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
小石潭记
考点·知识清单
1、作家作品 《小石潭记》选自《 》,作者是朝代)文学家 、
2、古今异义
(1)崔氏二小生..
古义: 今义: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
(2)乃记之而去.
古义: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3、一词多义
全石以为底 ( )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 )
(1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 )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 )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 )
以其境过清 ( )
(2 香远益清(《爱莲说》) ( )
水尤清冽 ( )
4、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名词作状语,
(2)斗.折蛇.行
斗:名词作状语, 蛇:名词作状语,
(3)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名词作状语,
(4)心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5)似与游者相乐. 乐:形容词作动词5、翻译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綴,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真题·感悟中考
一、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 2、伐.竹取道 (
3、佁然..不动 ( ) 4、水尤.清冽( )
5、其岸势犬牙差互.. ( )
二、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心乐之 (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 (其:指代小溪) ..
C、以其境过清 (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 (乃:于是,就) ..
三、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伐竹取道 齐师伐我 ..
B、乃记之而去 停数日,乃去 ..
C、不可知其源 其真无马邪 ..
D、以其境过清 属予作文以记之 ..
四、翻译句子
1、水尤清冽。
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五、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六、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七、佳句欣赏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你的赏析:
岳阳楼记
考点·知识清单
1、作家作品 《岳阳楼记》选自, (朝代)文学家、政治家。
2、通假字
(1)百废俱兴 通 ,
(2)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 ,
3、古今异义
(1)气象万千 古义: 今义:大气的状态和气象 ..
(2)增其旧制 古义:今义:制度 .
(3)至若春和景明 古义: 今义:景致;风景 .
4、一词多义
连月不开 ( )
旁开小窗(《核舟记》) ( )
我东阁门(《木兰诗》) ( )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 ( )
)
一 长烟一空( )
一时齐发(《口技》( )
政通人和 ( )
和至若春和景明( )
必能使行阵和睦( )
5、词类活用
(1)然则北通巫峡,南及潇湘。 北、南:名词作状语, ..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后:方位名词用作动词, ..
(3)百废具兴 废:动词用作名词, .
6、翻译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 微斯人,吾谁与归?
真题·感悟中考
1、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春和景明 ( ) 薄暮冥冥( ) ..
多会于此 ( ) 不以物喜 ( ) ..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予尝求古人人之心 尝与人佣耕 ..
B、或异二者之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 ..
C、不以物喜 何以战 ..
D、吾谁与归 云归而岩穴暝 ..
3、翻译句子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4)是进亦忧,退亦忧。
4、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出“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景象。
5、第三段与第四段所写的景、所抒的情有什么不同?
6、登楼者面对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或“感极而悲”,或“其喜洋洋”,这样的情怀分别源自登楼者怎样的人生经历或思考?(用原文回答)
“感极而悲”源自:
“其喜洋洋”源自:
7、“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指的是那类人?表达了作者对滕子京怎样的态度?
8、“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两种“乐”有什么不同?
9、“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什么?结合现实生活评价一下“古仁人之心”。
10、请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给你的启示。
11、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观点是怎么看的?
醉翁亭记
考点·知识清单
1、作家作品 《醉翁亭记》选自,作者是号醉翁,晚年又号 , (朝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
一。代表作品有《伶官传序》《秋声赋》等。
2、一词多义
(1)乎: 颓然乎其间者 ( )
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 ( )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 )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 )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 ( )
(2)发: 野芳发而幽香 ( )
一时齐发(《口技》) ( )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发闾左 戍渔阳(《陈涉世家》) ( )
3、 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 山:名词作状语,
(2)名之者谁 名:名词作动词,
(3)杂然而前陈者 前:方位名词作状语,
(4)至于负者歌于途 歌:名词作动词,
(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6)临溪而渔 渔:名词作动词,
4、翻译句子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真题·感悟中考
1、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 ) .
(2)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 ) .
(3)行者休于树 ( ) .
(4)临溪而渔 ( ) .
(5)云归而岩穴暝 ( ) .
(6)佳木秀而繁阴 ( ) .
2、翻译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所谓“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壶酒、一张弓、一局棋、一醉翁。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思想性格特点。
4、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5、“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醉翁亭记
6、《醉翁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请结合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谈从本文语言中可以学习和借鉴什么。
诗五首
一、直接默写
1、问君何能尔?。
2、, 悠然见南山。
3、此中有真意,
4、安得广厦千万间,。
5、闲来垂钓碧溪上,。
6、忽如一夜春风来,
7、长风破浪会有时,
8、山回路转不见君,
9、,化作春泥更护花。
10、茅飞渡江洒江郊,。
二、理解默写
1、陶渊明《饮酒(其五)》一诗中表现诗人恬静闲适的生活方式和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怀的句子是: , 。
2、陶渊明《饮酒(其五)》一诗中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是: ,
3、我国信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颇有“, ” 的势头。(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一句话形容)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现诗人送友人时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是: ,。
5、当你看到许多灾区同胞还住在临时板房时肯定会想到“心系天下”的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的“ , ”的理想。
6、《饮酒(其五)》一诗中,点明诗人居闹市而心自静原因的诗句是: 。
7、《行路难(其一)》中运用典故的句子是:, 。
真题·感悟中考
一、默写
1采菊东篱下,。
2飞鸟相与还。
3、忽如一夜春风来,。
4、落红不是无情物,
5、
6、安得广厦千万间,
7、身居闹市,如能不受世俗诱惑,保持高洁的情操,也能获得一份心灵的宁静。正如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所说: ? 。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9、坐在考场上,你是否充满自信?此时此刻你可以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 ”来鼓励自己。
1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天下寒士的无限关怀,同时,表露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11、龚自珍《己亥杂诗》中以花为喻,, 。
12、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其中“,”两句以花喻雪,新奇传神,成为传诵千古的咏雪名句。
二、对《己亥杂诗》欣赏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诗人辞官归乡路上根据见闻感受写的组诗中的一首。
B、首句极力渲染乐诗人辞别京师返乡时无边的离愁别绪。
C、“落红”即“落花”,诗人以“落红”自喻,咏物抒情。
D、诗人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对生活的厌倦之情。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
小石潭记
考点·知识清单
1、作家作品 《小石潭记》选自《 》,作者是朝代)文学家 、
2、古今异义
(1)崔氏二小生..
古义: 今义: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
(2)乃记之而去.
古义: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3、一词多义
全石以为底 ( )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 )
(1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 )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 )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 )
以其境过清 ( )
(2 香远益清(《爱莲说》) ( )
水尤清冽 ( )
4、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名词作状语,
(2)斗.折蛇.行
斗:名词作状语, 蛇:名词作状语,
(3)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名词作状语,
(4)心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5)似与游者相乐. 乐:形容词作动词5、翻译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綴,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真题·感悟中考
一、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 2、伐.竹取道 (
3、佁然..不动 ( ) 4、水尤.清冽( )
5、其岸势犬牙差互.. ( )
二、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心乐之 (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 (其:指代小溪) ..
C、以其境过清 (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 (乃:于是,就) ..
三、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伐竹取道 齐师伐我 ..
B、乃记之而去 停数日,乃去 ..
C、不可知其源 其真无马邪 ..
D、以其境过清 属予作文以记之 ..
四、翻译句子
1、水尤清冽。
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五、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六、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七、佳句欣赏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你的赏析:
岳阳楼记
考点·知识清单
1、作家作品 《岳阳楼记》选自, (朝代)文学家、政治家。
2、通假字
(1)百废俱兴 通 ,
(2)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 ,
3、古今异义
(1)气象万千 古义: 今义:大气的状态和气象 ..
(2)增其旧制 古义:今义:制度 .
(3)至若春和景明 古义: 今义:景致;风景 .
4、一词多义
连月不开 ( )
旁开小窗(《核舟记》) ( )
我东阁门(《木兰诗》) ( )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 ( )
)
一 长烟一空( )
一时齐发(《口技》( )
政通人和 ( )
和至若春和景明( )
必能使行阵和睦( )
5、词类活用
(1)然则北通巫峡,南及潇湘。 北、南:名词作状语, ..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后:方位名词用作动词, ..
(3)百废具兴 废:动词用作名词, .
6、翻译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 微斯人,吾谁与归?
真题·感悟中考
1、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春和景明 ( ) 薄暮冥冥( ) ..
多会于此 ( ) 不以物喜 ( ) ..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予尝求古人人之心 尝与人佣耕 ..
B、或异二者之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 ..
C、不以物喜 何以战 ..
D、吾谁与归 云归而岩穴暝 ..
3、翻译句子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4)是进亦忧,退亦忧。
4、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出“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景象。
5、第三段与第四段所写的景、所抒的情有什么不同?
6、登楼者面对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或“感极而悲”,或“其喜洋洋”,这样的情怀分别源自登楼者怎样的人生经历或思考?(用原文回答)
“感极而悲”源自:
“其喜洋洋”源自:
7、“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指的是那类人?表达了作者对滕子京怎样的态度?
8、“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两种“乐”有什么不同?
9、“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什么?结合现实生活评价一下“古仁人之心”。
10、请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给你的启示。
11、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观点是怎么看的?
醉翁亭记
考点·知识清单
1、作家作品 《醉翁亭记》选自,作者是号醉翁,晚年又号 , (朝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
一。代表作品有《伶官传序》《秋声赋》等。
2、一词多义
(1)乎: 颓然乎其间者 ( )
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 ( )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 )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 )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 ( )
(2)发: 野芳发而幽香 ( )
一时齐发(《口技》) ( )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发闾左 戍渔阳(《陈涉世家》) ( )
3、 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 山:名词作状语,
(2)名之者谁 名:名词作动词,
(3)杂然而前陈者 前:方位名词作状语,
(4)至于负者歌于途 歌:名词作动词,
(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6)临溪而渔 渔:名词作动词,
4、翻译句子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真题·感悟中考
1、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 ) .
(2)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 ) .
(3)行者休于树 ( ) .
(4)临溪而渔 ( ) .
(5)云归而岩穴暝 ( ) .
(6)佳木秀而繁阴 ( ) .
2、翻译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所谓“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壶酒、一张弓、一局棋、一醉翁。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思想性格特点。
4、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5、“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醉翁亭记
6、《醉翁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请结合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谈从本文语言中可以学习和借鉴什么。
诗五首
一、直接默写
1、问君何能尔?。
2、, 悠然见南山。
3、此中有真意,
4、安得广厦千万间,。
5、闲来垂钓碧溪上,。
6、忽如一夜春风来,
7、长风破浪会有时,
8、山回路转不见君,
9、,化作春泥更护花。
10、茅飞渡江洒江郊,。
二、理解默写
1、陶渊明《饮酒(其五)》一诗中表现诗人恬静闲适的生活方式和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怀的句子是: , 。
2、陶渊明《饮酒(其五)》一诗中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是: ,
3、我国信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颇有“, ” 的势头。(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一句话形容)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现诗人送友人时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是: ,。
5、当你看到许多灾区同胞还住在临时板房时肯定会想到“心系天下”的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的“ , ”的理想。
6、《饮酒(其五)》一诗中,点明诗人居闹市而心自静原因的诗句是: 。
7、《行路难(其一)》中运用典故的句子是:, 。
真题·感悟中考
一、默写
1采菊东篱下,。
2飞鸟相与还。
3、忽如一夜春风来,。
4、落红不是无情物,
5、
6、安得广厦千万间,
7、身居闹市,如能不受世俗诱惑,保持高洁的情操,也能获得一份心灵的宁静。正如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所说: ? 。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9、坐在考场上,你是否充满自信?此时此刻你可以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 ”来鼓励自己。
1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天下寒士的无限关怀,同时,表露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11、龚自珍《己亥杂诗》中以花为喻,, 。
12、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其中“,”两句以花喻雪,新奇传神,成为传诵千古的咏雪名句。
二、对《己亥杂诗》欣赏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诗人辞官归乡路上根据见闻感受写的组诗中的一首。
B、首句极力渲染乐诗人辞别京师返乡时无边的离愁别绪。
C、“落红”即“落花”,诗人以“落红”自喻,咏物抒情。
D、诗人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对生活的厌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