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公开课教案

《陈情表》第二课时

解决字词:

李密本不能出仕,但朝廷却又对他步步紧逼,我们把朝廷逼迫的句子读一读。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上至中央下到地方 ,从大家读的语气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什么? (各级逼迫的那种“急”。)

那面对朝廷的步步紧逼,李密陷入了怎样的处境当中?课文是怎么说的? (生:“臣欲奉诏奔驰„„实为狼狈”)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处境?(进退两难的窘迫境地,忠孝不能两全) “进”难在哪?(进则无以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

“退”又难在哪?(退则不能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

朝廷的“知遇之恩“体现在哪?(“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除臣洗马”) 李密列举这些想说明什么?我李密不是一个心里没数的人,我对朝廷的器重充满了感激,就像他说的“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这样,(“臣欲奉诏„„”)这几句话我们就可以说是李密的真情流露,既有忠诚之心,又有孝顺之情,但忠孝不能两全,似乎让读的人也不由得为他着急。我想晋武帝当时也一定会有和我们一样的感受。所以我们在读这一处时要读得快一些,读出前面的感激,后面的急和为难来。我们一起把第二段再读一下。

(读第二段)

晋武帝看到文章这里,我觉得应该能有点被这份苦情、孝情、忠情打动了,但是,李密此时并没有直接提出“终养祖母”的请求,为什么呢?(时候还不到,时机还不成熟)。因为啊,李密知道,如果马上提出要求,凭他蜀汉旧臣的特殊身份,晋武帝一句话就可以把他驳得哑口无言。下面我们就假设一下,你们就是晋武帝,李密说我和祖母都挺苦的,我现在要奉养祖母以尽孝心,所以我不能出去做官,你们会怎么说?

(生:„„)

师:晋武帝可能会说,既然你要奉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时你又出来做官呢? 其实大家一下子就能想到,这也就说明这个问题是很明显的,李密之前多次“辞不就职”“辞不赴任”,晋武帝产生猜疑之心这很正常。古人讲,一臣不事二主,如果李密不出来做官,就有不事二主的嫌疑,不事二主就意味着对晋武帝不满,这就极其危险了。李密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下面他必须去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打消晋武帝的疑虑,表明自己的忠心。他是怎么说的?

(“臣少仕伪朝,历职朗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实际上说了这么多,李密的中心意思他想说明什么?谁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生:„„)

师:中心意思就是想说:自己现在不出仕做官,绝不是要保守什么名节,唯一的原因就是祖母年纪大了,已经气息奄奄,朝不虑夕了。况且我对新朝给我的恩遇,充满了感激,我一个亡国贱俘,怎么敢有什么非分之想呢。

你想,听了这样的表白,感激之词,晋武帝还会有疑虑吗?(没有)甚至还有可能龙颜大悦呢。

我们再看这一段的第一句,李密还提到了“圣朝以孝治天下”这一晋朝的治国纲领,这又有什么作用?

(生:„„)

师:为自己孝敬祖母不能立即赴任,找到了理论依据,将自己的行为纳入到晋武帝的治国体系中,使之产生认同感。就是说,我李密尽孝心,顺应当时原潮流,符合晋国的国策,虽是个人私事,但也是忠于晋武帝的表现。

如果说前面是“动之以情“的话,那这一部分就是”晓之以理“了,于情于理,我李密对祖母都应是“区区不能废远”,让人无法拒绝这合情合理的请求。

我们还可以再想像一下,晋武帝如果有胡子的话,读到这里他一定会捋着胡须频频点头。文章写到这,可以说李密已经完全打动了晋武帝那颗冰冷的心。

在此基础上,李密提出了自己“愿乞终养”的请求,而且还提供了一个能够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先尽孝,后尽忠)

理由是什么?(“臣密今的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即在短暂的时日里,我奉养祖母,以后所有的时间我都可以向您陛下尽忠,也就是说,终养祖母不会有碍于我报效国家,两者可以并行不悖,只是有先后缓急之分而已。最后李密又再表忠心,他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在李密这一番以“孝”为中心,环环相扣,入情入理的陈情之后,标榜以孝治国的晋武帝,就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了。史书上记载:“晋武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让照顾祖母的任务,由地方官和李密一起分担。还感叹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从这惊人的效果中,可见这篇奏表写得多么成功。

李密面对的不是一般的的读者,是晋武帝,有要求不能直接说,所以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篇精心构思的文章,(幻灯片)以情动人,以理喻人,合情合理,环环相扣,不仅打动了晋武帝,我想也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二)

但是一篇文章光有好的构思还不够,还要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有人说,《陈情表》有很高的语言艺术,它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读《陈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看到帝王微笑

背后的恼怒,看到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你还可听到少年的无助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孝子恳切的哀告,帝王严厉的呵斥„„

下面就请大家再次轻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好的语句画下来,读出来,然后结合文章的构思及内容,来说一说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好在哪里? 重点赏析语段(句式,用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效果):

1.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引导: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引导: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引导: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

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2.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引导: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也是对偶句,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都是对偶句。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 “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地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幻灯片总结)

此外,李密这篇文章的问世,为后世提供了很多的成语、惯用语,一直流传至今,谁能说一说,举两个例子。

比如: “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草结”等等,这些都成为了人们信手拈来的语句。

《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但无论是形还是声,都是以一种浓浓的情感为依托,那就是——孝情。

结束语

《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孝情情真意切。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十七八岁的年纪始终关注的永远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爱情,最易忽略的却常常是亲情、孝情。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课后请大家认真阅读学案上毕淑敏的《孝心无价》这篇文章,进一步感悟有关“孝”这个话题。

学案上作业:

作品评价:通过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认识本文构思慎密,语言精粹的特点。

讨论: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陈情表》第二课时

解决字词:

李密本不能出仕,但朝廷却又对他步步紧逼,我们把朝廷逼迫的句子读一读。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上至中央下到地方 ,从大家读的语气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什么? (各级逼迫的那种“急”。)

那面对朝廷的步步紧逼,李密陷入了怎样的处境当中?课文是怎么说的? (生:“臣欲奉诏奔驰„„实为狼狈”)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处境?(进退两难的窘迫境地,忠孝不能两全) “进”难在哪?(进则无以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

“退”又难在哪?(退则不能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

朝廷的“知遇之恩“体现在哪?(“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除臣洗马”) 李密列举这些想说明什么?我李密不是一个心里没数的人,我对朝廷的器重充满了感激,就像他说的“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这样,(“臣欲奉诏„„”)这几句话我们就可以说是李密的真情流露,既有忠诚之心,又有孝顺之情,但忠孝不能两全,似乎让读的人也不由得为他着急。我想晋武帝当时也一定会有和我们一样的感受。所以我们在读这一处时要读得快一些,读出前面的感激,后面的急和为难来。我们一起把第二段再读一下。

(读第二段)

晋武帝看到文章这里,我觉得应该能有点被这份苦情、孝情、忠情打动了,但是,李密此时并没有直接提出“终养祖母”的请求,为什么呢?(时候还不到,时机还不成熟)。因为啊,李密知道,如果马上提出要求,凭他蜀汉旧臣的特殊身份,晋武帝一句话就可以把他驳得哑口无言。下面我们就假设一下,你们就是晋武帝,李密说我和祖母都挺苦的,我现在要奉养祖母以尽孝心,所以我不能出去做官,你们会怎么说?

(生:„„)

师:晋武帝可能会说,既然你要奉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时你又出来做官呢? 其实大家一下子就能想到,这也就说明这个问题是很明显的,李密之前多次“辞不就职”“辞不赴任”,晋武帝产生猜疑之心这很正常。古人讲,一臣不事二主,如果李密不出来做官,就有不事二主的嫌疑,不事二主就意味着对晋武帝不满,这就极其危险了。李密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下面他必须去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打消晋武帝的疑虑,表明自己的忠心。他是怎么说的?

(“臣少仕伪朝,历职朗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实际上说了这么多,李密的中心意思他想说明什么?谁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生:„„)

师:中心意思就是想说:自己现在不出仕做官,绝不是要保守什么名节,唯一的原因就是祖母年纪大了,已经气息奄奄,朝不虑夕了。况且我对新朝给我的恩遇,充满了感激,我一个亡国贱俘,怎么敢有什么非分之想呢。

你想,听了这样的表白,感激之词,晋武帝还会有疑虑吗?(没有)甚至还有可能龙颜大悦呢。

我们再看这一段的第一句,李密还提到了“圣朝以孝治天下”这一晋朝的治国纲领,这又有什么作用?

(生:„„)

师:为自己孝敬祖母不能立即赴任,找到了理论依据,将自己的行为纳入到晋武帝的治国体系中,使之产生认同感。就是说,我李密尽孝心,顺应当时原潮流,符合晋国的国策,虽是个人私事,但也是忠于晋武帝的表现。

如果说前面是“动之以情“的话,那这一部分就是”晓之以理“了,于情于理,我李密对祖母都应是“区区不能废远”,让人无法拒绝这合情合理的请求。

我们还可以再想像一下,晋武帝如果有胡子的话,读到这里他一定会捋着胡须频频点头。文章写到这,可以说李密已经完全打动了晋武帝那颗冰冷的心。

在此基础上,李密提出了自己“愿乞终养”的请求,而且还提供了一个能够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先尽孝,后尽忠)

理由是什么?(“臣密今的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即在短暂的时日里,我奉养祖母,以后所有的时间我都可以向您陛下尽忠,也就是说,终养祖母不会有碍于我报效国家,两者可以并行不悖,只是有先后缓急之分而已。最后李密又再表忠心,他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在李密这一番以“孝”为中心,环环相扣,入情入理的陈情之后,标榜以孝治国的晋武帝,就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了。史书上记载:“晋武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让照顾祖母的任务,由地方官和李密一起分担。还感叹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从这惊人的效果中,可见这篇奏表写得多么成功。

李密面对的不是一般的的读者,是晋武帝,有要求不能直接说,所以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篇精心构思的文章,(幻灯片)以情动人,以理喻人,合情合理,环环相扣,不仅打动了晋武帝,我想也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二)

但是一篇文章光有好的构思还不够,还要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有人说,《陈情表》有很高的语言艺术,它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读《陈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看到帝王微笑

背后的恼怒,看到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你还可听到少年的无助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孝子恳切的哀告,帝王严厉的呵斥„„

下面就请大家再次轻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好的语句画下来,读出来,然后结合文章的构思及内容,来说一说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好在哪里? 重点赏析语段(句式,用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效果):

1.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引导: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引导: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引导: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

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2.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引导: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也是对偶句,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都是对偶句。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 “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地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幻灯片总结)

此外,李密这篇文章的问世,为后世提供了很多的成语、惯用语,一直流传至今,谁能说一说,举两个例子。

比如: “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草结”等等,这些都成为了人们信手拈来的语句。

《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但无论是形还是声,都是以一种浓浓的情感为依托,那就是——孝情。

结束语

《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孝情情真意切。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十七八岁的年纪始终关注的永远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爱情,最易忽略的却常常是亲情、孝情。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课后请大家认真阅读学案上毕淑敏的《孝心无价》这篇文章,进一步感悟有关“孝”这个话题。

学案上作业:

作品评价:通过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认识本文构思慎密,语言精粹的特点。

讨论: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相关内容

  • 李密[陈情表]教案
  • 陈情表 教学目标 1.研读全文,体会作者至诚至真的情感. 2.学习用至诚的语言打动别人. 教学重点 1.分析内容.结构,把握陈述的层次 2.分析语言上的特色,体会情之深,语之切,理之透. 教学难点 在吟诵中解读作者所陈之情和陈情的艺术.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 ...

  • [陈情表]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 <陈情表>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表"这种文章体式. 2.熟读课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和骈散 ...

  • 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教案
  • 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教案 教学博苑 2012-09-26 0521 5d56b7b40102e028 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 ...

  • 2015年高考一轮作文复习教案 积累材料 运用材料
  • 2015年高考一轮作文复习教案 积累材料 运用材料 [学习目标] 1. 纠正作文写作偏见.从某个角度讲,"积累材料"."缺乏写作材料"都是 伪命题,这种偏见为写作制造了巨大的思维和实践障碍: 2. 树立科学的写作思维模式.写作并不缺乏材料,只是缺乏对材料本质和 ...

  • 祭十二郎文教案
  • [设计思想]: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浓郁文化气质的丰富资源.<祭十二郎文>是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文.明代茅坤评<祭十二郎文>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首先,教师要正确认识与对待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 ...

  • [答谢中书书]教案
  • <答谢中书书>教案设计 主讲:蔡山二中殷光稳 2011-11-15 学习目标 •1.朗读,理解文意,背诵课文. •2.研读,品味语言之美.意境之美. •3.探究,体会作者沉迷山水之怡然自得. 教学过程 教学设备:录音机和磁带 课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释题,简介作者.写作背景,明确学 ...

  • 文言文特殊句式 教师教案
  • 文言文特殊句式 教师教案 52级3级部语文组 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 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宾 ...

  • [陈情表]理解性默写
  • <陈情表>理解性默写 1. 形 象 刻 画 自 己 幼 年 寂 寞 . 孤 独 惨 境 的 句 子 是 , , , .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 < 陈 情 表 > 中 表 现 李 密 祖 母 命 在 旦 夕 的 句 子,,,. 但以刘日 ...

  • 细读[陈情表]之"忠"
  • 摘 要:<陈情表>有着"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的高度评价.在教学中一向是关注李密对祖母的孝顺,连晋武帝也被他的孝心所感动.但细读文本就会发现李密以"孝"打动晋武帝的前提是他的忠心.正是因为李密不断地表示忠心才能够消除晋武帝的疑心并最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