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课本中动手动脑学物理的题目和答案 精品

人教版八年级课本中动手动脑学物理的题目和答案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我们知道声是由振动的物体发出的。但有的时候,比如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办法证明桌子发声时也在振动吗?

答案:学生想出的办法只要能说明桌子是振动的就可以。

比如在桌子上竖立一支铅笔,当用手敲桌子时,就可以看到铅笔振动或倒下,由此说明桌子是振动的。或者仿照课上的实验,在桌面上放一些泡沫塑料颗粒,当用手敲桌子时,就可以看到泡沫塑料颗粒在振动。对于前、后两种方法,教师应该都予以肯定,尤其是前一种方法,要大加赞赏。凡利用课上没有讲过的方法来做验证的,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举一反三,鼓励联系实际,这是新课标所强调的。

2.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约为1000km 。假设声音在空气中能够传得这么远,那么从北京传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 火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 大型喷气式客机呢? 自己查找所需的数据,进行估算。

答案:此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首先在实际中声音是不可能从北京传播到上海的,这里题目的设问,只是一种假设。另外声速、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火车的速度、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飞行速度等数据,都没有直接告诉学生,需要学生自己查找数据。实际上,由于这种计算不要求太精确(也不可能太精确) ,根据查找到的数据,或者自己知道大致的数值,最后估算即可。在这里,切忌用物理计算题的标准要求学生。不要打击学生参与问题研究的积极性。有关数据如下:

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距离约为1 500km(实为1 463 km);

北京到上海的航线距离约为1 200 km;

Z13(北京一上海) 快车大约平均每小时运行120km ;

737客机平均每小时行驶约600km 。

此题中体现两个能力培养点。①假设。这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常用的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提出假设,在物理问题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建立理想模型和简化问题。②估算。估算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在许多场合,估算比精确计算更有实际意义,更能说明问题。 这里估算的目的是让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疑问给出令人信服的说明。

3.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个敲打的声音? 亲自试一试,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答案:会听到一次或两次敲打的声音。具体能听到几次,与铁管的长度有关。

此题不能只给出一个绝对答案,否则就会种下“重计算,轻事实”的恶果。如果有学生听到两次声音,应该请他告诉其他同学能听到两次声音的条件(主要是铁管的长度足够长) 。如果没有学生听到两次声音,师生共同讨论是否有可能听到一次以上的声音? 需要哪些条件才可能听到一次以上的声音? 总之,不要把此题当成一道计算题简单地处理。 此题的实验体验对于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是有困难的。40 m长的铁管、安静的环境等都不容易满足,最好教师在这方面能为学生提供一些方便的线索。对于数学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领他们从这里走向第二阶段——理论探究。

4.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向相反方向传播。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经过1.5s 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多少米?(声速按340m /s 计算) 答案:255 m。 此题不拘格式,只要能计算正确就可以。同时可以询问学生,这个问题可以有几种解决方案。

5.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根据小资料知道: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 ,在固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 影响。答案:小、大、温度。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如果你家中有乐器,观察—下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又是怎样改变音调和响度的。 答案:可就这个问题让学生写篇小论文或召开个小研讨会,互相交流一下。

2.制作音调可变的哨子。

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 ,做一个活塞。用水

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用

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

“活塞”,音调就会改变(图1.3—7) 。你能练着

用它吹出一首歌吗?

答案:这种哨子很好做,用塑料管和竹管都可以,

只要是能改变所吹管内空气柱的长度,就可以改

变音调。

3.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

翅在2s 内做了700次振动,频率是多少? 人类能听到吗? 答案:350 Hz,能。

4.小小音乐会。

每人制作一件小乐器,在班里举行的小型音 乐会

上用自己制作的乐器进行演奏。看谁的乐器有新

意,谁演奏得好。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

的水,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

6,7,1”的声音来!

答案:学生能用自己做的乐器演奏乐曲,非常高兴。希望老师能充分地利用这种积极性,把物理学习搞得有声有色。此题在知识上的要求不要过高,着眼点要更多地关注“做”的过程。

三、声音的特性

1.调查一下校园里或者你家周围有什么样的噪声。应该采取什么控制措施? 与班里的同学交流,看看谁的调查更详细,采取的措施更好。

答案: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在这个活动中初步学开展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交谈、记录等等。对学生活动的评价应侧重于投入程度,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此外,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议开展下面的活动。

活动:角色扮演。

某居民区附近新建了一个纺织厂。机器的噪声打破了小区昔日的宁静,干扰了居民的休息。另一方面,这个纺织厂也解决了一部分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这个矛盾怎样解

决?

请几位同学分别扮演纺织厂厂长、工人、居民、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商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参加讨论的每位同学都要事先查阅相关资料,在讨论时既要为自己辩护,又要倾听对立方面的意见。其他同学要对整个过程进行评价。

2.在工厂里,噪声主要来源于;

在公路上,噪声主要来源于 。

答案:工厂里的电动机、车床等。公路上主要有汽车的发动机、喇叭等。

3.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的哪些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A .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 .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C .在教室周围植树。 D 、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答案:A 、C 是有效、合理的;B 有效,但不合理;D 是无效的,这种装置只是监测装置。

4.在安静环境里,测量你的脉搏在1 min里跳动的次数。在声音过大的环境里,你的脉搏有变化吗? 测量一下! 答案略。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买瓷碗时,人们常会敲一敲碗,通过声音来判断瓷碗是否破损。这个方法应用了声音的什么特征?

答案:声音的音调和音色皆有,相比之下,主要是根据碗的音调不同来判断的。

2.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 后收到回波。此处海底有多深? 答案:3062m

3.学过声现象这一章后,请结合学过的知识,再加上你丰富的想像,写一篇“无声的世界”或类似题目的科学作文。

第二章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1.一次闪电发生后经过4 s听到雷声,雷声发生在多远的地方?

答: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极大,约为3×108m /s ,所以可以近似认为在雷电

发生的同时我们就看到了闪电,根据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以及时间,

即可求出雷电处距观察者的距离s =340m /s ×4s =1 360m。

2.“井底之蛙”(图2.1—8) 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吧? 你能解释为什么“坐

井观天,所见甚小”吗? 你能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画图来说明吗?

答:如图2—5所示,井底之蛙只能看到阴影线范围内的物体。

3.请你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答: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且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所以光射到不透

明物体上后,在这个物体的一侧就会有一个光照射不到的区域,这就是影子。

4.举出一些例子,说明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答:射击时瞄准目标、影子、日食、月食、针孔成像等。

二、光的反射

1.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图2.2—8) ,反射角是

多大?

试画出反射光线,标出入射角和反射角。如果光垂直射

到平面镜上,反射光如何射出? 画图表示出来。

答:光路如图2—9甲,反射角为60°;如果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将按 原路返回(图2—9 乙)

2.有时,黑板反射的光能“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画出这个问题的光路。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改变这种状况的建议。

答:光路如图2—10。改变同学的座位位置,或改变黑板的角度,用不易反光的材料。

3.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用它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试着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的控制窗口,按一下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图

2.2—9) 。这是为什么?

答:这是一道结合实际的题。要让学生体验后,再回答。用墙作反射面,应 用了光的反射规律。

4.自行车尾灯的结构如图2.2—10所示。夜晚,用手电简照射尾灯,看看它的反光效果。试着在图2.2—10左图上画出反射光线来。

5.激光测距仪向目标发射激光脉冲束,接受反射回来的激光束,测出激光往返所用的时间,就可以算出所测天体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3.8×108m ,计算一束激光从激光测距仪出发,大约经过多长时间反射回来。现在利用激光测距仪测出月地之间的距离,精度可以达到±10 cm。激光测距技术广泛应用在人造地球卫星测控、大地测量等方面。答:.2.53s 。

三、平面镜成像

1.一个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 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D )

A .1 m; B .0.5m ; C .0m ; D .2m 。

2.试画出图2.3—8中的小丑的帽子在平面镜中的像。答案:如图所示。

人教版八年级课本中动手动脑学物理的题目和答案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我们知道声是由振动的物体发出的。但有的时候,比如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办法证明桌子发声时也在振动吗?

答案:学生想出的办法只要能说明桌子是振动的就可以。

比如在桌子上竖立一支铅笔,当用手敲桌子时,就可以看到铅笔振动或倒下,由此说明桌子是振动的。或者仿照课上的实验,在桌面上放一些泡沫塑料颗粒,当用手敲桌子时,就可以看到泡沫塑料颗粒在振动。对于前、后两种方法,教师应该都予以肯定,尤其是前一种方法,要大加赞赏。凡利用课上没有讲过的方法来做验证的,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举一反三,鼓励联系实际,这是新课标所强调的。

2.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约为1000km 。假设声音在空气中能够传得这么远,那么从北京传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 火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 大型喷气式客机呢? 自己查找所需的数据,进行估算。

答案:此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首先在实际中声音是不可能从北京传播到上海的,这里题目的设问,只是一种假设。另外声速、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火车的速度、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飞行速度等数据,都没有直接告诉学生,需要学生自己查找数据。实际上,由于这种计算不要求太精确(也不可能太精确) ,根据查找到的数据,或者自己知道大致的数值,最后估算即可。在这里,切忌用物理计算题的标准要求学生。不要打击学生参与问题研究的积极性。有关数据如下:

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距离约为1 500km(实为1 463 km);

北京到上海的航线距离约为1 200 km;

Z13(北京一上海) 快车大约平均每小时运行120km ;

737客机平均每小时行驶约600km 。

此题中体现两个能力培养点。①假设。这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常用的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提出假设,在物理问题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建立理想模型和简化问题。②估算。估算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在许多场合,估算比精确计算更有实际意义,更能说明问题。 这里估算的目的是让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疑问给出令人信服的说明。

3.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个敲打的声音? 亲自试一试,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答案:会听到一次或两次敲打的声音。具体能听到几次,与铁管的长度有关。

此题不能只给出一个绝对答案,否则就会种下“重计算,轻事实”的恶果。如果有学生听到两次声音,应该请他告诉其他同学能听到两次声音的条件(主要是铁管的长度足够长) 。如果没有学生听到两次声音,师生共同讨论是否有可能听到一次以上的声音? 需要哪些条件才可能听到一次以上的声音? 总之,不要把此题当成一道计算题简单地处理。 此题的实验体验对于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是有困难的。40 m长的铁管、安静的环境等都不容易满足,最好教师在这方面能为学生提供一些方便的线索。对于数学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领他们从这里走向第二阶段——理论探究。

4.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向相反方向传播。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经过1.5s 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多少米?(声速按340m /s 计算) 答案:255 m。 此题不拘格式,只要能计算正确就可以。同时可以询问学生,这个问题可以有几种解决方案。

5.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根据小资料知道: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 ,在固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 影响。答案:小、大、温度。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如果你家中有乐器,观察—下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又是怎样改变音调和响度的。 答案:可就这个问题让学生写篇小论文或召开个小研讨会,互相交流一下。

2.制作音调可变的哨子。

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 ,做一个活塞。用水

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用

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

“活塞”,音调就会改变(图1.3—7) 。你能练着

用它吹出一首歌吗?

答案:这种哨子很好做,用塑料管和竹管都可以,

只要是能改变所吹管内空气柱的长度,就可以改

变音调。

3.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

翅在2s 内做了700次振动,频率是多少? 人类能听到吗? 答案:350 Hz,能。

4.小小音乐会。

每人制作一件小乐器,在班里举行的小型音 乐会

上用自己制作的乐器进行演奏。看谁的乐器有新

意,谁演奏得好。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

的水,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

6,7,1”的声音来!

答案:学生能用自己做的乐器演奏乐曲,非常高兴。希望老师能充分地利用这种积极性,把物理学习搞得有声有色。此题在知识上的要求不要过高,着眼点要更多地关注“做”的过程。

三、声音的特性

1.调查一下校园里或者你家周围有什么样的噪声。应该采取什么控制措施? 与班里的同学交流,看看谁的调查更详细,采取的措施更好。

答案: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在这个活动中初步学开展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交谈、记录等等。对学生活动的评价应侧重于投入程度,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此外,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议开展下面的活动。

活动:角色扮演。

某居民区附近新建了一个纺织厂。机器的噪声打破了小区昔日的宁静,干扰了居民的休息。另一方面,这个纺织厂也解决了一部分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这个矛盾怎样解

决?

请几位同学分别扮演纺织厂厂长、工人、居民、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商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参加讨论的每位同学都要事先查阅相关资料,在讨论时既要为自己辩护,又要倾听对立方面的意见。其他同学要对整个过程进行评价。

2.在工厂里,噪声主要来源于;

在公路上,噪声主要来源于 。

答案:工厂里的电动机、车床等。公路上主要有汽车的发动机、喇叭等。

3.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的哪些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A .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 .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C .在教室周围植树。 D 、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答案:A 、C 是有效、合理的;B 有效,但不合理;D 是无效的,这种装置只是监测装置。

4.在安静环境里,测量你的脉搏在1 min里跳动的次数。在声音过大的环境里,你的脉搏有变化吗? 测量一下! 答案略。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买瓷碗时,人们常会敲一敲碗,通过声音来判断瓷碗是否破损。这个方法应用了声音的什么特征?

答案:声音的音调和音色皆有,相比之下,主要是根据碗的音调不同来判断的。

2.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 后收到回波。此处海底有多深? 答案:3062m

3.学过声现象这一章后,请结合学过的知识,再加上你丰富的想像,写一篇“无声的世界”或类似题目的科学作文。

第二章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1.一次闪电发生后经过4 s听到雷声,雷声发生在多远的地方?

答: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极大,约为3×108m /s ,所以可以近似认为在雷电

发生的同时我们就看到了闪电,根据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以及时间,

即可求出雷电处距观察者的距离s =340m /s ×4s =1 360m。

2.“井底之蛙”(图2.1—8) 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吧? 你能解释为什么“坐

井观天,所见甚小”吗? 你能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画图来说明吗?

答:如图2—5所示,井底之蛙只能看到阴影线范围内的物体。

3.请你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答: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且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所以光射到不透

明物体上后,在这个物体的一侧就会有一个光照射不到的区域,这就是影子。

4.举出一些例子,说明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答:射击时瞄准目标、影子、日食、月食、针孔成像等。

二、光的反射

1.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图2.2—8) ,反射角是

多大?

试画出反射光线,标出入射角和反射角。如果光垂直射

到平面镜上,反射光如何射出? 画图表示出来。

答:光路如图2—9甲,反射角为60°;如果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将按 原路返回(图2—9 乙)

2.有时,黑板反射的光能“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画出这个问题的光路。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改变这种状况的建议。

答:光路如图2—10。改变同学的座位位置,或改变黑板的角度,用不易反光的材料。

3.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用它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试着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的控制窗口,按一下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图

2.2—9) 。这是为什么?

答:这是一道结合实际的题。要让学生体验后,再回答。用墙作反射面,应 用了光的反射规律。

4.自行车尾灯的结构如图2.2—10所示。夜晚,用手电简照射尾灯,看看它的反光效果。试着在图2.2—10左图上画出反射光线来。

5.激光测距仪向目标发射激光脉冲束,接受反射回来的激光束,测出激光往返所用的时间,就可以算出所测天体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3.8×108m ,计算一束激光从激光测距仪出发,大约经过多长时间反射回来。现在利用激光测距仪测出月地之间的距离,精度可以达到±10 cm。激光测距技术广泛应用在人造地球卫星测控、大地测量等方面。答:.2.53s 。

三、平面镜成像

1.一个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 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D )

A .1 m; B .0.5m ; C .0m ; D .2m 。

2.试画出图2.3—8中的小丑的帽子在平面镜中的像。答案:如图所示。


相关内容

  • 八年级第一章 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
  • 八年级第一章" 动手动脑学物理 参考答案 八年级第一章 动手动脑学物理" 参考答案 动手动脑学物理 及提示 p16 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 1. 学生想出了许多办法说明桌子声是由桌面的振动引起的. 方法(1) :在桌子上固定一根弹性较好的细棍, 细棍顶端固定一根细弹簧, 弹簧上 ...

  • 九年级物理说课稿(共7篇)
  • 篇一:初中物理说课稿:八年级物理<光的反射>说课稿范文 八年级物理<光的反射>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我是伽师县六乡中学物理教师努尔斯曼姑丽·图 尔逊,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四章<光现象>中第二 节<光的反射> 一 教材分析 ...

  • 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教学建议 金城江区教学研究室 韦炳耀 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教学建议 金城江区教学研究室 韦炳耀 课标教材使用已经多年了,多数教师能正确理解<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的各项要求,并能在课堂教学中加以组织实施,在课堂上能面向全体学生, ...

  • 1高中生学习计划
  • 1 高中生要给自己定个学习计划 高一的同学们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拼搏,顺利地完成了初中的学业,完成了人生的又一次转折,成为一名高中学生.与初中相比,高中的学习有一些新的特点:①知识量大:②学科内容深,学科知识的抽象概括性强,需要把握大量的科学概念.公式.定理.定律:③综合性.系统性强,要理解或解决一 ...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检测质量分析
  •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为了在以后工作中扬长避短,更好地改 进教育教学方法,争取更好成绩,现针对这学期的数学期末检测,作试卷分析如下: 一 .从试卷.答题分析 (一)本次期末检测卷,涉及的内容有观察物体和图形的运 动.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 ...

  •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
  •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 谷城县五山一中:王运涛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电流和电路>. 一. 教材分析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虽然"电"不是陌生的东西,但是它却让人感到神秘,尽可能多地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些 ...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压强教案
  • 压 强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 2.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减小和增大压强的方法.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 实验探究能力. 2.继续学习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问题. 情感目标: 通过讨论生活中的压强,培养学生乐于探索 的精神:培养学 ...

  •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1)1
  • 中学物理教学资料 二.进一步完善图片设计在"新课题引入"中的功能! 在物理课教学中应突出物理知识的趣味性,旨在创造意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自觉学习.所以新教材中采用大量漫画式的插图来启发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图片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教学媒体,它具有 ...

  • 三2土地资源说课稿
  • 3.2土地资源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疆域>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第一方面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土地资源>是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