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04 通信工程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有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通信领域内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 掌握光波、无线、多媒体等通信技术; 3. 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4. 具有设计、开发、调测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能力; 5. 了解通信系统和通信网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6. 了解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动态;
7.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8. 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一般的日常听说读写能力,具备阅读本专业外语文献资料的能力; 9. 具备较广泛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
10. 掌握汉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具备科技论文的阅读写作能力。
三、基本修业年限:四年 四、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六、主要课程:电路理论系列课程、电子技术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数字
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通信原理、计算机通信等。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工程训练、毕业设计等。 八、主要专业实验:移动通信实验、光纤通信实验、程控交换实验。 九、学时分配比例及毕业要求:
十、课程设置与进度表
注: 1.通识教育选修课共分为四个基本领域:A. 数学与自然科学;B. 社会科学;C. 文学与艺术;D. 历史、哲学与心理学。学生毕业时应修满至少12学分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2.在“考试”一栏中未注明考试学期的均为考查课。
十一、专业必修与选修课
标*者为建议选修课程。
十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十三、学科基础选修课
标*者为建议选修课程。
十四、说明
1. 为保证外语水平的培养和提高,在学科基础课中开设3门双语教学课程。 2. 学科基础选修课学生应至少选够12学分。 3.专业选修课学生应至少选够15学分。
4. 军训、公益劳动、形势与政策,是学生必修的课程与实践环节。
5.从二年级开始,每班有一到二个课外兴趣小组利用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的开放实验室、各专业的开放实验室从事科技兴趣活动。
6.组织三/四年级学生参加全国及山东省大学生电子制作大赛、数学建模比赛。 7.鼓励高年级学生参加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程序员考试。
8.鼓励各课题组向高年级学生介绍课题研究内容,吸收部分学生参加有关课题研究,以便学生尽快接触工程实际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 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人文和社会实践活动。
10. 学生修满规定学分的必修课、选修课、实验课以及课程设计、工程训练、课外实践、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总计165学分,且成绩合格可予以毕业。
系主任:徐茂荣 院长:于海生
080604 通信工程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有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通信领域内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 掌握光波、无线、多媒体等通信技术; 3. 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4. 具有设计、开发、调测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能力; 5. 了解通信系统和通信网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6. 了解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动态;
7.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8. 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一般的日常听说读写能力,具备阅读本专业外语文献资料的能力; 9. 具备较广泛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
10. 掌握汉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具备科技论文的阅读写作能力。
三、基本修业年限:四年 四、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六、主要课程:电路理论系列课程、电子技术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数字
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通信原理、计算机通信等。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工程训练、毕业设计等。 八、主要专业实验:移动通信实验、光纤通信实验、程控交换实验。 九、学时分配比例及毕业要求:
十、课程设置与进度表
注: 1.通识教育选修课共分为四个基本领域:A. 数学与自然科学;B. 社会科学;C. 文学与艺术;D. 历史、哲学与心理学。学生毕业时应修满至少12学分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2.在“考试”一栏中未注明考试学期的均为考查课。
十一、专业必修与选修课
标*者为建议选修课程。
十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十三、学科基础选修课
标*者为建议选修课程。
十四、说明
1. 为保证外语水平的培养和提高,在学科基础课中开设3门双语教学课程。 2. 学科基础选修课学生应至少选够12学分。 3.专业选修课学生应至少选够15学分。
4. 军训、公益劳动、形势与政策,是学生必修的课程与实践环节。
5.从二年级开始,每班有一到二个课外兴趣小组利用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的开放实验室、各专业的开放实验室从事科技兴趣活动。
6.组织三/四年级学生参加全国及山东省大学生电子制作大赛、数学建模比赛。 7.鼓励高年级学生参加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程序员考试。
8.鼓励各课题组向高年级学生介绍课题研究内容,吸收部分学生参加有关课题研究,以便学生尽快接触工程实际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 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人文和社会实践活动。
10. 学生修满规定学分的必修课、选修课、实验课以及课程设计、工程训练、课外实践、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总计165学分,且成绩合格可予以毕业。
系主任:徐茂荣 院长:于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