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全球化语境中的高中英语文化教学

作者:张革承张洪岩

课程·教材·教法 2007年10期

  一、英语全球化现状

  当今,英语无疑是世界应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其应用领域(domain)不仅涉及英语本族语者的日常生活,更包括国际商业、学术交流、国际航空、海运、乃至网络世界。如果说早期的英语传播与占领和殖民化密不可分,当今英语全球化则主要以Brutt-Griffler(2002)称之为“宏观习得”(macroacquisition)的方式得以实现,即大批学习者在各自言语社区出于不同目的的英语学习,成为英语传播的主要渠道。[1]Graddol(1999)认为,21世纪上半叶将见证英语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数量对比的骤变,非本族语者将大大超过本族语者。[2]

  伴随英语全球化而来的,不是单语制的扩张,而是双语制、乃至多语制的盛行。在东亚和东南亚,英语实际上成了东盟的官方语言。而在欧洲,取代英语扩张恐惧症的,是对多语社会、多语个人政策的支持。中国,更是拥有了世界上最多的英语学习者。有统计显示,中国或多或少会说英语的人已达2亿之众,而且还在不断增多。[3]

  但是,英语的全球化并没有带来英语的一体化。各种英语变体将随着国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更新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此外,在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交际场合,知晓并理解交际各方的文化背景,无疑成了交际成败的关键。基于对闲谈的实证研究发现,在国际通用语语境下的交际更为明显地暴露出交际主体和语言本身的文化根基,同时交际主体还会在交际过程中以各种语言和非语言方式对自身以及交际对象的文化身份(cultural identity)进行不断的确认、维护、修正,甚至进一步的扩展。[4]

  可见就交际而言,文化不仅是理解的基础,更是坚持的立场和出发点。无怪乎在英语全球化的今天,几乎所有外圈和扩展圈国家,都在认可和接受双语甚至多语社会的同时,强调自身文化的认同乃至英语的本土化。

  二、应对英语全球化的文化教学

  既然英语全球化已成为无法回避的事实,那么对这种全球化现状,中国的英语教学,尤其是文化教学要如何应对呢?就我国高中英语的文化教学而言,我们认为,至少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注意中国学生对英语的实际需求。如果是交流,就应包括输入和输出两部分。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既要能获取以英语为载体的各种信息,还要能以英语为载体传递信息,能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介绍自己的文化。

  其次,要注意文化教学内容的合理配置。随着英语覆盖人群、语境、语域、乃至功能的不断扩大,相应的文化学习内容也会日趋宽泛。Cortazzi和Jin(1999)认为作为外语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素材应该包括学习者的本族语文化(source culture),将英语作为第一语言国家的目的语文化(target culture)以及更为宽泛的、包罗世界范围内各种英语及非英语国家的国际文化(international culture)。[5]三种文化信息缺一不可,而本族语文化和国际文化对处于外圈和扩展圈国家的英语教学尤为重要,因为忽视本土文化输入,会造成学生英语语言输出障碍。

  再次,要注意文化教学的目标和结果。英语对于中国学习者而言,不是单一语言,也不是具有官方地位的第二语言,而是附加语言。因而学习有关目的语国的文化知识,不能等同于内化目的语国的文化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文化教学的最终目标,应是培养学生基于反思性所形成的对于本民族文化、乃至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认同感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其结果不应是简单的1+1=2,而应是1+1>2,即追求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相互促进以及以此为基础的人格完善,也就是“生产性双语学习”。[6]

  三、课程标准解读

  不可否认,外语教学,尤其是外语文化教学在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实施文化教学,就要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情感需求。作为我国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首次将“文化意识”连同“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列为五大课程目标。这标志着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目标由单一注重工具性向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的转向,也标志着文化教学在英语全球化语境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根据课程标准的描述,“文化意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知识(knowledge about culture)是对中外文化知识的掌握,如中外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文化理解力(understanding of culture)是对中外文化及其差异的理解过程和理解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又可理解为文化敏感性和自觉性(cultural awareness)是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度以及根据交际语境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跨文化交际能力(a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是根据所处文化环境和交际各方的文化背景,在理解并尊重交际各方文化身份的前提下,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可见,课程标准所界定的“文化意识”目标,不仅仅涉及文化知识(knowledge)的灌输,还包括理解能力(understanding)、自觉意识(awareness)和实际跨文化交际能力(competence)的培养,四个层次缺一不可。

  如果说文化知识的灌输主要靠合理配置的教学素材,那么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则要仰仗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师日常教学中的潜移默化。还应注意到,“文化意识”目标与其他四项教学目标,即“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目标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互为补充的关系。在教学中,应采取整合教学的形式,不宜孤立而行,将文化教学简化为文化背景知识的讲授,间或与本国的情况做做对比就草草收场。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我们注意到,课程标准7级和8级目标描述将侧重点放在了目的语国家的文化(source culture)上,包括主要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同时,课程标准还强调了目的语文化与本族语文化的对比学习,以及“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文化”和“培养世界意识”。可以说,作为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这样的安排符合高中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情感需求。根据这一理解,我们针对普通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进行了文化素材分析。

  四、教材分析

  选取阅读材料进行文化素材分析,主要出于典型性的考虑。作为典型性的输入性教材,阅读材料不仅在教科书中占据主导地位和大量篇幅,也为开展其他语言活动提供了话题和言语支持。而围绕阅读材料所提供的话题乃至言语支持,师生可以创造性地开展文化教学和文化学习活动。

  我们选取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教材1-5册。根据篇章主题分析显示,高中课本中的输入F性文化素材可分为目的语文化、本族文化、世界文化、对比文化和其他文化5种,以阅读篇数为单位,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注:“世界文化”指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以外的世界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对比文化”指两种以上文化对比的教学素材;“其他文化”指国家或民族背景不明显、较为宽泛的人文及科技知识,如日常生活、自然环境、科普知识等。

  在包括精读、泛读和课后阅读在内的70篇阅读材料中,目的语文化所占比率较大(35.7%),但同时也配置了一定比例的本族语文化和世界文化素材,两种素材各占15.7%。另外还有相当数量的阅读材料以较为宽泛的人文、科技和日常生活为话题,我们将其归类为其他文化,共17篇,占24.3%。以文化对比为主题的素材相对较少,在70篇阅读材料中,有6篇,占8.6%。我们认为,就阅读材料而言,该套教材对不同类型的文化素材进行了较为合理的配置,既恰到好处地遵循了课程标准的文化教学指导方针,又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英语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学习原则。

  五、文化教学方法

  以往的文化教学往往被简单地等同于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文化背景知识在外语学习中固然重要。但我们认为文化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批评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批评意识,不能等同于批判意识,而是基于对不同文化的了解所产生的对优秀文化的认同和人格完善。因而,对比性、反思性教学应是文化教学的常态。

  跨文化交际能力,也不能等同于目的语文化交际能力,而是得体的、基于对不同文化差异理解之上的交际能力。以语用(pragmatics)问题为例,如果教学中过于强调目的语语用标准的学习,缺少不同文化语用标准对比和实际交际任务操练,则难免会对学生产生误导,似乎使用英语交际就意味着要完全遵从目的语的语用习惯。这样一来,目的语文化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得以渗透,而学生自身的本族语文化认同却在不知不觉中日渐丧失。

  实际上,关于国际通用英语语用方面的研究表明,在国际通用英语使用语境中“推断本族英语交际准则的情况很少发生”(Seidlhofer,2004),人们更多采取合作、趋同和适应的交谈原则。[4]看来,对于中国学生来讲,学习交际中的适应技能(accommodation skills)要比习得目的语的语用原则和标准更为重要。一味追求本族语文化立场,或一味迎合目的语文化立场都不可能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学生应该充分了解跨文化交际的复杂性,学会根据具体的交际情景、交际对象和交际目的,得体地、创造性地完成交际任务。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重心应落在培养学生在全球语境下的英语交际中,恰当保持自身文化身份,与其他文化进行平等对话上面。

  六、结语

  进入21世纪以来,英语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传播和发展。这种全球化的发展和使用状况势必影响到语言教学。传统年代人们或许可以保有相对稳定、明确的教学范式和教学目标,但随着英语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也将经历所谓“后现代时期(postmodern phase)”(Seidlhofer,2004),一个旧观念、旧形式不断受到质疑甚至舍弃,而新观念、新权威又尚未确立的时期。[4]

  课程标准首次将“文化意识”列为五大教学目标之一,充分体现了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英语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充分意识到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种的作用和地位。在教学中合理配置不同文化教学素材,采取对比、反思、整合的文化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觉察能力、理解能力,使其最终具备完善的人格、自身文化认同感以及得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者介绍:张革承,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张洪岩,暨南大学外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作者:张革承张洪岩

课程·教材·教法 2007年10期

  一、英语全球化现状

  当今,英语无疑是世界应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其应用领域(domain)不仅涉及英语本族语者的日常生活,更包括国际商业、学术交流、国际航空、海运、乃至网络世界。如果说早期的英语传播与占领和殖民化密不可分,当今英语全球化则主要以Brutt-Griffler(2002)称之为“宏观习得”(macroacquisition)的方式得以实现,即大批学习者在各自言语社区出于不同目的的英语学习,成为英语传播的主要渠道。[1]Graddol(1999)认为,21世纪上半叶将见证英语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数量对比的骤变,非本族语者将大大超过本族语者。[2]

  伴随英语全球化而来的,不是单语制的扩张,而是双语制、乃至多语制的盛行。在东亚和东南亚,英语实际上成了东盟的官方语言。而在欧洲,取代英语扩张恐惧症的,是对多语社会、多语个人政策的支持。中国,更是拥有了世界上最多的英语学习者。有统计显示,中国或多或少会说英语的人已达2亿之众,而且还在不断增多。[3]

  但是,英语的全球化并没有带来英语的一体化。各种英语变体将随着国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更新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此外,在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交际场合,知晓并理解交际各方的文化背景,无疑成了交际成败的关键。基于对闲谈的实证研究发现,在国际通用语语境下的交际更为明显地暴露出交际主体和语言本身的文化根基,同时交际主体还会在交际过程中以各种语言和非语言方式对自身以及交际对象的文化身份(cultural identity)进行不断的确认、维护、修正,甚至进一步的扩展。[4]

  可见就交际而言,文化不仅是理解的基础,更是坚持的立场和出发点。无怪乎在英语全球化的今天,几乎所有外圈和扩展圈国家,都在认可和接受双语甚至多语社会的同时,强调自身文化的认同乃至英语的本土化。

  二、应对英语全球化的文化教学

  既然英语全球化已成为无法回避的事实,那么对这种全球化现状,中国的英语教学,尤其是文化教学要如何应对呢?就我国高中英语的文化教学而言,我们认为,至少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注意中国学生对英语的实际需求。如果是交流,就应包括输入和输出两部分。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既要能获取以英语为载体的各种信息,还要能以英语为载体传递信息,能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介绍自己的文化。

  其次,要注意文化教学内容的合理配置。随着英语覆盖人群、语境、语域、乃至功能的不断扩大,相应的文化学习内容也会日趋宽泛。Cortazzi和Jin(1999)认为作为外语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素材应该包括学习者的本族语文化(source culture),将英语作为第一语言国家的目的语文化(target culture)以及更为宽泛的、包罗世界范围内各种英语及非英语国家的国际文化(international culture)。[5]三种文化信息缺一不可,而本族语文化和国际文化对处于外圈和扩展圈国家的英语教学尤为重要,因为忽视本土文化输入,会造成学生英语语言输出障碍。

  再次,要注意文化教学的目标和结果。英语对于中国学习者而言,不是单一语言,也不是具有官方地位的第二语言,而是附加语言。因而学习有关目的语国的文化知识,不能等同于内化目的语国的文化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文化教学的最终目标,应是培养学生基于反思性所形成的对于本民族文化、乃至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认同感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其结果不应是简单的1+1=2,而应是1+1>2,即追求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相互促进以及以此为基础的人格完善,也就是“生产性双语学习”。[6]

  三、课程标准解读

  不可否认,外语教学,尤其是外语文化教学在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实施文化教学,就要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情感需求。作为我国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首次将“文化意识”连同“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列为五大课程目标。这标志着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目标由单一注重工具性向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的转向,也标志着文化教学在英语全球化语境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根据课程标准的描述,“文化意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知识(knowledge about culture)是对中外文化知识的掌握,如中外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文化理解力(understanding of culture)是对中外文化及其差异的理解过程和理解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又可理解为文化敏感性和自觉性(cultural awareness)是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度以及根据交际语境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跨文化交际能力(a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是根据所处文化环境和交际各方的文化背景,在理解并尊重交际各方文化身份的前提下,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可见,课程标准所界定的“文化意识”目标,不仅仅涉及文化知识(knowledge)的灌输,还包括理解能力(understanding)、自觉意识(awareness)和实际跨文化交际能力(competence)的培养,四个层次缺一不可。

  如果说文化知识的灌输主要靠合理配置的教学素材,那么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则要仰仗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师日常教学中的潜移默化。还应注意到,“文化意识”目标与其他四项教学目标,即“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目标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互为补充的关系。在教学中,应采取整合教学的形式,不宜孤立而行,将文化教学简化为文化背景知识的讲授,间或与本国的情况做做对比就草草收场。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我们注意到,课程标准7级和8级目标描述将侧重点放在了目的语国家的文化(source culture)上,包括主要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同时,课程标准还强调了目的语文化与本族语文化的对比学习,以及“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文化”和“培养世界意识”。可以说,作为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这样的安排符合高中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情感需求。根据这一理解,我们针对普通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进行了文化素材分析。

  四、教材分析

  选取阅读材料进行文化素材分析,主要出于典型性的考虑。作为典型性的输入性教材,阅读材料不仅在教科书中占据主导地位和大量篇幅,也为开展其他语言活动提供了话题和言语支持。而围绕阅读材料所提供的话题乃至言语支持,师生可以创造性地开展文化教学和文化学习活动。

  我们选取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教材1-5册。根据篇章主题分析显示,高中课本中的输入F性文化素材可分为目的语文化、本族文化、世界文化、对比文化和其他文化5种,以阅读篇数为单位,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注:“世界文化”指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以外的世界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对比文化”指两种以上文化对比的教学素材;“其他文化”指国家或民族背景不明显、较为宽泛的人文及科技知识,如日常生活、自然环境、科普知识等。

  在包括精读、泛读和课后阅读在内的70篇阅读材料中,目的语文化所占比率较大(35.7%),但同时也配置了一定比例的本族语文化和世界文化素材,两种素材各占15.7%。另外还有相当数量的阅读材料以较为宽泛的人文、科技和日常生活为话题,我们将其归类为其他文化,共17篇,占24.3%。以文化对比为主题的素材相对较少,在70篇阅读材料中,有6篇,占8.6%。我们认为,就阅读材料而言,该套教材对不同类型的文化素材进行了较为合理的配置,既恰到好处地遵循了课程标准的文化教学指导方针,又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英语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学习原则。

  五、文化教学方法

  以往的文化教学往往被简单地等同于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文化背景知识在外语学习中固然重要。但我们认为文化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批评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批评意识,不能等同于批判意识,而是基于对不同文化的了解所产生的对优秀文化的认同和人格完善。因而,对比性、反思性教学应是文化教学的常态。

  跨文化交际能力,也不能等同于目的语文化交际能力,而是得体的、基于对不同文化差异理解之上的交际能力。以语用(pragmatics)问题为例,如果教学中过于强调目的语语用标准的学习,缺少不同文化语用标准对比和实际交际任务操练,则难免会对学生产生误导,似乎使用英语交际就意味着要完全遵从目的语的语用习惯。这样一来,目的语文化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得以渗透,而学生自身的本族语文化认同却在不知不觉中日渐丧失。

  实际上,关于国际通用英语语用方面的研究表明,在国际通用英语使用语境中“推断本族英语交际准则的情况很少发生”(Seidlhofer,2004),人们更多采取合作、趋同和适应的交谈原则。[4]看来,对于中国学生来讲,学习交际中的适应技能(accommodation skills)要比习得目的语的语用原则和标准更为重要。一味追求本族语文化立场,或一味迎合目的语文化立场都不可能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学生应该充分了解跨文化交际的复杂性,学会根据具体的交际情景、交际对象和交际目的,得体地、创造性地完成交际任务。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重心应落在培养学生在全球语境下的英语交际中,恰当保持自身文化身份,与其他文化进行平等对话上面。

  六、结语

  进入21世纪以来,英语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传播和发展。这种全球化的发展和使用状况势必影响到语言教学。传统年代人们或许可以保有相对稳定、明确的教学范式和教学目标,但随着英语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也将经历所谓“后现代时期(postmodern phase)”(Seidlhofer,2004),一个旧观念、旧形式不断受到质疑甚至舍弃,而新观念、新权威又尚未确立的时期。[4]

  课程标准首次将“文化意识”列为五大教学目标之一,充分体现了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英语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充分意识到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种的作用和地位。在教学中合理配置不同文化教学素材,采取对比、反思、整合的文化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觉察能力、理解能力,使其最终具备完善的人格、自身文化认同感以及得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者介绍:张革承,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张洪岩,暨南大学外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相关内容

  • 全球化语境下的英语文学教学
  • 摘要: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交流所需要的不仅是语言的通晓者,更需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培养这种能力的基本切入点是跨文化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因为只有对文化有了真正深入的理解,才能有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文学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提供了培养这一能力的舞台.本文提出建立英语文学的概念 ...

  • 小学英语课标解读-故事教学
  •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第二级(5~6年级) 第三部分 分级标准 语言技能 说: 5. 能在教师的帮助和图片的提示下描述或讲述简单的小故事. 一.回归课标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 ...

  • 论英文原声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_唐玉凤
  • 论英文原声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唐玉凤 ( 长江师范学院,重庆 408003) [摘 要] 随着我国进一步与世界接轨,我国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其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英语教育作为培养英语人才的一个重要来源,其重要性日益增强.现在英语教学方式不断丰富,英文原声电影教育作 ...

  • 义务教育2011英语课程标准
  • 义务教育2011版英语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 言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和大调整的变革时期,呈现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的发展态势.作为一个和平发展的大国,中国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国际责任与义务.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学习和使用英语 ...

  • 中学教学中的文化缺失现象
  • 摘要: 近年来,我国英语教学与研究发展迅速,取得很大进步,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然而,中国文化知识及其英语表达长期处于被忽视状态,造成学习者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低下.而初中学生学习英语又处于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因此必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重视中国文化的融入,完善英语教学.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文 ...

  • 黄冈市初中英语命题标准
  • 黄冈市初中英语命题标准 (讨论稿) 一. 考试性质 各种考试,由于复习阶段不同其目的有两个: 其一,全面.准确反映初中学生学习水平,发挥诊断功能:其二,按照中考要求发现学生的差异,发挥评价功能.因此,试题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 命题思想 考试命题工作必须体现一定的导 ...

  • 双关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浅析张培基的散文翻译风格 探 ...

  • 论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战略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An Analysis of Fagin in Oliver Twist 2 中国英语学习者道歉言语行为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3 论商标翻译的原则及策略 4 李尔王和格勒旺布王比较研究 5 Thackeray's Ambivalent Attitude t ...

  •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学生阅读理解影响
  •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学生阅读理解的影响 [摘 要]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是很巨大的,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对比研究有助于了解语言的文化内涵,避免大学生在阅读时产生误解,从而使学生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本文从词汇.表达方式和背景知识三方面来分析文化差异对阅读造成的影响,以期帮助大学生了解中西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