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4. 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考查趋向】

【考点解读】2010年全国中考试题对成语的考查,主要涉及到下述四个方面:①正确理解与运用课文中出现的常见成语;②辨析常用成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③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所携带的故事意义;④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辨析常用成语的感情色彩;⑤根据具体的语境意义写出成语,理解成语中加点字的含义。考查的依据主要是在学生所学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成语,试题载体主要来自于课外。

【题型分析】2010年全国中考试题中的成语试题,在题型上主要有:①选择题:选出成语和释义等搭配有误的一项;选出对成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选出句子中加点成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选出成语中加点字字义相同的一项;选出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或不正确的—项;选出语段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或两项;选出对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分析不正确的一项。②填空题:填字将成语补充完整;以一个成语的四个字为开头各写一个与其意思相近的成语;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要求填写相应的成语;根据相关提示在语段中填写成语;在语段中用相关的成语替换画线文字。③简答题:简要评说借用成语制作的广告词。 【归类探究】

探究类型之一:正误判断

【例1】(2010

·黄冈)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2010年4月25日至5月10日麻城市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麻城杜鹃旅游文化节”的活动,使“杜鹃花城”的名声响彻云霄....。 B. 马的颚骨虽然很长,它却没有如驴的那副蠢相,如牛的那副呆相。相反地,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各得其所....。 C.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要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D. 玉树地震灾情发生后,街头的流动采血车前,等待献血的群众排起了长队,这场面让人感动得头晕目眩....。 探究类型之二:成语释义

【例2】(2010·宁德)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B .千百年来,这里的渔民与珊瑚礁友好相处,相安无事....。(相安无事:彼此相处没有冲突。) C .米妮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扇玻璃上的美丽景象,连要干的活都忘了。(津津有味:特别有滋味,形容味道好。) D .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

(。以讹传讹:把本来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结果越穿越错。)

探究类型之三:字形识记

【例3】(2010·昭通)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花枝招展 人迹罕至 不记其数 深恶痛绝 B. 无精打采 千姿百态 异想天开 无人问津 C. 发人深醒 天真无邪 再接再励 断章取义 D. 繁花似锦 与日惧增 心旷神怡 川流不息 【得分策略】

辨析使用成语“十看”

1.看成语的语义。高考中有一些不常见的成语,这时切忌一知半解或望文生义,很多的时候,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如:

(1)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 球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的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以否定形式应用。这里误解了词义,导致使用不当。易望文生义的成语还有:“万人空巷”“炙手可热”“首当其冲”“久假不归”“明日黄花”“细大不捐”“石破天惊”“危言危行”“文不加点”等。

2.看谦敬是否错位。有些从古代沿用下来的成语烙下了深深的古代文化的印记,有的专用于自称(谦辞) ,有的专用于称呼别人(敬辞) 。如果在理解时忽视了这方面的内容,就会出现错误。如: (2)在“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李校长抛砖引...玉.

的即兴发言,博得了全场一片掌声。 “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由解释可以看出这个成语是谦辞,其主语只能是第一人称“我”,因此上句中的成语运用是错误的。

3.看成语所在的语境。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当。如: (3)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设身处地”的意思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的语境是要“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不是设想,因此此处不能用“设身处地”,用“身临其境”才妥当。

4.看成语的语法功能。成语由于词性和词义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会不同。对成语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就会造成词语之间的不搭配。如:

(4)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

,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置之度外”和“置之不理”“置若罔闻”词义相近,“置之度外”常常和介词“把”搭配,“置之不理”“置若罔闻”常常和介词“对”搭配,因此要把“置之度外”改为“置若罔闻”,才是正确的。 (5)他往四周一看,发现漫山遍野的怪石,于是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敌军的妙计。 例句中的“出奇制胜”虽可作谓语,但其后不能带宾语。成语用在此处显然不当。这样的词还有,“司空见惯”“耳濡目染”不能带宾语,“同心同德”“深思熟虑”不能作修饰语,等等。

5.看成语的感情色彩。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据不同的目的、场合、对象而选用感情色彩不同的成语。如: (6)范曾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例句旨在突出“画家”,尤其是“艺术爱好者”观摩“范曾画展”的热情,而句中却用“趋之若鹜”这个含贬义的成语来表示,运用不恰当,可改用“纷至沓来”。 成语的感情色彩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我们必须结合语境明辨褒贬。特别强调的是融合反语修辞手法的褒词贬用和贬词褒用,不应视为一种错误。

6.看成语所指的对象。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如:专门指个体或群体,专指人或事物,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等等。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就会出现语病。如: (7)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洗心革面”比喻人彻底悔改。指人的改过自新,而不能用来形容刊物。

7.看成语的使用范围。成语使用范围有大小,词义有轻重。这就要求我们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范围大小或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重词轻用或轻词重用。有些成语的误用正是由于分

不清范围的大小。如:

(8)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作好各方面的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例句中“三长两短”指意外灾祸、事故,也特指死亡,词义很重。用在此语境中是犯了典型的“重词轻用”的错误。

8.看表达重复与否。在使用时,成语语义可能与句子中有些词语意义重复。这种类型的误用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已含有该成语意思或部分意思的词语,造成整个句子有叠床架屋的语病,如不加细辨,就会发生误判。如:

(9)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的意思一样,因而造成重复。可删去“扑哧一声笑起来”,使句子表义简明。

9.看是否符合逻辑。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符合句意,似乎没有错误,但从逻辑的角度考虑则可能事理不通。成语使用“不合逻辑”的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如: (10)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莘莘”形容众多,可见“莘莘学子”就是“众多的学子”。既然是“众多的学子”,何言“一位”? 删去“莘莘”,意思就通顺了。

10.看成语的本来意义。很多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言,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都有着特定的含义。我们在运用时一定要追本溯源,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还有不少成语现在都使用它的比喻义或引申义,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熟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如: (11)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

,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剧目。 “粉墨登场”在此句中用的就是本义,使用正确。 (12)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非非”,佛家语,指一般人认识所达不到的境界。现比喻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情,含贬义。在此句中,使用的是本义,因此是正确的。 〖限时集训〗

集训点一 正误判断

1. (2010·连云港)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今天小学同学相聚,我看到了张明,真想不到当年拿起英语书就头疼的他,竟然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真得刮目相看....了。 B .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

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C .到上海参观世博园的游客,虽然来自世界各地,萍水..相逢..

,但在进馆排队的漫长等待中,他们互相攀谈,一下子成了朋友。 D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地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2. (2010·玉溪)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哀牢山是一个美的世界,美的景,美的人,美的物,美的情,无不令人触目伤怀....。 B .小亮和王明是一对黄金搭档,在工作中两人相映成趣....,都取得了喜人的业绩。 C .为了改变这个班学风不正的局面,李老师服从了领导的安排,粉墨登场....担任了该班的班主任。 D .遨游于艺术的海洋时,美虽然有时在印象中稍纵即逝....,但仍能使人感怀。

3. (2011·锦州)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

A. 他们在迷宫般的坑道中探索道路, 参与地下深处的工作, 并乐此不疲...., 甚至忘记了无岁月是怎样流逝的。 B. 大家认为他没有真才实学, 只是浪得虚名....而已, 对他的印象也就极差。

C. 在福州很少有人知道她, 但在美国, 她却是个赫赫有名....的才女。

D. 玉树地震发生后, 许多青年志愿者纷纷奔赴灾区, 我市的医务工作者也蠢蠢欲动....。 4. (2010·十堰)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得当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 .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级很是孤立,大家一致认为他是一个很自负的人。 C .如果我们的学习负担太重,学习的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 D .班会课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5. (2010·乌鲁木齐)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新疆大发展,我们怎么办?”“首府大跨越,我们怎么干?”乌鲁木齐人已把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当做实现首府跨越式发展的不二法门....。 B .6月11日世界杯足球赛在南非开赛以来,球迷们天天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每场比赛结束后仍对球星的表现评头论足,强聒不舍....

,尽情享受着体坛的“豪门盛宴”。 C .今年年初以来,大蒜、绿豆等农产品大幅涨价,疯涨

速度令人叹为观止....,由此也催生出“蒜你狠”“豆你玩”“玉米疯”等一系列网络新词。 D .面对我市多年来冬季大气污染严重的状况,市政府下大力气整治,终于妙手回春....。据2009年环境监测显示:优级天数增加,重污染天数减少。

6. (2010·大庆)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母亲常常把所看的小说的内容讲给妹仔听。她讲的娓.娓动听...

,妹仔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 B. 我们登上汽船(等于城市公共汽车),观赏两岸风光,十四五世纪的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时代的宫殿和贵族院落,鳞次栉比....。 C. 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可理喻....的。 D. 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7. (2010·梅州)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任何个人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较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B .这位年轻的班主任虽然工作很繁重,但看起来精神矍...铄.。 C .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D .托尔斯泰的作品不会放过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 ,同样也能全面关注社会变革的现实。

8. (2010·桂林)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看到世乒赛上中国女队的失利,他黯然神伤....,离开了座位。

B .熊猫美仪、美凤憨态可掬....,正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嬉戏。 C .青少年要有不迷信权威的意识,只要是正确的就要敢于坚持,就要强词夺理....。 D .半个世纪的漫漫岁月,竟无法抹平她心中的裂痕,那该是何等令人发指....的暴行。 9. (2010·滨州)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出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B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 .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这名山区失学儿童重返课堂,和其他师生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D .中国8位维和警察在海地大地震中不幸遇难,获知此

消息,很多网友不能自已....

,纷纷在网上发帖表示悼念。 10. (2010·百色)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百色以它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众多旅游者前来观光。 B. 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摧毁了原本祥和安宁的玉树小城。

C. 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D. 看电视是游览观光最经济、最省事的途径,我们足不..出户..

,便可大饱眼福。 11. (2010·昭通)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张校长不辞辛劳,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休养的杨老师。 B .妈妈列举了许多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 C .如果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受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D .学习中有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向他人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12. (2011预测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惟妙惟肖....的艺术品。 B .庆祝“六一”的晚会上,俩小朋友模仿的小品让我们都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 C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拉.帮结派...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D .一旦产生小的灵感,我们就应当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

地把它发展下去。 13. (2011预测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两本成语词典各得其所....,一本重视溯源,一本例句丰富,特色都很鲜明。 B .经过大家一番苦心孤诣....的开导,他终于明白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C .由于厂家对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吹毛求疵....,因而产品销路越来越好。 D .魅力的画面与逼真的音响效果相得益彰....,使这部影片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 14. (2011预测题)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替换为括号内的成语而不改变句子原意的一组是( )

①新春佳节来临,羊城处处张灯结彩,大街上车辆行人络绎不绝....

。(a 川流不息 b喜气洋洋),呈现出一片欢乐的景象。

②有些地方为增产粮食而盲目毁林开荒,结果事与愿违....(a 事半功倍 b适得其反),不仅粮食没增产,还破坏了生态环境。

A. ①a ②a B.①a ②b C.①b ②b D.①b ②a 15. (2011预测题)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文学家以脍炙人口....的诗句吟咏它,绘画家以使人迷恋的丹青描绘它,摄影师以令人神往的镜头记录它。 B .今年我国将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届时通过电视直播,地球上的观众对航天员在空行走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

。 C .改革开放30年来,南通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取季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D .“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以来,各级各类学校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16. (2011预测题)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处于豆蔻年华....的我们,对异性产生倾慕之心是生理和心理发展到这一阶段的必然结果。 B .有人说“百年修得同船渡”,是“缘”把我们连在一起;我说只有“志”才能让我们走到一起,因为我们“志道”相同,所以我们同心协力,众志成城....,追求事业,成就自我。 C .作家们会用手中的笔写下生命的美好,令人向往;画家们会用手中的笔勾勒生命的美好,如诗如画....;音乐家会用歌声唱出生命的美好;幽雅动人„„ D .溪水西流,你要迈着沉重的步伐向东前进,你要看看东方之神叱咤风云....的威武雄姿。 17. (2011预测题)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中华民族从未低头,冰冻雪灾更不可怕,因为我们有不屈不挠、众志成城....的十三亿人民。 B. 一个很大很大的困难,除以13亿,就会变得微不足道....;一个很小很小的爱心,乘以13亿,就会聚成爱的海洋。 C. “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无疑是为我国航天事业建立了一座巍峨的海市蜃楼....。 D. 大家认为张湛同学提出的“争做奥运文明小卫士”的倡议很有意义,都异口同声....地表示赞成。 集训点二 成语释义

18. (2011预测题)下列与成语相关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苏秦 —— 战国—— 铁杵磨针——比喻有恒心肯努

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B .诸葛亮——东汉末——三顾茅庐——泛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C .陶渊明——晋朝 —— 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D .蔺相如——战国 —— 完璧归赵——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19. (2011预测题)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试根据相关提示用初中古文中出现的成语补全文段。

当前行中暂时落后时,我们是选择沉沦退缩还是奋勇向上?吴下阿蒙说我们当努力向上,总有一天让别人发出“ ”的感叹。在道义面前,面临生与死的抉择时,我们是选择苟且的生,还是凛然的死?孟子说我们当 。

集训点三 字形识记

20. (2010·贵阳)下面各组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断章取义 随声附和 世外桃源 B.并行不背 记忆尤新 疏妆打扮 C.出奇至胜 挑拔事非 头晕目炫 D.继往开来 碌碌综生 走头无路 21. (2010·恩施)下边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精巧绝伦 转弯抹角 引颈受戮 断壁残垣 B .一抔黄土 张皇失措 苦心孤诣 山清水秀 C .遮天蔽日 莫明其妙 名副其实 花团锦簇 D .广袤无垠 吹毛求疵 融会贯通 龙吟凤哕

4. 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考查趋向】

【考点解读】2010年全国中考试题对成语的考查,主要涉及到下述四个方面:①正确理解与运用课文中出现的常见成语;②辨析常用成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③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所携带的故事意义;④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辨析常用成语的感情色彩;⑤根据具体的语境意义写出成语,理解成语中加点字的含义。考查的依据主要是在学生所学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成语,试题载体主要来自于课外。

【题型分析】2010年全国中考试题中的成语试题,在题型上主要有:①选择题:选出成语和释义等搭配有误的一项;选出对成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选出句子中加点成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选出成语中加点字字义相同的一项;选出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或不正确的—项;选出语段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或两项;选出对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分析不正确的一项。②填空题:填字将成语补充完整;以一个成语的四个字为开头各写一个与其意思相近的成语;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要求填写相应的成语;根据相关提示在语段中填写成语;在语段中用相关的成语替换画线文字。③简答题:简要评说借用成语制作的广告词。 【归类探究】

探究类型之一:正误判断

【例1】(2010

·黄冈)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2010年4月25日至5月10日麻城市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麻城杜鹃旅游文化节”的活动,使“杜鹃花城”的名声响彻云霄....。 B. 马的颚骨虽然很长,它却没有如驴的那副蠢相,如牛的那副呆相。相反地,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各得其所....。 C.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要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D. 玉树地震灾情发生后,街头的流动采血车前,等待献血的群众排起了长队,这场面让人感动得头晕目眩....。 探究类型之二:成语释义

【例2】(2010·宁德)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B .千百年来,这里的渔民与珊瑚礁友好相处,相安无事....。(相安无事:彼此相处没有冲突。) C .米妮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扇玻璃上的美丽景象,连要干的活都忘了。(津津有味:特别有滋味,形容味道好。) D .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

(。以讹传讹:把本来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结果越穿越错。)

探究类型之三:字形识记

【例3】(2010·昭通)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花枝招展 人迹罕至 不记其数 深恶痛绝 B. 无精打采 千姿百态 异想天开 无人问津 C. 发人深醒 天真无邪 再接再励 断章取义 D. 繁花似锦 与日惧增 心旷神怡 川流不息 【得分策略】

辨析使用成语“十看”

1.看成语的语义。高考中有一些不常见的成语,这时切忌一知半解或望文生义,很多的时候,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如:

(1)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 球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的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以否定形式应用。这里误解了词义,导致使用不当。易望文生义的成语还有:“万人空巷”“炙手可热”“首当其冲”“久假不归”“明日黄花”“细大不捐”“石破天惊”“危言危行”“文不加点”等。

2.看谦敬是否错位。有些从古代沿用下来的成语烙下了深深的古代文化的印记,有的专用于自称(谦辞) ,有的专用于称呼别人(敬辞) 。如果在理解时忽视了这方面的内容,就会出现错误。如: (2)在“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李校长抛砖引...玉.

的即兴发言,博得了全场一片掌声。 “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由解释可以看出这个成语是谦辞,其主语只能是第一人称“我”,因此上句中的成语运用是错误的。

3.看成语所在的语境。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当。如: (3)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设身处地”的意思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的语境是要“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不是设想,因此此处不能用“设身处地”,用“身临其境”才妥当。

4.看成语的语法功能。成语由于词性和词义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会不同。对成语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就会造成词语之间的不搭配。如:

(4)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

,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置之度外”和“置之不理”“置若罔闻”词义相近,“置之度外”常常和介词“把”搭配,“置之不理”“置若罔闻”常常和介词“对”搭配,因此要把“置之度外”改为“置若罔闻”,才是正确的。 (5)他往四周一看,发现漫山遍野的怪石,于是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敌军的妙计。 例句中的“出奇制胜”虽可作谓语,但其后不能带宾语。成语用在此处显然不当。这样的词还有,“司空见惯”“耳濡目染”不能带宾语,“同心同德”“深思熟虑”不能作修饰语,等等。

5.看成语的感情色彩。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据不同的目的、场合、对象而选用感情色彩不同的成语。如: (6)范曾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例句旨在突出“画家”,尤其是“艺术爱好者”观摩“范曾画展”的热情,而句中却用“趋之若鹜”这个含贬义的成语来表示,运用不恰当,可改用“纷至沓来”。 成语的感情色彩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我们必须结合语境明辨褒贬。特别强调的是融合反语修辞手法的褒词贬用和贬词褒用,不应视为一种错误。

6.看成语所指的对象。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如:专门指个体或群体,专指人或事物,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等等。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就会出现语病。如: (7)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洗心革面”比喻人彻底悔改。指人的改过自新,而不能用来形容刊物。

7.看成语的使用范围。成语使用范围有大小,词义有轻重。这就要求我们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范围大小或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重词轻用或轻词重用。有些成语的误用正是由于分

不清范围的大小。如:

(8)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作好各方面的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例句中“三长两短”指意外灾祸、事故,也特指死亡,词义很重。用在此语境中是犯了典型的“重词轻用”的错误。

8.看表达重复与否。在使用时,成语语义可能与句子中有些词语意义重复。这种类型的误用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已含有该成语意思或部分意思的词语,造成整个句子有叠床架屋的语病,如不加细辨,就会发生误判。如:

(9)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的意思一样,因而造成重复。可删去“扑哧一声笑起来”,使句子表义简明。

9.看是否符合逻辑。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符合句意,似乎没有错误,但从逻辑的角度考虑则可能事理不通。成语使用“不合逻辑”的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如: (10)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莘莘”形容众多,可见“莘莘学子”就是“众多的学子”。既然是“众多的学子”,何言“一位”? 删去“莘莘”,意思就通顺了。

10.看成语的本来意义。很多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言,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都有着特定的含义。我们在运用时一定要追本溯源,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还有不少成语现在都使用它的比喻义或引申义,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熟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如: (11)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

,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剧目。 “粉墨登场”在此句中用的就是本义,使用正确。 (12)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非非”,佛家语,指一般人认识所达不到的境界。现比喻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情,含贬义。在此句中,使用的是本义,因此是正确的。 〖限时集训〗

集训点一 正误判断

1. (2010·连云港)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今天小学同学相聚,我看到了张明,真想不到当年拿起英语书就头疼的他,竟然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真得刮目相看....了。 B .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

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C .到上海参观世博园的游客,虽然来自世界各地,萍水..相逢..

,但在进馆排队的漫长等待中,他们互相攀谈,一下子成了朋友。 D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地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2. (2010·玉溪)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哀牢山是一个美的世界,美的景,美的人,美的物,美的情,无不令人触目伤怀....。 B .小亮和王明是一对黄金搭档,在工作中两人相映成趣....,都取得了喜人的业绩。 C .为了改变这个班学风不正的局面,李老师服从了领导的安排,粉墨登场....担任了该班的班主任。 D .遨游于艺术的海洋时,美虽然有时在印象中稍纵即逝....,但仍能使人感怀。

3. (2011·锦州)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

A. 他们在迷宫般的坑道中探索道路, 参与地下深处的工作, 并乐此不疲...., 甚至忘记了无岁月是怎样流逝的。 B. 大家认为他没有真才实学, 只是浪得虚名....而已, 对他的印象也就极差。

C. 在福州很少有人知道她, 但在美国, 她却是个赫赫有名....的才女。

D. 玉树地震发生后, 许多青年志愿者纷纷奔赴灾区, 我市的医务工作者也蠢蠢欲动....。 4. (2010·十堰)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得当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 .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级很是孤立,大家一致认为他是一个很自负的人。 C .如果我们的学习负担太重,学习的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 D .班会课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5. (2010·乌鲁木齐)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新疆大发展,我们怎么办?”“首府大跨越,我们怎么干?”乌鲁木齐人已把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当做实现首府跨越式发展的不二法门....。 B .6月11日世界杯足球赛在南非开赛以来,球迷们天天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每场比赛结束后仍对球星的表现评头论足,强聒不舍....

,尽情享受着体坛的“豪门盛宴”。 C .今年年初以来,大蒜、绿豆等农产品大幅涨价,疯涨

速度令人叹为观止....,由此也催生出“蒜你狠”“豆你玩”“玉米疯”等一系列网络新词。 D .面对我市多年来冬季大气污染严重的状况,市政府下大力气整治,终于妙手回春....。据2009年环境监测显示:优级天数增加,重污染天数减少。

6. (2010·大庆)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母亲常常把所看的小说的内容讲给妹仔听。她讲的娓.娓动听...

,妹仔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 B. 我们登上汽船(等于城市公共汽车),观赏两岸风光,十四五世纪的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时代的宫殿和贵族院落,鳞次栉比....。 C. 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可理喻....的。 D. 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7. (2010·梅州)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任何个人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较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B .这位年轻的班主任虽然工作很繁重,但看起来精神矍...铄.。 C .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D .托尔斯泰的作品不会放过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 ,同样也能全面关注社会变革的现实。

8. (2010·桂林)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看到世乒赛上中国女队的失利,他黯然神伤....,离开了座位。

B .熊猫美仪、美凤憨态可掬....,正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嬉戏。 C .青少年要有不迷信权威的意识,只要是正确的就要敢于坚持,就要强词夺理....。 D .半个世纪的漫漫岁月,竟无法抹平她心中的裂痕,那该是何等令人发指....的暴行。 9. (2010·滨州)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出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B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 .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这名山区失学儿童重返课堂,和其他师生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D .中国8位维和警察在海地大地震中不幸遇难,获知此

消息,很多网友不能自已....

,纷纷在网上发帖表示悼念。 10. (2010·百色)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百色以它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众多旅游者前来观光。 B. 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摧毁了原本祥和安宁的玉树小城。

C. 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D. 看电视是游览观光最经济、最省事的途径,我们足不..出户..

,便可大饱眼福。 11. (2010·昭通)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张校长不辞辛劳,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休养的杨老师。 B .妈妈列举了许多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 C .如果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受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D .学习中有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向他人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12. (2011预测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惟妙惟肖....的艺术品。 B .庆祝“六一”的晚会上,俩小朋友模仿的小品让我们都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 C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拉.帮结派...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D .一旦产生小的灵感,我们就应当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

地把它发展下去。 13. (2011预测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两本成语词典各得其所....,一本重视溯源,一本例句丰富,特色都很鲜明。 B .经过大家一番苦心孤诣....的开导,他终于明白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C .由于厂家对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吹毛求疵....,因而产品销路越来越好。 D .魅力的画面与逼真的音响效果相得益彰....,使这部影片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 14. (2011预测题)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替换为括号内的成语而不改变句子原意的一组是( )

①新春佳节来临,羊城处处张灯结彩,大街上车辆行人络绎不绝....

。(a 川流不息 b喜气洋洋),呈现出一片欢乐的景象。

②有些地方为增产粮食而盲目毁林开荒,结果事与愿违....(a 事半功倍 b适得其反),不仅粮食没增产,还破坏了生态环境。

A. ①a ②a B.①a ②b C.①b ②b D.①b ②a 15. (2011预测题)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文学家以脍炙人口....的诗句吟咏它,绘画家以使人迷恋的丹青描绘它,摄影师以令人神往的镜头记录它。 B .今年我国将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届时通过电视直播,地球上的观众对航天员在空行走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

。 C .改革开放30年来,南通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取季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D .“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以来,各级各类学校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16. (2011预测题)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处于豆蔻年华....的我们,对异性产生倾慕之心是生理和心理发展到这一阶段的必然结果。 B .有人说“百年修得同船渡”,是“缘”把我们连在一起;我说只有“志”才能让我们走到一起,因为我们“志道”相同,所以我们同心协力,众志成城....,追求事业,成就自我。 C .作家们会用手中的笔写下生命的美好,令人向往;画家们会用手中的笔勾勒生命的美好,如诗如画....;音乐家会用歌声唱出生命的美好;幽雅动人„„ D .溪水西流,你要迈着沉重的步伐向东前进,你要看看东方之神叱咤风云....的威武雄姿。 17. (2011预测题)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中华民族从未低头,冰冻雪灾更不可怕,因为我们有不屈不挠、众志成城....的十三亿人民。 B. 一个很大很大的困难,除以13亿,就会变得微不足道....;一个很小很小的爱心,乘以13亿,就会聚成爱的海洋。 C. “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无疑是为我国航天事业建立了一座巍峨的海市蜃楼....。 D. 大家认为张湛同学提出的“争做奥运文明小卫士”的倡议很有意义,都异口同声....地表示赞成。 集训点二 成语释义

18. (2011预测题)下列与成语相关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苏秦 —— 战国—— 铁杵磨针——比喻有恒心肯努

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B .诸葛亮——东汉末——三顾茅庐——泛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C .陶渊明——晋朝 —— 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D .蔺相如——战国 —— 完璧归赵——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19. (2011预测题)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试根据相关提示用初中古文中出现的成语补全文段。

当前行中暂时落后时,我们是选择沉沦退缩还是奋勇向上?吴下阿蒙说我们当努力向上,总有一天让别人发出“ ”的感叹。在道义面前,面临生与死的抉择时,我们是选择苟且的生,还是凛然的死?孟子说我们当 。

集训点三 字形识记

20. (2010·贵阳)下面各组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断章取义 随声附和 世外桃源 B.并行不背 记忆尤新 疏妆打扮 C.出奇至胜 挑拔事非 头晕目炫 D.继往开来 碌碌综生 走头无路 21. (2010·恩施)下边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精巧绝伦 转弯抹角 引颈受戮 断壁残垣 B .一抔黄土 张皇失措 苦心孤诣 山清水秀 C .遮天蔽日 莫明其妙 名副其实 花团锦簇 D .广袤无垠 吹毛求疵 融会贯通 龙吟凤哕


相关内容

  • 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 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考点解读] 对成语运用的考核,是中考的一个典型考点,它体现了考生的积累和运用能力,其主要涉及到四个方面:①正确理解与运用课文中出现的常见成语:②辨析常用成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③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所携带的故事意义:④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辨析常用成语的感情色彩:⑤根据具体 ...

  • 成语教学方法
  • 成语教学纵横谈 成语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是汉语言花园里的一朵奇葩.是世界上最具创意的语文结构. 成语在汉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们谈话或作文时,适时.适量地加入成语,就如在菜肴中加入佐料一般,可以使原本平淡无奇的内容变得更有味道.更具内涵.学习祖国语言,弘扬民族文化,可以从成语入手.说话妙语连珠,写 ...

  • 关于编写纠错示范型成语辞书的几点思考_辛菊_1_
  • 90 辞书研究2011年第1期 关于编写纠错示范型 成语辞书的几点思考 辛 菊 摘 要 目前学生成语误用现象非常严重, 而现有成语辞典针对学生使用成语现状, 把剖析误用和正面引导结合起来的还很少见.文章论述了三个问题:为什么要编写纠错示范型成语辞书; 怎样编写好纠错示范型成语辞书; 编写好纠错示范型 ...

  • 成语运用的"十二要"."十二不要"
  • 成语运用的"十二要""十二不要" 学习.积累成语是为了使用.近几年高考试卷"正确使用词语"的考查中,重在考查对熟语的理解和运用.要答好这个"能力层级为D "的选择题,必须做到以下"12要"和" ...

  • 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班复习辅导--词语
  • 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班复习辅导--词语 词语复习要做到能正确地读,写已学过的词语,理解学过的词语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能按要求给词语进生归类. [积累词语] 词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每篇课文后面要求说说写写的词语,都应该正确地读写及积累. [理解词语] 理解词语的方法: 1.弄清这个词语中,两 ...

  • 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知识整合解读 一.考前点拨 考查内容 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对于词语的考查,主要偏重于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分辨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感情色彩,并能能够根据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 中考中所考查的词语,往往是双音节的或者是成语.分值往往在四到六分.对于词语的考查,可以在语文基础 ...

  • 七单元日积月累
  • 沙坪坝区康居西城小学校导学案 学科: 课题 (语文)年级(五)册第(七)单元 课时 1 教师: 课型 精读 回顾拓展七 学习目标 1.能理解并运用日积月累中的 16 个成语. 2.了解一些爱国英雄人物,并能叙述其主要事迹和影响. 学习重点 教具.学具准备: 目标 1 学习难点 目标 2 学习过程 第 ...

  • 2014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词语复习
  • 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课题 课型 复习 主备人 李娥 本学期总 第 课时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 本单元第 课时 日期 审核人 复备人 一.教学目标: 会读.会写.会解释.会运用,并能揣摩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特殊含意和作用. 二.教学 ...

  • 积累与运用(一)
  •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借代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在表达中的作用. 2.积累有关写景的四字词语,感受用词准确.生动在书面表达中的妙处. 3.学做读书卡,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阅读所得,并与同学交流,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 4.能将自己在童年生活中感到新奇.有趣的真实见闻和点滴感受文从字顺地写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