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桥小学 罗燕
课前准备:谁来介绍你们的姓名、年龄、学校、爱好等等,让大家都来了解你。
我们先介绍这,我相信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一定会让所有的老师都记住你。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8-89
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
2.学生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领悟转化思想,
感受事物之间是密切联系的。
3.学生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发展,在发展中快乐,体验到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是美的,激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
形面积公式,会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梯形面积公式。
教具准备:课件、完全一样的梯形若干个。:给每个小组准备两个完全一样
的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各一对,并用信封装好,剪刀一把。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是我们常见的交通工具——轿车,轿车前通常都有一块的挡风玻璃,(师出示一个近似梯形的地),这块玻璃的形状是什么图形?现在要换一块一样
大的玻璃,就是算这块玻璃的什么?怎样求这个梯形的面积呢?这就是今天我们
要研究的内容。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里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
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意义的,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二、 猜测验证,自主探究
1.公式猜想
师: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刚掌握了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
引导学生得出:已学过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三角形的面积计
算公式,我们又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谁来简单的说一说。)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面积推导过程。
师:我们在推导这两个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有什么共同点。(都是运用转
化法,把未知化为已知)
师:这种方法很重要,我们在解决很多问题的时候都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解
决新问题,对于梯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同学们也可大胆地猜想一下,梯形可能转
化成哪个我们已学过的图形呢?
生猜想(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写出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对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的回顾,为
学生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作了有效思维策略的铺垫。让学生对梯形如何转化进
行猜想,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探究意识。)
2.公式探究
师:同学们对梯形转化成什么,都作了自己的大胆猜想,但光有猜想是不够
的,接下来我们还要对自己的猜想进行探索,通过事实来说明你的猜想是合理、正确的。同座合作,对自己的猜想进行探索,这里老师提几个探索要求:
教师出示:探究要求:
(1)把信封袋中的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2)认真观察,发现梯形与拼成的图形在面积、边的长度上有什么关系?
(3)尝试从拼成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学生进行探究,教师进行相机指导。
探究后,学生汇报推导,教师引导得出如下几种推导思路:
思路一: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下图),得出拼成
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相等,平行
边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之和,从而推出梯形面积=(上底+下底)
×高÷2
过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思路二:把梯形剪成两个三个角形(如下图),得出梯形的面积等于两个
三角形面积之和,从而推出梯形的面积=上底×高÷2+下底×高÷2
思路三:把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与一个三角形(如下图),梯形的面
积等于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与一个三角形面积之和,从而推出梯形的面积=上底
×高+(下底-上底)×高÷2。
教师引导学生对以上的推导结果进行比较,最后得出“梯形面积=(上底+下
底)×高÷2”这个公式更简明易记。
师:如果上底用字a来表示,下底用b来表示,高用h来表示,那么梯形面
积公式用字母公式可表示为什么?
师:现在同学们翻开课本88-89页,阅读一下课文,并把文中的空填完整。
(设计意图: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放手让学
生去实践、去探索,学生在探索梯形面积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梯形的面积计算
公式,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来,更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问
题解决策略意识的形成。)
三、 实践运用,体验生活
1.火眼金睛我能辨
(1)梯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梯形的面积一定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小。( )
(3)一个梯形的上底是10cm,下底是20cm,高是10cm,它的面积是300
平方厘米。
2.生活运用我能行
(1)完成练习纸第一题。
(2)师:课前学校留给大家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现在我们来解决它。(师
再次出示近似梯形的地)要求这块玻璃的面积要知道什么条件?(要知道上底、下底、高各是多少)
教师出示上底16m、下底12m、高2m,学生进行计算。最后得出这块地的
面积。
(3)考考你的思考力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习题,一是让学生对新知识起到巩固的作用;二是注重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同时解决课始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价值,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主动参与学习。)
四、 评价总结,延伸拓展
师: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是如何学习的,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再一次体验学习经历,这个过程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的过程,不仅促进学生掌握了知识、领悟了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关注了学生情感的体验。)
课后反思: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材的教育价值和智力价值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关键在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梯形的面积》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为了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本节课经历两次活动,先小组合作探究方法,再小组合作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从而获得新知,整个教学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的机会,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和实践能力。
在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安排学生合作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利用前面的学习经验,动手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并让学生通过找图形之间的联系,自主从不同的途径探索出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首先让学生猜想可以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什么图形?再通过“拼、剪、割”的动手操作活动,看一看能转化成什么图形,然后学生思考讨论:想想转化的图形与原梯形有什么关系?底和高又有什么联系?在集体汇报时对这几种方法的处理上也不一样,重点分析了学生发现的第三种方法,一是因为大多数学生采用的都是这种方法,二是这种方法推导梯形的面积最容易理解、最简洁。
通过“拼、剪、说”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散,在活动中发展,学得主动、扎实,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实践活动,学生亲自参与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真正做到“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维能力、空间感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让学生主动操作、讨论,在充分感知、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达成了教学目的。
当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
(1)在语言组织方面,我还有欠缺。教学是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数学的知识和信息,但是有些时候,我还比较罗嗦,不够精炼。
(2)由于时间紧,给予孩子展示的空间不够;没有让更多的学生的展示推导过程,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多,特别是生生之间的评价不多,欠缺激励作用。
(3)由于时间紧,活动时间长,练习题做的较少
>
洪桥小学 罗燕
课前准备:谁来介绍你们的姓名、年龄、学校、爱好等等,让大家都来了解你。
我们先介绍这,我相信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一定会让所有的老师都记住你。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8-89
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
2.学生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领悟转化思想,
感受事物之间是密切联系的。
3.学生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发展,在发展中快乐,体验到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是美的,激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
形面积公式,会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梯形面积公式。
教具准备:课件、完全一样的梯形若干个。:给每个小组准备两个完全一样
的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各一对,并用信封装好,剪刀一把。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是我们常见的交通工具——轿车,轿车前通常都有一块的挡风玻璃,(师出示一个近似梯形的地),这块玻璃的形状是什么图形?现在要换一块一样
大的玻璃,就是算这块玻璃的什么?怎样求这个梯形的面积呢?这就是今天我们
要研究的内容。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里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
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意义的,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二、 猜测验证,自主探究
1.公式猜想
师: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刚掌握了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
引导学生得出:已学过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三角形的面积计
算公式,我们又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谁来简单的说一说。)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面积推导过程。
师:我们在推导这两个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有什么共同点。(都是运用转
化法,把未知化为已知)
师:这种方法很重要,我们在解决很多问题的时候都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解
决新问题,对于梯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同学们也可大胆地猜想一下,梯形可能转
化成哪个我们已学过的图形呢?
生猜想(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写出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对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的回顾,为
学生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作了有效思维策略的铺垫。让学生对梯形如何转化进
行猜想,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探究意识。)
2.公式探究
师:同学们对梯形转化成什么,都作了自己的大胆猜想,但光有猜想是不够
的,接下来我们还要对自己的猜想进行探索,通过事实来说明你的猜想是合理、正确的。同座合作,对自己的猜想进行探索,这里老师提几个探索要求:
教师出示:探究要求:
(1)把信封袋中的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2)认真观察,发现梯形与拼成的图形在面积、边的长度上有什么关系?
(3)尝试从拼成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学生进行探究,教师进行相机指导。
探究后,学生汇报推导,教师引导得出如下几种推导思路:
思路一: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下图),得出拼成
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相等,平行
边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之和,从而推出梯形面积=(上底+下底)
×高÷2
过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思路二:把梯形剪成两个三个角形(如下图),得出梯形的面积等于两个
三角形面积之和,从而推出梯形的面积=上底×高÷2+下底×高÷2
思路三:把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与一个三角形(如下图),梯形的面
积等于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与一个三角形面积之和,从而推出梯形的面积=上底
×高+(下底-上底)×高÷2。
教师引导学生对以上的推导结果进行比较,最后得出“梯形面积=(上底+下
底)×高÷2”这个公式更简明易记。
师:如果上底用字a来表示,下底用b来表示,高用h来表示,那么梯形面
积公式用字母公式可表示为什么?
师:现在同学们翻开课本88-89页,阅读一下课文,并把文中的空填完整。
(设计意图: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放手让学
生去实践、去探索,学生在探索梯形面积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梯形的面积计算
公式,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来,更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问
题解决策略意识的形成。)
三、 实践运用,体验生活
1.火眼金睛我能辨
(1)梯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梯形的面积一定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小。( )
(3)一个梯形的上底是10cm,下底是20cm,高是10cm,它的面积是300
平方厘米。
2.生活运用我能行
(1)完成练习纸第一题。
(2)师:课前学校留给大家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现在我们来解决它。(师
再次出示近似梯形的地)要求这块玻璃的面积要知道什么条件?(要知道上底、下底、高各是多少)
教师出示上底16m、下底12m、高2m,学生进行计算。最后得出这块地的
面积。
(3)考考你的思考力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习题,一是让学生对新知识起到巩固的作用;二是注重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同时解决课始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价值,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主动参与学习。)
四、 评价总结,延伸拓展
师: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是如何学习的,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再一次体验学习经历,这个过程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的过程,不仅促进学生掌握了知识、领悟了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关注了学生情感的体验。)
课后反思: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材的教育价值和智力价值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关键在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梯形的面积》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为了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本节课经历两次活动,先小组合作探究方法,再小组合作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从而获得新知,整个教学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的机会,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和实践能力。
在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安排学生合作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利用前面的学习经验,动手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并让学生通过找图形之间的联系,自主从不同的途径探索出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首先让学生猜想可以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什么图形?再通过“拼、剪、割”的动手操作活动,看一看能转化成什么图形,然后学生思考讨论:想想转化的图形与原梯形有什么关系?底和高又有什么联系?在集体汇报时对这几种方法的处理上也不一样,重点分析了学生发现的第三种方法,一是因为大多数学生采用的都是这种方法,二是这种方法推导梯形的面积最容易理解、最简洁。
通过“拼、剪、说”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散,在活动中发展,学得主动、扎实,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实践活动,学生亲自参与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真正做到“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维能力、空间感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让学生主动操作、讨论,在充分感知、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达成了教学目的。
当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
(1)在语言组织方面,我还有欠缺。教学是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数学的知识和信息,但是有些时候,我还比较罗嗦,不够精炼。
(2)由于时间紧,给予孩子展示的空间不够;没有让更多的学生的展示推导过程,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多,特别是生生之间的评价不多,欠缺激励作用。
(3)由于时间紧,活动时间长,练习题做的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