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月光风耀玉堂-史湘云的名士风度

汉风先生《品读红楼人物》系列讲座之四

霁月光风耀玉堂

——史湘云的名士风度

(汉风先生2010年3月21日讲于彭城书院春分茶会)

各位长辈、各位来宾:大家晚上好!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春分。《春秋繁露》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昼夜平分之意,此时太阳直射赤道。春暖花开,莺飞草长。春分对人体而言,其重要意义仅次于夏至、冬至,对健康有较大的影响。此时人体的血液和激素活动正处于相对的高峰期,而气候的骤变会导致人体的平衡失调,诱发高血压、心脏病等,同时易产生眩晕、失眠等症,所以要避免情绪的波动,注意调慑情志。此节气的饮食调养非常关键,总的原则是忌大热大寒,力求中和。这段时期宜吃春笋、芝麻、花生、赤小豆、蚌肉、芫茜、莴笋、淮山、苹果、橘子、樱桃等。古代著名的医家张志聪在《素问集注》里说:“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从根而培养之。”这应是春分节气的养生准则。刚才我简单介绍了春分节气的养生常识,下面言归正传,咱们进入大观园,继续品鉴红楼

人物。

《红楼梦》中写了一大群青春年少的女子,大观园就是一个女儿国。在这个女儿国里,充满了青春的笑和泪、爱和怨、酒和

诗,使人享受到“花招绣带,柳拂春风”的美感。史湘云作为这“女儿国”中的一员,给我们留下了特别的印象。她外直内刚,有着青春的纯洁和洒脱,敢作敢为;她身处林黛玉与薛宝钗之间,以才品见长;她爱憎分明,心口如一,纯真爽直,聪明灵秀。她的言行举止洋溢着一种名士风度,透露着一种“阳刚”之气,令人如沐春风„„这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令人喜爱的人物形象。“霁月光风耀玉堂”是曹雪芹给她的判词,我说她有“名士

风度”。

【史湘云】

何谓名士风度?名士一词,源于魏晋时期。魏晋多名士 ,他们的特点是:远世隐居,峨冠飘带,说怪话但博学多才,形貌潇洒,放浪形骸。有一句话说“从来圣贤皆寂寞,是真名士自风流”。什么叫风流?“在天为风,在地为水,是为风流”。所以风流的本意为自然之道。说一个人风流,指的是他自然自在地生活做事。要理解真风流,有副对联可略释其意:“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一个 “真”字和一个“自”字,道尽了名士浑然天成的风流气度。晋代的“竹林七贤”可以说是风流名士的代表。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其中最为著名的酒徒是刘伶。刘伶经常随身带着一个酒壶,乘着鹿车,一边走,一边饮酒,一人带着掘挖工具紧随车后,什么时候死了,就地埋之。由此可见,风流与真性情有关,与真名士有关。今天没有名士了,今天多的是沽名钓誉之徒,所以现在的风流往往指的是下流,“风流”这个很好的词被现在的人们搞坏了。 史湘云是真名士,也是真风流。史湘云是金陵显贵史侯家的遗孤,贾府老祖宗贾母的孙侄女。由于她“襁褓之中父母违”,而颇受贾母爱怜,从小就在贾府里住,与宝玉在天真烂漫的童年建立了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友情。她的“本色”也是在那时形成和

发展的。

对于史湘云的出场,曹雪芹的安排可谓独具匠心。史湘云直到第二十回元妃归省后,繁华已过时才出场的。她出场得很突然。“且说宝玉正和宝钗顽笑,忽见人说:“史大姑娘来了。”——这

史大姑娘是谁啊?前二十回没有一段话集中地介绍一个史大姑娘。想一想其他十一钗,出场前后都有铺垫的呀!在《红楼梦》中,一位重要女主角的出场是如此的平静,却又如此的突兀!乍一想好像不合常理,仔细一琢磨就知道这正是作者刻画人物形象

的精妙之处。我们来看文本中的描写:

二人正说着, 只见湘云走来,笑道:‚二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顽,我好容易来了, 也不理我一理儿。‛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幺爱三四五’了。‛宝玉笑道:‚你学惯了他, 明儿连你还咬起来呢。‛史湘云道:‚他再不放人一点儿,专挑人的不好。你自己便比世人好,也不犯着见一个打趣一个。指出一个人来,你敢挑他,我就伏你。‛黛玉忙问是谁。湘云道:‚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我算不如你,他怎么不及你呢。‛黛玉听了,冷笑道:‚我当是谁,原来是他!我那里敢挑他呢。‛宝玉不等说完,忙用话岔开。湘云笑道:‚这一辈子我自然比不上你。我只保佑着明儿得一个咬舌的林姐夫,时时刻刻你可听`爱'`厄'去。阿弥陀佛,那才现在我眼里!‛

说的众人一笑,湘云忙回身跑了。

从上面这一段文字,我们看到史湘云头一遭踏进荣府的门槛,林黛玉就拿她的咬舌子来打趣:“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拿人的生理缺陷打趣,这是黛玉的刻薄。要是贪上一般人肯定要不高兴了,但是史

湘云对这种刻薄却不怪不恼,搬出了宝钗来反唇相讥:“你自己便比世人好,也不犯着见一个打趣一个。”“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我算不如你,他怎么不及你呢。”这实际上是褒钗贬黛,戳中了黛玉的心病。随后又打趣黛玉道:“这一辈子我自然比不上你。我只保佑着明儿得一个咬舌的林姐夫,时时刻刻你可听„爱‟„厄‟去。阿弥陀佛,那才现在我眼里!”这虽系闺中女儿口角的一段淡淡闲文,却将黛、湘二人的个性特征刻画得入木三分:唯黛玉才敢拿“咬舌”来打趣湘云,唯湘云才敢拿“林姐夫”来打趣黛玉,才敢说黛玉不及宝钗。有口有心的黛玉只能容纳有口无心的湘云对她的臧否,而有口无心的湘云压根儿就没有把有口有心的黛玉对她的臧否放在心里。所以,史湘云的“真”就真在她胸无芥蒂,纯真直爽,率诚在性,时移事迁,略无萦怀。像史湘云这样率直的人,如清水观鱼,用不着伏笔,只要她往读者面前一站,一开口,便活脱脱的了。曹雪芹这样写她的出场正是开

门见山,符合湘云的个性特征。

【史湘云与林黛玉】

在接下来关于史湘云的文字中,曹雪芹通过她对她言行举止的描绘,不断丰满着这一形象。第二十二回,写贾母等看戏,王熙凤发现唱小旦的戏子“扮上活象一个人”却引而不发,宝钗心里明白却不肯说,宝玉猜着了却又不敢说,唯独湘云毫无顾忌,张口就说“倒象林姐姐的模样儿”。书中写众人听了湘云的话后表现不一,“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可能有人会说,不就是一个比方吗?有什么大不了的?那个时代,戏子是不入流的,拿戏子喻人当然是忌讳。更何况拿戏子来比方黛玉这样小心眼的

人?大家心知肚明,都不点破,唯有湘云不假思索,一语道破天机。咱们徐州常用“直攮腔”来概括湘云这种人。“直攮腔”让当事人可能会觉得尴尬,但是却一针见血,说中事物的要害。接下来,

写湘云觉得宝玉护着黛玉,就生宝玉的气。

晚间, 湘云更衣时,便命翠缕把衣包打开收拾,都包了起来.翠缕道:‚忙什么,等去的日子再包不迟。‛湘云道:‚明儿一早就走.在这里作什么?----看人家的鼻子眼睛 ,什么意思!‛宝玉听了这话,忙赶近前拉他说道:‚好妹妹,你错怪了我.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别人分明知道,不肯说出来,也皆因怕他恼。谁知你不防头就说了出来,他岂不恼你。我是怕你得罪了他,所以才使眼色。你这会子恼我,不但辜负了我,而且反倒委曲了我。若是别人,

那怕他得罪了十个人,与我何干呢。‛

宝玉说的确实是心里话,但是这个憨直的湘云不知见好就收,

还要不依不饶。

湘云摔手道:‚你那花言巧语别哄我。我也原不如你林妹妹,别人说他,拿他取笑都使得,只我说了就有不是。我原不配说他。他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头,得罪了他,使不得!‛宝玉急的说道:‚我倒是为你,反为出不是来了。我要有外心,立刻就化成灰,叫万人践踹!‛湘云道:‚大正月里, 少信嘴胡说。这些没要紧的恶誓,散话,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会辖治你的人听去!别叫我啐你。‛说着,一径至贾母里间,忿忿的躺着去了。

读了这段文字,让人笑也不是,哭也不是。湘云是如此直率,心无芥蒂,口无遮拦。大观园的生活是如此天真烂漫,绝尘弃俗。还有四十回,在宝琴他们刚来的时候,湘云就直接跟他们说;“别的地方只管顽笑吃喝,就太太屋里别去,那屋里的人多心坏是要害咱们的”。对于史湘云的直言,在场的人听了都笑,宝钗就说她“虽然有心,到底嘴太直了。”如此的心直口快,敢说敢笑,敢怒敢骂,在红楼诸女子中,这种自然、纯真、善良的个性,舍湘

云还有其谁?

史湘云自己有英雄气概,也希望别人能似她。这也造就了她豪气肝胆,敢抱打不平的性格。比如当她听到那邢岫烟受了亏待,马上拍案而起,要去质问迎春,黛玉嘲笑她:“你又充当什么荆轲、聂政!”同样的作为客人,在对待贾府主子们态度上,史湘云是表现出一种不卑不亢,与人为善,却从不巴结攀附的风格。也只有她敢于动气,把一腔怒火发泄出来,要分出个是非曲直,理出个黑白两道来。如此之胸襟又岂是书中其他人物可比?

【史湘云与贾宝玉】

在众人眼里,爱说爱笑是史湘云的天性,哪里有史大姑娘的踪影,哪里就会充满欢声笑语,她就像是大观园里的一颗开心果。《红楼梦》中有两个人物的出场常带来不绝如缕的笑声:一个是史湘云,另一个是王熙凤。王熙凤搅起的笑声虽出自于她八面玲珑、雅俗共赏的语言,却更深刻的表明她讨好贾母的功利心理,及旁人受制于她的灸手可势的“笑”。而史湘云的笑却是真挚无邪的笑,发自天性。湘云给众人带来的快乐不仅缘于她的天真烂漫,更因为她出语谐趣。比如她用《点绛唇》编出了刁钻古怪的谜语:“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谁也想不到谜底会是猴子,她却解释道:“那一个耍的猴子不是剁了尾巴去的?”惹得众人大笑。她的酒令也比别人的有意思:“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

宪书上的话,共总凑成一句话。谜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当她最后说出了“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时,大家笑说她“好个诌断了肠子的。怪道他出这个令,故意惹人笑。”真是说不尽的俏皮!在史湘云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曹雪芹对封建礼教的不屑,对痛苦的蔑视,对自然、快乐、纯真、善美等美好个性的追求。

除了纯真率直,乐观向上,史湘云对任何人的态度都表现出一视同仁,与人为善的性格特点,即使在丫鬟婢妾们的面前也是如此。如在教香菱做诗时,她“没昼没夜高谈阔论起来”,其诲人不倦的精神可与黛玉比美了。她和自己的丫鬟翠缕论阴阳,就像朋友间说家常一样。这哪里像侯府的千金小姐,如此之平易近人,怎不令人喜欢!

【史

湘云偶填柳絮词】

为了使湘云这一艺术形象更丰满,作者还表现了湘云超逸的才情和敏捷的诗思。芦雪庵联句、凹晶馆联句以及每次诗社赛诗,

湘云的诗来得最快,也来得最多,并且表出了她那潇洒跌宕的风格。咏白海棠,她来迟了,在别人几乎已将意思说尽的情况下,她竟一连写了两首,且新颖别致,另有意趣,赢得了众人的赞叹和激赏,被评为压卷之作。写菊花诗时,诗如其人。《对菊》诗云:“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在这首诗里,史湘云写自己与菊花相对而坐,把菊花当作知音,而生发的感悟。旧时文人的作风常常有两个极端,要么是循规蹈矩,迂腐可笑,称之为道学派;要么是豪放通达,不拘小节,称之为名师派。史湘云的这首诗恰好写出了自己与菊花相对时的名士派头。首联写菊的名贵;第二联,不戴冠帽,发髻裸露,坐对菊花,抱膝而吟,一派旷达气概;第

三联,引菊花为知音,直抒自己凌霜傲世的高洁情怀。 芦雪庵联诗,是集中展示史湘云名士风度的精彩场景之一。大观园一场大雪之后,众姐妹相约到芦雪庵来雅集。湘云便让宝玉文凤姐要了一块新鲜鹿肉来到芦雪庵,一起割腥啖膻。书中写道:

湘云一面吃一面对李纨说‚我吃了这个方爱吃酒,吃了酒才有诗。若不是鹿肉,今儿断不能作诗。‛宝琴一旁看着直笑,她又笑道‚傻子,过来尝尝。‛……黛玉笑道‚今日芦雪庵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我为芦雪庵一大哭。‛湘云冷笑道‚你知

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都是锦心绣口。‛

读完这一段文字,我们情不自禁地要为湘云击节!这语态声貌中,展现着她的人生态度,洋溢着男儿般的粗犷豪爽,名士般的狂放风流,诗人般的倜傥旷达。由于她吃了鹿肉,饮了酒,诗兴大作,争联的既多且好,竟出现了宝琴、宝钗、黛玉共战湘云的局面。众人都笑道:“这都是那块鹿肉的功劳。”

湘云不但会写好诗,而且她本身就是一首好诗,一幅好画。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圃”可以说是描写湘云最传神的一个场景,也是《红楼梦》的经典画面之一。那是一首青春的赞歌,生命的乐章,写得笔酣墨饱,热闹非常,而史湘云则是其中最活跃的分子。大家划拳猜枚,饮酒赋诗,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满庭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玩了一回,散席时却忽然不见了湘云。

正说着,只见一个小丫头笑嘻嘻地走来说:‚姑娘快瞧,云姑娘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石后头,一块青石板凳上睡着了。‛众人听说,都笑道:‚快,别吵嚷。‛说着,都来看时,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地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掺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嘟嘟嚷嚷说:‚泉香而酒洌,玉盏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宜会亲友。‛……

这段文字,每次读来都是满口生香。曹雪芹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诗情画意的永恒场景。这是画,是诗,是震撼心魄的史湘云。“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石后头,一块青石板凳上睡着了”。在大观园的女子中,只有史湘云能干出这样的事,敢干出这样的事!在当时人的眼里,不是疯就是傻,然而湘云做出这样的事,却能赢得众姐妹的谅解,因为大家对湘云的名士风度了然于心。湘云是怎么睡的?睡在哪里?“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地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这种洒脱不似庄子的旷世逍遥;也不似竹林七贤的放荡不羁;而是带着青春的意蕴美与生命的哲学美。它折射着史湘云豪放洒脱而又不失女性本真的名士风范!面对这样的一个人物,谁不觉得可爱呢?谁不为之倾倒呢?

【史

湘云醉花荫】

鲁迅在评价《红楼梦》的人物描写时,认为“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鲁迅

所谓“真的人物”是说曹雪芹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从不把人物写得完美无缺,尽善尽美;而往往是写成美玉微疵。如黛玉的弱症、宝钗的热症、鸳鸯的雀斑等。在塑造史湘云这一形象时,也运用了这一美学上的辩证法。他不仅使这一美丽的少女有“咬舌”小疵,而且让她于俏丽妩媚中杂染了一些风流倜傥的男风。书中多次交代她在穿着上总是喜欢男装。第四十九回写道:

一时史湘云来了,穿着贾母与他的一件貂鼠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外发烧大褂子,头上带着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猩猩毡昭君套,又围着大貂鼠风领。黛玉笑她道:“你瞧,孙行者来了。他一般的拿着雪褂子,故意装出个小骚达子的样儿来。”众人也笑道:“偏他只爱打扮成个小于的样儿,原比他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

通过这段文字,我们看到了一个与大观园女孩儿不一样的史湘云。她不但自己喜欢男装,而且还给她的丫鬟葵官,剃短发,以男装作小童之状,又给葵官取名叫“韦大英”,以喻“惟大英雄能本色”也。由此可见,即便是常人眼里的这点“微瑕”其实也折射了史湘云的豪爽个性。这就是史湘云的“是真名士自风流,惟大英雄能本色”也,

岂是那些世俗的迂儒腐士所能理解和相比的!

【邮票上的史湘云】

可惜的是,由于曹雪芹的过早离世,我们无法看到史湘云的结局。在第五回“太虚幻境”中,湘云的曲文云:“襁褓之中父母违。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在她的判词中又有“富贵又何为?襁褓之中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的断语。虽说我们可以从“湘江水逝楚云飞”这句判词中猜想湘云的最后结局;高鹗所续的后四十回也给出了湘云的结局,但其艺术形象已大大不相同了。由此,我又想到张爱玲所说的人生三大恨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红楼的未完,成为了我们人生的一大恨事。史湘云也就成为了独立于蒙蒙烟雨中的海棠仙子,更是“春梦随云散,落花逐

水流”后的艳丽彩霞。

俺卷沉思,史湘云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她那阳光灿烂的笑脸对每一个读者来说都充满了诱惑;她那自由奔放的灵魂给女儿国那漫长而刺骨的寒冬,带来了灿烂的阳光;她那自由奔放的灵魂,宛若一株海棠花,如水般清丽,似云般飘逸,像霞般绚烂,俏然独立于红楼诸艳之中,成为大观园的春天里必不可少的一部

分……

汉风先生《品读红楼人物》系列讲座之四

霁月光风耀玉堂

——史湘云的名士风度

(汉风先生2010年3月21日讲于彭城书院春分茶会)

各位长辈、各位来宾:大家晚上好!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春分。《春秋繁露》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昼夜平分之意,此时太阳直射赤道。春暖花开,莺飞草长。春分对人体而言,其重要意义仅次于夏至、冬至,对健康有较大的影响。此时人体的血液和激素活动正处于相对的高峰期,而气候的骤变会导致人体的平衡失调,诱发高血压、心脏病等,同时易产生眩晕、失眠等症,所以要避免情绪的波动,注意调慑情志。此节气的饮食调养非常关键,总的原则是忌大热大寒,力求中和。这段时期宜吃春笋、芝麻、花生、赤小豆、蚌肉、芫茜、莴笋、淮山、苹果、橘子、樱桃等。古代著名的医家张志聪在《素问集注》里说:“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从根而培养之。”这应是春分节气的养生准则。刚才我简单介绍了春分节气的养生常识,下面言归正传,咱们进入大观园,继续品鉴红楼

人物。

《红楼梦》中写了一大群青春年少的女子,大观园就是一个女儿国。在这个女儿国里,充满了青春的笑和泪、爱和怨、酒和

诗,使人享受到“花招绣带,柳拂春风”的美感。史湘云作为这“女儿国”中的一员,给我们留下了特别的印象。她外直内刚,有着青春的纯洁和洒脱,敢作敢为;她身处林黛玉与薛宝钗之间,以才品见长;她爱憎分明,心口如一,纯真爽直,聪明灵秀。她的言行举止洋溢着一种名士风度,透露着一种“阳刚”之气,令人如沐春风„„这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令人喜爱的人物形象。“霁月光风耀玉堂”是曹雪芹给她的判词,我说她有“名士

风度”。

【史湘云】

何谓名士风度?名士一词,源于魏晋时期。魏晋多名士 ,他们的特点是:远世隐居,峨冠飘带,说怪话但博学多才,形貌潇洒,放浪形骸。有一句话说“从来圣贤皆寂寞,是真名士自风流”。什么叫风流?“在天为风,在地为水,是为风流”。所以风流的本意为自然之道。说一个人风流,指的是他自然自在地生活做事。要理解真风流,有副对联可略释其意:“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一个 “真”字和一个“自”字,道尽了名士浑然天成的风流气度。晋代的“竹林七贤”可以说是风流名士的代表。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其中最为著名的酒徒是刘伶。刘伶经常随身带着一个酒壶,乘着鹿车,一边走,一边饮酒,一人带着掘挖工具紧随车后,什么时候死了,就地埋之。由此可见,风流与真性情有关,与真名士有关。今天没有名士了,今天多的是沽名钓誉之徒,所以现在的风流往往指的是下流,“风流”这个很好的词被现在的人们搞坏了。 史湘云是真名士,也是真风流。史湘云是金陵显贵史侯家的遗孤,贾府老祖宗贾母的孙侄女。由于她“襁褓之中父母违”,而颇受贾母爱怜,从小就在贾府里住,与宝玉在天真烂漫的童年建立了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友情。她的“本色”也是在那时形成和

发展的。

对于史湘云的出场,曹雪芹的安排可谓独具匠心。史湘云直到第二十回元妃归省后,繁华已过时才出场的。她出场得很突然。“且说宝玉正和宝钗顽笑,忽见人说:“史大姑娘来了。”——这

史大姑娘是谁啊?前二十回没有一段话集中地介绍一个史大姑娘。想一想其他十一钗,出场前后都有铺垫的呀!在《红楼梦》中,一位重要女主角的出场是如此的平静,却又如此的突兀!乍一想好像不合常理,仔细一琢磨就知道这正是作者刻画人物形象

的精妙之处。我们来看文本中的描写:

二人正说着, 只见湘云走来,笑道:‚二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顽,我好容易来了, 也不理我一理儿。‛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幺爱三四五’了。‛宝玉笑道:‚你学惯了他, 明儿连你还咬起来呢。‛史湘云道:‚他再不放人一点儿,专挑人的不好。你自己便比世人好,也不犯着见一个打趣一个。指出一个人来,你敢挑他,我就伏你。‛黛玉忙问是谁。湘云道:‚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我算不如你,他怎么不及你呢。‛黛玉听了,冷笑道:‚我当是谁,原来是他!我那里敢挑他呢。‛宝玉不等说完,忙用话岔开。湘云笑道:‚这一辈子我自然比不上你。我只保佑着明儿得一个咬舌的林姐夫,时时刻刻你可听`爱'`厄'去。阿弥陀佛,那才现在我眼里!‛

说的众人一笑,湘云忙回身跑了。

从上面这一段文字,我们看到史湘云头一遭踏进荣府的门槛,林黛玉就拿她的咬舌子来打趣:“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拿人的生理缺陷打趣,这是黛玉的刻薄。要是贪上一般人肯定要不高兴了,但是史

湘云对这种刻薄却不怪不恼,搬出了宝钗来反唇相讥:“你自己便比世人好,也不犯着见一个打趣一个。”“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我算不如你,他怎么不及你呢。”这实际上是褒钗贬黛,戳中了黛玉的心病。随后又打趣黛玉道:“这一辈子我自然比不上你。我只保佑着明儿得一个咬舌的林姐夫,时时刻刻你可听„爱‟„厄‟去。阿弥陀佛,那才现在我眼里!”这虽系闺中女儿口角的一段淡淡闲文,却将黛、湘二人的个性特征刻画得入木三分:唯黛玉才敢拿“咬舌”来打趣湘云,唯湘云才敢拿“林姐夫”来打趣黛玉,才敢说黛玉不及宝钗。有口有心的黛玉只能容纳有口无心的湘云对她的臧否,而有口无心的湘云压根儿就没有把有口有心的黛玉对她的臧否放在心里。所以,史湘云的“真”就真在她胸无芥蒂,纯真直爽,率诚在性,时移事迁,略无萦怀。像史湘云这样率直的人,如清水观鱼,用不着伏笔,只要她往读者面前一站,一开口,便活脱脱的了。曹雪芹这样写她的出场正是开

门见山,符合湘云的个性特征。

【史湘云与林黛玉】

在接下来关于史湘云的文字中,曹雪芹通过她对她言行举止的描绘,不断丰满着这一形象。第二十二回,写贾母等看戏,王熙凤发现唱小旦的戏子“扮上活象一个人”却引而不发,宝钗心里明白却不肯说,宝玉猜着了却又不敢说,唯独湘云毫无顾忌,张口就说“倒象林姐姐的模样儿”。书中写众人听了湘云的话后表现不一,“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可能有人会说,不就是一个比方吗?有什么大不了的?那个时代,戏子是不入流的,拿戏子喻人当然是忌讳。更何况拿戏子来比方黛玉这样小心眼的

人?大家心知肚明,都不点破,唯有湘云不假思索,一语道破天机。咱们徐州常用“直攮腔”来概括湘云这种人。“直攮腔”让当事人可能会觉得尴尬,但是却一针见血,说中事物的要害。接下来,

写湘云觉得宝玉护着黛玉,就生宝玉的气。

晚间, 湘云更衣时,便命翠缕把衣包打开收拾,都包了起来.翠缕道:‚忙什么,等去的日子再包不迟。‛湘云道:‚明儿一早就走.在这里作什么?----看人家的鼻子眼睛 ,什么意思!‛宝玉听了这话,忙赶近前拉他说道:‚好妹妹,你错怪了我.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别人分明知道,不肯说出来,也皆因怕他恼。谁知你不防头就说了出来,他岂不恼你。我是怕你得罪了他,所以才使眼色。你这会子恼我,不但辜负了我,而且反倒委曲了我。若是别人,

那怕他得罪了十个人,与我何干呢。‛

宝玉说的确实是心里话,但是这个憨直的湘云不知见好就收,

还要不依不饶。

湘云摔手道:‚你那花言巧语别哄我。我也原不如你林妹妹,别人说他,拿他取笑都使得,只我说了就有不是。我原不配说他。他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头,得罪了他,使不得!‛宝玉急的说道:‚我倒是为你,反为出不是来了。我要有外心,立刻就化成灰,叫万人践踹!‛湘云道:‚大正月里, 少信嘴胡说。这些没要紧的恶誓,散话,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会辖治你的人听去!别叫我啐你。‛说着,一径至贾母里间,忿忿的躺着去了。

读了这段文字,让人笑也不是,哭也不是。湘云是如此直率,心无芥蒂,口无遮拦。大观园的生活是如此天真烂漫,绝尘弃俗。还有四十回,在宝琴他们刚来的时候,湘云就直接跟他们说;“别的地方只管顽笑吃喝,就太太屋里别去,那屋里的人多心坏是要害咱们的”。对于史湘云的直言,在场的人听了都笑,宝钗就说她“虽然有心,到底嘴太直了。”如此的心直口快,敢说敢笑,敢怒敢骂,在红楼诸女子中,这种自然、纯真、善良的个性,舍湘

云还有其谁?

史湘云自己有英雄气概,也希望别人能似她。这也造就了她豪气肝胆,敢抱打不平的性格。比如当她听到那邢岫烟受了亏待,马上拍案而起,要去质问迎春,黛玉嘲笑她:“你又充当什么荆轲、聂政!”同样的作为客人,在对待贾府主子们态度上,史湘云是表现出一种不卑不亢,与人为善,却从不巴结攀附的风格。也只有她敢于动气,把一腔怒火发泄出来,要分出个是非曲直,理出个黑白两道来。如此之胸襟又岂是书中其他人物可比?

【史湘云与贾宝玉】

在众人眼里,爱说爱笑是史湘云的天性,哪里有史大姑娘的踪影,哪里就会充满欢声笑语,她就像是大观园里的一颗开心果。《红楼梦》中有两个人物的出场常带来不绝如缕的笑声:一个是史湘云,另一个是王熙凤。王熙凤搅起的笑声虽出自于她八面玲珑、雅俗共赏的语言,却更深刻的表明她讨好贾母的功利心理,及旁人受制于她的灸手可势的“笑”。而史湘云的笑却是真挚无邪的笑,发自天性。湘云给众人带来的快乐不仅缘于她的天真烂漫,更因为她出语谐趣。比如她用《点绛唇》编出了刁钻古怪的谜语:“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谁也想不到谜底会是猴子,她却解释道:“那一个耍的猴子不是剁了尾巴去的?”惹得众人大笑。她的酒令也比别人的有意思:“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

宪书上的话,共总凑成一句话。谜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当她最后说出了“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时,大家笑说她“好个诌断了肠子的。怪道他出这个令,故意惹人笑。”真是说不尽的俏皮!在史湘云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曹雪芹对封建礼教的不屑,对痛苦的蔑视,对自然、快乐、纯真、善美等美好个性的追求。

除了纯真率直,乐观向上,史湘云对任何人的态度都表现出一视同仁,与人为善的性格特点,即使在丫鬟婢妾们的面前也是如此。如在教香菱做诗时,她“没昼没夜高谈阔论起来”,其诲人不倦的精神可与黛玉比美了。她和自己的丫鬟翠缕论阴阳,就像朋友间说家常一样。这哪里像侯府的千金小姐,如此之平易近人,怎不令人喜欢!

【史

湘云偶填柳絮词】

为了使湘云这一艺术形象更丰满,作者还表现了湘云超逸的才情和敏捷的诗思。芦雪庵联句、凹晶馆联句以及每次诗社赛诗,

湘云的诗来得最快,也来得最多,并且表出了她那潇洒跌宕的风格。咏白海棠,她来迟了,在别人几乎已将意思说尽的情况下,她竟一连写了两首,且新颖别致,另有意趣,赢得了众人的赞叹和激赏,被评为压卷之作。写菊花诗时,诗如其人。《对菊》诗云:“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在这首诗里,史湘云写自己与菊花相对而坐,把菊花当作知音,而生发的感悟。旧时文人的作风常常有两个极端,要么是循规蹈矩,迂腐可笑,称之为道学派;要么是豪放通达,不拘小节,称之为名师派。史湘云的这首诗恰好写出了自己与菊花相对时的名士派头。首联写菊的名贵;第二联,不戴冠帽,发髻裸露,坐对菊花,抱膝而吟,一派旷达气概;第

三联,引菊花为知音,直抒自己凌霜傲世的高洁情怀。 芦雪庵联诗,是集中展示史湘云名士风度的精彩场景之一。大观园一场大雪之后,众姐妹相约到芦雪庵来雅集。湘云便让宝玉文凤姐要了一块新鲜鹿肉来到芦雪庵,一起割腥啖膻。书中写道:

湘云一面吃一面对李纨说‚我吃了这个方爱吃酒,吃了酒才有诗。若不是鹿肉,今儿断不能作诗。‛宝琴一旁看着直笑,她又笑道‚傻子,过来尝尝。‛……黛玉笑道‚今日芦雪庵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我为芦雪庵一大哭。‛湘云冷笑道‚你知

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都是锦心绣口。‛

读完这一段文字,我们情不自禁地要为湘云击节!这语态声貌中,展现着她的人生态度,洋溢着男儿般的粗犷豪爽,名士般的狂放风流,诗人般的倜傥旷达。由于她吃了鹿肉,饮了酒,诗兴大作,争联的既多且好,竟出现了宝琴、宝钗、黛玉共战湘云的局面。众人都笑道:“这都是那块鹿肉的功劳。”

湘云不但会写好诗,而且她本身就是一首好诗,一幅好画。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圃”可以说是描写湘云最传神的一个场景,也是《红楼梦》的经典画面之一。那是一首青春的赞歌,生命的乐章,写得笔酣墨饱,热闹非常,而史湘云则是其中最活跃的分子。大家划拳猜枚,饮酒赋诗,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满庭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玩了一回,散席时却忽然不见了湘云。

正说着,只见一个小丫头笑嘻嘻地走来说:‚姑娘快瞧,云姑娘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石后头,一块青石板凳上睡着了。‛众人听说,都笑道:‚快,别吵嚷。‛说着,都来看时,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地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掺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嘟嘟嚷嚷说:‚泉香而酒洌,玉盏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宜会亲友。‛……

这段文字,每次读来都是满口生香。曹雪芹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诗情画意的永恒场景。这是画,是诗,是震撼心魄的史湘云。“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石后头,一块青石板凳上睡着了”。在大观园的女子中,只有史湘云能干出这样的事,敢干出这样的事!在当时人的眼里,不是疯就是傻,然而湘云做出这样的事,却能赢得众姐妹的谅解,因为大家对湘云的名士风度了然于心。湘云是怎么睡的?睡在哪里?“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地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这种洒脱不似庄子的旷世逍遥;也不似竹林七贤的放荡不羁;而是带着青春的意蕴美与生命的哲学美。它折射着史湘云豪放洒脱而又不失女性本真的名士风范!面对这样的一个人物,谁不觉得可爱呢?谁不为之倾倒呢?

【史

湘云醉花荫】

鲁迅在评价《红楼梦》的人物描写时,认为“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鲁迅

所谓“真的人物”是说曹雪芹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从不把人物写得完美无缺,尽善尽美;而往往是写成美玉微疵。如黛玉的弱症、宝钗的热症、鸳鸯的雀斑等。在塑造史湘云这一形象时,也运用了这一美学上的辩证法。他不仅使这一美丽的少女有“咬舌”小疵,而且让她于俏丽妩媚中杂染了一些风流倜傥的男风。书中多次交代她在穿着上总是喜欢男装。第四十九回写道:

一时史湘云来了,穿着贾母与他的一件貂鼠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外发烧大褂子,头上带着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猩猩毡昭君套,又围着大貂鼠风领。黛玉笑她道:“你瞧,孙行者来了。他一般的拿着雪褂子,故意装出个小骚达子的样儿来。”众人也笑道:“偏他只爱打扮成个小于的样儿,原比他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

通过这段文字,我们看到了一个与大观园女孩儿不一样的史湘云。她不但自己喜欢男装,而且还给她的丫鬟葵官,剃短发,以男装作小童之状,又给葵官取名叫“韦大英”,以喻“惟大英雄能本色”也。由此可见,即便是常人眼里的这点“微瑕”其实也折射了史湘云的豪爽个性。这就是史湘云的“是真名士自风流,惟大英雄能本色”也,

岂是那些世俗的迂儒腐士所能理解和相比的!

【邮票上的史湘云】

可惜的是,由于曹雪芹的过早离世,我们无法看到史湘云的结局。在第五回“太虚幻境”中,湘云的曲文云:“襁褓之中父母违。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在她的判词中又有“富贵又何为?襁褓之中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的断语。虽说我们可以从“湘江水逝楚云飞”这句判词中猜想湘云的最后结局;高鹗所续的后四十回也给出了湘云的结局,但其艺术形象已大大不相同了。由此,我又想到张爱玲所说的人生三大恨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红楼的未完,成为了我们人生的一大恨事。史湘云也就成为了独立于蒙蒙烟雨中的海棠仙子,更是“春梦随云散,落花逐

水流”后的艳丽彩霞。

俺卷沉思,史湘云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她那阳光灿烂的笑脸对每一个读者来说都充满了诱惑;她那自由奔放的灵魂给女儿国那漫长而刺骨的寒冬,带来了灿烂的阳光;她那自由奔放的灵魂,宛若一株海棠花,如水般清丽,似云般飘逸,像霞般绚烂,俏然独立于红楼诸艳之中,成为大观园的春天里必不可少的一部

分……


相关内容

  • 红楼梦诗词欣赏[乐中悲]
  • 红楼梦诗词欣赏:<乐 中 悲>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 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 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 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儿时坎坷形状. 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名家点评:  ...

  • 红楼才女 憨湘云的唐风晋骨
  • "87版"电视剧<红楼梦>剧照.爽朗活泼的史湘云. 在<红楼梦>钟灵毓秀的少女中,钗黛可谓"双峰对峙,二水分流",而湘云则是最绚丽的霞光异彩. 史湘云是贾母的侄孙女.宝玉青梅竹马的玩伴,第二十回才出场.正和宝钗说话的宝玉忽听人说&quo ...

  • [精品]漫话史湘云的人物形象
  • 漫话史湘云的人物形象 漫话史湘云的人物形象春秋文子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雄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究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史湘云是< ...

  • 红楼梦读后感之由湘云说红楼
  • 以前就想写一些关于红楼湘云的文字,一则因时间仓促,二则笔下无文,所以也就搁下了.近来又重读红楼,实感其中趣味,故写此文,希与古典的朋友们共赏. 红楼总众女子中,我最喜湘云,喜欢她的率真,她的洒脱,她的豁达.雪芹先生让湘云第一次出场乃在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篇文字中,而在二十九回中,宝玉与钗黛三 ...

  • [配乐诵读][红楼梦·咏白海棠](史湘云其二)
  • [配乐诵读]<红楼梦·咏白海棠> . (史湘云)践离朗读 其二 蘅芷阶通萝薛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名句摘录] 也宜墙角也宜盆 [赏析] 如果把一部<红楼梦>比作一首交响乐, ...

  • 金陵十二钗都有谁
  • 金陵十二钗在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在判词里已经分晓,即: 林黛玉 薛宝钗 贾元春 贾探春 史湘云 妙 玉 贾迎春 贾惜春 王熙凤 贾巧姐 李 纨 秦可卿 然而作者还交代"彼家上中下三等女子之终身册籍",也就是说应该还有副钗及副副钗.至于这些人物,各家说法不一,似乎除却香菱(甄英莲 ...

  • 小升初 名著阅读红楼梦
  • 教学过程 一. 课堂导入 <红楼梦>的考查一直作为重点穿梭在各次考试中,她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世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卫道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爱情悲剧为重要内容,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 ...

  • 红楼梦读后感600字
  • 红楼梦之反弹琵琶晴雯篇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惹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曹雪芹先生对晴雯的态度可以由这首词看出来,曹雪芹先生认为她是霁月在天,她的人品很是难得,光明磊落,她会寿夭是因为周围环境的黑暗,可见曹雪芹对她的基本态度还是肯定的 ...

  • 名著读后感3000
  •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呢.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