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多元智能理论课题的指导下,我个人确定了语文学科的课题研究,我研究的课题题目是《小学生探究性课外阅读的研究》。课题从确立至今已半年了,在这半年里,我针对自己的课题进行了一些研究、思考。下面我就对我的课题作一下小结。
我作此课题的研究所运用的主要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也就是将课题研究贯穿于教学之中,边学习理论,边指导研究。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进行研究。具体作了一下的研究:
1.首先我进行了理论方面的学习。通过对国内一些关于阅读教学理论书籍的阅读,我确立了自己课题的研究方向,同时也为此课题的研究找到了依据。
2.依据课题方案中所提出的目标和内容,有计划地实施。目标由简到难,内容由容易到复杂。
(1)现代阅读理念所倡导的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学生还没有体会到,没有尝试到;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那么读什么的问题也要解决,这是源头活水。很多孩子,家长甚至包括我们老师也不太清楚到底让孩子读些什么;我们在自主学习的实验中确定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教学模式,那么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样也需要探索一些指导策略,至今我们还没有成熟的可以推广的策略;任何学习活动都离不开评价,课外阅读的评价就更难以把握,这无疑就影响到阅读效果。
(2)对学生阅读情况的分析其实就是寻找问题。问题即课题,解决问题就是探索研究。主要发现了如下问题即研究对象:第一,解决孩子读什么的问题。课外阅读必须解决量的问题,量变才能达到质变。首先建立班级小图书角但是要与以往做法不同。我们现在只是简单得让孩子捐书,我一直在试着探索一种新捐书模式。我觉得应该通过网上查询,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指标,给学生列出相关的书目,发动学生的力量,去购买书籍,这样,我们班每个学生图书的拥有量就不是3本、5本,而是上百本,而且是高质量的。第二,引导孩子树立课外阅读的主人翁意识,也就是确立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在这一过程中本着这样的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所以应“放权”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图书,自己确定在多长时间内读完一本书,自己选择读书的时间,自己选择阅读后成果的展示形式(目前我们的展示形式有阅读笔记积累、美文背诵比赛、讲故事、预备铃前十分钟的时间向同学们读自己喜欢的文章等形式),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体现出来了,教师必须督促和调动学生,让学生学会做计划,学会确定目标。虽然仅仅半年时间,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第三,关于课外阅读的评价,我拟想从阅读习惯、阅读态度、阅读能力、阅读效率四个方面进行评价。但目前评价机制还没有落实。
3.对学生阅读进行相应的指导。第一、教给学生“读”的方法。一是浏览性的泛读。对许多浅显易懂的书或报纸可采用浏览法,了解其主要内容,捕捉其中的知识要点或有价值的信息。二是探求性的速读。这是学生根据一定的目的快速翻阅阅读材料,选取自己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指向性非常明确,或是为解决一个问题,或是为了解某方面的知识。三是有品位性的精读。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引导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品位文章中的好词佳句,体会文章的深远内涵,揣摩文章的谋篇布局。第二、教给学生“记”的方法。“作笔记能使人知识精确。”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中,要教给学生记的不同方法,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一是随感式笔记。这些笔记在学生阅读时随时进行。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划,在书的空白处写上批注,还可在自己不懂的地方打上一个小问号,或写下自己的疑问,然后请教父母、老师,真正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读有所得。二是摘录式笔记。这类笔记是重在把阅读时发现的好词佳句以及精彩的段落摘录下来,并对此进行归类,使之成为独具自我特色的“工具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愿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从书中汲取知识。
在学校多元智能理论课题的指导下,我个人确定了语文学科的课题研究,我研究的课题题目是《小学生探究性课外阅读的研究》。课题从确立至今已半年了,在这半年里,我针对自己的课题进行了一些研究、思考。下面我就对我的课题作一下小结。
我作此课题的研究所运用的主要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也就是将课题研究贯穿于教学之中,边学习理论,边指导研究。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进行研究。具体作了一下的研究:
1.首先我进行了理论方面的学习。通过对国内一些关于阅读教学理论书籍的阅读,我确立了自己课题的研究方向,同时也为此课题的研究找到了依据。
2.依据课题方案中所提出的目标和内容,有计划地实施。目标由简到难,内容由容易到复杂。
(1)现代阅读理念所倡导的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学生还没有体会到,没有尝试到;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那么读什么的问题也要解决,这是源头活水。很多孩子,家长甚至包括我们老师也不太清楚到底让孩子读些什么;我们在自主学习的实验中确定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教学模式,那么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样也需要探索一些指导策略,至今我们还没有成熟的可以推广的策略;任何学习活动都离不开评价,课外阅读的评价就更难以把握,这无疑就影响到阅读效果。
(2)对学生阅读情况的分析其实就是寻找问题。问题即课题,解决问题就是探索研究。主要发现了如下问题即研究对象:第一,解决孩子读什么的问题。课外阅读必须解决量的问题,量变才能达到质变。首先建立班级小图书角但是要与以往做法不同。我们现在只是简单得让孩子捐书,我一直在试着探索一种新捐书模式。我觉得应该通过网上查询,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指标,给学生列出相关的书目,发动学生的力量,去购买书籍,这样,我们班每个学生图书的拥有量就不是3本、5本,而是上百本,而且是高质量的。第二,引导孩子树立课外阅读的主人翁意识,也就是确立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在这一过程中本着这样的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所以应“放权”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图书,自己确定在多长时间内读完一本书,自己选择读书的时间,自己选择阅读后成果的展示形式(目前我们的展示形式有阅读笔记积累、美文背诵比赛、讲故事、预备铃前十分钟的时间向同学们读自己喜欢的文章等形式),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体现出来了,教师必须督促和调动学生,让学生学会做计划,学会确定目标。虽然仅仅半年时间,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第三,关于课外阅读的评价,我拟想从阅读习惯、阅读态度、阅读能力、阅读效率四个方面进行评价。但目前评价机制还没有落实。
3.对学生阅读进行相应的指导。第一、教给学生“读”的方法。一是浏览性的泛读。对许多浅显易懂的书或报纸可采用浏览法,了解其主要内容,捕捉其中的知识要点或有价值的信息。二是探求性的速读。这是学生根据一定的目的快速翻阅阅读材料,选取自己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指向性非常明确,或是为解决一个问题,或是为了解某方面的知识。三是有品位性的精读。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引导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品位文章中的好词佳句,体会文章的深远内涵,揣摩文章的谋篇布局。第二、教给学生“记”的方法。“作笔记能使人知识精确。”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中,要教给学生记的不同方法,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一是随感式笔记。这些笔记在学生阅读时随时进行。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划,在书的空白处写上批注,还可在自己不懂的地方打上一个小问号,或写下自己的疑问,然后请教父母、老师,真正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读有所得。二是摘录式笔记。这类笔记是重在把阅读时发现的好词佳句以及精彩的段落摘录下来,并对此进行归类,使之成为独具自我特色的“工具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愿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从书中汲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