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选修1试题

高二历史选修1试题

一.选择题(共28题,每题2分,共56分)

1. 如果你通过时光隧道,回到希腊梭伦执政的时代,下列情景中你并不能看到的是

A. 通过抽签产生的陪审员在民众法庭中审查案件

B. 沦为债务奴隶的雅典公民获得解放,高高兴兴回到自己家中

C. 第三等级的公民积极参加四百人会议的活动

D. 国王住在高高的山岗上并被巨石围墙护卫的王宫之中,监视并控制着全体臣民

2. 雅典的改革家梭伦曾留下诗作:“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我制定法律,不分贵贱,一视同仁。”这反映了改革家的一种怎样的改革指导思想?

A. 中庸,不偏不倚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全面维护贵族利益 D.极力维护平民利益

3.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记述:“他(梭伦)创立了一个新的宪法,制定了一些新的法律。„„法律写在牌子上,牌子立在巴西勒斯柱廊里,所有的人都要发誓遵守法律。„„这些法律要实行百年不变。”从材料中不能体现的法制特征是

A.法律的普遍性 B.个人承诺等同法律

C.法律的稳定性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B、奴隶主民主政治

C、贵族专制政治 D、平民民主政治

5. 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改革是

A 梭伦改革 B. 克利斯提尼改革 C. 伯利克里改革 D. 庇西特拉图改革

6. 商鞅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加以评论,这主要是因为

A.秦孝公大力支持 B. 满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

C变法措施为各国所沿用 D.“为秦开帝业”影响深远

7.商鞅变法后,一个由奴隶转化来的农民,要想担任一定的官职、并拥有一部分耕地和奴隶,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径是

A.世袭 B. 多生产粮食布帛 C. 经营工商 D .取得军功

8.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加速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C .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9.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主要有

①制定官吏傣禄制,严惩贪污②设立三长制③迁都洛阳④移风易俗,推行汉化政策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0.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座右铭的范仲淹,为了革除北宋时弊,主张改革。其改革的核心是

A.整顿吏治 B.轻徭薄赋 C.精简军队 D.限制“恩荫”

11. “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水秧绵绵复多稌,龙骨长乾挂梁梠。鲥鱼出网蔽洲渚, 荻笋肥甘胜牛乳。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杙小舟。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对王安石的这首诗,理解准确的是

A .过分夸张,与实际效果完全不同

B .真实描写,歌颂改革成果

C .描绘了唐朝的盛世景象,反映了王安石的改革理想

D .有些夸张,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改革的成效

12、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A 、抵御西夏与辽的军事进攻 B、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

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 D、增强同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

13.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的改革”时制作了下表,观察下表,选择表述正确的一项

A.商鞅和孝文帝结局不同,孝文帝流芳百世;商鞅遗臭万年

B.商鞅遭车裂说明改革没有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C.王安石变法失败是因为王安石官职太小,不足以左右局面

D.商鞅遭车裂、王安石遭罢官说明改革的道路是曲折的

14.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认为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取得的成就很多,都是革命的。”下列成就中不能对此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A.引进棉花等农作物品种 B.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

C.学习欧洲创办各类学校 D .改变农民受封建地主剥削的地位

15. 右图反映的是11世纪著名的“卡诺莎之辱”。德意志皇帝亨

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

反叛。1077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

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亨利四世身着罪衣,立在城

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教皇的赦免。这件事集中说明当时

①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②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欧洲的封建国王反对教会统治的斗争

③封建王权与超越王权的教会争权夺利

④德国并没有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6、中世纪时天主教会成为斗争的焦点,爆发了宗教“异端”运动。对宗教“异端”运动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 、是指人们反对教会的斗争

B 、是指人们利用宗教思想发动的反对封建王权的斗争

C 、是指人们常常利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动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D 、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反封建斗争

17.“文化教育上的新设施„„是传统的封建文化体制边上长出来的新东西。虽然它们没有直接取消后者,但由于它们的存在,保守的封建圈子毕竟出现了缺口。”下列改革不能体现此特征的是

A .王安石变法 B.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C.戊戌变法 D.日本明治维新

18.齐世荣在《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的历史演变》中认为:“明治维新也存在不足和局限,主要是明治改革的显著不平衡性、不彻底性。改革涉及物质、体制和精神三个层面„„”日本明治维新在“体制”上的“不彻底性”主要体现在

A. 保留了武士特权 B.继承了原有的幕藩体制

C .保留了天皇制度 D.众议院由皇族和华族组成

19.“(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日本积极主动学习西方

B .日本学习西方领域广

C .选择西方各国最先进的领域学习 ,学习外来文明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D .过多学习外国,使日本失去自己的特色

20.下列对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表述错误的是

A.脱离群众:缺乏群众基础;

B.无法落实:地方官员的阳奉阴违;

C.改革方法:采取革命方法,不符合国情

D.幻想依赖:对列强抱有幻想

21、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

A .强学会的成立 B .《中外纪闻》创办 C .“公车上书” D .保国会成立

22、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客观原因是

A、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B、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统治

C、新政权进行了有效改革 D 、国际环境对日本有利

23. 西方列强开始在中国开设工厂,直接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进行经济侵略开始于

A.鸦片战争后 B. 甲午战争后 C. 明治维新后 D. 戊戌变法后

24、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以前,俄国已经面临着严峻的危机,主要表现在:①克里木战争失败②农奴制阻碍工业的发展 ③十二月党人起义 ④各阶层强烈要求废除农奴制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25、孝文帝改革中从根本上推动封建化的措施是( )

A 、均田制 B、三长制 C、礼乐制度 D、九品官制

26、下列农奴制改革的法令中最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款是( )

A、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生自由 B、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C、农奴摆脱农奴主的控制 C、高价赎回一小块份地

27、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 . 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

B . 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

C . 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D .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

28、康有为对中国近代政治变革产生的影响是

A .率先提出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

B .批判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的腐朽思想

C .提倡西学,否定传统的儒家思想

D .反对共和革命,维护清朝专制统治

二. 材料题(共44分)

29.(19分)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尽管形式多样,特点各异,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商鞅舌战图 图2 梭伦改革前的激烈辩论

材料二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侧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四

图3:北魏文官俑 图4:汉人胡食图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假设当时雅典的主要政治派别都参加了图2的激烈辩论,你认为可能有哪些派别?他们各自有何主张?(6分)图1图2的现象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

(2)概括材料二、三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之处。(3分)两次改革分别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造成什么影响?(4分)

(3)根据材料四你能获得什么重要的历史信息?反应了什么历史趋势?(3分)

29.(19分)

(1)图2:平原派: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

山地派:主张激进的民主政治;

海岸派: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6分)

说明任何改革都会遇到守旧势力或反对势力的阻挠和反对。(1分)

(2)共同之处: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等。(3分) 影响: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分) 梭伦改革: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2分)。

(3)图3:少数民族服饰汉化;图4:汉人受到少数民族饮食的影响。民族融合加强。(3分)

30.(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的业师梁启超先生说,王安石是大改革家,中国千古一人,在他以前,有 过改革家,如在齐的管仲,在秦的商鞅。然而,论到有见识,彻底了解宋朝的政治缺失、人民疾苦,有办法解决他的问题,有毅力贯彻他的计划,在宋朝以前或其以后,中国只有王安石。

——黎东方《我对历史的看法》

材料二 王安石既执政……神宗曰:“不知卿所施以何为先?”王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变,是方今所急也。”

材料三 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

——《二十二史札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前“政治缺失”与“人民疾苦”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变”主要有哪三方面措施?(3分)其中为减少“人民疾苦”,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效?(3分)

(3)结合史实评述材料三中的观点。(3分)

30. (15分)

(1)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费开支,造成“三冗”现象。(1分)土地兼并,高利贷和沉重赋役的盘剥,造成北宋人民生活困苦,许多人成为流民。(2分)

(2)富国、强兵、取士三大措施。(3分)

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3分,任答三点即可)

成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增加;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负担。(3分)

(3)材料三完全否定王安石变法,并认为北宋灭亡也是因王安石变法,是错误的。新法并非只是“害天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局面;王安石并非“引用奸邪”,只是用人不当。(3分)

31、(16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微,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占据了支配地位,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

起,他们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批判了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竟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的理念。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以后,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的国家作支撑。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材料二 马丁〃路德贴出《九十五条论纲》。(见

右图)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身,

正如……所写的:“义人等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

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

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

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

人。”

——马丁〃路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因素。(4分)

(2)材料二的行动是针对当时的什么事件? 这一行动有何重要意义?(2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和历史作用。(4分)

28、(16分)

(1)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社会进步;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为其提供经济条件;文艺复兴促使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为其提供思想条件;统一民族国家的出现也为其提供了政治条件。(4分)

(2)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激起了各地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2分)

(3)实质: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统治的社会运动。(1分) 历史作用:①政治方面: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西欧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②经济方面:宗教改革中天主教被剥夺的财产大多落到了新兴资产阶级手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思想方面:它是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进一步打击了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方面的准备。(3分)

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8题,每题2分,共56分)

高二历史选修1试题

一.选择题(共28题,每题2分,共56分)

1. 如果你通过时光隧道,回到希腊梭伦执政的时代,下列情景中你并不能看到的是

A. 通过抽签产生的陪审员在民众法庭中审查案件

B. 沦为债务奴隶的雅典公民获得解放,高高兴兴回到自己家中

C. 第三等级的公民积极参加四百人会议的活动

D. 国王住在高高的山岗上并被巨石围墙护卫的王宫之中,监视并控制着全体臣民

2. 雅典的改革家梭伦曾留下诗作:“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我制定法律,不分贵贱,一视同仁。”这反映了改革家的一种怎样的改革指导思想?

A. 中庸,不偏不倚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全面维护贵族利益 D.极力维护平民利益

3.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记述:“他(梭伦)创立了一个新的宪法,制定了一些新的法律。„„法律写在牌子上,牌子立在巴西勒斯柱廊里,所有的人都要发誓遵守法律。„„这些法律要实行百年不变。”从材料中不能体现的法制特征是

A.法律的普遍性 B.个人承诺等同法律

C.法律的稳定性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B、奴隶主民主政治

C、贵族专制政治 D、平民民主政治

5. 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改革是

A 梭伦改革 B. 克利斯提尼改革 C. 伯利克里改革 D. 庇西特拉图改革

6. 商鞅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加以评论,这主要是因为

A.秦孝公大力支持 B. 满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

C变法措施为各国所沿用 D.“为秦开帝业”影响深远

7.商鞅变法后,一个由奴隶转化来的农民,要想担任一定的官职、并拥有一部分耕地和奴隶,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径是

A.世袭 B. 多生产粮食布帛 C. 经营工商 D .取得军功

8.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加速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C .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9.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主要有

①制定官吏傣禄制,严惩贪污②设立三长制③迁都洛阳④移风易俗,推行汉化政策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0.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座右铭的范仲淹,为了革除北宋时弊,主张改革。其改革的核心是

A.整顿吏治 B.轻徭薄赋 C.精简军队 D.限制“恩荫”

11. “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水秧绵绵复多稌,龙骨长乾挂梁梠。鲥鱼出网蔽洲渚, 荻笋肥甘胜牛乳。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杙小舟。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对王安石的这首诗,理解准确的是

A .过分夸张,与实际效果完全不同

B .真实描写,歌颂改革成果

C .描绘了唐朝的盛世景象,反映了王安石的改革理想

D .有些夸张,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改革的成效

12、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A 、抵御西夏与辽的军事进攻 B、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

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 D、增强同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

13.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的改革”时制作了下表,观察下表,选择表述正确的一项

A.商鞅和孝文帝结局不同,孝文帝流芳百世;商鞅遗臭万年

B.商鞅遭车裂说明改革没有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C.王安石变法失败是因为王安石官职太小,不足以左右局面

D.商鞅遭车裂、王安石遭罢官说明改革的道路是曲折的

14.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认为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取得的成就很多,都是革命的。”下列成就中不能对此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A.引进棉花等农作物品种 B.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

C.学习欧洲创办各类学校 D .改变农民受封建地主剥削的地位

15. 右图反映的是11世纪著名的“卡诺莎之辱”。德意志皇帝亨

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

反叛。1077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

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亨利四世身着罪衣,立在城

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教皇的赦免。这件事集中说明当时

①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②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欧洲的封建国王反对教会统治的斗争

③封建王权与超越王权的教会争权夺利

④德国并没有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6、中世纪时天主教会成为斗争的焦点,爆发了宗教“异端”运动。对宗教“异端”运动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 、是指人们反对教会的斗争

B 、是指人们利用宗教思想发动的反对封建王权的斗争

C 、是指人们常常利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动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D 、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反封建斗争

17.“文化教育上的新设施„„是传统的封建文化体制边上长出来的新东西。虽然它们没有直接取消后者,但由于它们的存在,保守的封建圈子毕竟出现了缺口。”下列改革不能体现此特征的是

A .王安石变法 B.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C.戊戌变法 D.日本明治维新

18.齐世荣在《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的历史演变》中认为:“明治维新也存在不足和局限,主要是明治改革的显著不平衡性、不彻底性。改革涉及物质、体制和精神三个层面„„”日本明治维新在“体制”上的“不彻底性”主要体现在

A. 保留了武士特权 B.继承了原有的幕藩体制

C .保留了天皇制度 D.众议院由皇族和华族组成

19.“(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日本积极主动学习西方

B .日本学习西方领域广

C .选择西方各国最先进的领域学习 ,学习外来文明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D .过多学习外国,使日本失去自己的特色

20.下列对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表述错误的是

A.脱离群众:缺乏群众基础;

B.无法落实:地方官员的阳奉阴违;

C.改革方法:采取革命方法,不符合国情

D.幻想依赖:对列强抱有幻想

21、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

A .强学会的成立 B .《中外纪闻》创办 C .“公车上书” D .保国会成立

22、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客观原因是

A、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B、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统治

C、新政权进行了有效改革 D 、国际环境对日本有利

23. 西方列强开始在中国开设工厂,直接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进行经济侵略开始于

A.鸦片战争后 B. 甲午战争后 C. 明治维新后 D. 戊戌变法后

24、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以前,俄国已经面临着严峻的危机,主要表现在:①克里木战争失败②农奴制阻碍工业的发展 ③十二月党人起义 ④各阶层强烈要求废除农奴制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25、孝文帝改革中从根本上推动封建化的措施是( )

A 、均田制 B、三长制 C、礼乐制度 D、九品官制

26、下列农奴制改革的法令中最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款是( )

A、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生自由 B、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C、农奴摆脱农奴主的控制 C、高价赎回一小块份地

27、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 . 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

B . 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

C . 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D .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

28、康有为对中国近代政治变革产生的影响是

A .率先提出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

B .批判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的腐朽思想

C .提倡西学,否定传统的儒家思想

D .反对共和革命,维护清朝专制统治

二. 材料题(共44分)

29.(19分)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尽管形式多样,特点各异,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商鞅舌战图 图2 梭伦改革前的激烈辩论

材料二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侧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四

图3:北魏文官俑 图4:汉人胡食图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假设当时雅典的主要政治派别都参加了图2的激烈辩论,你认为可能有哪些派别?他们各自有何主张?(6分)图1图2的现象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

(2)概括材料二、三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之处。(3分)两次改革分别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造成什么影响?(4分)

(3)根据材料四你能获得什么重要的历史信息?反应了什么历史趋势?(3分)

29.(19分)

(1)图2:平原派: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

山地派:主张激进的民主政治;

海岸派: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6分)

说明任何改革都会遇到守旧势力或反对势力的阻挠和反对。(1分)

(2)共同之处: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等。(3分) 影响: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分) 梭伦改革: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2分)。

(3)图3:少数民族服饰汉化;图4:汉人受到少数民族饮食的影响。民族融合加强。(3分)

30.(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的业师梁启超先生说,王安石是大改革家,中国千古一人,在他以前,有 过改革家,如在齐的管仲,在秦的商鞅。然而,论到有见识,彻底了解宋朝的政治缺失、人民疾苦,有办法解决他的问题,有毅力贯彻他的计划,在宋朝以前或其以后,中国只有王安石。

——黎东方《我对历史的看法》

材料二 王安石既执政……神宗曰:“不知卿所施以何为先?”王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变,是方今所急也。”

材料三 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

——《二十二史札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前“政治缺失”与“人民疾苦”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变”主要有哪三方面措施?(3分)其中为减少“人民疾苦”,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效?(3分)

(3)结合史实评述材料三中的观点。(3分)

30. (15分)

(1)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费开支,造成“三冗”现象。(1分)土地兼并,高利贷和沉重赋役的盘剥,造成北宋人民生活困苦,许多人成为流民。(2分)

(2)富国、强兵、取士三大措施。(3分)

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3分,任答三点即可)

成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增加;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负担。(3分)

(3)材料三完全否定王安石变法,并认为北宋灭亡也是因王安石变法,是错误的。新法并非只是“害天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局面;王安石并非“引用奸邪”,只是用人不当。(3分)

31、(16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微,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占据了支配地位,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

起,他们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批判了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竟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的理念。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以后,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的国家作支撑。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材料二 马丁〃路德贴出《九十五条论纲》。(见

右图)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身,

正如……所写的:“义人等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

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

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

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

人。”

——马丁〃路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因素。(4分)

(2)材料二的行动是针对当时的什么事件? 这一行动有何重要意义?(2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和历史作用。(4分)

28、(16分)

(1)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社会进步;资本主义兴起与发展,为其提供经济条件;文艺复兴促使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为其提供思想条件;统一民族国家的出现也为其提供了政治条件。(4分)

(2)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激起了各地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2分)

(3)实质: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统治的社会运动。(1分) 历史作用:①政治方面: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西欧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②经济方面:宗教改革中天主教被剥夺的财产大多落到了新兴资产阶级手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思想方面:它是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进一步打击了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方面的准备。(3分)

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8题,每题2分,共56分)


相关内容

  • 2009学年高二历史选修三试题_5
  • 2009学年高二历史选修三试题 命题人:马其凤 姓名 班级 得分 本试卷共分2大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答题时间为90分钟,所有答案都写在答题纸上. 一. 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马恩河战役后,西线交战双方陷入持久的阵地战,对此,德国参谋总长向德皇报告:& ...

  • 普通高中课程安排的说明
  • 普通高中课程安排的说明 2007年6月30日 第一个问题:学制和教学时间 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 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等)11周. 每学年分两学期.每学期分两学段安排课程.一般情况下每学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 (一)周教学时间 1 ...

  • 2011安徽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方案
  •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方案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3日 皖教基[2011]3号 各市.县(区)教育局: 根据<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教基[2006]14号)等文件规定,我省从2006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学生开始,在全省实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制度,并制 ...

  • 中高考政策
  • 二○一一年苏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方案 2010年我市中考将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09]7号),落实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的通知>(苏办发[2009 ...

  • 高二生物试卷分析
  • HB2010-2011学年下期教学质量调研测试 高二生物试卷分析 浚 县 一 中 张 秀 凤 2011-7-11 HB2010-2011学年下期教学质量调研测试 高二生物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体情况 1.题型及分值:总分100分,选择题35分,非选择题65分. 2.考试范围:选修一.三全册. 3.内容 ...

  • 高二年级教师会讲话稿
  • 老师们,大家好!昨天晚上开了一个非常成功的高三年级教师会,老师们到得齐,到得快,各项议程都顺利完成,达到预期的目的.今天晚上的会议时间不长,我做一个中心发言,等一下钟主任就去年的期末考试进行总结,最后就星期天的高二年级的学生大会进行部署.今天的中心话题是高二年级的学业水平考试的复习迎考问题,为节省时 ...

  • 从高考选做题看高中语文选修课的现状与未来
  • ·中小学教育 Teacher's journal・Primary & Secondary Education 生读到心里,教师必须手把手地教.教师可采取范读.学生读.分组读.男生读.女生读等多种方式练习朗读,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培养语感,达到熟读的目的. 背诵就是提高阅读能力,积累语言,培养 ...

  • 高中课本目录
  • 高中课本目录 科目 书 名 适用年级 版本 思想政治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 高一 人教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 高一 人教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 高一 人教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 高一 人教 高中思想政治(选修2)经济学常识 高二(文科) 高中思想政治(选修3 ...

  • 高二英语备课组总结
  • 高二英语备课组下学期工作总结 备课组长:张红俊 2011年6月 一学期即将结束,高二英语备课组全体教师在学校教研室及英语教研组的安排指导下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根据本学期的教学时间分配和计划要完成的教学任务,结合本年级各班英语教学实际,备课组成员共同制定了详实的备课组活动计划,并按计划认真务 ...