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家乡的变化

摘要:本文以笔者的家乡甘肃省西和县姜席乡谢庄村为例,简单介绍了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谢庄村取得一些成就,以及目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 建设 谢庄村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随后根据中央精神,全国各地新农村建设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此基础上西和县人民政府提出了“十个进村”为主要内容的小康示范村创建活动,即“致富项目、致富信息、农业科技、专业协会、基础设施、沼气建设、安居工程、传输网络、民主法制和先进文化”。在新农村建设政策提出后的一年多里,笔者的家乡谢庄村在诸多方面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虽然离小康示范村还有一段距离,但与前几年、前几十年相比,着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 新农村建设以来谢庄村各项事业取得的进展

(1)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全村170余户700多人,70%的农户把过去的土木结构房屋重新修建成砖瓦房屋;

(2)实行“村村通”工程以后,彻底改变了吃水困难、用电困难、看有线电视困难、通讯困难的状况,90%的家庭有了电视机能看上有线电视;90%以上的家庭在相关技术员的指导下在院内打旱井储水;

(3)30%的外出务工人员出门都携带移动电话;

(4)农业机械化程度也不断提高,运肥、种田、收割、耕地使用农用车、拖拉机、脱粒机、扬场机等机械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彻底改变了过去人背、驴拖、马载的状况,大大解放了生产力;

(5)当地政府为较为困难的农户免费修建养猪圈并提供猪仔,鼓励农民勤劳致富;

(6)政府组织农民和农民自发外出打工,出去时两手空空,回来时赚回大把钞票,极大地改变了农民的生活;

(7)国家实行退耕还林补助政策,为农民增加收入创造了条件,例如给农民面免费提供果树苗,一方面可以进行水土保持,另一方面使农民有了新的赚钱门路;

(8)鼓励没有外出的农民忙时种田,闲时做小买卖,做到种田挣钱两不误;

(9)国家重视教育,为上学的孩子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10)家乡有一座水库“晚晴湖”,在天津市的扶贫资助下,当地政府争取资金进行了开发,给当地村民旅游业、餐饮业、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极大地促进了农民积极性,增加了人们的收入。

上述变化只是其中较为显著的,由于条件所限,笔者只能提供上述变化材料。从以上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在国家提出新农村建设以来,当地政府积极响应,确实做了不少工作,改进了农村的面貌,使新时期的农村显示出一种勃勃的生机。

2. 目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地理位置所限

国家建设新农村的20字方针中提到把“生产发展”作为第一条,而西和县地处西秦岭南侧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谢庄村位于西和县西南,,主要农作物为小麦、马铃薯、荞麦,基本上没有什么经济作物,因而致富项目也比较有

限,如少数人做淀粉买卖、水果买卖、药材买卖,极少数人在旅游旺季依靠餐饮服务产业,极少数人(木匠、泥瓦匠)依靠自身手艺,绝大多数农民的经济来源相当大的一部分来源于外出打工,家里的青年男子去山西、广州、杭州等地的煤矿、建筑工地等打工赚钱,收入不稳定,工作条件艰苦,甚至要冒着生命危险(如2006年秋季一村民因矿难眼部受伤至今在家疗伤,在如2007年春节期间一村民在山西某煤矿发生因矿难死亡,家中有70岁双亲、妻子、2个子女)。因此地理位置制约了谢庄村的生产发展。由于地处山区,所有的农田都在山上,农业机械化程度的发展也受到很大限制。

(2)传统观念所限

1教育

由于长期地处偏僻,人们教育水平低下,文盲率依然很高,虽然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然而人们的限于人们的认识水平,对教育的子女教育依然重视不够。再加上经济落后,辍学率依然很高,许多儿童,尤其是女童甚至小学都上不完就辍学外出打工。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屈指可数(包括笔者在内从古至今不超过10人)。

2封建迷信

封建迷信在当地依然很盛行,尤其是中老年妇女相信神灵依然成风。在国家提倡“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建设时期,这种风气要根除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期。

3. 笔者的建议

新农村的建设和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谢庄村的发展情况为例,笔者认为县政府、乡政府还有一下工作要作:

3.1深入农村,了解农村,切实将新农村的建设思想和指导方针普及给农民,真正做到将“三农问题”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新农村的建设不是一句口号,它的实现需要各级政府的通力配合,通力合作,并调动一切力量。作为主管农村工作的政府官员必须将新农村建设牢记于心,切切实实为农民办实事。

3.2 拓宽信息渠道,使农民有机会了解农业方面的信息。政府部门可以组织一批有技术、有经验的农业专家走进农村为农民在农业方面的问题排忧解难,真正做到“致富信息”进村、“农业科技”进村。

3.3 探寻致富新道路。政府部门可以进行外出考察,将新型的致富门路介绍给农民,使他们能更快、更好地走上致富的道路。

摘要:本文以笔者的家乡甘肃省西和县姜席乡谢庄村为例,简单介绍了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谢庄村取得一些成就,以及目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 建设 谢庄村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随后根据中央精神,全国各地新农村建设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此基础上西和县人民政府提出了“十个进村”为主要内容的小康示范村创建活动,即“致富项目、致富信息、农业科技、专业协会、基础设施、沼气建设、安居工程、传输网络、民主法制和先进文化”。在新农村建设政策提出后的一年多里,笔者的家乡谢庄村在诸多方面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虽然离小康示范村还有一段距离,但与前几年、前几十年相比,着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 新农村建设以来谢庄村各项事业取得的进展

(1)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全村170余户700多人,70%的农户把过去的土木结构房屋重新修建成砖瓦房屋;

(2)实行“村村通”工程以后,彻底改变了吃水困难、用电困难、看有线电视困难、通讯困难的状况,90%的家庭有了电视机能看上有线电视;90%以上的家庭在相关技术员的指导下在院内打旱井储水;

(3)30%的外出务工人员出门都携带移动电话;

(4)农业机械化程度也不断提高,运肥、种田、收割、耕地使用农用车、拖拉机、脱粒机、扬场机等机械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彻底改变了过去人背、驴拖、马载的状况,大大解放了生产力;

(5)当地政府为较为困难的农户免费修建养猪圈并提供猪仔,鼓励农民勤劳致富;

(6)政府组织农民和农民自发外出打工,出去时两手空空,回来时赚回大把钞票,极大地改变了农民的生活;

(7)国家实行退耕还林补助政策,为农民增加收入创造了条件,例如给农民面免费提供果树苗,一方面可以进行水土保持,另一方面使农民有了新的赚钱门路;

(8)鼓励没有外出的农民忙时种田,闲时做小买卖,做到种田挣钱两不误;

(9)国家重视教育,为上学的孩子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10)家乡有一座水库“晚晴湖”,在天津市的扶贫资助下,当地政府争取资金进行了开发,给当地村民旅游业、餐饮业、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极大地促进了农民积极性,增加了人们的收入。

上述变化只是其中较为显著的,由于条件所限,笔者只能提供上述变化材料。从以上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在国家提出新农村建设以来,当地政府积极响应,确实做了不少工作,改进了农村的面貌,使新时期的农村显示出一种勃勃的生机。

2. 目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地理位置所限

国家建设新农村的20字方针中提到把“生产发展”作为第一条,而西和县地处西秦岭南侧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谢庄村位于西和县西南,,主要农作物为小麦、马铃薯、荞麦,基本上没有什么经济作物,因而致富项目也比较有

限,如少数人做淀粉买卖、水果买卖、药材买卖,极少数人在旅游旺季依靠餐饮服务产业,极少数人(木匠、泥瓦匠)依靠自身手艺,绝大多数农民的经济来源相当大的一部分来源于外出打工,家里的青年男子去山西、广州、杭州等地的煤矿、建筑工地等打工赚钱,收入不稳定,工作条件艰苦,甚至要冒着生命危险(如2006年秋季一村民因矿难眼部受伤至今在家疗伤,在如2007年春节期间一村民在山西某煤矿发生因矿难死亡,家中有70岁双亲、妻子、2个子女)。因此地理位置制约了谢庄村的生产发展。由于地处山区,所有的农田都在山上,农业机械化程度的发展也受到很大限制。

(2)传统观念所限

1教育

由于长期地处偏僻,人们教育水平低下,文盲率依然很高,虽然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然而人们的限于人们的认识水平,对教育的子女教育依然重视不够。再加上经济落后,辍学率依然很高,许多儿童,尤其是女童甚至小学都上不完就辍学外出打工。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屈指可数(包括笔者在内从古至今不超过10人)。

2封建迷信

封建迷信在当地依然很盛行,尤其是中老年妇女相信神灵依然成风。在国家提倡“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建设时期,这种风气要根除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期。

3. 笔者的建议

新农村的建设和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谢庄村的发展情况为例,笔者认为县政府、乡政府还有一下工作要作:

3.1深入农村,了解农村,切实将新农村的建设思想和指导方针普及给农民,真正做到将“三农问题”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新农村的建设不是一句口号,它的实现需要各级政府的通力配合,通力合作,并调动一切力量。作为主管农村工作的政府官员必须将新农村建设牢记于心,切切实实为农民办实事。

3.2 拓宽信息渠道,使农民有机会了解农业方面的信息。政府部门可以组织一批有技术、有经验的农业专家走进农村为农民在农业方面的问题排忧解难,真正做到“致富信息”进村、“农业科技”进村。

3.3 探寻致富新道路。政府部门可以进行外出考察,将新型的致富门路介绍给农民,使他们能更快、更好地走上致富的道路。


相关内容

  • [感受家乡]校本课程
  • <感受家乡新变化>校本课程纲要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方式搜集.整理资料信息,统计分析制表,写调查报告和政治论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动口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及自 ...

  • 1.教研论文 浅谈如何有效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 教研论文 浅谈如何有效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一种新形式,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它是以语文教材为依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活动能够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走出课堂,走上社会,拓展视野.自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个新生命悄然来到我们身边后,使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使 ...

  • 走进家乡 学生实践活动评价方案
  • | 合格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美丽的绥德--亲近家乡>的学生评价方案. 一.评价原则 1. 要重视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的评价.只要学生经历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就应该肯定其活动价值,给予积极的评价.在开展<亲近家乡>这个活动中,学 ...

  • 关于开展2011年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意见
  • 关于开展2011年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意见 各团支部: 根据校团委6月29日下发的<关于开展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精神,为了更好的完成我院2011年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我院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

  •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论文
  •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论文 引言 乡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城里或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这些留守儿童要么仅由在家的单亲(一般为母亲)看护,要么被留给了祖父母.兄弟姐妹.亲戚.邻居等父母之外的其他人代为照料.乡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

  • 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 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关键词:爱国主义 乡土情怀 民族自豪感 忧患意识 可持续 发展观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 仅肩负着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同时也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为己 任.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形势严峻,我国主权面临危机重重之际.这 都提示我们,加强全民族的爱国主义教育刻不容 ...

  • 毛概社会实践论文(1)
  •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课程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 家乡计划生育状况调查 学 院:机电工程分院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任 课老师: 日期: 2013年1月30日 寒假关于家乡计划生育状况调查报告 一 调查时间地点对象和方法. (1) 调查时间: 2013年1月30日 (2) 调查地点: ...

  • 暑期社会实践论文格式
  • 、论文格式内部实质意义要求1、正题明确、条理清晰,布局完整,论证合理。2、题目宋体3号加粗,大标题采用第三者号宋体加粗,二标题采用宋体四号加粗,三标题宋体小四加粗。正文才用小四宋体,1.5倍行距。3、20xx年后的成长实际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11、围绕学生遍及关心的就业求职过程当中的相关疑难题目睁开 ...

  • 医师进修自我鉴定
  • 男,39岁,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19**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本科毕业,学士学位。毕业后放弃留在大城市的机会,主动要求回到自己的家乡为家乡父老乡亲服务。他曾先后到河南省人民医院、广州军区总医院等地进修深造,多次到北京、西安、济南、郑州、广州等地参加学术活动,获省科技成果奖叁等奖一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