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病才是一个中医真正的基本功

明医公开课第102期中医打造个人品牌的助推器

作者:叶明军

编辑/胡编  校对/牛二  大头

导读:此病难在辨明真实假虚,又难在获取病人及其家属的信任。再次提醒我们医者要有高尚的医德,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医术。

患者邓某,女,76岁        有糖尿病、高血压、下肢静脉血栓,平素纳差,大便不畅,一直在我处调理。                患者5月16日下午突然出现寒战发热,伴双手震颤,厌食,急送医院,查血常规后西医考虑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要求马上输液,家属考虑到患者年老多病,认为不适合输液,遂又直接送来我处,予以人参败毒散去独活之温燥,扶正祛邪佐以化湿和胃之品; 17日晚上复诊,下午曾发热一次,仍有震颤,舌苔黄欠润,考虑系内热化风,因表证已明显减轻,遂予以养阴熄风之法,青蒿鳖甲汤合炙甘草汤加减;18日,震颤明显减轻,病情趋稳,另诉有头痛,仍在前方基础上加减,之后数日未来复诊。

22日,家属来电,因患者后来又发高热。大概是18日晚上,遂将其送往医院,已输液数日,除了未再高热以外,整体病情加重,目前已卧病在床,不能前来就诊,希望我能到患者家中为其诊疗,于是当晚下班后到患者家中,见患者倦卧在床,语声低微;问诊得知口中无味不欲食,进食困难,即使喝稀饭也吞咽不易,头痛,食后欲吐,大便数日未解,身软无力,精神极差,苔白欠润,扪之手足温,切之脉沉有力。综合四诊分析,此病是真实假虚,辩证当属:

少阳阳明合病,阳明腑实证。

处以大柴胡汤加减:

柴胡20g    黄芩20g   法夏30g   枳实15g

白芍20g    生大黄10g(后下)    黄连3g    竹茹10g

乌梅30g    槟榔12gg    生炒谷芽各30g

(注:为慎重起见,嘱咐患者家属备用生脉饮,若泻后虚汗出,则与病人服之)

23日晚,患者家中,询问家属得知,今日服药两三次,每次约100ml,大便仍未下,细细思考,重病在床,服药困难,药量不足,这是一个因素,然而更为重要的是,此乃无水行舟,何以知之?大便数日未解,而下之不通,是无水也,虽然患者近日进食甚少,然从头痛不能食,食后欲吐,结合脉象,不难推断之前必有宿食停留。遂仿增液承气汤之意,处方如下:

柴胡20g    黄芩20g    法夏20g    枳实15g    白芍15g    生大黄10g(后下)        玄参30g    当归12g    麦冬15g    厚朴15g    莱菔子30g    生炒谷芽各30g

按:        一,《伤寒论》136条所述的“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与本证颇为相似。往来寒热、便秘本为阳明腑实证的主要表现,皆为胃中热盛所致。胃热本消谷善饥,今反不能食者,因热伤胃中津液,燥屎结于胃肠,腑气不降,浊气上熏,阳明腑实已成。《伤寒论》215条“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燥屎”与“大便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燥屎”是积存于肠道内非常干涩坚硬的粪块,发病急重;大便硬是与大便溏对比而言。

二,《伤寒论》虽有“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之禁忌,然原文是指里热里实未至极盛,病机有向上向外之趋势。而此病之欲呕,乃是下焦不通,气逆于上所致,非攻不可。

24、25日,因有事外出,不能前往为其复诊。患者家属电话告知,服前方后,当日大便三次,询问得知病人泻后并无其他不适,遂嘱其家属再将此方重抓一付。

27日晚,患者在老伴陪同下,亲自来中医馆复诊,自诉服上方两剂后,前述诸症明显好转,头痛欲呕皆已消失,精神也已大为好转,现在主要感觉没有胃口。腑气虽通,气阴未复,且苔白欠润,乃湿阻中焦,化热伤津所致,三仁汤和竹叶石膏汤调理善后:

杏仁12g    白蔻12g    炒苡仁30g    厚朴12g    通草10g    滑石30g    法半夏20g    枳实12g    淡竹叶12g    石膏30g    党参30g    麦冬15g

草果仁12g    炒槟榔15g    焦三仙各20g    鸡内金15g    茯苓皮30g    炒二术各12g    黄连3g

后续进竹叶石膏汤加减两三剂,纳差改善,继续调理内体。

按:此病能迅速得愈,离不开患者家属的信任,初诊之时,患者病情危重,语声低微,又有多日没有怎么进食,处方之中不仅不开补药,还反用大黄这样的攻下药,若非患者一家都是明理之人,医生就算成竹在胸,也未必愿意冒这个风险,在这个案例中,病家真正做到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作为医生,深感欣慰。因为以患者当时的情况,如果再妄用补药,堵塞加重,气机不通,势必里热更甚,阴液耗尽,其结果恐怕就不容乐观了。

明医公开课第102期中医打造个人品牌的助推器

作者:叶明军

编辑/胡编  校对/牛二  大头

导读:此病难在辨明真实假虚,又难在获取病人及其家属的信任。再次提醒我们医者要有高尚的医德,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医术。

患者邓某,女,76岁        有糖尿病、高血压、下肢静脉血栓,平素纳差,大便不畅,一直在我处调理。                患者5月16日下午突然出现寒战发热,伴双手震颤,厌食,急送医院,查血常规后西医考虑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要求马上输液,家属考虑到患者年老多病,认为不适合输液,遂又直接送来我处,予以人参败毒散去独活之温燥,扶正祛邪佐以化湿和胃之品; 17日晚上复诊,下午曾发热一次,仍有震颤,舌苔黄欠润,考虑系内热化风,因表证已明显减轻,遂予以养阴熄风之法,青蒿鳖甲汤合炙甘草汤加减;18日,震颤明显减轻,病情趋稳,另诉有头痛,仍在前方基础上加减,之后数日未来复诊。

22日,家属来电,因患者后来又发高热。大概是18日晚上,遂将其送往医院,已输液数日,除了未再高热以外,整体病情加重,目前已卧病在床,不能前来就诊,希望我能到患者家中为其诊疗,于是当晚下班后到患者家中,见患者倦卧在床,语声低微;问诊得知口中无味不欲食,进食困难,即使喝稀饭也吞咽不易,头痛,食后欲吐,大便数日未解,身软无力,精神极差,苔白欠润,扪之手足温,切之脉沉有力。综合四诊分析,此病是真实假虚,辩证当属:

少阳阳明合病,阳明腑实证。

处以大柴胡汤加减:

柴胡20g    黄芩20g   法夏30g   枳实15g

白芍20g    生大黄10g(后下)    黄连3g    竹茹10g

乌梅30g    槟榔12gg    生炒谷芽各30g

(注:为慎重起见,嘱咐患者家属备用生脉饮,若泻后虚汗出,则与病人服之)

23日晚,患者家中,询问家属得知,今日服药两三次,每次约100ml,大便仍未下,细细思考,重病在床,服药困难,药量不足,这是一个因素,然而更为重要的是,此乃无水行舟,何以知之?大便数日未解,而下之不通,是无水也,虽然患者近日进食甚少,然从头痛不能食,食后欲吐,结合脉象,不难推断之前必有宿食停留。遂仿增液承气汤之意,处方如下:

柴胡20g    黄芩20g    法夏20g    枳实15g    白芍15g    生大黄10g(后下)        玄参30g    当归12g    麦冬15g    厚朴15g    莱菔子30g    生炒谷芽各30g

按:        一,《伤寒论》136条所述的“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与本证颇为相似。往来寒热、便秘本为阳明腑实证的主要表现,皆为胃中热盛所致。胃热本消谷善饥,今反不能食者,因热伤胃中津液,燥屎结于胃肠,腑气不降,浊气上熏,阳明腑实已成。《伤寒论》215条“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燥屎”与“大便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燥屎”是积存于肠道内非常干涩坚硬的粪块,发病急重;大便硬是与大便溏对比而言。

二,《伤寒论》虽有“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之禁忌,然原文是指里热里实未至极盛,病机有向上向外之趋势。而此病之欲呕,乃是下焦不通,气逆于上所致,非攻不可。

24、25日,因有事外出,不能前往为其复诊。患者家属电话告知,服前方后,当日大便三次,询问得知病人泻后并无其他不适,遂嘱其家属再将此方重抓一付。

27日晚,患者在老伴陪同下,亲自来中医馆复诊,自诉服上方两剂后,前述诸症明显好转,头痛欲呕皆已消失,精神也已大为好转,现在主要感觉没有胃口。腑气虽通,气阴未复,且苔白欠润,乃湿阻中焦,化热伤津所致,三仁汤和竹叶石膏汤调理善后:

杏仁12g    白蔻12g    炒苡仁30g    厚朴12g    通草10g    滑石30g    法半夏20g    枳实12g    淡竹叶12g    石膏30g    党参30g    麦冬15g

草果仁12g    炒槟榔15g    焦三仙各20g    鸡内金15g    茯苓皮30g    炒二术各12g    黄连3g

后续进竹叶石膏汤加减两三剂,纳差改善,继续调理内体。

按:此病能迅速得愈,离不开患者家属的信任,初诊之时,患者病情危重,语声低微,又有多日没有怎么进食,处方之中不仅不开补药,还反用大黄这样的攻下药,若非患者一家都是明理之人,医生就算成竹在胸,也未必愿意冒这个风险,在这个案例中,病家真正做到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作为医生,深感欣慰。因为以患者当时的情况,如果再妄用补药,堵塞加重,气机不通,势必里热更甚,阴液耗尽,其结果恐怕就不容乐观了。


相关内容

  • 对中医的外感发热,内伤发热的基本认识
  • 祖国医学认为发热是指在许多疾病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出现体温升高,且包括五心烦热等在内的一种常见症状.通过对病因.病机及临床症状的辩证分析,将其分为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据中医"同病异护,异病同护"的原则,通过多年对此类病人的护理,总结出两类发热在护理方面的几点不同之处.外感发热是指感 ...

  • 中医护理计划制定的原则
  • 中医护理计划制定的原则(培训课件) 2014年11月14日 主讲人:周彩虹 制定一份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计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护理对象及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细致评估 的基础上制定,因而必须加强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掌握关键的信息. 二.对收集到的临床资料.症状.体征应进行最基本的 ...

  • 论述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 论述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文章摘要]疾病的病情变化极其错综复杂,医生要在千变万化.纷纭复杂的表现中,抓住疾病的本质,对病.证作出正确判断,除了应熟悉中医学的理论与知识外,还要遵循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中医诊断 中医诊断学 疾病的病情变化极其错综复杂,医生要在千变万化.纷纭复杂的表现中,抓住 ...

  • 中医学-教学课程大纲
  • 郑州中原医学专修学院 中医学专业 教学课程大纲 一.课程简介 郑州中原医学专修学院开设中医专业的目的和要求是:掌握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中医的精华.整体观和辨证论治.能初步运用中医理论和中药知识以及针刺.艾灸等方法来防治常见病.多发病.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在重点介绍中医.中药.针 ...

  • 中医基本理论
  • 1.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学说,也是中医的思想方法,它贯穿了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药物性能.药理和预防医学等各方面. 阴阳的基本意义是一切事物或现象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的概括,是机动的代名词,如静动.水火.虚实等等.阴阳是一个整体的两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互相对 ...

  • 中医理论基础知识(四)__转载
  • 药性赋,背了那么多年,你还记得全吗? 升麻消风热肿毒,发散疮痍.朴硝通大肠,破血而止痰癖:熟地黄补血且疗虚损,生地黄宣血更医眼疮.贝母清痰止咳嗽而利心肺,桔梗下气利胸膈而治咽喉.常山理痰结而治温疟,葶苈泻肺热而通水气.五味子止嗽痰,且滋肾水:沉香下气补肾,定霍乱之心痛:况夫钟乳粉补肺气,兼疗肺虚:杏 ...

  • 中医治感冒的万能方:败毒散和荆防败毒散
  • 败毒散是宋代大医家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中的名方,由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生姜.薄荷组成,主治外感风寒湿所致的表证.荆防败毒散出于<摄生众妙方>,是败毒散去人参.薄荷.生姜加荆芥.防风而成,主治同败毒散. 什么是表证?中医诊断学认为以 ...

  • 35虚证实证基础方
  • 八,论治宜活. 外感病的治法有四则. 内伤病的治法有两则. 最后给你总结一下,今天讲了一天论治巧配,也就是论治要活,怎么活呢?外感病有四个活法. (1)风寒,辛温解表,用荆防败毒散:风热,辛凉解表,用桑菊饮和银翘散.这是第一大的原则要活. (2)要注意透表.要辩证的选用川芎.桔梗.蝉衣.桑白皮和芦根 ...

  • 中医经典选读 学习心得 (7)
  • <中医经典选读>心得体会 中医古籍,浩如烟海,总让人不知从何看起的感觉.但是在这么多的医书中,也有我们必须学习的,那就是中医经典著作.可是现在很多人不重视经典的学习,认为经典学习已经过时,里面的文字意深难懂,千多年前的古书还拿着手里当宝?但是实际上,以<黄帝内经>为首的四大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