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中求轨迹方程的常见方法

高考数学中求轨迹方程的常见方法

一、直接法当所求动点的要满足的条件简单明确时,直接按“建系设点、列出条件、代入坐标、整理化简、限制说明”五个基本步骤求轨迹方程, 称之直接法.

例1 已知点A (-2, 0) 、B (3, 0). 动点P (x , y ) 满足⋅=x 2,则点P 的轨迹为( )

A .圆 B .椭圆 C .双曲线 D .抛物线 解:=(-2-x , -y ), =(3-x , -y ) ,∴⋅=(-2-x )(3-x ) +y 2

=x 2-x -6+y 2. 由条件,x 2-x -6+y 2=x 2,整理得y 2=x +6,此即点P 的轨迹方程,所以P 的轨迹为抛物线,选D.

二、定义法

定义法是指先分析、说明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特殊曲线(如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的定义或特征,再求出该曲线的相关参量,从而得到轨迹方程.

例2 已知∆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 c , b 依次构成等差数列,且a >c >b ,AB =2,求顶点C 的轨迹方程.

解:如右图,以直线AB 为x 轴,线段AB 的中点为原

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由题意,a , c , b 构成等差数列,∴2c =a +b ,

即|CA |+|CB |=2|AB |=4,又CB >CA ,∴C 的轨迹为椭圆的左半部分. 在此椭圆中,

x 2y 2

+=1(x

三、代入法

当题目中有多个动点时,将其他动点的坐标用所求动点P 的坐标x , y 来表示,再代入到其他动点要满足的条件或轨迹方程中,整理即得到动点P 的轨迹方程,称之代入法,也称相关点法、转移法. 22例3 如图,从双曲线C :x -y =1上一点Q 引直线 l :x +y =2的垂线,垂足为N ,求线段QN 的中点P 的轨迹方程. 解:设P (x , y ) ,Q(x 1, y 1) ,则N (2x -x 1, 2y -y 1) . N 在直线l 上,

∴2x -x 1+2y -y 1=2. ① 又PN ⊥l 得y -y 1=1, 即x -y +y 1-x 1=0.

②联解①②得x -x 1

3x +y -2⎧x =3x +y -223y +x -22⎪⎪12C ∴() -() =1,化简整理得:. 又点在双曲线上,Q ⎨22⎪y =3y +x -2

1⎪2⎩

2x 2-2y 2-2x +2y -1=0,此即动点P 的轨迹方程.

四、几何法

几何法是指利用平面几何或解析几何知识分析图形性质,发现动点的运动规律和要满足的条件,从而得到动点的轨迹方程.

例4 已知点A (-3, 2) 、B (1, -4) ,过A 、B 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l 1和l 2,求l 1和l 2的交点M 的轨迹方程.

解:由平面几何知识可知,当∆ABM 为直角三角形时,点M 的轨迹是以AB 为直径的圆. 此圆的圆心即为AB 的中点(-1, -1) ,半径为152,方程为AB =22

(x +1) 2+(y +1) 2=13. 故M 的轨迹方程为(x +1) 2+(y +1) 2=13.

五、参数法

参数法是指先引入一个中间变量(参数),使所求动点的横、纵坐标x , y 间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从所求式子中消去参数,得到x , y 间的直接关系式,即得到所求轨迹方程.

例5 过抛物线y 2=2px (p >0)的顶点O 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弦OA 、OB ,求弦AB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

解:设M (x , y ) ,直线OA 的斜率为k (k ≠0) ,则直线OB 的斜率为-1. 直线OA 的方k

⎧x =⎧y =kx ⎪⎪程为y =kx ,由⎨2解得⎨⎩y =2px ⎪y =⎪⎩2p k 2,即A (2p , 2p ) ,同理可得B (2pk 2, -2pk ) . k 2k 2p k

p ⎧2x =+pk ⎪k 2由中点坐标公式,得⎪,消去k ,得y 2=p (x -2p ) ,此即点M 的轨迹方程. ⎨⎪y =p -pk ⎪k ⎩

六、交轨法

求两曲线的交点轨迹时,可由方程直接消去参数,或者先引入参数来建立这些动曲线的联系,然后消去参数来得到轨迹方程,称之交轨法.

x 2y 2

例6 如右图,垂直于x 轴的直线交双曲线2-2=1于 a b

M 、N 两点,A 1, A 2为双曲线的左、右顶点,求直线A 1M 与 A 2N 的交点P 的轨迹方程,并指出轨迹的形状

.

解:设P (x , y ) 及M (x 1, y 1), N (x 1, -y 1) ,又A 1(-a , 0), A 2(a , 0) ,可得 直线A 1M 的方程为y =y 1-y 1(x +a ) ①;直线A 2N 的方程为y =(x -a ) ②. x 1+a x 1+a

x 12y 12-y 12b 2

2222①×②得y =2代入③得(x -a ) ③. 又 2-2=1, ∴-y 1=2(a -x 12) ,2a b a x 1-a 2

b 2

2x 2y 2

2y =-2(x -a ) ,化简得2+2=1,此即点P 的轨迹方程. 当a =b 时,点P 的轨a a b 2

迹是以原点为圆心、a 为半径的圆;当a ≠b 时,点P 的轨迹是椭圆.

高考数学中求轨迹方程的常见方法

一、直接法当所求动点的要满足的条件简单明确时,直接按“建系设点、列出条件、代入坐标、整理化简、限制说明”五个基本步骤求轨迹方程, 称之直接法.

例1 已知点A (-2, 0) 、B (3, 0). 动点P (x , y ) 满足⋅=x 2,则点P 的轨迹为( )

A .圆 B .椭圆 C .双曲线 D .抛物线 解:=(-2-x , -y ), =(3-x , -y ) ,∴⋅=(-2-x )(3-x ) +y 2

=x 2-x -6+y 2. 由条件,x 2-x -6+y 2=x 2,整理得y 2=x +6,此即点P 的轨迹方程,所以P 的轨迹为抛物线,选D.

二、定义法

定义法是指先分析、说明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特殊曲线(如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的定义或特征,再求出该曲线的相关参量,从而得到轨迹方程.

例2 已知∆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 c , b 依次构成等差数列,且a >c >b ,AB =2,求顶点C 的轨迹方程.

解:如右图,以直线AB 为x 轴,线段AB 的中点为原

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由题意,a , c , b 构成等差数列,∴2c =a +b ,

即|CA |+|CB |=2|AB |=4,又CB >CA ,∴C 的轨迹为椭圆的左半部分. 在此椭圆中,

x 2y 2

+=1(x

三、代入法

当题目中有多个动点时,将其他动点的坐标用所求动点P 的坐标x , y 来表示,再代入到其他动点要满足的条件或轨迹方程中,整理即得到动点P 的轨迹方程,称之代入法,也称相关点法、转移法. 22例3 如图,从双曲线C :x -y =1上一点Q 引直线 l :x +y =2的垂线,垂足为N ,求线段QN 的中点P 的轨迹方程. 解:设P (x , y ) ,Q(x 1, y 1) ,则N (2x -x 1, 2y -y 1) . N 在直线l 上,

∴2x -x 1+2y -y 1=2. ① 又PN ⊥l 得y -y 1=1, 即x -y +y 1-x 1=0.

②联解①②得x -x 1

3x +y -2⎧x =3x +y -223y +x -22⎪⎪12C ∴() -() =1,化简整理得:. 又点在双曲线上,Q ⎨22⎪y =3y +x -2

1⎪2⎩

2x 2-2y 2-2x +2y -1=0,此即动点P 的轨迹方程.

四、几何法

几何法是指利用平面几何或解析几何知识分析图形性质,发现动点的运动规律和要满足的条件,从而得到动点的轨迹方程.

例4 已知点A (-3, 2) 、B (1, -4) ,过A 、B 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l 1和l 2,求l 1和l 2的交点M 的轨迹方程.

解:由平面几何知识可知,当∆ABM 为直角三角形时,点M 的轨迹是以AB 为直径的圆. 此圆的圆心即为AB 的中点(-1, -1) ,半径为152,方程为AB =22

(x +1) 2+(y +1) 2=13. 故M 的轨迹方程为(x +1) 2+(y +1) 2=13.

五、参数法

参数法是指先引入一个中间变量(参数),使所求动点的横、纵坐标x , y 间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从所求式子中消去参数,得到x , y 间的直接关系式,即得到所求轨迹方程.

例5 过抛物线y 2=2px (p >0)的顶点O 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弦OA 、OB ,求弦AB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

解:设M (x , y ) ,直线OA 的斜率为k (k ≠0) ,则直线OB 的斜率为-1. 直线OA 的方k

⎧x =⎧y =kx ⎪⎪程为y =kx ,由⎨2解得⎨⎩y =2px ⎪y =⎪⎩2p k 2,即A (2p , 2p ) ,同理可得B (2pk 2, -2pk ) . k 2k 2p k

p ⎧2x =+pk ⎪k 2由中点坐标公式,得⎪,消去k ,得y 2=p (x -2p ) ,此即点M 的轨迹方程. ⎨⎪y =p -pk ⎪k ⎩

六、交轨法

求两曲线的交点轨迹时,可由方程直接消去参数,或者先引入参数来建立这些动曲线的联系,然后消去参数来得到轨迹方程,称之交轨法.

x 2y 2

例6 如右图,垂直于x 轴的直线交双曲线2-2=1于 a b

M 、N 两点,A 1, A 2为双曲线的左、右顶点,求直线A 1M 与 A 2N 的交点P 的轨迹方程,并指出轨迹的形状

.

解:设P (x , y ) 及M (x 1, y 1), N (x 1, -y 1) ,又A 1(-a , 0), A 2(a , 0) ,可得 直线A 1M 的方程为y =y 1-y 1(x +a ) ①;直线A 2N 的方程为y =(x -a ) ②. x 1+a x 1+a

x 12y 12-y 12b 2

2222①×②得y =2代入③得(x -a ) ③. 又 2-2=1, ∴-y 1=2(a -x 12) ,2a b a x 1-a 2

b 2

2x 2y 2

2y =-2(x -a ) ,化简得2+2=1,此即点P 的轨迹方程. 当a =b 时,点P 的轨a a b 2

迹是以原点为圆心、a 为半径的圆;当a ≠b 时,点P 的轨迹是椭圆.


相关内容

  • 动点轨迹方程常见的集中求法
  • 新课标下高考中的圆锥曲线轨迹方程 惠水县民族中学 杨时芝 摘要: 动点的运动规律求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是解析几何的一大课题:一方面求轨迹方程的实质是将"形"转化为"数",将"曲线"转化为"方程",通过对方程的研究来认识圆 ...

  • 解析几何运算中的"三项注意八大纪律"
  • ・36・ 中学数学研究 2014年第8期 得口+2b≤(口6-3)c,..k即口a6+一23b≤c(ab>3),所以 3石,两端平方得(1lb2-8)2(2b2+3)≥45(1lb2- 8>0),即(b2-1)(242b4+253b2-147)≥O(1162-8>0),因1162- ...

  • 高中数学中点弦问题的解题方法
  • 高中数学中点弦问题的解题方法 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 杨顺武 解析几何中与圆锥曲线的弦的中点有关的问题,我们称之为圆锥曲线的中点弦问题."中点弦"问题是一类很典型.很重要的问题. 一.方法介绍(解圆锥曲线的中点弦问题的方法有): 第一种方法:联立消元法即联立直线和圆锥曲线的方程,借助 ...

  • 高中数学解题技巧精编
  • 用截距法解线性规划问题 求闭区间上二次函数的最值的方法归纳 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方法 参数不等式问题优解例析 抽象函数图象的对称四种常见类型及其证明 三角公式之间的关系 导数的应用典型错误解析 定义域和值域的逆向问题解决方法总结 方差在解题中的应用 最值和不等式:复杂,源于简单 概率问题中易犯错误类型及 ...

  • 高考数学基础知识全面总结之圆锥曲线方程
  • 高中数学第八章-圆锥曲线方程 考试内容: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椭圆的参数方程.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考试要求: (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 (2)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 ...

  • 椭圆的标准方程与性质[S]
  • 上海市重点高中讲义汇编 华 二 附 中 [校 本 作 业] 专 题 : 椭 圆 年 级 : 姓 名 : 学 号 : 1:2:3:4:5:6:7:8:9: 解析几何下册----圆锥曲线专题 目录 椭 圆 ············································(第04- ...

  • 2014年高考真题--文科数学
  • 绝密★启用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数 学(文史类) 本试题卷共5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统一提供的2B 铅笔 ...

  • 把握规律,以不变应万变
  • 作者:郝玉怀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2016年01期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专题是从极坐标与参数方程角度来研究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相关性质.这部分内容在高考题中,以中档题定位,容易入手,但由于题目形式变化多样,如果学生不会灵活变通,想拿到高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一.八年试题的特点 1.以考查不同形式的方程之间 ...

  • 变"掐头去尾烧中段"为"接头续尾烧全鱼"
  • 圆锥曲线重难点的把握 嘉祥县第一中学    吴慧丽    2011年7月23日 07:11 贾勇于11-7-23 08:27推荐圆锥曲线的学习与复习我们要把握住立体几何的特点,"掐头去尾烧中段"为"接头续尾烧全鱼,吴老师说的很形象. 齐龙新于11-7-23 15:54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