5月刊中,得知了萌芽主编赵长天老师在2013年3月31日去世的消息,我先是震惊,随后是一股浓浓的哀伤--又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与世长辞.好吧,这句说的有点大,其实他更像一位慈祥的长辈,聆听着我们这些后生们虽不成熟,但完全发自内心的声音.赵长天老师的逝世让我产生一种和那些著名作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